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20-686693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0 21:39: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2010-06-29 18:57:2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开展?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农民有什么所想、所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

到我县部分乡镇农村进行调研。

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现状

(一)创建情况 **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于1997年开始启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县现有六乡三镇68个村8个社区,共创建三级文明单位个,创建率达到%。其中:自治区级文明村4个,地区级文明乡镇3个,地区级文明村13个,地区级文明社区2个,县级文明乡镇2个,县级文明村13个,县级文明社区2个,今年我县有5个村分别参与了自治区、地区文明村创建,6个村申报了县级“小康文明村”,有效巩固和发展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格局。

(二)基本经验近年来,我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三个结合”,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

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势头。

——德字优先,农牧民素质明显提升。一是切实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村民学校,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深入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兴发展”系列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传统美德,破除封建迷信,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由文明办牵头,组织开展了“百米长卷,万人签名”活动,从机关到学校,再到农村、企业,通过长卷传递,签名人数累计达到12000人次;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走进**,走近文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培养和树立讲文明、讲道德的思想意识,切实提高全民素质,为“打造矿业发展新高地,建设和谐美好新**”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大力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在68个村普遍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并切实发挥作

用,组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共建文明,努力营造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秩序良好、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各乡(镇)也广泛开展了“小康文明村、小康文明户”评选,以“道德模范”评选为载体,对涌现出来的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勤俭持家、帮困济贫等道德典范进行表彰,引导村民革除陋习,树立社会文明道德风尚。通过“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等梯级创建活动,全县共评选出文明户3189户,文明村30个,文明乡镇5个。三是大力推进农民素质工程。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目标要求, 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在全县实施了农民素质工程。以“三下乡”活动、“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为载体,在农村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培训网络,有效推动了农牧民就地转移增收。先后举办以新农村建设、计算机、农机修理、农机驾驶、烹饪、电焊、獭兔养殖、红花种植、阿巍菇人工栽培、奶牛养殖、牲畜育肥、双语及理论培训为主的各类培训20余类59个班次,培训农牧民群众6899人次,新建阿魏菇、蔬菜大棚300座,打瓜、食葵、红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引进优质奶牛3000余头,出栏獭兔30万只。

——夯实阵地,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一是稳步推进公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丰富乡镇群众文化业余生活,我县切实加大了文化阵地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已建成乡级文化活动中心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64个,近两年新建村级文化室40余个。县财政投入140万元装备乡、村级文化室,进一步提高了文化室使用功能。如喀拉布勒根乡文化中心、也尔特斯村文化室,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充实精神食粮的好去处。博物馆被评为地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近两年来,我们围绕重大年节精心筹备

了春节军警民联欢晚会、元宵游园灯会、大型社火活动、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社区主题文艺演出活动等一系列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三下乡”活动,共为基层送文艺演出356场,送书20000册,送节目下企业12场次;送电影进农村、进社区、进厂矿574场。各乡镇、各社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织篮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比赛。**县文体活动做到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比赛”,进一步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步伐加快。培育和扶持农村基层业余文艺演出队和开展百部电影进

第二篇: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开展?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主要

问题,农民有什么所想、所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我县部分乡镇农村进行调研。

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现状

(一)创建情况 **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于1997年开始启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县现有六乡三镇68个村8个社区,共创建三级文明单位39个,创建率达到51.3%。其中:自治区级文明村4个,地区级文明乡镇3个,地区级文明村13个,地区级文明社区2个,县级文明乡镇2个,县级文明村13个,县级文明社区2个,今年我县有5个村分别参与了自治区、地区文明村创建,6个村申报了县级“小康文明村”,有效巩固和发展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格局。

(二)基本经验近年来,我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三个结合”,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势头。

