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分香蕉教学设计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69-1063365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7-10 16:05: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分香蕉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材分析

通过对前面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开始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运算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分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香蕉”。(板书课题)快来数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现在把这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要怎么分才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呢?什么叫“平均分”?

(二)、问题探究

1、分一分,说一说

(1)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应该怎么分呢?请你在本子上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平均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2)展示学生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你是怎么平均分的?每只猴子分到几根?(虽然分法各不相同,但都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6 根。)

(3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引导学生完整叙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读一读,认一认,写一写

你们分得的结果小猴子很满意,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只猴子分到6根,这个平均分香蕉的过程,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引导学生叙述平均分过程,教师适时板书:12÷2=6(根)教师领读,这是一道除法算式,用除法算式记录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比用画图,表格记录等方法更简便。想不想好好认识这位新朋友?在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吗?中间这个小符号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表示平均分,叫除号。板书。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你会读这个算式吗?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请同学试着读一读。

在这个算式里,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现在你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吗?谁来说一说。

3、用除法算式表示另一种平均分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观察这幅图,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可以看成每6根一份,分成2份。引导学生用“12根香蕉,每6根一份,能分成2份”的句式说一说。

这道题也是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结合课件演示,板书:12÷6=2(份)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谁敢来试试?这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你认识吗?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一个数的意思?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4、引导学生观察两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这种平均分的过程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先确定份数,按指定份数进行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几个,先确定每几个一份,按每几个一份地平均分,结果是能分成几份。)5、12根香蕉,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相应的分法,学生看着图按两种句式说一说,用除法算式表示。

6、小结:把12根香蕉平均分的方法有这么多种,像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5、试一试

(1)把60页、61页的问题用今天学习的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反馈纠错。

(2)写完后,说一说除法算式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1、教材第65页“练一练”

(1)第1题:填一填,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2)第2题:先让学生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对乘、除法进行比较。

(3)第3题:列式后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两种分法的不同。

(4)第4题:和同伴一起,看算式编故事,看谁编的故事多。(20÷4=5,10÷2=5)

(四)、课堂总结,归纳新知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

分香蕉

÷

=

6(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读作:12除以2等于6。

执教者:金晓英

第二篇:《分香蕉》教学设计

《分香蕉》教学设计

交口县城关小学二年级数学组

主备人: 马彩虹 单元教学内容:

1、除法的意义。

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4、“倍”的意义。

5、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与倍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分香蕉”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

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如果只是老师一味的去讲解,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更愿意自己尝试去解答问题。在前阶段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从而为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打下基础。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在本节课中的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

1、教师着重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并适时点拨,敢于放手,尽可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重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其学习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能表述出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些什么内容?(平均分)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分得公平)说得好!那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

1、补充口诀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2、填空

6×()=24

()×8=24

2×()=16

()×4=16

()×5=25

()×9=9

同学们的乘法口诀学得这么好,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但平均分的知识你掌握得如何呢?请看下一题:

3、☆☆☆☆☆☆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得()个。(生:每人分2个。)

(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设计意图:由练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香蕉)

猴子兄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非常棒,所以,猴子妈妈买了它们最喜欢的香蕉回来奖励给它俩。可猴妈妈想:要是把这些香蕉分给猴兄弟分得不公平,这两个调皮鬼准会闹翻天了。所以,猴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你愿意吗?(愿意)

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分香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合作,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情境图)

(1)、从上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呢?

同桌之间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

(2)、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你能否用一个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呢?(学生自由写出来,教师巡视)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2÷2=6(根))

这是一道除法算式,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我们知道乘法算

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如乘数、乘号和积;在除法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生试说)

汇报: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2称为除数,6称为商。(板书)

哪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试着回答,教师小结补充)

小结:被除数12,表示有12根香蕉,÷表示平均分,除数2表示平均分成2份,商6表示每份分得6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试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师给予补充)

现在你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吗?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学们,你会读这个算式了吗?(学生试读)

你会读了吗?试着先写一写,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全班汇报交流。

(3)、体验感悟

这时,猴兄弟俩最好一个朋友来了。猴妈妈建议它俩拿香蕉出来三人平均分着吃,应该怎样分呢?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除法算式是12÷3=4(根)

这里的12、÷、3、4又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有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4根。

你能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智慧老人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如果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呢?生分一分,说一说。

你知道吗,这道题也是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4=3(个)(板书)你会读吗?谁敢来试试?(生读)

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认识吗?(认识)

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4称为除数,3称为商。12、4、3又分别表示什么?

表示有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3个盘子。

说得非常好!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响亮的掌声送给他!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可以怎么分?请你在小组中商量一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说得最好。(学生小组讨论,并试着列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除法算式是12÷4=3(根)

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2根,除法算式是12÷6=2(根)

3: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除法算式是12÷12=1(根)

4:有12根香蕉每2根装一盘,需要6个盘子。除法算式是1

÷2=6(个)

5:有12根香蕉每1根装一盘,需要12个盘子。除法算式是12÷1=12(个)……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动嘴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并认识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形(平均除和包含除),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充分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巩固练习。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我来考考你们吧!

