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崇阳县沙坪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7月10日至7月18日,我们学校六名教师作为第二批次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通过听专家教授的报告,实地考察,小组交流,班级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的理念,增长了新知识,获取了新信息,学到了新经验,清醒了头脑,相信这十天的学习,必将对自身今后从事课堂教学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崇阳县沙坪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中心完小,迅速行动,积极研究新课标理念,认真组织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产生了些许困惑。现在一并提出,请与会的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第一、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课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这种由“理念”向“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完成的,人的思想认识,人的思维习惯,人的整体素养及社会外部的大环境都可以制约理念的实施和理想的实现。从目前实验区的“成果”来看,有些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有些流于形式,有些仅供“展示”“汇报”,不能真正落实于课堂,有些课是“大杂烩”,“大拼盘”,在实验区流传着一句“内容如不够,小组活动凑”的顺口溜,不能不说是新课改带来的一种“流行病”。因此,我们要走出误区,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要脚踏实地,实现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第二、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过去,我们的教师是在教教科书即教教材,而今天应变为教材教,是把教材做为素材,过去认为课程是由教科书、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况和教学环境组成,而今天研究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还应包括师生互动及在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上。过去,我们在教学设计上的各种目标,都是预设目标,而生成目标没有被重视,生成目标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及出现了问题的解决中生成的,它在未来的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把重视预设目标转为重视生成目标。
第三、要改变教学模式。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练习和提高。如果今天我们依然用过去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显然不能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所以要改变教学模式,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应是高度个性化的,多姿多彩的,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有对教材取舍、调整的能力,备课时要知道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知道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到学校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示,当把过程还给孩子的时候,学生学习就不是被动的了。学生有发言权,教师不是无所不知的传授者,教学过程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路径进行,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为了学生的发展,要调整教学进程,使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关注的不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教案,而应注意学生的状态,抓住有利时机,因事利导。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许多亮点,这是孩子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蒙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让智慧闪耀光芒;要点拨偏差,让失误得以校正;要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火花;要剥枝除叶,让质疑抓住主干;要拨动琴弦,让情感得以熏陶;要尊重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要满足表现欲望,让生命释放活力。新课程的过程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一个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寻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三步五环七程序已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课堂里有没有学生成长的气息。第四、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原有经验因为新经验的加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突出而引发的观念转变,结构重组,新旧知识间的这种过程,谁也不能代替,教师要给学生知识重组,知识建构的时间,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认为给学生讲的越多,越细,越透就越好。
2、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反驳,提问,补充。而不是怕出“意外”,怕影响进度,丢面子,就对学生的反驳,提问等不理和训斥。
3、在课堂上少问“为什么”,过去我们常常喜欢问学生“为什么”,都是教师想追问结果和答案来证实自己讲的是对的。在课堂上应该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他自己的经验知识来与教师交流的,教师要尊重孩子,少问没有什么深层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说“我讲这么透了,你还不懂?”“听都没听懂,还想看懂?”之类的话语,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明白了才行。
4、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这是当前课改特别强调的。过去我们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现在,我们要让学生提问题,给学生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
5、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探索性学习,学会合作。探索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有研究性的人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长期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亲自动手,去研究、调查、汇报来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6、改变师生关系。新文化的重建包括课堂文化、教研文化和学生文化。而师生关系是课堂文化的重要方面。篇二:逸夫小学课改汇报材料
引领师生成长,成就幸福人生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与成果展示会材料
平坝县逸夫小学
太阳之车来来去去,绿了芭蕉红了樱桃,转眼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校已经走过了8年的历程。202_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逸夫这方沃土,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学校始终坚持?让教育处处精彩,让儿童天天快乐?的办学理念;坚持?轻负担、高效率、显特色、重发展?的办学目标,紧扣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中心,抓住转变教学方式这一关键,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管理机制创新、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研究、特色建设打造等方面不断开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八年的风雨兼程,三十多个春夏秋冬,二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路走来,学校在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改革中奋起,在一次次敢为人先的开拓中不断前进„„我们在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诠释着逸夫教育人对?追求卓越,行胜于言?的平坝精神的独特理解。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平坝县逸夫小学——这名平坝县教育战线上崭露头角的?新兵?,也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苦苦追寻吃好?课改?这只?螃蟹?的方法和途径。我们精心制定了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确立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就教师和学生的幸福人生,打造一所?创新,求是,诚爱?的高品位学校的课改目标。
