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完善现代农业 社会化服务体系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20-862303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6 12:28: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完善现代农业 社会化服务体系

完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明显改观,但与农业大市的市情、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和农民的要求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机构发挥作用有限等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应从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入手。

加强统筹,系统推进。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把加速建设现代农业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目标,系统统筹人员、资金和设备布局。在实际推进工作中,应突出强化体系观念、系统思考和谋划,针对所属领域、区域中的实际情况,固强补弱,缺什么补什么,哪方面差就强化哪方面工作。要注意从根本上、深层次解决问题,着力增强工作的实效。当前,要突出围绕加强资金投入、破解农业信贷和保险难等问题,探索尝试、攻坚克难,以难点的克服带动整个体系建设的加强。

积极完善公共服务机构体制模式,围绕“市场化”目标,采取托管、承包等手段,强化技术成分,去除行政色彩,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实体。要精兵简政,围绕搭建和维护信息平台,开展农业科技宣传、统计和反馈农业一线情况、组织重大疫情防控等工作,改革现有农业服务机构体制,将节省出的人头费、机构费转用到转型的服务实体基础设施建设上。

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专业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按照环节上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地域上覆盖全区域,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风险保障、有信贷资金、有专项扶持的目标要求,在现有的基础上出台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措施。具体实施过程可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一是把现行的一些作用不大的涉农项目资金取消,设立专门扶持农业专业性服务组织建设的资金;二是改革现行的种地补贴、良种补贴等补贴方式,由过去的补助农户改为地谁种补给谁,谁经营补给谁;三是将现行的农业扶持项目实施向有实力、有意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和农业公司结合倾斜,如农机项目、粮食存储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等。

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效模式。把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三农”战线和农村基层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着眼点,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要求,认真探索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新的服务模式,研究和试点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方式方法。

提供平台,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基础。围绕发挥好政府的服务和保障职能,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突出抓好信息网络技术建设,抓好经纪人的培训和专业人才的引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组建专门的金融和保险公司,抓好仓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土地流转政策等,努力为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提供载体、支撑,营造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基础环境。(作者单位:市委农工委)

第二篇: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服务社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1、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高效服务,有利于促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

2、将分散生产经营变为千家万户相互联系、共同行动的合作生产、联合经营,实现小规模经营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

3、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进一步提供了农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4、有效的把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家庭经营之中,不断提高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5、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不断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 社会化,为促进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如何完善新时期农村社会化体系

1、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健全农村公益服务网络

2、培植多层面、多功能的专业合作组织

3、加强财政和金融机构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

4、创造搞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宽松环境

5、强化开放、拓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空间

6、完善法制制度,切实保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程序。

农家乐的意义

1、农家乐拓宽了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的渠道,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2、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提升

3、有利于优化消费结构,跟好的满足人民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4、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完善经营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完善农业产业经营体系

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县地处××省东北部××腹地,××,隶属于××市,版图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公里,滩涂面积××万亩,辖×镇×乡×个街道×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是鲁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业大县。今年1—9月份,全县收获小麦×万吨,肉蛋奶总产量、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万吨、×万吨;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元,分别同比增长××%、××%。下一步,我县将始终以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努力形成布局合理、效益高效、产品安全、基础牢固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完善农业规划体系,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一批承载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平台。突出规划现实指导作用,注重加强产业顶层设计,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思路,统筹制定县乡村三级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推动粮棉、蔬菜、畜牧、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发展。南部地区,依托较好的立地条件和产业资源,大力发展高效种植,进一步将蔬菜、特色苗木花卉等产业做大做

2构优化整合,进一步理顺监管机制,尽快建成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水平。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坚持以农业投入品、违禁药品为重点,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完善台账备案制度体系,开展常态化专项检查,始终保持对违禁药品和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行为的高压态势,从源头上遏制影响农业产业安全的问题隐患。三是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入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努力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四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加强对种养农户的技术指导,制定完善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简明技术规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群众掌握更多标准化生产知识。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农村带头人积极参与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地和产品认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生动局面。