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

生独立完成算式,同桌说一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

2、完成教材练一练2、3题。

3、拓展练习

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剩下1个;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也剩下1个。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同时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要,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认识了除法。

知道除法表示平均分。

…… 板书设计:

分香蕉

÷ 2 = 6(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读作:12除以2等于6

作业设计:

1、我会填

(1)算式6÷3=2,读作(),表示((2)算式12÷2=6,读作(),表示(2、火眼金睛(对的打√)

(1)有6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几个?列式:6×3=18(个)

()(2)有8根小木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根? 列式:8÷2=4(根)

()(3)有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列式:8÷4= 2(份)

()

。))

第三篇:分香蕉教学设计

《分香蕉》教学设计

杨静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出发算式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以及各部分名称。

2、在具体的分一分活动中感受除法算式的作用,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除法算式的意义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复习导入

你知道猴子喜欢吃什么水果吗?(苹果、桃子、香蕉)

有2只可爱的猴子,你怎样把6根香蕉分给他们,叫他们都满意?(每人分3根)

这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平均分

这节课咱们接着探究平均分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出示情境图

你发现了什么?12根香蕉

2只猴子 你知道老师要问什么问题吗?

1、出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根?

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边动手边讲一讲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活动 教师了解情况

2、汇报方法

强调学生语言表达要清楚

1)一根一根

所以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两份,每份6根

2)两根……

乘法口诀等

3、教师演示分的几种过程。

总结:不管怎样分,最后都是每份6根。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两份,每份6根。这个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比我们说要简单得多,那就是除法算式。

教师出示 算式 12÷2=6 教给学生怎样读

边读边板书

4、突破重点:教师:这个算是表示什么过程?学生再说一遍。(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

教师:那么这里的12 2 6 分别表示什么?

2-3人说

自己练习说 再找人说

教师:平均分的过程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再把算式表示的意义完整的说一遍。

5、学生自由分

教师:刚才老师把这些香蕉平均分成了2分?你还会怎样平均分?

6、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小组长记录,看看你们组能写出哪些除法算式?

教师巡视

7、汇报

说想法和算式

汇报时继续强化全班同学明确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以及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课件出示所有的算式,并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含义。认识各部分名称。

教师强调:分谁谁就是被除数,结果就是商。

三、新知小结

总结除法算式的作用和意义,再次回顾一下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和读法。

四、巩固练习

1、填空题,见课件

目的是复习各部分名称和除法算式的意义

2、看图写算式

主要是让学生看分的过程来写算式。

4、判断题

针对易错内容进行设计,已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

五、全课小结

总结收获 板书设计

除法

平均分

12÷2=6

÷

=

12

÷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第四篇:《分香蕉》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分香蕉”教学设计

西堡中心小学 齐彩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香蕉。

教材分析:学生经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本节开始把“平均分”转换为列除法算式表示,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开始接触除法要有一定困难,所以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分香蕉”的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重 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难 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教 具:课件、小棒。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智慧爷爷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智慧老人拿出了12又大又长的香蕉来招待它们,该怎么分才会让2只小猴都满意呢?(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一分。大家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探究

(一)分一分,说一说。

1、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要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就是要把12平均分成几份?请你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分的?(1)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2)向智慧老人汇报分香蕉的结果。(课件演示验证)

(二)读一读,认一认。

刚才同学们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是用分一分,圈一圈的办法知道每份是6根。聪明的笑笑用的方法和你们不一样。你们想知道笑笑有什么好办法吗?(演示课件:12÷2=6(根))师: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认识除号,它表示平均分,写法:先写横线,再写两点横线要写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试试看。

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你们的表现太棒了!智慧老爷爷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一个问题。

12根香蕉,每4根装一盘,需要几个盘子?(课件出示)

请你先用小棒分一分或者画一画图,再用一道除法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和结果。(演示课件:12 ÷ 4 = 3(个)),读一读这个算式。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在这个算式里,12叫【被除数】,2叫【除数】,6叫【商】。÷叫【除号】(板书)相互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三)议一议,写一写。

12根香蕉还可以怎样平均分?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我们分四人小组合作,可以摆一摆画一画,也可以直接写出除法算式,看哪个小组写得快、写得多?(练习本上写)

分组汇报每种分法和算式:

12÷6=2(根)12÷4=3(根)12÷3=4(根)12÷2=6(根)

12÷12=1(根)(老师补充: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1根。算式是: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三、体验感悟

(一)今天,同学们表现很不错,老师想带同学们和我一起去参加3位学生的生日。(出示课件)

1、把()根蜡烛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根。列式:()÷()=()(根)

2、把()个苹果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列式:()÷()=()(个)

(二)智慧老爷爷见我们班上有这么多聪明的孩子,高兴地邀请大家参加闯关游戏。(出示课件)

四、实践应用:

同学们,大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你们非常聪明,它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学到的知识帮助它们吗?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

(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请看算式编故事。÷ 4= 5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对大量物体的平均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我只适当地指导和点拨。

当然,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没有让学生上台板示,在作业反馈时,还有三、四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五篇: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 二 探索新知。

1.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师:请回答。(并请他上台演示。)

师:像这样,把10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

吗?