八年来,我们以校为本,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建立健全全新的管理制度,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努力建设积极、规范、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展富有实效性、创造性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发和实施具有校园气息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加强德育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新课程改革伴我们同行,新课程改革促我们成长,成就着一个个幸福的人生„„
一、理念与视野更新,教师与教苑涅槃。
1、建章立制——规范课程改革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教导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按照《平坝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学校制定了《平坝县逸夫小学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各种组织机构健全,各项制度日趋完善,工作计划落实情况良好,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组、学科研究组及专家指导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激励机制——增强教师责任意识。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之所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创新管理机制,努力建设规范、人文的校园文化,全方位为教师提供宽松、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不断为课程改革奠定扎实的师资基础。
逸夫小学的教师大多是通过严格的择优录取考试从全县的广大中小学校选调而来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都比较合理。以前,他们雄心勃勃,在各自学校曾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如今,他们意气风发,都期望在新的岗位上寻求自己事业上的突破,建立新的功勋。在新的学校里,如何找到合适的发展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新课程改革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大胆引进竞争机制,推行全员竞聘,加强业务考核,让广大教师切实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使所有教师的教师都获得了成长的信心和动力,不断焕发出?为荣誉和成就而战?的工作热情。
2、人文关怀——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有的教师望而却步,有的教师无所适从,普遍表现出紧张、焦虑、担忧、动摇的心理。为此,我们着力构建和谐的管理文化,用宽松的环境、心灵的沟通、和谐的气氛增强全体教师的组织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生存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会敬业,敬业才会创新。我们在细节中渗透人文关怀,三八节,组织女教师开展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青年节,组织未婚教师共进晚餐;教师节,给每位教师送上诚挚的祝福;全力解决老师们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力争做到有难帮,有喜庆,有忧排。我们为老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人性化的教学和办公条件,全方位关注每个教师的生命质量。
一切以尊重为基础,以理解为纽带,以沟通为途径,以团结发展为目的,切实解决每一位教师的心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广大教师找到自身价值和职业幸福感。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们以博大的胸怀团结和接纳持不同观点的教师。学校的教师来自平坝四面八方,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以不同的视角和经验审视学校的管理,偶尔还会发发牢骚,表达不满。我们认为,人无完人,学校的管理难免挂一漏万,容许教师争论,容许教师虚心接受教师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承认失误和过错,对于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无裨益。也只有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和能独立思考问题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具有民主意识、有主体精神、有独特思想的学生。
自由的思想是人世间最绚丽最灿烂的花朵。我们对教师实施弹性管理,创造自由的空气缓解教师们的心理压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让教师们去从事自己的思想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这样,每个教师在自由状态下,真正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不断迸发出一个个创新思维的火花:一个个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一个个个性鲜明、视角独特、思维成熟的新观念得以充分张扬。从而不断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着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活动载体——培养教师团队精神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两个人是无法取得实效的,因此必须一支团结、合作、高效的团队。为了打造一支步调一致,和谐共处,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教师团队,我们利用多种渠道渗透团队思想,强化团队意识。如鼓励教师为学校提合理化建议,组织教师开展诸如骨干教师传帮带、青蓝对子帮扶、?同备同上同听同评一堂课?等各种教学活动,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群雁高飞头雁领。学校拥有40位省、市县级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他们的业务素质强,在本县及相邻县校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放大名师效应,可以带动全校教师共同成长。学校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努力为骨干教师创造对外参观、考察、学术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广猎信息,了解新成就,学习新经验,充实自我。同时,学校也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要求他们课堂开放;每学期承担一次校级示范教学或专题讲座;每学期指导一位青年教师上一节汇报课,发挥对青年教师的引领作用。
5、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改理念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培训工作为新课程改革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还把课改成果作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时作为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课改热情,学校课改氛围日益浓厚。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我们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蹲下去?战略。课改实验开展八年以来,我校从行政到一线教师,先后到安顺、贵阳、广州、上海、安徽、珠海、广西、成都、重庆、西安、等地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达上百余人次,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观摩教学、教学研讨会达60余人次。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进行学习情况汇报,及时开展二级培训,让全体教师共享学习成果。学校坚持构筑育人兴校的平台,强化培训,把锻造名师的机会提供给每一位教师,实现其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邀请安顺教科所的陈福宇、冉黔鸣副教授、安顺一中的陈捷副校长、杨艳鸣主任,贵州教育学院的刘启艳、李建年专家、贵州省国土厅的杨文历教授来学校教学,给教师们传经送宝、释疑解惑,还邀请了手拉手学校紫云一小、紫云坝扬小学、普定一小、普定三小、镇宁实验学校、和关岭一小、二小、三小及本县的齐佰、关口、高峰、乐平、朝田、五里等学校的老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此外,学校领导带领行政积极随堂听课;教导处、工会、总务后勤下年级蹲点,关注实验的每一个过程。
6、岗位练兵——锤炼扎实的教学技能。
岗位练兵不仅可以激发教师苦练?内功?的热情,而且能成为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学校定期开展以?我对课改的认识?为主题的各科骨干教师交流会,教师课堂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举办教师技能大赛,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说课、教材分析、下水作文、即兴沙龙、趣味数学解题、英语口语等一系列比赛。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竞赛,敦促青年教师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不定期召开?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性校本教研汇报课?,不断总结、反思、调整、使学校的课改工作沿着健康、正确、有序的轨道发展。
