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20-457143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09 15:25: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结 课 论 文

论文名称: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学科名称:运输物流工程

指导教师:于世军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1010310102

目录

论文名称: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1 学科名称:运输物流工程...............................................................................................................1 指导教师:于世军...........................................................................................................................1 学生姓名:.......................................................................................................................................1 学生学号:1010310102...................................................................................................................1

一、引言..........................................................................................................................................1

1.1农村物流体系的定义........................................................................................................1 1.2发展农村物流业的意义....................................................................................................2

二、我国农村物流业的现状...........................................................................................................2

2.1已取得的成就....................................................................................................................2 2.2制约因素与问题................................................................................................................2

2.2.1物流环节的制约....................................................................................................3 2.2.2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3 2.2.3我国物流和市场环境............................................................................................4 2.2.4 政府政策...............................................................................................................5

三、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对策...................................................................................................5

3.1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5 3.2政府政策............................................................................................................................6 3.3物流市场环境....................................................................................................................7

四、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趋势...................................................................................................7

4.1高效机械化........................................................................................................................8 4.2专业科学化........................................................................................................................8 4.3统一标准化........................................................................................................................8 4.4网络信息化........................................................................................................................8 4.5连锁城乡一体化................................................................................................................8 4.6市场国际化........................................................................................................................8

五、结束语......................................................................................................................................8

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目前农村物流业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新型高效的农村物流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农村物流环节、农村社会环境、我国物流与市场环境、政府政策等方面,对我国农村物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物流业发展的问题与因素,从现代科技技术和人才培养、政府政策和物流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对策,探索了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Abstract:The rural logistics's under-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nstraint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How to build a new type of high efficient logistics system in rural area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of our country socialism the proces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From the rural logistics, rural social environment, China's logistics and market environment, the government policy,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s rural areas.In view of the current constraints on China's r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factors, from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 education, government policy and logistics market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exploring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logistics.关键词:农村物流业 制约因素 发展方向

Keyword:rural logistics factors development

一、引言

1.1农村物流体系的定义

农村物流体系是指农村物流资源在地域空间、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供需市场及产业组织等所构成的产业体系,它是一个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产业组织所构成的服务体系。农村物流系统的运作主要涉及包括运输、仓库、场站、管理体制、信息水平等相关因素。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完善社会物流系统;带动对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就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2发展农村物流业的意义

城乡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的接轨。同时,农村市场也是我国范围最广、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然而,由于农村物流业发展的滞后、农民物流运输意识的缺乏导致“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而且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市场打不开,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所以,如何通过物流打开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收入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结合我国农村实情,建立和发展高效的农村物流体系。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各种物流机械设备不完善、现代化信息科技技术尚未在农村普及、市场管理不完善等外环境的影响,以及农产品自身的季节性、分散性、差异性、易腐性等特点,都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多方面分析我国农村物流业的现状,通过发现问题,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中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农村物流业的现状

2.1已取得的成就

(1)农产品物流逐步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的环境正在形成。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

(2)农村物流主体多元化基本形成。农产品物流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农产品交易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以“万村千乡”工程为载体,推进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4)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发展较快。据新华网统计,全国31个省份、80%以上的地市和6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并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网络群。

2.2制约因素与问题

虽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村物流业已有所成就,农村物流体系初具规模。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建设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技术落后、物流过程损耗严重、管理运营水平低下、信息化水平不高、2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物流人才缺乏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2.2.1物流环节的制约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活动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主要功能环节。

(1)运输不畅 运输的基础是道路,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尚未形成道路网络,尤其是中西部或者山区地区,农村道路仍是崎岖狭窄的石子小路,导致车辆无法畅通行驶,而且道路颠簸容易损坏水果等易腐性农产品。此外,由于农村经济落后,现在运输农产品的车辆大多还是拖拉机,甚至是人力畜力三轮车。拖拉机耗油量大,污染严重,速度慢,运输效率,运输过程中也增加了农产品的损耗率。人力畜力三轮车,运输效率更低。由于道路不通畅、车辆配置落后,导致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损耗大,无法快速、远距离运输。

