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招聘中关于素质教育的题
1.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②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③参与发展和研究的意识能力;
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实质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5.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和发展.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是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二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的素质;三是使我国的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相适应;二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探讨教育本身的变革趋势.“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核心,出发点.7.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第三,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兴趣.
第二篇:2012教师招聘真题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于()。 A.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2.1999年6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正在形成,但仍有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4.《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6.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8.棋类活动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A.记忆力
B.想象力
C.智力
D.注意力 9.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10.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11.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12.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13.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 A.教师
B.学生
C.学校
D.学习
1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5.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分为()。 A.两个等级
B.三个等级 C.四个等级
D.五个等级
16.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17.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
A.扩大教育规模,赶上发达国家
B.提高民族素质,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C.普及基础教育
D.延缓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18.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它的本质()。 A.就是实际意义的上课
B.是一种上课模拟训练
C.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告知听者
D.是向别人呈现自己的教学形象
19.()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发展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20.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很长反映出美国和日本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场独立型的人()。
A.善于抽象思维
B.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C.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D.对社会定向的知识更感兴趣 E.依据内在标准加工信息
2.适用于运用代币制经济进行行为矫正的情况有()。
A.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其他方法有效
B.问题行为多,秩序混乱 C.优等生群体
D.经常遭受失败的学生
3.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 A.学生发展评定
B.管理水平评价
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
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E.课程和教材评价
4.想象的基本特征有()。
A.新颖性
B.离奇性
C.生动性 D.现实性
E.形象性
5.学校与企业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
A.设置的目的不同
B.手段不同 C.效率不同
D.与政府的关系不同 E.产出不同
6.放纵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如下特点()。 A.任性
B.懦弱
C.幼稚 D.思想活跃
E.蛮横胡闹
7.组织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需要()。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9.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构建认知结构即促进生成学习的具体技术有()。 A.画线
B.做摘要
C.列提纲
D.画网络框图
10.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12分)
1.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
2.桑代克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中存在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 3.中小学校园周围
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4.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阶段。
5.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
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6.“心静如水”“心有余悸”是对人的情绪状态中的描述。突然发生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则是情绪的状态。 7.“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CD#7〗性和〖CD#7〗性。
8.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CD#8〗。
9.一般来说,专家型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CD#6〗所决定的。 10.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CD#8〗。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 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论述题
(每小题9分,共18分)
1.廉洁从教的内涵是什么?试说明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坚守大义。
2.课堂上如何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
六、作文
(25分)
杨元庆说,联想每卖出一台电脑,就帮别人卖一个视窗,帮英特尔卖了一个芯;崔永元说:中国人挣的是包装的钱,并非是科技的钱;前商务部长***说:中国卖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你所报考学科知识,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
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主要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自我体验指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自我调控指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2.C
解析: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两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3.C
解析:
略。
4.B
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31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5.D
解析:
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附属
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题干为自我提高内驱力的表现。
