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孙子兵法》赏《三国演义》
《孙子兵法》期中论文
姓名:沈铁
学号:200805050149
班级:08级应用数学A班
从《孙子兵法》赏《三国演义》
(沈铁)
(08级应用数学本科 云南,蒙自 661100)
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军事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主要体现,它的战争描写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受《孙子兵法》的影响,二者之间有深厚的结缘关系。探讨《三国演义》对《孙子兵法》的思想的应用,对理解《三国演义》的丰富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从《孙子兵法》为兵学切入点,探究《三国演义》中军事谋略和战争描写是窥视《三国演义》的一个很好的窗口,有人称颂:《三国演义》是《孙子兵法》的形象诠释和形象解读。从军事思想、军事智慧、军事谋略等方面解读《三国演义》,体会《孙子兵法》在《三国演义》中的应用,可以为《三国演义》的研究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应用
随着《新三国》的全国热播,《三国演义》再次浓墨重彩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诸侯会盟讨伐董卓”、“貂蝉献身除国贼”、“群雄逐鹿夺徐州”、“官渡大战争北方”、“火烧赤壁定三分”、“三国鼎足各蓄力” 等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又一次被生动地演绎,同样也成为了大家茶前饭后的谈资。虽然争议颇多,但全国范围内的三国热潮已是事实。
美国人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日本人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列为商界领袖必读之书;熟读孙子兵法的诸葛孔明在三国时期纵横驰骋;古代武将必须熟读的一本书就是孙子兵法。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两千多年前,孙子便道出了国家兴亡最重要的东西。怀着对孙子和他的智慧的崇敬,我品读了《孙子兵法》,并有所收获。于是在观看《三国演义》的同时,也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体会——这也与我从小就是三国谜有关吧——可惜阅历所限,虽收获不小,但犹不及管中窥得豹之一斑。暂且浅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的见解与简单的分析。大将者五德皆备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始计篇》)此谓五德,缺一不可!
之所以“智”被放在五德之首,是因为将领的主要职责是统帅自己的军队与敌人斗智。在三国之中,诸葛孔明可谓“智”之化身,他能作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知诸侯之谋”等等,近乎神明。然他的“信”,也让人感动。为兴汉室,诸葛亮虽只领十几万兵马亦四出祁山。而迎战的魏军却拥有精兵三十余万,还有久经沙场的大将张郃、郭淮等人。双方旌旗猎猎,鼓角相闻,战斗已在毫发之间。就在这紧张而危急的时刻,蜀军中有4万人因服役期满,需退役还乡。蜀军将领们都为此担忧,因为这将使蜀军战斗力大打折扣。于是,诸将领提议将服役期延长一个月。诸葛亮断然说:“治国治军必须以信为本。老兵们归心似箭,他们家中父母妻儿也望眼欲穿。怎能因一时之急而失信于军民呢?”说毕,下令各部,让服役期满的老兵速返乡。命令一下,老兵们各个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们要奋勇杀敌,报答丞相!”老兵的激情使蜀军上下群情激奋,士气高昂。诸葛亮四出祁山虽未能取得预期的功绩,但他设计诱杀了魏军大将张郃,又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平安地率领蜀军撤退回国,这四万老兵功不可末。
二、兵贵神速
孙子曰:“兵贵胜,不贵久。”(《作战篇》)
由于战争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约束,战争拖得太长,必然引起过大的消耗,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必将日益尖锐,从而使战争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战术实施上讲,神速出击往往能打得敌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从而大获全胜。
三国中神速破敌的例子很多,下面的这一战斗使曹操北部的势力得以巩固。袁绍兵败官渡,呕血而死。其二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蹋顿单于,以待东山再起。曹操为巩固势力消灭二袁即蹋顿,于公元207年率大军亲征乌桓。由于人马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大减。谋士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曹操接受了他的意见,亲率几千精兵,日夜兼程,在崎岖的山路里行军五百多里,突然出现在距蹋顿老巢仅一百里的白狼山与蹋顿的几万名骑兵遭遇。曹操见蹋顿的人马不整,决定出击。大将张辽与许禇、于禁、许晃兵分四路,奋力急攻,死伤大半。张辽斩蹋顿于马下,其余人都投降了。二袁得到蹋顿阵亡的消息,立刻带兵逃出乌桓,投奔辽东公孙康,然而不久便被公孙康设计杀死。曹操北部边疆从此安定下来。