二、理论与实践并重,探索与求实同行。
如果把新课程改革比作一艘博浪击流的航空母舰,我们可以看到:这艘军舰已经配备了大量的?新型武器?,新名词、新花样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在课程改革风起迭涌的滚滚浪潮中,我们常常感到教育现状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的境界存在的巨大差距,故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终南捷径捷径,惟有靠锲而不舍、求实创新的教研实践,才能不至于落入所谓?穿新鞋走老路?的窠臼,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把课改的终极目标定位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激励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成长,并着重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1、校本教研活动——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源头活水。
逸夫小学建校伊始,就把加强教育教学科研作为强校之基。承担课改实验以来,我们有意识地将课改工作与课题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坚持校长、教导主任等成员与各年级组、教研组联系制度,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篇三:小学语文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语文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认清实质 把握重点 杨屯乡杨屯小学—岳云涛 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的实施了多年,通过几年的实践,自己 却也收获颇多,也颇有感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 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增强新课程意识,首先要平等对话
1、认清实质。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
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其结果是老师累学生苦,教学效果低下。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 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 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 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 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 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是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状态。老师的角色应是学生的“伙 伴”、是学习的引领者。
2、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
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 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
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 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3、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
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 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 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 头表达而已。我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 思维,勇于发言。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普及应 用,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可以让全班所有的学 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都写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抽调 部分学生的作业,放在实物投影或投影仪上打出来,再进行评讲。这 样口头发言和书面表达相结合,就可以较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 地避免“看客”的出现。
三、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1、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
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 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
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2、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以及运用现在化教学手段的目的就是 优化教学过程。所以在工作中我大胆尝试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积极 参与学校的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减轻学生 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 把握重点认清实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上就是我校在新课改实施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我知 道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一定会虚心学习,认真钻 研,真正领会和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实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2_-2
第二篇:课改优秀经验交流材料
几年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以较强的责任感和较大的热情,积极投身到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与进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欣喜的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极大教育教学热情,哪怕是些比较“顽固”的老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已初见端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渐形成,新的课堂新的思想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活力。
一、课改的有利条件及成果
自从我区进入课程改革以来,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为了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积极有效地展开,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教导处、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老师参加的课改领导小组,校长十分重视课改实验工作的开展,亲力亲为,对本次课改精神的理解比较到位,亲自主持召开课改动员大会。特别是西永小学的教导主任刘林同志到我校任校长以来,更是对课改予以了高度重视。在他的领导下,成立了教科室,任命了教科室主任,分管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他经常与教导处一起部署课改实验工作,制定课改实施方案,还深入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以他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有问题的老师进行悉心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同时十分重视校本教研的研讨、开发,并在学校经费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给予了经费上的支持。学校行政一班人在课改中以身作则,亲入教学的第一线,担任有困难的年级、班级的教学任务,这样的行为富有极强的感召力,激发了广大教师的课改热情,为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改实验老师培训工作比较扎实有效。在教导处的组织下,对于新的课程标准,采取了多次学、反复学、全校学、组内学、个人学的多种方式,让大家对课标理解透彻、掌握到位。每次进修校的教材培训,一定派任课老师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积极走出去,外出参观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老师吹到每一位老师的心中,让他们亲身感受这改革的浪潮。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转变了老师的教育观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对课程改革的看法也在悄然转变,由当初的不以为然、事不关已到逼着改革、做样子应付检查,再到今天的积极参与、自觉反思,这就是进步!
