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
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建设
根据上海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近期调研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研发发展现状,就发展机器人产业技术的机器人园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请核心组成员根据以下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
相关资料见附件。
1、机器人园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何时建设?
1)立即(规划先行,“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2)缓期(计划年限)
2、在何地建设机器人园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现提供如下地方供参考: 1)宝山园区 2)松江园区 3)嘉定园区 4)另外择地
3、以何种形式建设机器人园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现将园区建设的几种形式作如下介绍:
1)托管模式。委托方在开发区内划出一块园区,托管给具有管理、资金和产业基础等优势的受托方,全权委托其操作,包括园区发展定位、产业选择、招商引资、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等。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托管协议,要求受托方编制共建园的总体规划,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负责产业招商,甚至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责任,并同意受托方获得园区前期开发所有收益(一般为5年),后期收益由合作双方按比例分享。
2)股份合作模式。在现有开发区中设立共建园,交由合作双方成立的合资股份公司管理,公司负责园区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收益按照双方股本比例分成。
3)产业招商模式。即在现有开发区内划出一块区内园,全权委托给第三方,对特定区域或特定产业开展招商。根据协议,委托方提供相当于到位投资的一定比例奖金给予受托方,或将招商项目产生的地方税收的一定比例给予受托方;受托方则按照合作园的总体规划及产业规划要求,负责招商引资工作。
附
件
(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资料)
一、机器人产业园
1、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宝山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位坐落于上海市宝山区顾村工业园区内。(顾村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二〇〇六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整合升级为市级工业园区,列入为上海市104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共3.09平方公里)是2012年经上海市经信委批准设立、以上海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和宝山区顾村镇区域发展规划为政策指导的特色重点工业园区。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00多家,发那科机器人公司、鑫燕隆汽车流水线制造公司、法维莱轨道交通车辆公司、网络net餐饮服务机器人公司等机器人生产、服务、应用企业已经落户园区。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初步确定“一主一辅一配套”的功能定位和“三区两轴一核心”的整体规划布局。“一主一辅一配套”的功能定位包括:“主”以建设机器人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辅”以建设相关职能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为“配套”。“三区两轴一核心”的规划布局中,“三区”是指机器人研发及成果转化区、总部经济区、智能装备制造区。“两轴”指沿横贯园区、东西向的友谊西路主干道打造的现代化、多元化综合性商务轴和沿纵贯园区、南北向的富联路打造的体现工业生态和谐共融的生态景观轴。“一核”指机器人产业园公共服务核心区。目标是将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引领示范区、全球重要的以机器人研发生产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2、松江工业区
松江工业区成立于1992年,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郊首家市级开发区。松江工业区由最初的2.5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43.69平方公里,包括工业区一期(20.56平方公里,含2.98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A区)、东部新区(6.15平方公里)、西部科技园区(16.98平方公里,含2.98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B区)等三大区域。已形成了包括电子信息、现代装备、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在内的几大优势产业。
截至目前,松江工业区共引进外资项目450余家,总投资87亿美元,注册资本40亿美元,到位外资29.9亿美元,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0多家。民营企业315家,其中实体型企业88家,商贸型企业227家。
目前该区直接从事机器人生产、服务的企业有10余家,而且分布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其中除了KUKA、COMAU等机器人巨头企业外,一批中小企业也是 发展迅速。从产业链分布来看,上游的伺服器、减速器等核心产品领域有博建电子、龙工、纳博特斯克等企业,博建拥有一支由多位国内著名院校毕业的博士及具有多年伺服(运动)控制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经验的高素质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公司是上海机器人联盟成员,为满足工程机械等加工制造领域对焊接机器人
及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需求,开始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和自动化生产线业务等。针对机器人配套部件中难度最高的减速器,启动了减速器的研究开发项目。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方面,该区有库卡这样的国际巨头企业,新基地年内投产,预计年产产能5000台。在集成服务方面,除了有柯马、蓝姆这样的外资企业,君屹、伟本等本土企业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例如君屹,2009年下半年成立,依托其机器人系统集成、自动化装配与生产线交钥匙工程和激光代加工业务模式三大核心技术。
作为全球四大机器人产业巨头之一,库卡公司2012年落户松江,建设有两万平方米的厂房,基地共设有两条流水线,分别从事机器人和控制系统的生产。柯马(上海松江)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提供工业自动化系统和全面维护服务,包括车身焊装、动力总成、工业机器人和通用工业系统等。伟本机电(上海)有限公司的工厂自动化系统、机器人端拾器、机器人自动冲压线,上海君屹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的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集成生产线研发及生产,上海格拉曼国际消防装备有限公司的消防机器人,上海易星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等,都成为松江工业园区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亮点。
3、上海嘉定工业园区
上海嘉定工业区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试点工业园区。园区地处上海西北部, 位于沪宁发展轴上,北与江苏太仓接壤,南与嘉定新城相连,西邻上海国际汽车城和江苏昆山,东界上海宝山,是长三角十五个城市群的中心地带。
上海嘉定工业区总面积78平方公里,园区分南区和北区两大重点开发区域,南区成立于1992年10月,已开发面积24.8平方公里。北区成立于2003年1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开发区域32.4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发展,嘉定工业区的规模和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已先后建立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嘉定分区、国家留学生嘉定创业园、上海中科高科技园区、上海嘉定出口加工区、复旦复华高科技园区、上海大学国家科技园等六个国家级的园区。目前,园区已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型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链,集聚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投资商落户,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
该区有关机器人产业的企业发展迅猛,上海辛迪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座落于上海市嘉定工业区,拥有自己的系统集成中心和制造厂房,主要从事机器人应用(包括焊接,切割,搬运,涂胶等)、自动化装配、检测设备等。拥有众多具有丰富经验的从事机器人应用工程设计、自动化装备、制造及装配、调试技术的人员,是集设计、加工、装配、调试于一体的自动化工程公司。新时达是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电梯控制与驱动系统并服务全球电梯行业的企业,发挥其全球电梯控制器龙头及控制、驱动技术方面的积累和竞争优势,拓展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目前6-275公斤系列机器人研制成功,已将上生产线试用并小批量销售给下游的电梯制造厂商,形成批量企业规模。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坐落于上海嘉定工业园区,其前身为首钢莫托曼机器人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制造及销售的合资公司,所经营的MOTOMAN机器人年产量居世界前列,广泛应用于弧焊、点焊、涂胶、切割、搬运、码垛、喷漆、科研及教学,可根据用户需要设计制造完整的机器人应用系统,承接交钥匙工程,并有完备的
备品备件、系统的技术培训和优秀的售后服务作后盾,是汽车、摩托车、家电、烟草、陶瓷、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冶金、物流、机车等行业的密切合作伙伴。
二、机器人研究单位
1、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简称805所)于1984年成立。是上海航天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单位之一,同时也是航天上海基地载人飞船、探月工程的技术抓总研制单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其独立研制或参与研制的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应用卫星均取得了连续圆满成功,始终保持着高可靠的质量和不败的记录,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二步一阶段领域,805所在对接机构分系统、半刚性太阳电池翼和高压传输驱动机构等三个层次上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突破和掌握了对接机构研制技术和半刚性太阳帆板等的技术。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表明,我国已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提高了我国航天大国的形象,也为我国后续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805所是最早参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研究单位之一,参加了九十年代初期的飞船总体论证,随后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一期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研制任务,以及二步一阶段神舟七号、运输飞船、目标飞行器的研制任务。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805所从2003年开始开展二步一阶段运输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研制工作,主要承担了推进舱和资源舱的结构设计与总体总装、对接机构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太阳电池翼与驱动机构两个子系统等研制任务。
805所自主创新研制的空间交会对接机构分系统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任务目标的两大关键技术之一。对接机构机械组件是迄今为止国内上天产品中最复杂的机、电、控制技术为一体的系统产品,技术难度大、涉及专业面广、功能及组成复杂、技术创新多,是分系统研制的重点和核心,805所在注重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立足自我研发和技术创新,掌握了核心知识产权,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器件国产率达到99%。实现了中国对接机构的跨越式发展。通过长达16年的艰苦攻关、1101次地面对接试验和647次地面分离试验,充分验证了对接机构的对接和分离的可靠性,为我国后续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和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此次任务中,805所研制的对接机构顺利完成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两个空间飞行器的接触、捕获、缓冲、拉紧、密封连接及分离等任务。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试验结果表明,805所承制的产品在轨工作正常,对接结果与地面模拟试验符合性好,在我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一所集机、电、测、控一体为特色的多学科交叉学院,涵盖四个一级学科,即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并在大多数学科领域内实现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全覆盖。学院的基本工作格局是“三系一中心”,即自动化系、机械自动化工程系、精密机械工程系、工程训练中心。