6.A
解析: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7.D
解析:
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沿着多方向、多通道求异地解答问题称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
8.D
解析:
棋类活动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是由其活动性质来决定的。 9.C
解析:
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19世纪末期。
10.D
解析:
把奉献当成幸福体现的是德育的享用功能。 11.C
解析:
此题考查教学事项的定义。
12.C
解析:
教师自编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13.A
解析:
略。
14.D
解析: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题干内容为替代强化的含义。
15.C
解析:
略。
16.D
解析:
课程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课程任务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功能划
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17.C
解析: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普及基础教育。 18.C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说课的本质,由说课的定义可知。 19.A
解析:
略。
20.C
解析: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日本对直接经验在课程中的重视。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解析:
场依存型的人,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型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型的人在认知领域中显示优势,他们处理问题比较
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而场依存型的人在人际社会领域中
显示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
2.BD
解析:
代币制经济只在下面三种情况下使用:(1)当学生对功课完全不感兴趣,而又对其他各种管理方式没有反应时,可尝试用代币制经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当学生很长时间一
直没能取得学业进步时,可以用代币制经济鼓励学生进步;(3)当课堂上问题行为较多、秩序非常混乱时,可利用代币制经济加强课堂行为管理。
3.ABCDE
解析:
教育评价可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宏观层面,涉及教育目标、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在中观层面,包括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学校各项工作等。在微观层面则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ACDE
解析:
想象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或者说表象,而不是词或者符号,因此具有形象性的特征。想象是对旧有的表象积极地再加工和再组合,因此具有新颖性的特征。当然,还有其他特征:生动
性、现实性、丰富性、主动性等。
5.ABDE
解析:
学校与企业相比,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设置目的不同。设置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而企业以盈利为目的。(2)手段不同。学校的经费
来源是多渠道的。(3)与政府关系不同。学校的办学活动涉及受教育权利问题,政府必须对其权能
作出必要限制,而企业则拥有自主经营权。(4)产出不同。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是一种社会公共服
务或者公共产品。 6.ACE
解析:
放纵型就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7.ABD
解析:
略。 8.ABC
解析:
略。
9.ABCD
解析:
生成学习不仅需要学习者在头脑内部积极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同时也需要学习者运用画线、做摘要、列提纲、画网络框图等多种具体的做笔记技术来促进这一构建过程。
10.ABD
解析:
略。
三、填空题
1.心理变化
2.共同成分
3.200
4.中学
5.马克思主义
6.心境
应激 7.顺序
阶段
8.回忆
9.学生的行为
10.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答案要点】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其次,班级的大小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3.【答案要点】(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所谓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都要坚持行廉操洁的原则,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不沾染社会上贪、赌、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作出表率。
廉洁从教的内容首先是坚守大义,不取非法之利;其次是廉洁自律,不坠秽污俗沼之中;最后是公正从教,以廉明维护教育公正。
教师要做到坚守大义,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第一,有明确的义利观。要树立大义为先,私利居次,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观念,任何时候都不能舍义取利,要鄙弃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行为。 第二,要抵住金钱名利的诱惑,坚持自己崇高的职业信念。
第三,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以廉洁的实际行动来实现大义。 2.【答案要点】〖JP+2〗(1)设置教学目标,告知学生本课的目标。(2)标示重点。如有些教师提高或降低讲课的声音,表明他们正要说关键的信息,有些教师可能使用手势、重复或在显要位置表达同样 的信息,课本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排版指明要点。(3)增加材料的情绪性。如课上教师幽默 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等。(4)使用独特的或奇特的刺激。如课上的实验操作,引发学生的兴
趣。(5)通知学生后面要讲的内容。
六、作文
略。
第三篇: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素质教育内涵
yn.offcn.com
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素质教育内涵
素质教育内涵
这一块在综合素质考试当中属于“职业理念”模块,一提到“职业理念”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我们把它称之为“三观”。在考试中,考单选题的话,每年题量固定,“职业理念”单选题是4道,一共是8分,材料分析题一道,是14分,“职业理念”这一块内容一共是22分,单选题比较简单,重点是材料分析题备考。
今天,就主要带领大家学习教育观的内容。教育观包括两个方面:素质教育的内涵、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接下来学习素质教育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对于这一点需要注意是提高国民素质,而不是学生素质。这一点基本不涉及材料分析题。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对于这句话重点在“全体”。一说全体那就是指每一个学生,而不再是只关注一部分或少数学生。这个点在材料分析题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当材料中提及教师采用集体讨论、关注差生等时就要想到这一点。
正例——不因为某一学生差而放弃,关注所有学生 反例——只关注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我们知道过去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其它方面。而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文化成绩,还关注德、美、体、劳,还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行为习惯、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当材料中在围绕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何养成良好习惯等阐述时就要马上想到这一点。总之,一句话就是材料不在仅仅围绕成绩了,还关注到其他方面了。
正例——除了成绩,还重视德、体、美、劳 反例——只重视成绩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这一点与第三点并不冲突,素质教育是在关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学生的优点、特长等。发现他们的优点、特长,并去培养。在这里有个小误区就是:并不是说材料中提到了特长就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还要体现发现特长并去培养。
