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农田水利知识点
编辑:暖阳如梦 识别码:20-1009193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5 12:49: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田水利知识点

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土壤水:通常将存在于非饱和带的水分称为土壤水,(土壤水是联系农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纽带,农田土壤水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的水,气,热,养分等状况,与作物生长关系密切,是作物生长环境的核心要素之一。)地下水:储存于饱和带的水分称为地下水。

土壤含水率:(习惯上称为含水量)是指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有水分数量的多少,又称土壤湿度。

毛管水:是受土壤毛管力作用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毛管水依其在土壤中的分布又可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

毛管悬着水:在地下水埋深较大时,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上升水:借助毛管力的作用,由地下水上升进入上层土体的水。

凋萎系数:出现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点含水量,也称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在地下水埋藏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当充分降水或灌溉后,地表水完全入渗,并防止蒸发,经过几天时间,土壤剖面所保持的含水量,即为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包括吸湿水,薄膜水和毛管悬着水,其数量是三者数量的和)

田间持水率: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做田间持水率。

SPAC系统的主要内容:水分经由土壤到达植物根系,进入根系,通过细胞传输进入木质部,由植物的木质部到达叶片,再由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最后参与大气的湍流交换,形成一个统一、动态的互反馈连续系统,即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

在这一连续体中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土壤、植物和大气是SPAC系统的研究对象。

SPAC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水分在土壤、植物和大气中的传输。水分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运动。作物需水量: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能取得高产潜力条件下的作物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量,包括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参照作物需水量(潜在腾发量):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地块的长度和宽度都大于200m)矮草地(草高8~15cm)上的蒸发量。

作物系数:指不同发育期中需水量与可能蒸散量之比值。

植株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又称株间蒸发。

深层渗漏:是指灌溉水或降水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作物根系层土壤田间持水量,下渗到不能为作物利用的深层土壤现象。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是指在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蒸发蒸腾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灌溉制度:是指某一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稳定高产,所制定的一整套向农田灌溉水的方案,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等四项内容。

灌溉设计保证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几率,一般用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占计算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

灌溉水利用系数:净灌溉用水量W净与毛灌溉用水量W毛之比称为灌溉水利用系数,用η水表示。W毛=W净/η水(W毛:毛灌溉用水量,W净灌溉用水量)

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为灌溉模数。

畦灌:畦灌是将田块用畦梗分隔成许多矩形条状地块,灌溉水以薄层水流形式输入田间并渗入土壤的灌水方法。喷灌: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像天然降雨一样进行喷灌。

沟灌: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垄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垄沟,在流动的过程中借助重力作用和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滴灌:滴灌是利用喷头、滴灌管等设备,以滴水或细小水流的方式,湿润植物根区附近土壤的灌水方法。

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是灌溉渠道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水量,亦即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喷灌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水滴打击强度:喷头喷洒出来的水滴对作物的影响,可用水滴打击强度来衡量。水滴打击强度是单位喷洒面积内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它与水滴的大小,降落速度及密集程度有关。田间渠系指的是条田内部的灌溉网,包括毛渠、输水垄沟和灌水沟、畦等。设计流量:是渠道的毛流量,它是设计渠道断面和渠系建筑物尺寸的主要依据。

自由渗流:渠道渗流不受地下水顶拖,在渗流过程中渠道中的水流与地下水不形成连续水流。顶拖渗流:渠道渗流受地下水顶拖,在渗流过程中,渠道中的水流与地下水形成连续水流。渠道的工作制度就是渠道的输水工作方式,分为续灌和轮灌两种。

续灌: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自始至终连续输水的渠道,称为续灌渠道。这种输水工作方式称为续灌。轮灌: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轮流输水的工作方式叫做轮灌。实行轮灌的渠道称为轮灌渠道。灌溉水源:是指天然水资源中可用于灌溉的水体,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其中地面水是主要形式。地面水包括河川,湖泊径流以及在汇流过程中拦蓄起来的地面径流。

地下水一般是指潜水和层间水,前者又称为浅层地下水,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由于补给容易,埋藏较浅,便于开采,是灌溉水源之一。

管井:由于水井结构主要是由一系列井管组成,故称为管井。当管井穿透整个含水层时称为完整井。穿透部分含水层时称为非完整井。

农作物的设计排渍深度:是指控制农作物不受渍害的农田地下水排降深度

农作物的耐渍深度:是指农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要求保持一定的地下水适宜埋藏深度。即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状况适宜于农作物根系生长(有利于农作物增产)的地下水深度。

农作物的耐渍时间:指在作物生长期间,允许地下水有短期升至耐渍深度以上,其持续时间以不危害作物正常生长为限度,该持续时间称耐渍时间。

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排涝流量:排水沟道汛期需要排出因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量称为排涝流量。

排渍流量:是指非降雨期间为控制地下水位而经常排泄的地下水流量,即当地下水位达到一个控制要求时的地下水排水流量,又称日常流量。

排涝设计流量是指在发生除涝设计标准规定的设计暴雨时,排水沟中应通过的最大流量。排涝模数:单位排涝面积上的最大排涝流量。

设计地下水排水模数或排渍模数:单位面积上的排渍流量。

灌水率图修正原则(填空):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为准则。

(1)尽量保持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时间不动或稍有移动(前后移动不超过3天)(2)在允许范围内适当调整各次灌水时间,延长或缩短,要使修正后的灌水率图比较均匀连续

(3)为了减少输水损失,应使渠道工作制度比较平稳,在调整时不应使流量相差过大,一般q(min)≥40%q(min)(4)灌水时间上要分出次数,留出时间间隔为工程维修留出时间,应避免短期停水,特别应避免小于5天的短期停水现象。

一般从修正后的灌水率图中取延续时间较长(例如达到20~30天)的最大灌水率值作为设计灌水率,而不是短暂的高峰值,这样不致使设计的渠道断面过大,而增加渠道工程量。但短期的高峰值不应大于设计灌水率的120%。在渠道运用过程中,对短暂的大流量(大于设计灌水率的120%),可由渠堤超高部分的断面去满足。P10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

(1)在既定的水源和水位情况下,各级渠道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对面积很小的局部高地宜采用提水灌溉的方式。

(2)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一般来说,渠线应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尽可能与道路和防护林带,排水渠系等统一考虑,以减少渠道深挖高填和交叉建筑物的数量,节约工程投资及管理费用。

(3)渠道的布置应尽量与用水单位相结合,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管理。

(4)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渠道线路要直,上、下级渠道尽可能垂直,斗、农渠的间距要有利于机械耕作

(5)要考虑综合利用。山区,丘陵区的渠道布置应集中落差,以便发电和进行农副业加工。(6)灌溉渠系规划应和排水系统规划结合进行,在多数地区必须有灌有排,以便有效地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通常先以天然河沟作为骨干排水沟道,布置排水系统,在此基础上,布置灌溉渠系。应避免沟、渠交叉,以减少交叉建筑物。

(7)灌溉渠系布置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如耕作区道路,林带,居民点等规划)相配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产和生活。

田间工程规划原则

1、必须在农业发展规划和水利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2、田间工程规划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既要充分考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又要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当年增产。

3、田间工程规划必须因地制宜,注重调查研究。

4、田间工程规划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执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排水工程的规划布置原则(简答or论述)

