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紧扣十二字方针 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20-1040152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8 12:45: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紧扣十二字方针 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

紧扣十二字方针

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

——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从强

(202_年11月29日)

尊敬的符副局长及各位领导:

衷心感谢符副局长及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亲临红河州检查指导工作,您们的到来,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温暖,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此,我代表红河州质监局,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就红河州质监局的工作开展情况向符副局长及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红河州基本州情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国土面积3293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74米,最低海拔76.4米,山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5%。辖3市10县135个乡(镇)1285村委会(社区),总人口456万人,世居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布依、拉祜、布朗(莽人)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8.52%。河口、金平、绿春三县与越南接壤,拥有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边境线长达848公里。山区多、民族多、贫困人口多、边境线长是红河州的基本特征,南北发展不平衡是红河州最基本的州情。但红河州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文化多元、区位独特。境内高低海拔并存,多元立体气候明显,是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最佳种植适宜区和主产区,是云南省‚中华生物谷‛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王国‛,具有发展生物特色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处于滇中、滇东南、三江三大成

—1— 矿带交汇地,矿产资源丰富,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以煤炭、优质锰、金银为主的能源、黑色金属以及贵金属等矿业在全省具有较大的产业优势,已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2.5万亿,占全省的28%。同时,红河州也是云南省工业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柱、综合能源和冶金材料基地,是云南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桥头堡建设的前沿和门户,是云南省最具特色和魅力的旅游度假胜地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目前,红河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16个州市中名列第4位,财政收入指标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居首位。

今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州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建设、社会民生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今年1至9月,全州完成生产总值477.98亿元,同比增长13.0%,财政总收入145.05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96亿元,同比增长28.5%),固定资产投资450.09亿元,同比增长26.4 %,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1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二、红河州质监局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

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设办公室、人事和监察科、计划财务科技科、质量监督科、法规督查科、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食品生产监管科、稽查科、机关党委等10个内设机构和工业园区分局1个派出机构,下辖13个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全系统公务员编制数190,实有150人。机关工勤编制16人,实有16人。综合检测中心有事业编制66人,实有56人。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 — 今年以来,在省局党组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红河州质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年质检工作会议、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202_年全省质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牢固树立‚六为‛理念,紧紧围绕‚五局‛目标,充分发挥‚五个‛作用,把‚抓紧落实、抓好落实‛作为工作主旋律,全面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职能,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定不移抓质量,质量工作得到深入推进。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将质量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了全州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建机制,质量兴州工作迈出新步。州政府把质量兴州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纳入了政府工作,结合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质量兴省战略目标,以及红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了宏观规划,确立了全州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指导思想、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先后建立健全了质量兴州工作联系会议、信息通报、奖励激励、考核评价、监督管理、宏观质量分析和发展质量社会评价等保障机制,并得到有效运行。先后制定下发《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红河州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评价标准》、《关于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工作保障奖励措施,为推进质量兴州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措施。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和全州质量兴州工作会议召开后,红河州局把‚质量兴州‛工作摆在最突出的位臵,紧紧围绕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质量工作中牵头抓总的作用,制定下发了《关

—3— 于红河州实施质量兴州战略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办公室主要职责及组成人员的通知》(红质兴发“202_”1号)及《红河州实施质量兴州战略重点工作分解方案》(红质兴发“202_”2号)文件,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各工作组和办公室主要职责及组成人员,建立健全了‚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以及‚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质量责任体系。起草了‚红河州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评价标准,统筹、协调、推动30项具体工作任务的落实。采取政府推动、部门协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四动措施‛,广泛开展质量兴县(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兴品‚四兴活动‛。目前,全州13县(市)都召开了质量兴县(市)工作会议,出台了质量兴县(市)实施意见,建立了工作制度,深入推进质量兴县(市)工作;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分别制定出台了本部门本行业的质量发展规划,依法做好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监管,推动行业质量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州住建部门从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宣传,加大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建筑市场监督检查等方面着手,强化对全州工程质量的监管,有力推动了工程质量的提升。目前,全州累计监督单位工程项目310个,监督总面积约254.31万平方米,竣工验收项目79个,面积约204.64万平方米,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州商务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州开展服务标准化加油站创建活动的方案》,紧紧围绕‚环境整洁、计量准确、质量可靠、着装一致、态度热情、文明礼貌、服务快捷、诚实守信、功能完善‛九个方面的要求,大力开展服务标准化加油站创建活动;州交通运输系统相继出台了《红河州客运站点服务示范窗口工作实施方案》、《红河州高快客运服务示范窗口工作实施方案》《红河州运政系—4 — 统服务示范窗口工作实施方案》《红河州收费站点服务示范窗口工作实施方案》,积极行动,在全州交通运输系统深入开展‚质量兴州‛工作;州卫生部门制定下发了《红河州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于202_年9月底前分三个阶段在全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广泛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质量提升工作;州旅游局、州民政局等部门也结合实际,分别制定本部门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时间、步骤和方法。通过加大对服务质量的监管,全州主要服务行业的顾客满意率显著提高;州环保部门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确定了低碳节能减排目标,依法加强环境监管,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扎实开展重金属污染整治,深入推进‚七彩云南〃生态红河‛绿色创建行动和绿色传播行动,全州生态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州有30家企业深入开展‚两提升、两争创‛活动,进一步强化质量第一和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了练内功、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围绕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开展‚质量兴品‛活动,加大品牌的培育、引进、推介、保护和奖励力度,运用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加快品牌建设,在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南名牌、云南省著名商标等方面有了新突破。今年以来,组织上报了云锡集团等18家企业涉及21个类别的24个名牌产品评价建议目录,并提出初审意见拟推荐8家企业8个产品为云南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的带动力明显提升。全年共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56份,审查通过了31家企业的33个产品,全州共有213家获证企业、241个工业产品获得生产许可证。二是搞创建,质量走廊建设全面拓展。以全省质监系统质量走廊建设现场会为契机,把创建质量走廊活动作为落实质量兴州战略的重点工作,出