三、攻心为上
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军争篇》)
在战斗中“将”的“心”,是部署的根本,是胜负的关键。动摇了为将者的决心,胜负之数可想而知。对此,诸葛亮的格言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七擒孟获堪称攻心之典范。
孟获乃是南中地区少数民族首领,刘备亡后,其率部趁机造反。诸葛亮为巩固后方,分兵三路讨伐孟获,一举将其寝住。孔明问他是否心服,他说是中计被擒,不服。孔明便去其缚,又赐以酒食,给予鞍马,放他回去。众将以为擒住孟获南方便定,见丞相放之,有些不解。孔明说:“孟获易擒,但需降伏其心,南方自然就平定了,以后也不回再有叛乱。”接着孔明用种种办法对孟获又五擒五纵。孟获屡战屡败,军无斗志。孟获仍不死心,向马戈国主请去三万藤甲兵,准备做困兽斗。藤甲兵刀枪不入,弓弩不穿,但其致命的弱点是怕火。为利用这个缺点,孔明将藤甲兵引入一个狭窄的山谷中,断其后路,用起火攻。藤甲兵被烧得焦头烂额,全军覆没。孟获第七次被擒。这次诸葛亮并没见孟获,而是直接叫人将他放回,让他再整军马,决一胜负。孟获垂泪说到:“七擒七纵,自古未有。我虽不是什么读书人,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能如此不知羞耻?”说完,肉袒跪于帐下,向诸葛亮请罪说到:“丞相天危,南人不复反矣!”于是,诸葛亮传令摆酒,宴请孟获及各路酋长,仍旧让孟获任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从此,孟获对蜀汉忠心耿耿,南中地区成为蜀汉征伐北魏的可靠后方。
四、处变不惊
孙子曰:“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九变篇》)
将帅统领三军,他的一道命令,一个行动,不仅关系到将士们的生死,更关系着国家安危,百姓存亡。因此,孙子极力主张将帅要有良好的个性修养,要有大将风度,要冷静沉稳,处变不惊,从容对敌。三国战场上,有一个最典型的处变大惊、因怒兴兵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公元222年,刘备为报义弟云长之仇,不顾孔明、赵云及众臣苦苦劝阻,亲率大军伐吴。结果刘备大军被吴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幸有诸葛亮布下八阵图才得以生还。刘备又羞又恼,不久便病死白帝城。蜀汉从此一蹶不振。反之,如能从容对敌则将化险为夷。
诸葛亮无出祁山时联合东吴一同伐魏。孙权派荆州牧陆逊和大将军诸葛瑾率水军向襄阳进攻,自己亲率大军十万进至合肥南部巢湖口。魏帝曹睿一面派兵迎击蜀军,一面率大军突袭巢湖。一举射杀吴大将孙泰,击溃吴军,孙权被迫撤兵。诸葛瑾得知孙权退兵,火速令使者给陆逊报信。陆逊不以为意,照旧下棋。诸葛瑾不放心,亲自做船去见陆逊,建议他撤军。诸葛瑾问陆逊:“既然要撤军,为何按兵不动?”陆逊答到:“敌强我弱,我军一退,敌人势必会掩杀过来,那种混乱的局面,不是你我能控制的。”于是陆逊屏推左右,悄声说出一条妙计,诸葛瑾赞叹不已。诸葛瑾辞别后,陆逊从容命令军队离船上岸,向襄阳进发,并大肆宣扬:不攻下襄阳,誓不回师。魏军得知后立刻调集人马,准备迎战。魏国一些将领对陆逊是否真的进攻提出怀疑,但密探早以报告,说陆逊部队在两岸种菜种豆,毫无撤退之意。于是魏军统一认识,全力备战。陆逊率领大队人马向襄阳挺进,行进途中,突然下令停止前进,以后队为前队,急速向诸葛瑾水军驻处撤退。诸葛瑾离开陆逊便着手准备撤退船只,现早已妥当。陆逊的兵将一登船,一艘艘战船便扬帆驶往东吴。魏军久等陆逊,不见踪影,待发觉上当,挥师急追时,陆逊人马早以安全撤回。魏军追到江边,唯有望“江”兴叹了。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孙子曰:“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火攻篇》)孙子身处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火药尚未发明,火器还没出现,各种物资条件也都非常有限。因此,孙子只能从自然中去寻找作战的辅助力量,运用“火攻”和“水攻”的手段,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孙子说火攻的目标主要有敌人的营寨、积聚、辎重、仓库、粮道等。火攻的必备条件也有很高的要求:要看天时,选择有风且风力较适合的日子,还要在上风处用兵力配合等诸多条件。“火烧赤壁”堪称千古之经典。
东汉末年,曹操在平定北方、统一中原之后,亲率号称八十万的大军沿长江东进,企图迫使占据江南六郡的孙权不战而降,进一步统一中国。
此时,屡尝败绩的玄德退守在长江南岸的樊口,委托孔明前去会见孙权。孔明手摇羽扇,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迎战曹操的决心。于是,孙刘联盟,同抗曹操。双方军队在赤壁遭遇,拉开可鏖战的序幕。曹操的军士大多是北方人,不善水战,初次交锋,孙刘占了上风。于是曹操命令荆州降将蔡瑁、张允训练水军。周瑜大会群英。巧施离间计,使曹操斩了蔡瑁、张允。曹操失去善于水战的将领之时,庞统献计,令大小船只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连在一起。这样便不怕江上的大风大浪了。曹操自以为得计。