学院拥有国家“863”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教育部省部共建自动化制造装备及驱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机器人研究所;上海机电一体工程中心;上海电
机与控制工程研究所;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上海市电站自动化重点实验室;计算机集成制造及机器人中心;精密机械研究所;微机械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快速制造中心;机电工程设计院、上大IC中心;上海大学中瑞微系统集成技术中心,以及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工程训练实验教育示范中心等研究、实践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400余人。专任教师258人,其中在编教授(研究员)4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11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4%。
以上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重点学科、上海机器人研究所、CIMS中心等为基础建立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是专业从事制造业领域中数字化设计和控制技术、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光机电功能单元、先进机器人及其应用工程、智能机械与精密系统等方向进行研究开发及其应用的科研机构。实验室拥有LTD840激光跟踪仪、UMC550S三坐标测量机、T-10加工中心、SGI Onyx2 IR3超级图形工作站、RS-450S光固化快速成形系统、HRPS-III快速成形系统、高性能奔腾微机以及先进的UGS NX、DP/ESPRIT、Hupper Mash、等软、硬件系统和设施。
3、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1979年建立的机器人研究室),是我国最早机器人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专业机构之一。1992年建成国家863机器人柔性装配系统网点实验室。机器人研究所是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人员29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授8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5名,博士研究生50余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目前有八人次入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次)、“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次)、“上海市曙光计划”和“上海市启明星计划”。有国际学术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一名、《科学通报》编委一名。
机器人研究所在机器人学、先进电子制造、生物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有显著的特色与优势,主持过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成功主持“十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进电子制造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目前承担国家973课题3项,国家863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300万元。在机器人学和制造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在IEEE Trans.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EEE Trans.on Robotic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近三年,研究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7),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09),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6),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明三等奖1项。
该所拥有1500平方米的实验室,是国家“863”高技术机器人装配系统网点开放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建有安川机器人技术服务中心、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飞利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制造联合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ABB研发中心机器人研究所联合实验室,有各类机器人近20台、高速高精运动平台1套、引线键合机1台、芯片倒装机2台、密管脚芯片返修机1台、高加速度气浮平台1套、大惯量气浮平台1套以及视觉系统和各类检测设备等共计60余台。
三、机器人企业概况
1、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工业控制、传动控制、运动控制和机器人产品并服务于全球的高新技术企业,创立于1995年,注册商标:STEP。公司管理体系通过德国TUV机构的ISO9001认证、ISO14001认证;产品通过欧洲CE、EN-81,北美CSA等国际认证。企业技术中心拥有EMC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电梯试验井道、试验中心、多功能会议厅及客户培训中心等设施。
公司是2008年首批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上海市专利示范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参与编制与修订国家技术标准12项;已申请专利194项,其中发明专利100项;获得专利授权100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7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多次获得上海市与河北省的科学技术奖、发明创造专利奖,STEP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A股上市公司。
新时达三年斥巨资推动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新建机器人产业基地、机器人研发中心,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与国内外一流的大学合作,研发、生产国内一流的机器人产品。
新时达凭借多年积累的驱动与控制的技术实力,推动驱、控一体化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开发,通过不断增强软实力,已经具备了机器人全系统开发能力,在满足通用机器人产品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客户的应用需求,为客户定制开发专用领域的机器人产品。
公司现拥有一支以国内一流高校的博士、硕士为主的高水平机器人研发团队,已形成275、50、16、6公斤等系列机器人产品,应用领域涵盖电梯、机加工、食品、印刷包装、汽车零部件、电子、陶瓷等众多行业。
2、蓝姆汽车焊接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蓝姆汽车焊接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是汽车车身夹具、汽车座椅生产线、输送系统、机器人焊接系统及自动化设备、检具及非标化设备、车桥架夹具及其它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外资企业,公司总部设在上海,蓝姆汽车设备(上海)有限公司2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蓝姆汽车设备(上海)有限公司2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
3、苏州库比克机器人有限公司
苏州库比克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机械传动产品、工业基础件的加工制造、仓储、物流、销售、售后为一体的全面整合型服务企业。服务领域涉及机械制造业、工厂自动化、航空/航天、电力、冶金、石化、医疗等领域。
苏州库比克机器人有限公司经过长期的诚信服务,与许多世界知名的生产厂商及广大用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国内制造业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的高速通路。为高水平、专业化服务于机械设备配套厂商,设立了各专项服务产品处;为综合性、系统性服务于各行业用户,设立了系统工程部;以不同的方式向
各类用户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整合服务。目前正朝向传动控制产品的供应、技术、服务中心高速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系统的升级建设,苏州库比克机器人有限公司逐步实现服务网络化,最终将实现客户网上订货,在线查询货期,在线技术服务等全方位信息化服务。
4、南通振康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振康机械有限公司是中国电焊机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电焊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电焊机送丝装置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微电机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工厂占地近3.6万平方米。厂房面积近2.5万平方米。工厂设有高端产品的精密设备检测中心,拥有先进的数控、程控生产加工设备和半自动流水生产线。是年产各种型号气体保护焊送丝机50多万台和自动埋弧焊小车2万多台的专业生产厂家。
公司二十多年来致力于电焊机送丝机构和自动埋弧焊小车的研究及开发,有多项专利成果。2009年 公司送丝机装置及自动埋弧焊小车再次荣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2010年公司研制开发的可用于高端工业应用领域(机器人)传动核心部件RV减速装置以 及系列交流伺服电机,现已投入批量生产,更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公司长期坚持科学管理,产品质量在国内同行领先,步入国际先进水平,产品销售在国内市场占领 导地位,并行销于世界各地,是世界上电焊机行业专业生产送丝机和自动埋弧焊小车最大的生产商之一。
5、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博实公司创建于1997年9月12日,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办并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秉持 “ 宽博笃实,惟济民生 ” 的企业理念,致力于机电及自动控制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博实人励精图治十余年打造了业内知名的 “ 博实 ” 品牌。目前,公司员工 430 余人,注册资金 3.2 亿元,年度销售额超过 5 亿元,资产规模近6 亿元,工业园区占地面积 7.8 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研发中心、机械加工车间和安装调试车间。
公司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技术及人才优势,将工业机器人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专门从事石化、化工、乳品、冶金等行业自动化成套设备的研究开发、系统集成及工程实施。主要产品包括:粉料称重包装码垛成套设备、粒料称重包装码垛成套设备、橡胶后处理自动化成套设备、码垛机器人及其周边设备等。目前,博实产品已经覆盖国内 30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出口泰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
公司先后荣获 “863 计划成果产业化 ” 先进集体、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的优秀供应商。公司的主导产品 “ZBM-A1200 型全自动包装机器人码垛生产线 ”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首批 “ 国家自主创新产品 ” 称号。2007 年公司名列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 50 强的第 28 名,连续多年被评为开发区 “ 纳税标兵企业 ”。公司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公司位列 2009 年《福布斯》公布的 “ 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企业 ”200 强第 147 位。
6、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立于1999年10月,是固高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在深圳创办的首家子公司,是首批进入深圳高新技术园深港产学研基地的高科技企业。在“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立足点”的方针指引下,凭着“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精神,固高科技引入美国硅谷创业模式,汇集了一大批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和内地等在运动控制、自动化及机电一体化等领域有独特建树的科技精英,专业从事运动控制产品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及技术服务工作。
公司产品以各种运动控制器为核心,派生出各种专用控制系统、CNC数控系统、先进教学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以及工程技术服务等,应用范围遍及数控机床、机器人、电子加工和检测设备、生产自动化等各类工业控制领域以及各高等院校、高职院等教学领域。迄今为止,公司建设已初具规模,所推出的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多项空白,其综合性能已达到了亚洲乃至国际一流水平。
