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酒店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20-299843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3 11:32: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酒店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佐证材料

酒店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大力发展工商业,而现代化的旅游与酒店管理是工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旅游与酒店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兴未艾,该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加入WTO,中国经济将更加融入国际市场体系,这必将为我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现在人们对旅游业的发展日益投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数十万的中、英文导游人才。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正在酝酿着历史性的创新。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旅游行业的基本管理知识、技能,具有运用旅游与酒店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有关旅游与酒店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组织、决策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交往礼仪;熟练应用外语、计算机管理和运用相关软件能力的高级旅游应用型人才,为此,我校决定申请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

一、社会需求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时代。必须实施以现代化的旅游与酒店管理积累资金,促进工业、农业与商业,促进经济信息化战略。当前,旅游与酒店管理业务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古迹旅游、山水旅游、人文旅游与革命传统旅游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建设日益开发与发展,中外游客不断增加。旅游业正在酝酿着历史性的创新。宾馆、饭店、旅游公司、旅游社、旅游建设等与旅游有关的产业日趋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传统的管理方式正在受到挑战。如何更迅速地将管理方面的国际先进经验,以及有关的新技术、新成果变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和信息化的浪潮,直接引发了面向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新需求。

佐证材料

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也同样都非常关注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经过这几年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各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竞争力。

为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从事有关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显然仅靠开设一门课是不能做到系统学习的。面向中职教育开办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立足于导游基础、旅游(饭店)英语、旅游文化、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导游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等的分析应用,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掌握旅游学基础、基本知识,拥有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理论、实验、测试以及管理系统的分析能力。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多年来我院开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服务于社会。我们要选好方向,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

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往往对同一专业的不同岗位业务重点要求不同。另外,就是同一热门专业会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要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减少同一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拥挤和竞争程度,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并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突出“职业”特色,要做到:从能力培养出发开发教学计划、以能力为本来构筑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2、开设本专业所具备的条件

专业的设置,从专业论证定名、确立培养方向、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训等一整套总体设计方案,我们都要经过专题调研、反复论证。其中,根据专业开设的基本要求,搞好专业基础建设,为专业教学提供条件,是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在我校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

(1)教学设施:我校设有客房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形体训练教室、计算机教室,对实训室及计算机设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各类设施齐全、先进,能满足旅游与酒店管理

第二篇: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点击次数:200作者:来源:教务处类别:专业建设日期:2011-08-2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大力发展工商业,而现代化的旅游与酒店管理是工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旅游与酒店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兴未艾,该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加入WTO,中国经济将更加融入国际市场体系,这必将为我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现在人们对旅游业的发展日益投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数十万的中、英文导游人才。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正在酝酿着历史性的创新。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旅游行业的基本管理知识、技能,具有运用旅游与酒店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有关旅游与酒店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组织、决策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交往礼仪;熟练应用外语、计算机管理和运用相关软件能力的高级旅游应用型人才,为此,我校决定申请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

一、社会需求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时代。必须实施以现代化的旅游与酒店管理积累资金,促进工业、农业与商业,促进经济信息化战略。当前,旅游与酒店管理业务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古迹旅游、山水旅游、人文旅游与革命传统旅游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建设日益开发与发展,中外游客不断增加。旅游业正在酝酿着历史性的创新。宾馆、饭店、旅游公司、旅游社、旅游建设等与旅游有关的产业日趋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传统的管理方式正在受到挑战。如何更

迅速地将管理方面的国际先进经验,以及有关的新技术、新成果变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和信息化的浪潮,直接引发了面向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新需求。

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充分证实了现代化的旅游与酒店管理,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推进电子导游、旅游信息化、旅游经济规范化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业务同传统各行业的发展融合。另外,中国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一步步地向国际市场迈进,引来更多国际旅游专家的注目,目前我国从投融资、税收、现代旅游与酒店管理技术、国际性合作旅游、旅游装备、旅游环境、旅游法律法规建设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极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标志着我国旅游与酒店管理业务进入现代化整体腾飞的关键历史阶段。

近几年来,我国GDP始终保持了8—9%左右的年增长率,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了较好发展基础,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与环渤海地区集中了大量的村办企业、三外企业(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股份制企业等。

