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心理辅导论文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
成都市第57实验学校
王俊
如今,孩子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现在的孩子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增多,他们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往往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正是阻碍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家人宠惯了,受不了一点点小委屈,更不能接受一点点挫折。他们的心理很不成熟,身心的发展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他们的心理水平不能正确应对诸多刺激,导致自身的心理障碍逐渐增多。如果班主任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就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应该担负起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和维护者的重任,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了解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的严重病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确实相当高。从调查结果来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频繁的考核竞赛,沉重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等,造成了不少学生长期精神处于紧张的状态,心情受到压抑,急需得到宣泄。
2、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之下,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因此,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激烈竞争,特别是达不到满意效果的时候,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挫伤,会产生焦虑不安,忧心重重的感觉。
3、班上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得不尽人意,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
上述这些不良的心理,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纵观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发育正常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作为心理健康的少年儿童应该是朝气蓬勃,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懂得自尊、自爱、自重。他们既能客观地评价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把握自己。其次,心理健康的少年儿童,还要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善于学习利用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再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对生活充满热情,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正确对待现实中的困难。
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塑造和维护学生健康的心理。
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处理班级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其次,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占绝对优势,他们不少人身上具有狭隘、偏执、任性和要求个性张扬、渴望体现个人价值、迫切要求成材的特点,这些都使班主任老师所做的工作变得更繁重、更复杂。因此,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如果还是运用单一的教育方式,常常会觉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这时候,班主任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
其一,班主任要树立以科学的观念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要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负责,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二,班主任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创建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地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生命体,用呵护备至的爱心、“金石为开”的诚心、不厌其烦的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其三,班主任更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完善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每一个学生,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根据以上三点原则,班主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自己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班主任一要对工作充满热情,有自信,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一如既往认真、负责地工作,决不动摇;二要善于调控自己的心情,对学生耐心、亲切,主动用自己乐观、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使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三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信任、期待的态度,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2、注意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大多数学生通常会把心理问题隐藏在心,这就需要班主任平时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古人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班主任在生活中乐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真诚关怀,善解人意,尊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同,学生就会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依赖感和信任感,愿意和班主任老师平等地谈论心理问题,诚恳地交换彼此看法,并接受开导,使得班主任在心理辅导教育中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