7、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注册资本11460万元,是一家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大型物流储运设备及非标生产设备设计和制造的 高新技术企业。埃夫特公司拥有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300余人,先后牵头承担工信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科技部863计划项目4项,发改委智能制造装备 发展专项2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制定机器人行业国家标准1项。
埃夫特公司2009年11月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3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13年5月成立蔡鹤皋院士工作站。埃夫特公司是中国机 器人产业创新联盟和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起人和副主席单位,所研制的国内首台重载165公斤机器人载入中国企业创新纪录,荣获2012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
埃夫特机器人在奇瑞汽车等企业历经五年的苛刻考验和充分验证之后,被广泛推广到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家电行业、电子行业、卫浴行业、机床行业、机械制造行业、日化行业、食品和药品行业、光电行业、钢铁行业等。
第二篇:产业园区建设会议讲话稿
在全市数字出版和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讨论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数字出版和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数字出版和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成效,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任务、挖掘潜力、提升质量,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我市产业园区整体发展水平。
刚才,××作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了加强园区建设管理的具体意见;各产业园区的负责同志交流了工作情况和打算,讲得很实在,成绩令人鼓舞,前景催人奋进。下面,我就做好全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产业园区建设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是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新闻出版广电系统和各有关园区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取得显著 成效。某某数字出版园区被国家总局授予“全国优秀园区”称号,市文化委荣获“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工作优秀单位”称号,某某数字出版园区、影星巨幕产业园被评为“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优秀园区”。各产业园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千方百计引进和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总结起来,我认为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明显成效。一是政策扶持促进新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某某市关于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打造欢乐城市的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对园区企业分别给予了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绩效奖励、场租减免等优惠措施。市文化委大力支持和引导企业申报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省级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先后补助方特东方神画主题公园、某某数字出版园区等文化企业和项目790万元。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支持园区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市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二是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园区(基地)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有了较大增长。2016 年,某某市数字出版和广播影视产业园区经济指标增速都超过了20%,增速高于同期GDP。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某某园区被省委宣传部列入全省重 点扶持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016年引进了4家数字出版核心企业,累计进驻企业达到56家,就业人数0.62万人,园区全年营业收入、纳税总额分别达50亿元和2.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和38.8%,提前实现一期规划目标。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丫山文化旅游影视园区目前已完成投资额4.3亿元,参与合作的全国首部农村反腐题材电影《丫山清风》已经上映。2016年,基地全年营业收入达到5676万元,纳税总额达到584万元,以影视拍摄为主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21%。
三是产业集聚取得新成果。某某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优势企业入驻、越来越多优质资源注入。华强影视产业园区、影星巨幕影视产业园区、丫山文化旅游影视基地等成为某某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某某园区已入驻三七玩网络、华强动漫、奇虎360、着迷网络技术、华漫文化传媒等成长性强的数字出版核心企业,区域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阅读、数字电影、广告创意、终端阅读器、动漫展览、动漫衍生品等为主的数字出版及相关产业集群。
四是创新发展呈现新局面。园区(基地)建设中,崇尚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园区和企业成长的自觉实践。园区围绕服务数字出版和广播影视产业的动漫产业持续打造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品牌,成为欢乐 某某的又一张文化名片。某某影星巨幕公司参与起草了7项国家标准和8项行业标准,拥有1项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多项科研成果,2件美国注册商标,7件国内注册商标,先后两次荣获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电影技术应用二等奖,生产的银幕系列产品占到国内85%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海外。华强方特影视产业园区坚持“文化+科技”的创新基本路径,将自主研发的科技结晶融入动漫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造出多项中国第一,获得市场一致好评。松鼠萌工场动漫文化公司将品牌IP延伸至文化产业,52集原创动漫片《三只松鼠》已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即将全部制作完成,实现了动漫形象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和突破。其它产业园区和企业也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争创品牌,扩大对外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谢广祥副省长、车敦安局长多次来芜考察指导园区建设,对某某市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某某市作为优秀园区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从全市的情况看,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强力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强市战略的主阵地,必将在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前,我市数字出版和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东部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在园区的建设、管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园区整体规模实力与专业化水平不高。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仍存在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功能不够全,龙头企业较少,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原创精品不多等问题。在规划布局、项目管理、招商引资、投融资建设等方面的人才也比较缺乏。二是在管理和服务上方法不多。有的县区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性不够,管理责任落实不力,有的园区在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创新上还需要加强,缺乏企业化运营和现代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治理模式落后,经营效益不佳。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不够。文化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发展缓慢,数字出版产品较为单一,优质数字化内容不足,产品吸引力还不够;部分印刷企业产能落后、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以上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园区(基地)都存在,但大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现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大家不仅要比政策、比实力,还要看服务、看细节、看水平,最终是以细节取胜。我们必须针对各自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先进、苦练内功,进一步增强园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超常 规的工作举措,进一步增创新优势,树立新形象,再上新水平,努力开创园区(基地)发展的新局面。
二、抢抓机遇、奋发作为,进一步增强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园区建设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作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各级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政主管部门和产业园区(基地)要进一步认清新形势、把握新任务、抢抓新机遇,力争新突破,保持好我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突出理念引领,汇聚园区发展新动能。理念引领观念,观念引导行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市委十届三次会议确立了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某某的奋斗目标,为我市文化产业和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更加牢固地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更加坚定自觉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文化产业发展全局。在园区建设工作中,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园区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率,使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走在前列,在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中作出更大贡献。二是突出产业集聚,提升园区整体规模效益。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发展有效组织形态,在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臵、加快制度创新、营造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大精准招商选商力度,尽快孵化培育、引进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辐射作用,吸引一大批配套企业落户园区;鼓励企业整合创意、研发、生产及营销等上下游环节,延伸和拓展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度;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综合效益,支持企业做强体量、做多总量、做大规模,努力形成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良好格局。
三是突出融合发展,激活文化产业内生活力。从供给侧看,文化产业是一个渗透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与多个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关系,具有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广阔空间。通过突破产业边界、重组产业要素,能够融合形成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催生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华强方特影视产业园的“文化+科技”、动漫+主题公园,三只松鼠的品牌形象动漫化战略等都是产业融合发展的优秀案例。要注重整合内容、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重点打造数字阅读、数字电影、数字动漫、数字印刷、网络游戏、数字技术应用等产业门类;要继续围绕“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 化+互联网”等,推动园区与科技、金融、教育、旅游及其他主体的融合发展,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释放文化产业内在生命力,拓展产业空间,满足消费市场新的需求。
