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浅谈档案的编研工作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20-353204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8 21:39: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档案的编研工作

浅谈档案的编研工作

档案馆(室)编研工作是以馆(室)藏档案为主要对象,满足社会利用档案为主要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汇编和出版档案史料,编制参考资料,并参加编史修志以及撰写文章和著作,为国家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服务的一项工作。

档案的编研工作,与专门的学术研究有所区别,后者注重著书立说,向社会上提供学术成果,而前者则是以编研工作为手段,充分发挥档案史料基地的优势。一方面,侧重研究分析,整理汇编和公布史料,配合编史修志等研究活动,协同查选档案材料,主动地提供利用,满足各行各业利用档案的需要;另一方面,对已经出版的历史著作进行史实印证,研究一定的历史问题,撰写历史著作和文章,参加编史修志等活动。

编研工作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编”,即编纂;二是“研”,即研究。所谓编研工作,就是按照一定的题目,通过对大量档案材料的研究,从中选出对国家政治、经济建设和科学、历史研究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价值的文件材料,进行编纂加工,用各种形式把档案编纂成书,提供给党政领导和科研部门利用。这里对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特点、作用、编研工作中编与研的关 系,以及编研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对编研工作有一个比较完整、全面、正确的认识。

一. 编研工作的内容、性质、特点及作用

(一)编研工作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编纂、编写、研究三个方面,具体说:

1. 编辑出版各种档案史料和汇编档案文件。根据一定的题目,按照一定的体例,把分散的档案文件编辑起来,使之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能够反映该专题历史状况的档案集合体。这种形式除了对档案原件个别文字或形式方面作必要的加工以外,不做任何内容上的改动,是供人研究使用的史料书、资料书。要求按档案文件的原件进行编纂,而不是编写。要忠实于历史文件,而不是阐述编者的观点,编者观点可以在编纂加工中体现,但必须与原文严格区别开来,这是编研工作的基本要求。

2. 编写就是在熟悉和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取材于馆(室)藏档案资料,经过研究编写的各种专题参考资料。根据对有关档案进行分析、综合,编写出能够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某一时期或某一现象历史过程的参考资料。

3. 研究就是进行档案学研究和历史研究。主要是通过前两个方面和其他工作,进行学术研究活动,把研究成果写成文章,为将来撰写各种 专著奠定基础。

(二)从编研工作的三个内容可以看出,编研工作是利用工作的一种形式,是通过一系列工作环节,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为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服务,所以利用工作的根本性质也就是编研工作的根本性质:服务性。除这一特性外,编研工作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动性。编研工作是一种利用工作,它不是根据读者的具体需要直接查阅档案,而是根据对利用动向的了解,汇编档案史料和编写参考资料,以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它是一种带有预测性的利用工作,其中包括档案工作者的主动因素,这种主动性是由社会利用要求决定的。为避免无效劳动,在编研之前,要进行广泛细致地调查,要熟悉业务,对利用要求具有敏感性,不能随心所欲地编写,从而保证编研的质量。这里的主动性是指编研工作中,包含档案工作者的主动服务,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而编研工作的内容最终由利用要求决定,所以编研工作的主动性又是相对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档案工作者的主动性与利用要求的联系。

2.科学性。编研工作不是按利用者的要求零散地提供一份或几份档案文件的借阅工作,它是按照一定的题目,经过对大量材料的选择,形 成一个基本能够反映该专题的比较全面的整体。这个整体的效果远远超过各单份材料利用效果的简单相加,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互相印证、补充,往往能起到独份档案文件起不到的作用。编研工作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对所提供档案的内容、形式、文字都进行必要的审慎地考订、印证,保证真实可靠。

3.广泛性。编研的成果是以出版发行的方式提供利用,能够适应社会广大读者的利用要求,可以发生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编研工作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档案馆工作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1.采用出版发行的方式提供利用,可以解决一定时期内对某一专题集中利用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利用档案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单一的查阅工作已经难以胜任,于是编研工作以其独特的服务方式与查阅工作一起更充分地满足了利用者的要求。这种方式的优越性,为实现档案价值创造了更为广阔的途径,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

2.编研工作能够促进档案馆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是前提,编研工作又对基础工作起着促进其发展与提高的作用。在编研中可以及时地发现档案馆在收集档案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馆藏档案的收集与丰富,基础工作是编研工作必不可 少的重要条件。开展编研工作又能推动和检验基础工作,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档案保管上说,编研工作的成品出版发行,广泛流传,还可以减少对档案原件的磨损,又将档案副本分藏多处,提供了应付意外事件的能力,这些都促进了档案的基础工作和整个社会的档案工作。

3.编研工作有利于培养人才,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编研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对档案材料有一定研究等,这些都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能够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对做好档案工作起了较好作用。

二. 编研工作中“编”与“研”的关系 在编研工作中,编与研的关系,体现在每项具体工作中,都是各有侧重、紧密结合的。在工作安排上以编为主,实际在所有编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研究,研是编的前提,因为每一部史料编纂或参考资料的编写,都必须在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需要对所编题目有关的历史、人物、问题进行研究和考证,以科学地、真实地反映史实;对材料的加工编排,需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和考证,正确处理文字、标记、格式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等等。离开研究是编不了的,也无法保证编的质量。同时,我们的研究 工作,特别是对历史问题的研究,也需要在编的基础上进行。因此,编和研的关系,虽然在各项具体工作中由于档案材料和题目的不同,各有程度上的繁简和深浅之分。但总的来看,二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

三. 编研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在编研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题,是档案史料编辑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环节,必须根据客观需要和档案材料的具体情况,以为社会各方面建设服务为目标确定题目。

2. 选材,一个专题收集到的档案材料很多,根据汇编质量的要求,要有选择,应按从严的原则,选择真实可靠、重要的能说明问题的档案材料。

3. 档案材料的编纂加工。一方面是外形处理,如格式、标记等,二是正文转达,如开头语、标点等。要注意保持历史原貌,不篡改文件内容。成果不经档案馆同意批准,不能公布出版。

档案的编研工作,适应了当前社会的需要,是档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使档案工作由原来的被动转变为主动,解决了档案提供利用与利用者对档案材料需求二者的矛盾,充分发挥了档案材料的作用,更好地为各方面服务,同时,延长了档案的寿命,保护了档案原件。没有档案的 编研工作,档案的价值便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所以我们要做好档案的编研工作,并使之为各项工作服务。

第二篇:档案编研工作

档案编研工作

一、档案编研工作含义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馆(室)根据社会利用的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和编纂的工作。主要包括编纂公布史料,汇编现行机关档案文集,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作。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档案馆(室)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一是汇编档案文献,编纂和公布档案史料;

 二是熟悉与研究档案内容,编写档案参考资料;