1、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尽量增加自流排水面积,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

2、系统分级合理,长短适当,排水与行政区划相结合,以利于机耕和统一管理。

3、尽量利用现有水利设施,特别注意不打乱自然排水流势,以保障排水流畅。

4、建筑物尽量集中。尽量减少交叉。

5、系统线路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争取做到“一直、二短、三安全”。线路尽量避免深挖高填、风化岩层、节理发育的破碎带和强透水地带。

6、灌排配套,有灌有排,保证及时灌溉与排水。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 灌溉水的水量损失主要有:

①渗水损失。包括各级输水渠道通过渠底、边坡土壤空隙渗漏的水量和田间深层渗漏的水量。

②漏水损失。包括由于地质条件、生物作用或施工不良而形成漏缝或裂隙损失的水量,或因管理不善引起的田面流失及泄水损失,工程失修引起的建筑物漏水等原因造成的水量损失,这是应该在施工、管理中加以避免的。

③蒸发损失。沿渠道水面蒸发的水量,可根据水面蒸发资料及渠道总水面积近似求得,其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三种输水损失中,渗水损失最大,漏水损失次之,水面蒸发损失最小。

灌溉水的水量损失,直接影响着灌溉水的利用程度,因此,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从灌溉水量损失方面来考虑主要有防渗措施、土壤质地及地下水埋深、灌区类型、灌区地理位置、灌区规模、渠道级别及灌溉技术等。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提高方法:

(1)配水:加强配水工作,提高配水质量,避免超过安全输水高度放水,在计划引水流量时,要尽可能与渠道设计输水能力相吻合。

(2)采取工程技术措施: ①进行渠道衬砌,防止渠道渗漏 ②塑料防渗法 ③改进灌水技术(3)加强灌溉管理 ①加强计划用水管理

②健全各项制度和巡渠组织 ③推进先进灌水技术 ④加强建筑物维修 ⑤整修渠道

绪论

农田水分的不足和过多的调节措施:灌溉和排水。灌溉措施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排水措施包括控制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修建排水工程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排入容泄区,使农田土壤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一个是在易涝易碱地区,利用排水工程控制地下水位和排除土壤盐分。1章 农田灌溉原理

依地表下水分存储状况,将储存水分的区域分为非饱和带(或称为包气带)和饱和带

田间土壤水分的表示方法:土壤含水率(有重量含水率和体积含水率之分)、土壤水势两种方法。

土壤水的基本形式:依其所受力的不同分为吸湿水、毛管水、膜状水、重力水

(吸湿水和膜状水主要受土壤吸附作用;重力水受重力支配,在重力作用下,重力水进一步向土壤剖面深层移动。)影响土壤水分入渗因素有哪些?(简答或填空)

内因:(1)土壤机械组成、容重(2)土壤初始含水率(3)温度 外因:(1)地面坡度(2)降雨(3)下垫面(4)耕作管理措施 影响土壤水分蒸发的因素有哪些?(简答或填空)

(1)水面蒸发: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1)饱和水汽压差2)温度3)风4)气压5)水质

(2)土壤蒸发:影响土壤 蒸发的因素:1)土壤因素:是内因,决定蒸发发展的根本原因,包括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藏深度、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色泽和下垫面。2)气象因素:是外因,是蒸发变化的条件,包括辐射、温度、湿度、风和降水(量、次数)方式。

农田水分的消耗途径:作物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田间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

作物需水量影响因素:主要决定于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阶段、气象条件(温度,日照,湿度,风速等)、土壤含水状况、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等。

2章 灌溉制度与灌溉用水量

灌溉制度的影响因素:

1、有效降水量,2、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3、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确定,4、地下水补给量,5、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6、降雨量和降雨量在年内、年际的分配,7、作物种类、品种和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

灌溉制度是如何确定的: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之一是降雨量,另一个基本依据是作物需水量。必须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一般年、干旱年及特旱年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一般在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多采用干旱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标准。

灌溉制度确定的方法:

1、调查群众丰产灌水经验制定充分供水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实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3、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

4、根据作物的生理指标确定灌溉制度

P45 公式2-1(计算)P46 公式2-5 2-6(计算含水量)P48 公式2-9 2-10 3章 灌水方法

畦灌的灌水技术要素:畦田长度,畦宽,单宽流量,放水入畦时间(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壤渗透性,田面坡度及其粗糙率与平整程度,以及作物的种植情况等。)

沟灌的灌水技术要素:灌水沟类型,灌水沟规格(灌水沟的间距,灌水沟的长度,输入灌水沟的单沟流量),如何评价喷灌的灌水制度:其突出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性强,机械化程度高,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高,尤其是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但基建投资较高,而且受风的影响大。优点:省水:与地面灌溉相比省水20-30%。

省工:节省用工60-90%。

省地:节省占地2-5%。

对地形适用性强,不需大量平整土地。

灌水质量好。

可综合利用,防霜,防干热风。

可增产10-20%。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300-900元/亩;受风的影响大,耗能高。

①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水量,亦即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

②喷灌均匀度: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喷灌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③水滴打击强度:喷头喷洒出来的水滴对作物的影响,可用水滴打击强度来衡量。水滴打击强度是单位喷洒面积内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它与水滴的大小,降落速度及密集程度有关。(但目前尚无合适的方法来测量水滴打击强度,目前一般采用喷灌的雾化指标来表示水滴打击强度。

评价喷灌的灌水质量指标: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 P74左右 首部枢纽:

(1)包括水泵,及动力机、肥料和化学药品注入设备,过滤设备、控制阀、进排气阀、压力流量测量仪表等。(2)其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增压并将其处理成符合微灌要求的水流送到微灌系统中去。是微灌系统的控制中心。(3)确定首部枢纽的位置要与水源工程相结合,且以投资少、管理方便为原则进行选定。(4)首部枢纽的各部分的布置细节:

①微灌常用的水泵有潜水泵,离心泵,深井泵等,动力机可以是柴油机,电动机等。在供水量需要调蓄或含砂量很大的水源,常要修建蓄水池和沉淀池。沉淀池用于除灌溉水源中的大固体颗粒物,为了避免在沉淀池中产生藻类植物,应尽可能将沉淀池或蓄水池加盖。过滤设备的作用是将灌溉水中的固体颗粒物虑去,避免污物进去系统,造成系统堵塞。过滤设备应安装在输配水管道之前。

②肥料和化学药品注入设备,用于将肥料,除草剂,杀虫剂等直接施入微灌系统,注入设备应设在过滤设备之前。③流量压力量测仪表用于测量管线中的流量或压力,包括水表,压力表等。水表用于测量管线中的总水量,根据需要可以安装于首部,也可以安装于任何一条干、支管上,如安装于首部,须设于施肥装置之前,预防肥料腐蚀。压力表用于测量管线中的内水压力,在过滤器和密封式施肥装置的前后各安装一个压力表,可观测其压力差,通过压力差的大小,能够判定施肥量的的大小和过滤器是否需要清洗。

④控制器用于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一般控制器具有定时或编程功能,根据用户给定的指令操作电磁阀或水动阀,进而对系统进行控制。