组织教研活动是教导处的重要职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是为了提高课改实验水平,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实验。以前我校的教研活动大多是流于形式,无多大实效。课改以来,学校十分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导处不急于求成,而是步步为营,从基本工作做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校每一学年都开展上好一堂研究课活动,大力提倡老师上研究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在全校各个科组展开。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全校老师的课堂教学观、教学实践逐渐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形成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课改的特色所在,我校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创设条件,由教科室组织牵头,带领鼓励老师开设校本课程,目前我校已形成《诗歌诵读》、《手工制作》二门校本课程,由学有所长的老师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批老师在课改实践中成长,课改实践转变了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能力。在重视双基的同时,老师开始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课改实验老师不仅在各级教研活动中推出了优质示范课,还在片区以及沙区的赛课活动中获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以前我校的老师怕动笔,不敢写,而今,在教导处的组织带领下,他们也勇于写出自己的教学体会,参加论文评选。只要跨出了第一步,下面的路就好走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得到了提高,也小有所获。.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校生活,也让我们的老师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
第三篇: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城内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新模式的逐步实施,课堂中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清晰,使我们的课改思路也日趋明朗。本学期,我校结合中心校课改精神,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以教研为主导,以“说、讲、评”活动和读书活动的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课改进程,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下面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切磋。
一、从抓教研入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树起航标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教研工作作为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及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集中学习、集体研讨、同级交流、汇报展示、经验传授、课例分析等形式,及时为老师指引教育教学方向,不断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活力。
开学初,由学校教研组成员依据中心校教学>工作计划,共同研究商榷,制定出我校的语数教研大课题,并围绕大课题制定出详细的小课题,每周一按计划进行教研。各老师针对每周教研课题充分准备,在教研时把自己的好方法、好思路以及困惑进行交流讨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学期,我校以“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教研主题,依据这一主题制定出了:如何激发小学生说的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一系列子课题。通过几周的研讨,各老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作用,慢慢地放弃了以前以为讲少了就是耽误学生的陈旧观念。
另外,教研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只要有机会,我校经常派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后利用教研时间进行汇报交流,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师做的很好,每次外出,他们不是抱着游玩放松的心态,而是认真笔记,虚心学习,不断把好思想、好经验带回来,在教研时与全体老师共同分享,也带动着全校教师不断进步,迅速成长。每个人外出学习,都会有很多感慨,很多收获,很大变化。比如孙红梅老师国培半年回来,她本人的内在素质提高了很多,并且把读书的好经验带回来,在全校很快推广开来,她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后交流,在交流中创造。如今,他们班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阅读、认真诵读的好习惯,说的兴趣高了,说的话题广了,语言丰富了,内容充实了,整体素质提高了,她本人也从此养成了坚持每天阅读、诵读的好习惯,并带动起好多年轻教师与书为伴,走进诗歌、走进童话、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如今,每天晨诵时间师生共同配乐诵读已成为我校清晨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有英语老师高伟玲,从北京学习回来,把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的习惯传播下来,在交流中,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迅速提高。
教研兴校,的确如此。有了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我校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今,教学研究在我校已形成风气,不论是办公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经常会看到同级几个教师在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这些争论,真正反映出教研的境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二、以“说、讲、评”活动为途径,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锤炼。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育名师,名师创名校,每次“说讲评”活动的开展对老师的成长都是一次促进。每一位名师就是在一次次讲评活动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不断成熟起来的。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成为名师,很快成长起来,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两次“说讲评”活动,要求任课教师人人参与讲评。在讲评活动中,会发现别人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能从其他教师的点评中受到启发,得到点拨,学到经验。