 三是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文章和著作

 档案编研工作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为主要目的。

 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实质是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加工和编排的过程。 编研工作在档案业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种手段,工作的主要物质对象是档案文件。在选题、选材上应以馆(室)藏档案为对象,否则编研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

编研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论内部发行或公开出版的档案史料、参考资料都应内容丰富、观点正确、符合历史本来面目,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学术价值。质量要求:

(1)政治上的正确性。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来指导编研工作。选题和选材应从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2)史料上的真实性。尊重历史,维护历史的本来面貌。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就是通过编研工作正确地反映历史,保持本来面目,不溢美、不隐恶,不能用现在的观点加以修改和补充。使史实失真。

(3)内容上的充实。要求内容丰富、材料充足,有骨有肉。

(4)体例上的系统性。把档案材料按照内在的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内容条理系统、上下贯通、合乎逻辑,不能前后重复。体例统一、结构严谨。

三、常见的档案编研成果及其编制方法:

档案编研成果作为档案参考资料,是根据一定题目,对有关档案内容进行研究,综合编写的系统材料。他改变了档案原来的面貌,具有问题集中、内容准确、根据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有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集、会议简介等。

1、大事记:

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记述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一种档案参考材料。大事记可以从纵的方面了解一个单位各时期的大事及其发展过程的梗概。给查找档案史料提供线索。可以检验档案室收集是否齐全。 结构:

大事记一般由题名、正文组成。正文是大事记的核心部分,它又包括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两部分。此外,根据大事记的编写目的、对象、篇幅长短、年限长短等情况,还可以设置前言(或编辑说明)、目录、概况、附录(包括注释、材料出处、图表等)。

 编写要求:

(1)观点正确,用材真实。大事记内容广泛涉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物、事件,正反两个方面材料,在分析人、物、事时,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容不实根据不详者,一般不予采用。(2)大事突出,要时不漏,小事不要。要立足于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主要职能活动。大事指影响较大,涉及范围广,事后影响较久或性质重要的事件。大事、要事的标准,要根据所编大事记的题目来定。

(3)以时为序、逐条排列。任何事件都在一定时间里发生,因此每一件大事必须写明年、月、日,对时间不详或不准的要考证准确后,再按序编排。

(4)系统条理,简明扼要。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时一条,不要数时一条,但事与事之间应前后照应,给人以条理清晰之感。记述大事提纲

领,文字简明切忌冗长,但必须把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发展经过、因果关系等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一般不加评论。

(5)选材范围要恰当,既要总揽全局,又不能大小事一起罗列。机关单位大事记的选材范围主要是:

1、本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

2、本机关领导参加的重要活动;

3、本机关重要的决定、决议、规划、部署以及发布的重要文件;

4、本机关机构的设置、撤销、体制的调整、职能和隶属关系的变化;

5、本机关党政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奖惩;

6、本机关完成的重大任务或科研成果;

7、上级领导对本机关的重要指示和检查活动;

8、本机关及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

9、本机关参加的外事活动;

10、本机关主办或协办的重要活动;

11、本机关及所辖范围内的知名人物、英雄模范的主要事迹及其活动情况;

12、本机关集体或个人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

13、本机关干部职工受重大党政纪律处分与刑事处分;

14、报刊、电台、电视台关于本机关情况的重要报道;

15、其他重要事件。大事记

×××人民政府××年9月份大事记

9月8日 市委、市政府庆祝第×届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召开,有关领导××、×××、×××、×××出席。

9月9日 ×××市长向全市教师发出公开慰问信。

9月13日 第十届市运动会召开。

9月28日 ×××国家×××领导人来访。9月30日 市政府召开新闻监督座谈会,主要议题是研究部署新闻系统加大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的舆论监督作用。

 2、组织沿革:

系统记述一个机构、地区、行业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隶属关系、职能与管理体制等基本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组织沿革具有现实参考和历史凭证作用。对于开展整理、鉴定、利用等工作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社会发展,行政区划、建制沿革、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人事任免经常发生变化,形成大量档案材料,分散在不同、全宗中,而编制组织沿革,就能较好地解决利用问题。

组织沿革的主要用途是:

(一)便于各级领导人员和有关部门查考、研究本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变化的历史情况,指导当前工作;

(二)为研究各种机构的发展史、政治制度史、编修地方史志积累系统的史料;

(三)在档案工作方面,可为编写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以及全宗指南中的立档单位沿革简介提供系统的材料,对于档案人员熟悉立档单位情况,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提供利用工作,都有积极的作用。

(1)组织沿革内容:

 地区历史概况、行政区域、建制变更;机构名称演变、建立撤消或合并的时间、原因、隶属关系、性质任务和职权范围;领导人员的任免;人员编制;编制的扩大与缩小;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办公地址迁移等。(2)组织沿革五大要素:

    一是单位性质和主要职能; 二是隶属关系; 三是人员编制;

四是内部机构设置;

 五是领导成员的组成及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情况。

(3)组织沿革体例:

体例是指材料内容的结构、表达形式及材料编排的层次和顺序。组织沿革的体例大致有四种:

 第一种是编年法。即按年代顺序,逐年编列出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和主要领导成员。这种体例的表述包含年代——系列(包括组织机构和领导成员)两个层次,适用于组织系统经常变化的单位。但是,一般单位的机构、人员在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每一年都编列出单位内部所有机构和主要领导成员,会造成内容重复。

第二种是系列法。即以单位内部的组织机构为主线,对每一个机构及其领导成员的沿袭变化,按时序进行系列编写。一个单位有多少机构,就相应地设多少个系列。这种体例能清楚地反映一个单位的整个组织体系和每一个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成员沿袭变化的历史线索,适用于组织系统比较稳定的单位。但是绝对稳定的单位是不存在的,当组织系统发生重大变革时,用系统法就很难处理。

第三种是阶段法。即根据单位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把单位的历史分为若干自然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采用以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为主线的方法进行编写。这种体例包括阶段——系列两个层次。阶段法体例保留了编年法以时为序的原则和适应多变的优点,兼取了系列法以系列为主线,脉络清楚的长处,而避免了它们的缺点。

 阶段法的优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 ⑴内容比较完整,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成员以及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诸方面可以得到全面反映;

 ⑵形式比较灵活,不论单位大小都可以根据自身重大变革的环节,自然地划分出单位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

 ⑶整个单位在各个阶段的组织体系一目了然;