综上所述,我校开办《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培养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同时为我县的发展提供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设置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我们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专业人才。目前,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汽修、机电工程、数控、学前教育、会计电算化、工艺美术等专业为龙头的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为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我校正积极实行专业设置改革,带动专业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专业的设置是社会需求和职业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接口与纽带,是学校教育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

l、专业设置思路与方向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用人单位在考察一个人时,都非常重视其学历背后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的人员:I: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始终能跟得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能够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我们在对用人单位调查时经常听到的话。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也同样都非常关注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经过这几年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各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竞争力。

为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从事有关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显然仅靠开设一门课是不能做到系统学习的。面向中职教育开办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立足于导游基础、旅游(饭店)英语、旅游文化、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导游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等的分析应用,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掌握旅游学基础、基本知识,拥有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理论、实验、测试以及管理系统的分析能力。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多年来我院开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服务于社会。我们要选好方向,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

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往往对同一专业的不同岗位业务重点要求不同。另外,就是同一热门专业会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要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减少同一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拥挤和竞争程度,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并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突出“职业”特色,要做到:从能力培养出发开发教学计划、以能力为本来构筑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2、开设本专业所具备的条件

专业的设置,从专业论证定名、确立培养方向、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训等一整套总体设计方案,我们都要经过专题调研、反复论证。其中,根据专业开设的基本要求,搞好

专业基础建设,为专业教学提供条件,是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在我校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

(1)、教学设施:我校设有客房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形体训练教室、计算机教室,对实训室及计算机设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各类设施齐全、先进,能满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另外,我校还投入巨资,建成了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规模大的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构了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2)、图书资料:我校拥有一座阅览、借书、计算机情报收集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图书馆。可满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要。

(3)、师资力量: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老年青年相结合、教研成果丰硕。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选拔优秀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实践丰富、踏实进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且职称比例合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训课基本上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承担。师资是实施专业教学的主力军,有雄厚的师资队伍能保证专业教学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我院在筹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过程中,己配备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

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筹建措施

1、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要求。为此,我们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综合分析了旅游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我们先后对北京、天津、唐山、京唐港、曹妃甸的一些学校相关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为开设专业提供了参考条件。

3、近年来为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充实了师资力量,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筛选,培养和引进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他们将成为教学科研上的骨干力量。

以上筹建措施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挖掘教学潜力,促进教研教改,踏踏实实地做好专业的各项基础建设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开设新专业,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第三篇: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大力发展工商业,而现代化的旅游管理是工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旅游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兴未艾,该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加入WTO,中国经济将更加融入国际市场体系,这必将为我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现在人们对旅游业的发展日益投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数十万的中、英文导游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正在酝酿着历史性的创新。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旅游行业的基本管理知识、技能,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组织、决策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交往礼仪;基本能够应用外语、计算机管理和运用相关软件能力的初级旅游应用型人才,为此,我校决定申请开设旅游管理专业。

一、社会需求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时代。必须实施以现代化的旅游管理积累资金,促进工业、农业与商业,促进经济信息化战略。当前,旅游管理业务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古迹旅游、山水旅游、人文旅游与革命传统旅游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建设日益开发与发展,中外游客不断增加。旅游业正在酝酿着历史性的创新。宾馆、饭店、旅游公司、旅游社、旅游建设等与旅游有关的产业日趋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传统的管理方式正在受到挑战。如何更迅速地将管理方面的国际先进经验,以及有关的新技术、新成果变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和信息化的浪潮,直接引发了面向旅游管理方面的新需求。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国际化又推动了旅游多样化的趋势,我们旅游管理专业,先后与沈阳市的多家旅行社、景点联系,多批让学生到有关的单位实习实训,使学生们迅速地培养为合格的导游人才,做到知识够用、技术过硬。

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充分证实了现代化的旅游管理,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推进电子导游、旅游信息化、旅游经济规范化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管理业务同传统各行业的发展融合。另外,中国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一步步地向国际市场迈进,引来更多国际旅游专家的注目,目前我国从投融资、税收、现代旅游管理技术、国际性合作旅游、旅游装备、旅游环境、旅游法律法规建设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极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标志着我国旅游管理业务进入现代化整体腾飞的关键历史阶段。

