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2010心理咨询师复习材料12★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21-41691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8 07:50: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0心理咨询师复习材料12

一、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1.咨询准备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2.礼貌接待方式:使用礼貌语言,态度平和诚恳,据实际运用。3.提问时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不可直接逼问。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向求助者说明是否能提供帮助。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反复申明保密原则,说明保密例外。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性质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7.说明求助者责任、权利与义务:三责任、四权利以及四义务。

8、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那种咨询方式

二、初诊接待中的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

2、语言表达。语速适中,避免使用方言,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外延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咨询者不能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做任何承诺5咨询时的仪态

三、摄入性会谈的工作程序 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1.根据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 4.上级咨询师为进一步着呢段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

确定提问方式;倾听; 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对会谈内容分类;结束会谈

四、摄入性会谈避免提问失误(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有强烈暗示性。(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这类问题具封闭性,咨询师获取信息受限制。(3)避免多重问题。这类问题表现出咨询师缺乏训练,使求助者不知所措。(4)避免修饰性反问。这种反问后果对求助者毫无好处,使会谈陷入僵局。(5)避免责备性问题。此类问题对求助者产生很大威胁感,立即引起防卫。(6)避免解释性问题。咨询师表达自己看法,不利于推动求助者自我探索。

五、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 1.造成依赖 2.责任转移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5.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六、会谈内容选择原则——该案例从哪方面入手 1.符合求助者能力兴趣。2.病因直接间接针对性。3.有利于探索深层病因。4.有助于鉴别诊断症状。5.有利于帮助改善认知。6.有利于个性矫正发展。7.会谈法具相应有效性。

七、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1.外表和行为 2.会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 3.思维内容 4.认知过程及功能 5.情绪 6.灵感与判断

八、摄入性会谈注意事项 1.态度保持中性:不可暗示诱导以免丢失客观信息。2.提问避免失误:不能随便提问以转移求助者谈话。3.绝不讲题外话:除提问和引导语外,不讲题外话。4.扭转会谈内容:不以指责性语言阻止求助者谈话。5.不给绝对结论: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结论。6.诚恳结束会谈:不能生硬话语结束以免引起误解。九 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

2.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地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治措施。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信度、效度)以及常模的时限便在临床上使用。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5.不按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6.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心理测验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7.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8.将直接翻译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

十、临床资料整理归纳模式 1.一般资料:

人口学、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内心世界。2.个人成长史:按社会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生活情况,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事件及现在评价。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一直写到求助时。必须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处理方式,退缩、回避、攻击行为。3.目前状态

1.精神状态;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模式、人格特征方面依次填写。2.身体状态;睡眠、饮食、头痛、性功能失调等,躯体疾病、异常感觉。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1)工作学习效率:活动效率下降,因病无法工作、学习而考勤不全。(2)社会交往状况:社交能力受损,接触不良,同事、同学关系不和。(接触不良是人际关系不好)4.心理测量;(1)求助者是否做过心理测量。(2)心理测量目的及测量结果。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1.该求助者的婚恋情况。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3.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7.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十一、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1、过分随意的交谈、咨询师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患者形成暗示,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有重大影响;

2、同一个咨询机构中,收集资料者如果也是后来的决策者,那么,咨询师的早期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

3、资料的收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求助者经常会出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情况。

4、对初期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矛盾,假若处理不当,会影响诊断与咨询。

十二、心理咨询包括的基本内容 建立关系、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咨询、评估结果

十三、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所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双重影响。就求助者而言,其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咨询师的反应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咨询关系。就咨询师而言,其咨询态度对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⑴对求助者表达尊重。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意味着一视同仁,意味着以礼待人,意味着信任对方,意味着保护隐私,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⑵营造热情、温暖的氛围。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注,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⑶表达真诚。真诚不等于说实话,不等于自我发泄,应实事求是,应适度。⑷表达共情。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的理解问题的实质问题;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⑸积极关注来访者。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十四、共情的重要性

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2求助者会感动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动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3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十五、共情缺乏导致的障碍

1求助者感到失望2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3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

十六、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十七、针对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中的内容。(08、5)1.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

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2.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3.巩固阶段:布置家庭作业;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做好追踪研究

十八、确定咨询目标的程序

(一)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面问题

了解求助者有关资料的“七个W”方法 “who”他是谁“what”:发生了什么事“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where”:在哪里发生的“why”:为什么会发生“which”:与哪些人相关“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 会谈方式考虑的因素:

1年龄特征 由于儿童不善于描述心理感受,不会像成人那样来谈论心理问题,他们喜欢游戏,常常会边玩边谈;与青少年的交谈应注意与他们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态度应友善温和,关注他们的感受和喜好,注重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老年人的会谈应充分尊重他们,交流的重心在现在和过去,因为老人喜欢谈过去,回忆美好的往事。老人的心理问题多与缺少关心、照顾、乐趣、孤独、丧失等有关,要多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老人的个性已经定型,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的个性,要安排他们丰富的生活,当他们忙起来的时候,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2 性格特征 3 问题特征 4文化特征

深入了解求助者的参照思路 1 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 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

(二)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三)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1找出求助者主要问题2 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

(四)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要素

(五)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 确定咨询目标时的注意事项: 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 2 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1)咨询师应持完全中立的态度(2)咨询中应给咨询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3)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4)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十九、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1、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

2、行为主义者认为,咨询目标应该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3、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

4、完形学派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

5、理性情绪学派的目标在于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

6、交互分析学派希望帮助求助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在觉察的基础上作新的决定。

7、现实治疗学派强调引导求助者学习真实与负责任的行为,发展一种成功的统整感。帮助他们对行为作价值评估,并决定改变的计划。

二十、咨询时怎样制定咨询目标?(10分)1、介绍咨询目标的意义、特征。(2分)

2、共同商定。

3、咨询目标应该是心理学的,积极的,具体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

4、商定出的目标以文字形式固定。

5、咨询目标确定后,经双方商定也可以进行修改。

二十一、如何制定咨询方案?