四是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园区发展升级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产业园区发展全局的核心位臵。要加强扶持引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继续大力实施支持企业创新政策。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出版等新技术在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发展领域的研究应用,充分发挥园区(基地)的载体作用,放大规模效应,引导新供给、形成新动力、新业态和新消费。鼓励园区入驻企业生产创作一批原创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微视频、网络动漫游戏等优质内容产品,以精品内容推动数字出版和广播影视园区加快发展、良性发展;积极探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创新机制体制,汇聚创新资源,优化众创生态,加快在园区建设中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率先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园区经济,是事关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既要用好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又要发挥好政府这个“有形之手”作用,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构建起园区管 理新模式、园区运行新机制、园区治理新格局,加快打造园区转型升级版,服务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方面,关键是要做好三篇文章。
(一)切实做好“规范管理”这篇文章。完善“市级领导小组+区级实施小组+管委会+公司”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与园区(基地)及入驻企业的协调联动机制、申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对接机制,定期开展督导、调研和检查,对园区建设发展情况、入驻企业的经营情况实施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园区及企业实际困难需求,研究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明确管理责任,加强对内容导向、产品质量、重大项目的管理,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创作导向。
(二)切实做好“优化服务”这篇文章。在推动产业园区新一轮增长的发展实践中,要切实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着重提升园区管理服务理念和营运水平。重点加强基础设施、资源信息、金融支持、交流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能力建设;抓好数字出版和广播影视融合发展沟通协调机制,为入驻中小型数字出版和影视产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进一步提高园区发展保障能力,着力营造政策稳定、制度透明、管理规范、办事高效、服务周到的发展环境,培育园区的综合竞争优势。
(三)切实做好“人才保障”这篇文章。园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既需要一批有较强经营管理协调能力的复合 型人才,又要有一批在文化产业各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型人才。要积极利用各类招才引智计划,大力引进人才,健全符合创意研发人才特点的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体系;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鼓励相关园区、龙头企业与本地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要转变观念,通过不断学习、交流以及人才的引进,提升产业园区建设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同志们,干在实处无止境,走在前列谋新篇。全市各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抬升标杆,牢固树立“向东看、往东比”的理念,把某某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展放在更大的坐标系中来衡量、来谋划、来推进,不仅要在全省发展方阵中找准定位,更要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与苏浙沪等高对接,推动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全面升级提档,不断增强产业园区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推动园区效益、规模、质量实现大提升、大跨越,以园区建设发展的新业绩新气象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在制定“xx”规划中,紧紧抓住我市资源富集和基础工业较好的优势,把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的要求,贯穿于“xx”规划的全过程。为全面落实规划,市委还结合发展实际明确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建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项目”的指导思想,各县(特区、区)党委政府进一步坚定了增比、进位、突破的信心和决心,抓机遇,抓关键,以加快产业园区发展为突破口,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结构,推动传统工业升级换代,适时调整工作机构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市上下形成了谋发展、思发展、抓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对此,我们对全市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xx月以来,我市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平台,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在建或正在规划的产业园区共12个,规划面积总的为平方公里。其中,省级产业园区2个:一是红桥新区(钟山经济开发区)。将原水城县红山工业集中区和石桥工业集中区合并开发建设,4月正式组建,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二是两河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市级产业园区5个:一是盘县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含鸡场坪园和柏果园,面积约40平方公里。二是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包括董地园、老鹰山园,面积约平方公里。三是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包括月照乡部分村、水钢片区、老鹰山镇部分村,面积约70平方公里。四是六枝特区木岗产业园区。包括木岗镇全部行政辖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五是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郎岱镇政府所在地及陇脚、洒志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县级特色产业园区5个:一是六枝特区岩脚产业园区。包括岩脚镇老卜底村、民乐村及高桥村,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二是盘县保田产业园区。含响水园、石桥园、新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三是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含发耳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杨梅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格园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四是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包括双戛乡内部分地方,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五是钟山区大湾产业园区。大湾镇政府所在地及钟山区汪家寨,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二、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在产业园区的规划中,各园区坚持产业聚集发展、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规划”的路子,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强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大企业、大项目向园区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如红桥新区已于11月29日前完成各项规划,并通过省市城规委审查;两河新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研究两个规划已通过评审,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认证之中;董地产业园区生产发展规划,已于6月经省经信委审查批复,园区控制性规划在7月经市城规委专家评审通过。目前,各产业园区在空间上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在产业布局上,基本形成了互有依托不重复、紧密相连而相互独立的格局,初步构建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破解了项目用地、村镇规划、城市特色三个难题。
(二)抓配套,园区功能逐步完善。在抓好规划的同时,四个县(特区、区)高度重视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突出“两手抓”,即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项目建设,争时间、抢速度,有效地加快了产业园区建设。在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征用补偿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等配套功能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建设标准,建立起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或自主建设“区中园”、“园中园”,形成园区建设的良性循环。如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盘县两河新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三)抓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各产业园区围绕重点产业,结合当地资源秉赋和特色产业,突出园区功能定位,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1至10月,全市各园区修建标准厂房万平方米,建成园区主干道总里程公里;12个园区签约项目194个,开工项目114个。
(四)抓机制,园区管理日益完善。在推进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四个县(特区、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机制。目前已有红桥新区、盘县两河新区、水月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岩脚产业园区都成立了园区管委会;董地产业园区、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箐产业园区等成立了园区建设指挥部。管理机构名称虽不同,但专抓园区建设、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职能是一致的,有效地提升了园区运营质量和效率。
(五)抓制度,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一是各园区编制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项目准入办法》和《招商引资首问责任制》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对招商引资项目免费代办各项手续等工作机制,同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卡片和宣传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二是积极探索“无缝隙”服务模式。专门成立了园区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组,加快园区建设用地报批速度;三是实行一个窗口办事、建立健全客商审批一条龙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开展了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审批、缩短办事时限等工作;五是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大服务”的模式,建立起高效优质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一站式”办公、政务公开、办公自动化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提高为入园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六)抓整合,多种投资模式运行。一是通过银行贷款,建立健全还贷机制,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通过负债加大投入;二是积极探索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集资的办法和渠道;三是放宽政策限制进行融资,引进具有资本和建设实力的大型企业和投资集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强城市经营;五是充分利用各类开发投资公司对城市有形、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增强资本的流动性和放大效应。