近几年来,我国GDP始终保持了8—9%左右的年增长率,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了较好发展基础。

在我国绝大部分中专院校中,旅游管理类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培养的学生都是“通才”,脱离了企业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分层次、多形式培养大量实用的旅游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我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

二、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我校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导游人才。

为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正积极实行专业设置改革,带动专业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专业的设置是社会需求和中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接口与纽带,是学校教育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开拓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专业设置应面向社会、服务区域、办出特色,适应东北地区,对导游人才的紧迫需求。

l、专业设置思路与方向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用人单位在考察一个人时,都非常重视其学历背后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的人员:I: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始终能跟得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能够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我们在对用人单位调查时经常听到的话。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也同样都非常关注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经过这几年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各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竞争力。

为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从事有关旅游管理方面的工作,显然仅靠开设一门课是不能做到系统学习的。面向中职教育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立足于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概论、导游业务、导游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旅游英语、旅游文化等的分析应用,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掌握旅游学基础、基本知识,拥有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概论、导游业务、导游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旅游英语、旅游文化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理论、实验、分析能力。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多年来我校开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服务于社会。我们要选好方向,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

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往往对同一专业的不同岗位业务重点要求不同。另外,就是同一热门专业会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要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减少同一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拥挤和竞争程度,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并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突出“中职”特色,要做到:从能力培养出发开发教学计划、以能力为本来构筑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2、开设本专业所具备的条件

—-专业的设置,从专业论证定名、确立培养方向、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训等一整套总体设计方案,我们都要经过专题调研、反复论证。其中,根据专业开设的基本要求,搞好专业基础建设,为专业教学提供条件,是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在我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

(1)、教学设施:我校设有实训室、计算机中心,对实训室及计算机设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各类设施齐全、先进,能满足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另外,我校还投入巨资,拟建了技术先进、扩展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2)、图书资料:我校拥有一座阅览、借书、计算机情报收集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图书馆。可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要。

(3)、师资力量: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中年青年相结合、教研成果丰硕。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选拔优秀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实践丰富、踏实进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且职称比例合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训课基本上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承担。师资是实施专业教学的主力军,有雄厚的师资队伍能保证专业教学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在筹建旅游管理专业过程中,己配备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

(4)、目前,我们在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探索,积累中职教育的一些办学经验。这几年,我们采用“知识够用、技术过硬、证书多样”模式,狠抓职业教育特色,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原则,强化教学管理,认真做好教学文件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这为开办旅游管理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筹建措施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要求。为此,我们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综合分析了旅游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我们先后对省内的一些学校相关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为开设专业提供了参考条件。

3、近年来为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充实了师资力量,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筛选,培养和引进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他们将成为教学科研上的骨干力量。

以上筹建措施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挖掘教学潜力,促进教研教改,踏踏实实地做好专业的各项基础建设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开设新专业,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开办旅游管理专业是必要的、可行的。我校已具备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条件,并将继续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篇:酒店管理专业调研论证报告

酒店管理专业调研论证报告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酒店管理专业原名宾馆管理专业,始创于1996年,是全国范围内较早创立的职校专业之一。酒店管理专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2010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将在中国举行,中国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预计到2010年,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将成为职场上炙手可热的高薪阶层。国内酒店从业人员,以高薪阶层为多。酒店管理人员在中国十大百万年薪职业中排名第六。酒店、旅游业将成为招远服务产业的支柱。

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旅游发展目标: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1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业新吸纳就业50万人,到2010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酒店业是经济产业,也是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对服务、管理的要求很高,因此酒店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但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旅游业还处在迅速的外延扩张时期时,酒店人才的质量需求也就基本上为

数量需求所淹没,技能条件成为酒店企业用人的主要标准。这样,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没有引起各类学校的充分重视,以至出现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却培养相同层次人才的现象。但随着21世纪酒店业经济向深度发展,人才质量问题很快引起了酒店企业的重视。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对酒店人才的数量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对毕业生的需求将会成倍增长,但是,由于对酒店人才的多渠道供给,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企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显得更为紧迫,需要突出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把立即可以进入操作岗位作为选择人才的重要条件。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酒店方向)所进行的调查表明,酒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是具有职业技能,而是由突出技能条件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转变。

