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河池市糖业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大全五篇]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130-729615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10-03 19:26: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河池市糖业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河池市糖业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及自治区质量强桂战略工作部署,决定组织开展为期 3 年的河池市糖业质量提升工作,全面提升糖业质量效益,推动糖业增品种、提品质、树品牌,助推糖业二次创业,实现糖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质量提升基础与环境 糖业是河池市传统支柱产业,是河池脱贫攻坚重要支撑产业之一。2017 年,全市糖料蔗实有种植面积 76 万亩,2016/17年榨季进厂原料蔗 230 万吨,较上榨季增加 14 万吨,同比增长6.5%;农民蔗款收入13.4亿元,较上榨季增3.3亿元,同比增长32%。

近年来,国际糖价持续低迷,国外廉价食糖大量涌入,国内糖价持续下滑,我市制糖企业连续 3 年大幅亏损,原料蔗收购价格起伏不定,蔗农利益受损,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产业大幅萎缩,糖业稳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暴露出我市糖业质量发展水平存在种植集约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导致制糖成本高、缺乏竞争力、危机应对能力不强的先天不足。究其根源,一是糖料蔗生产效率低,即糖料蔗种植资源条件差,优良品种储备不足、研发滞后,机械化收获进展缓慢,收获环节机械化率仅 2%,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低;二是糖业生产质量水平有待提升,食糖低值产品多,产品结构单

一、附加值低,食糖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糖厂技术升级缓慢,糖业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发展意识不足;三是糖业商贸流通、文化价值、品牌价值挖掘不够,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终端产品、有影响力的品牌匮乏。互联网及信息化对接不充分;四是糖料蔗制糖标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体系尚未健全,部分标准可操作性差,实施率低,标准老化滞后问题严重。面对糖业发展严峻形势,开展全市糖业质量水平提升工作,是推动糖业增品种、提品质、树品牌,助推糖业二次创业,推动糖业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质量提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视察广西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大攻坚‛六大行动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糖业发展国家战略,以提升糖业核心竞争力为努力方向,通过组织糖业质量提升行动,从糖料蔗种植、糖业生产到市场管控,从管理体制到运行机制,从制度、法规保障到政策支持等方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快产业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从单一产品向综合利用转变,从单一发展路径向多种发展路径转变,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向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模式的转变,开展质量攻关,提高标准,通过增品种、提品质、树品牌,全力推动我市糖业转型升级,推进糖业二次创

业,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稳定糖业作为河池经济的重要支撑和蔗区农民增收的坚强保障。

(二)

发展目标1 .整体目标

到 2020 年,糖料蔗品种支持保障程度逐步提升,良种覆盖率提高到 98%以上。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收获环节机械化率 18%以上,其中“双高”基地 40%以上。制糖企业专业化分工生产格局初步形成。糖料蔗多样性产业发展初显成效,生物化工产品、蔗汁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制糖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经济效益、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成本费用、管理水平等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2 .阶段目标 项目2018 年2019 年

200 20 年

良种覆盖率达到 96%以上 98%以上 98%以上 收获环节机械化率 6%以上 15%以上 18%以上 ‚双高‛基地收获环节机械化率 20%以上 39%以上 40%以上 食糖产量 24 万吨-48 万吨 监督抽查合格率 98%以上 98%以上 98%以上 三、主要任务(一)

优化产业结构层次,提升供给有效性

1.加快糖业循环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制糖加工和糖料蔗生态种植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深化制糖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逐步建立以糖料蔗制糖为核心,以蔗渣、糖蜜、滤泥、蔗稍(叶)四大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主

体及环境综合治理的循环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蔗渣、糖蜜等综合产品的产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发展能力。开拓糖业发展新领域,培育糖业新经济增长点。力求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不断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责任单位:市糖业发展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水产畜牧兽医局。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深化甘蔗多样性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食糖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在加快提升传统产品白砂糖、赤砂糖品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精制糖、GMP糖等产品份额,拓宽高端消费领域。以广维化工、博冠公司、都安永鑫集团为龙头,有序引导糖料蔗向生物化工、食品、蔗汁蔗水、医药等多类型产品发展,推进糖料蔗制糖产品的高品质化和品种包装多样化,加大液体保健糖浆、医药级蔗糖、金砂糖等以食糖为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形成糖料蔗制糖与非糖产品可调可控、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按需生产的产业技术格局,提高市场风险应对能力。打造以糖果食品为主,饮料、休闲食品为辅,集生产、研发、贸易、物流、文化、培训、工业旅游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巴马红糖小镇。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拓展食糖产业链,逐步形成多品种、多档次的产品格局,拓宽食糖发展空间,构筑发展新优势。(责任单位:市糖业发展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旅游发展委、食品药品监管局,巴马县人民政府)3..推进制糖生产专业化分工