—5— 台了《关于实施创建质量走廊‚13310‛行动计划的意见》,在全州组织实施创建质量走廊‚13310‛行动计划,以个开蒙城市群落为1个中心,在交通要道、产业集中度高、经济较发达等区域创建3条质量走廊,在农业、工业、服务3大产业,围绕打造‚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目标,培育烟草、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能源、食品、果蔬、粮食、旅游等10大行业的一批企业创建质量兴州示范窗口,把‚质量走廊‛建设成为质量文化的宣传廊、质量提升的示范区、质量成果的风景线、质量惠民的主阵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州13个县(市)均制定了本区域的质量走廊建设规划,选定了本区域的质量走廊建设示范企业,全州已在交通要道设立质量兴州及标准化宣传的户外广告牌6块,永久性宣传标语26条,宣传展板60块,集中展示质量振兴成果。州实施质量兴州战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均出台了示范单位创建实施方案,开展示范创建工作,明确了示范单位的创建实施步骤、考核标准和授牌。三是强监督,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切实加大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建立了从产品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切实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截止10底,先后组织开展了液化石油气、家用太阳能、水泥、化肥等工业产品的监督抽查和风险预警监测,共完成了涉及24个大类628批次的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其中:省监督抽查171批次,地方监督检查及委托检验457 批次。综合检验合格530批次,不合格98批次,实物质量抽查合格率为84.4%,较上年度增加5.4个百分点。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定了以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的工作方案和计划,切实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及监管工作,全州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完成3家企业7个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完成15家企—6 — 业20个无公害农产品的抽检工作,完成4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认定项目县的土壤样品1530个、水样108个的采样制样工作。同时,为使质量工作深入推进,红河州局不断丰富载体,今年9月,制定下发了《红河州202_年‚质量月‛活动方案》,在全州上下组织开展了以‚质量兴州在行动,创先争优促发展‛为主题的‚质量月‛宣传活动,把质量意识、质量理念、质量法律法规等宣传普及到全社会中去,掀起了群众性质量活动高潮,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营造了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被省局评为了质量月活动开展先进单位。从7月至11月历时5个月,在全州积极组织开展了化肥生产企业化验室出厂检验项目比对检验工作,共有7家法定检验机构在内的29家实验室和化肥生产企业的实验室人员40多人参加了比对实验,通过开展比对检验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化肥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的质量安全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

(二)千方百计保安全,安全工作呈现良好势头。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一是完善监管制度,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根据州内食品生产企业点多面广、生产规模小、整体水准低的现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红河州局进一步强化部门的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完善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监管责任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坚持‚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方针,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州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年共制定了《红河州生产加工环节食品企业质量信用管理制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日常巡查制度》、《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管理的意见》、《食品生

—7— 产加工环节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方案》、《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工作的意见》等制度,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建设,使全州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二是加强日常监管,严把食品质量安全源头关。严守安全底线,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臵,按照食品生产企业分类监管的要求,不断完善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日常监管工作,采取重点监管和一般监管相结合、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加强对全州食品生产企业的现场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特别是加强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监管,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完善生产过程控制及原材料把关、产品检验记录。今年以来,共开展了以乳制品、豆制品、肉制品、酱腌菜、塑料包装制品、肉制品、葡萄酒、增塑剂、饮料、红糖等10余类产品的专项整治,对白酒、大米、糕点、月饼、饮料、葡萄酒、鲜粮制品、红糖、酒精等25类食品进行监督抽查,并集中力量开展了食品违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力量对辖区内4家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对全州四大类100余个样品进行了检测。三是普查建立档案,对食品安全实行动态化管理。红河州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建立完善食品生产企业档案,从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代码、卫生许可证等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档案,及时掌握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确切数量、产品类别,利用定期检验、年审、监督抽查、检查、市场准入等手段,及时、准确、动态掌握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质量控制、产品质量等信息,建立起辖区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完整、动态的档案,对全州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动态化管理。从目前建档的情况来看,红河州食品生产企业发展呈现出分—8 — 散、地方特色、品种多规模小等特点,从企业数量上,6个边疆县企业较少,7个内地县企业数量比重大。全州共有食品生产加工户近4000多家,涉及品种600多个,截止10月底,全州获证食品生产企业412家,其中,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84家,具有工商营业执照的食品加工小作坊1900家,无证照小作坊202_多家。四是实施重点监控,加大风险食品监督抽查。按照食品分类管理要求,将食品质量安全高风险产品作为监管的重点,对重点产品实施风险监测抽查,不断加大监督抽查及后处理力度,时时掌握全州高风险食品质量状况,有效防止了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截止10月,全州共抽查企业近800家,抽取实物样品850个,综合合格率为85.5%,总体比上年同期80%增加了5.5个百分点。其中白砂糖、食用酒精、调味料、豆腐皮(丝)合格率100%。获证的糕点、月饼生产企业产品合格率100%,小作坊合格率73%。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建立完善了安全信息体系、监管体系、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三方责任,制定了《红河州质监局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讨论稿),进一步明确了适用范围、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规范了预警及预防机制、应急响应程序,完善了事故后期处臵及保障措施等相关内容,为积极应对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特大事故,及时、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打下了基础。今年1至10月,先后组织开展完成了‚春节‛、‚元旦‛、‚五一‛、‚十一‛等节日的安全大检查和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及各项专项行动,全州共出动检查人员1654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相关单位1097家、设备3287台、发现安全隐患453处,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274份,立案查处18起,取缔非法设备8台,对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均进行了有效查处。州局检验机构检验设备

—9— 2453 台(不含新增的947台和省检部份),完成了3条客运索道的专项整治任务,开展了气瓶‚两站‛专项整治等各项活动,全州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平稳。同时,制发了《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红河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实施方案的通知》(红质监发“202_”139号)文件,在全州组织开展特种设备试点单位评价工作,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深入开展“双打”行动。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产品,组织全州质监系统深入开展执法打假工作,截止目前,全州共出动执法人员1210人次,执法车辆476台次,立案查处案件257起,涉案货值金额933.92万元。通过进一步加大执法打假力度,规范了市场秩序,显示了质监部门在执法打假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树立了‚科学、廉洁、公平、高效‛的质监形象。