三、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辛努力,我市产业园区建设步伐迅速加快,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果,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但在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建设滞后。我市12个产业园区中,除了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有完整总规和详规外,有一部分产业园区只有一个总体规划,如木岗产业园区和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详细的产业布局规划还在制定之中;有些园区如盘县的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保田产业园区和水城县的发耳产业园区既没有总体规划,也没有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全市除了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等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建成企业服务中心等设施外,大多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难题,园区整体档次还不高。
(三)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统一。在园区建设中,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建设用地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的标准给予补偿。但是部分群众以土地补偿低为由上访,并且到现场阻碍施工,导致场平工作进度慢。
(四)项目招商难度大。部分园区开发建设受地域条件制约,投资成本高,园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引进的项目规模小、档次低,占地面积大、产业关联度弱,项目质量不高、且污染环境;有的园区产业规划定位明确,但招商中仍存在“饥不择食”现象,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配套。
(五)管理体制亟待规范。一是管理机构不明确,干事力量难凝聚。虽然大部分园区都分别成立了园区管委会或指挥部等机构,也组建了园区开发建设领导班子,但有的园区管委会和指挥部都是临时机构,人员从不同单位借调,影响了园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有的园区至今无任何规划和审批手续,工作不知从何开展。如保田产业园区、盘北工业园区和发耳产业园区至今总的发展规划还未制定出来。
(六)园区建设进度不一。全市12个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只有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水月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和两河新区抓得较紧,成效比较明显,其他园区抓得不紧,强调客观原因多,等待观望,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主观努力欠缺。以致形成市里抓的几个园区速度快、成果显著;县抓的园区在动、应付检查;乡镇园区不动、强调客观条件的态势。
四、进一步强化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园区发展布局,推动园区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统筹规划。根据“xx”规划及全市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各县(特区、区)实际,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加快集聚。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对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促进资源共享。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重点扶持积极性高、抓得扎实的园区,打造集聚效应显著、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带,力争经过5年努力,率先把红桥和两河新区打造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把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打造成“省示范园区”。三是集约用地。大力推行园区向山要地,建设山地梯田式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代建或租(购)标准化厂房工作,建设多层、通用厂房,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如根据不同行业设定最低投资强度或一年内最低投资总额等,对个别“盲目圈地、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合理引导其退园,消除园区“开而不发”现象。四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坚决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项目入园,大力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减少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力求把每个园区都建设成为“生态型、园林化、循环式”的现代产业园区。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产业园区吸引项目落地的前提条件,也是能否引进项目、留住项目、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市资源富集,资源深加工链条拉长,产业进入园区尤为重要,招商引资的成败,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硬件)和全程为客商服务(软件)的建设。因此,各园区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基础设施方面要不断完善、配套,千方百计落实省政府规定的“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不同级别园区的建设标准。
(三)以招商引资为核心,外引内扶推进项目落地。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主导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总抓手,加快建立改善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方式,推进重点项目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侨引商、以台引商、以外引商、以友引商、以商引商、以情引商、网络引商、媒体引商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资本、引进产业。采取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配套措施的方式重点招商,做到“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与此同时,注重发挥本地大企业的优势,激励他们在园区投资建设和延长产业链的积极性,整合力量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发储备,狠抓重点项目,搞好项目的洽谈、签约、落地、发展全程服务,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和项目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四)健全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园区工作职责。已经成形的和正在筹建的园区,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抓紧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明确管理机构和有关责任人职责和负责园区的具体工作。在健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抓紧完善园区的总体规划、编制相关的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的配套等工作,使产业园区的建设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五)创新园区开发模式,促进园区多样化发展。从当前我市产业园区的开发模式看,总体是以政府为主导,参与从规划设计、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全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也承担了过多的投资风险。建议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全过程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来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实现政府与开发企业“双赢”。
(六)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助推园区加快发展。环境是最大的竞争力。投资环境是是园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不断增强“环境谁优我更优、服务谁好我更好”的宗旨意识;树立“您带项目资金来,剩下的事我们办”的服务理念;全心营造“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建议把园区作为今后的新城区、“经济特区”来建设,按照“合理规划、超前设计、提前建设、确保需求”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搞好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一是稳步推进配套功能设施建设。逐步在园区内设立金融服务、商贸中心、职工住房、文教卫体、公共交通等设施以及治安机构,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培训体系,改善园区企业和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二是加快土地征用开发。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园区可预留部分土地作为园区行政管理及生活设施的商业性开发;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认真搞好园区规划范围内生态公益林和农保田的调查摸底,做好生态公益林和农保田的置换,降低土地报批门槛和开发成本;积极协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调整出台新的土地优惠出让政策;出台区域范围内工业用地统一补偿标准,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征用、拆迁和安置工作。
全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
区物流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街道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四篇: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市粮食局:
现将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粮食产业园区是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区的通知》精神,由区政府批准设立的特色园区,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南北长公里,东西宽公里,总投资亿元。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进行建设。近期规划用地平方公里,总投资亿元;远期规划用地平方公里,总投资亿元。整个园区以“一个中心,五大功能区”为重点,即:以振兴粮食产业经济为中心,建设粮食仓储区、粮食精深加工区、现代粮食物流区、粮油检验监测中心区、农业及粮油机械生产区。截止月14日粮食产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二、建设情况
粮食产业园区自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得到了区直相关部门及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园区首期征地亩,第二期征地亩,已由征用到位,主要解决第一期招商建设用地、大道建设和部分物流、仓储区的建设用地。园区办公室还相继制订了园区用地管理办法、企业入园办法、征地补偿办法、园区招商引资指南等相关文件。粮食产业园区正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分期建设,滚动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园区主干道---佟工大道,全长米,宽40米,总投资万。现已完成路床基础、水稳层和中间路面铺设工作。园区水系整治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共需投资万元。主干道雨水和污水管道等公建工程已经完成。物流区和
仓储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入园项目建设情况。今年以来,为了推动粮食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办公室的工作重点。截止8月中旬共有9家企业入园建成投产项目:已建成投产的项目有:市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进口处,于月签约,总投资2500万元,经营环保饲料生产加工和销售业务,种鸭养殖和孵化一期工程已于年10月份投产,年产值3000多万元。第二期工程环保饲料生产生产线正在筹建过程中,截止七月份今年到位资金30万元在建项目:、有限公司。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北侧,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现已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工程设计和场地平整及厂区围墙建设,因宗地征地矛盾未解决,企业不能如期进场建设。、有限公司。该项目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北侧,为月31日签约项目。用地亩,计划投资1600万元以上,于12月正式动工,现已完成厂区土地平整,厂区围墙和盖板涵