——德字优先,农牧民素质明显提升。一是切实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村民学校,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深入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兴发展”系列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传统美德,破除封建迷信,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由文明办牵头,组织开展了“百米长卷,万人签名”活动,从机关到学校,再到农村、企业,通过长卷传递,签名人数累计达到12000人次;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走进**,走近文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培养和树立讲文明、讲道德的思想意识,切实提高全民素质,为“打造矿业发展新高地,建设和谐美好新**”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大力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在68个村普遍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并切实发挥作用,组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共建文明,努力营造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秩序良好、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各乡(镇)也广泛开展了“小康文明村、小康文明户”评选,以“道德模范”评选为载体,对涌现出来的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勤俭持家、帮困济贫等道德典范进行表彰,引导村民革除陋习,树立社会文明道德风尚。通过“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等梯级创建活动,全县共评选出文明户3189户,文明村30个,文明乡镇5个。三是大力推进农民素质工程。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目标要求, 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在全县实施了农民素质工程。以“三下乡”活动、“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为载体,在农村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培训网络,有效推动了农牧民就地转移增收。先后举办以新农村建设、计算机、农机修理、农机驾驶、烹饪、电焊、獭兔养殖、红花种植、阿巍菇人工栽培、奶牛养殖、牲畜育肥、双语及理论培训为主的各类培训20余类59个班次,培训农牧民群众6899人次,新建阿魏菇、蔬菜大棚300座,打瓜、食葵、红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引进优质奶牛3000余头,出栏獭兔30万只。

——夯实阵地,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一是稳步推进公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丰富乡镇群众文化业余生活,我县切实加大了文化阵地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已建成乡级文化活动中心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64个,近两年新建村级文化室40余个。县财政投入140万元装备乡、村级文化室,进一步提高了文化室使用功能。如喀拉布勒根乡文化中心、也尔特斯村文化室,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充实精神食粮的好去处。博物馆被评为地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近两年来,我们围绕重大年节精心筹备了春节军警民联欢晚会、元宵游园灯会、大型社火活动、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社区主题文艺演出活动等一系列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三下乡”活动,共为基层送文艺演出356场,送书20000册,送节目下企业12场次;送电影进农村、进社区、进厂矿574场。各乡镇、各社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织篮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比赛。**县文体活动做到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比赛”,进一步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步伐加快。培育和扶持农村基层业余文艺演出队和开展百部电影进

农村活动。全县各乡镇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力量,纷纷组织了文艺演出队、秧歌队、社火队等文艺组织,形成了一个乡镇一个文化活动阵地、一支文艺演出队、一个文化中心户、一月一活动的“四个一”发展模式。开展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文化部门精选包括文化、科技、卫生和法律道德等内容的影片,深入边远农村,为当地农民群众送科技、送

知识、送信息,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并开展“以文养文”工作,如恰镇的文化中心户冬季利用农闲组织农牧民开展文体活动,夏季通过出租活动中心来增加收入,实现了有效增值。

——三级联动,为民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我们把文明创建同富民强村相结合,在服务农民、多办实事上下功夫。把文明创建同“五组推进工作制”和“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等结合起来,在丰富载体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部门、企业包村帮扶工作力度,全县85个县直部门、驻县企事业单位与68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城乡手拉手,工农心连心”的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我县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帮扶落实责任制。县领导分工到每个点,直、县直部门到点进行帮扶,派专人进村驻点,做到县、乡、村三级联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四到位,全力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分别在维修农业基础设施上进行帮扶;在提高村级阵地硬件水平上进行帮扶;在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水平上进行帮扶;在增加农牧民收入上进行帮扶,为农牧民办实事好事近千件。近两年,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4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呈现了新面貌,村落绿化、美化、硬化、亮化等工程均已配套,村道全部进行了硬化,水、电、电视、电话入户。抗震安居房建设荣获“自治区抗震安居工程先进县”称号。通过统一安装卫生厕所、统一垃圾处理等,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配置了电脑、彩电,建起了图书文化室,农村的文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也要看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部分部门、乡镇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不够重视,重经济轻文明的问题依然存在。文明创建工作还是被动、局部打闹有余,主动、全局谋划、开拓性不足;创新。

二是齐抓共创力度需加大。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靠许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创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齐抓共创的局面。

