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法定依据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20-992951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2 14:22: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法定依据

一、法定依据

1、《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2号)

2、《四川省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21号)

3、《成都市定价成本监审程序规定(试行)》

二、申请条件

1、医院自制药剂的成本价格;

2、民办学校学费和住宿费的成本价格;

3、其他需要审定的成本价格。

三、办理程序

第一步:向被监审经营者下达成本监审通知书;

第二步:对经营者报送成本资料初审;

第三步:直接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

第四步:对经营者的经营场所、生产流程等进行实地考察;

第五步:对被监审的经营者出具成本审核意见书;(将审核同意后的成本审核初步意见告知书送达经营者。经营者在收到成本审核意见书之日起10日内,书面回复成本审核告知意见的,价格管理科认真研究经营者的反馈意见后采纳合理部分,并将成本核算调整情况书面呈报局领导审核)。

第六步:最终审核成本经局成本监审委员会批准后出具成本监审报告。

四、申请材料

1、经营者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报告;

2、有权单位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审计报告;

3、监审期内经会计师事务所或者税务、审计等部门审计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或者税务师事务所应由我局和经营者共同指定)

4、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五、承诺时限:15个工作日

六、收费依据及收费标准:不收费。

七、咨询电话:86667595

第二篇:离婚法定情形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准予或不准离婚应以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作为区分的界限。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

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

3.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4.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

5.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

6.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或者虽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7.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满3年,确无和好可能的,或者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1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

8.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者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

9.一方重婚,对方提出离婚的。

同生活的。

11.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

12.一方下落不明满二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的。

13.受对方的虐待、遗弃,或者受对方亲属虐待,或虐待对方亲属,经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谅解的。

14.因其他原因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

《婚姻法》第三十二条 规定离婚诉讼案件,离婚当事人之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过法庭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其中“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其中“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登记结婚或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登记结婚或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对于该类情形,举证是难点,特别是对于“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举证更难,因为此行为一般都比较隐蔽,证据一般局限于照片、通信、证人等,举证技巧十分关键。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其中“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重点是“屡教不改”,仅仅是一次吸毒或曾经赌博,很难判决离婚,因此举证技巧很重要。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不包括因为工作和就医原因分居的,仅仅指的是因为感情不合的原因分居的。怎么才能认定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合而分居的呢?要考察分居之前的夫妻矛盾,分居前是否闹离婚或起诉离婚、是否签订分居协议、是否有证人证言,离婚当事人要有适当的证据证明确实是因为感情不合而分居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其他原因,这是一个概括性条款,具有不确定性、不固定性和不严格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下面列举情形的并不是唯一和绝对的标准,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以及司法实践等各方面综合分析。其他感情破裂的情形一般指的是:

1、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对于失踪两年,但是未经依法宣告失踪的,能够判决离婚,本律师的理解是,只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确实是已经失踪满二年的,人民法院也应当判决离婚。

2、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它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

不能发生性行为,不是性不和谐,也不是男性早泻等,而是医学上指的根本性的不能发生性行为且久治不渝或难以治愈的,司法实践中,需要医生出具诊断证明。

3、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这个标准很宽泛,司法实践很难掌握,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这类案件存在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安排精神病一方离婚后的生活问题,不能因为离婚而让精神病患者至于无人照管的境地,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要做到既保护一方的离婚权利,又要照顾弱者的生活。

5、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目前法律尚无具体解释,怎么才算是欺骗和弄虚作假,本律师的理解是,在另一方未到场的情况下,一方弄虚作假或欺骗性的领取结婚证,或者有其他重大欺诈行为骗取结婚的。对于仅仅是虚假表示自己有多少财产、或是某某职业,能否认定是欺骗领取结婚证,这有待商榷,本律师认为这很难构成本条规定的欺骗等。还有很多类似情形,比如一方隐瞒婚史、隐瞒病史、隐瞒学历、隐瞒家庭成员等等,这些情形都可以归结进来,综合考虑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单一情形很难判断夫妻感情是否完全破裂。

6、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

有不少年轻人,仓促领取结婚证,在举办婚礼前就发生矛盾,决意离婚,此时,因为双方没有同居,判决离婚对双方伤害相对较小,人民法院在调解无效后,一般会判决离婚。

7、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或者虽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情形已经很少发生,只有在偏远的农村偶有发生。包办、买卖婚姻是封建陋习,坚决要摒弃,对于已经生活多年的夫妻,要慎重处理,不可仓促判决离婚。