正例——能够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反例——对个体差异视而不见,甚至抹杀个体差异 5.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不仅指教师的创新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也指学生的创新,如学生给出的新颖的答案新想法,老师不要去遏制学生的这些想法,而是顺势去引导,这也是创新。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正例——鼓励创新、带学生去实践
反例——灌输式教学,学生不会应用知识于实践中
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答题理论。
真题:正上课时,两个男生打了起来。老师先做一个体育裁判用的“暂停”动作,接着用诙谐的语言加以评判:“嗬,打起来了。看来矛盾够激烈的。不会比巴以两国之间的矛盾更大吧?巴以矛盾还是靠谈判解决的呢,你们同学之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这么着,你们现在别打了,免得影响大家上课,下课后,你们觉得确有必要一决雌雄,我去给你们当裁判、定输赢。现在为了全班同学包括你们两个的学习,你们愿意暂且忍耐一下吗?”两位同学不好意思地坐下了。下课后,在教师的简单引导下,两位同学互相道歉,解决了冲突。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育观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梁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梁老师问明情况后,并没有直接训斥李,而是耐心地帮助李在他的“杰作”上加了标点,改了错别字,重新组织了那段话,以此为突破点,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次,梁老师的行为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表现。材料中,梁老师能够不放弃、不呵斥李亮同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体现了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最后,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材料中,梁老师并没有因为李亮在数学卷中写“诗句”而斥责,而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坚持发展 性评价,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实践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总结升华)【解析】:首先要审好题,是从职业理念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教师行为;其次要把素质教育内涵五大点知识从头脑中提取出来,符合题中的有哪几点;最后落笔写答案,要理论加材料,用总分总的形式。
更多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四篇:中公heoffcn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精选
中公河南
www.teniu.cc
教育法律法规练习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__年。()A.1951 B.1978 C.1985 D.1986 2第一次提出九年义务教育是在________中。()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3. 1986年,我国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颁布于______年。()A.1980 B.1986 C.1995 D.19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2002年
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4 B.1985 C.1986 D.1987 7.《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8.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 B. C. D.)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9.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 D.)A.行政复议 中公河南
www.teniu.cc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10.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 B. C.)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11.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 C. D.)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2.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 C.)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1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 B. C. D.)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4.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A. B. D.)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15.教师法规定„„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A市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C省级人民政府 中公河南
www.teniu.cc 16.对“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作出处罚的是 A义务教育法B教师法C教育法D高等教育法 17.规定把德育放首位的是()
A教育法B教师法C义务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 18.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权()
A维护教师及其他职工合法权益 B对教师实行行政处罚 C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 D实行教学督导
19.教师除了享有教学研究指导学习之外,还有()A教学管理权力B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权力C行政管理权力 20.教师法规定„„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A市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C省级人民政府 21. 教师法中规定,教师的待遇()公务员待遇。A不低于 B不低于或高于 C高于 D低于 22. 教师资格是依据()制定的
23. 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A 5年 B 3年 C 1年 D 2年 答案:
1-5DCCCCA 6-7BB 11.BCD 12.BC 13.ABCD 14.ABD 15.B 16-20ACCBB 21.B 22教师法 23.A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是()A.高尔顿 B.加涅 C.华生 D.桑代克
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3.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A 初创时期 B 发展时期 C 成熟时期 D 完善时期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A.廖世承 B.房东岳 C.潘菽 D.陆志伟
5.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维果斯基
6.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是()A. 多维思维 B.自我中心思维 C. 可逆思维 D.具体逻辑思维
7.()是将个体的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A.心理年龄 B.比率智商 C.离差智商 D.智力年龄
8.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是在()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9.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的不可逆性,也不可中公河南
www.teniu.cc 逾越。这是指心理发展的()A.不平衡性 B.定向性和顺序性 C.差异性 D.连续性
10.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已出现抽象思维,这种现象在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中属于那一阶段()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 “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是谁提出的?()A.布鲁纳 B.杜威 C.加涅 D.奥苏伯尔
12. 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叫()A.条件刺激 B.强化 C.无条件刺激 D.中性刺激
13. 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A. 巴甫洛夫 B. 斯金纳 C. 桑代克 D. 苛勒
14.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6.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其建立的时间为()A. 1879年 B.1798年 C. 1789年 D.1779年