周瑜早已决定火攻,但时值冬季,江上多西北风,如用火攻不但烧不到曹军,反倒要捎到了自家的战船。周瑜为此坐卧不宁。孔明知晓天文地理,早已测知冬至前后会有一场大东南风出现,于是便煞有介事的要“借”一场东南大风,助周瑜一臂之力。周瑜大喜过望,又得大将黄盖以死相助,以“苦肉计”骗得曹操信任,在东南风乍起之时,驾着十余支载满易燃物品的小船,在夜幕的掩护下,迅速接近曹操战船……大火不仅烧着了江上的船只,还蔓延到曹军岸边的营寨……孙、刘联军乘势水陆并进,曹操虽侥幸从华容道逃得性命,但几十万大军损失殆尽。
此后,“三足鼎立”之势渐成。
除了以上诸例之外,三国中的经典例子不胜枚举。暂且先写到这里,待自己对孙子兵法有更深入学习之后再作谈论。
参考文献
【1】 孙武,孙子兵法[M].北京出版社,2006.【2】 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8 【3】 陈颖,《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4)
【4】 董哗,从三次战役看孙子兵法在三国演义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第二篇:从《孙子兵法》看成功
《孙子兵法》论文
题目:从《孙子兵法》看成功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2011-3班
学生姓名程宇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孙子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11、“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12、人生目标..........................1
二、成功方向.............................21、逆境中求生存............................22、认清自我..........................2
三、总结.................................3参考文献.................................3从《孙子兵法》看成功 摘 要: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产生最早而且影响最大的战略名著,闪烁着中华民族伦理智慧的光辉,对现代世界文明有其重要的价值,有待于我们开发利用。它博大精深的内容和精美的语言艺术,反映了中华先人卓越的智慧;它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精神,闪烁着东方哲学的思想光辉。《孙子兵法》所揭示的许多战争基本规律,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其观点和方法与社会生活的哲理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在竞争激烈的校园里,生存之道,成功之道,不得不察也,我们不得不郑重的思考,好好酝酿一下自己的人生之路。本文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哲理对于成功的帮助。
关键词:
孙子兵法生活“知彼知己”人生目标“卑而骄之”“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成功
正文:
一、孙子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1、“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孙子在讨论“知胜之道”时,认为贤能的将帅必须做到“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不仅要了解敌人,还要了解自己;不仅要懂得天时,还要懂得地利。也就是说,必须把敌我双方的情况搞得非常清楚,才能下定战役决心,选择好战役的突击方向,这样的“知兵者”才能“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打起仗来绝不会感到迷惑,采取的作战措施一定会变化无穷而不困窘。借用孙子这一用兵思想,我们可以说,真正懂得人生的人,也绝不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人生的目的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归宿和生命的价值,对人生的根本方向、根本态度起着决定的作用。在纷纭的大千世界里,丧失人生目的,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徘徊彷徨,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可以这么说,做人做事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学问,要掌握这门学问,抓住其本质,就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提炼总结,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来,人们才能有章可循。
2、人生目标
人们对每一个目标的追求都是人生目的的一个阶段,这种追求既是崇高的也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应当把某种追求的实现看作是向更高一级追求或者另一种追求的开端。有一位年逾花甲的科学家,他掌握了六种外语,然而依然锲而不舍地学习第七种。有人问他究竟为什么,他笑笑回答:“为了不懈地追求,为了不断扩大生存空间,为了不断地开拓有助于发现新的追求目标的窗口。”这种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会始终不渝地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永远不会迷失目标,永远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安排,这种人实际上就是孙子所说的那种“动而不迷,举而不穷”、能打善战的“知兵者”。