(三)持之以恒促发展,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深入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滇南城市经济圈、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昆河经济产业带、石文经济产业带,北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示范试点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以点带面,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一是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红河州分别出台了《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红河州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红河州推行标准化工作‚一岗双责‛制度的实施意见》、《红河州‚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红河州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奖补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标准化工作。4月25日至27日,云南省标准化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红河州顺利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榆坚,红河州州委书记刘一平,州委副书记、州长杨福生等领导出席会议,全省16个州(市)— —10人民政府、16个省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省、州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先后深入到蒙自、个旧、建水等地,现场观摩了我州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果。通过现场观摩和召开会议,李江副省长和参会的各位领导对红河州开展的标准化亮点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结合‚8311‛行动计划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向广大农户普及农业标准知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标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单位等标准使用主体的主管能动性,按照‚选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树样板,作示范,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截止目前,全州已建立蒙自甜石榴、大棚辣椒、大枇杷,个旧奶牛养殖,石屏白萝卜,弥勒葡萄,建水脐橙、葡萄,金平香蕉、草果等1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河口县小粒咖啡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开远市蜜桃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红河县生猪养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有8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顺利通过验收。认真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坚持‚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结合‚重点产业创新工程‛的实施,依托烟草及其配套、能源、冶金、化工、医药、建材等行业的创新成果,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活动,力争达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目标。目前,全州有2家企业通过国家‚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组织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化化工分公司、蒙自瀛洲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申报国家AAAA和AAA级标准化良好形为企业试点,10个项目已获省局批准,正按计划建设中。扎实推进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工程。

—11— 结合红河旅游‚二次创业‛和转型升级的规划,扎实推进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工程,认真抓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屏边大围山省级森林公园‛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项目建设。在今年上报的5家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中,蒙自过桥米线餐饮服务标准化、建水县燕子洞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弥勒生态休闲旅游服务标准化3个试点项目被确定为202_年度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认真抓好标准制修订工作。以‚研究标准、制定标准、修订标准、完善体系‛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民生安全、环节保护、节能减排、现代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研制了一批与生产、产品和安全密切相关的基础性技术性标准,为红河州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标准保障,规范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先后组织修订了云南省地方标准《豆腐皮(丝、结)、石屏》、制定出台了《云南蒙自过桥米线企业标准》、指导帮助制定了《建水紫陶‛(Q/JZX 0001-202_)企业标准》等,由州政府组织申报的《红河灯盏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经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由红河州质监局组织起草的《地理标志产品 红河灯盏花》国家标准,已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通过并发布实施。截止目前,全州共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03个,制修订产品标准25个、地方农业标准规范项目和专业标准10个,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6个,国际一般水平15个,国内先进水平122个,《锡锭》GB/T728标准成为国际通行标准,全州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占全省总数的60%,标准制修订等基础性工作在全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了企业标准的淘汰废止和更新机制,更多企业还主动参与或直接负责起草、制订标准。目前,全州备案企业标准295个,登记企业执行标准2250个,有17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二是计量惠民工作稳步推进。在全 — —12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州范围内组织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主题行动,不断拓展‚计量惠民‛工作领域,推动计量工作向纵深发展。目前,共发放宣传材料1236份,全州33家超市、35家医院、62家加油站、6家餐饮业、6家眼镜店实现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并向社会公示,建立5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示范单位,组织了9项计量标准器的复查考核。强化计量标准考核,认真开展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全力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截止目前,全州共完成计量器具检定6689台(件),并组织技术力量对蒙自城区430余台出租车计价器免费进行调试,检定人员还在现场对部分商场、超市操作人员使用的水平仪进行了调整,并讲解了计量器具使用前臵零使用等消除计量器具使用误差的注意事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赢得良好的社会赞誉。三是商品条码和代码工作实现突破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商品条码知识,规范商品条码管理,保证商品条码质量,全州已受理代码年检业务6279件;发放证书7471件,其中,新办2742件、变更换证3136件、到期换证1563件、迁入代码21件;废臵代码86件;迁出代码31件。代码电子档案上报完成率、代码电子档案有效库上报完成率、代码电子档案数据质量通过率均达到省中心要求。四推进“桥头堡”建设措施有力。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深入推进‚质量兴州‛战略的实施全面服务桥头堡建设的意见》,从重大意义,工作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并提出了32条工作措施,为‚桥头堡‛建设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力争达到‚把红河州建设成为通达更加便捷、最具竞争力、最具活力、最具吸引力的自治州,在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中成为门户和前沿‛的目标。

(四)毫不动摇强质监,自身建设得到有力加强。红河州局

—13— 紧紧围绕法制立局、科技兴局、素质强局、创新活局、和谐稳局的‚五局‛工作目标,强化自身职能职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抓队伍,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局党组高度重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以学习型班子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学习,严格执行中心组学习制度,先后组织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全省质监工作会议、州委六届八次全会、州第七次党代会、全国质检总局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以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等会议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在会上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找准了存在问题的根源,明确了工作方向。以民主型班子建设为着力点,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了《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集体领导制度》、《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议事规则》,凡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三重一大‛问题必须经过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党组决定的事项,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后备干部培养,派出了3名副处级后备干部参加省局副处级后备干部培训班,提高副处级后备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先后组织85人次参加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局组织的各种培训,组织了889人次参加州局举办的文秘工作暨新闻信息化、标准化、财务、检验检测等业务知识培训10期,干部职工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强化理论基础,积极鼓励开展学术交流活动,10余篇论文在报纸、刊物上得到发表。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借机构改革之机,民主推荐处级领导干部1名、调研员1名、科级干部16名,竞争上岗选拔干部9 — —14名,干部资源配臵不断优化,公开选拔干部力度不断加大,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重才、引才、育才‛三措并举的方略,积极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创业环境,确保各类技术人才进得来、容得下、留得住。为技术人才创业提供‚绿色‛通道,确保了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服务机制,努力做到主动培养人才、放手发展人才、大胆使用人才。今年以来,先后派出45人次参加了省内外各种专业学习和培训,20多人次到先进省、州(市)技术机构参观学习,同时组织开展了多场次共计120多人次的技术业务方面的内部专题培训,从大专院校对口引进了食品化工、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实验室和技术检测第一线,并为企业免费培训技术人才200多人次。与红河学院共同签订了‚教学实践实习基地‛的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作为抓好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来抓,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提高执法人员掌握法律法规的能力和依法办案的水平,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有关信息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社会创造平等的法制环境。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做到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作为执法依据,达到格式统一、表达清楚、用语规范。建立健全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政执法案卷,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及时立卷归档。严格内部管理,制定了学习激励奖惩机制,通过定期开展知识考核,对求学上进、表现突出的执法人员给予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在全局执法队伍中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良好局面。二是抓争创,党的建