(2)储存条件恶劣 无论是生产地还是销售地,大多采用通用仓库,甚至是简易仓库,专用仓库不足,特种仓库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库等严重短缺。在农村,农产品还是以各家分散储藏、混藏、甚至露天堆放为主,贮存过程中无法满足农产品的保鲜性要求,仓储损耗率较高。

(3)装卸搬运设备落后 装卸搬运方面,机械化水平低,大多采用人工操作,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严重降低了装卸搬运的效率,装卸搬运过程中也加大了对农产品的损耗。

(4)包装简陋 许多农产品根本没有包装,或用竹篓、塑料编织袋包装,更谈不上包装设计、品牌宣传了。对农产品进行简易包装,可以降低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进行精包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打出品牌,提高当地的知名度。

(5)缺少加工 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普遍落后,加工品种单一,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增值率低。提高加工技术和加工深度,提高农产品的保鲜水平,增加农副产品的输出量。

(6)缺乏配送意识 目前,绝大多数农民还是采用直接将农产品售给农贩,或是路边摆摊的方式。只有极少数农民联系超市、酒店等大客户,进行定点定时配送。这样导致农民获利微小,“增产不增收”,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2.2.2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

(1)生产经营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农业又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在当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但现在这种独家独户生产模式,严重阻碍了农村机械化的发展,使得农村生产经营规模化程度低,发挥不了现代物流的规模化效应,这与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相违背。

(2)观念落后 首先,缺乏物流概念。在我国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物流”的观念,尤其是农村更为严重,没有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以及在物流中的成本累积。其次,人们的合作意识淡薄。由于在我国农村现在大多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农民组织合作化程度低,从而在生产、加工、储存还是运输、配送、销售方面,形成了“小而散”的重复建设,阻碍了农村现代机械化的发展,导致运输、仓储等设备简陋、利用率低,因而增加了生产、仓储、流通的成本,降低了生产、流通效率。

(3)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农村接入互联网的家庭较少,农村建立的相关网页、网站也很少,使用EDI系统的更是寥若辰星,软件开发量少。农村信息化程度低严重延缓了农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

(4)专业人才紧缺 农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才更为匮乏。尤其缺乏一些信息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物流规划人才、物流外向型国际人才、物流研究人员,使现代物流的技术含量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5)农村经济水平低下 农民收入较低,导致农民购买能力低下,使得农村物流大多呈现出“单向性”,农村市场较为封闭,规模小。农村经济水平低,资金不足导致各种基础设备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低,严重阻碍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2.2.3我国物流和市场环境

(1)现在物流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引人现代物流较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引人我国。虽然近些年,我国市场流通方式、流通模式、流通体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流通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相关政策没有较好的实施,导致我国物流体系建设缓慢,物流体系中存在漏洞。此外,城乡之间物流体系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地区物流体系建立较快、较完善,而在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制度建设缺失等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2)农村市场尚未充分发育 我国农村市场发育很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村市场流通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市场管理滞后,“重收费,轻服务”等问题突出;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市场信息缺乏,收集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低下;由于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村市场需求量小,农民购买能力低下,农村市场较为封闭;流通主体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分散。

(3)各地区农村流通市场发展不平衡

在优先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国经济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却导致我国东西部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流通市场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区域割据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地区农村商品生产和流通仍然有很强的区域封闭性和独立性,增加了跨区域流通的难度,阻碍了“大物流,大市场”的发展。

2.2.4 政府政策

(1)资金支持不够 在建设农村物流体系方面的政府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基础设备落后,影响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是农村信贷供应与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农民、企业承担风险过大,不敢投资。