科学引导、合理布局‚两步法‛原糖、精制糖生产项目建设,以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为方向,实施制糖‚二步法‛生产工艺改造,提高压榨效率,实现高糖高榨,为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精制糖创造条件。支持大化达华集团推进原糖生产,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构建我市制糖生产专业化分工格局,增强我市食糖调控能力。(责任单位:市糖业发展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

(二)加大技术改造创新,形成竞争新优势

1.依托科技提升糖料蔗生产水平

推进糖料蔗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加快桂糖 42 号、桂糖 46 号、桂柳 2 号和桂柳 05/136 等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依托农业科研单位、繁种企业、制糖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相关机构,完善覆盖主要蔗区用种需求的三级良种扩繁体系。推广满足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的标准化种植方式,加快收获机械适应性改造,协同推进与全程机械化相配套的农艺措施、装运转运机具及糖厂前处理设施设备集成配套。稳步推进糖料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在种植良种化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蔗叶还田、酒精废液还田、病虫害防治、蔗地合理间套种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努力提高原料蔗单产和蔗糖份,促进糖料蔗生产减工、降本、增效,达到绿色、高产、高效的原料蔗生产目的为糖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糖业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糖业公共服务平台建

设,促进糖业可持续发展。鼓励蔗糖生产企业进行适时技术改造,加强蔗渣等副产品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生产率,延长产业链。支持创新主体通过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糖业重大共性技术协同攻关,解决蔗种改良、联合收割、清洁生产等制约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糖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责任单位:市糖业发展局、农业局、科技局、农机局)

2.适应‚双高‛基地建设开展技术改造

以制糖企业为龙头,实现合理机械化生产为目标,积极推行机收压榨一体化项目。在一体化种植、中耕培土、收获、装载、运输等环节实施机械化作业。加快企业压榨槽进行技术改造,使其适应切段式机收糖料蔗的入榨要求。重点对糖厂装卸平台、压榨输蔗槽、撕解机等实施技术改造,增加机收糖料蔗含杂物清洗工艺和设备,并及时总结改进和推广。(责任单位:市糖业发展局、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局、农机局)

(三)推行先进质量管控,促进企业提 质增效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关键技术孵化体系。鼓励构建糖业创新联盟和糖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完善针对性强、面向行业发展实际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依托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科研成果推广及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制糖企业增强新产品开发,结合生产实际,重点攻克糖能联产技术、传统工艺改造技术、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及综合利用等共

性关键技术,适时进行技术产品升级改造,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流程,依靠科技实现二次飞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质监局、糖业发展局)

(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强产业品牌培育,有计划地推进品牌结构优化,逐步向重点品牌过渡,集中力量培育我市著名品牌。做好品牌宣传推广,组织企业参加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展示会、品牌之旅、品牌神州行等公益性品牌宣传展示活动。支持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水平,推进企业参加广西名牌产品评比,鼓励支持企业申报糖业地理标志商标,依托品牌建设带动糖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五)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增强产业话语权

围绕现代糖业发展需要,3 年内重点推进蔗糖领域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技术规范和规程的建设。‚双高‛基地水利化建设按广西地方标准《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和《糖料蔗灌溉定额及灌溉技术规程》严格执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为实现河池糖业质量提升助力。(责任单位:市糖业发展局、水利局、质监局)

(六)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食糖及糖业相关产品质量监管,加大产品监督抽检力度,依法处理抽检不合格企业,对抽检不合格企业开展责任约谈,帮扶企业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提高质量管控能力。根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和企业质量保障能力状况,对企业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措施,对质量保障能力差的企业进行加严监管。力争到 2019 年底,食糖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在 98%以上。

