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我的读书笔记——李汉荣探索生命本源的作家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21-76950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6 03:38: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的读书笔记——李汉荣探索生命本源的作家

我的读书笔记【李汉荣,探寻生命本源的作家】

读李汉荣的文字适宜回到乡下,走过阡陌,走过老父亲丈量过千百次的一望无际的庄稼地,稻浪翻滚,看老父亲眯缝着双眼眺望着苍茫的远方。迈过磨得发亮的高高的木门槛,听厢房里老母亲的纺机依然在嗡嗡作响。一只乌雀从门前那颗高大的槐树上扑楞一下,打了个旋,飞向了广袤蓝天。

他的文字是乡土的,是充满乡情的。他写过许多父辈特别是父亲有关的乡土文字,譬如:《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之

一、之

二、《回忆父亲》、《凝视:母亲用过的……》。这是他的乡情系列文字。

《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扑实无华,那些农具是农耕时代就已经使用过,并流传到父辈。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除少部分还能再见着踪影,有许多都已随父亲这辈人一样沉淀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写农具,并不单纯地描写农具,写出了这些农具所经历过的漫漫历史路,随那层层叠叠的沙土一般孤独寂寞,就如同父亲抽着旱烟袋,吐出一圈一圈烟圈一样的苍茫。

在这两篇文章里,优美的语句伴随着哲理:简单的真实的也是一种美。

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在地上行走。

我丈量了一下父亲用过的井绳,全长三米,父亲通过这三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光。――《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之井绳》。

写了父亲的农具,随着父亲的去世,再来写父亲的一生,一个勤劳、扑实、温厚代表着广大农民形象的父亲。

写了他的遗容,一双劳苦人民的伤痕累累的大手,一双扶过锄头、镢头、镐、铁锹、镰刀、扁担……的手,写了伴随他一生直到去世的关节炎(父亲,一片小小的膏药,怎么能止住,你浑身的痛,你一生的痛……)

写他的婚姻,写他打过工挖过煤,还写了有关父亲的一则绯闻,写到父亲手搭凉蓬抬头望天,最后写他死于肺气肿。

一个父亲就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父亲的一生,勤苦,善良,本份,如一片长于霜里迎风飘展的秋草,在冬天该衰败的季节,碾作尘,重归于生育他们养育他们的泥土。

写父亲的文字随着父亲的离世而宣告终结,再接下来写母亲,凝视母亲用过的那些东西,随即成一篇优美的文字,一篇充满史诗般的文字。

写乡村母亲,同样并不拘限于自己的母亲,她们是广大乡村母亲的缩影,这样的母亲从亘古的年代走来,任凭外界怎样兵戈声声,江山易主,新桃换了旧符,任历史有千万页厚,无穷厚,你随意打开一页,都会发现,它的根部,都由素扑的线连缀、装订。母亲们的手,世世代代摇纺车,戴顶针做一家人过冬的棉鞋,在油灯下缝补衣衫,这是穷苦的母亲。

也有家境富足一点的,戴着出嫁时戴过来的银手镯,银亮,戴在母亲如雪的皓婉上,随着母亲绣花纳鞋底,走亲串友……那银手镯必是由母亲家乡德高望重、手艺精湛的工匠打磨而成,集乡村日月之精华,无数星光,无数灯火,人间天上,天上人间,都在经受着安静的锻打。这是清寒乡村生活的一点华丽,是世世代代的母亲们经历多少生死哀荣、家族兴衰无奈人生的最后高潮和守望。

写到母亲发上的唯一装饰品-贝壳发簪,展开奇异无比的想像力。这是海的耳杂,它目睹青丝三千怎样变成白发万丈。收藏过海的波涛,见识了拍天大音,最后安身立命于一个乡村女子的发际。海,迢迢而来,装饰了农业深处的母亲。在每个夜晚,一个乡村少妇紧贴发簪,倾听波浪万倾,怒海涛涛。一件小小的饰物,竟提醒了生命深处的潮涌。

这样的联想,超越了作品本身的力度。它的生命格局变得无限大,无限大。人类的历史有多远,就能洄溯多远。山高水长,天地同在,万物皆来源于天地鸿蒙。

李汉荣的作品高明之处就在于这里。同样精彩之处在他的另一篇我非常喜欢的文章《感念祖先》里也深刻呈现了出来。

由一己之祖先,盐商的太祖父,当过土匪最后蒙难被好心猎人搭救并娶其妹妹成家的曾祖父,他们扑朔迷离的身影,波浪迭起的生平,使平常、农业的家谱,有了峰峦般的悬念。

正是这峰峦般的悬念,让李汉荣追忆古今,感念那第一个直立行走的猿人;感念几十万年前那位母亲,氏族首领,她用母性的手疏导着生命之河;感念那位武将,阻止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的发生;感念那位巫师,那位占星士,以神秘的语言解释制止了帝王的暴戾;感念那沿路乞讨的远祖,以委屈有损尊严的方式保存了生命的血脉;感念那位低眉晗首、素衣青丝的大家闺秀肯嫁入一介乡间寒儒,为这个贫寒的家族带来了高贵的基因。他甚至感念激流中的那只船、黑夜里的那盏灯、那条吓退凶徒的大白狗、那只以温顺的死营养虚弱孕妇的灰母鸡……