(2)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农村物流体系的规范化发展没有十分明确的条文规定,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导致不稳定一些不稳定因素存在,影响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3)优惠扶持政策尚未完善 目前,由政府主导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等都对构建物流体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这些都不足以作为发展农村物流业的运作主体。目前应允许有一个“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政府引导,通过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竞争,形成一种总格局,但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虽然我国农村物流业发展落后,物流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国农村物流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通过采取相应有效地措施,可以促进我国农村物流业的飞速发展。

3.1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

(1)提高物流运作机械科技水平提高物流活动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技术。

在运输方面采用具有冷藏作用的集装箱或厢式车进行运输,并探索农产品的气调保鲜运输等。对于一些有时限要求的农产品,宜采用空运或汽车运输,无时限要求的远距离运输可采用水运或火车运输,这样可降低运输费用。

在农产品储存方面,应加快建设新的仓库,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等,扩大储存能力,实现仓储作业机械化。加强仓储的组织和管理,建立与健全农产品储存保管制度,提高农产品储存科学化、储存结构合理化。

在装卸搬运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机械设备,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提高作业效率。

在包装方面,一方面,在运输途中,应当进行简易包装,防止运输途中对农产品造成损失,且能重复使用,包装成本低。另一方面,销售阶段,还应对农产品实行分级分装和精包装,注册商标,标明产地,打出品牌,以利销售。

在加工方面,提高加工技术和加工深度,调整加工品种结构,提高加工转化增值率。以规模作业,提高加工的机械化、专业化,提高资源利用率。依据不同品种的农产品进行不同方式、不同要求的加工。

(2)科技促生产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生产关系,从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购买能力,打开农村市场。

(3)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 建立信息网络平台,普及电子订购配送商务,推进网上交易。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提高采集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促进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4)培养吸纳专业化人才 加大教育投入,定向培养物流人才。农村既可以积极引进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可以组织进行在岗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的素质。在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既要重视农产品物流技术、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又应注意将这些专业知识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实践相结合,以迅速改变我国农产品物流落后的状况,早日实现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科学化运作。

3.2政府政策

(1)加紧对物流市场的管理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物流市场发展规范化,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的物流市场环境。加快相应的物流市场改革与创新,提高物流市场的灵活性,减少地区间的隔阂。

(2)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物流活动中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农村道路网络,提高生产物流等作业的机械化,农村配备相应的网络通信设施。

(3)实行金融制度改革 在广大农村推进信用村、信用镇建设,完善农户联保制度,创新融资担保制度,以减少农民生产物流投资中的风险,促进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4)出台优惠政策 加大力度扶持相关企业,如第三方物流企业、农村物流中介等,鼓励企业投资发展农村物流业。对于大中型的农产品配送中心也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

(5)统一物流标准 对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各项建设,均应按照标准化的要求 组织实施,把农产品物流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尽快形成统一的农业物流国家或行业标准,与国际市场接轨。

(6)提高宣传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物流理念的宣传工作。一方面,改变农民“重生产,轻物流”的观念,提高农民物流意识,了解物流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农民合作意识,合理化的组织农民,形成大规模的生产、流通、仓储、搬运等作业模式。

3.3物流市场环境

(1)培养市场主体 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利用市场经济这双有形的手和宏观调控这双无形的手,改善我国市场环境,依靠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作用,促进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2)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利用各种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将企业与农村物流紧密联系,建立公共交易平台(如批发市场的信息平台)。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改善目前农产品供求市场信息流通不畅的现状。

(3)消除区域间流通壁垒 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打破地方区域保护主义,消除区域间的农产品流通壁垒,从而实现“大物流,大市场”,有效改善各区域农产品供需矛盾,促进各个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四、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国际等外环境的作用,并在相应有效的措施改善治理下,我认为,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为高效机械化、专业科学 7

化、统一标准化、网络信息化、连锁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国际化。

4.1高效机械化

在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下和现代市场竞争的刺激下,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等作业逐渐形成大规模机械化模式。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有效地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和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了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