(四)完善要素支撑体系,筑牢农业发展基础,营造一个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持续强化农业发展要素保障,加大各方有效投入,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推动现代农业高效稳步发展。坚持在保障财政刚性支出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去冬今春,我县累计投入××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今年经反复论证,计划投资××多万元,重点实施××、骨干河道沟渠清淤疏浚、××万亩高标准农田创建等××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并分别投资××万元、××万元,启动××一期和××项目建设,全力破解制约农业生产的用水难题。大力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对县内所有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市场硬件设施、配套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交易市场产品集散能力,放大农产品营销效益。优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加快县级土地承包管理服务平台完善提升,设立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数据库,为农村土地进入市场流转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拓宽农业发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金融机构来我县增设分支,引导金融机构或有实力的企业筹资组建村镇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农村融资新产品,加大农村市场服务力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之间开展合作,成立贷款担保机构,开展资金互保互贷。进一步加大麦田深松、保护性耕作和宽幅精播等技术推广力度,依托春喜、金富祥等一批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幅推广机械化作业,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继续深化与高校院所联系合作,加大农业新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重点抓好北方鲈鱼繁育中心、黄河三角洲研究院等项目建设,为现代农业高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四篇:完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摘要: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在适合的温度、土壤湿度及光照下,农作物才能更好的生长,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气象变化异常,一些极端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常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发生。农业生产离不开气象服务,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思路,希望对于气象工作及农业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3.3;s1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2_.14.064

气象部门是一个服务部门,主要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气象服务,而农业气象服务主要倾向于农业生产及广大农民。近年来,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在许多方面都开展了丰富的气象服务业务,农业气象服务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县的四级机构组成,提供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体系。例如天气预报、人工增雨、防灾减灾、农业专业气象等方面的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及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生产对于气象服务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气象部门要认真分析气象服务现状,改善工作方法、途径,与时俱进,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不断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气象需求。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基础业务有待提高

高质量的农业气象服务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天气预报的准确程度、精细化水平、时效性及预警能力都直接影响气象服务的水平。当前气象服务的主体仍然是以提供常规农业气象服务为主,相对比较单一,这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及作物种类日益丰富的现代农业来讲,已明显表现出不适应,所以提高农业气象基础业务水平,提高针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以及异常气候的预报及评估能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仪器陈旧,现代化程度低

近些年,我国的气象服务工作,在经济水平提高及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先进的科技设备投入到气象台站,使得气象服务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均匀,各地的情况有千差万别,需要改善的地方仍很多,同国外先进的气象服务手段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农业气象服务方面,虽然能掌握大量的气候资料,但在同步农业生态环境观测方面却存在不足,一些地区仍然存在仪器设备陈旧,现代化程度低的情况,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以及人员的专业素质差异,许多地方还存在观测手段和方法简单的问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总体提高仍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

1.3 创新研究方面发展不够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农业气象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子,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在对农业气象研究时不能孤立的只研究一个方面,而是要把诸多因素进行通盘考虑,突破学科限制,进行大胆的创新,跨学科研究,在业务服务方面要进行大胆拓展,避免过多的低水平重复。全方位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农业气象学科与综合项目方面进行各学科交叉相融的研究,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思路

2.1 做好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动态预报

加大农作物发育期预报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完善综合观测体系,分阶段建立当地主要农作物发育期气象业务预报的记录系统,在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做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在动态预报方面,需大力发展长期有效的相关动态预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积极拓展普及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产品产量预报技术,努力发展机理性强的作物产量预报模型,为指导农业生产和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信息。

2.2 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

气候的变化对于粮食生产稳定具有很大的影响,而粮食的稳定又影响到的国家粮食安全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对于气象变化的研究工作十分重要,气象部门要加强气候灾害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做出分析和评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气象工作还要深入研究气候的变化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极端天气对农业产量的影响,提高农业气象的服务能力,为农业生产布局及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要不断提高农业气象信息在国家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地位。

2.3 加强农业灾害的综合减灾能力

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离不开良好的气象条件,但是近些年由于气候的变化,一些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比如气象、生物、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会影响到农业环境的变化,导致农业气候条件异常。所以农业气象服务的水平的提高,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测报,为综合减灾提供服务。应积极开展干旱、霜冻、冰雹、暴雨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服务,对于重大农业灾害进行预警与评估,及时传递气象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加强气象监测点建设,及时获取有效的气象信息资料,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作者简介:倪秀国,本科学历,铁岭县气象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气象。

第五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近年来,地处我国西部的甘肃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适应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一些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品形成了一定规模,有的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对市场研究不够,仍有一些地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实践,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是各级领导干部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研究终端市场