这一切的一切,让人常怀感恩。时间深处那些渐行渐远的人,这涵纳我们的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读完这篇文,心中忽地吐纳出一口清新之气,天与地,是如此安祥。

李汉荣除了创作出一些这样凸显生命格局的优美哲理文字,他也创作了一些其它题材的文章。如:《记忆或现场》、《忏悔录,或疼痛的文字》、《目光》等等。

比较让人感动的是《忏悔录,或疼痛的文字》,对于那些被贪婪的人类所逼到生命尽头、惨遭杀戮的动物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同情和悲悯,对于残酷贪婪的人类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如日渐消逝的乌鸦:你这不祥的物种,你这忧郁的鸟,没有了你,空荡荡的天空,显出更大的不祥。

如致公牛:沸腾的火锅里,我们不停地搅动起欢乐的泡沫,突然,我听见一串哀嚎……

如致锦鸡:于是有了一种血淋淋的美学:拨去你鲜美的羽毛,装饰他们丑陋的生活。

养鸡场:一个监狱,囚禁着成千上万无辜的囚徒,关押着一批又一批纯真的死刑犯。

他是个有良知的作家,悲悯情怀,对于这些无辜的生命而扼腕,对于贪婪的人类进行着无情的批判。

社会需要这样有良知的作家和文字工作者,来提醒我们的人类,应该放下手中的屠刀。

李汉荣,是陕西作家,似乎渭水这片地方出人才。他从乡土中走来,扎根于乡土,利用自己的父亲母亲这取之不尽的生命素材创作了一系列乡土作品。但他又不仅仅局限于乡土,他写出了人类的根,城市的根,每个人、每座城池都是来源于这片土地,从农耕社会走来。探寻生命的根源,懂得感恩,天地江河海水存在了亿万年,人类不过是沧海一粟,渺小而脆弱。如果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珍惜大自然的生命之缘和自然秩序,人类的明天又在哪里!

或许这正是李汉荣的系列文字所揭示的最大奥秘所在吧!

第二篇:中考热点作家之李汉荣

中考热点作家之李汉荣

作者简介:

李汉荣(1958~),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有多篇佳作入选全国及山东、上海等省市中学语文教科书,如《山中访友》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外婆的手纹》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与天地精神往来》入选山东省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并有多篇文章被作为中、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材料。同时,李汉荣擅长想象,使得文笔生动活泼,于诗意的抒写中显出细节的明晰、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而流露于文中的童心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与思想,更是其作品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精神源泉。

中考题目:

《月光下的探访》(入选2006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语文试题);《山中访友》(入选2006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语文试题);《对孩子说》(入选2007年宁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题);《一生的戒指》(入选2008年广东深圳中考语文试题);《牛的写意》(入选2008年湖北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

黑夜里的文字

白昼将我们锁定在狭窄有限的空间里,黑夜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事物,看见了无限。

我觉得文字里的光亮和书写者用的灯光的光亮是成正比的,在充足的亮光里写下的文字,也是透亮的、流畅的,甚至是过于透亮过于流畅了,没有那种在幽暗中摸索亮光的敬畏、羞怯、颤栗,也就没有了那种在夜的深处、在宇宙和生存的长夜里寻找光明之境的孤寂、朝圣的意味,也就少了那种含蓄、忧伤的魅力。在太过明亮的状态下写出了一览无余的空洞的文字,在文字的白昼里,已失去了意义的深夜。有的时候,并不是光明照亮了一切,而恰恰是黑暗照亮了事物,正是黑夜的到来使我们看见了头顶的银河,看见了无穷的星辰,白昼将我们锁定在狭窄有限的空间里,黑夜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事物,看见了无限。那些千古流传的文字大都是人类最高贵的灵魂在黑夜里的叹息,孔子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曹雪芹都是在如豆的灯光里写着他们内心的话语,寂静的长夜包围着他们,他们用灯光和心光为灵魂探路,怀着敬畏的心情去缓缓探问无边的宇宙和同样无边的内心,他们那带着浓浓夜色的文字有着夜一样深沉的意境。人造的光永远不能改变生存的黑夜属性,在白昼的假象里,我们自以为明白了一切,我们变得轻薄张狂,我们过着一览无余的生活,写着一览无余的文字,语言丧失了隐喻和象征功能,丧失了黑夜的深度,填满了文字的纸张,是一片意义空白。