4.2专业科学化

通过吸纳和培养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高级人才,促进了农村物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同时,转变农民“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带动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以知识指导致富。

4.3统一标准化

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农产品物流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形成了规范统一的农村物流行业标准。

4.4网络信息化

建立和完善农村现代信息网络建设,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保证农村物流信息的畅通,实现网络交易和电子商务。

4.5连锁城乡一体化

一方面,增强农民合作意识,把独立的千家万户联系起来,建立农产品仓储、配送中心或者连锁农产品超市。另一方面,通过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把城市企业与农村相结合,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同时,农产品向城市的流通,城市工业化产品涌入农村,“双向物流”既打开了农村市场,也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4.6市场国际化

农民收入的提高,购买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打开,相关市场政策制度的完善和农村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物流业的市场化。消除区域间的流通壁垒,更是促进了全国性“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农场品物流统一标准化的建立和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流通,促进了我国农村品走向国际,与国际接轨。

五、结束语

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虽然目前,我国农村物流 8

体系初具规模,物流主体向着多元化发展,但是我国农村流通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滞后,物流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农村物流环节、农村社会环境、我国物流与市场环境、政府政策等方面对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制约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的诸多问题和因素,并结合我国实情,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以及提出我国农村物流业高效机械化、专业科学化、统一标准化、网络信息化、连锁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六大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王珍,黄世秀.大力发展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商业经济文荟 2006年第4期 张春元.关于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 2007-02-26 王飞,方今.关于构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思考.科技创业月刊 2007年第10期 周婷.农村物流业发展初探.经济论丛 2010年第3期

第二篇: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农业、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而农业种植受天气影响大、农村居住保障制度差、农民日常生活环境差等因素使得农民的财产时刻存在着较大的损害风险,每年农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种植、养殖损失、居住财产损失高达两千亿元人民币以上,因此农村需要构建更为合理的财产保险制度,以此来保障农民的财产安全,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受意外事件的过大冲击。为了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也为了提高财产保险在农村市场的开发,有必要对农村财产保险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据此来加大农村财产保险的推广力度,更大范围地保护农民的财产安全。

一、农村地区推广财产保险的重要性

(一)更好的抵御农业灾害

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农作物收成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大面积减产都会在部分地区发生,即使有政策性的农业保险赔付,但却不足以弥补农民因灾害而受到的损失。如果能够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将商业财险作为农村市场的有效补充加以推广,农民的收成将很大程度上得以稳定。

(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稳定性

农民的收入来自于打工和种植、养殖业,而主要财产以房产、车辆以及存款为主,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等保障体系难以全部覆盖整个农村,而在财产保险方面除政策性农业保险外,其他商业性保险基本无覆盖,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就会导致农民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如果商业财产保险能够在农村市场加大覆盖,则农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稳固,意外事件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冲击将进一步降低。

(三)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

当前城市商业财产保险市场已经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但是农村除政策性保险外,商业保险市场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农村对商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以及农村近些年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商业保险在农村推广奠定了基础,因此推广农村财产保险是立足于农村实际需求前提下的保险市场自我扩张需求的表现。

二、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存在问题

(一)农业财产保险制度不完善

国家于2012年颁布了《农业保险条例》,该法规将农业保险定位为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实行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由于该条例是政策性的,每年由中央,省,地方和农户按照一定比例来分摊保费,农户可以交非常少的钱就可以获得基本保障,当前中国所有乡镇都有政策性保险覆盖,其中包括水稻、玉米油菜等种植业以及能繁母猪、育肥猪等养殖业。但是当前政策性品种的保障金额达不到农民的需要,需要配合商业险的保险来补充。但是农村特点往往是多样的,各级政府补贴的是大宗,而部分农民自己有特色的往往得不到补贴,有需求无市场。因此国家层面针对农业的保险制度尚不完善,还需要商业性的财产保险来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