作为地方职校,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招远作为烟台市的重要城市,随着城市规模日新月异,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围绕着“黄金”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这都为酒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截止到2009年底招远市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4300人,星级饭店已达5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4家。从有关部门的统计来看,当前餐饮业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64%;高中及中专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31%;大专学历(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的占总人数的4%;本科学历的点总人数的1%,很多餐饮企业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领班的学历在中专以下;厨师中有中专学历的也不多,大专以上的极少;餐饮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虽有不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大多数是学财会、工商管理等专业,餐饮管

理专业人士少之又少。通过走访,不同规模的酒店是非常欢迎拥有较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毕业生。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懂管理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刻不容缓。

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模式

1、实施校企联合“2+1”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

酒店管理专业坚持实施校企联合“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企业实习1年,其中在校的第二、三、四学期每学期有四周的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学校学完所有的课程之后,进入企业实习,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担任本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与学校指派的专业老师共同担任实习指导工作,全面培养学生素质,逐渐实现由学生向 “员工”的角色转换。学生在实习期间,定期参加企业组织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课程并接受考核。本专业实践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63.6%,其中生产性实习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80%。

2、与欣源黄金大酒店合作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与欣源黄金大酒店合作办学,在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指引下与企业紧密结合,采用校企联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具有领先水平的欣源黄金大酒店岗位标准体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德能并重,学以致用,以德为先,通过提高学生的素质来促进其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市场竞争力强,能胜任不同星级酒店不同管理层次与服务岗位。

学生通过带薪顶岗实习及就业,培养和锻炼了职业技能,成功实现了工学交替,为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奠定了基础。

3、在高星级酒店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及就业

酒店管理专业开办时即成功开拓了第一个校外实习基地——欣源黄金大酒店。此后,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将逐年增加,目前本专业已拥有4家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绝大部分是星级酒店,并与这些企业保持了良好合作关系,为本专业提供了全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求。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和锻炼了自身的职业技能,成功地实现了工学结合,保证了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毕业时学生可坐“直通车”就业,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零过渡”,实习一年的工作经历计入工龄。

4、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酒店管理专业成立了由各星级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广东省政府参事参与的、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保持动态交流,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与修订以及实践教学等各种教学环节进行指导和严格把关。酒店管理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了严格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实现校企对学生的共同管理。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定期派专业教师去酒店在工作和生活上指导、关怀学生,并写出工作总结;学生在岗位上进行实践操作,由岗位管理人员对其专业技能进行指导并评估。

5、校企互通、专兼结合,构成“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截至2010年6月,本专业有校内专任教师3人,有2名专业教师获酒店管理培训师资格证书。本专业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比例达到了50%以上,形成了以企业专家为核心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在学生顶

岗实习过程中,由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与指导。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条件

酒店管理专业已有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学提供全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把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落到实处。本专业计划建成环境真实化、设备先进化的集现场教学、实训、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体系,实现教学与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学与培训的有效统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规划

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产学合作效益显著,能够辐射与带动相关专业群,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社会与酒店行业认可度高,为招远旅游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对区域经济和酒店行业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能够为学校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省级重点专业,并最终把酒店管理专业打造成为与国际酒店职业教育接轨的、具有本土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综合性、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品牌专业。

1、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有较高的酒店管理专业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事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营销策划、酒店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酒店接待服务工作,能适应未来国际酒店业发展的国际化、综合性、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2、建成一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专任教师整体队伍达到6

人,“双师”素质的教师人数达到13人,占专任教师队伍的80 %以上,建成兼职教师人数与专任教师人数比例达到1.5:1以上的兼职教师库;

3、创新符合校企联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 按国家工学结合精品课程标准,建设4门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鉴定和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一体的适合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按工作过程进行设计改革。

4、建成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教材体系,积极引进国际酒店业前沿知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双语教学;

5、建成环境真实化,设备先进化,集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酒店管理实训基地;

6、开创国内、国际相结合的校外实习网络;

7、建立校企合作各项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校企合作, 校企双方依托“人才培养质量全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完成共同管理和考核工作;

8、带动本专业群建设,对我省其它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建设起示范作用;

9、创建酒店管理专业培训包;

10、学生规模:在校生人数达到150人。

招远市高级职业学校2010年3月

第五篇:电子商务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一、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