三是创建资金不足,硬件建设跟不上。文明创建重在建设,重在有专门的投入。我们在文明创建中虽然投入了不少资金,但与我们的目标要求还不够,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以项目资金为依托,实行财政补贴一点,群众投资投劳出一点,社会各界捐资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和完善乡镇文化机构的职能。

四是创建的领域、载体有待拓宽。不断完善“文明建村”的工作机制,坚持党政引导、社会参与、群众为主的工作格局,完善“文明建村”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文明建村”的督促检查工作,按照工作绩效奖优罚劣,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注重培养典型,以点带面,通过完善机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三、今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思考

(一)以投入为基础,抓好农村创建工作必要的设施建设。首先是搞好阵地建设,包括教育阵地、文化阵地、科技阵地、体育活动场所等,特别是要搞好村多功能活动室建设,让党员、团员、妇女及多数农民,活动有场所、有器材。同时搞好规范化管理,以管理促利用,以利用促建设,使之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作用。其次是抓好宣传工具的配套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墙报、广播、有线电视、村民大会、党员大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图书室、农技推广站、电影放映队、宣传队、文艺小分队、报刊栏、制度栏、科普知识宣传栏及有些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等多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村民提供开展各项活动的阵地和载体。

(二)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内涵。我们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并逐步形成了体系。如创建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活动,开展“学理论、学科技”活动等等。今后的各种活动,应该着眼于实际效果,在内容上更丰富,形成上更活泼,操作上更简便,为农牧民所喜闻乐见。政策宣传到院坝,农技培训到人头,读书读报到个人,有线电视到农家,各种学习到每季,电影放映到每村,制度建设到每组,活动开展到每户。此外,在开展各种活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发挥典型的作用,用活生生的典型事例去影响和带动群众。

(三)以健全机制为手段,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水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一般认为弹性大、不易把握。今后我们应该在健全机制上做文章,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像抓经济工作那样,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奖惩机制,将指标层层分解、量化,把任务落实到村、部门和每个干部,严格岗位责任制,强化动态管理,以调动基层抓宣传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如,农村破旧俗、树新风、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等情况,都可以确定量化标准。这样,才能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压力、有积极性。

(四)以班子建设为保证,强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创建工作重在落实,抓得好与坏,关键看领导。为此要加强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其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担负起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任,保证“两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说,应该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个是干部队伍建设。乡镇主管宣传思想者(干事)和村支两委班成员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宗旨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在农村宣传思想工作中成为作风硬、能力强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另一个是党员队伍建设。我们要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引导、带领群众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再一个是工作队伍建设。如农村宣传队伍、群众性文化组织、,努力做到制度、职责、组织、报酬“四个落实”,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办事水平,为群众搞好服务,赢得群众的依赖与支持,逐步让宣传思想工作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五)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增强创建工作的实效。创建工作往往被人们误认为是一项务虚的工作,看不见摸不着,花大力气得不到好的效果。尤其是做基层创建工作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只卖嘴巴劲,光讲大道理,农民是很难接受的。农村创建工作必须落实到农民增收致富上面,要努力教育农民、积极引导农民、认真服务农民、切实依靠农民,把农民是否通过宣传思想工作增了收致了富,作为检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我们要在对农民进行正面宣传教育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农牧民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上,例如帮助农民制定小康建设的规划、为农民提供致富的信息、甚至在物质上资金上给予资助等等。

(六)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为创建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一是要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旋律。二是要充分展示全县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践。要及时充分地宣传报道全县各地建设新农村的最新进展、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及时充分地宣传各地从实际出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突出建设新农村的美好前景。三是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伟大实践,要保证各地党委和政府正确贯彻上级部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保证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基层政府和干部的作风不严重脱离群众,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一个强大的维护农民利益的舆论力量和社会力量,保证中央和各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作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不仅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也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有序社会结构的重要载体。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助力“强·富·美·高”新x、实现“美丽X”梦想,笔者在X镇“和美小康镇”的号召下,深入X镇各个街道乡村,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以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对X县X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干部群众中发放了x份问卷,基本了解了X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状况,笔者在调研基础之上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形成了此次调研报告。