3、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班主任可以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可以采取周记沟通或说“悄悄话”的形式,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打开学生的心扉;可以利用品德评语对学生实施情感激励;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促进学生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班集体的建设中,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暂时不平衡所致,并不一定是思想品德问题。如果我们都以思想品德有问题来评定学生,教育工作不仅没有实效,还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反抗,有时会造成学生终生的心理创伤。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不要急于给问题定性质,要细心了解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其心理动机,然后施以心理疏导和教育。” ①例如,一个学生趁放学教室无人时,弄乱班里的桌椅,把同学的书仍了一地,还把垃圾丢满教室,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简单地指责他“破坏班集体”,而是通过和他交谈中发现,他是因为没有朋友,内心感到孤独而引起了心理失衡,企图通过这次“破坏”行动,引起同学们对他的注意。发
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内容。随着独生子女学生的不断增多,学生的交往问题将是以极其严重而又紧迫的问题。为我至上,唯我独尊,使现代儿童的通病,不善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充分利用班会、队会等,使学生在合作交往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发挥主体能动性,例如;在开展题为:《我为班级添光彩》的班会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围绕如何为班级添光彩展开大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整体意识和观念,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相处,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在开展《争做文明小使者》的活动中,提高学生文明礼貌的认识标准,在互相督促,互相提携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文明意识。在《比一比,我最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每一个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向学生传播竞争的思想,使学生具有竞争的观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不能单纯以分数成绩来衡量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准确的位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加内动力。” ④良好的心理环境要从以下几方面创设:一是教室桌椅整齐,窗明几净,悬挂名人名言及绘画,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启迪学生的心智。二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要求班主任必须健康。班主任应该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树立平和、善良、正直、民主、敬业、爱生的形象,发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要求班主任热爱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仅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关心那些爱犯错误、淘气的学生。班主任不摆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融洽,带动和引导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三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氛围。班主任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情绪的变化,给孩子一个真爱的世界,不要给孩子一个恐惧的世界,所以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真爱构建“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改善学生心理环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促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调空自我,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和人格。四是要确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它能反映班级的特色,也是稳定学生心理环境的因素。“班级是一个大舞台,班主任是这个舞台的导演,要根据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方法。”⑤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真正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 我们面对的是健康的学生,就算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也可能是暂时的,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班级管理就像是一台戏,班主任老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所以,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认真地担负起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和维护者的重任。
总之,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加。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乎我的学生是否健康,我在乎他们有没有道德修养,我在乎他们有没有责任感,我在乎他们懂不懂得尊重他人,会不会欣赏他人,会不会与人相处;我更在乎他们是不是快乐„„我爱我的学生,我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时刻注意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关注每一个孩子,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快乐。我们老师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篇:团体心理辅导论文
“爱自己,走近你我他”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在校大学生,由于生活、教育、人际环境等方面的改变,很容易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难以适应新环境的焦虑心理、因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而形成的失落心理、因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的抑郁心理、因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等等。团体动力学的研究证明,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团体成员间的情感的互动和渲泄,易于引起成员间的共鸣,体验同病相连的情感,从而可以极大的提升成员的参与性和依从性,在团体中成员不仅可以交流信息,探索自己,也可以相互模仿、彼此支持而学习到适应社会的态度与技巧,为促进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环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对自己身心发展的正确认识,增强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更好地把握自我、发展自我,因此拟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团体辅导,辅导方案如下所示
一、团体辅导目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旨在通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促进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习得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气氛,引导他们回顾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缺点、人生目标等一系列和人际有关系的内容,希望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终极目标:正确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成长。