(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糖业发展局)

(七)加强糖业信息化建设,提升全产业链生产效率

积极参与广西糖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实施‘互联网+糖业’行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提升我市糖业智能化水平。着重加快推广糖厂农务管理信息系统,并与蔗农手机 APP 终端绑定,实现糖厂对糖蔗生产资料供应、砍蔗收运调度管理、蔗款在线支付等动态管理。加快制糖企业集团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的信息化改造,通过推行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 DCS(生产全过程控制技术),实现制糖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信息化,生产工艺基本自动化,食糖产品可追溯,资源调配科学化、精准化,以信息化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加强我市网上现货市场与国内期货市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多层次的食糖网上交易市场体系,降低制糖企业交易成本,促进食糖网上交易平台繁荣和稳定发展。(责任单位:市糖业发展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局)

四、质量提升保障措施 (一)做好统筹协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此项工作由市质量强桂办公室协调推进,各项任务排首位的责任单位为牵头部门,其余部门按职能配合落实,共同推进糖业质量提升工作。大力推

动与重点区域、主要城市和重点企业的合作与互动,构建优势突出、以点带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双高基地、土地整治、水利化建设等专项资金,在不改变相关专项资金用途的情况下,加大对甘蔗基地的投资力度。针对产业发展瓶颈环节,进一步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专项对接,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尽快加大对品种研发、质量检验检测、收获机械适应性改进、企业创新升级等方面投入,为糖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逐步扩大糖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在坚持政府规划为主导的基础上,瞄准糖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瓶颈问题,结合产业发展方向,采取补助、贴息等多种方式,聚焦重点项目,引导企业或社会资金投向。

(三)加强宣传引导。支持主流媒体开展系列报道,设立专题网站等平台,加大广西糖业企业和产品品牌宣传力度,全面展示活动带来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和新成效。鼓励企业展示质量品牌形象,引导广大蔗农积极参与,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营造重视和促进河池糖业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

(四)狠抓工作落实。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分解落实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切实履行职责,形成整体合力,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请各责任单位于每年 6 月 20 日前、12 月 1 日前将本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市质量强市办(市质监局)。

第二篇:2018质量提升年行动工作方案

2018质量提升年行动工作方案

为落实《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发出的“在新时代展现高质量发展新作为”动员令和《省政府关于加快质量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16〕88号),落实《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质量强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认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推动质量变革,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大力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工程、服务的质量水平、质量层次和品牌影响力。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共同努力,进一步强化我公司测绘质量监管水平,促进公司测绘质量体系更加完善,持续提升测绘成果质量, “质量强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对事业发展和产业壮大的贡献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为了确保和指导质量提升行动的有序开展,成立测绘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测绘地理信息质量提升行动的组织领导。名单如下:

长:刘仪峰

总经理 副组长:马文生

副经理 成员:纪

办公室主任

荣 办公室副主任

夏风丛 总

周猛 质量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办公室。主要任务是:加强与市县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传达和贯彻落实领导小组指示要求;具体指导测量队质量提升、监督检查及其它相关日常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

以“质量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公司领导小组制定并发布本公司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对公司内各测量小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做全面动员和部署。

(二)行动实施阶段(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1)开展质量主题教育。

在单位内组织开展以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深刻领会质量提升活动的意义,促进全员质量意识进一步的提高;全年开展不少于2次,各测量小队内部不少于4次。

2)完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狠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质量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更新、完善单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单位主要负责人、质量分管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要按照分工切实履行好相应职责,促进公司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在5月底前修订完善公司质量管理办法并印发各测量小队。

3)开展成果质量自查。

按照省局和市局有关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要求及单位质量管理制度要求,在6月和12月份对本单位承担的测绘地理信息项目成果进行自查,深入查找质量生产和管理中的不足,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及时改进。

4)开展测绘技术培训。

每周五下午利用半天时间组织开展单位内部的技术培训,加强业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员工业务技能。

5)开展竞赛活动。

10月份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围绕地籍测量和地形测量2个专业,开展岗位练兵,促进职工业务交流,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打造“万源测绘”品牌。