新一轮“说讲评”活动是新模式实施以来第五次讲评活动,也是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我校教师课堂中日趋成熟的一次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们真的可以说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成效。从说课中,听出教师的设计理念变了,注重了读、说的训练;从听课中看到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变了,成了课堂的主人;从评课中,再也听不到哪位教师会说:“谁的课讲得真生动,把课文分析的真透彻”之类的评价,而是评价哪个班的学生说的好,提的问题精彩,教师引导到位。细细回忆一下,每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都有别人可学习、借鉴之处。走进二年级赵萍、李妮、张秦霞等老师的课堂,你会听到细腻温和的语言如潺潺溪水流进孩子们的心田,那一声声稚嫩而天真的话语中,充满了好奇、欣喜与快乐,多么温馨愉快的课堂呀!三四年级刘文良、姚丽、孙红梅、张丽芳、卢秀珍等老师的课,又会把你带入激烈的讨论中,一个个尖锐的问题令人深思,一种种科学的推理令人欣喜,这样的课堂活而不乱,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严谨,逻辑性强,善于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是六年级阴玲娟、冯江怀等老师的教学风采。李娜老师一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带到了高潮,使人从中得到享受。
尽管还有个别老师没有真正理解“引导者”的含义,整堂课完全带领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预设走,唯恐旁生枝节;尽管部分老师还缺乏教学机智,有些自主合作与探究活动还流于形式,效果还不太明显,但他们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只是步子还没有迈起来,相信通过这次讲评活动,对他们会是一次帮助,一次锻炼。
三、把读书活动开展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语言。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为学生会说做好准备。要求学生读书广泛,要积累多方面的知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广博的知识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尽量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从特色学校创建以来,我校就把读书,写字,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并在时间上提供保障,资源配备上提供支持。从去年开始,我校陆续在各年级教室安装了多媒体,一是方便教师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二是为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使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学校安排每周早读为诵读时间,师生共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师生共同走进诗歌、走进童话,尽情享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每学期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欲望,提高了师生读书的品味,充实了师生的文化底蕴,使师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丰富了,思路开阔了,教学效率提高了。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字无百日功,言需千日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相信,只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让学生真正说起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开发学生智力的场所,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呈现精彩。
>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
第四篇: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崇阳县沙坪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7月10日至7月18日,我们学校六名教师作为第二批次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通过听专家教授的报告,实地考察,小组交流,班级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的理念,增长了新知识,获取了新信息,学到了新经验,清醒了头脑,相信这十天的学习,必将对自身今后从事课堂教学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崇阳县沙坪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中心完小,迅速行动,积极研究新课标理念,认真组织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产生了些许困惑。现在一并提出,请与会的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第一、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课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这种由“理念”向“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完成的,人的思想认识,人的思维习惯,人的整体素养及社会外部的大环境都可以制约理念的实施和理想的实现。从目前实验区的“成果”来看,有些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有些流于形式,有些仅供“展示”“汇报”,不能真正落实于课堂,有些课是“大杂烩”,“大拼盘”,在实验区流传着一句“内容如不够,小组活动凑”的顺口溜,不能不说是新课改带来的一种“流行病”。因此,我们要走出误区,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要脚踏实地,实现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
第二、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过去,我们的教师是在教教科书即教教材,而今天应变为教材教,是把教材做为素材,过去认为课程是由教科书、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况和教学环境组成,而今天研究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还应包括师生互动及在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上。过去,我们在教学设计上的各种目标,都是预设目标,而生成目标没有被重视,生成目标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及出现了问题的解决中生成的,它在未来的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把重视预设目标转为重视生成目标。
第三、要改变教学模式。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练习和提高。如果今天我们依然用过去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显然不能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所以要改变教学模式,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应是高度个性化的,多姿多彩的,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有对教材取舍、调整的能力,备课时要知道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知道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到学校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示,当把过程还给孩子的时候,学生学习就不是被动的了。学生有发言权,教师不是无所不知的传授者,教学过程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路径进行,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为了学生的发展,要调整教学进程,使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关注的不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教案,而应注意学生的状态,抓住有利时机,因事利导。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许多亮点,这是孩子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蒙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让智慧闪耀光芒;要点拨偏差,让失误得以校正;要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火花;要剥枝除叶,让质疑抓住主干;要拨动琴弦,让情感得以熏陶;要尊重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要满足表现欲望,让生命释放活力。新课程的过程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一个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寻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三步五环七程序已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课堂里有没有学生成长的气息。