(二)农村财产保险经营主体缺乏

当前农村的保险市场的主体主要是以人保、中华为主的国有企业,网点较少,农村认识到财产保险并选择财产保险的机会甚少,农村市场主体的匮乏使得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缺少足够的竞争氛围,因此在服务质量上无法实现有效的提高。农村财产保险的风险高、索赔范围广,因此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接触高风险的农业财产保险,对农民而言,过高的财产保险同样不能接受,这就导致收入较低的农民不愿意参与财产保险。

(三)农民的财产保险观念滞后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对国家、政府仍存有依赖思想,认为大的风险有国家承担、政府救济。由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时间短,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加之保险宣传缺乏深度与广度,农民对此缺乏深入的了解,产生了保险不合算、保险公司为赚钱的错误认识,对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存有疑虑。再有乡镇企业虽然存在众多险患,但由于长期产权制度不明、政企难分,经营承包者一味追求暂时的效益,对职工人身风险、产品责任风险、企业财产风险存有侥幸应付心理。

三、构建我国完善的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对策

(一)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

农村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靠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不能仅靠政策的引导作用。政策和法律相比,容易受国家政治、经济等情况变化的影响,随意性很大。政策的随意性使得制度安排随时都存在中断的可能性。农村财产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它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强的。从国外农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乃至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视角来考察,农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其立法的意义远超出一般的商业规范性法律制度,应根据我国的农业财产保险的发展情况,在《农业保险条例》的基础上,构建能满足农村保险市场符合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坚持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其他互助互保形式并存

以财产保险为主的农村商业保险在经营体制上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营的现状,要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的竞争机制,就要允许多种形式的财产保险经营主体并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推动合理竞争,才能促进农村财产保险的发展,才能保障农民财产的安全。发挥国有保险公司在农村业务规模大、具有从业经验的优势,发展农村营销服务网点和代理人队伍,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开发适应农民需要的险种,开辟新的市场。并允许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互助合作保险,提高农民互助互保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村保险市场更加丰富,更加在保障农民的权益以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改善保险服务。

(三)提高农民财产保险意识,提升农村财产保险服务质量

向几亿农村人口传授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小生产者的思维定式,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农村保险普及率有所提高,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农户将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的单位。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因此对保险知识的宣传难度大,农民对财产方面有经济补偿需求,危机共济的功能对农民的安居乐业是一种长效机制,但现在我国广大的农民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向几亿名农民普及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其小生产的思维定式,起着积极的意义。

第三篇: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有比较优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55%,进口总额的39%,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 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 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 都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 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 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 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货物贸易正在萎缩, 高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 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 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 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 刺激了整个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1技术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将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

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

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这也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

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

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进一步解决我国科

技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我国

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占其增加值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

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我国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重

要制约,它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第三,要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

况。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国家科技风险

基金,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促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四,要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

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转为企业,培养产

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第五,要建立明晰的科

技产权及其转让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切实维护科学技

术发明、发现、创新者的利益。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贸易日益

成为拓展海外的贸易的重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贸易具有传统

贸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网络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其次,生产厂商也从中受益,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开辟新市场,增加

了贸易机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此外,生产厂商通过网络贸易可

以简化交易程序,降低贸易单证处理成本,节约了生产费用,更重

要的是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点随时销售商品,获得了无

限的商机,这种长期的利益是难以想象的。第三,消费者也可以获

得好处,网上虚拟的世界市场,价值规律发挥更充分,激烈的竞争

使产品质优价廉,一些特殊商品成本下降的好处可完全转移到消费

者的身上,消费福利得以提高。然而,我国目前高级计算机、网络

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

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网络贸易的国

内环境和市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反差。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利益,在国

际贸易关系的协调中应紧密联合起来,协调彼此的立场和观点,维

护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势和经济利益;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亚太国