—15— 设实现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红河州委确定的‚比十争百当先锋 红河两岸党旗红‛和‚以质取胜 创先争优‛的活动主题,按照‚五好五带头‛的要求,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具体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找准活动载体,认真组织开展了‚为民服务 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截止10月底,全州质监系统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中,共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4次、建立共产党员示范岗和示范窗口78个、建立和完善创先争优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20个、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15个、推出服务新举措和开展便民活动55次、深入基层(企业)走访座谈61人次、接待企业和群众咨询(投诉)331人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53件。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效提高业务能力和思想理论水平,广大质监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阻碍质监工作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革除,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州质监系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各级质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五好红旗党组织和五星先锋党员授旗评星‛、‚回顾党的历程,坚定理想信念‛主题纪念、‚学习党史,增强党性‛、‚唱响红歌,振奋精神‛、‚学习杨善洲精神专题组织生活会‛、‚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员宗旨‛、‚表彰先进,送温暖‛等主题实践活动,把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一次次推向高潮,讴歌了党的丰功伟绩,使广大党员更加深入、系统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及肩负的历史使命,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爱党爱国的热情,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力促工作作风转变。扎实推行质监阳光服务,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效能建设,树立‚效率为先‛理念,始终坚持‚紧‛字当先、‚快‛字当头,早谋划、早起步,抢时间、争进度,使工作始终处于一种高效运转的状态。在工作 — —16中,大力倡导‚立即办、马上办‛的工作作风,推行‚今日事今日结‛的工作理念,以‚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的工作精神,对定下来的事情,雷厉风行、抓紧实施;对部署安排了的工作,跟踪问效、一抓到底;对一些关键问题,主动研究、及时解决,真正做到工作快上手,项目快推进,任务快落实,目标快完成。实现‚窗口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内化于心,践之于行,全州质监系统形成了全心想事、用心谋事、尽心干事的良好氛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了教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采取个案教育、现身说法、专题讲座等形式,邀请检察部门预防职务犯罪专家学者到各县市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与检察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州局机关、检测中心全体干部职工80余人参观‚法治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深入开展‚纪律教育月‛和‚纪律教育日‛活动,局领导亲自为干部职工上党课,邀请州纪委、州检察院领导为干部职工上廉政教育课,教育和引导质监干部职工,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牢记党纪法规这股‚电‛,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做到了生活不奢侈,待遇不攀比,履职不乱行,律己不受污,有力维护了质监的声誉。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红河州局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质监工作任重道远,与上级的要求和百姓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州部分企业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特种设备等基础工作仍然薄弱。二是企业自律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企业规模及人员素质、安全管理等参差不齐,重使用轻管理、重维修轻保养、重检测轻档案,以及安全责任人职责不清、人员无证上岗、设备无证使用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17— 三是名牌产品数量不多,名牌效应十分有限。四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量大、面广,监管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食品安全隐患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五是技术机构装备不足,检验检测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六是人少事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干部职工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五、今后的工作打算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红河州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牢记使命,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事业感,以群众的要求为动力,视群众的意见为鞭策,把智慧和才华付诸于实践,把愿望和追求转化为行动,把意志和精神凝聚成力量,全力推动全州质监工作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一)坚持抓质量不动摇,在推动质量工作上实现新突破。按照《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的意见》,突出抓好标准化发展战略、名牌发展战略这两个工作重点,抓紧深入实施质量走廊建设,继续落实好‚13310‛行动计划,服务经济增长和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把质量走廊建设成为红河州最美丽的风景线。抓好质量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重点推进企业和社会层面的质量体系建设,营造社会各界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突出服务主题,按照《红河州深入推进‚质量兴州‛战略的实施全面服务桥头堡建设的意见》,为‚桥头堡‛建设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对质量兴州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推动质量兴州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

(二)坚持保安全不动摇,在推动安全工作上实现新突破。从摸清底数、健全体系、提供保障、严格监管等方面全力抓好食 — —18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认真研究工作措施,从监管环节落实,不留死角,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研究探讨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把容易出现问题的食品企业、关键生产环节、高风险产品作为监管重点,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查找食品安全风险点;加强对全州食品生产企业的现场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特别是加强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监管,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按照《红河州生产加工环节食品企业质量信用管理制度》、《红河州加强食品小作坊监管的若干意见》等制度,切实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破解监管难题。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研究探索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企业质量安全体系评价等级监管模式;认真抓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典型示范建设;深入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推动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的开展;健全完善红河州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实践演练,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三)坚持促发展不动摇,在推动基础工作上实现新突破。结合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找准红河质监工作重点,在服务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工业经济建设、服务区域发展、服务‚桥头堡‛建设等方面有新作为。一是加大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紧紧围绕红河州主导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着重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农用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和食品、药品等涉及安全产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提高检测检验水平。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臵的原则,建立技术装备精、检测水平高、支撑能力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区域公共检测平台,从根本上解决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等问题,切实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检测服务。认真抓好云南省质量监督豆制品检验中

—19— 心实验楼建设,夯实基础建设。二是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州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重视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加效益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

(四)坚持强质监不动摇,在推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基层标准化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质监工作,通过督促检查来推进质监工作,促使基层发展沿着党委、政府的发展路子走。对基层的建设进行认真研究,出台加强县级质监部门建设的意见,固本强基,增强实力,夯实质监事业科学发展基础。加强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从严治政、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断增强质量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善管理的工作队伍,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依法行政,优化服务,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和发展环境。把党的十七届精神作为指引质监工作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树立服务群众、帮助群众的理念,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精神体现在工作中,把工作落实在行动上。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廉政准则》等相关规定的落实,促进领导干部职工廉洁干事。