第四、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原有经验因为新经验的加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突出而引发的观念转变,结构重组,新旧知识间的这种过程,谁也不能代替,教师要给学生知识重组,知识建构的时间,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认为给学生讲的越多,越细,越透就越好。
2、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反驳,提问,补充。而不是怕出“意外”,怕影响进度,丢面子,就对学生的反驳,提问等不理和训斥。
3、在课堂上少问“为什么”,过去我们常常喜欢问学生“为什么”,都是教师想追问结果和答案来证实自己讲的是对的。在课堂上应该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他自己的经验知识来与教师交流的,教师要尊重孩子,少问没有什么深层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说“我讲这么透了,你还不懂?”“听都没听懂,还想看懂?”之类的话语,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明白了才行。
4、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这是当前课改特别强调的。过去我们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现在,我们要让学生提问题,给学生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
5、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探索性学习,学会合作。探索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有研究性的人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长期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亲自动手,去研究、调查、汇报来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6、改变师生关系。新文化的重建包括课堂文化、教研文化和学生文化。而师生关系是课堂文化的重要方面。过去,教师常常说“注意听”,“看黑板”,“有溜号的了”等,学生害怕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制约孩子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经常有惊喜,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学生问住,多说“你们还有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你比老师想的好”,老师应该多走下去,弯下腰,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要顾面子,不要不允许学生不一样,真正改变过去的师道尊严。
7、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去一套教材包打天下,现在教材多种多样,在实验区有49种教材,教材的难度普遍降低,知识面拓宽,教师要能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离学生远的可改为和生活近的,内容难的可降低,在安排学时时,也可以调整进度,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8、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以数学为例,原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解题能力强。现在却要求教师做到:首先要知道课堂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是什么关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数学风景;其次数学教师要懂得儿童心理,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解决生活问题;再次新课程强调数学化,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语文教师,首先要将自己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看到文化的走向;其次要积累、感悟、熏陶,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最重要的是人生的体验,是阅读中的感悟和对生活、生命的体验。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增加任务型学习,用所学的语言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交际任务。
9、校本课程。目前的课程包括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校本课程要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体现个性,通过不同的校本课程,提高和发展学生在科技、艺术、人文、生活技能、体育等各方面的素养。校本课程首先要根据办学目标来开设,要体现高尚、高雅和高明;其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开设;再次要根据教师资源,就地取材,从实际出发,利用家长、社会等资源来开设。
二、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困惑
1、课堂要活起来,但教师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时,明显感觉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效率降低了,这两者的矛盾如何解决。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驾驭能力不足。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感到新奇,往往一节课就是玩。
2、积极的评价体系是否意味着对学生的表扬越多越好。
3、小组学习是否就是合作学习。
在我们学校,这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焦点在于合作学习是否就只能是分小组学习。
以上就是我校在新课改实施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产生的困惑。不论如何,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做探索者,让新课标的理念闪光在山区平原、乡村城市的每一间教室里。
第五篇: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城内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新模式的逐步实施,课堂中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清晰,使我们的课改思路也日趋明朗。本学期,我校结合中心校课改精神,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以教研为主导,以“说、讲、评”活动和读书活动的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课改进程,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下面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切磋。
一、从抓教研入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树起航标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教研工作作为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及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集中学习、集体研讨、同级交流、汇报展示、经验传授、课例分析等形式,及时为老师指引教育教学方向,不断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活力。