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所以说,一个人最悲惨的莫过于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因为迷失方向而同时又不能迷途知返的人,一生的努力会付之东流。即便能够迷途知返,也往往是已经流逝了最宝贵的时光,再怎样拼命挽回,也是一段令人遗憾的损失。对于大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当代社会对大学生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上个世纪的专一型技能人才,而更加注重于“十字型”人才的培养与聘用。如何增强自
己的竞争能力,使自己的未来社会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也必须懂得的知识或者经验。
许多人都熟悉南辕北辙的故事。战国时代,有一名叫季梁的人,对魏国的国王说:“我刚才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坐着车子向北走,他对我说:‘我是到楚国去的。’我问他:‘楚国在南方,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方走呢?这不是越走越远了吗?’他说:‘不要紧,我的马很能跑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能跑路,但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呀!’他说:‘不要紧,我的旅费很多。’我说:‘你的旅费很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又说:‘这不要紧,我的车夫驾车的本领很高。’大王,您看这个要到楚国去的人,尽管他有能跑的马,充足的旅费,本领高强的车夫,可是他把方向搞错了,永远也不能到达楚国。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马越好,旅费越多,车夫驾车的本领越高,只能使他离楚国越远。”
二、成功方向
1、逆境中求生存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走路必须识别方向。世上许多事情都和走路一样,需要不断地识别方向。打仗需要“知己知彼”,才能“料敌制胜”,在人生的旅途中,一个人如果迷失了方向就会迷失自己,甚至会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所以,培根说:“跛足而不迷路者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孙子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军争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九地篇》)这两句话意思是说,军队争取先机之利最困难的地方,是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变成有利。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转危为安;陷士卒于死地,才能转死为生。军队陷入危境,然后才能夺取胜利。历史上不少名君良将正是运用孙子这一用兵思想,才导演了一幕幕转败为胜,转死为生,转患为利的活剧。我国古代著名战将韩信井陉背水之战,就是“以患为利”的著名战例。人生竞争如同战场军争。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但常有失意、挫折和失败,有时还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厄运。明智的人,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挫败和一个个逆境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从中获取了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逆境固然是人生道路上的不利条件,但当这种不利因素转化为催人发奋,战胜厄运的强大动力时,它又变成了好事。逆境可以激励弱者,造就强者;逆境可以磨炼意志,笑对人生。