过程目标:个人探索,了解自我,展示自我。
二、团体辅导性质
结构式、封闭式、发展性、异质性团体
三、组织者
盐城师范学院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并且有过一定的团体辅导实践和经验者。
四、团体辅导对象及特征
小组成员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115班全体54名学生,具有人际沟通、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或者障碍,大部分同学具有强烈的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愿望,愿意与他人交流,能够坚持团体活动全过程,并遵守各项规则。
五、团体活动时间:
2011年10月19日下午
六、团体活动场所及费用
盐城师范学院北苑田径场,海报印制费、活动材料费等约45元。
七、招募方式
通过海报宣传、自愿报名、面谈筛选等方式,挑选出学习过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及其他一些心理学课程,为人开朗、热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比较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并且有过团辅实践者。
八、理论基础
1.霍妮的人格理论,将人格分成三部分,即真实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在正常人那里,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有些人由于不满真实自我,无法容忍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产生自卑感,造成自我贬低的阴影,影响人际交往,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引导他们接受自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青年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具体表现为自我认识不全面、不客观、目标不明确,自我与环境适应不良,由此导致认知偏差、自卑、人际关系不良等一系列问题,对以后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就是
要建立同一性和亲密关系,即帮助青年人认识了解自我,思考自身角色和责任,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确立自己正确的位置和发展方向。3.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有爱、归属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渴望被别人接受、尊重或欣赏,不过现实生活中如果想得到他人的接受、尊重和欣赏,必须从自我开始,从给予别人开始。
4.在实际活动过程中,主要采用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理念,充分相信组员的潜力,同时会根据不同单元采取不同的学派的治疗理论和方法。
九、团体评估方法
一:组织者的观察与总结
二:团体成员自我反馈与报告
三:问卷测评等方式
十、团体活动方案
(一)开场白:大家好,我们是来自教科院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今天由我们几个来带领大家度过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两小时时光,我们会指导大家做一些小游戏,希望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我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为了保证秩序,当我们做这个鸭嘴手势或者“嘘”的动作时,希望大家保持安静哦。
(二)热身游戏:桃花朵朵开
同学们围成一个圈,然后大家围着圈小跑,在跑的过程中组织者口喊:“桃花桃花开几朵”,同学们接着说:“你说开几朵”,这时组织者随便说出一个数字(数字一般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本班一般在5—10之间),比如说:“我说开7朵”,这时被试以七人为一小组迅速围在一起,主试记下落单同学的名字。根据以上流程,可以多做几次。在做完后,请落单同学发表感想,让同学们认识到团体的重要性。(10—15分钟左右)
(三)正式游戏
1.串名字
首先把54名同学分成六组,每组九个人。然后小组成员,任意提名一位队员自我介绍姓名,按顺时针方向队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来自。。喜欢。。的。。,第三名队员说:我是来自。。喜欢。。的旁边的来自。。喜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队员要将前面所有队员的名字、家乡,喜欢干什么复述一遍。(15—20分钟左右)目的:活跃气氛,打破僵局,加速队员之间的了解.2.信任圈
分组不变,让每组同学围成一个圈,任意选出一名同学站在中间并且闭上眼睛,其他同学胳膊挽在一起靠紧,然后沿着圆圈转动,边转边数数:1、2、3,数到3时停止转动,中间那位同学任意方向倒下,其他成员要努力安全地将其接住,并平稳放下。沿着顺时针方向轮流同学站到中间进行信任背摔,直到大家都经历为止。(15—20分钟)
要求:成员身上不要有利器和贵重物品,避免受伤、伤到别人或损坏东西。
目的:引导成员分享参与本活动的体会,帮助成员明确在交往中信任的重要。
3.优点轰炸
每组同学选定一位成员为轰炸目标,站在中间,大家轮流对其说出他的优点,然后沿着逆时钟方向的同学轮流站到中间成为轰炸目标,重复上述环节,直到每个人都被优点轰炸过为止。
目的:讨论被人“轰炸”和“轰炸”别人时的感受.帮助成员增强信心,并懂得在交往中要学会接纳他人,欣赏他人.4.衔纸杯传水
每组九名人员,男女交替配合,排好六组同学,然后给最前面的同学纸杯里面倒入相同分量的纯净水,每个同学用嘴衔着纸杯,同时开始进行比赛,第一名同学回头浆水倒入第二名同学的纸杯里面(只能用嘴,不可以用手等其他方式),第二个同学一同样方式将水倒入第四个同学纸杯里面,依次下去再一个个传递至下一个人的纸杯内,最后一人的纸杯内的水倒入一个大杯子里面,最后在限定的五分钟内,看哪组杯子的水最多,谁就获胜。
目的:主要培养同学之间团队合作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让大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星光大道
全班同学分成相等的两排,从一头开始,让同学们以自己最自信的形式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希望的任意方式,组员或者独自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途中可以做手势,摆嘴脸,摆各种新奇搞怪的动作,其他同学为之鼓掌,让同学们更加自信地展现自我,直到每一个同学都走完为止。
目的:建立同学们的自信心,同时包涵对未来的向往与祝福。
十一、结束语
在这单元的活动中,我们学习到了要积极主动去和他人沟通以及交往,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同时要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我们应该要友好相处,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促进。我们的班集体本身就是一个有人情味的,融洽的欢乐世界,让人倍感温馨!人际交往当中,我们要学会跟别人友好相处,互助互爱,这样我们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十二、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14页--第306页
2.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http:///psy/school/012/ego_de.htm
3.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第三篇:心理辅导方面论文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B证考核要求
设计一次面向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以中职生恋爱为主题的心理课堂为例
在中职学校,早恋问题已是个老话题了。记得在一次中职会议上,一位校领导曾调侃道:在我们这种层次的学校,能做到“女的不生,男的不打”就算完成任务了。很多女生班的班主任带班的过程中,最担忧的就是这个问题。面对中职学生中野草般除之不尽的早恋现象,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又该怎样处置,才能很好地抑制这符合人情,却又不合时宜的早恋现象呢?