17.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8. 顿悟说的重要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苛勒
19.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20.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21. 在学习较复杂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时最有利于学习。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22. 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的现代翻版。A.关系转换说; B.经验内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23. 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24.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25.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是()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26.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A.动机说; 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27.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28.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 C.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D.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 温纳认为学生的成功动机应当归因于()的因素。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B.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C.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30.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是()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
31.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简单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A.中等偏低的强度 B.中等强度 C.中等偏高的强度 D.越高越好 中公河南
www.teniu.cc 32.对于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33.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被称为()A.学习动机 B.学习目标 C.学习期待 D.学习诱因
3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为()A. 生理需要 B.爱与归宿的教育 C .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35. 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A.一般迁移 B.正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36.学生法语学得扎实、巩固以后,再学英语就更容易,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37.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加里培林 B安德森 C加涅
38.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39.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40.画线属于哪一种学习策略()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4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A.6±2 B.6±1 C.7±1 D.7±2
42.保持信息在1秒钟以内的记忆是()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43.记笔记有助于引导个人的注意,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它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44.计划策略属于()A.精加工策略 B.支持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元认知策略
45. 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46.个体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说明 其思维具有()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47.一个人对同一问题,解决方案越多,表明是思维()越高 A.指向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48.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49.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A.原型启发 B.定势 C.迁移作用 D.功能固着
50.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
51.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A.皮亚杰 B.艾利克森 C.科尔伯格 D.罗杰斯
52.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53.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 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54.从整个中学阶段看,哪一个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A.初一年级 B.初二年级 C.初三年级 D.高一年级
55.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中公河南
www.teniu.cc 56.教育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这即是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57.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58.心理测验的信度大小一般介于多少之间?()A.-1—0之间 B.-1—1之间 C.0—1之间 D.0—10之间
59.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即()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60.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以下成分构成()A.认知内驱力 B.交往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获得尊重内驱力 E.附属内驱力
2.心智技能的特点有()A观念性 B展开性 C内潜性 D简缩性
3.品德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A依从 B认同 C内化
4.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行动 E.态度
5.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具有以下重要特征()A.流畅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独特性 E.变通性
6.解决问题包括()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7.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主要有()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8.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有()A、道德认知; B、家庭教养方式;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9.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有()A、智慧技能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知识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
10.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有()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11.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途径()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微格教学 C.专门训练 D.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E.教学评价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5DABAC 6-10CCBBD 11-15DBADD 16-20ADDAA 21-25ACDDC 26-30DDCAB 31-35CACDC 36-40AADCC 41-45DCADB 46-50ABDBB 51-55CCABA 56-60BDCAA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CD 3.ABC 4.ABCD 5.ADE 6.ABCD 7.ABCD 8.BCD 9.AB 10.ABC 11.ABCD