(师板书:10÷2=5(根))师:10,2,5分别表示什么?

生:10表示有10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5表示每只分得5根。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师板书:“10÷2”读作“10除以2”。)

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生跟着读)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10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5叫做商。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10÷2=5(根))

被除除 商

数号数

师:真能干!你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生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三 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师: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生:(齐答)敢。

1.连一连。

(1)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10÷5

(2)有10个梨,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10÷(3)27除以9,商是多少?

27÷9

(4)有5个盘子,每盘放2个包子,一共需要多少个包子?

32÷8

(5)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

5×2 2.看图写算式。

出示六个桃子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个)

出示12个智慧星,平均分成3份,每份画几颗星?

()○()=()(颗)3.第38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根)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根)

(3)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根)

(4)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根?□÷□=□(根)

师:请你说出(3),(4)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拓展思维

用20÷4=5编一个数学小故事讲给大家.五

课末小结,归纳新知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分香蕉》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 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表现在:

1. 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使用儿童化语言,减慢语速,符合低段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

2. 猜一猜,分一分这个环节的过早出示,不利于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以及商的含义。可作为拓展训练安排在本节课的最后。3. 教学设计的内容有些过于饱满,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掌握的不好。

分香蕉第二章篇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本节教材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节,学生经历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本节开始把“平均分”转换为列除法算式表示,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刚刚开始接触除法,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4、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5、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1)我会读。

210÷

518÷

4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板书: 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

(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

(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教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深化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

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第三篇

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

师:昨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答:(分桃子、一样多、平均分)师:学得咋样? 生:好。

师:淘气今天可要考考你。出示课件:考考你 1.填空: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3×()=12()×5=15 5×()=30()×4=16()×6=18()×9=9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个。(生:每人分2个。)(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班级回报)

(由“考考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课题引入

师:(出示课件)看,老师今天带谁来了? 生:小猴子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 生:香蕉

师:板书课题:—— 香蕉

(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问题探究

1、看一看、找一找

师:(课件演示:我能行)认真看图,找一找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12根香蕉。

生2:2只小猴、一只猴妈妈。

师:看得真仔细。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猴妈妈可犯愁了,怎样分才公平呢?你们能帮帮它吗? 生:能,平均分。

(师补充课题:分香蕉)2.圈一圈,说一说。师: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圈一圈。

师:每只小猴分得几根? 生:6根。

师:对不对呢?火眼金睛的大圣来了,请他做裁判。(演示课件)生:对。(拍手表扬)3.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用圈一圈的办法知道每份是6根。笑笑可不同意这种办法。你们想知道笑笑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想。

(演示课件:12÷2=6(根))师: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师:我们看笑笑是怎么读的。(全班同学跟笑笑一起读)

师:(演示课件)淘气又给我们带了一个问题: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 生:4个盘子。

师: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叫什么名字? 生:不知道

师:像起名字一样我们给这个算式中各部分都起个名字好不好? 生:好

师:还是让淘气告诉你们吧。

(动画演示课件:12 ÷ 4 = 3(根))被 除 除

商 除

数 号 数

师:谁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生教)

师: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四、体验感悟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学生汇报:

生1: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生2: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4根。算式是:12÷3=4(根)。生4:小猴家来了2位客人,每人6根。算式是:12÷2=6(根)。教师出示课件: “齐天大圣”来帮忙,补充并订正结果。12÷6=2(根)12÷4=3(根)12÷3=4(根)12÷2=6(根)12÷12=1(根)

(老师补充: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1根。算式是: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算式2。)生: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充分利用课件,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圈一圈、说一说、淘气和笑笑来帮忙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五、实践应用

1、把()根蜡烛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根。列式:()÷()=()(根)

2、把()个苹果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个)

3、火眼金睛(列式对的打√)

12个草莓装3盘,每盘装几个?12÷2=6(个)

()

12÷3=4(个)

()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6只小狗。平均每只小狗得几根骨头? 18÷2=9(根)

()

18÷6=3(根)

()

4、把12根筷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

(根)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根)

5、教师巡视,课件订正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枯燥的数字更具情趣,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六、小结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学生谈收获)

师:学习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但也有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火眼金睛的大圣引入新课,激发他们的兴趣。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以生活,数学就在我身边”。

4、在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方面表现得不够,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进。

分香蕉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