以上汇报,不对之处,敬请符副局长及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 —20

第二篇:十二字方针

十二字方针: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

“四个下功夫”抓贯彻的决心(下功夫抓好学习贯彻、下功夫抓好工作推动、下功夫抓好典型示范、下功夫抓好指导督促)“转变四加强”抓工作的思路(更加旗帜鲜明地抓质量,从单纯抓业务为主转向抓质量为中心,切实加强质量基础工作和质量提升工作;更加坚决有力地保安全,从事后检测把关为主转向过程监管、重点防范,切实加强质量安全保障;更加科学有效地促发展,从一般服务转向有效服务,切实加强促发展的能力和效度;更加坚定不移地强质监,从平均着力转向抓基础抓重点,切实加强质监自身建设)、“四个上台阶”见成效的目标(质量兴川战略推进上台阶,看重大措施、社会氛围和各类质量合格率的提高;安全监管水平上台阶,看食品、产品和特种设备重大事故的控制,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防控和各类事故率的下降;服务发展功能上台阶,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主要工作,地方党政和社会评价,贡献率的提升;自身建设绩效上台阶,看班子、队伍建设状况,行业风气、形象、检测检验能力水平等各类考核指标的上升)

“四突出四加强”

第三篇: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实施细则

水城矿业集团公司

构建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工作体系实施细则

一、基本要求

‚通风可靠‛的基本要求是: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

‚抽采达标‛的基本要求是:多措并举、应抽尽抽、抽采平衡、效果达标。

‚监控有效‛的基本要求是: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

‚管理到位‛的基本要求是: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严格。

‚隐患排除‛的基本要求是:落实主体责任、实施瓦斯‚零超限‛管理、推进‚专家会诊‛工作、实行分类管理。

‚综合利用‛的基本要求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多方创造需求、努力提高利用比例、全面利用政策。

二、实施细则

(一)‚系统合理‛,就是要求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要设专用回风巷,特别是严禁无风作业、微风作业和串联通风作业。

1、各矿井必须具有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改变通风系统必 须履行报批手续,严格按批准的措施方案实施。巷道贯通、采掘工作面调整风量,必须认真分析通风系统,充分论证、预计调风后系统风量的变化,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措施中必须明确具体的调风措施,分析调风后系统风量的变化,确定调风后各用风地点风量的分配。必须待风量调整达到措施规定要求,通风系统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2、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不得一段作进风,一段作回风。

3、矿井(采区)必须设置至少一条专用回风巷,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也必须实现专用回风。

4、采掘工作面必须实行分区通风,通风系统中没有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确保风向、风速、风量稳定。

5、严禁无风、微风和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作业。

(二)‚设施完好‛,就是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

1、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的构建质量和维修质量必须符合《矿井通风安全质量标准》的要求,并能保障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

2、各矿(公司)必须制定矿井通风设施验收制度或办法并严格执行,确保通风设施质量。

3、各矿(公司)必须对全矿井通风设施进行定期和经常性检查,每旬至少全面检查一次,每班应指定人员对通风设施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保持通风设施完好可靠。

4、防突风门的构筑必须进行专门设计,其设置的位置、质量、强度必须满足防突的要求。

5、废弃巷道、采空区、盲巷和暂时不用的巷道必须及时封闭。

6、矿井总回风巷、主要回风巷不得设置风流控制设施。

7、井下风门、密闭、风机等通风设施、设备必须实行挂牌管理,并上图牌板。

8、各矿(公司)必须制定通风巷道检查维修制度,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

(三)‚风量充足‛,就是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严禁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

1、各矿(公司)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按《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2_)之附录C的要求,每年进行一次矿井通风系统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有关部门批准的通风能力合理组织生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

2、各矿(公司)每月必须根据生产作业计划进行一次矿井需要风量核算,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工作场所的配风量,必须大于需要风量。当风量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时,必须减少 采掘工作面个数。进行矿井风量核算时,各种参数的取值必须合理、准确。

3、矿井开拓、采区准备以及采掘作业前,要准确预测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编制通风设计,保证采掘面充足配风。

4、硐室及其他巷道配风量要满足设备降温、空气质量符合规定、有害气体不超限的要求。

5、矿井内各地点风速符合《规程》规定。

6、严格执行各种有害气体检查汇报制度,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必须符合《规程》规定,严禁超限作业。

(四)‚风流稳定‛,就是要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局扇通风要符合《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1、各矿(公司)必须建立测风制度并严格执行,每旬至少对矿井进行一次全面测风。巷道贯通、通风系统发生变化时,必须事先编制调风措施,并严格按批准的措施及时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

2、局部通风机必须指定人员管理,保证正常运转,严禁随意停开。

3、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的全负压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并有一定的富余,确保满足局部通风机吸风口到掘进工作面回风口的巷道中最低风速符合《规程》规定。

4、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出口到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必须经过计算后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5、所有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必须采用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并实现两闭锁(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保证停风或瓦斯超限后能自动切断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使用两台局部通风机供风的,两台局部通风机都必须同时实现风电闭锁,当任何一台发生故障停止运转时,都必须立即切断工作面电源。

6、所有煤巷、半煤岩巷必须使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并应使用局部通风机自动调速装置。

7、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现场生产部门提出申请,通风、机电等部门审查并共同实施。

8、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入内。

(五)‚多措并举‛,即地面抽采与地下抽采相结合。因地制宜、因矿制宜,把矿井(采区)投产前的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结合起来,全面加强瓦斯抽采抽放。

1、集团公司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水城矿区瓦斯赋存规律研究,并在汪家寨煤矿、大湾煤矿建瓦斯参数实验室,为测定瓦斯赋存基础参数提供条件。

2、各矿井必须定期测定、收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 力、煤层透气性系数等矿井瓦斯赋存基础参数,建立瓦斯基本参数数据库,并及时上报集团公司通风管理部汇总。严格按规定开展瓦斯等级鉴定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为科学确定抽采方式,合理选择抽采系统、抽采方法和抽采工艺提供第一手资料。

3、新建、技改矿井设计和生产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设计必须包括瓦斯治理先抽后采方面的内容和工程。