家,亚太地区是我国进行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重要地区,搞好

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协调,是发挥我国政治经

济大国作用的重要表现,也能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东南亚金融危

机发生以后,我国政府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援

助贷款,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此外,要创造条件尽可能早地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

利益,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关注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业、高科技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知识经济领域的问题时就更为重要。

电子商务111班郑也

第四篇: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花卉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有一定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满足内需,组织出口。我国具有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二十年发展成就显著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花卉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悄然兴起。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以及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我国花卉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据统计,1990-2001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由4万多公顷扩大到24.6万公顷,年均增长17.95%;销售额由12 亿元增加到215.8亿元,年均增长30.04%;鲜切花产量由2.2亿支增加到37亿支,年均增长29.25%;盆栽植物由1.6亿盆增加到10.5亿盆,年均增长18.65%。花卉出口由1990年的2000多万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8000多万美元。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1年,全国花卉从业人员已有195万,生产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经营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3300多家,大小花卉市场2000多个。从全国花卉生产布局看,云南鲜切花生产位居第一,2001 年年产鲜切花16亿支,占全国总产量的43%左右;广东、福建是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中心;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等地已成为绿化苗木和观赏树木的供应基地。从花卉销售看,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市场,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以郑州、武汉为中心的中原市场。在短短20年时间里,我国花卉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发展中问题已引起重视2002年7月,中国花卉协会在天津召开了全国花卉协会秘书长会议。中国花协会长江泽慧同志在这次会议上指出,虽然我国花卉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劳动生产率水平低。我国花卉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比,存在较大差距。荷兰花卉从业人员为9万多人,生产面积4.4万公顷,花卉年产值达55.2亿欧元,人均产值6万多欧元,每公顷产值12.5万欧元,远远高出我国花卉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这是差距,也是发展潜力。2.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由于一些投资者只重视硬件投入,不重视品种更新和技术引进,导致一些中低档花卉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持续走低,有的甚至没有销路。而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花卉产品却需要进口。3.技术创新能力弱。目前花卉生产上的关键技术需要引进,种苗、种球大部分也靠进口,绝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当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4.生产方式落后。虽然各地花卉生产专业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了我国花卉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影响国际竞争力。

上述问题是我国花卉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用发展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同时,这些问题也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花卉协会和花卉企业的普遍重视,正在研究,并着手逐步加以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将是我国花卉业与花卉业发达国家缩短距离的过程,也是我国花卉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的退耕还林工程已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7月底,完成退耕还林164万公顷,为全年计划任务的72.4%;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53万公顷,为全年计划任务的57.4%。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要求提高。上海2002年扩建了1200公顷的绿地,到2008年,北京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将从现在的34.9%,提高到40%以上。绿化和观赏苗木、各种适宜的地被植物、花坛花的市场需求将会大幅度上升。鲜切花消费已由过去的特殊需要逐步成为日常消费。北京、上海、广州是中国三大鲜花消费城市,2001年上海鲜花消费量为4亿多支,人均30多支,较上年增

加一倍多。今年夏季,每天空运进京的鲜花超过30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的逐步改善,花卉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我国发展花卉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我国是世界上野生花卉资源和园林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条件,做到适时适地栽培,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收益;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目前世界花卉生产出现的由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花卉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这对普及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花卉鉴赏水平,从而扩大花卉消费是十分有益的。“入世”后我国花卉业已经融入世界花卉产业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各花卉生产国和出口国都最大限度地优化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尤其将信息资源和品种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积极开拓花卉市场。这些有利条件、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在被我国各有关方面普遍认识和重视的同时,也吸引了国际上知名的花卉企业来华考察、投资,想在全球这块最大最有活力的花卉生产的理想土地上发展业务。这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势头也越来越猛。