 ⑷通过划分阶段,单位各方面的沿袭和变革的历史线索清晰可辨。

我将重点介绍阶段法的编写方法

 第四种是问题法。即通过对单位自身组织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深入系统的研究,抓住主要特点,结合读者了解和查考的实际需要,把单位自身各方面的沿革情况分别列为一个个问题,然后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记述。简言之,这种方法就是以问题作为安排组织沿革正文结构的基本线索和首要依据。问题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问题设置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采用问题法,首先要明确列出问题,而问题的确定,则要根据每一个单位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读者利用的需要,有的放矢。在具体编写时,对每一个问题的结构安排和记述形式也可以灵活处理。较简单的问题,可用单层结构,直述其事;复杂的问题,则可采用复式结构,在大问题下再设小问题,或者再分若干阶段,或者再设若干系列,最后才分别具体记述。

(4)阶段法组织沿革的结构、形式及有关问题的处理

1、结构

阶段法体例的组织沿革由总题名、总序、目录、正文、附录五个部分组成。

下面按编写程序逐一介绍:

⑴总题名。包括标题、起止时间、编者。

如:

×××局组织沿革

××年×月——××年×月

×××局档案室编

总题名可置于封面、也可不用封面而置于全文之首。

 ⑵总序。置于第一页,目录之前:如不设目录,也可置于总题名之下,正文之前。要说明编写目的、体例、材料来源,本单位的性质和主要职能及历史沿革概况(概述几个阶段)。

 ⑶目录。置于总序之后、正文之前。每一阶段单位名称加起止年月为一条目。如有图示、表格,条目上应注明附图、附表或单设图、表条目。单位时间短、阶段少的也可不设目录。

 ⑷正文。按阶段先后编排。每阶段内容及顺序是:

 阶段名称。置于每一阶段之首,写出该阶段单位全称,注明起止时间。

 小序。置于阶段名称之下,说明该阶段本单位起止的背景、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人员编制及其他有关问题。

 组织系统。置于每一阶段小序之下,按工作性质、重要程度依次编列机关在这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并分别写明起止时间、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及其变化情况。 领导成员。置于每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之下,按职务高低编列其领导成员。同等职务的,以任职先后为序排列,并分别注明每个人的任期。⑸附录。有关图表、照片等,可作为正文的补充,附于有关内容之后或整个沿革之后。

2、形式:

 阶段法组织沿革的表达形式有三种:文字叙述、图示和表示。 ⑴文字叙述。分阶段,按顺序编写,各阶段均应反映出五个要素的内容。 ⑵组织系统图。分阶段在组织机构为主线绘制系统图,一个阶段一个图。

 ⑶组织系统表。分阶段列表,以五大要素为纵栏标题,各机构名称为横向标题,一个阶段制一表。

一般情况下主要采取文字叙述的形式,有些机关也可采用图示或表示形式。为了增强参考资料的直观效果,可以文字叙述为主,以图示和表示为辅,三种形式结合使用。即机关性质和主要职能用文字表述,其他要素可用图、表表示。在采用图示的表示形式时,应按机关的不同阶段分别绘制。图表可分别插入各阶段文字叙述之后,也可集中附在全文之末。总之,组织沿革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或图表的形式,也可以图文并用。在编写中宜文则文,宜表则表。通常对历史沿革、主要职能任务用文字叙述,机构、人员变化用图表,这样既能减少篇幅,又条理清楚,便于查阅。

3、关于同一阶段内机构和领导人员变化的处理

在编写组织沿革时经常会遇到同一阶段内出现机构的撤、设、分、并和领导人员发生变化。对此应采取以下办法加以处理:

 ⑴续补加注。对于新设机构,可跟在原有机构后面,注明起止日期,如同一机构领导人发生变化,应按任职先后排列,注明任期。 ⑵撤减加注。如内设机构撤销,可在该机构起止时间后注明其撤销后的归属。 ⑶分设和合并加注。如有一个内设机构分为多个机构或由多个机构合为一个机构,应先列出原来机构,注明何时分设或合并,然后排上新的机构。 ⑷更名加注。如内部机构名称发生变化,应采用新名称,并注明原名及更名日期,再注明起止年月。(5)组织沿革的续编工作

历史总是在发展,当我们编写了过去的组织沿革后,机构、人员、体制又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对许多机构(单位)来说,都有一个组织沿革的续编问题。

组织沿革的续编有两种方法:

1、逐年续编。即把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领导成员情况逐年加以整理、编印,其编写方法基本与编年法相似。有的单位则采取每年编年鉴的做法,把编写组织沿革作为年鉴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分阶段续编。一些机构不大复杂,但比较稳定的单位,没必要每年都续编组织沿革,可以按一定阶段进行续编。阶段的划分仍以机构人员的自然变化为准。

3、全宗介绍

 全宗介绍又称全宗指南,就是以某一全宗为对象范围,以文章叙述的形式,介绍和揭示档案馆(室)所保存的各立档单位及其档案的内容和成分等情况的一种报道性材料。由封页、正文、备注三部分组织。其结构形式如下:

封页

包括全宗介绍名称、时间、全宗号。

正文

a、全宗构成者沿革

b、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c、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备注

 全宗构成者沿革简介

1、全宗构成者的名称

2、时间:全宗构成者沿革应结合时间撰写,和下列内容有关的时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1)全宗构成者成立、合并、改组、更名和撤销时间。

(2)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重要部门的调整、增设、合并、更名、撤销时间。(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变更时间。

(4)其他所有反映全宗构成者重要活动的时间。

3、主要职能

4、隶属关系:

(1)全宗构成者和其上级主管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2)全宗构成者和其重要的直属下级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如有变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

5、全宗构成者负责人名录:全宗构成者正副职负责人姓名、职务、任期时间。

6、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其各历史阶段演变情况。(1)全宗构成者内部以及机构的名称。

(2)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正职负责任的姓名、职务、任期时间。(3)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的主要职能。

(4)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中重要部门的增设、调整、扩大、合并、撤销情况及内部一级机构在各历史阶段的变化情况。

7、其他

(1)涉及全宗构成者的重大事件和对全宗构成者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活动。(2)全宗构成者改组和撤销的原因。

8、个人全宗:个人全宗构成者主要介绍其姓名、别名、生卒年月日、籍贯、职务、职称、主要业绩、荣誉称号及简历。

三、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

1、档案的数量及保管期限; 

2、档案的完整程度;

3、档案的利用价值及鉴定情况; 

4、检索工具的配置情况; 

5、档案的整理情况。

四、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方式:按组织机构介绍;按问题介绍;以其他体系分类的档案全宗,应根据该全宗分类的特点结合问题介绍。

2、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一般方法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一般应使用综合概括的方法介绍。介绍内容包括:  A、反映全宗构成者基本职能和主要活动方面的档案。

 B、反映全宗构成者每个阶段中心工作或特殊工作所形成的档案。 C、馆藏年代久远和特殊载体的档案。

(2)需要专门说明的档案按下列方法介绍:

 A、指明该档案文件的名称、责任者和文件形成的时间。 B、列出该档案文件的检索要素。 C、对其档案文件内容单独介绍。

(3)一般性文件介绍不使用引文,特殊性文件介绍如需使用引文应符合下列条件和原则:  A、引文有助阐述文件的内容实质。

 B、引用原文时不详细转述文件中叙述的事实和事件。

(4)和全宗构成者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上级文件不作介绍,必要时只作简要交待。 《基础数字汇集》是以数量特征反映一个地区(机构、行业)基本情况的档案参考材料。它不是各种统计表的简单合订,而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档案资料中选取有关的统计数字汇编而成。它是掌握情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制定计划作为综合分析的依据和参考。但是,这些数字分散在各种统计表、总结报告、计划等文件中,利用不方便,经过加工整理方便利用。要注意目的性、真实性、对应性、可比性。

 《基础数字汇集》形式:文字叙述、图示、表示三种。

▲文字叙述:类似总结报告中的基本数据分项介绍部分。她由标题、前言、数列、说明四部分组成。标题,即汇集的名称,概括所反映的内容。

前言,概括所反映的主题及主要方面,涉及的空间范围和起止时间,统计的依据和完整情况。

数列,包括一是统计对象,即数列标题;二是时间和空间范围;三是统计指标,即统计对象所含的各个方面;四是统计数值。

▲图示法:主要利用坐标图形反映、标示统计数字。

▲表示法:及利用统计计表格登录、标示统计数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形式。它由总标题、横向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总标题是表的名称,横行标题是横行数列组的标题,代表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是统计指标的名称,写在表的上方指标数值列在各横行与纵栏的交叉处,任何一个数值的内容均由横行标题与纵栏标题所限定。

 基础数字汇集的结构

 基础数字汇集一般由题名、序言、正文(表格)等组成。

 基础数字汇集的题名构成:单位或地区的名称﹢数据汇编的内容或专题﹢基础数据汇编三部分组成。如:《南开区华苑街道基础数字汇编》、《南开区华苑街道计划生育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 序言:主要介绍编写该数字汇编的目的、作用、主要内容、时间跨度和数据分析等情况。序言应放在正文的前面。 正文(表格):基础数字汇集的正文大多采用表格式或示意图方式,可以将每年的数据汇成一表,逐年续表。也可以将各年的数据汇成一表,以便比照。 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写要求

 1.选择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制内容,应反映本单位主要工作,根据领导、主要科室和重点工作的需求来编制,应具有使用价值。 如:《十八里店乡社员宅基地审批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 2.基础数据一般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起止年代尽可能长远。 3.数字要准确可靠,不能估算。

 4.表式清晰、图形准确、规范、示意性能好。

▲《重要会议简介》扼要介绍重要会议基本情况的史料性参考资料。为召开同类会议提供借鉴。正文内容包括:按届次或开会时间先后,分别依次介绍会议名称、及时间、地点、主持人或主席团的组成;参加人员、会议的开法和议程;决议和决定、选举或讨论结果,及其他应介绍的情况。

第三篇:档案编研工作教案

第一章 编研工作综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阐述有关编研工作的基本概念,必须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对编研工作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什么是编研工作;编研成果有些什么形式,相应的需要进行那些工作;编研工作对于社会,对于档案工作,对于档案工作者应有那些意义;了解编研工作必须遵守尊重事实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原则。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编研工作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编研的由来

1、编研一词最早出现在1950年。2、1980年编研一词开始出席出现在中共中央正式文件中。

3、编研的涵义:是档案人员富集档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以具有倾向性专题成果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工作。

二、性质

1、档案分为管和用两大部分。管:收集、保管、整理等工作。

用:就是利用,就是使档案馆、档案室里保存的档案发挥作用,也就是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2、编研工作的优势:

第一、是一种主动服务型的利用工作。

第二、能提供系统化的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信息。第三、可以打破档案利用方面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

三、特点

1、从工作过程而言,编研工作的实质在于富集档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2、编研成果,作为编研工作人员劳动的结晶,不可避免地带有倾向性,既带有编研人员立场、观点、思想倾向的印记。

四、工作主体

工作主体:主要是档案工作人员

五、工作对象

工作对象:主要是有待有开发利用的档案。

六、服务对象

编研工作的定义规定了编研工作是一项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将各种服务对象区分为领导和各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类学者、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社会大众三种类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编研成果形式和工作内容 教学过程:

一、编研成果形式

档案文献汇编;专题材料;组织沿革、大事记等。

编研成果形式大致归纳为三种类型:抄纂形成果;遍述型成果;著作型成果

二、抄纂

抄纂,是一种整理、公布档案原文的编研工作。

抄纂,有时要求转达档案全文,有时可以节录或是摘录部分档案。抄纂不允许改动档案原文,编研人员只能通过拟写标题、注释、或是撰写序言、按语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抄纂型成果有大、中、小型的区别。

三、编述

编述是一种把人们需要的档案信息提炼后,再按照一定的要求加以集中,用新的,不同于原先档案分类排列的体例重新组合的编研工作。

提炼可以是著录档案所包含的要素,可以四摘录档案内容的要点,可以是浓缩档案内容,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用图表反映。

编述型成果则是包括年表、专题目录、专题概要、会议基本情况简介等。

四、著作 著作是指形成以档案为依托、蕴涵编研人员独特的创造性思维的编研成果的一种编研工作。

五、其他

年鉴是一种混合型编研成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编研工作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社会需要的工作

1、编研工作的社会价值

2、编研工作会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1、事关利用工作的龙头地位

2、事关档案部门的地位和影响

3、事关改革开放的推进

三、档案人员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编研工作的开展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编研人员应该具备的思想、文化素质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2)、掌握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 3)具备比较广泛的文化知识

3、努力多出编研精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编研工作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尊重事实

1、编研工作必须慎之又慎

2、要尊重档案

3、尊重历史、尊重科学

档案作为原始记录,从总体上说,它的权威性可靠性无可代替,但是,不能就此得出结论,每一份档案材料都具有权威性、可靠性。要尊重档案,却不可以盲目崇拜档案。进行档案编研工作时,应该对档案进行鉴别,尽量使用真实可靠的档案;应该对档案内容作一些必要的解释。

4、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有利于社会发展

1、服务于服从于社会需要

2、注意成果的实用性

3、增强法律和政策观念

第四章 选题与选材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选题和题材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开端,是课程的关键之一。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会影响旋梯的因素;了解选材原则,学会提高选材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方法;理解如何鉴别编研材料。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选题 教学过程:

一、选题的方向

选题,是编研工作的开端,也是它的首要环节。

1、意义

选择一个好课题,可以为编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选题具有时代特征

3、要坚持正确的选题方向

二、影响选题的因素

1、选题必须符合社会需要 1)要重视满足现实需要的课题 2)不能忽视具有历史意义的课题 3)要调查社会需求

2、选题要以档案为基础 1)考察档案价值 2)考察档案的数量和构成 3)以利用本馆(室)档案为基础 4)不拒绝利用其他档案和资料

3、选题要从编研人员状况出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选材 教学过程:

一、意义和原则

1、意义

某一个编研课题是否成功,究竟提供了些什么样的材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2、原则

1)选择有价值的材料 2)占有充分的材料。

所谓充分:其一是说,要全面地占有同课题内容有关系的档案和其他材料。其二是说,要收集足够多数量的档案。3)确定必要的材料

二、提高效率和质量

1、复式选材

为了提高选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编研人员经常采用复式选材的方法,把整个选材工作分解为初选、复选两个阶段。

2、从材料最丰富、最集中处着手

直接档案全宗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材料最集中、最丰富的部分。

3、注意收集必要的补充材料

4、掌握和运用材料分布和规律 1)内容性质律 2)属地律 3)时段律 4)关系密切人物律

5、不能忽视对活材料的查找

6、科学的组织分工

7、充分利用检索工具

8、做好材料卡片

9、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编研材料的鉴别 教学过程:

一、鉴别的必要性

1、鉴别的基本任务 1)真实性鉴别

一是确实作者本身形成的;二是应该是在材料所表明的时间里形成的

2)准确性鉴别 3)完整性鉴别 4)有效性鉴别

2、鉴别是编研工作的生命所系

3、鉴别工作原则

一定要坚持的“孤证不立”判定原据。

鉴别编研材料,应该在有足够可靠证据的基础上进行绅密分析,考虑到各种可能性,谨慎地作出经得起推敲的判断。

二、形式鉴别

1、来源鉴别

2、著录和征引情况鉴别

3、载体鉴别

4、笔迹鉴别

5、字体鉴别

6、书写惯例鉴别

7、特殊用语鉴别

8、称谓鉴别

9、问题风格鉴别

10、印章鉴别

11、避违鉴别

三、内容鉴别

内容鉴别,主要是通过对编研材料内容的分析辨证,寻找编研材料记述的本身,以及其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以鉴别编研材料的真伪、记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对其完整性、有效性作出判定。

1、书证

2、物证

3、人证

4、理证

1)根据编研材料所述事实是否合乎常理或公理进行鉴别。2)根据编研材料内容与作品思想观点之间有无背缪之处判断材料真伪。

3)根据编研材料提及人物经历与实际情况有无出入判断材料真伪。4)根据编研材料的记述是否和于社会实际情况来进行考察。5)根据编研材料记述史实的时间有无矛盾来进行鉴别

四、档案形成时间的鉴定

1)根据编研材料中所提及的已知其发生日期的事件判定形成时间。2)根据编研材料涉及的人物的职务和任职时间来判定其形成时间。3)根据编研材料涉及的机构成立或撤消时间以及使用名称等有关情况来判断形成时间。

4)根据来往文件或相继发出的文件来判定编研材料的形成时间。5)根据不同的版本考查时间。6)根据有关编研材料相互征引和记述来判定材料形成时间。7)根据编研材料提及的口号主张来判定形成时间。8)根据会议记录判定编研材料形成时间。

9)根据编研材料的某些标记结合内容判定材料的形成时间。

第五章 抄纂型成果的编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抄纂型成果的编研,是所有编研工作的基础,应是本课程重点掌握的内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抄纂型成果的工作要点,能够从事简单的这一些成果的编研工作。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转录 教学过程:

一、方式

转录,是指将档案制作副本供编研人员进行整理之用的一项工作。

1、全录式

2、节录式 形式:删节;摘录

3、混合式

在实际工作中,编研人员基本上是采用以全录式为主、辅以节录式的混合式的抄纂方式。

二、要求

转录档案,最基本的要求是注意保持历史文献的本来面貌,保证转录件和档案原文的高度一致。

1、辩识档案原文

2、规范文字

3、保留与调整档案原有书写格式

4、以篇为单位单独转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点校 教学过程:

一、范围和要求

点校,包括文字的校正、分段、标点、校堪、注释等方面的工作,工作量大,要求很高;工作中必须遵守存真、慎改、标注、护档诸原则。

1、存真原则

2、慎改原则

第一、存真不等于任其自然。

第二、点校必须建立在认真研究、仔细校勘的基础上。第三、点校应该是“信以存信、疑以传疑”。

3、标注原则

4、护档原则

二、校正、校勘和恢复

1、校正

指档案原文中明显的讹、夺、衍、倒等文字错情。

2、校勘

是依据同一编研材料的不同文本,指明它们之间文字的异同。

3、恢复

三、分段和标点

1、分段

1)保持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2)分段要与文献结构保持一致。3)不能背离作者的原意。

2、标点

1)准确理解原文。

2)准确理解标点符号的意义用法。

四、注释

注释,是对档案中不容易被读者所了解的内容和文字的说明。

1、类别

按其注义的位置分,有正文夹注、脚注、篇(段、书)后注等。按注释对象的性质区分,注释可分分成文字注释和内容注释两大类。

2、内容注释的编写。1)史事注释 2)人名注释 3)人物注释 4)地名注释 5)语辞注释

3、编写要求 1)准确 2)规范 3)以述为主 4)以读者需要为转移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拟制标题 教学过程:

一、成分和标注

标题是构成抄纂型成果最基本单位的一段、一篇或一组档案的题目,是这一基本单位内容的准确概括的揭示。

1、作者

2、内容

3、受文者

4、文种

5、时间

6、地点

二、单份文献标题

1、标准型

2、双层型

三、组合标题

1、单一作者形成的一组文件

2、两个作者为同一问题而形成的一组文件

3、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为同一问题而形成的一组文件

4、特点

四、基本要求

1、完整

2、准确

3、简明

4、适度

5、统一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编排 教学过程:

一、编排体例及其类型

1、不设类项的编排体例

2、单层分类的编排体例 1)按历史阶段分类 2)按档案反映的问题分类 3)按档案内容归属的地区分类 4)按作者或受文者划分档案类别 5)按文种分类

3、多层分类的编排体例

二、分类编排的原则

1、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档案文献间主要的基本的联系。

2、必须逻辑地、科学地分类编排。

遵守逻辑性原则,要注意时序问题、要注意因果关系、要讲究概念明确、要求直接关连着的同一级别只能按照同一个原则、要名实相符。

3、突出思想性

三、目录的编制

1、简要目录

2、详细目录

3、总分结合式目录

编制目录,首先要求准确,再要求使用方便。

第六章 编述型成果的编写(上)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编述型成果的编写,是编研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责一章阐述的指南型材料,种类繁多,所有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对此应有充分的理解。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各类指南型材料的特点、构成和编写方法、编写要求。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南型材料概述;文摘 教学过程:

一、编写指南型材料的必要性

指南型材料是以介绍档案内容为主要职责,帮助利用者熟悉馆藏档案基本情况的编研材料。它包括文摘、提要、专题目录、科技档案形成说明书、全宗介绍和档案馆指南等多种类型。

二、指南型材料的作用

1、社会了解档案资源分布情况的基本依据

2、档案馆(室)打开封闭之门的重要方式。

3、档案人员熟悉馆藏的捷径

三、文摘的特点和类型

1、特点:

文摘要求忠于原文,是被摘录对象中心内容的浓缩。

2、类型 1)报道性文摘 2)指示性文摘 3)报道/指示性文摘

四、基本构成和编写要求

1、基本构成 1)目的 2)方法 3)结果 4)结论

2、编写要求 1)严格忠实于原文 2)内容全面 3)文字简练 4)注意编写规范化

五、编写方法

首先通读文献全文,其次将抽出的要点进行综合编述,做必要的增删,最后将文摘与原文进行对照审阅。

六、编写档案文摘

文摘较多地被运用于对科技文献的报道。档案文摘可以由编码、标题和正文3部分组成。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提要;专题目录;科技档案形成说明书 教学过程:

一、提要内容与编写方法

提要,原本是指从前书或全文中提出要点,简要介绍该书或该文主要内容的短文。

二、类型

1、参考型提要

2、推荐型提要

3、出版提要

三、专题目录的定义和用途

专题目录是根据实际需要将有关某个专题的档案资料标题,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以提供利用的一种档案指南性材料,是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

四、编制方法

1、设计著录项

2、组合著录项

3、撰写编写说明

五、科技档案形成说明书的内容和作用

1、内容 1)项目来源 2)工作进展情况 3)项目基本情况 4)科技关键解决情况 5)任务完成情况

6)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情况

2、作用

六、编写要求和方法

1、编写要求

内容上做到准确、全面、简明。

2、编写方法

七、编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科技项目来源交代不清

2、科研、生产过程交代不清

3、产品(课题)的技术状况交代不清

4、文件檑木交代不清

5、归档材料鉴定意见交代不清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

全宗介绍;档案馆指南 教学过程:

一、结构

1、文档单位沿革

2、全宗历史概况

3、档案成分和内容介绍

二、编写方法

1、档案成分和内容是全宗介绍的核心和主体

2、充分占有材料

3、特殊全宗介绍的编写

三、档案馆指南的定义和功能

档案馆指南,又称档案馆介绍,是全面介绍和报道档案馆基本情况、馆藏档案和资料内容,指导利用者查阅利用档案资料的工具书。编写档案馆指南,可以全面了解档案馆的历史,全面熟悉馆藏,为进一步开展保管、整理和开发档案馆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种类和体例

1、标准型档案馆指南:

分提示、正文、补充3部分。

2、档案馆网指南

3、简介型档案馆指南

4、图片式档案馆指南

5、声像式档案馆指南

五、编写要求

1、反映档案馆特点

2、准确报道

3、内容取舍得当、详略适当。

第七章 编述型成果的编写(下)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撰述型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各类撰述型材料的特点和基本的撰写要求,掌握撰写各类撰述型材料的特点构成和编写方法、编写要求。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撰述型材料概述;年表 教学过程:

一、定义和特点

定义:是编述型成果中的另一大类,是指由编研人员从特定的课题出发,采集档案信息,并加以融会贯通所形成的编述型编研成果。

一、作用

三、结构

四、表述

1、使用语言文字

防止几种倾向:

过于口语化;半文不白;小说笔法,堆砌大量的形容词。不能文不达意:用词贴切,语法规范,书写符合规范。

2、客观事实的表达 1)地点 2)时间 3)数量 4)名称 5)引文

五、年表的作用和分类

年表是一种依照时间顺序简要说明一定对象活动的表册。年表:年谱和大事记两类。年谱又称人物传记年表。

大事记分为综合性和单项大事记两种。

六、年表的构成和编写要求。

年表一般必须包括时间和事实两个部分。

七、年表的编写步骤。

1、熟悉材料,拟订提纲。

2、收集材料,制作卡片。

3、核对事实,精选材料。

4、拟制草稿,修改草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组织沿革;年鉴 教学过程:

一、内容和种类。

组织沿革是系统地记载特定单位、地区、专业系统的机构、人员变化情况的撰述型档案编研成果。

二、体例和编写方法

1、按系列分述

2、按编年分述

3、按阶段分述

三、年鉴的作用和种类

年鉴是诼年编撰出版的载录上一年有关重要信息的密集型资料性的工具书。作用:

1、能及时提供大容量、条理化的密集信息资料

2、提供的信息准确、可靠、全面

3、具有索引的功能

四、体例和编研要求

1、条目式

2、篇目式

3、栏目式

4、资料汇总式

五、编制方法

1、地方性综合年鉴 1)制订总体规划 2)编制规范性文件 3)组织编排稿件 4)审核

2、专题年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基础数字汇集 教学过程:

一、种类和内容

基础数字汇集是指主要依靠数字反映一个地区、单位或某一领域基本情况的档案参考资料。

二、编写要求

1、目的明确

2、注意效率问题

3、注意基础数字汇集的特点

4、讲究可比性

三、编写步骤

1、明确选编范围

2、设计体例和图表格式

3、取材与编排、核意

4、编写目录与说明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

专题概要;会议基本情况简介;摘报 教学过程:

一、专题概要的定义和作用

专题概要是以文章叙述的形式,简要而概括地介绍和说明某一类问题内容的一种文献参考资料。

二、编写方法

专题概要由4部分组成:题名、概述、正文、附件

三、会议基本情况简介的内容

又称会议简介,就是利用有关会议的档案材料,将会议的全过程简明扼要地加以叙述、以反映某一次会议基本情况的一种参考资料。

四、编写方法

1、文字叙述方式

2、条目式

3、表格式

五、摘报的定义和特点

摘报是及时问领导提供档案信息以作工作参考的一种撰述型编研成果。

摘报特点:短、平、快

六、摘报的编写方法

七、摘报的编写要求

要有针对性,及时性,参考性。

第八章 著作型成果的编辑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一般而言,著作型成果是比较高级的编研成果形式,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这一类的成果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初步了解撰写论文,组织展览和编制图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论文 教学过程:

一、特点

论文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科学的理论分析,揭示其本质、规律,表达作者看法的论说文章。