1、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2004年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继续蓬勃发展,交易规模估计已由2000难的770亿元左右增长到2004年的4000多亿,年增长速度45%以上。虽然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国电子商务已走出前几年的低谷:电子商务网站由低迷转向重新活跃,财务状况继续改善;市场主导力量开始从IT企业转向传统产业。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从概念导入转向务实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带动电子商务应用的格局;各类电子商务用户的规模持续扩大。

2、电子商务政策法律环境取的历史性突破

2004年8月,经全国人大委员会通过、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电子签名法》,是我国包括电子商务在内信息化领域的第一部专用法律。200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中央政府第一个专门用于指导全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性文件。这一法律和文件,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政府的政策立场,又是社会方面智慧的结晶。以它们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终于结束了电子商务长期以来在国家级全面性政策指引和适用法律空白的状态。这无疑会对全国电子商务乃至信息化下一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河南发展电子商务力度排在我省首位

(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电子商务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新型的商业模式,正逐渐改变着中国的方方面面。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可以说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狂潮,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跃居人才需求第一位;2007年上半年人才需求报告显示电子商务成热门。今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从年初的27960个职位跃到了年中的45128个。从招聘的机构看,需要电子商务类人才的行业不仅限于专业的行业网站,如阿里巴巴、当当网、卓越网等,传统行业如媒体、教育、旅游、金融、电信甚至制造等行业也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就业的大户。其原因是,网络的发展和深入已经越来越得到传统企业和客户的认可。

教育的一个职能就是为经济服务,为市场服务。电子商务专业的开设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的专业。2000年教育部批准国内13所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几年后,上千所大中专院校都已经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这些高校成为电子商务人才最大的培养基地。

但是近两年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却停止了招生,这和往年电子商务专业招生火爆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出现了一对矛盾,一方面是市场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比如,北京2005年的人才需求调查中,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却不高。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而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到47%,很明显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电子商务的去求旺和就业低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远远在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不完善。

(三)、电子商务人才的知识结构

二、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目标

1、专业定位

2、培养目标

三、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1、我校有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基础

2、我校有电子商务专业的生源基础

3、我校有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经验积累

4、我校有适应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设施

四、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1、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

2、教材与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结论

更广阔的环境:人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受传统购物的诸多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易。

更广阔的市场:在网上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很小,一个商家可以面对全球的消费者,而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购物。

更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价格:电子商务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

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时尚、讲究个性,注重购物的环境,网上购物,更能体现个性化的购物过程。

电子商务也象潘多拉匣子一样,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麻烦”,它要求我们比前人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据此开设课程和设计实验、实习环境,定位电子商务教学。

六、培养目标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不要求学生有很高的理论知识,最终的目标是学以致用。电子商务也一如其它学科,存在普及和提高两个层次。职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普及,让学生们清楚地知道:所谓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包括现金)进行买卖交易。而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买卖)。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应坚持科学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找准目标专业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作为专业设置的首要目标,深入实际开展调研,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为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各类企业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于2008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开设时间不长,但经过两年时间的考察与实践,会计专业的开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设置背景

电子商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从表面看,电子商务是传统商务进化而来,不外乎也是买和卖,事实上这种买和卖操作起来则比传统商务复杂的多,对从事电子商务者的素质要求很高。一个斗大的字不识几升的人可从事传统商务,而不懂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财经以及现代法规的人则无法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整个交易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交流阶段:对于商家来说,此阶段为发布信息阶段。主要是选择自己的优秀商品,精心组织自己的商品信息,建立自己的网页,然后加入名气较大、影响力较强、点击率较高的著名网站中,让尽可能多的人们了解你认识你。对于买方来说,此阶段是去网上寻找商品以及商品信息的阶段。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上网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商品,并选择信誉好服务好价格低廉的商家。

第二阶段是签定商品合同阶段:作为B2B(商家对商家)来说,这一阶段是签定合同、完成必需的商贸票据的交换过程。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可更改性等复杂的问题。作为B2C(商家对个人客户)来说,这一阶段是完成购物过程的定单签定过程,顾客要将你选好的商品、自己的联系信息、送货的方式、付款的方法等在网上签好后提交给商家,商家在收到定单后应发来邮件或电话核实上述内容。