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我国种质、气候、劳动力等资源,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产品质量”的发展战略,应是我们的理性选择。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有效率的市场运行机制,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不仅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经营管理者的自发要求,也是入世后更大的市场环境建设中带有强制性的规定性要求,以便顺利地与WTO的规则和惯例接轨,使中国花卉业的发展真正地融入到全球花卉市场的环境中去,积极参与竞争,寻求有利于我国花卉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在竞争中,使我国的花卉企业和花卉企业家们成长壮大起来,自觉地以科技来培植核心竞争力,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真正把我国的花卉业发展成为一个强势产业。实施这个战略,任务很重,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花卉企业应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第五篇: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花卉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有一定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满足内需,组织出口。我国具有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二十年发展成就显著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花卉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悄然兴起。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以及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我国花卉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据统计,1990-2001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由4万多公顷扩大到24.6万公顷,年均增长17.95%;销售额由12 亿元增加到215.8亿元,年均增长30.04%;鲜切花产量由2.2亿支增加到37亿支,年均增长29.25%;盆栽植物由1.6亿盆增加到10.5亿盆,年均增长18.65%。花卉出口由1990年的2000多万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8000多万美元。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1年,全国花卉从业人员已有195万,生产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经营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3300多家,大小花卉市场2000多个。从全国花卉生产布局看,云南鲜切花生产位居第一,2001 年年产鲜切花16亿支,占全国总产量的43%左右;广东、福建是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中心;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等地已成为绿化苗木和观赏树木的供应基地。从花卉销售看,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市场,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

市场,以郑州、武汉为中心的中原市场。在短短20年时间里,我国花卉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发展中问题已引起重视2002年7月,中国花卉协会在天津召开了全国花卉协会秘书长会议。中国花协会长江泽慧同志在这次会议上指出,虽然我国花卉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劳动生产率水平低。我国花卉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比,存在较大差距。荷兰花卉从业人员为9万多人,生产面积4.4万公顷,花卉年产值达55.2亿欧元,人均产值6万多欧元,每公顷产值12.5万欧元,远远高出我国花卉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这是差距,也是发展潜力。2.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由于一些投资者只重视硬件投入,不重视品种更新和技术引进,导致一些中低档花卉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持续走低,有的甚至没有销路。而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花卉产品却需要进口。3.技术创新能力弱。目前花卉生产上的关键技术需要引进,种苗、种球大部分也靠进口,绝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当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4.生产方式落后。虽然各地花卉生产专业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影

响了我国花卉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影响国际竞争力。

上述问题是我国花卉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用发展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同时,这些问题也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花卉协会和花卉企业的普遍重视,正在研究,并着手逐步加以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将是我国花卉业与花卉业发达国家缩短距离的过程,也是我国花卉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的退耕还林工程已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7月底,完成退耕还林164万公顷,为全年计划任务的72.4%;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53万公顷,为全年计划任务的57.4%。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要求提高。上海2002年扩建了1200公顷的绿地,到2008年,北京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将从现在的34.9%,提高到40%以上。绿化和观赏苗木、各种适宜的地被植物、花坛花的市场需求将会大幅度上升。鲜切花消费已由过去的特殊需要逐步成为日常消费。北京、上海、广州是中国三大鲜花消费城市,2001年上海鲜花消费量为4亿多支,人均30多支,较上年增加一倍多。今年夏季,每天空运进京的鲜花超过30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的逐步改善,花卉需

求将会持续增长。

我国发展花卉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我国是世界上野生花卉资源和园林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条件,做到适时适地栽培,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收益;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目前世界花卉生产出现的由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主要原因之

一。我国花卉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这对普及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花卉鉴赏水平,从而扩大花卉消费是十分有益的。“入世”后我国花卉业已经融入世界花卉产业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各花卉生产国和出口国都最大限度地优化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尤其将信息资源和品种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积极开拓花卉市场。这些有利条件、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在被我国各有关方面普遍认识和重视的同时,也吸引了国际上知名的花卉企业来华考察、投资,想在全球这块最大最有活力的花卉生产的理想土地上发展业务。

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