⑤阀门是直接用来控制和调节微灌系统压力流量的操纵部件,布置在需要控制的部位上,其形式有闸阀,逆止阀,水动阀…电磁阀等。

微灌系统的分类:滴灌系统,微喷灌系统,涌泉灌系统以及渗灌系统。滴灌和其他灌水制度的一个最大不同点是需要过滤。P99论述题

4章 灌溉渠道工程 P105斗农渠的布置形式

一、管排相间布置。在地形平坦和微地形起伏的地区,宜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交叉交错布置。沟渠都是两侧控制,工程量较省。这种布置形式称为灌排相间布置。

二、管排相邻布置。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只能并行,上观灌下排,互相配合。这种布置形式称为灌排相邻布置。P106田间渠系布置 1.纵向布置

灌水方向垂直农渠,毛渠与灌水沟、畦平行布置、灌溉水流从毛渠流入与其垂直的输 水垄沟,然后再进入灌水沟、畦。毛渠一般沿地面最大坡度方向布置,使灌水方向和地面 是大坡向一致,为灌水创造有利条件。在有微地形起伏的地区,毛渠可以双向控制,向两 侧输水,以减少土地平整工程量。地面坡度大于1%时,为了避免田面土壤冲刷,毛渠可 与等高线斜交。以减小毛渠和灌水沟、畦的坡度。田间渠系的纵向布置如图4-10所示 2.横向布置

灌水方向和农渠平行,毛渠和灌水沟、畦垂直。灌溉水流从毛渠直接流人灌水沟、畦,见图4~11,这种布置方式省去了输水垄沟,减少了田间渠系长度,可节省土地和减

少田间水量损失。毛渠一般沿等高线方向布置或与等高线有一个较小的夹角、使灌水沟,畦和地面坡度方向大体一致,有利于灌水。

以上两种布置形式中,纵向布置适用于地形变化比较复杂,土地平整较差的条田;横向布置适用于地面坡度一致,坡度较小的条田。P108田间道路的布置

1、沟-渠-路。道路位于条田的上端,靠斗渠的一侧。其优点是:(1)路的一侧靠田,人、机进田方便。(2)道路位置较高,雨天不易积水,行车安全方便。(3)道路穿越农渠,可结合农门修建桥涵,节省工程量和投资。(4)道路拓宽比较容易。这种布置的缺点:道路要穿越全部下级农渠,需要修建较多的桥涵,路面起伏较大,渠沟紧邻,渠道渗漏损失较大,灌水季节道路比较潮湿。

2、沟-路-渠(图4-14)。道路位于条田的下端,在斗沟和斗渠之间。这种布置的优点:道路不与农级沟渠相交,交叉建筑物少,路面平坦,渠靠田,灌水方便,渠离沟较远,渠道渗漏少。其缺点是:人机进田需穿越斗级沟渠,需在走斗级沟渠上修建较多、较大的桥涵,以后道路拓宽比较困难。

3、路-沟-渠(图4-15)。道路位于条田的下端,在斗沟的一侧。这种布置的优点是:道路邻沟离渠,路面干燥,人、机下田方便。渠靠田、灌水方便,挖沟修路,以挖作填,节省土方和劳力。其缺点是:道路要穿越所有农沟,需修建较多的桥涵,道路位置较低,多雨季节容易积水受淹;渠靠沟,渠道渗漏损失大。6章 灌溉水源工程

地下水取水方式及对应建筑物:垂直取水建筑物,水平取水建筑物和双向取水建筑物 地表取水时什么时候用有坝取水?什么时候用无坝引水?什么时候用抽水?(填空)①无坝引水

无坝引水渠首引水方式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对天然河道的影响较小,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航运、漂木、渔业等)之间的矛盾也小,适合在大江大河上取水。无坝引水渠首适用于引水比不大(引水比不能超过20%~30%),防沙要求不高,水位及流量能够满足取水设计流量的情况。②有坝取水

有坝取水是横贯河床设置溢流低坝或闸控制河道水流,抬高水位,保证渠首引水的取水枢纽。有坝取水引水保证率高,一般能满足渠道设计流量引水要求。目前国内已建成运行的有坝取水以低坝沉沙槽式,拦河闸式、弯道式三种渠首最为常见。③抽水取水

河流水量比较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就近采取抽水取水方式,修建灌溉泵站。

8章 田间排水与盐碱土改良 排涝水考虑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

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土壤含水率的大小与土壤土质及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防渍排水标准:(名词解释或填空)农作物排渍标准,包括设计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渍时间。农作物的设计排渍深度是指控制农作物不受渍害的农田地下水排降深度,通常是将排水区地下水位在降雨后一定时间内排降到农作物耐渍深度以下,以消除由于水分过多或水稻田土壤通气不良所产生的渍害。农作物的耐渍深度是指农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要求保持一定的地下水适宜埋藏深度。即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状况适宜于农作物根系生长(有利于农作物增产)的地下水深度。当地下水位经常维持在农作物的耐渍深度时,则农作物不受渍害。农作物的耐渍时间指在作物生长期间,允许地下水有短期升至耐渍深度以上,其持续时间以不危害作物正常生长为限度,该持续时间称耐渍时间。

地下水临界深度影响因素:地水临界深度其大小与土壤质地、地下水矿化度、气象条件、灌溉排水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耕作、施肥等)有关。

轻质土(沙壤、轻壤土)的毛管输水能力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同一地下水埋深的情况下,较黏质土的蒸发量大,因而也容易积盐,为了防止其盐碱化,地下水应保持在较大的深度,亦即地下水临界深度的数值较大。在同一蒸发强度的情况下,地下水矿化度高的地区,积盐速度快,因而也应有较大的地下水临界深度。反之,精耕细作,松土施肥,可以减少土壤蒸发,防止返盐,适时灌水可以起到冲洗压盐的作用,在这些地区地下水临界深度可以适当减小。各地条件不同,地下水临界深度也不同。一般应根据实地调查和观测试验资料确定。P221明沟排水,可分为除涝、防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等三种明沟排水系统。p221明沟排水(填空)除涝田间排水沟沟深和间距

除涝田间排水沟,目的是及时排除地面水,防止作物受淹。影响田间排水沟间距的因素很多,如降雨径流关系、允许的淹水历时及旱田的蓄水能力等;而且又非常复杂,如降雨径流的过程,由于产流汇流过程受降雨量、雨强、土质、地面坡度等因素影响,除土壤蓄水以外,田间灌水沟、其,排水沟等均对降雨径流有一定的调蓄作用,很难准确确定农田产流汇流,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理论计算公式。实践中,北方地区农沟一般间距多在150到400米,毛沟间距为30到50米。南方地区末级排水沟间距多为100到200米。如果只排除地表径流,没有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时,排除地面水的排水沟沟深视排水流量而定,一般不超过0.8到1.0米。治渍的田间排水沟沟深和间距

治理渍害的田间排水沟,其主要任务是降低地下水位。根据一些地区的试验资料和经验数据分析,在不同土质,不同沟深时,控制地下水位的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如表8-6所示 盐碱化地区的田间排水沟沟深和间距

盐碱化地区田间排水沟的主要水任务是控制地下水位要降在安全深度,以下,防止土壤盐碱化。9章排水沟道系统规划设计

P251排水方式:(填空)(1)水平(沟道)排水和垂直(或竖井)排水(2)自流排水和抽水排水。(3)排涝和排渍(4)地面截流沟(又称撇洪沟)和地下截流沟排水。设施农业灌溉工程知识点(填空)