中公河南
www.teniu.cc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_____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A.培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2. 20世纪早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旧教育做出伟大贡献的教育家为()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徐特立
3.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 B.《学记 》 C.《孟子》 D.《大学》
4.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5.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论语》
6.我国首次制定的近代学制是:()。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寅学制 D.戊戌学制
7.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8.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 B.恩格斯 C.勒图尔诺 D.沛西·能
9. “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_____时期的教师活动。()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 “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经验的不断增长”,“学校即社会”是______的基本观点。()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1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A.培根,夸美纽斯 B.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C.培根,康德 D.杜威,卢梭
12.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13.我国中小学实行的六三三学制首次规定是在______年颁布的______中。()A.1902,壬寅学制 B.1903,癸卯学制 C.1911,辛亥学制 D.1922,壬戌学制
14.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的()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学校文化 D.物质文化
15.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的概念。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
16.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A.1901年 B.1902年 C.1903年 D.1904年
17.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幼儿教育
18.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的是()。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20. “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________的教育内容。()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21. ____________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A.《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社会教育学》 D.《新教育大纲》
22.严格的等级性是___________教育的显著特征。()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中公河南
www.teniu.cc 建社会 D.资本社会
2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说文解字》 B.《论语》 C.《孟子》 D.《四书集注》
24. ______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A.《理想国》 B.《雄辩术原理》 C.《学记》 D.《大教学论》
25.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A.规模 B.速度 C.内容 D.性质
26.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经济制度
27. 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泛目的论
28.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是()A.中等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幼儿教育
29.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3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1.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A.最近发展区 B.潜能发掘区 C.思维表现区 D.教育最佳区
32. 【江西 0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体差异性
33. 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34.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的制约,在发展速度、成熟早晚和最终达到的高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说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A.连续性 B.顺序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______是主导。()A.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6.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A.坚持教师为中心 B.坚持教材为中心 C.实施因材施教 D.实施标准化考试 37.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A.人的主观能动性 B.家庭环境 C.教育的自身状况 D.社会发展状况
38.人的发展是指人的______的发展。()A.身心 B.个性 C.智能 D.社会性
3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力价值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0. 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______的具体实践。()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1.在教育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是()。A.课程 B.教育评价 C.教学 D.教育目的
42.(10沈阳)教科书根据()编写的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育目的 D培养目标
43.学校教育的根本依据是()A教学目标B课程目标C教育目的D教学计划
44.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______,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及出发点、归宿。()中公河南
www.teniu.cc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法规 D.教育政策
45.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师爱 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D.职业信念
4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47.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__________特点。()A.复杂性 B.长效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48.提出“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的文件是()A.儿童权利公约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义务教育法
49.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__的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0.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儿童()。A.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B.生存权利 C.健康安全权利 D.受教育权
51.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
A.课程文件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52.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高中阶段课程以哪一类为主:()。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D.选修课程