1、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咨询方案包括内容

1、咨询目标:应该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7、其它问题及有关说明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6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在本案例中,你认为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

1、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订咨询目标,协商不成,以求助者目标为主;

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

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二十二、作为咨询师,如何向该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作业。2.求助者的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4.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6.咨询师的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二

十二、参与性技术 倾听:⑴倾听时咨询师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⑵倾听不仅用耳,更要用心。⑶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应。⑷不仅在于听,还要有参与。⑸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急于下结论,轻视求助者的问题,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2封闭式询问和开放式询问: 3 鼓励与重复技术 内容反应技术(释义、说明)5 情感反应技术 6 参与性概述技术 7 具体化技术 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二

十三、影响性技术

(一)面质技术(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

(3)前后言语的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

面质的目的和意义:协助来访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激励来访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使来访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善于利用;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来访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自己将来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持,而这一点是健康人生所需要学习的课题。二

十四、使用面质的注意事项

有事实根据:事实不充分、不明显时,一般不宜采用避免无情攻击:避免个人发泄:面质应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的基础上。

(二)解释技术

(三)指导技术(四)情感表达

(五)内容表达

(六)自我开放

一是咨询员把自己对来访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来访者;二是咨询员暴露与来访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七)影响性概述技术

(八)非言语行为的应用(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声音特质、空间距离、衣着和步态)

作用: 加强言语、配合言语、实现反馈、传达情感

二十五、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和原因。

1、阻抗的表现形式有:

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2、来自求助者的阻力主要原因有三个:

①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②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 从中有获益。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③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二

十六、应付阻抗的要点

1、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二十七、沉默的类型与沉默的处理

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沉默的处理:咨询师应通过观察、练习、思考来改进,熟能生巧。咨询师沉默出现时,要保持镇静,给求助者一种不慌不乱、沉着冷静的印象,则会给求助者一种可信、充满信心和力量的感觉。如果求助者的沉默是由于思考问题所引起的,咨询师最好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如果咨询师发现求助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犹豫不决时,应给予鼓励和必要的保证。当求助者以沉默表示气愤、对抗时,咨询师要及时发现,寻找原因,采取主动、和好、鼓励宣泄的方针。因个性原因导致的沉默,咨询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巧,多作鼓励性反应,善于领会他已说的和想说的。若沉默是由于求助者本人不愿咨询引起的,那么咨询师的处理就更应注意方式方法。

二十八、多话现象的原因 原因:

1、与咨询师有关的原因:咨询师角色的定位、咨询内容的难易、咨询时间的多少等因素会影响到咨询师对多话的理解。

2、与求助者有关的原因:①宣泄型②倾吐型③癔症型④ 表现型⑤表白型⑥掩饰型⑦外向型

调整多话状态:①咨询师遇到求助者健谈、多话时,咨询师应根据咨询目标、咨询安排以及多话的类型,作相应的调整。②寻求注意型的健谈者,有可能有癔症的性格,咨询师给予注意就能满足他的要求。对好表现型,也类似,可采用相似的对策。表白型的求助者没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们往往缺乏自知,对此,咨询师一定要仔细听讲。③掩饰型:一般不会出现在开场,对这种情况,咨询师应考虑是否为求助者创造了一个宽松、安全的氛围,可以请求助者慢慢讲。

二十九、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06、11)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3)求助者周围人士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试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评定。

十、影响咨询效果评定的因素

1、效果的标准问题。临床心理学中所谓“您好—再见”效应。

2、安慰剂作用。

3、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4、如果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客观研究,应做以下工作: 设对照组。随机安排求助者。客观评分。考虑胜任能力。进行随访。

十一、心理咨询各种有效方法的共同因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是影响咨询效果的最大变量。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三

十二、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十三、心理咨询的效果何种机制起作用? 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等。

十四、心理咨询个案所包括的各项内容:(1)一般背景资料。(2)来访原因。(3)现主要症状。(4)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

(5)个人的情绪、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自我认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7)心理测试结果。(8)咨询师的一般印象。(9)诊断与评价意见。(10)处理意见与咨询方案。(11)咨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三

十五、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征有哪些?(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智力正常

2、年龄适宜

3、内容合适

4、人格正常

5、动机正确

6、信任度高

7、行动自觉

8、匹配性好

十六、咨询师与求助者不匹配的情况有哪些(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合自己咨询)

1、欠缺型

2、忌讳型

3、冲突型

十七、若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不匹配,应怎样处理?注意些什么?(10分)心理咨询师可以进行转介,将不适合自已咨询的求助者转介给其他心理咨询师。注意事项:

l、不能顺利转介时,要学会调适,使心理咨询师适应求助者。(2分)

2、试着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多听、少说。(2分)

3、不断调整对问题的看法,尽量得保持客观、中立、理性态度。(2分)

4、不以心理咨询师自己的好恶是非为判断标准,善于接纳,减少冲突。

十八、咨询师怎样进行转介? 在无法实现匹配的情况下转介

1.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3.向该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三

十九、非理性观念主要特征 1.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必须、完全、应该、理应,务必、完全、绝对;情态动词2.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一旦转向他人就一味责备,并产生愤怒和敌意,与表白型多话同时出现。从不、总是、老是、无法、非常、永远、几乎没、毫无价值、一无是处、一点也不;副词3.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的非理性观念。不容易、一团糟、毫无希望、困难重重 形容词

十、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社会性因素、心理因素

生物学因素:

1、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

2、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3、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社会性因素:

1、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

2、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

3、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心理因素:

1、从个人心理发育资料入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7、分析有无深层主关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斌的认知——领悟疗法)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四

十一、阳性强化法 适应症:认知偏差、负性情绪、情感障碍。

2、操作步骤:(1)明确治疗靶目标、具体可测量可分析(2)监控靶行为、评定该行为频度程度,后果对不良行为的强化(3)设计新行为结果、取代以往不良行为产生的直接后果(4)实施强化。建立渐进强化表,出现适当行为及时强化

3、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反射

以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为理论基础,认为一个系的的行为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实施奖励。虽然惩罚也可以消除某种行为,但奖励对行为影响力更大。因此,要合理安排阳性强化法,漠视淡化异常行为,以接近目标结果。4.注意事项

a靶行为要单一而具体.(1.5分)b阳性刺激适时适当。(1.5分)c靶行为成为习惯后,可以将阳性刺激物质变精神强化,直至取消。(1.5分)

d不能对多个靶行为,同时进行阳性强化,四

十二、合理情绪疗法 适应症:认知偏差、焦虑抑郁、行为不良。艾理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认知疗法。治疗原理:(1)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反应的不是外部事件,而是人们的认知,要改变情绪不是去改变事件而应该去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和行为。(2)核心是ABC理论: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评价造成。①A代表诱发事件②B代表信念,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③C代表继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理性情绪疗法认为,A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而是由于B个体对事件评价解释造成的。

