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浅谈财务管理中的合同管理(5篇范例)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0-933140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3 12:26: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财务管理中的合同管理

浅谈财务管理中的合同管理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各种经济合同,贯穿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是企业运行的主线。而财务管理中良好的合同管理控制规范,不仅对企业财务管理中核算经济业务的准确性、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现阶段对财务管理实务工作上多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寻求各种渠道,主动参与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维护财务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知情权,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目前在企业管理实务中,尽管许多企业专门设立了合同管理部门并组织了专班人员管理,但合约部门与财务部门关联业务却缺乏沟通,无法做到有效信息共享,大有事倍而功半之态。

合约人员因不了解财务核算要求,在合同条款中涉及财务的内容缺乏严谨性,例如:对于税金的收缴不明确责权、发票和收据的概念混淆、现金支付方式随意性等,有的甚至认为质保金、履约金、押金等都只是合同上写着看的文字,而没有意识到这都是一旦合同生效后,影响到企业财务的关键条款。财务人员对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与结算过程也往往是在事后被动地接受业务部门传来的资料,依据自己对资料的理解进行核算,有的甚至没有真实经济合同的备案资料,这种经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准确、不及时,导致财务人员对经济业务性质不了解、对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不掌握,使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严重滞后,使出具的财务报表与真实的经济业务脱节。这样的财务数据既不能给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支持,也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投资信息。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改变财务工作环境,改变经营管理理念,把合同管理纳入财务管理当中。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从合同协商、起草的初始环节就开始渗透其中,争取通过有效合法的合同获取最大空间的利润,同时利用合同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那么财务人员究竟要如何在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发挥其监管的职能作用呢?以下谈谈本人在实际业务中的几点想法:

一、财务对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环节控制

(一)经济合同的签订

从经济合同的起草时,财务就应该给出涉及财务的条款的相关意见与建议,并在合同汇审过程中严格把关,避免由合同条款带来的财务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的重点事项主要包括:

1.合同标的是否符合企业经批准的经营范围,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

2.双方企业是否具有履行经济合同的能力,如企业资信的可靠性,筹集充裕资金的能力,取得的担保是否切实、可靠等。

3.所涉财务数据是否严密准确,包括数量、价款、金额等标示准确;计算方式正确;财务等有关附件齐备;符合企业价格政策、采购政策等有关规定。

4.是否符合相关财税法律法规的要求,如资金来源合法;资金使用合法;结算方式合法等。

经审核同意签订的合同,应当由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编号并加盖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二)已签订合同的备案

合同签订后,合约部门应当及时将一份合同原件或副本送财务部门备案。发生变更或达成解除协议的,应重新审批并及时报财务部门备案。

依据财务的成本费用分项,可以将合同分为劳务及分包合同、材料合同、机械设备合同、征地拆迁合同、零星合同等,分档分类备案。并且做到随时更新目录。

(三)合同的履行

财务部门对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应严密关注其实际履行情况,针对不同合同建立不同的收益成本核算体系,制定有效的费用管理控制办法。按不同项目建立明细分类账,做到核算清晰、准确。

财会部门根据合同条款审核执行结算业务。凡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或验收未通过的业务,财会部门有权拒绝付款。

在会计期末应根据合同的不同性质、区分是否履行完毕的合同及时确认收入,同时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制原则归集费用,结转成本。

(四)建立合同管理及保密制度

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作为重要的财务档案应指定专人保管,同时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严禁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在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二、对经济合同的监管必须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相结合 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独立事项,同时必须有其他相关内部管理政策的支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往往使管理失衡,进而影响全盘。在讨论财务对经济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合同签订部门、执行部门、合同审批人员,对合同的管理控制没有调整到位,那么财务的监管就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管理的基础和存在的理由。

三、企业财务部门对材料采购合同的管理

下面以企业签订的材料采购合同为例探讨财务及其它部门如何共同履行其对合同的监管职能。

要实现财务对材料采购合同的监管职能,首先企业应制定材料采购集中招标政策,建立采购指导价控制制度,同时企业还应建立预付应付账款管理体制,制定供货商质量信用管理政策。

(一)制定采购指导价政策,加强对材料价格的控制

企业应以材料成本核算为基础,根据市场需求与竞争情况,结合当期市场价格波动趋势,货比三家,执行采购指导价政策。这样一来可以杜绝业务人员以权谋私,损坏企业利益。二来财务可以根据计划施工量预测材料成本,从而准确的做出资金计划。在市场变化期及时对现行定价进行评估、修正与重新审批,价格政策一经确定后就要求业务部门严格执行。