X县X镇位于X县东南方向,是一座山青水秀、风景迤逦、物产丰富的小镇,是闻名遐迩的“水晶之乡”、“鱼米之乡”。经过农业文明雨露的滋养、工业文明风雨的洗礼,X镇现在迎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为响应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号召,落实X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X镇党委政府切实采取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仔细比照县委县政府的各项指标,严格要求,扎实推进,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此外,由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对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社会人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全盘考虑、立足长远、攻坚克难、奋发图强,实现

X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常态。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结合X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深入的问题原因分析,提出促进X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X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目前,X镇生态文明建设以全镇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为重点,以镇区、主要道路、出入口为突破点,分工到村、责任到人、检督集合、奖惩分明。现在,全镇已清除村庄“三堆四乱”x万余处,清除垃圾x万多立方,栽植树木x万余棵,绿化面积x万多平方米,新建水泥路x公里,铺设沙石路面x公里,改厕x户,修建垃圾池x座,疏通下水道x千米,清理沟渠、河塘x条。注重生态环境整治同时,X镇也在着力发展绿色农业,草莓园、农家乐、桃林山庄等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迅速,绿色农业生态格局逐渐形成。

经过近些年的绿色农业发展和村庄环境整治,X镇的生态文明建设已见成效。全镇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镇村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乡镇公共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基本实现了

X镇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工作也是稳步推进,X镇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省三星级旅游示范乡镇、省创新型试点乡镇等荣誉称号。

此次问卷调查中,为切实了解X镇生态文明建成效,笔者提出了“X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如何?”的问题(如附录所示),设置的选项分别为:非常好、比较好、不好、不清楚,调查结果显示(如图x-x所示):选择非常好的占x%,比较好的占x%,不好的占x%,不清楚的占x%,满意度达到了x%,比全市生态文明满意度调查平均值高出x%,总体上还是体现了民众对X镇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的肯定。

(A.非常好;B.比较好;C.不好;D.不清楚)

图x-x:X镇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如何?

二、X镇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X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应该认识到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要求,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未完全解决,绿色资源要催生绿色产业,需要的是“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X镇“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现在仍处于薄弱环节,我们应勇于发现问题,敢于面对,朝着“美丽X”的目标奋勇前进。

(一)X镇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x.部分干部责任意识缺位,工作面貌有待提升。政府是公共事业的管理者,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是公共管理者的重要责任。X镇生态文明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否是政府责任缺位?如图x-x所示,笔者设置了选项: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干部责任意识缺失;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企业配合力度不够;偏重生态建设,忽略文明制度建设;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存在,积重难返;其他。其中只有x%的人选择了“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而选择“部分干部责任缺失”占到了x%,通过走访,笔者了解到村民反映主要是一些村支部领导班子没有负起责任,存在不作为现象。

(A.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够;B.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C.部分干部责任意识缺失;D.企业配合力度不够;E.偏重生态建设,忽略文明制度建设;F.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G.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存在,积重难返;H.其他)

图x-x:目前X镇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x.偏重生态建设,文明制度建设尚需强化。生态文明是人类保护环境而取得物质成果与文明成果的总和。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图x-x所示,受访村民在“目前X镇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x%选择了“偏重生态建设,忽略文明制度建设”,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没有建立或落实环境保护的长效保障机制,所以在“您对X镇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调查中有x%的人选择了“干部一时兴起,难持久”,从侧面体现了X

镇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需要有一套完善、长远的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实现X镇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x.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环保宣传亟待加强。村民是乡镇生态环境建设、文明制度建设的主力军,是村庄环境整治的最大受益人,同时也是促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推动力,因而, X镇生态环境整治离不开当地百姓的公共参与。相反,如果百姓不能传播正能量,反而破坏环境,也将损害X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笔者在此次“身边影响X镇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良现象”的调查中,分别设置了如下选项(如图x-x所示):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畜禽粪便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湖泊、河流);乱搭乱建;其他。其中选择最多的是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水污染(湖泊、河流),分别占到了x%和x%,高于全国此类污染平均值的x%。通过访谈,笔者从村干部和群众那了解到,水污染主要是村民长期将生活垃圾、禽畜粪便投入河中,进而造成了湖泊与河流的污染。由此可见,村民环保意识的缺乏影响到了X镇周边环境的美化。