(三)总结阶段

12月份认真总结深入查找质量生产和管理中的不足,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及时改进。

淮安市万源土地勘测有限公司

2018年1月8日

第三篇:街道办事处水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街道办事处水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解决水污染问题,切实提升地表水质量,根据《__市 20__年水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以汉江综合整治为重点,以黑臭水体整治为支撑,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强力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协同共治,确保市、办管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工业废水治理。设置准入门槛,把好前沿关口,严禁污染大、产出低、能耗高企业落户__辖区。组织规上企业工业废水提标改造,开展工业废水清洁化改造工作,要求重点工业企业建设完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安装在线监控系统,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减量排放。加强“散乱污”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按照“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升级改造一批”的工作原则,分类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活动。对无证无照,证照不全,污染严重且通过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小作坊、小加工

厂坚决取缔;对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但手续不齐全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执行停产、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停产整治。(责任单位:经委办)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突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农业标准化意识和生产水平。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对农产品投入品的使用和监管,推进落实土壤有机质提升奖励政策,引导农民使用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开展水厂养殖示范场创建,推进养殖用水达标排放。深入推进“湖边塘”、“河边塘”治理(责任单位:农委办、农技站)

(三)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继续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整治,切实加强畜禽养殖依法保留的规模养殖场监管,加快转变畜禽养殖发展方式,以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便无害化为核心,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养殖户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加大畜禽养殖场防污治污设施检查督办力度,对养殖规模小,治污设施不配套且养殖废水无组织排放的养殖场一律关停或转产。(责任单位:农委办、防检所)

(四)加强河湖长制长效建设。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责任体系,按照河道管理“四清四净”要求,督促各级河长切实

担负起“治、管、保”的职责,抓好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环境治理等工作;落实河道管养责任体系,出台河道分级管养办法,提升河道长效管理水平;落实排水设施分级管养实施意见,建立排水设施“片长制、管长制”,同步推进各类存量排水设施移交管养工作;落实排水设施巡查制度,在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排污口日常巡查监管;落实排水条例,规范排水行为,加强排水执法,遏制源头污染。(责任单位:农委办、水管所)

(五)加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推进。加快推进仙下河、洛江河、汉南河黑臭水体整治进程,协调相关社区做好市政工程建设配合工作,保障项目施工顺利实施。遵循“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的技术路径,对城乡黑臭水体及其他劣 V 类水体实施综合整治,力争 2020 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责任单位:城建办、农委办)

(六)加强雨污分流项目建设。开展小寺垸片区、团结闸片区、汉江监狱片区雨污分流及城区管网疏淤工作;积极争取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确保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雨污管网应改尽改、雨污分流。(责任单位:城建办)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水环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履行和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协调解决跨区域的重大难点问题,推动各项目标

任务的顺利完成;各总支、村(社区)要履行主体责任,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排定整治计划,明确整治目标、重点任务、整治措施,压实责任,扎实推进;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对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认真研究、细化分解、全力推进、狠抓落实。

(二)严格督查考核。细化项目时序,明确项目完成标准、时间节点、项目责任人,挂图作战,按时间节点对责任人实施责任考核。建立信息报送、例会、约谈等制度,每月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不力、进展滞后的单位和区域进行约谈、曝光等,对履职不力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方式普及水环境保护知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水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形成政府、社会和群众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营造全社会关爱水环境、珍惜水环境、保护水环境的良好风尚。

第四篇: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和《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落实,着力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追求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我区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持续推动质量提升,强化质量基础,严格质量监管,促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健全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服务,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建设新时代现代新区、美丽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到 2021 年,全区大质量工作格局日益成熟,高质量发展“六大”指标体系逐渐完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顺畅,质量基础保障有力,质量供给水平大幅提高,质量型发展优势作用充分发挥,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质量强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日益提高,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标准化体系基本建成,标准覆盖更为全面,标准化效益充分显现。引导我区企事业单位及团体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3 项以上。

计量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善,民生计量工作更加完备。培育创建服务业诚信计量承诺单位 12 家。

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认证结果和检测数据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新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完善,把住质量关口守牢安全底线能力进一步跃升。成品油抽检覆盖率达到 100,实现成品油质量根本好转。