1、设施农业灌溉的特点

①作物种植的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②灌溉的土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除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外,大部分连栋温室都采用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根据人工基质不同分为基质培,水培,雾培。

③种植作物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采用人工基质后按照盛装基质的方法不同,栽培方式分为袋培,槽培,盆栽和穴盘栽培等。灌水方式有渗灌(从上向下),潮汐灌(从下向上)

④作业管理的精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田灌溉量按m³/hm计算,温室灌溉量按L/灌水器计算 设施农业灌溉的要求

①温室灌溉要求节水,灌溉与施肥一体化

②温室灌溉要求与温度,湿度环境控制紧密结合 ③温室灌溉要求与室内作物栽培方式高度统一

一套完整的温室灌溉系统通常包括:水源,首部枢纽,供水管网,田间灌溉系统,自动控制设备等五部分。

根据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农田用水经验,井深在60m以内,井径以在700-1000mm之间为宜;60~150m的中深井,井径可采用300~400mm;150m以上的深井,井径可取200~300mm。1暗管排水优点

(1)与明沟和暗沟相比,有助于地下水位的控制。

(2)与明沟相比,管道受外界的影响小,减轻了维修和管理的工作量。

(3)与明沟相比,暗管排水可减少耕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4)在遇到水平不透水的隔层时,暗管也能有效地排水。

(5)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暗管排水系统,根据农田需要控制的地下水位,实行例 灌,达到地下灌溉的目的。

(6)暗管排水能有效改善土壤通气性,提高土温,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看助于提高 作物产量

2.暗管排水缺点

暗管排水的不足之处是:只能排地下水不能同时排地表水。一次性投入很大,施工要求高;暗管排水的同时降低了土壤的速效养分,氮元素流失严重,已经得到关注;管径小,间距大,外包装老化、破损等原因易造成暗管堵塞,排水慢,易造成农田淹水。还要求有较大的坡降。

暗管排水系统一般由吸水管,集水管(沟),检查并,集水井等几部分组成 1.暗管管材 2.暗管的外包滤料(1)当地材料管材。(1)有机材料 1)灰土管(2)无机材料 2)水泥土管(3)合成材料 3)瓦管 4)陶瓷管

(2)塑料管管材 排水沟的纵断面设计

①根据排涝设计流量确定沟道的过水断面

(排水沟的比降,沟道的边坡系数,排水沟的粗糙率)②根据通航、养殖要求校核排水沟的水深与底宽 ③根据滞涝要求校核排水沟的底宽 ④根据灌溉引水要求校核排水沟道底宽 灌溉管道工程

地埋管材目前我国主要采用: 混凝土管,硬塑料管

地面移动管材目前我国主要采用: 薄塑料管,涂塑布管,硬塑管,锦纶管,尼龙管和铝合金管 管网分类: 无压灌溉管道系统,低压灌溉管道系统,中压灌溉管道系统,高压灌溉管道系统 附属设施装置

(1)取水枢纽和装置

(2)过滤器及施肥施药装置(2)分水配水装置(3)控制装置(4)量测装置(5)保护装置(6)泄退水装置(7)交叉装置

(8)田间出水口和给水栓(9)管道附属及连接装置(10)其他装置和设备 技术优点

(1)节水效益显著。(2)土地利用率高。

(3)适应性强,便于实现自动化(4)输水速度快,灌溉效率高

(5)维修养护省工,省时,管理方便。(6)灌水及时,作物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技术缺点①需要的材料和设备较多;②投资较高 ③对水源的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微灌系统,对水质的要求更高。固定管材的种类主要有:水泥土管、素混凝土管、塑料管、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钢管等

第二篇:农田水利

选择题

1.地下水临界深度是指?(C)

A、地下水埋藏深度。

B、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渍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C、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D、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大埋深。

2.对于控制一定地下水位要求的农田排水系统,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

A、在同一排水沟深度的情况下,排水沟的间距愈大,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愈快,在一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愈大,在规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也愈大。

B、在允许的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ΔH一定时,排水沟的间距愈大,需要的深度也愈大。

C、在允许的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ΔH一定时,排水沟的间距愈小,需要的深度也愈大。

D、在同一排水沟间距的情况下,排水沟的深度愈小,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愈快,在一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愈大,在规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也愈大。

3.设计排涝标准时,需选择发生一定重现期的暴雨,一般选择标准是?(B)

A、1-5年。B、5-10年。

C、10-15年。D、15-20年。

4.对渍害最不敏感的作物是?(D)

A、小麦;B、玉米;

C、高粱;D、水稻。

5.特别适宜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农田排水方式是?(B)

A、明沟排水;B、竖井排水;

C、暗管排水;D、暗沟排水。

6.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用来校核排水沟的最小流速的设计流量是?(B)

A、排涝设计流量;B、排渍设计流量;

C、日常排水设计流量;D、排涝模数。

7.农田长期渍水不会造成下列后果? B

A、土壤的透气性很差。B、土层都处于强烈的氧化状态。

C、利于硫化氢等硫化物的形成,对作物根系产生永久性伤害。D、有机质矿化程度低,分解释放的有效养分少,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8.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水利技术不包括?(D)

A、明沟排水B、井灌井排

C、灌水冲洗D、放淤改良

9.什么叫计划用水?(B)

A、灌溉水量的分配方法。

B、就是按作物的需水要求与灌溉水源的供水情况,结合渠系工程状况,有计划地蓄水、引水、配水与灌水。

C、是指灌溉水在灌区各级渠系调配、管理的方式。

D、是指灌溉水通过各级渠道流入田间的方法。

10.灌区用水计划一般来说有哪四种主要类型?(C)

A、水源引水计划、渠系配水计划与田间的用水计划等。

B、水权集中、统筹兼顾、分级管理、均衡受益。

C、轮廓用水计划、某灌季全渠系用水计划、干支渠段用水计划及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

D、上下结合、分级编制,统一调度、联合运用。

11.灌溉设计标准是反映灌区效益达到某一水平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一般以()与()表示?

A、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B、水文年型、降水量。

C、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抗旱天数。D、水源来水量、灌区需水量。

12.什么叫田间渠系的灌排相邻布置?()

A、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的规划布置。B、田间各级渠道规划布置的形式。

C、田间灌排渠系并行相邻的布置形式。D、田间灌排渠系交错的布置形式。

13.渠道的输水损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A、干渠、支渠、斗渠及农渠等四级渠道的水量损失。

B、渠床土质、地下水埋深、渠道的工作制度及输水时间。

C、自由渗流、顶托渗流、渠床土质、与渠道的工作制度等。

D、渠道水面蒸发损失、渠床渗漏损失、闸门漏水与渠道退水等。

14.什么叫渠道水的利用系数?()

A、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B、某一级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C、田间实际灌入的有效水量与末级渠道的供水量之比。

D、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的水量之比。

15.在渠道规划设计中,渠道最小流量有何作用?()

A、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

B、用以校核渠道不淤条件。

C、用以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

D、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并按最小流量验算渠道不淤条件。

16.什么叫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A、导引、收集雨水径流,并把它蓄存起来加以有效灌溉利用的工程技术措施。