(A.生活垃圾随意堆放;B.农业污染(化肥、农药);C.畜禽粪便污染;D.空气污染;E.噪音污染;F.水污染(湖泊、河流);G.乱搭乱建;H.其他)

图x-x:身边影响X镇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良现象

(二)X镇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x.群众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没有消除,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乡镇村民身边的生活垃圾、水污染等现象,与村民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走访中,笔者发现很多村民居住地不远处就有垃圾池等垃圾处理设施,可是为了省事、方便,就直接将垃圾投入河中或者随手扔向住所屋后。在“X镇生态文明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谁的责任”的调查中(如图x-x所示),笔者设置了政府管理不善、企业不配合、村民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清楚四个选项,其中

x%的居民认为生态文明出现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可现实生活中还是避免不了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惯性。通过走访,笔者经过探究发现:乱扔垃圾现象的出现,是垃圾处理设施离住所过远或者数量过少。是村民已经长期养成了随手扔垃圾的习惯

(A.政府管理不善;B.企业不配合;C.村民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D.不清楚)

图x-x:X镇生态文明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谁的责任?

x.责任考核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职责监管出现漏洞。制度是行为的规范,是组织运行的基础,是科学管理的保障,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与监管,组织效率和执行力也将受损。X镇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令群众较为满意的成果,据调查,有x%的村民对生态建设的成果表示满意。然而在“文明制度建设仍缺乏哪些方面”的调查中(如图

x-x所示),笔者设置了如下选项:环境保护法、水法等法律制度;公众参与、奖惩机制等政策制度;土地资源管理、使用等行政审批制度;目标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督查制度;环境投入、生态收益、利益分配等经济制度;其他。其中却有x%的村民选择了“目标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督查制度”,这说明我们部分村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责任缺失。缺乏较为完善的目标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督查制度的约束,没有严厉的责任追究惩处制度,则难以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A.环境保护法、水法等法律制度;B.公众参与、奖惩机制等政策制度;C.土地资源管理、使用等行政审批制度;D.目标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督查制度;E.环境投入、生态收益、利益分配等经济制度;F.其他)

图x-x:X镇文明制度建设仍缺乏哪些方面?

x.文明制度执行力显弱,公众参与不够积极。X镇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执行保障措施和制度,然而笔者在走访各村支部书记后了解到,很多制度很有约束性,对基层干部的政策执行力也有很好的督促作用,但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完全落实,奖惩等制度的约束力就被削弱了,不利于生态建设成果的维护。在“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的问卷调查中(如表x所示),有x%的人选择了“生态文明包含生态建设与文明制度建设”,这从侧面说明了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此外,生态建设需要公众参与,文明制度同样也需要公众广泛的政治支持,文明制度得不到群众的响应、支持与配合,文明公约、社会规范就无法正常运行,因而也就无法为生态文明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即生态环境整治

生态建设重于文明制度建设

包含生态建设与文明制度建设

不清楚

x%

x%

x%

x%

表x: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单选)

三、X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纵观X县,X镇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较高水平,但生活垃圾污染、水污染的形势却依然紧迫,节能减排压力也持续增大。希望

X镇能以此次X县“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突破“瓶颈”,完善制度,加快“美丽X”的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为此,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就X镇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环保宣传,完善基础设施

一要加大舆论宣传,营造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当前,我们很多群众对我们X镇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不是很了解,如表x所示,有x%的人了解一点,而真正了解的不到x%,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广播、海报、横幅、宣传册等多种宣传形式,营造村庄环境整治的强烈氛围,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乡镇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二要强化垃圾房与垃圾中转站作用,加强管理、使用、维护,建立顺畅的垃圾清理机制,不定期开展垃圾清扫巡查行动,切实做到垃圾日清日结。三要加大投入,增加垃圾处理设施的数量。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村庄,则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环境维护工作进度;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了解一点