(二)建立供货商质量信用管理政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质量就是生命”这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同样的,我们采购的原材料质量也是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要点。发现供应材料有质量问题的,除了立即通知物资部门停止采购外,还应将相关情况书面资料交于合约部门、财务部门备案,合约部门发函供应单位相关情况,通知停止支付其货款,或及时扣除质保金,以及要求对方退货返还货款等,而财务则具体执行这些操作。对于多次存在质量缺陷的供货商,财务部门更是要在合同会审阶段就将其拒之门外,以确保企业后期产生质量风险的可能性为零。

(三)已签订销售合同的备案

已签订的销售合同副本送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合同正本由业务部门保管并具体执行,合同执行完毕应通知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并及时归档。

(四)应付、预付账款的管理

材料到场后,物资部门应及时点收入库,发票一同到场的要及时将发票交递财务进行帐务处理,发票未达的也应根据合同单价预点入库,并及时通知财务催收发票。财务根据供货商结算发票列应付账款,并按合同条款中的支付结算内容支付款项。

在经济业务中,经常会有预付款材料采购,其实这方面的业务大致上是和应付款业务相同的,但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是预付款,那么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合同中一定要列明供需双方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确保企业的利益不缺失。根据合同条款预付购货款后,财务要与合约、物资部门实时跟踪,并及时核销预付款。

(五)材料采购发票及结算管理

某些材料采购合同中,对于材料的结算有明显的不合理条款,例如:砂类材料按重量结算,因砂子吸水率较高,如果按重量结算,势必会有较大偏差。而石类材料按过磅单结算,有些不法供货商,用一车多磅的方法,同一车材料多次过磅来牟取暴利。所以相对于砂石这样的材料,我们则应在合同中列明按照混凝土的用量,及试验部门提供的配合比,计算出理论用量,在考虑合理损耗的范围内来结算。发票物资部门经办人员必须签认后,再交于财务部门作帐前。

目前,在国内的很多企业管理实务中,财务部门的合同管理职能受到多方面的抑制和约束。财务核算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缺失,严重制约着企业规范化管理。应以提高企业中经济合同的财务监管职能作为一个切入点,完善与其关联的其他配套管理体系,以提升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进而保证财务部门出具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使经营者与投资者对财务报告数据的有用性有所期待,得以满足。

第二篇:财务管理在合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在合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合同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只是简单的要约、承诺,而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监督是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是企业财会人员的一项基本职责。企业签订的经济合同,最终结果都要反映到企业财会部门。企业财会部门除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外,还需履行好会计监督职责,并始终将其贯穿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

财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合同管理中的监督、检查职能,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参与到合同管理中来,通过运用自身特有的方法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同时为今后企业的发展所借鉴。合同管理是集团公司重点工作之一,集团公司提出了“抓活源承揽,规范合同管理”“抓清欠工作,规范财务管理”的工作要求。在所有的买卖合同中,“标的物价款及结算方式”这一重要项目就联系到我们在座的财务管理人员。怎样在合同签订、履约过程中把好结算关,怎样根据合同期限索要或支付相应的价款,以确保合同正常履行,保证企业经营工作正常开展?

一是必须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做好本职工作。二是要加强学习,加强对合同相关知识的掌握、理解,对合同签订、履行给领导提供合理化建议。

三是在合同签订中对涉及的财务数据,应主动审查是否严密准确,包括数量、价款、金额等,计算方式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价格政策、采购政策的规定。

四是签订合同内容是否符合财税法律法规,资金来源、使用是否按公司制度办理等。

五是合同管理也是做好清欠工作的基础,财务管理相关人员要及时为领导提供真实的分析数据,这些分析数据就必须要求我们在财务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合同内容。

总之,财务管理和合同管理紧密联系,好的财务管理是实现合同管理的保证,他们共同促进企业严格遵守内部规范,完成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

第三篇:浅析财务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引言

目前,我国项目经理整体而言,结构不太不合理,并且有很多项目经理专业知识不够,即使某些项目经理专业知识水平够高,但岗位要求的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越发激烈的竞争不得不使企业管理层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以立于不败之地,实施项目经理职业化便成为加强企业管理的重大举措。

任何项目都是在一定的限制的资源条件下进行的,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企业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因此需要以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把资金投入回报率高的项目,才能为股东赚取更多利润,提高企业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项目经理职业化