B、田面、坡面、路面及屋面庭院等各类集水工程。

C、各类形式的水窖、水窑窖等蓄水工程。

D、各类最为有效节水的灌溉方式。

17.集流面的处理主要包括哪三类方法?()

A、采用混凝土、水泥土、三七灰土进行表面处理。

B、采用塑料薄膜、或塑膜复沥青、复草泥。

C、植被管理;地表处理;化学处理。

D、采用钠盐、硅有机树脂及粗石蜡等化学处理方法。

18.蓄水工程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

A、引水渠沟或管道、入水口、拦污栅、沉沙槽、蓄水设施以及放水装置等。

B、涝池、旱井、田间蓄水池、水窖、水窑窖等。

C、引水渠、蓄水窑洞与放水暗管与放水暗渠。

D、沉沙池、进水管、水窖等。

19.什么叫续灌方式?()

A、类似于自来水管道可随机用水的供水方式。

B、输配水管道进行输水、配水和灌水的方式。

C、是指上一级管道按预先划分好的轮灌组分组向下一级管道配水的方式。

D、是指上一级管道向所有的下一级管道同时配水的方式。

20.什么叫集水效率?()

A、降水特征(次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集水面质地、坡度、前期含水量与集水面尺寸。

B、集水面的处理材料、集水面积、集流路径和汇流时间。

C、随降水强度的增大而提高。

D、某时段内或某次降雨集水面的集水量占同一时期内的降雨量的比值。

1、什么叫作物需水关键期?D

A、作物最需要灌水的生长时期。

B、作物生长最关键的生育阶段。

C、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生长阶段。

D、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2、什么叫作物系数Kc?D

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的大小。

D、作物系数Kc 是作物本身生理学特性的反映,它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体叶面积有关,Kc = ETc/ETo。

3、什么叫平均喷灌强度?B

A、单位时间内喷洒在某一点的水深B、是指单位时间内喷洒范围内各点喷灌强度的算术平均值(mm/h)。

C、喷灌雨点的大小D、单位时间内喷灌水量的大小

4、什么叫喷灌均匀度?C

A、喷灌范围内纵横两个方向的水量分布B、喷洒范围内的水量大小

C、是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D、喷灌范围内的水滴的大小

5、什么叫斗农渠系的灌排相邻布置?C

A、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的规划布置B、田间各级渠道规划布置的形式

C、田间灌排渠系并行相邻的布置形式。D、田间灌排渠系交错的布置形式。

6、渠道的输水损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D

A、干渠、支渠、斗渠及农渠等四级渠道的水量损失。

B、渠床土质、地下水埋深、渠道的工作制度及输水时间。

C、自由渗流、顶托渗流、渠床土质、与渠道的工作制度等。

D、渠道水面蒸发损失、渠床渗漏损失、闸门漏水与渠道退水等。

7、在渠道规划设计中,渠道最小流量有何作用?D

A、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

B、用以校核渠道不淤条件。

C、用以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

D、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并按最小流量验算渠道不淤条件。

8、地下水临界深度是指?C

A、地下水埋藏深度

B、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渍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C、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D、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大埋深。

9、对于控制一定地下水位要求的农田排水系统,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A、在同一排水沟深度的情况下,排水沟的间距愈大,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愈快,在一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愈大,在规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也愈大。

B、在允许的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ΔH一定时,排水沟的间距愈大,需要的深度也愈大。

C、在允许的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ΔH一定时,排水沟的间距愈小,需要的深度也愈大。

D、在同一排水沟间距的情况下,排水沟的深度愈小,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愈快,在一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愈大,在规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也愈大。

10、设计排涝标准时,需选择发生一定重现期的暴雨,一般选择标准是?C

A、1-5年B、5-10年C、10-15年D、15-20年

11、对渍害最不敏感的作物是?D

A、小麦;B、玉米;C、高粱;D、水稻。

12、特别适宜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农田排水方式是?B

A、明沟排水;B、竖井排水;C、暗管排水;D、暗沟排水。

13、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用来校核排水沟的最小流速的设计流量是?B

A、排涝设计流量; B、排渍设计流量; C、日常排水设计流量;D、排涝模数。

14、农田长期渍水不会造成下列后果?B

A、土壤的透气性很差。B、土层都处于强烈的氧化状态。C、利于硫化氢等硫化物的形成,对作物根系产生永久

性伤害。D、有机质矿化程度低,分解释放的有效养分少,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15、下面的灌溉方法中,哪种方法的灌溉水既可以向上运动,又可以向下运动。

A 沟灌B渗灌C 喷灌D 滴灌

16、渠道的不冲流速应该()

A. 等于设计流速B.大于设计流速C.小于设计流速D.与设计流速无关

17、涝灾是指(A)

A.地面水过多B.土壤水过多C.地下水过多D.承压水过多

18、低压管道系统的压力一般不超过(C)

A.0.10MPaB.0.15 MpaC.0.20 MpaD.0.25 Mpa19、微喷灌主要适用于()

A.高秆作物B.水稻C.大田作物D.经济作物

20、什么叫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D

A、最末一级田间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B、储存于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灌溉水量与水源工程引入的总

水量的比值

C、作物对灌溉水量的利用程度

D、储存于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水量与实际灌入田间的总水量的比值。

21、滴灌系统的组成包括(ABCDE)。

A:首部枢纽: B:水源工程C:控制、量测和保护装置D:滴头E:输配水管网

22、微灌按所用设备(灌水器)及出流方式不同,主要有(ABCDE)。

A:滴灌B:微喷灌C:小管出流灌D:重力滴灌E:渗灌

2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按系统移动程度分为(ACE)

A:固定式B:滚动式C:移动式D:半移动式E:半固定式

24、按喷头的工作压力分为(ABC)。

A:低压喷头B:中压喷头C:高压喷头D:微压喷头

25喷灌喷头的组合方式有(ABCD)等方式。

A:正方形B:矩形C:正三角形D:三角形和扇形

1.(C)叫作物需水量?

A、灌溉作物所需满足的蒸发蒸腾量。

B、实际生长条件下作物的植株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

C、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在最佳水、肥等土壤条件与生长环境中,取得高产潜力所需满足的植株蒸

腾和棵间蒸发之和。

D、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绿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2.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形态。液态水按其运动特性又可分为(A)、()、及()3类。

A、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B、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点和凋萎系数。

C、汽态水、吸湿水、薄膜水。D、重力势、压力势、基质势。

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哪四个方面?(B)

A、作物种类、作物品种、作物生育期及作物产量。

B、气象条件、土壤特性、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C、土壤含水量、灌溉条件、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D、降水、日照、土壤特性、及作物性状。

4.田间灌水均匀度是指(A)?

A、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B、灌溉水湿润土壤的平均深度。

C、灌溉水流入单位面积农田的时间。D、单位面积农田上的灌溉水量。

5.(D)叫作物需水关键期?

A、作物最需要灌水的生长时期。B、作物生长最关键的生育阶段。

C、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生长阶段。D、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6.作物需水的模比系数是(C)?

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大小。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D、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大小。

7.(D)叫作物系数Kc?

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的大小。

D、作物系数Kc 是作物本身生理学特性的反映,它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体叶面积有关,Kc = ETc/ETo。

8.农作物的灌溉制度(A)?