4、治疗程序: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1)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之间关系。(2)领悟阶段: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①使求助者认识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②引发心理问题是自己认知评价,求助者应对自己情绪行为反应负责。③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3)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咨询师可用黄金规则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绝对化要求。(最具特色最常用)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三步骤:a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情境之中。b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当情绪体验,并体验到适度情绪反应。c停止想象,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积极转变,应及时给予强化。③家庭作业包括: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①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

有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②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应付生活中遇到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5、治疗目标: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宽容、接受不确定性、变通性、参与、敢于尝试、自我接受。

包含两层含义——(1)不完美目标:针对求助者症状改变,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各种症状。(具体目标)(2)完美目标:着眼更长远更深刻变化,使求助者拥有比较现实理想宽容生活哲学。(终极目标)四

十三、系统脱敏法

1、适应症:恐惧症、焦虑症。

2、原理: 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创始人:沃尔普。由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发展而来的,是应用最广和实证研究最多的行为治疗方法。

3、操作步骤(07、5):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过程有三个阶段:学习放松技巧;建构焦虑等级;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法注意事项08 5⑴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登记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

⑵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⑶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了。此时表明焦虑等级设计得不够合理,应当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使每个等级之间跨度不要太大。⑷如果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四

十四、冲击疗法

1、适应症: 恐惧、抑郁、强迫

2、原理(07、5):满灌疗法也叫冲击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其原理是消退性抑制。冲击疗法中,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

3、步骤:①筛选确定治疗对象;②签订治疗协议;③治疗准备工作;④实施冲击治疗。

注意事项:①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②经求助者同意,签订协议,方可采用此法③在冲击疗法实施过程中,求助者因无法忍受而提出中止治疗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咨询师若有求必应则会一事无成。④治疗中若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停止治疗:通气过度综合症;晕厥或休克 四

十五、厌恶疗法

1、适应症:强迫症、窥阴癖、露阴癖、戒烟戒酒。

2、理论来源:经典条件反射。

3、治疗原理:①当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给予一个不快的刺激,产生对不良行为的厌恶体验。②反复实施,不良行为与厌恶体验之间建立条件联系。③此后再次出现这种不良行为时,不再给予不快刺激便会产生厌恶体验,从而达到消除不良行为目的。

4、步骤:确定靶症状;选用厌恶刺激;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

注意事项1.不具备使用个条件的咨询机构或个人,不可采用厌恶疗法。2.如果采用厌恶疗法,求助者与咨询师一定要签订之情同意书。3.靶症状要单一而且具体。四

十六、模仿法

原理:班杜拉社会学系理论及行为主义理论

定义: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

步骤: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设计示范行为;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具体方式:生活示范;象征性的示范;角色扮演;参与示范;内隐示范。具体方式:生活示范;象征性的示范;角色扮演;参与示范;内隐示范。注意事项:①学龄期是模仿能力最强的年龄段,一般来说,模仿法更加适用于年轻的求助者。②要强调示范者的作用。示范者的感染力越强,模仿者的动机越强,示范者与模仿者的共同处越多,模仿的信心越足,成绩越好。③对正确模仿行为的强化,应当适时和恰当。四

十七、生物反馈法

⑴生物反馈法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位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⑵生物反馈仪的基本原理如下:

生物反馈治疗是在古老的养生之术(如气功、瑜伽)基础上的重大突破,是心理治疗技术与现代科技合璧的结晶。注意事项:(08 5)(1)辨别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①各种睡眠障碍;②各类伴紧张、焦虑、恐惧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③某些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经前期紧张症、紧张性头疼、书写痉挛等了;④儿童多动症、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受损)禁忌症:①各类急性期精神病求助者;②有自伤、自杀观念、冲动、毁物、兴奋不合作的求助者;③训练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疼、恶心、血压升高、失眠、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求助者。(2)并不是每一个接受反馈治疗的求助者都能从治疗中得到好处。生物反馈仪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十八、求助者中心疗法

1、工作程序:(1)确定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咨询目标: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求助者的自我变的较为协调;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称为一个变化的过程。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目的就是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使其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2)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技术: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关注,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非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沉默作为交流设身处地理解的一种方式);坦诚交流的技术(并不固定角色、自发性、无防御反映、一致性、自我的交流)表达无条件关注的技术(3)把握咨询过程七阶段的特点和规律

2、原理:求助者中心疗法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他们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①、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人是可以信任的②自我理论:经验:现象场,人的主观世界;自我概念,价值的条件化③心里失调的实质及治疗:心里失调的实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里失调产生的原因);心里治疗的实质(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是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3、注意事项:①求助者中心疗法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体系,他的名称几经变化从非指导性的,求助者中心的,经验的,一直到以人为中心的;②求助者中心疗法人为咨询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求助者面临着决定他们自己的机会;③局限:一些正在培训的初学者倾向于接受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他们限制了自己的咨询风格,只把精力放在了反应和倾听上;④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所强调的基本原理应当成为当代心咨询师素质培养的基础内容。

4、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07、11)

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第四阶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 变得协调一致。(2分)第七阶段:求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2分)四

十九、如进行远期疗效评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内容(10分)

(一)社会接纳程度评估(2分)评估内容:求助者的社会适应程度。

(二)自我接纳程度评估(2分)评估内容:

(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情况(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1分)

(三)随访调查(2分)评估内容: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1分)

十、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诊断的一般特点如下:06、5)

(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2)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3)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4)多起病于青壮年。(5)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9)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青春型。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单纯型。以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为特征,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十一、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

可分为三大类: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1)精神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等。他们面对上述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做出理想的选择,以便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在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学帮助,这类咨询,叫发展性咨询。

(2)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许多,出现了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甚至达到“可疑神经症”的状态。这时,心理咨询师所提供的帮助,叫心理健康咨询。(3)心理咨询还帮助经过临床治愈之后,心理活动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精神病人,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康复社会功能、防止疾病的复发。但是,对于临床治愈后的精神病人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时,必须严格限制在一定条件之内。有时必须与精神科医生协同工作

十二、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1.排除精神病。

2.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达3年,内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 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3.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意向下降、焦虑、自我评价低、绝望、有自杀倾向等。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

4.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

十三、抑郁性神经症需做哪些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意向下降、焦虑、自我评价低、绝望、有自杀倾向等症状,但在病程上已持续3年以上时间,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根据CCMD一2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抑郁症状相比,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抑郁症状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

症。

三、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生物原因:未见明显的生物原因。2.社会原因

(1)家庭教育的原因,(2)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3)求助者人际关系

(4)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3.心理原因:(1)存在认知错误

(2)情绪方面的原因,受情绪低落、焦虑等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面对学习成绩下降,不知所措。(4)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无法正视挫折。