一、发生在身边的案例:
一位女学生在入校一年后发现与外面的一个大其六岁的工作男在一起。女生家在异地却有时晚上不回宿舍。女孩子属于外向活泼型,交谈之后发现女孩的父亲对家庭没有任何责任感,对孩子们不问不管,对她母亲只是打骂,从不关心。整个家只有她母亲一人来照顾,同时又要负担家里所有的开支。而且家庭中根本不重视女孩子,她属于家中被忽略的部分。这个男友刚好是那种成熟型的,很会照顾她,她觉得自己很幸福。他有住的地方,在哪,她可以做饭,又有自己的自由空间,所以会去他的住处。后来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喝避孕药打掉了孩子。
听一位班主任曾讲过她班发生的一个案例:班中有一个女生与同班男生谈恋爱。与女生私下交谈得知,她父母经常打架,在家里没有安全感。她个人很外向,活泼爱打抱不平;而这个男生是个单亲妈妈带大的孩子,性格很内象,喜欢有个性的女生。他们谈了一年后才发现。后来双方父母知道了,都反对。越是家长想拆散他们,他们越发离不开。后来发展成女孩子真的有了小孩,家长带小孩做了手术。家长觉得很丢脸,就把女生换到一个很远的学校去读。
二、与许多班主任的交流:
就这个问题曾与许多班主任交流意见。大家有很多看法,可总结为如下几条: 首先,要为学生分析为什么不能早恋的原因,如中学生思想上尚未定型、心理上尚未成熟、经济上尚未独立、事业上尚未定向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男性力+女性力=两人的合力”的公式都是错误认识得来的。并且用了大量事实证明,中学生谈恋爱后,感情往往为对方所牵制,学习没有不分心的,成绩没有不下降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中学生一到生理成熟就匆匆走上恋爱之路,实在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后我劝他们目前以学业为重,保留真挚的同学友谊。
其次,给孩子树立一杆标尺,让职校生涯不再茫然。没有目标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生活,也是了无生气的生活。职校生在经历了中考失利的打击,抑或是从未在传统学习中有过成功体验的打击后,往往对职校生涯依然不抱任何希望,得过且过,混噩度日,这也是早恋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之一。那么,给孩子树立一杆标尺,让他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应该是转移职校生低级兴趣,冶炼其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职校的毕业生中,自主创业、自我奋斗的故事甚多,这些素材都是鼓励尚在学习的职校生的最佳案例,教师应多学生讲这些成功的案例,鼓励职校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刻苦转眼专业技能,以技能为自己开创一片蓝天,让孩子们有一个远航的目标,奋斗的标尺,从而树立起积极的进取心,不再一味地去寻找异性的关爱。
最后,倾注你的爱心,为孩子点亮一盏希望的灯。对职校生的调查数据清晰地显示了许多职校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即爱的缺失,这对教育不无启发。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给予孩子更过的关心和呵护,以我们的爱为孩子点亮一盏希望的灯。特别是对住宿生,由于离家独居,这时教师的关爱就显得格外重要。很多学生只是由于家庭或学校方面爱的缺失而产生了对异性好友的依赖,想通过早恋寻找爱的替代。因此,多了解一些学生,多爱护一些学生,和孩子多一些交流,给孩子多一份体贴,对孩子多一些宽容,在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职校学生恋爱问题的一剂良药。
三、现实问题:
就这些方法,我在工作中曾经使用过,不过发现效果不太好。为什么呢?与学生个别聊天后发现,学生根本不在乎对方心理是否成熟,是否影响学习成绩,是否以后会步入婚姻,因为他们是抱着“玩玩看”、“很刺激”的态度。对于树立标尺的作用,很多学生笑着回应我说:好好学习也不影响恋爱啊!最后,关于老师对学生关爱,我还是很认同的,可惜我们都知道,每个职校班主任的各方面的压力,要让老师做到象对自己孩子般的关爱,我看还是有难度的。
而且,现在网络、电影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太大了,学生对怀孕、同居、做小三等等的价值观与我们那个时代的看法已大不相同了。过去提到这些问题,学生都会脸红,而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男生是张口就来的。一个男生曾对我自豪的说:“我们学校的女生,给个鸡腿就能搞定。”“我学习很差,但我拍的女生可都是品学兼优的”。针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
四、恋爱为主题的心理课堂:
早恋,既是中职学生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生理、心理反映,又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地盛开的“罂粟花”,那么,我们大可不必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横加指责。如何正确处理中职学生的早恋现象,中职学校的老师们应该要问题给学生讲透。怎么讲?(见附件中PPTabortion problems.ppt堕胎:你的孩子怎样被杀死.flv)
第四篇:关于团体心理辅导论文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论文
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十分熟悉的一个词语,主要原因是:我在所参加的机构里是做给涪陵李渊的小朋友做团体心理辅导的。我一直觉得这个活动十分的有意义,在愉快的氛围中给小朋友们做心理活动等,可以为小朋友们保持健康的心理。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
它通常包括一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或活动组成。