开学初,由学校教研组成员依据中心校教学工作计划,共同研究商榷,制定出我校的语数教研大课题,并围绕大课题制定出详细的小课题,每周一按计划进行教研。各老师针对每周教研课题充分准备,在教研时把自己的好方法、好思路以及困惑进行交流讨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学期,我校以“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教研主题,依据这一主题制定出了:如何激发小学生说的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一系列子课题。通过几周的研讨,各老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作用,慢慢地放弃了以前以为讲少了就是耽误学生的陈旧观念。
另外,教研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只要有机会,我校经常派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后利用教研时间进行汇报交流,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师做的很好,每次外出,他们不是抱着游玩放松的心态,而是认真笔记,虚心学习,不断把好思想、好经验带回来,在教研时与全体老师共同分享,也带动着全校教师不断进步,迅速成长。每个人外出学习,都会有很多感慨,很多收获,很大变化。比如孙红梅老师国培半年回来,她本人的内在素质提高了很多,并且把读书的好经验带回来,在全校很快推广开来,她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后交流,在交流中创造。如今,他们班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阅读、认真诵读的好习惯,说的兴趣高了,说的话题广了,语言丰富了,内容充实了,整体素质提高了,她本人也从此养成了坚持每天阅读、诵读的好习惯,并带动起好多年轻教师与书为伴,走进诗歌、走进童话、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如今,每天晨诵时间师生共同配乐诵读已成为我校清晨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有英语老师高伟玲,从北京学习回来,把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的习惯传播下来,在交流中,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迅速提高。
教研兴校,的确如此。有了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我校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今,教学研究在我校已形成风气,不论是办公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经常会看到同级几个教师在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这些争论,真正反映出教研的境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二、以“说、讲、评”活动为途径,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锤炼。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育名师,名师创名校,每次“说讲评”活动的开展对老师的成长都是一次促进。每一位名师就是在一次次讲评活动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不断成熟起来的。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成为名师,很快成长起来,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两次“说讲评”活动,要求任课教师人人参与讲评。在讲评活动中,会发现别人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能从其他教师的点评中受到启发,得到点拨,学到经验。
新一轮“说讲评”活动是新模式实施以来第五次讲评活动,也是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我校教师课堂中日趋成熟的一次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们真的可以说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成效。从说课中,听出教师的设计理念变了,注重了读、说的训练;从听课中看到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变了,成了课堂的主人;从评课中,再也听不到哪位教师会说:“谁的课讲得真生动,把课文分析的真透彻”之类的评价,而是评价哪个班的学生说的好,提的问题精彩,教师引导到位。细细回忆一下,每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都有别人可学习、借鉴之处。走进二年级赵萍、李妮、张秦霞等老师的课堂,你会听到细腻温和的语言如潺潺溪水流进孩子们的心田,那一声声稚嫩而天真的话语中,充满了好奇、欣喜与快乐,多么温馨愉快的课堂呀!三四年级刘文良、姚丽、孙红梅、张丽芳、卢秀珍等老师的课,又会把你带入激烈的讨论中,一个个尖锐的问题令人深思,一种种科学的推理令人欣喜,这样的课堂活而不乱,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严谨,逻辑性强,善于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是六年级阴玲娟、冯江怀等老师的教学风采。李娜老师一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带到了高潮,使人从中得到享受。
尽管还有个别老师没有真正理解“引导者”的含义,整堂课完全带领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预设走,唯恐旁生枝节;尽管部分老师还缺乏教学机智,有些自主合作与探究活动还流于形式,效果还不太明显,但他们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只是步子还没有迈起来,相信通过这次讲评活动,对他们会是一次帮助,一次锻炼。
三、把读书活动开展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语言。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为学生会说做好准备。要求学生读书广泛,要积累多方面的知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广博的知识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尽量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从特色学校创建以来,我校就把读书,写字,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并在时间上提供保障,资源配备上提供支持。从去年开始,我校陆续在各年级教室安装了多媒体,一是方便教师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二是为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使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学校安排每周早读为诵读时间,师生共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师生共同走进诗歌、走进童话,尽情享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每学期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欲望,提高了师生读书的品味,充实了师生的文化底蕴,使师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丰富了,思路开阔了,教学效率提高了。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字无百日功,言需千日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相信,只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让学生真正说起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开发学生智力的场所,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呈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