第三阶段是按照合同进行商品交接、资金结算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商品交易很关键的阶段,不仅要涉及到资金在网上的正确、安全到位,同时也要涉及到商品配送的准确、按时到位。在这个阶段有银行业、配送系统的介入,在技术上、法律上、标准上等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网上交易的成功与否就在这个阶段。

全球范围内,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引领生产与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力。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需要电子商务人才的支撑。调研发现,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较大,人才规格主要是“商务型”人才;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素质要求,首先是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团队意识等,其次才是商务能力等核心技能,这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照。也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和调整提供了依据。

四、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有利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制造业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近几年,诸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各大中型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河南的制造业得到巨大发展。产业发展以及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使得财务和信息化人员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中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必须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专业建设的主要考核指标。特别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

五、设置

业的可

我校是一个具有雄厚实力的中职院校,目前,学校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社会满意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更是寄予厚望。

1.师资力量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全部为大学本科,有部分“双师型”教师。专业任课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负责的教学态度。他们年轻,有着全新的教学理念。我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是符合中等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要求。

2.实验实训设施

①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专门创建了2个电子商务实训室、1个商品图片摄影室。主要设备及设施有:华唐电子商务实训模拟软件平台五组、专用服务器1台、单反照相机2部、高亮度投影仪等,能够全部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

②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学校正积极与多家企业和饭店建立了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实训渠道,另外,还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自择自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实训质量。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即一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组织协调、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职业技术能力(电子商务业务运作能力、管理能力)、素质技能拓展能力。同时实施“一书多证”教育,要求学生取得电子商务员、计算机等级证书,鼓励学生获得其他相关的专业证书。学生毕业之后,拥有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技能,能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

我校已具备开设会计专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条件比较成熟。

六、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内容 开设的主干课程简介: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主干课程共7门课。分别为:

1、《电子商务基础》

2、《电子商务实务模拟》

3、《网络营销》

4、《商务谈判与礼仪》

5、《消费者心理学》

6、《网页制作》

7、《物流配送》 专业主干课的具体内容:

(1)《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概念、发展、类型、结构等电子商务相关基础知识。

(2)《电子商务实务模拟》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电子商务的模拟操作平台,掌握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能理解分析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模式。

(3)《网络营销》主要培养学生的营销意识,使学生具备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理念,能理解和策划相应的营销活动,运用网络营销方法。(4)《商务谈判与礼仪》商务谈判是商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本课程主要为提升学生谈判技能。

(5)《消费者心理学》课程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重点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现象和商品营销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以此指导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活动过程中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

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规划分析

目前,虽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是职业学校毕业生还是存在着找工作难的现象,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与时俱进,所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用人真正需要。因此,解决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使毕业生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此,从调查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培养规格入手,对电子商务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广泛调研,从课程的源头进行了改革。

1、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转变目前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实践与理论相脱离、教学模式滞后的状况,做到五个推进:

(1)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打破学科型体系结构;加强项目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开发,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会计课程体系。

(2)推进实践和理论一体化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根据实际需要,新增三门专业课程,一门为《网店运营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从网店前期筹划、网店经营与推广、客户服务与交流、会员管理和仓储物流配送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网店运营的原理、方法、策略和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为主,结合现代生活,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并配以适当的网店运营案例和实际操作题,提高学生对网店运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门为《客户服务实战演练》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情绪控制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与人交往、沟通的实际应用能力。然后是《图片拍摄与处理》主要提升学生拍摄和处理商品图片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去掉了《物流与配送》课程。

(3)推进以弹性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学分制。(4)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需要。

(5)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2、在专业建设和办学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与企业特点,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合格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形成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方面,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可邀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以会计领域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3、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并结合电子商务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根据电子商务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方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务实的思想,又要有战略的眼光,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4、必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质,(1)教学上不能以学科为中心。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应着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即在做的过程中学到具体知识,并利用好模拟实习环境。

(3)专业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两个月以上时间下企业挂职锻炼,熟悉现行法规政策及相应的会计处理,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4)提高自身素质,提倡终身学习。

5、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即要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要对岗位进行能力分析,要根据电子商务职业的特色,构建实训教学体系,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会随着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我们相信,只有符合市场的需求,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学生。

酒店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