在团体活动中,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增进成员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和促进成员的人格成长。
抛开团体辅导的书面形式定义来看,其实我觉得,很多的时候,团体心理辅导是在玩游戏,演心理情景剧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对他人进行心理辅导,气氛不会过于沉闷。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相对于个别心理辅导,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优势如下:
1.发展与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一个人来说,社会性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团体辅导较之个别辅导能更有效地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在团体中,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一系列互动,参与者可以观察、体验人际关系如何形成,人际沟通如何进行以及各种微妙的人际反应,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增进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增强归属感
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当团体凝聚力形成并增强时,会让团体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成员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要保持和团体一致的认识和评价,会以团体为荣,爱护和保护团体的形象及荣誉,并且以同舟共济的精神去应付外界。这种团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经验。
3.体验互助与互利
在团体活动中,成员一直在彼此帮助,互相支持,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分担相互之间的困难。每一个成员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对别人很重要。对任何人来说,被需要的感觉是很重要的,这种体验使人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获得欣喜感和满足感,进而增强自信心。助人是快乐之本,受助是成长之源。来自于团体中的互助互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成员不仅可以在团体中充分感受,而且还会扩展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中,使他们主动承担责任和助人的行为继续下去。
4.发展良好适应行为
团体是社会的缩影,也是社会的真实反映。在团体中,成员彼此提供行为示范,他们可以通过团体经验进行仿效性学习。在个别辅导中,来访者可仿效的只是咨询员一个人,在团体辅导中除了辅导者外,还可以有其他成员的行为可以模仿和参考。团体辅导能够给成员提供接受反馈的机会,团体中他人的建议、反应和观点往往是很有价值的。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成员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团体的反馈比之个别情境的反馈更有冲击力,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发展适应行为。
5.多元价值观与信息的交流
在团体辅导中,信息和资料的提供是辅导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辅导者之外,成员之间也常常传递资料,如就业信息,社会资源等。团体成员各自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验,对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解。这种不同视角、不同立场的多元信息,无疑为团体成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开启了他们的思路,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6.“和别人一样”的体验
在团体中成员通过经验与感受的分享,产生“和别人一样”的体验。当个人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往往会把自己的问题看得很独特,于是会感到恐惧、无助和失望。在团体中他们发现别人也有类似的问题,于是他们不再会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可怜的人,孤单感减少,同伴感增加,他们也因此矫正了个人错误的看法和假设。由此,他们不仅会降低自卫心理,而且还会彼此认同与关注。
大学生处于充满新任务、新挑战的成长期,孤单感尤其严重。在这一阶段,在许多矛盾冲突和自我怀疑的挣扎中,他们往往以为自己的问题很特别而感到孤单和彷徨。通过团体辅导,他们会有很多机会在分享过程中经历伙伴感和获得认同,这对他们战胜成长期的困扰,具有很大的帮助。
7.探索与自我成长
团体辅导为参加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了一种信任、温暖、支持的团体氛围,使个体处于一个比较安全与温暖的情境中,因此很适合培养成员积极面对生涯的态度,积极地评估自己的价值观,使自己更为成熟地接受挑战。
但同时,团体心理辅导亦存在不足之处,如:
1、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
2、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
3、有的成员可能会受到伤害
4、某些个人隐私,在事后有无意暴露的可能
5、对辅导者要求高,否则会给成员带来负面影响
6、极端内向者不宜参加
团体心理辅导是有一定的过程的。台湾学者黄惠惠认为,团体是由人组成的有机体,团体的发展是团体生命的成长历程。团体发展过程大致经有定向阶段、冲突阶段、整和阶段、成效阶段和巩固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主要任务,而每一个阶段都是相互相成的,不可或缺。