1、项目经理的重要性

项目经理是特定项目中的最高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缩短项目建设期,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降低工程成本,使客户满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预期设定目标。因此,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项目经理的素质,素质不高的项目管理者不能有效地管理好一个项目。而项目经理职业化后,项目经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项目工程质量也就随之提高。

2、项目经理职业化的迫切性

项目经理职业化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拿到项目往往需要付出较高成本,而通过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合理安排项目的时间、成本,提高项目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才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创造更高的价值。

项目经理职业化是实施名牌产品经营战略的需要。品牌效应是企业无形的潜在利益,做好每一个项目工作,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项目经理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项目经理职业化后项目经理素质提高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项目经理职业化是规范管理的需要。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后,管理效率显著提高,项目管理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没有规范的项目管理,就难以使项目质量方针的贯彻得到合理保证,难以达到项目质量目标。

三、项目资金管理

公司的基本活动是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本,投资于生产性经营资产,并用这些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公司的基本活动可以分为投资、筹资和营业活动者三个方面。筹资和投资有关,投资决定需要筹集的规模和时间,公司已经筹集到的资本又制约公司投资规模;投资和经营有关系,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决定了需要投资的长期资产的类型,已经取得的长期资产也决定着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特点和方式。投资、筹资和营运资本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企业价值。

1、项目资金筹集

(1)融资方式的分类

企业资金的筹集根据来源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公司的内部资金由股东的初始投入(股本或实收资本)以及留存收益提供。外部融资是公司采用一定的方式向公司之外的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包括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企业常用的债务性融资方式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

(2)融资方式的特征

一是,内部融资。西方国家有很多公司正是看重内部融资的特点选择采用该种方法融通资金。第一,内部融资是公司的自有资金,基本上不会有外加的约束性限制,且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小;第二,内部融资不用支付利息,公司不会面临到期不能偿还使公司破产的情形,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三,内部融资不用通过中介机构获得所需资金,节省了筹资费用。但是,只有当企业盈利能力较高时才会有较多的资金提供支持,融资规模可能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二是,权益性融资。与其它筹资方式相比,普通股筹资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没有固定利息负担;第二,没有固定到期日;第三,普通股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支付固定利息,所以筹资风险小;第四,能够增加公司信誉;第五,利用优先股或债务筹资常常会有较多限制,而普通服筹资不存在这种情况。但是运用普通股筹资资本成本较高;控股股东的股权会被稀释,分散公司控制权;公司股票上市会支付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

三是,债务性融资。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只用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就可以满足资金需求的。适度的负债经营能够提高企业合理运用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果,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流入。首先,一般来说,债务性融资资本成本比权益性资本成本低;其次,债权融资不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再次,债务性融资具有财务杠杆效应;最后,债务取得的资金在使用上具有时间性。但是不论企业经营好坏,都需要支付固定利息,从而形成固定负担,当企业经营不善时,无法支付利息,企业就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3)融资方式选择

资本成本具有重要的特征,任何筹资渠道,在筹资数量增加时,成本都会上升,而筹资数量的增加,将导致企业总体资本的成本率上升,因此企业需要权衡收益和成本的关系。首先企业需要准确计算企业内全部资本的成本,这一点我们利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计算,其次企业需要计算增加一单位的资本筹集,需要付出的额外代价,我们称为边际资本成本。企业的资本成本决策就是指,在企业增加一单位资本获取的收益超过了边际资本成本时,企业应该增加筹资,而相反,企业应该不筹集资金。

2、项目投资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环节,企业的投资管理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的复杂程度和竞争程度不断加深,企业投资不是只赚不赔的买卖,更多的需要企业先进的投资管理作为支撑,科学合理的布局企业投资活动,减少投资风险,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于现代企业长远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企业增强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必经之路。(1)项目投资的评价方法

投资项目评价使用的基本方法是现金流量折现法,包括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此外还包括一些辅助方法,如回收期法、会计报酬率法。

净现值是指在特定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如果净现值为正,则表明投资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该项目可以增加股东财富,应予以采纳;若净现值小于零,应予以放弃;若净现值为零,表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与资本成本相等,没有必要采纳。内含报酬率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或者说是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内含报酬率是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的,是项目本身的投资报酬率。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积到与投资额相等时所需要的时间,回收期越短,项目就越有利。会计报酬率是年平均净收益与原始投资额的比值,数值越大项目就越容易被接受。