质量提升人才培训保障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保障性作用充分发挥。

三、2019 年重点任务

(一)完善质量工作机制,推动质量强区战略深入实施

1.发挥区“质强办”的综合协调作用。持续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围绕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质量提升十一个专项行动、健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等重点,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调动质量提升各责任主体的积极性,推动质量强区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出成效。(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强化质量工作考核。突出质量提升、质量创新、质量安全和消

费维权热点问题,完善考核方案,明确考核内容,简化考核程序,开展工作督查,及时跟进解决问题。(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3.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级质量奖项。建立争创中国质量奖、省(市)政府质量奖培育梯队,积极推荐企业参与中国质量奖、省(市)政府质量奖,市十大工业名牌产品等奖项评选,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加强对获奖企业的监管,持续巩固和深化质量奖项创建成果,推动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我区各种质量奖项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二)推进落实市政府“十百千”质量提升工程

4.深化质量提升十一个专项行动。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协调质量强区战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深入推进质量提升十一个专项行动。抓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找出行业瓶颈和质量短板,研究质量攻关方向,跟进帮扶措施,综合运用质量管理、标准比对、技术帮扶、典型培育、宣传推介等方法,及时发掘工作亮点,宣传推广典型经验,推动产品、行业、区域质量整体提升。(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5.选树高质量发展标杆。在全区范围内对政府质量奖获奖单位、市十大工业名牌产品获奖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典型、高质量发展创新典型、质量提升成效突出典型等进行发掘培育,树立可学习复制、可推广的质量典型标杆,组织进行对标学习和宣传报道。(牵头单位:

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6.推动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聚焦我区产业特点,在装备制造、消费品、工程建设、服务等行业遴选优秀企业,采取学习培训、组织专家帮扶等方式,推动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努力提升我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7.开展服务企业活动。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为目标,聘请专家,帮助企业开展质量认证、质量管理、质量攻关等实践创新活动,努力提高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拉高发展基础底线,为经济平稳运行夯实微观基础。(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三)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效益水平

8.指导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以首席质量官培训、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等为载体,采取大讲堂、培训班、观摩学习、现场交流等方式,开展企业家和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推动企业主动学习实践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员工质量素养和质量技能,引导企业加强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鼓励企业持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创新发展、以质取胜之路。(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9.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全面落实《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深化以组织引导企业广大员工瞄准一个质量目标、聆听

一次质量讲座、参与一期 QC 小组活动、传承一个质量故事、形成一个质量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全面推进质量管理。(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0.提高质量统计分析水平。配合省市局开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分析、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跟踪研究分析。(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1.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以食品相关产品、危险化学品及包装容器、电线电缆、化肥、农机及其配件等产品为重点。了解需求,精准对接,借助各界力量采取技术培训,典型培育,等多种方式,促进重点产品质量提升有明显成果。(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2.加强质量工作宣传报道。充分利用“3.15”“质量月”“中国品牌日”“品牌节”等平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推动企业和社会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和大质量发展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对获中国质量奖、省(市)政府质量奖等标杆企业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经验的深入报道,将质量宣传工作贯穿全年。(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四)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13.发挥“区标委办”作用,统筹协调标准化工作。组织综合性标准化宣传,实施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企业主导的标准化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标准化工作,广泛收集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将适合本行业领域发展的标准纳入体系,逐步建立“六大标准体系”。(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4.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标准制修订。围绕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城乡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转化为标准。大力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程。(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5.推进标准创新工程。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引领行动。落实标准化资助政策,引导我区企事业单位及团体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6.积极开展“标准化+”行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覆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标准化示范试点。(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7.加强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管理。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力争全年企业标准公开数量增加 5%以上。

(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8.积极培育团体标准。鼓励和引导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自主制定团体标准。(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五)强化计量技术基础建设,服务质量攻关与质量提升

19.进一步夯实计量技术基础。完善量传溯源体系,根据《社会公

用计量标准建设规划》和指导目录,力争年内新建、提升、改造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0.优化计量服务能力。开展“计量服务民营经济企业行”专项活动,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技术资源和力量服务民营经济等中小企业发展。开展企业计量管理人员培训,加强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鼓励通过认证。(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1.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强化加油机、民用“三表”、贸易结算计量器具检定等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管,全面实施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自我声明制度,在集贸市场、餐饮行业、商店超市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推行诚信计量自我承诺,不断完善诚信计量制度建设。(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六)完善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体系,提高服务社会公信力