十四、疑病性神经症应和哪些诊断相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 2.与焦虑症相鉴别:根据CCMD一2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疑病症状相比,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疑病症状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3.与恐惧性神经症相鉴别:恐惧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该求助者对肝癌有恐惧的症状,是对疾病的一种正常情感体验,且恐惧不是其最主要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恐惧性神经症。

4.与肝癌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自述右腹部不适,但经北京各家大医院的诊断,均未做出明确的诊断,由此推断肝癌的诊断不成立,因此可以排除肝癌。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

二、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

三、冲动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主要特点。

四、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

五、表演型人格障碍:以高度的自我中心、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语和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

六、悖德型人格障碍:又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漠视他人权利和侵犯他人权利(即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

七、焦虑性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八、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

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的体验过程。按强度分为: 一般单一生活压力(3分)、叠加性压力,又分为同时性和继时性叠加压力

破坏性压力(3分)

四、灾难综合症的阶段及特点是:

1.惊吓期: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类似“失魂落魄”,事后往往不能回忆(1分)。2.恢复期: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症状,经常向他人诉说自己的遭遇。

3.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1分)。

五、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鉴别点是:

1.发病时间不同:

ASD在创伤数分钟或数小时就可出现,而PTSD可延时数月至半年发生。2.症状表现程度不同

ASD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感知迟钝等

PTSD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感到痛苦,对创伤性尽力的选择性遗忘,一般不出现意识障碍。3.预后不同(1分):ASD一般恢复良好,PTSD有时长时间不能恢复。神经症主要特点 1.精神衰弱

与神经易兴奋相联系的神经易疲劳 神经症状: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常见生理特征:睡眠障碍、头部不适、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 2.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的情绪体验;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3.疑病症神经症

对健康过虑;对身体的过分关注;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 补充

一、归类解释与验证临床资料应考虑因素 1.整理归纳首先考虑与处置方案密切关联的资料。2.个体情况:求助者生物、心理和自我意识情况。3.环境条件:求助者人际、工作、生活环境条件。4.他人评价:对求助者一般印象、治疗情况评价。

二、正确理解初步印象步骤;初步印象即初步诊断涉及三方面内容: 1.心理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致判断。2.行为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致判断。3.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形成大致判断。

形成初步印象的正确操作按三步进行:

1.对目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评估。2.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评估。3.对某些含混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三、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1、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

2、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四、在本案例中,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

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2.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3.从该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确定的咨询目标都是可行的。4.改变该求助者错误的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该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7.在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五、如何整合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1、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咨询目标视为从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目标到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标这样一个连续体,这样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2、实现这两种有典型意义的目标的统一,是心理咨询卓有成效的基本特点之一。

3、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是辩证处理这两种目标关系的准则。

4、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针对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中的内容。(08、5)

咨询活动是由一连串有序的步骤组成的一个过程。基本的咨询阶段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澄清问题、确立目标、制订方案、实施行动、检查反馈、结束巩固等。咨询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⑴诊断阶段。此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⑵咨询阶段。这是心理咨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⑶巩固阶段。这一阶段是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这里的结束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咨询的结束,另一种是整个咨询的结束。对前者,要做好此次咨询的小结和下次咨询的准备,包括布置家庭作业,商定下次咨询的时间和主题。对后者,要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使求助者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要做好追踪研究,这既是对求助者的负责,也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咨询经验,提高自己的咨询水平。心理咨询各阶段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时会重叠,因为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 一个整体,作为整个咨询环节中的每次咨询都是上次咨询的继续,虽然新一次咨询还是上述各阶段,但却是上次咨询的深化和提高。每一次咨询都是相对独立的部分,但又是完整的咨询整体的组成部分。每一次咨询实现一个小目标,它们汇聚起来,就可以实现预期的咨询目标。

七、认知曲解的几种类型 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任意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过度夸大或过分缩小;个人化;选择性消极注视;情绪推理;应该倾向;乱贴标签。

八、贝克歪曲认知的七种逻辑错误(07、11)

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或缩小、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

九、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十、一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抑郁性神经症。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达3年,内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为7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3.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意向下降、焦虑、自我评价低、绝望、有自杀倾向等。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4.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

十一、疑病性神经症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l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一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十二、在本案例中,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在本案例中,该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是: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十三、怎样对精神病该求助者做出诊断? 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如下:1.分析该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2.分析该求助者的自知力,是否有求治的愿望,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3.分析该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4.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诊断为精神病、神经衰弱、神经症等。

十四、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时,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1.病程:l年以上,评为3分。2.精神痛苦程度: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帮助才能摆脱,评为2分。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显著下降,回避社交场合,评为2分。总分为7分,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改变超过3个月,神经症的诊断成立。

十五、认知行为疗法(06、11)

1、原理(06、11):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和情绪的变化;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原因;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会使心理问题变得越发严重;认知行为疗法,是在认知和行为及情绪之问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

(2)认知行为疗法具有以下特点:①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②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③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④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所有认知行为疗法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2、贝克认知疗法(1)适应症:抑郁症、认知偏差、情绪障碍。(2)治疗原理:①负性生活事件会造成负性认知,导致抑郁焦虑和和行为障碍。

②协助求助者克服认知盲点、模糊知觉、自我欺骗、不确判断。

③改变求助者认知中对现实的直接扭曲或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

④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从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3)贝克提出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识别自动性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去中心化;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3、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雷米的理论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即都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但贝克理论所关心的是错误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观念,雷米理论则主要强调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即这些观念是以什么样的顺序和方式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的。提出中心——边缘模型。

4、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CBM)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梅肯鲍姆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十六、认知领悟疗法

1、适应症:强迫症、恐惧症、某些性变态。

2、理论来源:①钟友彬在学习、研究、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疗法的基础上提出。②幼年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体验对个性形成有重要影响,成为成年后心理疾病根源。

3、治疗原理:①采用当面交谈方式,让患者叙述症状产生、发展历史和具体内容,询问有关经历。②用生活经验使其认识到症状和病态行为幼稚性、荒谬性和不符合成年逻辑的特点。

③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在健康成人看来是幼稚可笑的、没有意义的,因而不值得恐惧。④患者每次会谈后写体会,谈对咨询师解释看法、自己经历体验、自己想到的问题。⑤当患者领悟到目前症状的原因后,症状便可能消失。

第二篇: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教案

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理论模型)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第四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第五节