建设。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和厂房工程设计,因宗地征地矛盾未解决,企业至今难以进场建设。、项目位于粮食产业园佟公大道最北侧,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万元。现已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和厂房工程设计,厂房工程正在建设中,今年9月份可建成投产。截止七月份到位资金万元。、项目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南侧,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万元。现已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工程设计,厂区土地平整、水系整治、厂区围墙和盖板涵建设,项目厂房即将动工建设。截止七月份到位资金万元。项目,投资商为建设公司,计划投资万元,用地亩;项目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西南侧,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万元,现已完成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工程设计和场地平整,尚有三幢仓库正在开工建设,截止六月份到位资金万元。储备库项目首期工程位于村,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万元,现已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工程设计和场地平整,现有二幢仓库
正在开工建设,截止七月份今年到位资金55万元,意向入园和正在洽谈的项目。目前,还有意向入园和正在洽谈的项目共5个。
1、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粮食物流项目项目;
2、园区商务会馆项目;还有3个项目多次到园区考察。
三、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园区建设体制不明确。虽然区政府常务会议形成的决议是粮食局,区国资公司、参加。但到目前为止,只是抽调了人具体办公,而且没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要完成征地、拆迁、基建、招商、全程代理服务和园区的管理等具体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明显影响工作成效。园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园区建设现已到全面启动建设阶段,由于企业入园在急,园区路网、水系、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全面启动,除园区继续加大融资力度和科学调度资金,加快滚动发展外,资金缺口是一大瓶颈,区财政支持的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全面建设的需求。
征地拆迁、杆线迁移工作受阻,难度较大。到目前为止:、第一期征地范围沿路还有户亩多农田没有征用到位,直接导致三个入园企业不能顺利开工建设。、杆线迁移曾多次协调,但至今仍有部分未解决,已经直接并严重影响着园区建设速度。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征地、拆迁完成的前提下,立即完成大道的工程建设。
对园区水系整治第二期工程开始招标,确保不影响入园企业的开工建设。
对现代物流园区和仓储区的规划进行评审,并启动这两个项目的招商。
积极配合国土资源局对粮食产业园区入园项目的用地进行申报。
积极争取省粮食局对园区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对意向入园的项目进一步洽谈,对项目进行筛选、评价。
园区办公室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差的很远,我们将继续
克服办公室人手不足,技术力量缺乏的困难,进一步加大建设的力度,加快招商企业入园的建设速度,按照“征地一片,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成效一片”的原则,做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在相关部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形成合力,齐心解决好园区建设中的问题,全面加速粮食产业园区建设。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市局领导批评指正。
二〇〇九年月日
第五篇: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
综合管理类案例
分析报告
(第一组)
组长: 李谦
组员: 白叶 汪明萍 云峰 刘烨 李慧芳 杜湃
时间: 2015年3月
第一部分
综合管理案例
鄂托克旗出口螺旋藻国家
级食品安全示范园区 创建过程
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区简介
内蒙古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是依托其丰富的天然碱湖资源和碱化工副产品,按照“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品位、完善功能、服务经济发展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总体要求,以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技术产业规划建设为起点的螺旋藻专业生产区。
园区位于鄂托克旗乌兰镇哈马太嘎查境内,三面环草原,南临哈马太碱湖,园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完善的水、电、路、讯、天然气、绿化、集雨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园区位于北纬39度螺旋藻黄金生长带,是世界上唯一低温螺旋藻产地,年日照平均超过3000小时;地下500米矿泉水;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特别有利于养殖中的螺旋藻蛋白质等有机物质的积累;拥有48座天然的碱湖和中国自己的螺旋藻藻种—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藻种。
园区总规划面积12400亩,一期规划养殖面积6000亩,已入园企业26家,已建成养殖大棚3613亩(座),产能占全国产能的40%,已成为集螺旋藻养殖、加工、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2013年,年产螺旋藻粉1852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2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已具备了螺旋藻下游精细领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已入园的26家企业,有18家取得了
《出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注册登记证书》
本案例取材于园区建设过程中申请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园区整个过程。
2011年2月-5月,W检验检疫局针对辖区出口食品园区特点及优势,积极与E旗政府、园区管委会联系,对食品工业园区未来发展方向、规划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多次协商,签订了《质量安全合作协议》,初步达成创建出口食品示范区合作意向。
2011年9月,W检验检疫局通过几个月的调研,向E旗政府递交了《出口螺旋藻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思路》,并与园区螺旋藻企业进行了座谈。
2012年8月,一份更为详尽、具体的《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计划及实施要求》送交了E旗政府。经过近1年的努力,工作进入了最后实施阶段。
在建设期间,直属局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科学运用各地出口食品示范区的经验,扎实调研,广开思路,多措并举,对W检验检疫局的工作给予了极大支持与肯定。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W检验检疫局根据《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指导意见(试行)》,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建立了由“政府组织协调、检验检疫引领、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出口螺旋藻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示范区建设体系,切实提高检验监管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促进E旗对外经济的发展。
一、健全组织机构,合理整合行政资源
(一)部门联管,职责明确。自签订合作协议以来双方积极开展工作,建立协作监管工作制度,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明确了双方在建设出口螺旋藻质量安全示范区域化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双方采用联席会议等形式通报工作进度及重大疫情疫病防控、食品添加剂及农业投入品等情况,合理利用行政资源。
(二)园区管委会牵头,成立出口螺旋藻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出口螺旋藻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全面领导和协调工作,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设立出口螺旋藻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办公室,组长由旗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管委会、农业、工商、环保、技术监督等部门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承担,负责示范区建设的具体事宜,包括执行管理和技术支持。
二、建立完善六大体系文件,有效助推示范区管理上档升级
(一)建立示范区管理文件。制定并发布实施《螺旋藻产业园区管委会岗位责任制》,争取国家促进示范区建设各项扶持政策,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工作;园区管委会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落实扶持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推广使用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企业进行质量安全认证,进行种植备案管理,积极引导出口螺旋藻企业完善质量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建设。
(二)建立示范区生产投入品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督促出口螺旋藻生产企业严格落实农业投入品采购验证、入库查验、领取投料等记录制度,要保证记录真实、完整、准确,票证保留完备。指导企业不购入无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农业投入品;不超范围、超限量和滥用农业投入品;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三)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质量安全全程追溯。要求各生产企业规定产品批次号管理方法,编制《产品批次号管理规定》并实施。做好螺旋藻品种来源、养殖过程、收获、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记录,保证从产品的批次号可以追溯到养殖大棚和相关的生产和养殖工艺,包括养殖投入品。要求各企业建立撤回制度,制定并发布实施《螺旋藻产品撤回程序》,规定撤回的时机、有权启动撤回产品的人员、撤回的流程、撤回产品的安全评估及撤回程序的演练和效果评价等内容,并评价撤回方案的有效性。相关文件全部上报管委会备案,管委会对企业追溯系统和产品召回程序进行监督检查。
(四)建立示范区企业质量安全及诚信体系建设,规范运行。管委会组织开展道德、法律教育和诚信管理知识培训,提升企业诚信意识、自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制定失信行为举报、诚信信息甄别、被惩戒者申诉及复核、守信企业鼓励和失信企业惩戒制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施《螺旋藻产业园区诚信管理制度》建立园区企业诚信档案、产品质量信誉记录、诚信企业表彰记录、失信企业处理记录等。
(五)建立监控评估预警控制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应急能力。园区管委会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
制,制定产品质量安全和疫情疫病监控方案,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对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及国外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通报,提出整改措施。组织企业了解可能发生的影响螺旋藻安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如人为投毒、突发水污染、突发大气污染等情况应如何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编制并发布实施相关的应急预案文件。
(六)建立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增加产品出口能力。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出口能力建设,通过企业示范带动效应、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充分利用并积极开拓国际营销渠道、帮助企业促销等措施,带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不断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切实提高检验监管工作水平,推进检验检疫监管模式转变
随着示范区体系文件的有效运行,W检验检疫局将体系文件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大力推进检验检疫监管模式转变。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出口螺旋藻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动态管理。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结合出口螺旋藻产品逐年递增的检验检疫工作实际,按照相关规定,W检验检疫局制定《出口螺旋藻安全风险监控计划》,对螺旋藻粉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使用的各种辅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对结果进行风险分析。不断促进出口螺旋藻产品企业质量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发挥其溯源与追踪的效能,促进出口产品始终处于可控、可查、可溯、可召回状态。
E旗出口螺旋藻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以来,螺旋藻生产加工企业的规模、管理水平、员工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品种也趋于多样化。多年来,产品先后出口到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未发生一起质量安全卫生方面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