A、指作物播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B、某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C、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D、作物全生育期灌溉的时间表。

9.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是指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生产实践中一般取(B)

A、物的根系深度。B、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度。

C、40—80cm。D、40—100cm。

10.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是指(C)

A、作物产量与灌溉水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B、是指全生育期消耗利用的水量总和。

C、指在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D、作物产量的数学表达方式。

第三篇:农田水利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202_年中央1号文件鲜明提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把农田水利作为要突出加强的第一薄弱环节,明确要求大兴农田水利建设。这是针对我国农业和水利的突出问题、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充分肯定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成绩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特别是经过大跃进、农业学大寨时期的集中突进,我国农田水利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水库库容由解放前的200亿方左右增加到1976年的4200亿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2.4亿亩增加到6.7亿亩。改革开放后,农田水利建设确实一度有所放松,上世纪80年代末的有效灌溉面积还比不上1978年,但进入90年代后又明显加强,1999年的有效灌溉面积比1989年增加了1.2亿亩,达到近8亿亩。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如何看待这期间的农田水利建设?如何认识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与这些年成绩的关系?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我们认为,这些年来,中央对农田水利建设高度重视,连续8个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田水利建设有明确的部署要求和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并采取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快速增加。202_—202_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8.1亿亩增加到8.9亿亩,六年增加8000万亩,增幅近1/10,特别是202_以来连续五年每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过的;近九亿亩的有效灌溉面积,也是世界各国中独一无二的。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的灌溉面积增加15.7%,节水灌溉面积增加38.3%,比重大幅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2_年的0.45提高到202_年的0.5。二是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显著加大。202_年中央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安排规模三亿元,202_年增加到78亿元,增加了25倍;各省财政也建立了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资金,并不断扩大规模。202_年又启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规模也快速扩大。三是水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全国水库库容由202_年的5658亿方增加到202_年的7064亿方,增加1400多亿方、增加了1/4,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总之,应当充分肯定这些年农田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不能因为现在农田水利建设依然滞后而看不到这些年的成绩,更不能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农田水利建设一概简单否定。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人多地少、水旱灾害频繁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灾害影响大、高度依赖灌溉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特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灌溉和水利对我国农业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尽管我国灌溉面积高居世界首位,但依然远不能满足农业稳定发展和维护粮食安全的需要。综合分析,在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诸多因素中,目前最为薄弱、制约最大、最需要加强的还是农田水利。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目前全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完好率为60%,中小灌区干支渠完好率仅50%左右,大型灌溉排水泵站老化破坏率达75%左右,与农业生产最密切的“最后一公里”渠道成为最薄弱的环节。全国因老化损坏年均减少灌溉面积311万亩,相当于10个30万亩大型灌区。二是节水灌溉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采取节水措施的灌溉面积仅占总灌溉面积的43.5%,灌溉水利用率202_年为0.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并且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国情严重不符。三是山区水利发展滞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华北干旱缺水区和西南旱山区总面积200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水资源贫乏、又不具备修建骨干水利工程的条件,区域性、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严重,去年西南大旱使这一问题更加暴露无遗。四是灌溉潜力的挖掘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现有耕地18.26亿亩,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为8.89亿亩,尚有一半以上是“望天田”;初步治理的易涝农田中有70%仅达五年一遇的除涝标准。全国平均受旱面积达三亿亩以上,因旱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原因和影响因素很多,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前,农田水利特别是乡村范围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的投入来源是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规模在100亿个工日以上;税费改革后,“两工”取消,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工投劳锐减。据测算,近3年全国农民年均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日较税费改革前10年的平均数减少75亿个;每个工日按25元计算,就相当于全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一年减少了1875亿元。尽管各级财政用于农田水利的资金近年来增加很多,但与这个缺口比,都只是很小一个比例。这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

第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责任主体不清。税费改革前,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要靠村集体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似乎是集体的事情、农民的义务,最多是“民办公助”。税费改革后,农民无心干、集体无力干、政府没钱干,但到底应当是谁的责任,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着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农民直接受益,不属于公共产品,因而责任主体应当是农民,“谁受益,谁投资”,政府只是引导鼓励;有的认为小型农田水利私人不愿投资,就应当由政府弥补,因而应当纳入公共财政,由政府负责供给。这种认识分歧对农田水利的建设维护造成较大影响。第三,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受事权划分不清、地方财政困难等影响,普遍存在人员和维修养护经费难以落实的问题,改革难度很大。小型农田水利受工程运行不佳、水价不到位、水费计收难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建立起良性、长效的管理机制。群众性管理组织由于灌排工程公益性强、经济效益低,又缺乏必要扶持,改革进展缓慢。管护缺乏是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不可忽视的因素。

下决心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滞后问题

1.大幅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一是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二是水利投入总盘子要明显增加,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2_年高出一倍。三是要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四是加大金融对农田水利的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五是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2.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新机制明确要求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这样就将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主体明确确定为政府,农民投工投劳完全是出于自愿。政府要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3.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更新改造力度。这是解决灌排设施老化失修问题、防止灌溉面积减少的根本出路。到202_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

4.进一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这是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但实践中必须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条件,防止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尤其要防止地下水超采。要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到202_年要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

5.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这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治本之策。要大幅度增加高效节水灌溉资金投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节水灌溉,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用好节水灌溉财政贴息政策,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牧区要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通过多种措施,使202_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6.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这对于山丘区发展农田水利有重要意义。要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7.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要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第四篇:农田水利

建始县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分析报告

建始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县,全县绝大多数人是农村人口,农业是建始县经济的主要支柱。“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纲要,要搞好农村建设,基础建设是关键,水利是一项基础产业、是农业经济的命脉,是农村建设的重头戏,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不容乐观,老的设施年久失修、毁坏严重;新的设施要么刚建好正在调试要么正在建,都还不能正常使用;水利队伍新老交替缓慢、阵容不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很大程度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水利设施中的毛细血管,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每一个器官、每一块皮肤、甚至每一个细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否建设成功。但是,目前___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建设年代久远,自然毁损的程度高。我县有小型水库38xxxx,堰塘58800口,小型机埠 70xxxx以及若干灌溉支渠、毛渠,这些农田水利设施多建设于六七十年代,受当时建设条件的制约,有些水利设施建成后受风蚀、水蚀以及地壳运动的影响,毁坏严重,又得不到有效的修复,很快就不能满足原来设计的要求而被荒废了。①水库、骨干塘带病运行多:全县38xxxx小型水库有4xxxx都是带病运行,这些病险水库增加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渡汛期间更是险情重重;此外,由于水库病险增加,蓄水、灌溉功能严重下降,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如___杨家溶水库堤身渗漏,旱季无法蓄水,雨季无法防洪,已失去了水库的基本意义。②灌溉设施损毁,渠道淤塞严重:八十年代黄石水库的水通过南干渠一直到达___镇的陬郊村,但现在由于倒虹吸管失效和渠道的淤塞,不仅黄石水库的水难以到达,就是十几里地远的长岭岗水库的水也不能到达。至于其他七座中型水库灌溉面积都有不同程度萎缩,其主要原因也是尾水渠道淤塞灌溉水源难以到达。③机埠失修,自然折旧快:小型提水机埠的问题最为严重,一般的机埠都由村或者组所有,修建时没有规划,也没有设计,有的一建成就由于达不到预想的目的而被搁置,有的建成之后由于使用率低,用时有人管,不用时就没有人管理,导致水管、电机锈蚀,进水、出水道堵塞,几年之后就无法使用。