4、各矿井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在每年年底制定矿井瓦斯治理方案,明确瓦斯抽采方式、方法、工艺,把矿井(采区)、采掘工作面投产前的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采掘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多种措施结合起来,构建‚立体综合抽采‛格局,并着重加强投产前的预抽采。矿井封闭式抽采量逐步提高到总抽采量的50以上%。

(六)‚应抽尽抽‛,即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进行抽采,把煤层中的瓦斯最大限度地抽采出来,降低煤层的瓦斯含量。

1、各矿井凡是符合《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规定条件的煤层都必须进行瓦斯抽采。

2、各煤层经抽采后,煤层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压力、抽采率等指标均应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后,方可进行采掘。

3、抽采控制范围必须符合《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和《水矿集团公司‚一通三防‛综合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4、矿井水平延深、采区接替必须保证瓦斯预抽的时间和整 个抽采作业过程的安全技术要求,确保先抽后采。

(七)‚抽采平衡‛,就是要求矿井瓦斯抽采能力与采掘布局相协调、相平衡,使采掘生产活动始终在抽采达标的区域内进行。

1、各矿井在制定长远规划、年、季、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必须同时制定瓦斯抽采规划、计划,使抽采工作做到超前勘查、超前规划、超前设计、超前施工,确保预抽时间和抽采效果。

2、矿井生产计划的编制要以矿井瓦斯抽采达标煤量为限,计划开采的煤量不得超过瓦斯抽采达标的煤量。充分考虑矿井各区域的瓦斯抽采能力,要计算各区域在采掘作业时的瓦斯涌出总量、风排瓦斯能力,需抽采的瓦斯量,使采掘生产活动必须在抽采达标的区域内进行。

3、在抽采能力达不到要求时,必须调整采掘布署,减少采掘工作面个数。同时改造抽采系统、提高抽采效果来提高抽采能力,使之与采掘布局相协调、相平衡。

(八)‚效果达标‛,就是通过抽采,使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的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的瓦斯含量,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规定的标准。

1、各矿井所有抽采区域,经抽采后,在采掘作业前,必须经效果评价,其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压力、瓦斯抽采率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规定的标准才许组织生产。

2、瓦斯抽采量、煤层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压力、瓦斯抽采率的计算参数及结果必须有可靠的原始资料。煤层瓦斯含量逐步 实现现场直接测定。

(九)‚装备齐全‛,就是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要齐全,安装设置要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作不间断、不漏报。

1、各矿井必须按《规程》及有关规定装备齐安全监控设备,其中心站主机不少于2台(1台备用),分站、传感器等到设备的备用量不得低于20%。

2、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中必须对安全监控设备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安设位置、信号电缆和电缆的敷设,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各类传感器的设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2_)的有关规定。

3、在分站及其连接的传感器、断电器的安装及变更信号通道时,必须对分站号、信号通道、控制端口等监控参数认真进行设置,保证传感器、分站、计算机监控信号一一对应,控制关系准确无误,并及时作好参数设置记录。

4、当中心站主机发生故障时,备用主机必须在5分钟内投入工作。

5、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8小时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十)‚数据准确‛,就是瓦斯传感器必须按期调校,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要准确,监控中心能适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 的真实状态。

1、安全监测监控设备每月至少调校1次。每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瓦斯传感器、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器1次。

2、监控设备的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复电点、信号遥传等必须符合规定,监控信息及时上传集团公司。

3、监控中心站应24小时连续正常工作,设备性能符合规定,有断电状态和馈电状态监测、报警、显示、存储和打印报表功能。

(十一)‚断电可靠‛,就是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迫使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

1、安全监控仪器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一关的负荷侧。

2、断电控制器与被控开关之间必须正确接线,与安全监控仪器关联的电气设备,电源线和控制线在拆除或改线时,必须与通风部门共同处理,检修与安全测控仪器关联的电气设备,需要安全测控仪器停止运行时,必须经矿主要负责人或主要技术负责人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3、必须每7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进行测试,确保甲烷超限断电功能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准确可靠。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迫使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

4、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瓦斯超限时,监测监控系统应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切断监控区域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中心站应正确显示报警、断电、馈电时间和地点。

5、采掘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风电‛、‚瓦斯电‛闭锁设计,绘制断电控制图,并在开工前安装完善。

(十二)‚处置迅速‛,就是要制定瓦斯事故应急预案,当瓦斯超限和各类异常现象出现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1、各矿井必须在每年年底制定下一的瓦斯事故应急预案,当瓦斯超限和各类异常现象出现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2、井下安全监测工必须24小时值班,检查安全监控系统及电缆运行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十三)‚责任明确‛,就是要把瓦斯治理和安全生产的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煤矿各个层级、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上至董事长、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下至作业现场的每个职工,都要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

1、各矿井必须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的瓦斯治理和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并对其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层级、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要让各级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

2、各矿(公司)要切实加强对瓦斯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瓦斯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区队、班组,落实到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确保瓦斯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3、各矿(公司)涉及瓦斯治理的矿井开拓巷道布置、采掘部暑、生产系统调整和技术规范、标准、措施的制定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重大技术问题必须由总工程师负责决策。

(十四)‚制度完善‛,就是要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规章制度,把对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全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并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和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改、充实、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使管理工作常抓常新,科学有效。

1、各矿(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规章制度,把对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全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并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和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每年进行一次修改、充实、完善规章制度,收集分析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使管理工作常抓常新,科学有效。

2、各矿井必须每月由矿总工程师组织进行一次矿井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监测监控系统的检查与分析,并将检查分析资料报集团公司通风管理部备案。

(十五)‚执行有力‛,就是要加大贯彻执行力度,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坚持从严要求、一丝不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厉惩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落实岗位责任,实现群防群治。

1、各矿(公司)要切实加强对瓦斯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瓦斯治理规章制度、安全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科室、区队、班组、个人执行到位,确保瓦斯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2、各矿(公司)必须严格执行瓦斯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严要求、一丝不苟,严厉惩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十六)‚监督严格‛,就是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煤矿各级干部必须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加大监管监察力度,确保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上级安全生产指示指令在各类煤矿得到切实认真的贯彻落实。