终端市场是产品流通的最后归宿,是较高层次的市场形态。它连接产需两头,可以真实反映产品的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农产品终端市场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研究农产品终端市场,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农产品可能的利润空间,进而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在计划经济特别是卖方市场条件下,抓产业的顺序是“产、供、销”,即以产定销、以产定需;而在市场经济特别是买方市场条件下,抓产业的顺序则应该是“销、供、产”,即以销定产、以需定产。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农户没有完全实现从产品生产者向商品生产者、从纯粹的生产主体向生产经营主体的转变。他们关注较多的是土壤、气候、庄稼长势、收成等生产方面的情况,而对农产品的销售、市场行情及其变化关注较少、研究不够。同时,市场千变万化、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和周期长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农户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规避市场风险的难度。在市场发育不成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特别需要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推动。但是,目前有些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老思路、老办法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他们抓农业,重视产品产量多、研究市场销售少,跑田间地头多、了解终端市场少,对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变化胸中无数,因而在指导调整农业结构、调节利益关系和解决农产品“卖难”等问题上往往陷入盲目被动,甚至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需求决定产业结构、决定商品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农业,必须立足市场做文章,围绕市场增效益,善于用工业化的思维来谋划农业发展。因此,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必须重视研究市场特别是终端市场,通过研究市场供求的规模、结构、价格因素、变化态势等来合理确定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和重点,切实做到以销定产、以需定产。

减少中间环节

中间环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中间环节不行,但中间环节太多也不行。当前,农户增收空间之所以较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太多了。中间环节越多,流通和交易成本就越高,农户的利益流失就越多。甘肃以往的一些农产品销售一般都要过三四道手,才能到达终端市场。而在每一个环节上,经销商获取的收益都比农户要高。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仅得了个小头,大部分利益都因中间环节多而流失了。近年来,我们通过鼓励和引导本地经销商直接进入终端市场批销,把中间环节减少到两个,使收购价在终端市场价格和需求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得到了稳定和提高。由于中间环节减少,外销价格提高就能带动龙头加工企业提高收购价格,农民就会从中得到实惠。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同样可以促进农民增收,有时增收的空间会更大。

在农产品的流通问题上,经营主体的多少也大有学问。经营主体过少,就很容易形成垄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吃亏。过去,我们比较注意引商或坐等商家上门收购,忽视培育自己的中间商搞经销或者走出去闯市场,结果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实践证明,只有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形成充分竞争,利益分配才会趋于合理,使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能受益。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指农户之间在生产经营上互助合作的程度。农民组织化程度越高,越能提高在市场谈判中的地位,增强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好地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现阶段,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由于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过于分散,在市场交易中难以有效地保护自身利益。“公司(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形式,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助推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但必须看到,龙头企业与农户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仅仅做大做强一两个龙头企业是不够的。因为龙头企业少,竞争不充分,极易形成价格垄断,挤压农民的增收空间。因此,应当形成多个龙头

企业相互竞争的局面。从长远来看,应提高农民自身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这是农民在市场竞争中联合起来与龙头企业和中间商平衡利益关系的必由之路。

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过程中,如何调节好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切实保护好农户的利益,是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实践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注重提高市场发育程度,在培育本地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外地终端销售市场,为农户便利地进入市场提供平台;二是注重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适应市场的能力,特别要积极鼓励更多的经销商和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形成经销和加工企业两个“龙头”并驾齐驱、相互竞争的格局;三是在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政府应充当农民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按照平衡各方利益的原则,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共赢。

解决运输“瓶颈”问题

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运输距离、运输方式和运输速度,是影响产品流通成本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占据市场先机,必须解决运输“瓶颈”问题,从尽量降低流通成本出发,选择最佳的销售市场、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

从运输方式看,公路运输一般要比铁路运输成本高,但公路运输较为通畅、灵活性大;铁路运输比公路运输成本低,但灵活性差。在当前公路和铁路运力都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运输业感冒、农产品发烧”的情况。因此,在运输方式的选择上应当扬长避短,哪种运输方式有利于农产品外销和市场竞争,就选择哪种方式。根据运力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各种中介组织和协会的作用,加强对产品终端市场的调查研究,做好市场预测,按照市场需求和价格情况,确定农产品发运的方向、总量、时间,制定合理的运销预案,挖掘现有运输潜力,优化运力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不挤羊肠小道,对那些适宜储藏而自然上市价格又不理想的农产品,可以考虑通过储藏来调节销售期,均衡上市,以取得更好的收益。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市场化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越发达,为广大农民提供的服务范围就越广,农民增产增收的空间和可能性就越大。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当着力抓好这样几个环节:一是积极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实施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质量安全标准,把农业标准化融入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创名牌,打品牌,以质量取胜,提升农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二是积极支持和发展壮大农民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重视发展农产品贮藏业、运输业和销售业,建立功能完善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批发市场,构建便捷发达的营销网络,进一步疏通和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三是加大市场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和公平公正的市场平台,促进农产品的自由流动;四是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加强市场供求的调研预测,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进入市场交易、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完善现代农业 社会化服务体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