婚恋和家庭心理咨询 第六节

性心理咨询

学科说明

1、为心理咨询的临床实践提供最基本的相关知识;

2、是一门不太成熟的学科;

3、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获得的理论还十分有限;

4、咨询心理学的理论,大部分只是对临床现象所

作的观察和经验性的解释。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咨询心理学简史

一、心理咨询产生的学术背景

1、高尔顿(1882)倡导测量、研究差异、提出相关。

2、卡特尔(1890)首发心理测量论文、常模比较。

3、韦特默(1896)儿童行为矫正诊所。

4、比内-西蒙(1904)编制第一个智力 量表。

5、帕森斯(1908)职业指导运动。

二、社会背景

1、四大源头 ﹡心理测量

﹡心理卫生:比尔斯(1907)

﹡职业指导运动:帕森斯(1908)、《职业选择》 ﹡人本主义心理学诞生

2、重要标志

1953

APA规定培养标准及伦理纲领; 1955

正式颁发执业执照;

1956

指出咨询心理学的应有三方面的贡献:

①促进个体精神世界的发展

②促进个体与环境协调

③尊重差异,促进成员的发展

咨询师的目标:促进个体实现自我。

第二单元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 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来 访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二、操作性定义

1、心理咨询的特征

﹡人际关系

﹡心理活动的过程

﹡特殊的服务行业

2、心理咨询的定义

①钱铭怡:

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②本教材: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对心理咨询的描述(感悟性):

是“心与心的按摩”

是“生命的流露”

是“灵魂的对话”

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三、心理治疗

1、定义:

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各类 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咨询与治疗的异同

同:理论、对象、助人自助、良好关系;

异:咨询 — 非标准化

治疗 — 标准化

咨询 — 协商性

治疗 — 强制性

咨询 — 起源在美国

治疗 — 欧洲

咨询 — 硕士的专业训练

治疗 — 博士

第三单元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能力有:

1、观察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表达能力

4、人际沟通能力

5、自我控制能力

一、专业知识

理论:6门理论课程

技能:3种技能

法律与职业道德:相关法律、伦理守则

二、思维方式

(一)唯物主义观点:

遵循自然规律依据事实工作。

(二)普遍联系观点:

1、心身一体的观点

2、心理、生理和社会交互作用的观点

3、整体性观点

(三)限制性观点

1、职责限制

2、时间限制

3、情感限制

4、咨询目标限制

(四)发展性观点

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

三、咨询师的基本态度

中立性态度

1、能保持客观性

2、能使来访者增加信任感 3、使来访者感到被尊重

四、心理咨询师应有的心理素质

1、品格:具有利他、真实、朴素、踏实的人格魅力; 2、自我平衡能力: 3、善于容纳他人: 4、有强烈的责任心: 5、有自知之明。

第四单元

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一、简史 30年代:丁瓒,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

北京协和医院。50年代: 60年代:

80年代:翻译、引进。

新中国四个阶段:

1、启动阶段(1949--1965);

2、空白阶段(1966--1977);

3、准备阶段(1978--1986);

4、初步发展阶段(1987—现在)

二、现状

(一)职业化

1、社会化水平;

2、社会效益;

3、经济效益;

4、组织建设和信息沟通;

5、社会认可;

6、职业标准出台。

(二)需求和职业的差距

1、需求和学科的差距;

2、需求和从业人员的差距。

三、对我国心理咨询的展望

专业化

职业化

市场化

本土化

未来有如下特点:

1、越来越本土化;

2、需求的广泛性和普及性是必然趋势;

3、职业化必将继续向前发展;

4、心理咨询职业与邻近学科逐渐区分开来。

要点:

1、心理咨询的定义

2、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基本态度、心理素质等)

第二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第一单元

精神分析理论

概括为五个部分:

一、心理结构:

意识

— 心理结构的表层,能够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前意识—心理结构的中层,没有觉察,但可以唤醒

的意识中来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包括本能及原始冲

动和被压抑下去的记忆、动机、需要等,随时都企图得到满足。

二、人格结构

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三、心理动力

心理活动的驱动力是一种能量,来自生物本能。

早期

生本能:个体保存。

性本能:种族延续。

后期

生本能:

死本能:攻击、侵犯等

四、心理发展

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或区域的满足,构成 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1、口欲期

(0--1)

2、肛欲期

(1--3)

3、生殖器期(3--5)

4、潜伏期

(5--12)

5、生殖期

(12岁以后)

五、适应观点

人对环境的适应,会采取各种应对方式。

1、变相宣泄:性本能通过“隐性梦”来变相宣泄。

2、自我防御:指个体面临冲突或挫折时,在其心理

活动中具有自觉后不自觉地解脱焦虑,以恢复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倾向。

焦虑分为三种(根源不同)

1、现实性焦虑

2、神经症性焦虑

3、道德性焦虑

防御机制:

压抑 投射 臵换 反向 合理化 升华 转移 等

防御机制使用得当:

解除焦虑,适应现实。防御机制使用不当:

虽然感觉不到痛苦,但却以症状形式 表达,形成障碍。

第二单元

行为主义理论

抛弃主观内省,将客观行为作为研

究对象。

一、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先驱)经典条件反射

华生:

(创始人)条件反射

刺激→反应 模式

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操作性条件反射

现行行为是先前行为的结果。(压杆—食物)

班杜拉:强调学习过程中,人自身的能动作用。

基本概念:

1、替代学习;

2、自我强化;

3、行为自控。

二、行为治疗

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 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三、行为治疗的5个步骤

四、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

系统脱敏法

模仿学习法

厌恶治疗法

强化法

第三单元

认知心理学

一、“认知”:

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

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

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

二、观点:

个体的认知活动,对人的情绪、情感、动机

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

困扰我们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三、认知疗法

改变认知因素的结构、调整认知的逻辑、理顺各认知阶段的联系,由

此解决心理问题。

﹡贝可 ﹡艾利斯

第四单元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基本观点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和独特性。认为人是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有两大重要理论:

1、马斯洛(1908-1970美国):

以需要层次为基础的自我实现论。

2、罗杰斯(1902-1987美国):

以自我观念为基础的自我论

二、人本治疗法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

来的心理治疗法。所谓人本治疗法,是指以接受治疗的当事人为中心的一

种治疗方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是以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为基础发展形