不清楚

x%

x%

x%

x%

表x:您了解X镇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吗?(单选)

(二)落实考核机制,强化干部责任意识

首先,加强督导考核力度,不断释放整治效果。成立由纪委牵头的督查组,每天进行督促考核。对村庄环境整治进行实时拍摄对比、资料整理、效果通报。实行“一天一汇报、一天一检查、三天一评比”的督导措施,严格奖惩制度,把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对行动快、效果好的村庄和干部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取得成效。其次,强化组织安排,形成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采取定目标、定任务、定进度、定人员、定责任的办法,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村和相关站所,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作用,各部门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协同作战,全力配合。在全镇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坚持生态建设,兼顾文明制度建设

一方面,要推动文明制度建设,制定环境保护的目标体系、总量控制、公众参与、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政策制度、经济制度、行政制度。做到村庄生态建设有规有矩、长效运行。真正将文明制度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相辅相佐,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制度的作用,从而为乡村“绿水青山”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要坚持生态建设,常抓不懈。配备专职人员队伍,配置专用设施设备,对重点区域实行公开招标,专人承包负责卫生管理。各村按照常住人口比例或每个自然村不少于x人的标准配备村组保洁人员,组建清扫保洁队伍,满足清扫清运工作正常运行的需求,确保村庄环境管理落到实处。

四、结论

习总书记在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面对生态文明建设,X镇也是干群一心。近年来,X镇经过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迎国检”公路环境整治,已初步树立起“和谐X”、“文明X”、“美丽X”的良好形象。针对目前存在的部分干部责任意识缺位、村民环保意识不强、文明制度建设迟滞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制度考核,提升干部的责任意识、上进意识、忧患意识;强化环保宣传、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和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农民参与环保的活动力、战斗力、凝聚力;统筹生态建设与文明制度建设,树立文明典范,用制度保障生态发展的科学化、优质化、常态化。从而推动X镇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实现X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常态,让我们的“水晶之乡”更加澄澈晶莹!

第四篇: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

XX市户籍人口数XXX万人,约2/3的人口工作生活在XX个乡镇和XXXX个行政村。自XXXX年开始,随着XX生态省和XX生态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市各乡镇已全面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并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X个,省级生态乡镇XX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XX个,分别占总乡镇数的X%、XX%和XX%;市级生态村XXX个,占总行政村数的X%。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和《XX生态市建设规划》目标要求,乡镇生态建设工作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离全面建成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成为各级各部门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必要条件。根据《XX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XX将于XXX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而XX%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要求是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前置条件。要真正达成生态市建设目标,基层创建工作是关键,开展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能够丰富生态市建设内涵,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基础。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契机。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乡镇调整发展思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辖区内居民拥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

(三)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是指该区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各项生态建设创建工作从公共设施完善程度、污水处理、大气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XX多项指标对乡镇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当地政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从整体上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四)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在认真总结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伦理基础。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生态文明。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乡镇的整体生态文明水平。

二、当前乡镇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当前,政府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仍然以GDp增长为依据,导致部分乡镇领导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难以转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才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片面的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背道而驰。

(二)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综合水平、生产的发展程度和人们消费的现实程度,还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宁波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1、规划问题:乡镇发展初期由于缺乏规划指引,导致建设无序开展,给当前发展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如雨污分流、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等。