2、建成后疏于管理,人为损坏的原因多。小型水库和灌溉支渠、毛渠一般由乡镇水管单位管理,小型提排水机埠有的是乡镇管理,有的则是村或组管理,说是管理,其实是没有管理,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每一个单位基本上都没有具体过硬的措施,几乎是放任自流。其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体制上的,有深层次的也有浅表的,但根本的原因却是人的原因。①小修不修,大修无钱修,许多设备最初维修都是只需劳力,而无需出钱,但由于无人出力,导致损坏更严重,最后失去维修的价值。②许多设备无人看管,被偷盗严重,特别是提水机埠设备如:电机、输电线路、水管,被偷现象更为厉害。③土建设备被人为破坏,这里主要指渠道、涵管、输水隧洞等,为争抢水源,有人人为的挖断沟渠、堵塞涵管和输水隧洞,导致沟渠被毁、涵洞堵塞,失去了过水功能。

现在,由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毁坏严重,即使是夏秋之际的小旱情也能给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二、现在建成建设重在样板工程,建成后疏于管理,使用效率不高

1、水利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农民对公助民办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认识模糊,热情度不高。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进步,社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人民的认知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民办公助的主体意识不清。他们认为公共设施的所有权是国家的,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是国家的事,如果要我办国家就要给我付钱,他们忽视了民办公助的主体是集体公众,是受益群体,按照水利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谁受益谁负担,实际上绝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的受益者都是农民群众,因此他们才是最基本的负担者,但考虑到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低,才由国家投入资金,老百姓自主办理。②民办公助搞建设的协作意识不强。他们每个人只注重自身利益,而对整体的利益却视而不见,特别是在农村建设的局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中,这种表象更为严重,群体考虑的是群体的利益,个人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他们关心最多的是水能否灌到我的田,能否浇到我的地,能否引到我的水池,而对水道能否长期畅通,设施能否长期蓄水、多蓄水、多灌田考虑不多。这种短视行为就导致了群体与群体之间不能协作、个人和个人之间不能协作,使得水利设施使用寿命变短、使用效率降低,从而违背了国家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宗旨。

2、只建不管,建成后使用效率不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管理这是水利系统的一个通病,但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有的乡镇搞样板渠道建设,虽然具有榜样作用,却缺乏科学的管理调度,这一段水渠虽然通了,但上一段和下一段水渠不通,这段样板渠道也就成了摆设,同样的道理,有的小

(一)、(二)型水库得到了整修,但它的灌溉渠道却千疮百孔,淤塞严重,它的样板也就失去了作用。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我们要有科学的调度管理,要做到统筹兼顾,全盘规划,不能重建轻管,这样一来既浪费了国家有限的资金,有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良性循环,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基层水利经济循环模式几乎崩溃,无法承受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劳动力有了新的流向,价值观也有了新的取向,原有的农村经济体制被打破,水利经济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危机主要表现在;

1、工资待遇偏低,水利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水利系统人员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多年来水利经济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水利队伍自身建设不够。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乡镇水管站他们的年均工资不足600xxxx,而且这点工资也不能按时足额的到位,因为水利经济的季节性,往往是到了年底,灌溉水费收缴到位后工资才能发放。近几年来,由于水利员工工资待

遇偏低,基层水利单位没有招到水利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而且,他们也不愿意进人,因为人员增加却不能带来收入的增加,人员反而成了包袱。现在有的水管单位连记帐的会计员都没有,正常的经济核算无法进行,而现有的水利技术人员由于工资低都无心工作,纷纷选择停薪留职自谋职业或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没有专长,或快要退休的年长者。水利技术人员是水利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水利经济发展的血液,没有了他们,水利经济的发展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前进的动力。

2、资金短缺,水利设施缺乏必要的维修和管理。由于水利经济的全面危机,基层水管单位失去了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能力,工程的运行费用基本没有,按现在社会的生存情况来看,水利人员的工资基本只能是“喝粥”,如果再拿他们“喝粥”的钱去搞工程的运行、维修和管理似乎难以下手,而依靠国家的投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资金成了制约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瓶颈,寻找新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下,民办公助建设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成了扭转水利经济颓势的一把金钥匙,如何使用好这把金钥匙,有这么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体制,搞好财政资金的管理,加强资金的效益审计

在并不富裕的财政状况下,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首先要考虑的应是资金的管理,一是要考虑资金的投入方向,要有侧重点,不能搞毛毛雨,遍地落,也不能搞眉毛胡子一把抓,想上的项目一哄而上,要搞好论证和设计,效益好的项目优先上,人情工程和政绩工程应缓上或不上;二是要搞好资金的效益评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资金流向最急处。而真正要把握好民办公助这种形式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体制,加强资金的效益审计,其具体的做法有三点:

1、建立工程评议制度,投资前搞好效益评估。每一项工程它的确定上马,都要有严格的评议制度,首先从其立项的严谨性入手,看工程的立项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有益于大多数人;再论证其可行性,主要看其投资规模,技术支持;最后评估它的效益,其效益要从社会的和经济的两个方面着手,必要时可以有所侧重。

2、建立专项工程帐目,保证专款专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要专帐、专户、专人管理,要按工程进度拨款,资金流转要通过银行转帐或电汇,禁止大额提现,工程完工后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形成的固定资产要及时的交付使用。

3、建立工程效益审计制度,加强受益后的工程效益审计,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工程完工后,应抓好跟踪审计,看是否达到原有的设计效益水平,并找出原因,好的经验加以推广,得到的教训加以总结,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建立完善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机制,明确划分权责界限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应落到实处,具体要建立xxxx方面的机制,才能提高人民的认识水平,保证各方面的权、责、利划分明确。

1、建立完善的宣传发动机制。水利建设的任务重,涉及面广,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要把水利建设的气氛造起来,首先要搞好会议宣传。通过会议让领导干部明白在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的责任是什么,工作重点是什么。特别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和村组干部明白,在新形势下,水利建设依然是自己的事。同时通过会议督导和调度后进乡镇加强领导、加强进度,促进平衡发展。其次搞好舆论宣传。重点宣传202_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中涉农涉水的政策和取消农业税及农村“两工”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行“民办公助”的政策。大力宣传重视水利建设的领导干部和抓得好的水利工程典型,大造水利建设的舆论,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宣传发动,使全县干部群众对于水利建设在思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是全县人民搞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

2、建立领导责任考评机制。每一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要有行政领导负责,并明确其领导的责任。年终对其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3、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样的“公助”机制。①“一事一议”。根据每一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投劳情况,发动群众以劳代资,尽量减少资金的浪费。②水费切块。从历年各乡镇拖欠的灌溉费中切块部分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③盘活资产。对于闲置的水利资产施行租赁的形式,承包经营,用承包款来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④争取国家支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好、用足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用国有资金来建设投资稍大,受益面较广的工程。⑤民办民营。按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发动群众自办小河坝、山塘、农村小水电等水利工程。⑥群众投入。发动民间闲散资金用于改造农村抗旱机埠和维修山塘、疏通渠道等农田水利建设。