(2)项目投资方法的选择

对于独立方案的项目投资,采用净现值法、内部报酬率法所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只要净现值大于零或者内部报酬率大于行业折现率都可以采纳。对于互斥项目,若投资额不同,项目期限也不同,则采用净现值不再具有可比性。此时可以采用共同年限法比较,即假设项目终止时可以重置,通过重置使项目期限相同计算净现值比较。也可以采用等额年金法即净现值除以年金现值系数据以比较。

四、目标成本的制定实施

1、目标成本的制定 目标成本的制定一般分成三步,即第一步制定目标售价,第二步制定目标利润,第三步制定目标成本。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研究、竞争者分析后设选择方法定价:目前市场售价加上新增加产品功能或特性的市场价值、预测在公司预期市场占有率目标下的市场售价、目前市场售价加上产品本身体积或动力的加大价值。

每个企业都有长期目标与利润计划,产品目标利润的制定要与企业的长期目标和利润计划相配合,综合考虑销售、利润、投资报酬、现金流量等因素。目标售价减去目标利润就得到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制定要有先进性,要使企业通过改善条件、增加员工有信心、加强管理能够达到目标;对目标成本的测定也要采用科学适当的方法,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不仅要相对稳定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变化及时调整满足市场要求。

2、目标成本的实施

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要做到“五定、两完善、一提高”。“五定”是指定额、定量、定点、定时、定员与定编;“两完善”是指完善信息系统,建立系统的信息档案资料、完善全面预算系统;“一提高”是指提高全体职工成本管理知识和参与管理的意识。

做好目标成本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目标成本的预测与制定,目标成本决策,目标成本分解与落实,目标成本报告、分析与修订,目标成本考核。目标成本法可以解决传统成本法中的一些问题。以市场为切入点制定产品价格,根据销售的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从而提高市场适应能力;目标成本是由基层职工与管理人员共同制定的,员工参与到成本管理有助于他们对成本的认知;以往的成本管理更注重生产制造阶段,而目标成本法更加注重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对成本的影响。目标成本法对于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五、结语

项目经理职业化对提高项目管理工作质量发挥着重大作用。企业利用有限的资源运作,不仅需要做好项目资金管理,而且还需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目标成本以市场为导向可以解决传统成本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为企业赚取利润服务,为企业增加价值服务。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必须要狠抓。财务管理的好坏不仅是衡量项目经理对项目的管理水平的标志,还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直接影响。

第四篇:财务管理、资产管理

(三)财务管理

1、按照财经法规的要求统一管理集团公司财务工作,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公允反映集团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

2、建立会计控制制度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建立管理控制制度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

3、统筹调配集团公司内部资金,建立集团公司资金池系统。

4、统筹集团公司税收管理,规避涉税风险。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有效降低税收负担。

5、根据内部审计制度,对集团公司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6、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集团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四)资产管理

通过投资、资产重组或租赁、合作开发等形式,对种业集团占用的国有资产、授权管理的资产以及其它国有资产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保证资产安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种业集团占用的国有资产由集团管理使用;

2、对授权管理的资产(包括产业基地、科技市场等),由集团公司管理与开发;

3、集团公司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培养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通过签订育种合作协议为研究所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和专家岗位补贴等形式,与研究所联合育种、委托育种;优先、优惠、有偿受让和转化省农科院、研究所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加强对品种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开发。

第五篇:浅析企业经营中的合同管理

浅析企业经营中的合同管理

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修补合同管理漏洞,依法治企的关键就是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好企业。因此,搞好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最基本的要求,做好企业合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合同的签约率不高、合同文本不规范、履约率较低等等;合同欺诈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某些企业对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违约现象,运用法律手段寻求自我保护的意识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一、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依法行事的基础和核心。

合同是一种契约,是当事人之间依法确定、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市场经济要求公平有序地竞争,竞争的秩序要靠法规来规范。依法签订的合同是实现正常经济往来的“法典”。

合同管理是指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为预期的管理目标,运用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对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活动。企业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物的管理,一是对人的管理。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企业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合同管理是伴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同步进行的,而合同本身就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内容涉及到企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合同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多种途径,加强合同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合同法律意识差。一些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相关负责人,不熟悉合同法的一般规定,基本上没有把合同管理纳入经营管理之中,合同法律意识差。有的企业没有明确的对业务人员的授权制度,有的单位超过自身的权利范围对外签订合同。

2、不签书面合同现象突出。盲目轻信“口头承诺”的协议,一旦一方失信,便纠缠不清,引发合同纠纷。有的企业仅凭对方的电报、电话、发货通知单就进行交易,给合同履行带来隐患。分析双方不签订合同的原因既有出于信任对方的可能,也有图省事的可能。但恰恰因为这些就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过错,致使当事人事后需要更多倍的精力来弥补和处理这些当初图省事的一时举动。一份证明当事人当初合意主张的重要证据肯定比没有要好。