2、污水问题:截止到XXXX年底,全市还没有一个乡镇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几乎还是空白(XXXX个行政村仅有XX个试点),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农村溪流河道,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3、卫生厕所问题:卫生厕所改造过程中普遍存在三格式化粪池建设标准不够,导致废水渗排或不能进行合理处置,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4、生活垃圾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清运—县填埋(或焚烧)”处理网络还存在覆盖面、配套设施及规范管理等方面问题,致使垃圾直接向河道倾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5、工业污染问题:乡镇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具体问题,由此滋生了少数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排污行为,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三)乡镇环保队伍亟待组建和完善。随着XX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撤乡并镇之后,乡镇的环保监管和生态建设任务日益加重,而XX市到目前为止仅慈溪市设立了乡镇监察中队,绝大多数县(市)、区还没有成立乡镇环保队伍,没有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致使很多工作到县级一下就难以推动,生态建设工作明显滞后。同时,在乡镇环保队伍中,无论是专职的或兼职的工作人员中还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加强乡镇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环保器材等工作也亟待完善。

(四)乡镇生态建设经费不足。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是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建设涉及的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而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与共享性,初期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等特征。近年来,XX市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性投资在绝对量上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这一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总额的增长速度,由此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

(五)乡镇生态建设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乡镇建设前期缺乏规划引导,部分基础设施没有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如污水管网铺设、绿化带及卫生厕所建设等,此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还旧帐性质,势必影响到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调动居民参与、支持乡镇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妥善处理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问题。此外,宁波市是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方面与XX市民存在差异,势必要通过加强宣传,灌输人改变环境,环境改造人的理念,提高他们对生态建设的认识,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干部教育,提高生态意识。领导干部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要抓好生态建设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干部生态教育和政绩考评结合起来,将如何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专题教育培训内容,并将建设业绩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上到位,认识上深刻,决策上有力,行动上迅速,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推进乡镇生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建设力度,提升乡镇品位。要严格按照乡镇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改善、品位提升、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彰显城镇文化内涵。在具体项目建设上体现美观、实用、紧凑,不搞形象工程,建筑要富有特色,注重整体协调,体现文化品位。

(三)组建环保机构,加强素质培训。机构和队伍是管理和建设的主体,没有机构和人员就谈不上管理和建设,要尽快组建和完善乡镇环保管理网络,保障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来源,使乡镇环保工作人员能够全心身投入到基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去。针对乡镇环保工作队伍还存在专业素质偏低,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情况,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由各级环保部门举办的环保培训班,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四)拓展投资途径,确保投入到位。采取政府产权管理、间接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如各地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经费由各级政府投资,而污水处理厂建设可采用XXX投资模式,在不改变原来用途的前提下,有偿、有期限地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乡镇污水管网建设费用由市政府补贴、污水处理费返还金、建设补偿金和乡镇投资构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形式,从建设到运行全部由企业负责,政府则在保障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应补贴,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效用和对民间资本的带动作用,以政府杠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确保乡镇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到位。

(五)加强环境宣教,实施寓教于乐。要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参与乡镇生态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必须先从转变意识形态着手。各乡镇要积极引导全民参与,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和竞赛、中小学生宣传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和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第五篇: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我区农村乡风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理想信念有些淡化。一些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事情,眼睛只盯着自己的小圈子、小家庭,不关心政治,不关心他人,国家观念、集体观念、理想信念淡化。二是思想道德出现滑坡。在价值取向上“一切向钱看”成了一些农民的行为准则。有的为了获取钱财,甚至坑蒙拐骗,损人利己,挺而走险,违法犯罪。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被一些人玷污、抛弃。有的家庭经济宽裕,老年人虽然衣食有着,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尊重;有的家庭因贫困不愿尽赡养义务;有的老人甚至在家庭中遭受虐待等等。三是攀比之风发展膨胀。一些农民 婚丧事大操大办,大吃大喝,比阔气、讲排场、攀比之风渐盛。特别是在孝敬老人方面,老人生前不尽义务,死后大办丧事的还大有人在。四是封建迷信有所抬头。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信佛信教、信命,遇难求菩萨,求算命先生,黄赌毒现象不断从城市向农村渗透,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受害较深。五是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一些农民目无法纪,不学法,不懂法,无政府主义严重,凭习惯办事;个别村干部蛮横专断,喜欢个人说了算,不讲民主,干群关系紧张;有的地方宗族势力抬头,恃强凌弱,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与稳定。

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