8、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1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该条所在的司法解释在新的婚姻法颁布后依然有法律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法官会参照适用,但是有的法官并没有严格的、完全参照适用,造成了适用法律的不统一,遇到这中情形,离婚当事人要掌握技巧,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一方与他人通奸,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者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

新的婚姻法对通奸行为并没有做出规定,该条司法解释在新的婚姻法实施之前就已经存在,与新的婚姻法存在不一致性,因此法院在适用该条司法解释时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毕竟通奸不同于同居和重婚,新的婚姻法认为“通奸”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畴,故将其排除在外,而以前旧的司法解释又将“通奸行为”纳入法律调整的范畴,本律师认为,对于存在这一情形的,司法实践也可以参照适用本条司法解释,根据案件其他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夫妻感情是否完全破裂。

10、一方好逸恶劳、有赌博等恶习,不履行家庭义务、屡教不改,夫妻难以共同生活的。

本条参照适用,不是充分必要条件,结合其它夫妻矛盾来认定其感情是否破裂。

11.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其中“长期徒刑”,法律尚无明确界定,一般的理解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过失犯罪的,一般不适用本条司法解;其中“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罪行”我的理解是指犯强奸罪、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配偶的亲属朋友)等罪行。

第三篇:法定数罪并罚归纳

法定数罪并罚归纳——杨艳霞

一、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数罪并罚(第120条第2款)。

二、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第157条第2款)。

三、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有使用假币行为的,以出售、运输假币罪和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

四、犯保险诈骗罪,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或者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数罪并罚(第198条第2款)。

五、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以偷税罪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的,以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罚,并且要以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数罪并罚(第204条第2款)。

六、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强奸被收买的妇女的,数罪并罚(第241条第4款)。

七、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有非法拘禁、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数罪并罚(第241条第4款)。

八、为实施其他犯罪盗窃机动车辆的,以盗窃罪和所实施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为实施其他犯罪,偷开机动车辆当犯罪工具使用后,将偷开的机动车辆送回原处或者停放到原处附近,车辆未丢失的,按照其所实施的犯罪从重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

十、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到中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数罪并罚(第294条第3款)

十一、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对被组织人、被运送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数罪并罚(第318条第2款)。

十二、因为受贿而挪用公款,或者挪用公款后又使用挪用的公款犯其他罪的,数罪并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

十三、实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的犯罪,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

第四篇:法定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 第三十五条第二款

2. 第五十二条

3. 第六十五条第三款

4. 第六十六条第三款、第四款

5. 第六十七条

6. 第八十九条

7. 第一百三十条

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1.第22条

2.第47条

3.第48条

4.第55条

5.第110条

6.第111条

7.第14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1.第一百零二条

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第三条

2.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第九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第十二条

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1.第四条

2.第七条

3.第十九条

4.第二十七条

5.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1.第八条

2.第三十六条

3.第五十一条

4.第七十四条

5.第七十五条

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第三条

2.第四条

3.第九条

4.第十一条第二款

5.第十三条

6.第十六条第二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第三十一条

2.第九十四条

3.第九十五条

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1. 第十八条第二款

2.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

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1.第四条第一款

2.第五条第一款

3.第十三条第三款

4.第十四条

5.第十九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1.第二条第二款

2.第三十九条

3.第四十四条第二款

4.第五十三条

5.第五十七条

6.第八十四条

7.第九十一条

8.第九十二条第二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1.第二十六条

2.第六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1.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第五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1.第五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第二十七条第一款

2.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3.第三十五条第二款

4.第六十六条

5.第六十七条第二款

6.第六十九条第一款

第五篇:法定休假

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很多休假,不过,各种休假的适用范围并不完全相同,有的适用于所有用人单位,有的仅适用于国有企业。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法定节假日

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

一、初

二、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5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和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

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

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二、带薪年休假

《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目前国务院还没有发布带薪年休假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劳部发〔1995〕187号)规定:“在国务院没有发布企业职工年休假规定以前,199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出的《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应继续贯彻执行。”

《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中发电〔1991〕2号)规定,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职工休假。确定职工休假天数时,要根据工作任务和各类人员的资历、岗位等不同情况,有所区别,最多不得超过两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职工休假的具体实施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部门制定;企业职工休假,由企业根据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参照该《通知》精神自行确定。

三、病假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等有关规定,任何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企业应该根据职工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医疗期。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时,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也就是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该规章对医疗期的期限作了具体规定。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和1953年原劳动部发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1995年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支付问题作了规定。

四、职工依法参加社会活动请假

《劳动法》第51条规定,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进一步明确,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社会活动包括: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

会议;出任人民法院证明人;出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大会;《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会活动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其它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