22.完善认可和检验检测体系。稳步推进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整合,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检验检测认证能力。引导有实力的检验检测机构提升服务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的检验检测能力,支持检验检测机构新增检验检测能力和自行研发检验检测方法,有效服务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发展。(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3.支持鼓励企业通过第三方认证。引导鼓励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良好生产规范、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第三方认证。(牵头

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4.加强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市场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集中开展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领域专项治理,严厉打击买证、卖证、虚假认证,伪造、冒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等各种认证违法行为,大力整治“认证乱象”。2019 年围绕强制性认证重点产品和强制性认证重点区域,加大监督力度,运用认证手段推动产品质量提升。以环境、食品、机动车领域检验检测机构为重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深化系统内部和跨部门、跨地区联合抽查,强化部门协同检查力度。(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七)严格质量监管,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25.构建全面的质量监督体系。配合省局做好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为核心,探索建立法规制度、监管责任、技术支撑、风险防控、信用管理、人才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监管体系。配合省局做好立法调研,推动产品质量法治化建设。(牵头单位:政策法规科、信用监管科、质量发展科、标准计量科、政教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6.严格质量监管。发挥市场监管机构改革整合优势,突出监管重点,提高监管成效。以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品以及消费者反映质量问题比较集中的产品为重点,开展监督抽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配合省市局做好风险信息采集、风险信息评估、质量风险处置。综合利用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监督抽查、风险隐患排查、明察暗访、检验检测等手段,围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开展持续不断、行之有效的集中

整治。对问题产品和企业坚决做到“五不放过”。(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综合执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7.做好缺陷产品召回工作。配合省市局开展好产品伤害信息监测,拓宽缺陷产品信息收集渠道。加大新能源汽车、儿童用品等重点产品召回力度,提高缺陷产品召回数量和质量。(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8.加强劣质散煤管控和成品油市场监管。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统一部署,取消散煤销售网点;全面加强散煤市场监管,定期召开劣质散煤管控联席会议,对高速公路、交通干线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加油站加大抽检力度,严查质量不合格油品,依法严格处罚形成高压态势。2019 年成品油经营主体抽检覆盖率达到 100%。(牵头单位:综合执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9.加强执法打假工作。实施市场环境净化工程,聚焦农村市场、山寨食品、违法添加、农资和农产品、重要生产资料、电子电器、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保护、假冒伪劣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拳整治,持续发力。(牵头单位:综合执法科、消保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局成立“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各科室、各市场监管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量发展科,负责日常协调等工作。各有关科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工作,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列出时

间表,责任到人,加强沟通协作,积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督导。要定期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解决突出问题,加强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反馈和督导,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跟踪问效,推动工作任务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3.加强宣传。对质量提升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取得的显著经验、成绩,各有关科所要及时向质量发展科、办公室反馈情况,会同各类媒体,充分利用节日节点平台,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第五篇:六年质量提升行动教研工作方案

六年质量提升行动教研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推动课程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转变教研室工作职能。

逐步实现从普遍性工作到向专业化教研机构转变,真正发挥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审定校本课程、组织教研活动、推动教学改革、指导和帮助教师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开展教学评价等功能。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实施教研员资质准入,专职教研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热爱教研事业,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5年以上从事学科教学教研,有较高的行业认可度,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配备教研员,保证大学科至少有一名专业教研员,其他各学段各学科至少一名兼职教研员。学科教研员组织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通过学科研讨、课题研究、专项调研、专题报告,通过参与区域教研、联片教研、合作教研等各种具体工作,提高教自身素质,引领中小学开展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教研室率先成为局机关的学习型组织,大力倡导自学自修,教研员每年必须阅读两本以上教研专业书籍。从XX年开始,专职教研员每年至少外出培训1次。每年对教研员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兼职教研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成立县级学科专家组。

精选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开拓和研究精神的教师成立县级学科专家组,由专职教研员牵头,开展学科研讨、学术交流、学科教学诊断等活动,开展学科教学基础性、针对性研究活动,引领本学科教学发展提高。每个组每年至少举行2次学科教研活动。