成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是以来访者为中心,通过创

设和谐、自然、温暖的人际关系,协助来

访者认识自己,重建真实的自我观念,向

着自我实现的目标发展。

第五单元

人性心理学

一、基本概念

(一)人性

即人的三种基本属性。

1、生物属性

2、精神属性

3、社会属性

(二)人性心理学

从人性出发,在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

关系中,把握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三)心理动力

三种基本需要构成了人类心理发展过程的全部

心理动力。

(四)个性心理

1、个性的形成2、个性的差异

(五)情绪与健康

三种人性基本需求能满足,则产生健康的正向

情绪,反之,则产生负向情绪。

二、对诊断、咨询、治疗的指导

诊断:全面收集三方面资料。

咨询:三属性失衡,使其恢复平衡。

治疗: 要点: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认知理论 人本理论 人性主义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第一单元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

一、对象

1、发展性咨询对象

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 请求帮助的人。

2、健康咨询的对象

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遭到破坏,甚至达到“可 疑神经症”状态的人群。

3、康复性咨询的对象

曾经是精神病人,在临床治愈后,通过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康复社会功能,防止疾病复发的人群。

心理咨询对象的条件(马建青,1992):

1、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

2、内容合适;

3、人格基本健全;

4、动机合理;

5、有交流能力;

6、对咨询有一定信任度。

二、任务

﹡帮助正常人群化解各类心理问题; ﹡克服心理障碍;

﹡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模式; ﹡调整人际关系; ﹡深化自我认知,﹡强化适应能力;

……..促使个体成长的任务有五个方面:

(一)认识自己的内部和外部世界; 内部世界:

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按自己的意志来编排; 外部世界:

外界的客观现实世界,不随我们的意志而改变。

(二)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1913--)认为,不

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七点:

1、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个人必须受到他人的接纳、爱顾

和支持;

2、一个人若想有自我价值,他就必须是无所不能,而且在行

为表现上,必须做到十全十美的地步;

3、社会上有些为非作歹的坏人,此等坏人必须受到严格的法

律制裁;

4、逃避责任与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两者比较,前者永远比后

者容易;

5、个人所希望的事情不能如愿以偿时,那将是可怕的伤害;

6、个人的一切不幸,不是环境所逼迫,就是别人所加害,个

人对不幸后果所带来的痛苦,实无能为力;

7、个人现在的一切痛苦,乃是由于过去的不幸所造成而现在 的一切痛苦,又会造成将来的不幸。

(三)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1、面对现实:

遇到挫折和不幸,不逃避,回到现实,做当下的事。

2、应对现实:

用准确、合理的方法,对现实事件做出反应。

三种反应方式:

感性反应:对外部事件情绪化的应对;

理性反应:对外部事件用概念和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去应对;

悟性反应:对外部事件能以超脱的态度,站在更高的位臵上,用哲理把事物看穿。

(四)使来访者学会理解他人

﹡理解 — 应用已有知识揭露事物之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其水平随所揭露联系的性质和人的认识能力而异。

(五)增强自知之明

• 认识自我 • 接纳自我 • 发展自我 • 实现自我 • 与自己和谐相处

(六)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第二单元

心理咨询的形式分类和一般程序

一、分类

(一)按性质分类 发展咨询 健康咨询 康复咨询

(二)按规模分类 个体咨询 团体咨询

(三)按时程分类 短程咨询(1-3周)中程咨询(1-3个月内)长期咨询(3个月以上)

(四)按形式分类 门诊咨询 电话咨询 互联网咨询

二、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一)资料收集 途径(方法)

内容(生理、心理、社会)

(二)资料的分析

(三)综合评估

(四)诊断

(五)鉴别诊断

(六)制定方案

第四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在不同年龄

阶段的心理特征背景下,解决相应的具

体的问题。

第一单元

幼儿 儿童 少年期心理咨询

一、婴儿期的心理咨询

﹡感知觉充分发展

﹡母语影响,(发音、语法)﹡建立密切的依恋关系; ﹡心理发展最大的威胁是

安全感没有满足。

二、幼儿期的心理咨

﹡心理活动充分发展,自主行为增加,语言与

词汇迅速增加与正确应用; ﹡游戏和口语是教育的核心;

﹡关注与自尊和自信相关的信息,成人的言语

和态度,对他们至关重要;

﹡情感表达不充分,心理障碍更多表现为行为

障碍,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

行为等等。

三、儿童期的心理咨询 ﹡思维迅速发展;

﹡学习和初级社会关系是教育的核心; ﹡促进和保护孩子探求未知世界的欲望;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错误的教育观念; ﹡教育背离基本宗旨; ﹡教育要尊重差异性; ﹡厌学情绪严重;

﹡特殊家庭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四、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身心发展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矛盾; ﹡独立意识增强;

﹡第二反抗期的对象主要是父母; ﹡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关系; ﹡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 ﹡接纳和调整不良情绪; ﹡性科学的教育; ﹡正确面对早恋问题; ﹡网络成瘾(厌学者、孤独者)

﹡“不合群”,“孤僻”等只是暂时的外显行为; ﹡“目中无人,不服管”,多数由于成人管理无能所致。﹡反抗期的特质极易被看作缺点;

﹡最需要父母师长的尊重、温暖、理解和支持。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心理咨询

﹡重点高中 ﹡非重点高中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在:

适应新环境;

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人际关系

制定自我发展目标;

恋爱;

毕业、择业。﹡建立家庭

第三单元

中年人的心理咨询

﹡中年人有多重压力;

﹡平衡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各种关系; ﹡家庭失败;

﹡对躯体、事业表现出不满; ﹡“职业枯竭”; ﹡“过劳死”

第四单元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生命衰退和毕生发展的不同观点; ﹡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的距离; ﹡生活风貌个体差异极大; ﹡更年期综合症;(春蝶再生)﹡离、退休后的适应; ﹡再社会化;

﹡老年人精神独立是幸福是重要基础; ﹡空巢现象。﹡失落感,孤独感;

第五节

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

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

一、爱情

1、定义:

是男女双方相互依存和性、情互相给予并彼此理解

和接纳的过程。

2、不同观点:

﹡爱情是非理性的事物;

﹡爱情就是纯精神之爱;

﹡爱情要满足人的三种属性的需要;

生物属性

性爱(性满足)三种属性

精神属性

情爱(心理满足)

社会属性

恋爱(依附满足)

二、爱情困惑与障碍的心理咨询

爱情是人类非理性体验,爱情自身不遵守理性的逻辑。

咨询中只能尊重来访者的主观

体验,使之认识自己的情感,做出自己的选择。

第二单元

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爱与被爱是他们成年生

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

一、苦涩婚姻的缘由

婚姻:是被法律形式约束的两性关系。

是由浪漫爱情、道德规范以及法律责任、经济关系、家族社会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复杂联系。