五、事假

《关于归侨、侨眷职工因私事出境的假期、工资等问题的规定》([1983]侨政会字第007号)规定:“在职职工因私事短期出境申请事假,其假期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批准”。国有企业的归侨、侨眷职工,港澳同胞眷属职工、外籍华人眷属职工以及国内其他职工因私事短期出境(不包括享受国家规定的探亲假而出境),单位应该批准职工的事假。假期规定是:去港澳的,不得超过3个月;出国的,不超过半年,如因故确需续假,应在批准的假期内向所在单位办理续假手续;续假期限一般不超过1个月。具体假期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批准。假期从离开工作岗位之日起开始计算。职工因私事出境请事假,假期内的工资等,均按所在单位处理事假的规定办理。假期内的旅费、境外的医药费,均由职工本人自理。

另外,国有企业职工出境探亲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按期返回原单位,本人应向所在单位申请事假。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批准,职工在批准的事假假期内的工资等待遇,按国内职工事假的规定办理。

除以上规定外,国家对于企业职工什么情况下可以请事假,以及请事假的工资待遇问题等没有作出统一规定,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制定规章制度。企业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要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就具有约束力。

六、探亲假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规定,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享受探亲假待遇;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探亲待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规定。关于以上用人单位职工享受探亲假的条件和探亲假工资、路费待遇等问题,国发〔1981〕36号文件和1981年4月8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职工探亲路费的规定》等文件作了具体规定。另外,国家对归侨、侨眷职工和台胞、台属职工出境探亲,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探亲,国际职员配偶出国探亲,也都作了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公休假日、探亲假、婚丧假、女职工产假等假期。”不过,目前国家还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探亲假作出具体规定。

七、婚假和奖励婚假

根据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1980年2月20日发布)的规定,国有企业职工本人结婚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1—3天的婚假。如果夫妻双方不在同一地方工作,一方需要去对方所在地点结婚,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另外给予职工路程假。在职工休婚假和路程假期间,企业应该照发工资。职工在路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目前国家还没有对非国有企业职工婚假作出具体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七天。根据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任何企业的职工结婚,如果属于晚婚的,可以享受奖励婚假。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婚的为晚婚。男女双方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四日。

八、丧假

员工配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或配偶父母去世时,可请丧假。丧事发生地点在工作所在地100公里以内(含),丧假为3天;丧事发生地点在工作所在地以外100公里以上400公里以内(含),丧假为5天;丧事发生地点在工作所在地以外400公里以上,丧假为7天。丧假天数含节假日。

九、产假

女员工妊娠3个月时,应通知主管负责人,并报人力资源部备案。5.2 女员工申请产假的日期应在距预产期前15天左右,特殊情况下申请日期可以适当提前。

女员工分娩可享受产假90天,属于晚婚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可延长至180天;男员工护理分娩配偶可享受3天假期。

难产、剖腹产等手术的,在正常产假基础上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的,多生一个婴儿,增加15天。

根据医院诊断女员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可享受15天假期,怀孕4个月以上不满7个月流产的享受30天假期,怀孕满7个月分娩,按正常产假处理。

根据医院证明实施节育手术的女员工,放置节育环者享有2天假期,取节育环者享有1天假期。需要延长假期的,延长部分按病假进行处理。

符合享受生育津贴条件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不符合享受生育津贴条件者,准假期间享受有薪待遇,薪酬标准按基本工资计算。

分娩的女员工产假结束后6个月内(婴儿一周岁以内),每个工作日可享受2小时哺乳假或每周享有1天哺乳假,工资正常发放。

产假包含节假日。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女职工,按规定生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生育奖励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陪产假十五天。女职工及其配偶休假期间,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不得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女职工经所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同意,可以再增加假期一至三个月。(规定生育: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生育两个以内子女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双方可以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再婚夫妻婚前仅生育一个子女,婚后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二)再婚夫妻婚前生育两个以上子女,婚后未共同生育子女的;

(三)夫妻共同生育两个子女,其中一个经指定医疗机构鉴定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再婚夫妻按照本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共同生育的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鉴定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可以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

第七条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条职工与单位因年休假发生的争议,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国务院人事部门、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分别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

第十条本条例自202_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法年假规定--年假计算方法:

按《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带薪年休假的假期。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不能享受当的年休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工作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但一般应在1个内安排。

劳动法年假规定--工资计算:

1.年假安排及未休年假的工资怎么算

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1个安排年休假的,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职工未休年假的工资计算: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2.离职时年假工资怎么算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折算方法为:(当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法定依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