53.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54.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__________为重要依据。()A.教科书 B.课程设计 C.教学目标 D.课程标准
55. __________是教育改革的核心。(A.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B.课程改革 C.教材改革 D.教学方法改革
56.课程目标研究最为著名的是________,他提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部分的组成,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借鉴依据。()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乔伊斯
57.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成绩评定
58.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策略具有()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层次性 D.灵活性 59.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 D.能力分组制
60.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遵循的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1.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62.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赫尔巴特 D.杜威
63.布鲁姆的_____仍然是现在测验的重要指标体系。()A.教学目标分类学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评价分类学 D.教育测验分类学
64.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 C.复式教学 D.小班教学 中公河南
www.teniu.cc 65.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管理 B.德育 C.教学 D.服务
66.“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提出的人是()。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马卡连柯
67. ___________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论》
68.通过创设良好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叫__________。()A.说服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陶冶法
6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或其它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共青团活动 E.班主任工作
70.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陶冶教育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
71.狭义的德育专指()。A.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法纪教育 D.政治教育
72.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培养和组织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要求
7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 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 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 D.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74.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 D.指导班、团、队活动
75.以下属于咨询方法中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是()。A.鼓励表达 B.系统脱敏法 C.团体咨询 D.改变认知
76.美国的学制类型是_____的。()
A.分支学制 B.单轨学制 C.多轨学制 D.双轨学制 77.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__________教学原则。()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二、多项选择题
A.学在官府 B.政教合一 C.以僧为师 D.以吏为师
2. 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具体包括()A、教育内容 B、教育手段C、教育对象D、教育环境
3.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狄尔泰B.梅伊曼 C.利特 D.拉伊
4.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A、洛克 B、高尔顿 C、董仲舒 D、霍尔
5.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A、导向功能 B、培养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6.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A认知 B 情感 C动作技能 D态度 7.教育学是研究______的一门科学。()
A.教师教学 B.教育现象 C.教育实践 D.教育规律 E.教育问题
8.教师必备知识素养()A学科知识素养B经济学知识C教育科学理论D教育管理知识 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A.社区服务 B.社会实践 C.劳动技术教育 D.德育 E.信息技术
10. 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可以将课程分为()。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学科课程 D.经验课程
11. 随着课程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A.教学计划 B.教学目标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12.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班级活动 D.个人活动 中公河南
www.teniu.cc 13.教师备课不仅要钻研教材,还要:()A.了解学生B.研究教法C.研究学法D.布置作业
14.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A、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5.我国法律规定,中学生的身份是()A.国家公民 B.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 C.国家和社会的成年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E.接受教育的成年公民
16.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萨特 B.孔德 C.卢梭 D.马斯洛 E.涂尔干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5DBBCC 6-10CCACC 11-15CBDAA 16-20BADAB 21-25DBBBD 26-30ABADD 31-35AADDB 36-40CAADD 41-45DACBC 46-50DDACA 51-55BADCB 56-60CBDBB 61-65ACBAC 66-70DADAA 71-75BADAD 76-77BD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D 3.BD 4.BCD 5.ACD 6.ABC 7.BDE 8.AC 9.ABCE 10.AB 11.ACD 12.ABD 13.AB 14.ABCD 15.ABD 16.BE
第五篇:素质教育三题
素质教育三题
尉天骄
素质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然而,正如哲学家所说的“熟知非真知”,天天谈论的也许恰恰是了解得很不够的问题,思维的趋易性妨碍了对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也就会妨碍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下将结合几个具体问题,谈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希望能有助于理论上的探讨。
一、素质教育与“做人”的教育