这时候,我真想返回那些古老的年代,古老的夜晚,与先人们在一起,凝神于夜的深处,虔敬地面对那些星斗一样的文字。

所以,有时候我就熄了电灯,点了蜡烛和油灯,看书、沉思或写作。幽暗中,微弱的灯光摇曳着、低语着,这正是人在宇宙中的根本处境:无边的幽暗里,微弱的灯光摇曳着,低语着。

这么好的白云

李汉荣

这么好这么好的白云,这么多这么多的白云。只有神的思绪里才能飘出这么纯洁的白云。随便摘一片都能写李商隐的无题诗,都能写李清照忧伤的情思。我觉得古今诗人中最纯粹的当数李商隐和李清照二位,他们的情感最少受生活和文化的污染,单纯到透明,真挚到只剩下真挚本身,忧伤是生命和情感找不到目的的纯粹忧伤,而不是忧于时伤于物的世俗化情绪。李白的浪漫里仍掺杂着对功名的牵挂;杜甫的国家意识大于生命意识;李贺荒寂敏感,有点病态,鬼魂的过多出没破坏了诗的美感;王维的禅境一半得自悟性一半得自技巧,太高的艺术悟性取代了他对生命的真诚投入,我不大能看出此人内心里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柳永在 1

第三篇:李汉荣

作家李汉荣简介

李汉荣(1958——),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多首,散文2000多篇,中短小说30余篇。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略阳县一中教师,调任略阳县司法局副局长,自愿辞官到略阳文化馆当馆员,后调至《汉中日报》社当编辑至今。曾任中学教师、司法局副局长、文化馆副馆长,陕西《汉中日报》高级编辑,陕西省政协委员,汉中市文联副主席。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等。获各类奖项50余次。作品入选一百多部选集。长诗《秦岭,命运的巨型群雕》获1988年陕西省优秀诗歌奖。诗集《驶向星空》获陕西省作协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

创作成就

李汉荣多篇散文诗歌佳作入选全国及山东、上海等省市中学语文教科书。系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高级编辑。李汉荣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2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先后获市、省、全国各类奖项30余次。诗歌被《诗选刊》多次转载,收入中国作协编选的选本《中国最佳诗歌选》等选本,并入选北京大学编辑出版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诗选》、中国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名篇佳作选》及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的百年选本《新诗三百首》等权威选本;短篇小说曾被天津《小说月报》、河南的《小小说选刊》和长春《短篇小说选刊》转载;散文多次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读者》,《中学生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文教学辅导》等刊物转载数十篇,并连续十三年入选全国散文选本。先后出版诗集《驶向星空》(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获陕西省作协第八届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三卷本文集《李汉荣诗文选》(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文集包括诗歌卷《母亲》、《想象李白》,散文卷《与天地精神往来》)。文集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好评和反响,《人民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天津《散文》月刊、《绿风》诗刊、《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北京《中国经济时报》、《民声报》等报刊刊载了有关该文集的评论文章。英特网“搜狐”、“写手联盟”、“新浪”、“中华文艺”、“作家在线”等众多大型文艺网站均选载作品和相关评论。

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山中访友》、入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07年后又编入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文章),该文又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散文《外婆的手纹》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发表于《散文》月刊的散文《与天地精神往来(含《星空》,《登高》两篇)入选山东省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诗歌《生日》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的高中语文教科书《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并有《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采药人》《品茶》《溪水》《诗意和美感的源泉》《月光下的探访》《转身》等多篇文章被作为高考及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料。其中《山中访友》选入被六年级新教材第一学期语文第一课。

他人评价

推荐大家看该作者更多的文章。相信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曾有过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正是目前我们所需要的。看到那洪水滔滔,气候异常吗?人类变异的思想使这个脆弱的地球无以再继续正常地承载下去。它在发烧。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吧!回归到纯和中去!