2013年10月21—22日,国家质检总局专家评审组在直属局领导、W检验检疫局局长一行的陪同下,对W检验检疫局辖区E旗出口螺旋藻质量安全示范区进行现场考核。专家组一行在听取了E旗政府和螺旋藻产业园区管委会的情况汇报后,认真审核了申报资料,并实地检查了螺旋藻生产加工、周边环境、投入品及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审核专家组对示范区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致认为该示范区构建了系统科学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示范区组织机构健全,体系运行有效,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符合国家级出口食品示范区认定标准,最后以99.5分的高分成绩通过了国家局评审组验收。至此, 历经两年多的努力,E旗出口螺旋藻质量安全示范区正式建成,成为全区首家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013年10月30日,在“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国家质检总局为该示范区授予“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牌匾,正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第一个出口螺旋藻质量安全示范区,全世界最大的螺旋藻出口基地。该示范区通过国家级示范区验收、授牌,对内蒙古自治区进出口食品安全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E市创建“食品安全”城市,E旗打造“世界藻都”也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部分
由鄂托克旗出口螺旋藻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园区分析我国部分产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案例中螺旋藻产业园区建设过程的分析,我们得到一些结论如下:
决定一个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好坏、快慢的因数有很多,包括地理位臵、交通条件、基础设施、资源禀赋、历史文化、教育水平、政策环境、政府决策水平、主要领导魄力等等。在一个产业园发展建设的整个链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纷繁复杂,我们认为必须重点解决发 展定位问题、主导产业定位问题、开发建设和投融资模式问题、招商模式问题、管理与运营模式问题、传统优势与创新升级的关系问题、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问题、优惠政策推出时招商的现实需要与政策本身法理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做好二个定位、确定三大模式,处理四种关系。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一个产业园区的发展框架和发展逻辑就清楚明朗了,取得好的发展结果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解决好发展定位问题,是产业园发展建设的前提一个产园区的特色定位是关系园区未来发展全局的大事,一个因地制宜却又独具匠心的发展定位往往能够树立园区独特竞争优势,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园区如何才能科学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呢?首先要明确所在地区城市发展与周边大区域的关系。谋 “区”首先要谋“城”。产业园所在区域既是上级省市重要的城市之 一,也是周边大区域重要节点之一,所在区域发展必然与周边大区域 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站在
所在区域城市发展战略高度,谋划一个产业园区的发展,必须要考虑所在区域城市发展与周边大区域的关系。其次要明确产业园区在所在地区城市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明确产业园区所在地区的发展阶段,以及该区域发展与园区建设之间的关系,从而站在所在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去思考。一般来说一个产业园区发展会对城市的空间规模、形态、产业空间结构、人口与社会空间结构、城市化与郊区化进程等方面产生 显著的影响,需要明确一个产业园与中心城区和所在地区在要素分 配、功能衔接等方面的关系,实现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内蒙古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是依托其丰富的天然碱湖资源和碱化工副产品,按照“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品位、完善功能、服务经济发展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总体要求,以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技术产业规划建设为起点的螺旋藻专业生产区。以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为例,园区位于鄂托克旗乌兰镇哈马太嘎查境内,三面环草原,南临哈马太碱湖,园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完善的水、电、路、讯、天然气、绿化、集雨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园区位于北纬39度螺旋藻黄金生长带,是世界上唯一低温螺旋藻产地,年日照平均超过3000小时;地下500米矿泉水;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特别有利于养殖中的螺旋藻蛋白质等有机物质的积累;拥有48座天然的碱湖和中国自己的螺旋藻藻种—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藻种。
内蒙古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是依托其丰富的天然碱湖资源和碱化工副产品,按照“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品位、完善功能、服务经济发展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总体要求,以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技术产业规划建设为起点的螺旋藻专业生产区。
二、解决主导产业的定位问题,是产业园发展的核心问题选择恰当的产业发展领域和方向,构建产业体系是实现产业园区 总体发展定位的核心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讲,产业发展的成败决定了 园区发展的成败,离开了产业发展,一切发展都失去了依据。为此,必须对其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重点、重点环节和产业链条等进行过详 细的研究和深入的剖析,构建了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规划设计一个产业园区的产业体系,做到发挥优势、着眼长远、切实可行,是一项涉及因素非常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既要充分考虑园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还要考虑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等的重要因素。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园区产业定位的模式主要有:基于资源优势的产业定位、基于区位优势的产业定位、基于产业基础的产业定位、基于区域分工协作的产业定位、基于产业升 级的产业定位、基于产业转移的产业定位等。比如临港可以发展大进 大出的钢铁、石化等产业,所在区域科技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文化创意 产业;也可指园区现有的优势产业,它可以是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规 模化产业(可能大而不强)、具备一定技术优势的高
成长性产业(可能强而不大)、能够享受上位政策扶持的产业(可能不强不大),还可指与周边园区的竟合优势,如对接“大哥级”园区的产业发展需求,补强兄弟园区没有发展起来而本区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纵观国内外发展好的产业园区,无一不是寻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结构后才步入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的。比如著名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抓住了中关村周围有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国内最顶尖的学术科研机构,研发能力强大的区位特点,大力发展尖端的软件及软件服务、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新一代生物医药、新材料研发等高科技产业。
三、寻找合适的开发建设模式和投融资模式是产业园发展建设的关键。产业园的发展定位、产业定位解决后,具体的问题就接踵而至:选择什么样的开发建设模式,采取什么用的投资融资模式,资金从何而来?园区开发建设模式主要是要解决谁来开发、如何开发、开发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等一系列问题。综合当前国内园区的开发模式,比较典型的开发模式有“穷开发模式”和“富开发模式”两种。所谓“穷开发模式”,是指开发区启动开发资金并不充裕,比较“穷”,这决定了其开发方式必定是“逐片开发”、“滚动开发”,即用初期有限的资金先开发一小片土地,等有了收益,再用收益投入到下一片土地的开发中去。早期的苏州高新区、天津开发区等开发区都曾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开发资金并不充裕,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更深地介入,这导致初期的管委会和开发公司往往合二为一。由于开发资金不充裕,逐片
滚动开发,受外界影响因素比较大,从而导致开发区总体规划不明朗或经常修改。所谓“富开发模式”是指启动开发资金比较充裕,从而能够将土地一次性大片连片开发,对管理架构和开发规划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招商模式的效率直接影响产业园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园区前期招商主要是从保障质量角度,从利用强度、投资效益等 方面研究制定企业入园标准,以及相应优惠政策,有效吸引目标行业企业进驻。现在的产业园区的发展都讲求产业聚集,以求形成规模效 应。这就要求产业园区要具备足够的品牌号召能力,要做到“一呼百应”。经验表明,一个好的园区,一定要有几个有影响力、有感染力 的龙头企业,并由他们在园区内进行重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够盘活带动一个功能分区和园区的发展,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产业的发展格局。所以如何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高效率的招商模式,对于一个产业园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作为后发园区,相对于较为成熟的园区,招商面临着招商团队经验不足、目标企业对园区缺乏了解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强调与传统招商模式的差异,强调速度、服务、关 系等个性诉求,切实解决入驻企业的实际问题。
五、产业园区的发展要想长治久安,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我国一些高新区经过探索,在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园区组织管理模
式。一般说来,我国的开发区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分为行政主导型,公司制以及混合型三类。开发区建设的早期,往往采取行政主导型的管理模式,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工作力度。园区逐渐进入正常运营和管理阶段后,混合型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则为我国大多数园区采用。各类企业的行业管理由原政府部门负责,管委会只起到协调作用。管委会在许多职能部门的多重管理下,造成相互推诿和相互扯皮的现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集中管理型管委会全面管理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职能。容易脱离城市整体的发展规划。公司制以企业作为开发区的开发者与管理者。行政协调能力不强。混合制政企合一管委会下设开发公司,管委会负责决策、职能管理以及服务性工作,而开发公司则负责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管委会和开发公司在人员设置上相互混合,负责人通常是互相兼任。政府的管理不仅行使审批、规划、协调等行政之前,同时还负责资金筹措、开发建设等具体经营事务,开发公司基本上没有自我决策权。容易导致政企不分,管委会精力分散,降低管理的效力;开发公司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公司缺乏活力,形同虚设。
政企分开管委会行使政府管理职权,不运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只起监督协调作用;开发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法人,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从而实现政府的行政权与企业的 经营权相分离。在初创阶段,难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有可能与政府的职能部门产生矛盾或相互推诿的现
象。
要制定规划,制定制度规范和落实政策。开发功能由中新合资开发公司来承担。不管采用哪种管理和运营模式,其实质都是要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其选择正确与否,与园区发展好坏、快慢息息相关。我国大多数产业园区管理模式仍然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干预很大。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关键是从转换角色、转变职能入手,将服务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园区管理者是主体,客商是客体。正确定位好两者的关系,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必须做到主体服务于客体、服务好客体。凡是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的园区,服务自然就会好,服务好,发展就快,就能创造奇迹;凡是靠行政手段,以“统治者”自居的园区,服务跟不上,“外商”被 打成“内伤”,客商变成仇人,矛盾激化、纠纷不断、精力分散,成 天忙于应付,就会停滞不前。这是我国产业园区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以苏州工业园为例,园区服务理念是“亲商、安商、富商”,实施了 “一站式审批”的政策,如果哪个环节的失误导致业务无法按时办结,那个环节的负责人将受到处罚。园区管委会定期走访企业,及时发现企业遇到的困难,搜集企业对管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将服务 做到位。