1、各矿井、集团公司通风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要切实加强对瓦斯综合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把构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要求作为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尽快建设到位。集团公司每季、矿井每月由总工程师亲自组织进行一次瓦斯综合治理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必须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人,限期进行整改。

2、各矿(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与考核奖惩制度,严格监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程、标准、规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建立和完善瓦斯治理责任和制度的落实机制,使瓦斯治理的制度和管理规定真正得到落实。

3、集团公司通风管理部、安全管理部要督促各矿(公司)认真排查治理重大瓦斯隐患、落实瓦斯治理各项措施,切实做好各级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防范瓦斯灾害的技能。集团公司驻各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依法履行职责,把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列入重点监察内容。

(十七)‚落实主体责任‛就是煤矿企业要严格履行瓦斯隐患排除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瓦斯隐患排除所需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总工程师是具体责任人,负责组织瓦斯隐患排查和落实隐患排除工作。

1、集团公司总经理是集团公司瓦斯隐患排除的第一责任人,对瓦斯隐患排除负领导责任,负责瓦斯隐患排除所需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2、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是集团公司瓦斯隐患排除的具体责任人,负责组织瓦斯隐患排查和落实隐患排除工作。

3、集团公司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是集团公司瓦斯隐患排除的监督责任人,负责对瓦斯隐患排查和落实隐患排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各矿的矿长是本矿井瓦斯隐患排除的第一责任人,对瓦斯隐患排除负领导责任,负责瓦斯隐患排除所需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5、各矿总工程师是本矿井瓦斯隐患排除的具体责任人,负责组织瓦斯隐患排查和落实隐患排除工作。6各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矿长是本矿井瓦斯隐患排除的监督责任人,负责对瓦斯隐患排查和落实隐患排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7、各矿井所有入井人员发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隐患时,有权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8、隐患排除工作必须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各矿每旬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对瓦斯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排查出来的隐患必须落实资金、责任人,限期进行整改,必须坚持重大事故隐患不排除不生产的原则。

9、集团公司每季由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对各矿井瓦斯隐患排除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对查出的重大隐患实行‚编号登记、挂牌督办、限期整改、专人负责、复查销号‛制度。

(十八)‚实施瓦斯‘零超限’管理‛就是矿井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治理到0.8%以下才能作业,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实现‚不准瓦斯超限作业‛到‚不准瓦斯超限‛的转变。

1、各矿井必须加大瓦斯治理力度,超前抽采,把瓦斯治理到规定指标以下。

2、通过治理,降低采掘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的瓦斯涌出量,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治理到0.8%以下才能作业。

3、发现井下瓦斯超限必须先撤出超限区域作业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4、处理瓦斯超限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措施组织实施。

5、严格执行瓦斯超限责任追究制度,凡瓦斯超限必须按未遂伤亡事故进行追查处理。并将追查处理情况按时报集团公司通风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未按规定要求组织追查处理和上报的,一经查实按瓦斯超限进行处罚。

(十九)‚推进‘专家会诊’工作‛就是集团公司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要聘请资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对集团公司所属矿井瓦斯治理进行‚会诊‛。

1、集团公司每年要聘请资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对集团公司所属矿井瓦斯治理进行‚会诊‛。

2、对‚专家会诊‛查出的问题和隐患,集团公司通风管理部、安全管理部、住矿安全监察处在日常监管工作中重点督促整改。

3、对矿井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等方面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由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挂牌督办,重点治理。

4、各矿井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专家会诊‛ 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必须按规定进行整改。

(二十)‚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就是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瓦斯治理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

1、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瓦斯基本参数测 定和研究,找出水矿集团公司所属矿井的瓦斯赋存规律,为瓦斯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2、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矿井煤层地质条件和瓦斯赋存特点,深入研究瓦斯灾害发生的机理,力争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区域防突、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等方面取得突破。

3、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形成适应矿井不同地质条件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防治体系。

4、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研究和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二十一)‚多方创造需求、努力提高利用比例‛就是要在需求上下功夫,推进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工作。

1、集团公司要通过各种融资方式,不断开发瓦斯利用项目,拓展瓦斯利用途径,使煤矿瓦斯广泛用于民用、发电、化工等方面。

2、集团公司要进一步制订完善瓦斯综合利用的激励机制,落实瓦斯综合利用规划目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瓦斯综合利用的比例,真正达到‚以用促抽、以抽保安全‛的目的。

(二十二)‚全面利用政策‛就是要充分利用国家关于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的优惠政策,争取瓦斯利用补贴费用、税收优惠、发电上网电价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以进一步提高瓦斯综合利用项目的经济效益。

1、集团公司财务部负责瓦斯综合利用项目补贴费用的具体 申报和与税务部门沟通办理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

2、集团公司通风管理部负责综合利用瓦斯量的统计、审核、汇总和有关瓦斯利用资料的提供。

3、集团公司机电管理部负责与地方供电部门沟通办理瓦斯发电上网电价的落实到位。

第四篇:瓦斯治理十六字体系,十二字方针

煤矿瓦斯治理十六字体系和十二字方针是啥关系

十二字方针: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

十六字体系: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

十六字体系是十二字方针的具体体现、深化和发展。通风可靠:系统合理、风量充足、风流稳定、设施完好 抽采达标:多措并举;应抽尽抽;抽采平衡;效果达标 监控有效:装备齐全;数据准确;处置迅速;断电可靠 管理到位: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严格

第五篇:“十二字方针”定调保险监管新思维

“十二字方针”定调保险监管新思维

发布时间:202_-01-16 10:16:59 作者:记者 李画 来源:中保网·中国保险报

编者按:

202_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即将召开,本报推出“202_监管新政特别报道”,对202_年保险监管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重点突破、所产生的改革效应和市场反响进行回顾。希望特别报道能对中国保险业202_年的监管实践以及行业科学发展有所裨益。

在202_年初的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新一届保监会党委提出保险监管的基本思路,确定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十二字方针。回眸202_,按照十二字方针的思路,本报梳理了去年以来保险监管部门主导或参与其中的各项工作。