李汉荣主张回归到生命的本质当中去,与山河自然、生灵万物共呼吸。他说:“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诗文便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如果在夜晚写作,我就先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宇宙无穷的黑暗和光芒滔滔地向我的内心倾泻,我静静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然后,我开始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群诉说,向时间和万物诉说。语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气激活,语言行走和飞翔起来。语言有了只有在这个时刻才有的动人表情和语调,就这样,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每当这个时候,我感到,万物和宇宙都参与了语言的运动。” 总的说来,解答李汉荣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是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浓郁的人文精神。

艺术特色

李汉荣作品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即奇特的想象和诗意的表达;而这也正是解答李汉荣作品艺术特色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李汉荣最早追随泰戈尔,也受其影响。作品充满哲理,抒情意味很浓,钟情于对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笔下的春天、雨季纯然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想象奇特,意境深邃,韵律幽雅,语言精美,将悟性和思考融合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清新明丽的艺术享受。海子死后的90年代末,李汉荣的诗和散文风格大变。他一转身致力于散文创作。李汉荣发挥散文家“材料扎实”、感悟深妙、语言清新缜密的长处,他的《南山》、《老屋》、《放牛》、《外婆的手纹》、《一碗清水》、《回忆父亲》、《对中医的一知半解》、《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凝视:母亲用过的......》、《感念祖先》、《对一个垃圾堆的观察》、《溪水》、《采药人》、《野地》、《野河》、《河床》、《地气》、《桥》、《倾听的夜晚》、《山中访友》等散文系列组章于诗意的抒写中显出细节的明晰、充实,情思的深挚、感人。其中散文《山中访友》还被选入了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的亲近自然单元。李汉荣的语言非常富于韵致,清新、鲜活,很有张力,他用精妙的语言呈现深妙的悟性,在他的作品里,读者能充分感受汉语的无穷诗性魅力。

李汉荣的作品长于想象,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而流露于文中的童心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与思想,更是李汉荣作品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精神源泉。

第四篇:李汉荣简介

李汉荣简介

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散文佳作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

有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

先后获市、省、全国各类奖项30余次。诗歌被《诗选刊》多次转载,收入中国作协编选的选本《中国最佳诗歌选》等选本,并入选北京大学编辑出版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诗选》、中国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名篇佳作选》及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的百年选本《新诗三百首》等权威选本;短篇小说曾被天津《小说月报》、河南的《小小说选刊》和长春《短篇小说选刊》转载;散文曾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资料卡片》、《中学生课处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言教学辅导》等刊物转载数十篇,并连续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中国散文精选》,《1998年中国散文精选》以及《散文选刊》编选、漓江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0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1年精短散文100篇》等全国性选本。

先后出版诗集《驶向星空》(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获陕西省作协第八届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三卷本文集《李汉荣诗文选》(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文集包括诗歌卷《母亲》、《想象李白》,散文卷《与天地精神往来》)。文集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好评和反响,《人民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天津《散文》月刊、《绿风》诗刊、《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北京《中国经济时报》、《民声报》等报刊刊载了有关该文集的评论文章。英特网“搜狐”、“新浪”、“中华文艺”、“作家在线”等众多大型文艺网站均选载作品和相关评论。

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山中访友》、入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课本(初一,上册),发表于2002年第1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黑夜里的文字》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商务印务馆联合编辑出版的《中学生课外导读》。

第五篇:山中访友(李汉荣)

一、山中访友(李汉荣)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美感悟情感美。

教学重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①理解词语意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1、可是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2)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3)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4)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豁达。

3、.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 明确:李汉荣先生在文章中,已经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他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与大自然的朋友们交谈。然后美读课文。

4、在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学生自由谈)

(1)我仿佛看到阳光,它射进了树林,大树爷爷们用翠绿的叶子剪刀,将阳光裁成许多块,送给小鸟们,送给小草们,送给每天陪伴树爷爷的小蘑菇们,鸟儿们收到了树爷爷的阳光片,歌声更宛转,小草收到了阳光片,把阳光当作被子,暖暖和和地盖在身上,伸伸懒腰,渐渐入睡。

(2)我仿佛听到了风精灵带着一阵花香飞来了,在树林间穿梭,回旋,每一株树都被这奇异的味道陶醉了,翠绿的双手有节奏地摆动着,白云见了忍不住要与他们共舞,呼唤着她们的女儿—雾来完成这个心愿。

(3)我仿佛感受到:潺潺的溪水,平静而柔和,忽然,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溪水的去路,这下小溪急了,用整个明镜般的身躯与岩石搏斗,一块碧蓝的翡翠霎时间就碎了,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咚咚的回声漾出连绵悠长的旋律,此时此刻,似乎我也化作一颗水珠,在溪水中欢跳,在岩石上留下可爱的脚印。

(4)我仿佛觉得自己真的生了一对翅膀,拍打着飞向那葱郁的白桦林,宝蓝石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白云,它们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时不时地变换形态。在这样的天空中飞翔真舒服,喳喳的云雀在空中微微荡漾,似乎在对我说:小鸟小鸟,我的好妹妹,你在城市生活的好吗?快点回来吧,湛蓝的天空依然等着你„„。

四、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

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乊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乊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乊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四、教师小结

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李汉荣先生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读书笔记——李汉荣探索生命本源的作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