二、影响夫妻关系的因素

1、结婚动机

(价值观)

2、恋爱时过度情绪化

(非理性选择)

3、角色适应

(多角色心理准备)

4、心理相容程度

(彼此的接纳)

夫妻心理冲突多由下列因素引发:

(p175)

(一)需求不满

1、自我价值、自尊心;

2、性的需要;

3、感情需要;

4、经济需求;

5、兴趣、爱好一致

(二)价值观不一致

(三)双方自我远离

(四)性差异

美满婚姻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双方必须要有完全平等的感情; ﹡必须不干涉双方的自由;

﹡必须保持双方身体上和精神上最完美的亲密友谊; ﹡对于价值必须要相近标准。

如果具备了这些条件,我相信婚姻就是两人中间

最美好和最重要的关系。

(罗素

1872-1970 英国哲学家、文学家)

三、婚恋咨询的一般原则

1、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咨询,而不是仅从法律、道德角度进行咨询;

2、用爱情的定义去判断爱情的质量;

3、在来访者处于理性状态中进行咨询;

4、鉴别真假爱情;

5、爱情是追求性、情、依恋及道德满足的复合动机。

第三单元

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

一、家庭(心理学家的定义)

在现代社会里,家庭是个体合情、合理、合法地满足三种基本需求的特殊社会功能组织。

二、家庭咨询主要原则

1、科学判断;

2、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

3、保持价值中立;

4、不替来访者作选择;

5、尊重来访者隐私权;

6、夫妻双方同时参加。

三、亲子关系心理咨询

(一)亲子关系的概念

1、自、然人的伦

血道

缘德

关关

系系;

(天定)

2(自定)

3、法定的养育、监护和赡养关系

(法定)

(二)亲子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

良好亲子关系的三个基本条件—

1、亲、子双方对亲子关系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2、对人伦道德有端正的态度;

3、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

家庭教养方式—

1、权威型:

2、放纵型:

3、民主型:

﹡孩子问题主要来自父母、家庭; ﹡亲子关系要平等、尊重; ﹡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 ﹡调整不同阶段的亲子关系。

第六节

性心理咨询

推荐研究者:

李银河

社会学家 吴阶平

性医学专家 潘绥铭

性学研究专家 张北川

同性恋研究专家 刘达临

中国性文化研究专家

第一单元

人类性科学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性是人类繁衍的基础;

2、性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

3、人类的性科学由性道德、性法律、性生理、性医学

和性心理学构成;

4、人类的性由三种因素构成:

①性的生物因素:遗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②性的心理因素:性需求、动机、态度、认知、情绪和经验等。

③性的社会因素:家庭、宗教、人际、道德和法律等。

二、人类的性特征

(一)性的普遍性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与性有关。(克隆人、试管婴儿)

(二)功能多样性

1、生殖需要;

2、夫妻关系的纽带;

3、满足心理需要,维持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4、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三)选择性和排他性

(四)责任性

(五)文化和社会的制约性

三、性道德与性态度

(一)性道德

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对性行为的规范。

1、具有控制功能和调节功能

2、性道德的多样性

①多样性

②一致性

③继承性

④双重性

3、现代性道德的特点

①严肃性

性行为应在婚姻内进行;

性行为应是双方爱情的表达; ②平等

性行为过程双方自愿;

性行为双方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③科学

医学原则

生理学原则

性心理学原则

(二)性态度

三因素构成

﹡性认知:对性规范和性知识的认识。

﹡性情感:对性行为的情绪体验,即对性生理反

应的主观感受。﹡性行为倾向:对性行为的期待和意向。

第二单元

性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

健康性心理的基础

一、合理的性动机

1、符合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2、建立在爱情之上;

3、遵守道德原则;

4、不背离具体的文化要求;

5、是自觉、文明和科学的动机。

﹡合理的性动机应是情、理、法三者的统一。

二、科学的性知识

包括如下内容:

﹡性生理知识 ﹡性心理知识 ﹡性道德知识 ﹡性行为操作知识 ﹡性行为的各种内在规律

三、健全的性生理

﹡人类的性行为有其自然的生理基础;

﹡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性行为都有较大影响;

﹡药物依赖、过量饮酒和抽烟对性行为有不良作用; ﹡无节律的生活会降低和谐性行为的质量; ﹡健全的性生理是和谐性行为的基础;

四、良好的心理状态

﹡人类性行为是其精神生活的一个特殊部分; ﹡情绪状态和注意状态是维持性行为过程的重要条件;

﹡整个性行为过程都处在复杂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之中。

五、高尚的性道德

﹡性行为以夫妻忠诚、以爱情为基础; ﹡性行为必须双方自愿;

﹡性行为应遵循利他(她)的道德原则; ﹡遵循相互尊重和彼此满足的原则; ﹡双方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六、恰当的环境

﹡私密的空间; ﹡安静舒适的环境;

﹡色彩、温度、音乐、温度、气味等温馨元素。

第三篇: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第三章

第三章

婴儿期

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班都拉)。该理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有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

1、“最近发展区”思想。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

2、经验。

3、社会环境。

4、平衡化。

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2、前运算阶段。(2~6、7岁左右)。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左右)。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及以后)。

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埃里克森”:1.婴儿前期。

2、婴儿后期。

3、幼儿期。

4、童年期。

5、青少年期。

6、成年早期。

7、成年中期。

8、成年后期。

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理论和研究实践的准备阶段。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定者——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

新生儿出生后就已经具备对环境中的一些刺激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是先天的有组织的行为模式。这是最初的适应能力来自无条件反射。其分为两大类“

一、具有明显的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二、被认为是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有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到外发展的近远原则,还有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婴儿学习能力的主要表现:

1、模仿学习。

2、条件反射学习方式。(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婴儿的认知发展:婴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

婴儿的记忆 按内容分为: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表象记忆与词语记忆。

婴儿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经历三个水平:

1、无效尝试。

2、有效尝试。

3、无需尝试而直接成功。

婴儿的发音,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3、4岁儿童的词汇量发展最快,幼儿期平均每天增加数个词。婴儿的社会性依恋分4个阶段。

婴儿依恋的3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

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主体我的自我意识 客体我的自我意识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游戏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1、机能游戏。

2、象征性游戏。

3、规则性游戏。

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分为3个阶段:

1、非社会性阶段。这主要是指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

2、平行游戏。

3、社会性游戏。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5岁以前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幼儿后期能运用视觉“复述”策略。

幼儿的思维具有两大特点:

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

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皮亚杰认为幼儿在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这被称为自我中心现象。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言语发展的集中表现,幼儿期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其发展有两个主要发展趋势:

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2、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自尊是最值得重视的幼儿情绪体验。自尊是自我对个人价值的评价和体验。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便会使儿童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温暖、关爱、严格要求、民主)

2、同伴关系因素。

幼儿认同的对象通常是具有较高的地位、具有权威性,有较强的能力,聪明、健壮或漂亮的人。

3~4岁是第一逆反期,因个体发展的需要会有所提前或延后。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着。

1、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

2、父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童年期

童年期的学习一般特点:

1、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2、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3、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4、“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5、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学龄儿童的记忆策略:复诵策略、组织策略、系统化策略、巧妙加工策略。

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

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8岁左右儿童特殊的自我中心式表现是脱自我中心化的过程,是认知发展机制的专制。自我控制能力(罗滕伯格)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行为,学会等待。

儿童按照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

1、受欢迎的儿童。

2、不受欢迎的儿童。

3、受忽视的儿童。

儿童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青春发育期

生理发育加速

1、身体成长加速。(身高快速增长)

2、生理机能发育加速。

3、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第二性征的出现)

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1、心理生物性紊乱。

2、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

3、心理闭锁性和开放性之间 的矛盾。

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少年期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少年期思维的发展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排中律的成绩低于同一律和矛盾律。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其发展的特点: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2、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4、有很强的自尊心。

情绪变化;青春期早期,情绪状态的积极方面较少,消极情绪较多;情绪的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到青春期后期,情绪稳定性增加,情绪起伏变化逐渐趋缓。

少年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是以人际关注和社会性关注为焦点,可以用“独特自我”与“假想观众”两个概念来表征。第二逆反期:

(一)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现。

1、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

2、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3、观念上的束缚。

(二)反抗的主要对象。主要是父母但也有迁移性。

(三)反抗的形式。

(四)第一、第二两个逆反期的异同。

(五)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逆反期。

1、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2父母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可挂现实。

3、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

4、父母必须正视少年儿童独立自主的需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一)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

(二)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

1、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2、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

3、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评性的发展。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是自我概念的发展。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埃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即自我认同感。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

自我分化是把整体的我分化为“主体我”和“客体我”。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

(柯尔伯格)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阶段1 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2 功利取向。水平二:习俗水平。阶段3 好孩子取向。阶段4 好公民取向。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阶段5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 普通道德原则取向。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中年人存在中年危机现象,即这个时期个体将经历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的阶段。

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型。

2、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中年期的人格特征:

1、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

2、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内省日趋明显、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3、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女同化)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适应学说认为,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改变。人际交往增多会减轻老年人的不安感,也可以从朋友的反馈中增加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一种适应手段,老年人必须杜绝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感知觉是老年期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一、老年人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

二、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

三、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

1、老年记忆障碍主要在于信息提取困难。

2、老年人记忆障碍是编码储存盒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3、老年人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

第四篇: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一、命题基本思路

1.知识点:每章至少40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出6题;

2.各知识点相对独立,与其它知识点不发生交叉或覆盖;

3.各章所占比例大体相等。

二、复习方法

1.两个层次、点到为止

2.一题多思、相关知识

三、复习重点

1. 代表人物

2. 学派

3. 生理基础

4. 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

5. 基本概念

6. 分类、判断标准

7. 阶段、时期

8. 重要事件的时间

9. 基本原则

10. 定律、公式

11. 正确的描述、不正确的描述

12. 测验的结构、功能、对象、实施程序、记分和评分方法

---------------------------

 普通心理学

费希纳:对数定律

魏特海墨:格式塔

冯特:结构主义,内省

韦伯:差别阈限

华生:行为主义

 艾宾浩斯:记忆

马斯洛:需要理论

沙赫特:情绪认知理论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条件反射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奥尔波特: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卡特尔,16PF

 艾森克: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质模式有机地结合容格: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

 社会心理学

霍斯蔓:社会交换理论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布鲁默: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

 勒温:社会行为的公式、社会认知论、场论

弗洛伊德

谢里夫:社会规范理论

费斯廷格:社会比较理论

 舒茨: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FIRO)

多伊奇: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A—B—C模式

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霍妮:文化因素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论

 凯利-归因理论(三维理论)。

海德:平衡理论

舒兹:基本人际关系取向理论

 凯尔曼:态度形成阶段说法(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挫折—侵犯学说

安德森: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

 罗特 归因、控制点

塔尔德:模仿律

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

 塔尔德的《模仿律》

--------

发展心理学

 普莱尔: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临床法(谈话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综合运用)、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和“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列昂节夫: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华生:环境决定理论

 毕生发展的观点(荣格、古德奈夫、霍尔)

陈鹤琴

乔姆斯基:语言获得的生成转换语法理论的创始人

 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习俗水平的道德以“好孩子”为定向)。

托马斯:儿童气质类型

吉布森:视觉悬崖

 鲍尔比:儿童依恋发展的三个阶段

艾里克森:同一性理论

时期、阶段

儿童最容易接受教育影响的时期

 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不同学派对心理健康状况的理解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

精神分析学派

 行为主义心理学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派

=============================================

 心理测验

--

3.定义

13. 重要概念

14. 生理基础

5.重要事件的时间

6.分类,判断标准

7.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

8.基本原则

9.任务、目标

10.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时期

11.咨询关系

12.初诊接待和诊断

13.咨询技能

14.“应该”,“不应该”;“正确的做法或表述”,不正确的做法或表述”

六、心理测验部分

1. 心理测验的定义

2. 测验标准化

3. 代表人物

高尔顿:科学心理测验的倡导者、相关

皮尔逊: 积差相关法

 比内: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的制定者

施太伦:最早提出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最早提出离差智商

罗夏:投射测验

4. 心理测验的基本特点

5. 心理测验的分类

6. 测验编制方法

7. 不同种心理测验的功能、适用范围与对象

8. 测验的组成(分量表、项目数、重要项目)、9. 测验的形式、记分方式、常模和标准分的范围

10. 心理测验的施测程序和基本要求

11. 中国心理测验、量表的特点

第五篇:心理咨询师各量表复习一览表

心理咨询师各量表一览表

智力量表

人格量表

心理评定量表(自评)

他评量表

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

附:标准分一览表

2010心理咨询师复习材料1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