论文的特点:科学性、理论性、首创性、有效性

二、思路和结构

1、层次和段落2、3、开头和结尾 过度

三、论证方法

1、归纳法

2、例证法

3、演绎法

4、类比法

5、反证法

四、修改

1、准确把握主题

2、增补删削材料

3、调整结构

4、推敲文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展览;图册 教学过程:

一、概述

展览也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

1、特点

2、类型

3、作用

二、展览内容的组织

三、展览的布置

四、图册的编制方法

第九章 辅文的编制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辅文是编研成果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了解辅文的种类,来藕节序言、编辑说明、附录和索引等的特点、内容和编写方法。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序言、编辑说明 教学过程:

一、作用和内容

序言是阐明某一编研成果的宗旨缘起,概括介绍成果的内容,简要评论其价值,发挥编研人员心得体会的文章。

序言又称前言、引言、并言、叙言,等等。序言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交代编研成果的目的、意义

2、介绍背景

3、介绍基本内容

4、介绍档案作者

5、评论档案价值

6、说明编研人员对档案中某些观点的态度

二、编写要求

1、正面反映编研人员思想倾向

2、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3、结合档案撰写

三、编辑说明的作用和内容

1、作用

一是介绍编研成果的构成,二是介绍编研人员所做的工作。

2、内容

1)介绍收录材料的状况 2)、介绍编研人员所做的工作

四、编辑说明的编写要求和写法

一是内容必须准确,二是文字简明扼要。

五、编辑说明与序言的异同

编辑说明是说明文,序言是论文 不同点:

1、两者内容不同。

2、两者所起作用不同。

3、两者要求不同。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附录;索引 教学过程:

一、附录的作用和种类

1、作用

一是供读者在阅读、使用编研成果时查阅某些资料而设的,为读者提供方便;二是可以使编研成果的内容显得更加充实、丰满。

2、种类

表册行;文献资料型;图照型

二、编制要求

关联性;实用性;准确性

三、索引及其检索特点

特点:

针对性;灵活性;准确性

四、索引的结构与种类

索引主要由名目和注码两部分组成

五、索引的编制方法

1、确定索引种类

2、标引

3、摘录名目

4、改编页码

第十章 审核和出版制作

学习目的和要求:

对于上岗人员培训而言,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在于掌握有关校对的问题。通过学习需要了解有关校对工作的基本知识。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校对的意义 校对工作的两个阶段:

一是抄纂时的转录阶段和编述、著作时摘录材料的阶段;二是编辑成果编辑完竣、编研成果从稿纸上转移到样稿上的时期。

二、校对人员的职责

第一、消灭校样哂纳感与原稿不符合的文字、标点符号、图表以及格式等错误。

第二、校对校样页码的顺序,检查有无缺页、重页、错页、颠倒问题。第三、尽力解决版面格式文字、图表等的统行及统版等问题。第四、注意检查是否规范的使用简化字。

第五、发现原稿疑难,须在校样上用铅笔提出意见。第六、原稿应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损坏和散失。

三、程序和要求

四、基本方法:对校、折校、读校

五、正确使用校对符号

第四篇:档案编研工作论文

【论文摘要】档案馆(室)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供档案为社会利用,而编研工作又是较高形势和较高效能的提高利用的手段,也是档案馆(室)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面临新形势、新体制,档案馆(室)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为领导决策。单位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档案信息,使档案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劳动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档案馆(室)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供档案为社会利用,而编研工作又是较高形势和较高效能的提高利用的手段,也是档案馆(室)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面临新形势、新体制,档案馆(室)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为领导决策。单位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档案信息,使档案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劳动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档案文献编研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一)档案文献编研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有效方法。

档案文献的提供利用,一般是采取利用者登门查阅的方式进行的。这种传统的提供利用方式,虽然利用者可以看到档案文献的原件,但由于受地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加上案卷繁多、查阅不便,所以往往不能及时地利用,而且会使利用者饱受往返奔波之苦、大海捞针之难。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则可以克服这种弊端,打破以往档案“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局面。较好地适应利用者的要求。

(二)档案文献编研工作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科学研究必须在有各种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系统大规模的研究工作,更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料。然而随着社会的前进,档案文献的数量越来越多,利用起来确有“望洋兴叹”之感。如果把这些档案文献按一定专题整理编研,就会大大方便利用,提高科研工作的速度,有利于科研成果的早日完成。

(三)档案文献编研工作是保存,积累、传播历史典籍的重要措施。

档案文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对档案文献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文献的寿命,是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档案文献的编研,可以使许多重要的档案资料复制和流传。所以说,档案文献编研活动又是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

二、做好档案文献编研须重视的几项工作

(一)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保证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

在档案工作的起始阶段,人们没有实践经验,难以确定、区分资料的价值,面对众多的档案材料,总觉的“存之无用,弃之可惜”,这是很正常的。一个单位的档案积累了数十年之后,面对成千上万的档案史料又会出现“存时嫌多,用时嫌少”的局面。我局在文献编研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现,过去有些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既未留下文字记载,也未留下照片资料,仅凭一些老同志的回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的说法不一,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还有一些重要的依据、协议查无下落,为今后土地、资产的处理留下后患。这些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档案工作人员在接收档案时,必须认真细致地对每个单位的案卷按照职责范围、上下级关系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还要将社会上和个人手中散存的重要文献、资料收回,并妥善保管,绝不能因现在的疏忽而愧于后人。

(二)编制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为编研工作提供利用创造条件。

编制检索工具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关系极大。搞档案文献编研,也需要摸清库存,了解家底,全面地掌握档案情况。在档案数量不断增多、类型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多种形式档案检索工具,不仅查找效率低,而且常常查不准,查不全,甚至有的档案找不出来。所以,应该象周恩来同志教导我们档案工作人员时指出的那样:“不仅要整理保管好文件,更重要的是熟悉业务,多做些索引、目录,使利用查找方便”。

(三)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优势,积极开展档案加工利用。

档案人员比较熟悉本单位库存档案的情况,要注意发挥这种优势,挖掘档案信息,搞好档案文献编研,为利用着提供系统的史料。过去档案工作侧重于对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对利用档案进行研究却不多。实际上,在这方面档案工作人员是近水楼台,得天独厚。他们开展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不但是档案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一支生力军。通过对档案文献的编研工作,还可以摸清档案的保管情况、改进管理,提出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四)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以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办公技术,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尽管现在预言告别纸和笔还为时过早,但档案工作将是受到影响最为显著的行业之一。现在相当数量的档案部门的工作仍停留在“锥子、剪子、线绳子”阶段,由此产生的存量大,效率低,检索困难等问题会越来越突出。目前,人们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是多方面的而且一次利用档案数量扩大,时效性、专题性、准确性要求提高,依靠传统的手工检索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如采用计算机编目检索技术、计算机尖端技术。以及相应的服务方式,必将大大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提高效率。只有档案工作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档案利用方式、方法与社会利用之间矛盾,更好地使其转化为生产力以服务于社会发展。