抓服务有两层含义

202_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对抓服务内涵的论述有两层基本含义:一层是保险业本身应改变长期粗放经营方式,增强服务意识,解决承保、理赔中的薄弱环节,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层含义则是,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提高保险业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和对社会管理的参与能力。

一方面,保监会将治理车险理赔难和寿险销售误导作为202_年的首要工作。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理赔服务质量的意见》,重点解决财产险理赔服务质量不高问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向行业发起《加强和改善车险理赔服务倡议书》,人保财险等几家市场份额较大的保险公司分别做出了理赔服务承诺。整顿治理不仅涉及车险领域,农险理赔服务也被重点提及。治理寿险销售误导,则重点治理反映问题较为突出的银行保险渠道、个人营销渠道和电话销售渠道,重点治理故意混淆保险与存款的概念、夸大合同收益、篡改客户信息及隐瞒合同重要内容等消费者反映强烈的违规问题。此外,保监会还聘请来自各个行业的25名社会监督员,对保监会督促行业改进服务、保护消费者利益形成有效监督。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保险功能作用,保监会力促保险业积极参与大病保险,参与到构建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中来。202_年8月30日,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由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技术、风险管理等优势,增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费用的制约,提高医保体系的统筹层次、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政府、个人和保险机构风险共担机制。

此外,202_年2月,中国决定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中国保险业进入全面开放阶段。由于交强险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加上该险种连年亏损,争议一直不绝于耳,中国对外资开放交强险的举动,也被看作是学习和吸纳外资保险公司在经营交强险方面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发挥保险的服务功能,让中国消费者拥有更多更好服务选择的重要改革措施。

严监管力度大

“202_年监管的力度比往年都大。”一名财产险基层公司一把手深有感触地说。

202_年,从数据真实度、保险资金运用、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等方面着手,保监会从严监管,加大了现场检查的力度。尤其是在中介业务方面集中开展现场检查,严厉查处保险公司利用中介业务和中介渠道弄虚作假、虚增成本、非法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数据显示,202_年全国36个保监局共派出42个检查组、投入人力285人次,检查保险基层机构104家,涵盖22家保险公司法人机构和38家省级分支机构,延伸检查保险中介机构80家。查实违法违规套取资金5553.59万元,涉及保费2.68亿元。依法处理保险公司各级各类管理人员90名、保险机构56家、保险中介机构29家。

保监会对违法违规问题坚持依法从严从重的处罚原则,对违法违规机构采取罚款、停止接受新业务等综合性的处罚措施;坚持处罚到人,责任上追,重点加大对各级相关责任人及高管的处罚追责;在行政处罚基础上要求各有关公司进行内部问责;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坚决移送相关执法部门。

此外,202_年4月,保监会通报了202_年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违规情况的整改情况,其中13家公司均按照监管函要求主动全面通报查处情况、传达监管要求、加强合规教育、部署自查自纠、开展内部问责。《通报》特别直接点名指出人保财险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在认识上仍存在偏差。全国最大的财产险公司被公开点名批评的现象,在监管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防风险任务艰巨

保险风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保险市场与经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互动日趋深入的情况下,保险业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复杂,保险监管防范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

202_年4月18日,保监会召开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启动会。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小组的组长正是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这也是他亲自挂帅的为数不多的项目之一。在启动会上,保监会称决定用3-5年时间建设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

202_年9月12日,人保集团召开了第二代偿付能力建设研讨会。会议围绕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报告和研讨,邀请分析师对行业发展与第二代偿付能力制度建设进行了分析讨论。202_年9月26日,中国平安成立第二代偿付能力建设工作项目组,统筹指导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管理制度建设。平安人寿、平安产险、平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内也分别成立了专门的执行小组。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监管,规范保险公司控股股东行为,202_年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公司控股股东管理办法》,对于保险公司控股股东进行了界定,对于保险公司控股股东的控制行为和交易行为予以规范,规定了其应当承担的义务,并明确规定了中国保监会有权采取的监管措施,对风险进行了有效防控。

促发展有效果

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的目的都是为了促发展。202_年初的全国监管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几项重点工作,包括深化国有保险公司改革,支持中国人保集团上市;深化保险公司治理改革;稳步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深化保险公司治理改革;研究推进费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农业保险、巨灾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等重点业务领域发展;以及建立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净化保险业发展环境。

上述各项工作在202_年均有所进展,如人保集团上市、《农业保险条例》出台等事件社会影响大,效果显著。

在建立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方面,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中介市场准入的通知》,要求除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以及汽车生产、销售和维修企业、银行邮政企业、保险公司投资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以上的保险代理、经纪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和全国性保险代理、经纪公司的分支机构的设立申请继续受理外,暂停其余所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设立许可。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是保险中介市场诸多问题的现实根源之一,加大力度完善中介市场准入机制,可以顺应保险中介市场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有效提高保险中介公司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此外,保监会还下发了《关于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和部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的通知》,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邮政以外的所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中介集团和全国性的保险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此举向市场发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即保监会坚定不移地推进兼业代理专业化和专业代理规模化,也坚定不移地提高代理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202_年9月,保监会还出台了《关于支持汽车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经营有关事项的通知》,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鼓励和支持汽车企业出资设立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公司,或者与已经设立的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公司合作,由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公司统筹开展汽车保险业务,实现专业化经营。此举有利于促进汽车保险中介服务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规范市场秩序。

在推进费率市场化改革方面,保监会202_年初发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称将稳步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一方面设定差别化的车险产品开发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商业车险产品退出机制。这些措施,为车险产品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满足市场多元化的保险需求,并通过奖优罚劣的政策措施,鼓励经营稳健、财力状况良好的公司开发个性化产品及扩展责任,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商业车险的需求。

202_年,13项投资新政的落地,对保险业而言是重大利好。保险资金新政13条涉及保险资金管理范围和保险投资渠道两大方向,打开了保险业和证券、基金、银行、信托行业在产品、渠道、托管等方面的业务通道。随后保监会又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投资新政,将改革创新落到实处。其中,包括资产配置、债券、股权和不动产、委托投资,以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事项、有关金融产品、基础设施债权、境外投资管理、股指期货、金融衍生品等诸多方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政大幅拓宽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降低了准入资格的门槛,有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经营业绩。

紧扣十二字方针 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