在学校中,团体心理辅导可应用于不同的方面,如:学业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环境适应辅导、升学择业、危机干预等等。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形式,在大学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的心理困惑,更甚者有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适时开展一定的团体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让大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素质。
第五篇:心理辅导与治疗论文
心理辅导与治疗论文
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
一、引言
心理辅导与治疗,乃现代行为科学中较强的一门学科,在中国人聚居的几个主要地方.也的确是一新兴的事业。在中国内地,真正的发展只有约15年的历史。在香港约为25年。至于在率先引进这项事业的台湾,亦只不过是40余年。各地发展的情况与步
伐有所不同。但发展到今天,可喜的是无论是参与工作的人员,还是政府当局与社会群体,都越来越重视这专业,因而亦对此专业产生更大的期望.故此.我们很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努力.朝着专业化方向作出改善、发展与开拓,以期有效并及时地回应时代带给我们的任务与挑战。
二、心理辅导的概念与功能
什么是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的范围中.我们该如何给它定位?在香港,心理辅导的地位逐渐清晰。在台湾情况亦颇乐观。惟在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内地,情况则较为复杂和混乱.除了偏重医疗与病态取向之外,还夹杂着与思政教育和德育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搞清楚心理辅导是什么之前,首先要明确.心理辅导不是什么?聚焦于内地热门的争辩,我要首先说明,心理辅导不是思政教育.心理辅导亦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是在说教,却又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是仅仅进行逻辑分析,给与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虽然往往会包括资料的提供,但单单提供资评,开不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辅导作出定义.从狭义看,心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也曾尝试为心理辅导下一个定义:“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致力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拥有自尊自信,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林孟平,1998)
当我们将不同学派的学者对心理辅导所作的定义作出整理时,会发现其中无例外地都包括有改变、发展和成长的含意.个人身心发展,传统上是心理辅导的核心(mytick,1987).remley(1991)曾指出.心理辅导专业已否定了在服务工作中的医疗和疾病取向的模式.论到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领域的独特性,他认为诊断并不是人们接受心及辅导的必经步骤,并强调人人都可以透过心理辅导而得助益。他深信一个建基于发展取向、聚焦于预防和身心健康的信念.会让当事人达至明天会更好的人生。ivey(1991)等的看法与remley相同,他相信心理辅导的核心是发展取向的(vanhes1eren&ivey,1990),不过,不同于remley的是,他认为我们的工作是去促进人的发展。人生中免不了有问题发生,故此,我们应该珍惜问题的出现,因为它也是一个发展与成长的机会。
论到心理辅导在中国的定位,我很认同以上的信念。医疗模式的心理健康服务.其功能往往只是将人的病医治好。不像发展与成长取向的心理辅导,其功能是促进人整体上积极的改变与成长。我乐意委身心理辅导工作.是因为我个人深信,它是一项优化国民素质的重要而庄严的专业。
三、研究与本土化
心理辅导的本土化,自然是一个不容忽略的课题.杨国枢(1993)强调,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是一种学术运动。在此运动中,所有有志于此的心理学者应当同心协力地促进中国人本上心理学的发展.他建议内地、台湾及香港的心理学者,应各自在当地努力。同时也要不断分析与比较三地民众在各种心理与行为上的异同.然后加以组织与统合。不过,在1994年,他又补充指出,过去40多年来,内地、台湾和香港的变化和发展很不同。结果是使三地的中国人在心理、行为及生活等方面各有特点。故此在心理学的探究上,他提醒大家,除了要留意三地中国人的共通性外,一定不能忽略其独特性(杨国枢等,1994)。
杨中芳(1992)多年来对本土心理学努力不懈。她指出本土心理学致力于把历史、文化和社会体系放人我们对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架构中.至于如何将这个体系放入研究架构中,则是目前许多研究者在探索的问题。令人遗憾与担忧的是,对于以上的问题,当大家仍然未有把握的时候,已有不少人在本土化的心理辅导有关课题上,作出了结论,其中包括“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心理辅导理论和实践方法,不适用于中国人”这样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受到重视,公众亦纷纷要求此专业提出研究的实证.为了能给当事人提供有信誉保证的优质服务,也为了发展高学术和专业水平的培训课程,使新的心理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