4、建立奖励机制。经常开展了水利建设乡镇之间的竞赛检查评比活动,使乡镇之间的竞赛对象、竞赛内容具体化、明确化,激发乡镇的工作热情;经常开展干部群众竞赛活动,评选出优秀的国家干部和村支书,工程技术员,设立奖项,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用这样的机制来激发村级兴办水利的热情。

建立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运行的管理极为重要,要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方从其受益所得中按一定的比例提成,存入专用的帐户中,用于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第五篇:农田水利

赵化明在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是省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就是要认真落实陈政高省长的重要指示,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及早部署安排今年秋冬季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以水毁工程修复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刚才,史会云同志对“十一五”期间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十二五”和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安排意见,请各地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会上交流的典型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在今天的大会上,丹东市、凤城市、葫芦岛市和盘山县分别交流了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特别是凤城市是我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的发源地,又是今年我省遭受洪涝灾害的重灾区,大家参观后深受触动。他们的经验做法给我们的启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这些地区主要领导的发展观定位正确,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作为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和发展工程来抓,突出重点,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特别是舍得投入,讲求质量,注重效益。今年洪水过后,丹东和凤城的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财政压力巨大,他们不等不靠,集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很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借鉴。二是坚持农田基本建设常抓不懈。23年来,凤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大禹杯”竞赛为载体,带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显著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涌现出了大梨树村等一批通过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实现农村致富的先进典型。

三是水毁工程修复工作行动快、力度大。今年主汛期,凤城市遭遇了严重的暴雨洪水,局部最大降雨量达到572毫米,部分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损坏。凤城市的同志们发扬大禹治水的精神,迅速展开了对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坚持城市段与村庄段的各类工程协调推进,及早为明年春耕生产和安全度汛做好准备,体现出了较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是注重发挥农田基本建设的综合效益。凤城市大梨树村在毛凤美同志的带领下,凭借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苦干实干精神,持之以恒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昔日的荒山沟发展成为全省学习、全国关注的新农村建设典型。凤城市把农田基本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统筹规划工程项目建设,发展旅游观光型、生态型、节水型和高效型的现代精品农业,使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产生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二、认真总结今年我省抗御严重洪涝灾害的经验教训

今年汛期我省气候十分异常。从7月19日至8月29日,在40天内连续遭遇了6次强降雨过程,主要江河都发生了洪水。其特点:一是主汛期持续时间长达48天,降雨集中,为历史之最。二是雨量显著偏多。全省平均降雨量达657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37.5%。凤城市、宽甸县、桓仁县的降雨量均为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大值。三是降雨强度大。丹东砬子沟24小时降雨量达毫米,为历史罕见。四是主要江河同时发生洪水。鸭绿江、辽河分别发生建国以来第2位和第3位的大洪水。五是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小。全省直接经济总损失244亿元,山洪泥石流致11人死亡,5人失踪。

面对今年严重的暴雨洪水,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们夺取了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防汛指挥部的科学调度和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也得益于长期以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一是通过科学调控水库库容,大伙房、观音阁、清河、柴河、桓仁等大型水库发挥了十分

突出的蓄洪错峰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实现了防洪减灾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中小型水库和河道堤防在抗御大洪水中有效地保护了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农田。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为组织群众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三是各地连续多年的小流域治理在蓄水保土、拦截泥沙、削减洪峰方面功效显著,减轻了下游河道的压力。四是排水设施在战胜内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中旬开始,全省降水频繁,且降雨强度大,土壤含水量普遍饱和,一些农田积水严重。据统计,7月19日至21日的降水过程中,全省农田积水面积达663.91万亩。各地迅速启动排水站479座、机组1179台,在有效时间内共排出积水65213万立方米,排水面积635.37万亩,占总积水面积的95.7%,极大地减轻了涝灾损失。辽阳市从202_年 起,全市筹集资金12000万元对80座三、四类排水站进行了更新改造,今年汛期全市农田积水面积达80万亩,由于及时启动了排水设备,使75万亩农田在有效时间内排出积水,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小。

面对今年严重的洪涝灾害,重新审视我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特大洪水对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远不适应抗御严重自然灾害的要求,防灾减灾的综合保障能力亟待提高,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的压力巨大,任务繁重。一是水利工程设施毁坏严重。水库在拦蓄洪水之后,经过长时间大流量泄洪,有相当一部分水库的溢洪道、输水洞等工程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中小河流由于超标准洪水损失惨重;辽河、浑河、太子河干流的部分堤防出现了新的险工险段;全省水毁灌溉设施4551处,影响灌溉面积354万亩;水毁农村供水工程1603处,影响供水人口90.5万人;水文设施损毁180处,严重影响了报汛工作;75座农村小水电站受损,发电能力降低。据调查统计,水利设施的直接经济损失43亿元,占全省洪灾总损失的19%。

二是水利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全省还有2/3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这是我省防洪的心腹之患;在粮食主产区还有易涝面积1500万亩,一些排水沟道落淤严重,排水闸、站年久失修;全省有117座水库不同程度受损,对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防汛隐患;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尚有6000多万亩,不仅加重了泄洪的压力,而且极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三是明年的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985和1986年、1994和1995年,我省都是连续两年发生大洪水,对明年的防汛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今秋明春的农田基本建设不仅关系到明年的农业生产,而且直接关系到明年全省的安全度汛。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农田基本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大力抓好今秋明春农田基本建设

农田基本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切实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土地整理、耕地质量建设结合起来,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起来,与村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成效和水平。当前,要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夯实农田水利基础的关键在于资金投入,这是衡量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的一个硬指标。要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比重,给予重点倾斜。省水利厅要争取在10月中旬前下达省以上投资计划,并争取于10月底前将202_年省本级计划投资预拨50%以上。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市场融资、资源利用等有效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拓宽农田水利投资渠道,加大投入,保证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确保水毁工程保质及时修复。

(二)进一步强化依法管理。要认真总结今年水灾的经验教训,从今年的水毁工程看,有部分是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问题,有超标准洪水因素,而一大部分属于在行洪区内乱采、乱挖、乱建、栽树和种植高颗植物造成的。省水利厅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抓紧完成对河道和河滩地的确权工作,明晰权属,落实责任。这次水毁工程修复,首先要尊重自然规律,完善规划设计;其次要进一步依法清除所有违规违法建筑及行洪区内阻水物;第三要杜绝行洪区内的乱采、乱挖行为,全面强化依法管理工作。

(三)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好“一事一议”等筹资投劳政策,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农田基本建设;要科学规划工程项目,突出重点,坚持标准,注重实效;要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推动工作责任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农田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加大审计与问责力度;要严格建设程序,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质量保障制度,全面加强质量监控,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技术水平;要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不断完善工程验收机制。

(四)切实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的组织领导。农田基本建设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能否重视和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是否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树立执政为民的政绩观的具体检验。各地都要自觉坚持把农田基本建设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和重点民生工程来实施。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多渠道增加投入为保障,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农民和社会的积极性,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为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各地要高度重视基层水管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充分考虑农村水利任务越来越重的实际,县、乡的水保站、河道所、水利站等公益性水管单位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我们要充分发挥“大禹杯”竞赛的优势,扎实组织和开展好今秋明春的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工

作,确保工作力度大于往年,资金投入多于往年,工作措施优于往年,综合效益好于往年。

农田水利知识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