总之,档案编研工作是对人类精神财富的升华和再创造,是一项功在当今,利于后世的伟业。因此,要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勤奋学习,勇于探索,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相应地重新调整和定位,变被动为主动,开拓创新,努力开发更多适应工作需要的档案编研课题,让档案编研工作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篇:档案编研资料

档案编研是档案部门根据馆(室)藏档案和社会需求,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

目录

一、具体做法

1、技术力量上采取“内举外聘”

2、选题上既坚持有所创意,又注重实用

3、选材上创新方法

4、专题编研成果突出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二、运作方式

三、发展意识

四、内在意义

一、具体做法

1、技术力量上采取“内举外聘”

作为县(市)级档案馆,由于受人手紧张,专业人才欠缺、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制约,我们采取了内举外聘的做法:“内举”即充分发挥馆内人员的专业特长,让其担任编研课题的负责人,参与编研的谋划工作;“外聘”即聘请有深厚文字功底和地方历史文化知识的已退休的老教师、老同志来担任编研的具体工作。

2、选题上既坚持有所创意,又注重实用 档案编研工作是将馆内静态的档案资源转化为动态的、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加工制作过程。档案编研的选题只有贴近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贴近人民群众,才能有效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让档案编研成果满足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因此,在编研选题上要尽量避免过大、过深的做法,应坚持以编为主,研究为辅的方针,不囿于习惯性的模式,在选题的创新上作一些探索。如我馆坚持“注重实际,贴近现实,立足实用,讲求实效”的选题原则,确立了《xx民国档案概要》、《xx民国档案专题介绍》、《xx民国档案文献选编》、《历史记忆——xx民国档案图片集》等主题,在内容安排方面,专题性强,有深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体现了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文化建设服务的基本理念。

3、选材上创新方法

档案信息是历代人类通过生产和实践保存和积累下来的,以档案的某种形式供后人利用的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任何信息资源都有它的不完整性、不系统性和不准确性。因为档案在收集、整理、鉴定、归档时,无不受到当时当地的历史局限性,总有当时认识不到的、删除不准确的和未收集上来的现象,加上对未来变化和需要预测不足等原因,馆藏现有资源可能难以满足编研课题的需要。对此,我们不能仅靠馆藏档案资源进行编研工作,尚需馆外资料作补充。因此,我们在选材上提出了“档案不足资料补,馆内不足馆外补”的编研工作方针。编研过程中,我们采取“内部发掘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专题的需要走访了一些了解当时情况和保存有历史资料的老同志,并进行了座谈。政协文史委、文化、图书、史志办等单位提供的历史文化资料作了补充运用,从而弥补了一些专题编研资料不足的缺陷,实践证明,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4、专题编研成果突出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在编研的选题中,专题编研要体现独特性、新颖性,专题不在大,重在能反映出一个地方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色。

二、运作方式

开放和谐,是疏畅档案编研通途的基本保障。档案编研的路子要想越走越宽、越走越通畅,在运作理念上务求开放和谐,走开放式社会化的编研之路。开放搞编研,编研项目成为多家的合作成果,这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共同把档案编研开发这个蛋糕做大,这是档案编研理念的又一拓展。

开放搞编研,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形式上,不是编研部门独家,而是与馆内、馆外多家合作,优势互补,实现科学合理的课题组合;二是在内容上,不仅仅限于馆藏,在依托和立足馆藏档案的同时,适度吸纳社会文化资料作为补 充,以求编出更完整系统的文化产品。

开放式编研务须注意这样两个问题:其一,务必抱有开放的心态,讲求协调运作,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其二,务必充分尊重合作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研开发档案的目的是服务,那么,我们在合作中就要努力服务到家到位。只有这样,档案编研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三、发展意识

更新档案编研观念、适应现代社会对档案编研的需求,是档案编研实践发展的要求。从实践来看,一是开辟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新途径,把对内部馆藏资源的编纂发展到对外部馆藏及现实的信息资源的挖掘。档案编研的信息资源更具有时效性,为档案编研贴近社会生活和现代社会对档案编研的需求提供了新思路的基础。二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声像档案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了直观优势,“读图时代”的大众传媒的需要使档案编研的新的形式不断出现。如史志类、画册类、汇编类等档案编研手段较好地贴近了社会的需求。只有档案编研观念创新,它所产生的成果如档案汇编、专题综述、组织沿革、大事记、档案研究文章及专著、档案电视片等,才能够满足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需要。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笔者认为需要树立“需要”和“精品”意识。

1、需要意识。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档案信息来 源于社会需要,又必须回归于社会需要。只有树立需要意识,档案编研才能把档案信息资源从封闭状态开发出来,实现其潜在价值与社会功用,成为全社会需要的公共财富。档案编研的“有作为”要靠服务于社会需求来创造,而档案编研的“有地位”要靠服务社会需求来提升。服务对象要从为领导决策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服务的狭小范围走出来,向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服务转变。档案编研不能停留在提供个别的档案凭证和依据层面上,而要以新时期的社会需求为目的,提供批量的信息服务。

2、精品意识。社会需求是一个质的概念。有特色才有形象,有精品才有影响。档案编研要彰显和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其编研成果应该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高水平的文化产品。在讲求编研成果内在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地方特色的总结和挖掘,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多出精品、满足社会需求,是档案编研的重点。精品是社会需求对档案编研工作有效的检验和推动。提高质量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标准。满足社会需求,档案编研不仅要讲社会效益,而且要将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档案编研要有精品计划,并对精品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编制,争取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精品推出。

四、内在意义

1、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了编研工作,才能通过主动提供档案的编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有助于推动和促进地方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的研究。

2、编研工作是保护档案史料、方便利用的有效措施。档案大部分为孤本,在开展利用服务时,老是把原件提供利用,容易破损,影响档案的寿命。以编写档案史料的方式提供利用,可以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磨损,从而延长档案的寿命。也能使这些资料长久保存,便于后人利用。

3、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扩大档案工作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通过编研工作,向社会提供编研成果,使广大利用者看到档案的价值,加深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4、档案的编研成果具有存史、资政、文化功能外,其教化功能更为明显。如我馆编研成果中的“红军活动”,“抗战时期的讲稿、诗文”,“鼠疫及预防措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专题资料,都是对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5、档案编研工作有利于做好统战工作。档案中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不乏个人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的主人在当时往往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物,现在他们的子孙遍 布祖国各地。通过编研工作,把这些档案信息提供给他们的后代,使其更加了解祖辈的情况,从而与之交友,建立友谊,互通信息,献计献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谈档案的编研工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