目前高教界讲到素质教育,往往与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对照。通常的说法是,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最多再加上能力的培养,但这些还只是教人“求知”、“做事”,却忽略了“做人”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针对传统教育的这一缺陷而来的。因此,一位教育专家把素质教育简缩为“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这是一句通俗而又深刻的理论概括。我们常常说,大学生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其本职工作范围内,“才”(专业技能、才干)的显现机会当然非常多,但在校园里和社会上,最先、最多表现出来的还是“人”(良好的社会公民和集体成员)的品质。“要成才,先成人”是一个规律。“做人”,固然有先天遗传的因素,而后天的培育更为重要。比起“求知”和“做事”,“做人”的教育,任务更重,内容更丰富。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做人”往往会从某一个角度进行理解。一是把“做人”限定为政治的信念、信仰,即通常所说的“红”。应当肯定,这是非常重要的、带根本性的问题,但不是惟一的。有些大学生宿舍卫生状况不佳,很显然就不是个政治信念问题,而是文明习惯的问题。常见的第二种观点是把“做人”局限于基本道德,如是否诚实、本分、正派等。应当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大学生,基本品德不错,可惜一些日常的行为、举止与其身份不符。还有第三观点,把“做人”理解为一种“古典模式”,所谓谦谦君子,谨小慎微。这种“做人”的方式虽然也有一定的正面价值,但过于收敛、缺乏进取精神却是与时代精神不一致的。由此看来,在当前,“做人”的含义不仅有新的指向,而且还应当包含更多的内容。最直观的是,“做人”与知识有关。大学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人,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做人”的品位。这里所说的知识,主要还不是指专业知识(因为那是在“才”的范围之内),也不是指目前非常被人重视的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这当然也很重要),而是指专业以外的“通识”。目前的高等教育属于专业教育。这是无可非议的。不管我们多么羡慕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多才多艺和学术渊博方面的巨人”(恩格斯语),但毕竟时代不同,那已经成为一个“永不复返的阶段”(马克思语)了。科学的发展、社会的分工决定了现代人已不可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正因为如此,又特别显出普通知识的重要,否则,即使在知识人之间也将不可能进行文化对话。而现实情况是,过于狭隘的专业教育使人养成了非常功利的知识观,专业以外,百不经意,尤其轻视“没用”的人文知识,其结果是造成了“通识”的贫乏。例如媒体刊登过的,几个宿舍的大学生都不会写“钥匙”,有的大学生不知道科索沃与南联盟是什么关系,不知道清华大学校训中的“厚德载物”为何义,甚至在烟台发生海轮遇难事件时,搞不清楚烟台和大连的地理位置。无论是那一个专业的学生,这种“通识”上的贫乏,对其个人交往和工作都将会有不良影响。
进一步看,“做人”还与能力有关。这里主要指的是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有的学生在生人、众人面前不敢说话,不会说话,有的甚至连回答老师的提问都胆怯、羞涩。相当多的大学生遇到问题、困难,不知道以什么途径和方式与他人沟通、交流,不知道怎样寻求解决的办法。学者们特别指出,一些青年过分沉湎于网上虚拟世界,有时恰恰是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缺乏交往能力。华裔美国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原院长李开复对我国的青年大学生说过一段话:“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所以,在学习阶段,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类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在公众集会时发表演讲,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他还进一步指出,表达能力不只是“口才”,还包括非语言表达方式,如人的仪表、举止、语气、声调和表情等。“„„从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断你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热情。”[2]李开复主要还是着眼于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如果从一个人终身的长远发展来看,更是如此。信息时代,靠大学里学的东西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要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但是,离开了学校,学要靠自己。一个不能主动与人打交道的人,或者是一个不能很好地融入群体之中的人,又怎么能做到有效的学习呢?因此可以说,大学生的言谈、举止作为“做人”的基本内容,不仅影响到他毕业后的工作,也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发展。
再进一步看,“做人”与内在品格有更深层的联系。作为用人单位,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政府机关,都希望其成员要热爱本单位(本校、本厂、本部门),能敬业、乐群、遵时、守信。教育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这样一条规律: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热爱母校,走上社会往往能热爱所在的单位;在学校能跟同学友好相处,以后跟同事才会有融洽的关系。反过来,一个学生,对自己的母校、老师毫无情感,工作以后对单位、领导、同事也很难满腔热忱。学校的学习成绩固然不能等同于今后的工作成绩,但从在校的学习精神却大致可以看到今后的工作态度,在学习上不肯投入的,今后在工作上也很难敬业、负责。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如果说能力是获取知识的保证,那么素质就是能力的基础。人的素质好像连通器里的水,体现在哪个方面都是相同的高度。可见在学校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乃是为“做人”打好底色。
这些方面的素质教育,是谁的责任?从理想的角度看,这些素质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该着力培养。而现实情况是,从小学到中学还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全面素质教育还只是一种理想,这就把问题像“滚雪球”一样滚下来了。因此,大学实际上处于无可推脱的地位。从大学的教育途径来看,关于大学生政治信念的培养,有政治理论课;关于品德修养,也有专门的课程。而日常文明素质,在大学里虽没有相应的课程却并不意味着对此放弃责任。一个人的日常文明素质,是属于“嵌入式”的,即它分布在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不是通过一段系统的课程学习就可以成功的,事实上也不一定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只要正视这个问题,强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渗透“做人”的教育,大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提高是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
二、素质教育与精英教育
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占适龄人数的比例在15%以内为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教育阶段。目前,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计算结果不尽相同,根据一些统计数字来看,有些教育发达的省份,已经接近或达到大众教育阶段。但就全国情况看,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全日制大学教育)仍然属于精英教育。从全社会对高考的重视即可看出老师和家长渴望学生成为“精英”的心态。在这种社会大氛围下,高校也都希望自己的毕业生成为社会的“精英”人物。在开展素质教育时,有的大学就提出,要反思自己学校为什么出的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多而“将帅”却不多。这种心态其实不限于某一个学校。关于这个问题的追问可以有两个向度:一是总结学校在教育方面的薄弱之处,特别是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哪些局限,以至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影响了他们担任高层次的领导职务。二是把培养高层领导者视为最能体现办学水平的标志和学校的骄傲。前一个取向是深刻、有远见的,而后一个取向就未免有违素质教育的初衷。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下的教育,主要就是“为做官”的教育。“西学”输入后的学校教育,主要是“为做事”的教育,但狭隘的科技教育仍有着较强的功利色彩(所谓“文不如理,理不如工,工不如商”),在现实的发展中又受到传统文化中“官本位”的影响,因而上大学为了好工作、高报酬、高地位的思想并不鲜见。前段时间,媒体上报道过武汉一位中学生的作文《二十年后回母校》,作者想象到,“我”毕业于名牌大学,当了大官,坐着小汽车回母校,当年的校长、老师、同学一个个对“我”毕恭毕敬。还有湖南一位中学教师在论文中公开说,就是要告诉学生,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当官,赚钱,娶漂亮的老婆„„媒体上曾为此展开热烈讨论,有不少人赞成这些说法,认为他们勇敢地说出了大家心中的真实思想。尽管这些话题来自中学,但明显可以看出大学教育在社会群众心目中的性质。本文不可能在此剖析其中的复杂原因,但明显的事实是,这种观念造成了当前大学校园中人文精神的淡漠。人文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一弊端而提出的,怎么能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上去呢?
大学希望自己的毕业生在社会上能成为各项事业的带头人,这种理想、志气、责任感当然非常可贵。但是,“精英”不等于高职高位。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单位里,“官”总是需要的,然而,“官”的职数也总是有限。“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理想上看,对青年不失为豪迈的激励。但是从结果看,能当上将帅的士兵却是百不挑一,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当士兵。而且,现代社会的情况更为复杂。青年走上社会,除了通常以文凭、证书等“硬件”所标明的“知识资本”之外,还有许多无形的“文化资本”、“信息资本”、“社会资本”也在起作用。竞争是多种因素的合力最后形成总的结果。即使在学校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也并非将来一定能拥有指挥权。社会的规律就是如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有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常有“理想幻灭”的失落感,固然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但恐怕也与自视甚高的“精英”心态有关。