六、解决好传统优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为产业园发展的提供内在动力。传统优势往往是一个产业园发展的基础,创新能力是一个产业园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和和核心竞争力。如何解决
好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通过产业转化、产业升级、技术革命来不断创新发展这个问题是产业园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重大课题,事关产业园发展的生死存亡,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的产业园区体现出来的特征应是:区内创业企业大量涌现;不断汇聚专业领域的高级要素资源;拥有一批专业领 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成为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源地,走向 产业高端,引领世界;能从创业企业中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公司;聚集大量高端要素和专业要素,形成集群;创造新时代前沿的模式、制度和文化。美国硅谷能够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在于其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硅谷就在高新技术领 域通过新技术的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引领世界产业发展潮流。硅谷的产业结构不断向服务转型,创意和创新服务业成为产业增长的新亮点。硅谷向全世界输出的不仅仅是产业,更为重要的是,产学研、风险投资、孵化器等创新模式经由硅谷产生、发展、推广,在全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一个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缺少了创新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近年来发展遇到严重危机的东莞经济。东莞曾经是10年前与深圳齐名的中国最著名的加工贸易产业基地,但近年来缺乏创新、吃老本,没有像深圳一样及时通过法律、政策手段,促使一般加工业 向外转移,提高产业的技术标准和门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而是仍然维系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的“三来一补”产业体系。
所以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立即呈现发展疲态。现在东莞出现“用工荒”,一个产业工人工资低的800 元,稍高点的1200 元,怎么能不出现“用工荒”?而招工老板也在谈,他们是低附加值的产业,提高工资,企 业就没有了利润空间。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创新将越来越成为增强园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创新能力主要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观念创新是园区发展的前提 创新的事业需要创新的观念。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以思想观念的进步和更新作为先导。入世后,观念创新的意义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谁能首先转变观念,谁就能抓住社会大变革的宝贵机遇而求得生存和发展。
2.体制创新是园区发展的推动力 任何一个园区的生存和发展都与制度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体制创 新作为支撑,再好的技术也难以与经济结合实现产业化。改革开放以 来,园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虽然都尝试了一些改革,但都仅仅从局 部或某一具体园区内部管理制度下手,都是浅层次的,没有突破原有的旧框架。因此,尽管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长期困扰园区发 展的深层次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如果说郊区园区前一轮的开发和建设主要得益于优惠政策,那么在新一轮的建设和发展中,必须依靠体制创新,才能再造新优势。
3.技术创新是园区发展的生命力园区的发展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保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能力,避免由于技术革命
造成园区产业的衰弱。在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占据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已经成为园区建设发展中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七、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问题,是产业园和谐 发展的关键建设一个产业园区,实现园区的发展目标,就需要保增长、保投资,这讲的是发展的速度问题;在强调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解决发展中不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这讲的是发展质量问题。两者之间是一对矛盾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否则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影响园区的和谐发展。这要求我们的园区管理者以“又快又好”,“好”字当头为基本原则,转变既有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处理好“两保”和“两转”的关系。一方面要从满足所在地区战略目标发展需求角度进行超前谋划和布局,避免因规划不到位、布局不合理而限制某某园区发展的空间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所在地区当前扩大城市规模、提升经济总量、升级产业结构等的现实要求,合理安排开发建设的节点和实施步骤,防止因超前开发、过度开发而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八、处理好优惠政策推出时招商的现实需要与政策本身法理 性的关系问题,是产业园发展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我国在产业园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都会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引导、扶持某些经济活动,刺激投资意愿,吸引企业入驻,实现 合理的资源配置。这些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批租、财政、税收、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根据过往经验,这些优惠政策对于招商引
资、对于园区的产业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功不可没。但任何事情必须掌握“度”,过犹不及,这个“度”,主要体现在优惠政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上。优惠政策的合理行,主要指优惠政策必须考虑当地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坚持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难。财税政策的支持只是缓解科技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能全部寄希望于财政。要通过制定优惠的财税政策把全社会的各种资金吸引进来,而财税支持要以不冲击各级财政平衡、不影响各级财政必需的 公共支出为限。优惠政策应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协调配套,坚持“有所为、有所 不为”的原则,不能不分产业、行业、企业,眉毛胡子一把抓,统统享受优惠扶持政策。要根据国家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的背景,对于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而对于那些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应取消政策优惠。坚持优先发展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技术和适用技术,要有超前意识和跨越式发展意识。在设计支持产业园发展的财税政策时,必须把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作为基本依据。对于不同层次的产业实行不同的财税优惠政策;对于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和关键的高新技术研制、开发和转化,给予力度较大、长期的财税政策支持;对于重大技术开发项目,政府组织专门力量联合攻关,采用直接投入与长期政策优惠相结合。优惠政策的合法性主要指优惠政策扶持要符合WTO 规则的要求。我
国已加入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财税政策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时必须按照WTO 的规则办事。根据WTO 的协议,补助金只能用于支持技术开发、地区开发、环境保护的规定,我国应调整和改变现行 分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变为分项目的优惠政策。按照WTO 关于“国民待遇”的规定,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必须取消对不同经济性质市场主体实行不同待遇的做法,内外资企业实行平等税收待遇。同时,为了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根据WTO 保护民族幼稚工业的有关条款,适当推行反倾销关税政策。
九、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是产业园可持续 发展的保障
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进步,但同时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包括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和破坏。我们这一代人考虑自己太多,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考虑子孙后代太少,注定无法持久,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物资基础,如果没有资源的可持续供给,也就没有工业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总是要以资源消耗为代价,但不同的发展模式因为其利用资源的方式和效率不同,对资源的消耗程度也不相同。一个好的产业园区的发展,应该用科学的发展观 来指导经济决策和规划,引导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主要方法有:
(1)依靠科技进步,不断降低资源要素的消耗水平。
(2)制定和建立资源考核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率。(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出路。由“资源—初级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发式经济过程,进入“资源—初级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再生产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经济过程,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苏州工业园在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上走在了全国同类产业园区的前面。他们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管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争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园区以构建生态文明为核心,全方位引入了“功能分区”、“项目分类”、“产业引导”、“雨污分流”、“清洁能源”、“废污控制”、“景观绿化”等先进环保理念,建立了“污染禁入—生态缓冲—雨污截流—集中供热—垃圾处理”五道环保防线,建设了覆盖全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安装污水管网成分构成(TOC)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区域污水处理水质远程监控,从源头上消灭和减少了污染,大大节约了末端治理成本,初步建立以环境保护规划为龙 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兼顾源头控制与全过程治理的环境保 护体系。坚持从污染预防、总量控制入手,强化环保前臵审批,推行绿色招商,对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试点,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循环经济
试点和15014001 环境体系认证等活动,区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固废综合利用率分别达 92%和95%,大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实 施“碧水、蓝天、绿地”工程,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水系。注重加强对重点排污、排气单位的监管,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工地产生的废气、扬尘控制管理,加强湿地保护,不断优化空气、水体等环境质量。积极保护和开发利用园区特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址,构建独特的城市人文环境,形 成自然、清新、生态的城市环境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