3、合同签订行为不规范、约定不明确。许多企业在经济交往中,虽然注意签订相关的合同,但却不使用以成文的格式合同文本,结果往往是对合同标的约定不明确,合同条款不完善,责权利表述不明确,意思表达模糊,这样的合同极容易陷入欺诈圈套,引发合同纠纷。格式合同一般是在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起草的,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比较平衡和均匀,因此建议尽可能选用规范的格式合同来处理双方的经济往来。当然,签订合同时对双方合意的目标指向物也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约定,而不应当是含糊不清的。如果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说明合同条款事项,仅凭签订的不明确和不利于我方的合同,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能受既判法律文书的约束,承受合法的“不法”侵害。

4、合同签订履行监控制度不完善。合同履行指的是合同规定义务的执行,表现为当事人执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履行监控,是为保护合同的正当履行,而建立的相应合同执行的调整和控制制度。为保证公司或企业的合同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一些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或相应的法律顾问制度,但由于和各业务职能部门协调或深入监控的程度不同,致使合同履行中管理不到位,而使制度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作为领导者和决策者,一定要意识到合同制度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一定要将这种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并且加以贯彻,不仅仅只是当成一种摆设,而是要落实合同管理的机构、人员和制度,建立健全合同台账、档案制度,使合同管理逐步规范化、从而规范企业的签约和履行行为,堵塞漏洞。

5、合同履约率不理想。导致合同履约情况不理想的原因较多,但企业自身市场经营人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法律知识贫乏,往往在合同签订前不调查对方资信情况,落入对方设下的“合同骗局”,是比较重要的原因。企业一定

要注重培养一支懂法律、懂合同的经营队伍,提高信用观念,规范行为,才能使企业得到稳定的发展。

三、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

1.合同管理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员、部门、制度。要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社会诚信度普遍偏低,合同履约的成本较高,同时效率也不高的现实,为有效规避各种因为合同所带来的风险,就必须有合理的制度作为支撑,并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和部门。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加强关于合同的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让企业上下都拥有较强的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2.加强培训,防微杜渐。企业必须要通过提升员工的法律意识的途径,来规避合同签订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应该不定期的开展各种法务培训。企业中层及以上干部、中层助理、法务审计人员和经营采购等相关人员都应该积极的参加培训。培训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开理论说教的形式,必须要尽可能的通过列举发生在企业员工身边的案例,具针对性地对从争议地约定不明、违约金约定没设限额、知识产权概念缺乏、存在错误的降本理念、对待用户随意作承诺、依然潜伏的其他隐患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起企业员工对合同的法律风险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

3.重视专职法律顾问人员的作用。企业要加强合同管理,以此来防范合同的法律风险就不能够忽视专职法律顾问人员的作用。长期以来专职法律顾问人员都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地位,无法发挥其作用。很多企业都将法律顾问当作是“灭火员”,没有认识到他们的预防的作用。有很多法律顾问一年到头都是在打官司,而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来为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经营、抓好合同管理做出足够的贡献。

因此,企业必须要调动法律顾问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经验决策活动中去,提出各种具有建设性的法律意见。要让法律顾问能够大胆的行企业合同管理、参与商务谈判、做好诉讼、仲裁方面的法律工作。

4.签署合同的过程中要注意防范风险

合同内容必须要明确有效,合同内容约定要明确无歧义,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合同各方履行合同。同时,合同还必须要能够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在合同之

中必须要对能够有效解决纠纷的条款进行约定。世上不可能具备能够避免所有纠纷的完美合同,但是合同条款的完善可尽量避免纠纷发生。

企业合同的管理与风险控制是我们必须要进行重视的,特别是如今这个诚信度令人感到担忧的社会。企业以诚信为本,但是企业最终的追求是利益。因此,不能够就断定签订了合同就不会产生风险。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降低各种风险,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将合同风险通过合理的管理提前预知,做到防范于未然。

结束语

现代企业合同管理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企业合同的管理是我们必须要进行重视的,特别是如今这个诚信度令人感到担忧的社会。企业以诚信为本,但是企业最终的追求是利益。因此,不能够就断定签订了合同就不会产生风险。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降低各种风险,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将合同风险通过合理的管理提前预知,做到防范于未然。

浅谈财务管理中的合同管理(5篇范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