其实,从本质上看,“精英”的关键在于责任意识而不在于官职地位,在于奉献社会而不在于傲然于民众之上。古人所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普通地位而有精英意识。这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而目前有人把“精英意识”理解为要高人一等,把个人置于他人、民众、社会之上、之外。稍有不顺,即埋怨条件和环境,却没有想到检查自己。这是曲解了精英的真正含义。今天的大学教育,仍然要坚持积极的人生职责教育,对青年学生宣传“走在社会前端”的精神,自觉担当起时代的重任。这是从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来看的。从现代社会要求来看,更需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精英”。高效率的社会需要高度的协同、配合,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全局。“士兵”素质高,在整体范围内也是精英。从实际工作中看,“强将”固不易求,“精兵”也并非随处可得。如果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成员个个都是好的被领导者,勤奋,敬业,团结合作,能力又强,这个单位(部门)的工作就特别能出成绩。如果一所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成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同样的工作往往比别人干得好,这就是学校教育事业的成功。并不一定在于该校出了多少官员。
当然,在一个机制正常的环境中,高素质的“士兵”更容易有当“将帅”的机会。但这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不是个人刻意追求的问题。众所周知,英国的牛津、剑桥,出了很多大政治家,但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却是“君子人”。美国的哈佛大学,先后出了六位总统,一位基辛格博士,还有数以百计的参众议员和大法官,以及当代美国500家大财团的2/3的决策者,另有大量的外国政要出自哈佛,因此被公认为全球性精英摇篮。但其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更重要的是与真理为友”。[3]注重的是提升品格,追求真理。这种教育思想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因此,作为素质教育,对学生应当强调的是,提高素质首先是为了做一个良好的甚至是杰出的工作者,而并非仅仅是为了追求日后的高升。
三、素质教育与文科知识教育
在人才的各种素质之中,文化素质是基础,因此,原国家教委提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文化素质教育分为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在理工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素质教育。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以下把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统称为文科知识。前面说过,像素质中的禀赋、性格等因素,先天的成分较大,而像气质、修养、能力等主要是后天培育的成果,是知识的内化和升华而形成素质。知识固然不等于素质,但没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做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将流于空泛。因此,在开展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时,很多学校开设了一些文科选修课,讲授一些文科知识,唤起了大学生的兴趣,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作为施教者,不能满足于此。因为,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提出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之前,高校一般都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这类选修课,因此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开设背景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的任何一笔都是容易见效果的,只不过这是“有胜于无”的效果。学生的兴趣是出于渴求知识的心情。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是传统的、粗放式的教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不断提高,这就促使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4]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因材施教”。此处所说的“因材施教”不是说教学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作为大面积的选修课,很难做到这一点),而是指面向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当与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文科教育有区别。
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文科教育,注重知识、理论的广泛性和系统性,目的在于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人员和文科教师。而理工科大学的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尽管也多是从学习文科知识开始,但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得系统的学问,也不是学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海侃神聊的话题,而是在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熏陶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简单地说,“知”是为了“行”。这就是教学的基本目标。为达此目标,笔者认为,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学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应注重宏观性和精髓性
文科知识浩如烟海,理工科大学生没时间也没必要掌握那些精深、细致的内容,他们需要了解的是基本的“轮廓”和传神的“眼睛”,并从中领悟该学科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他们来说,“见林”比“见木”更重要。因此,把学科知识划分过细而形成的课程,实践证明并不太适合理工科大学生,而“概览(观)”、“概论”之类课程,如果真正是简明扼要而不是枯燥干瘪,是高屋建瓴而不是流于空泛,那将是非常有用的。至于一些静态知识,如学科
历史、不同流派和见解、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等,则宜简略或删去,不求知识的面面俱到、环环紧扣,特别不必细说枝叶。
2.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唤起兴趣,培养能力
任何一门课程,从教师的角度看都有很丰富的内容可讲。但假如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得越多可能越不讨好,甚至可能使学生长期厌恶这门课程乃至这个学科。而且,即使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也只能做到引导入门,提供钥匙,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自学。以文学为例,中外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作品不可能在教学中一一讲解。但对于那些确实喜爱文学的学生,最好给他们提供一个线索,使其养成文学的眼光,能辨别精粗雅俗,在课程结束以后乃至在离开学校以后,能够自己去阅读和欣赏喜爱的文学作品,终生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人生的营养。
3.在通识教育中保持学术性内核
“兴趣”与“趣味性”有联系,但不是等同的。建立在趣味性上的兴趣,多是不稳定的,而被学科知识精髓激发起来的兴趣才是真正能持久的兴趣。因此,学术性不仅是专业教学的基础,同样也应当成为通识教育的内核。对文科选修课教学质量的衡量,要注重其学术上的“含金量”,不能仅看表面的效果。满堂笑声可能是会心的爆发,也可能是浮面的逗乐。从根本上说,学生要获得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开心,更需要的是精神的充实,心灵的陶冶。这里就有一个矛盾:既要保持学术性,又不能照搬综合性大学文科教学的做法。这实际上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识教育要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教师先要有提炼精华,以简驭繁的功力;同时,又要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追求深入浅出,在学术性与通俗性(生动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这也是需要付出辛勤劳动、努力探索的。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