三、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出问题,设立课题,研究课题。做好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工作,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研究方法组织实施,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使用,使课题研究正真成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将教师教研任务、实践科研成果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内容,从机制上保证教师通过科研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

四、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工程。

利用各项培训途径和各种培训资源,分级分层培训,对中小学教师进行5年一个周期,每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掌握各学校的培训需求,做好教师规划,做好“国培计划”等重大培训项目的组织、人员选派、监管等工作,力争使参培率达到100%。积极使用培训结果,使培训发挥有效作用。参训教师一律上交培训总结,参加重点项目培训,高端培训的教师要通过项目示范、专题报告等形式实施二级培训,通过省、市教研室搭建平台,鼓励学校与省内外名校建立关系,开展各层面的校级交流。继续选派高中中层以上领导及学科教师前往厦门六中进行1个月左右的影子培训,继续和北京五中、莱州双语学校联系,选派初中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前往学习。建立教师培训登记记录系统,将所有教师培训登记在册,将培训作为职称评定的基本条件,达不到培训要求的,一律不得申报、晋升职称。

五、力促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进一步落实《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案》,强化教学精致管理。组织各学科骨干力量,研究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寻求切入点和突破口,实施有效教学实验,严格要求各学科要立足全省、全国教学改革前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材把握、教学流程、作业设置、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课外实践等方面提出本学科科学性、操作性强的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进而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外出学习、组织教学策略专题研讨会、观摩示范课等形式,指导帮助各学校、各学科学习研究、运用、创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系。同时,对学校积累的具有一定实施经验和明显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尝试推广。

六、以活动为抓手,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教研等活动,凝心聚力,形成常态化的全员、全程教研格局。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各类教学评比、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由教研员负责制定具体项目和实施方案,开展教师业务技能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执教水平。协作开展全国、全省学科竞赛活动,独立开展全县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科优秀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七、加快建设优秀教师团队。

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促进骨干教师的深度发展。力争用几年时间培养一些真正有教科研能力,具有良好工作业绩和社会影响力,起到专业引领和学科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通过外出培训、交流等促进他们深度发展。现有的特级教师、地区学科带头人、各级教研员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在教育教学、校本研训中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人每年至少要主持和承担1-2次学校或县级的大型教研活动,制定严格的培养计划,培养至少一名青年教师,继续组织开展特级教师、地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重点培训人员“送教下乡”或专题教研活动,使我县的优秀人才切实发挥作用。

八、使用科学手段,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促进学风、教风的进一步好转,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要对各学段、各学科教学质量进行不定时的检查、监测。使用有效的评价要素,引导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教育健康、公平。教学质量监测将作为对学校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最大限度覆盖各学期、各学科、各年级,并对质量监测、调查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帮助学校总结经验、发现差距、寻找对策、促进提升。积极改进质量监测方式,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测机制。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质量薄弱学校视导,帮助学校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改进工作,提升质量。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以及格率、优秀率、参考率为主要指标不断提升。

九、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活动,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基本要素。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促进

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必经之路。要严格遵循校本课程原则,遵照校本课程开发程序,采取各种鼓励性措施,开发一批校本课程,到XX年,全县校本课程开发总量达到100门以上。

十、加强片区教研,促进片区优质教育资源整合。

完善《进一步加加强片区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以直属学校为实体依托,基层教研员、优秀教师为人才依托,以课堂观摩、学科研讨活动,学术报告、学科竞赛、课题研究、各类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十一、依托电教部门项目,建立网上教研平台。

逐步实现传统教研向现代教研转变,拓展教研深度和广度,促进教研成果的实际应用。

十二、积极做好考试制度改革相关工作。

从XX年秋季学期开始,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在一中、二中等有条件学校试点走班制教学。全员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要把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确保开设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研发工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变,注重统一性的要求向注重个性化的要求转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有坚强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坚定的意志。要加强实验教学,培

养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基础性工作。

十三、以综合评价、多元评价、激励性评价为导向,建立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打破唯学生考试成绩为单一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做法。用科学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XX年秋季学期开始,各学校全面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河池市糖业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大全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