2、认清自我荣誉面前最容易迷失自我。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自满、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也说:“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归纳了用兵制胜的十二种方法(即“诡道十二法”),其中一条就是“卑而骄之”,对那些卑怯谨慎的敌人,设法使之骄傲而轻率赴战。事实也是如此,古今中外因骄傲而打败仗的不计其数。号称常胜将军的蜀汉名将关羽,“侍恃英雄,自料无敌”,看不起老将黄忠,无视东吴大将陆逊,结果败走麦城,人头落地。熟读兵书的蜀将马谡,也因骄傲轻敌,固执己见,以致丢失街亭要地,落得身败名裂。还有李自成的教训和楚霸王别姬的 悲剧。正如格言所说:“流星一旦在灿烂的星空开始炫耀自己光亮的时候,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切。”所以,一个人在荣誉面前要谦虚谨慎,还需要一种“自省精神”,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内省,不断地完善自己。真正做到了“动而不迷,举而不穷”的人,就不但拥有了充实的人生,也拥有了独立的人格。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势篇》)意思是说,一般作战都是用“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可见,“以正合,以奇胜”是兵家取胜的要诀。打仗没有奇兵便不可能取胜,我们在人生岁月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善出奇者,为什么能为众人之所不能,这与他具有独到的见解分不开,这种人不仅具有独立意识、独立人格,而且善于打破常规,充分展示个性魅力。人们往往把这种人称为与众不同的人或者有个性的人。他们的“以奇胜”,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看法和认识上具有独到之处。世界上有几十亿人口,每一个人都有他人无以取代的天赋特质,都有他不同凡响的地方,都有他的独到之处。不必羡慕他人的荣耀,不必悲叹自己的平庸,我也有别人所没有的、独到的见解和可贵之处。塑造壮丽的人生,就要有突破常规的气魄和创新的意识。不论开创命运,拓展生活,还是张扬新思想,都必须勇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说人所不能说、不敢说和没有说过的话,做人所不能做、不敢做和没有做过的事。要善于从常规中解脱出来,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你的见解就会“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你的智慧就将“不可胜穷也”《孙子兵法》使我明白了许多,如果是一名成功者要做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还要“视卒如爱子”;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些事情使我们恼怒,我们应该做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致战”,因为怒而乱谋,会坏了事情,会是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战机把握别人,才能最好的取得成就。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应该学习孙子兵法,因为它讲述了许多的道理,无论是用到成功还是人生上都有许多的用处。我们应该树立自己的目标,要做到知彼知己,面对困难,我应该理智,我要做到分析问题,想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自己做到不慌忙才能做出最理智的决策。孙子兵法有博大精深的用兵思想,精湛的谋略艺术,生动精辟的绝句名言,把一个个人生的道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三、总结
《孙子兵法》是兵家文化的代表,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其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是其蕴涵的哲理智慧, 跨越时空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行为。《孙子兵法》所蕴涵的伦理道德观,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格、气质、修养、情感等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孙子兵法》博大精深,只要我们精心研读并善于感悟生活,那么它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孙子兵法〉鉴赏》陈云金 陆保生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孙子兵法》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田惠莉
第三篇:从孙子兵法看如何提高领导者素质
从孙子兵法看如何提高领导者素质
孙子兵法中说要预测一场战争的结果必须考虑五事,七计。这所说的五事便是“道,天,地,将,法。”其中的道是就是人心向背,理应在首位,而紧随其后的天,地,则就是天时地利了,也是打赢一场战争所必须的,再其后的将就是指将领了,足见领导者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而之后的法即指军中的法令和组织纪律者也是由将领决定和执行的。因此可以说一个军队领导者的能力决定着战争的结果。
那军中将领又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但此重任,才能带领军队打赢胜仗呢?孙子兵法中也对将领提出了要求。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五个方面便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
首先是智。孙子将智放在了第一位。他认为一个将领最重要的是足智多谋,指挥才能是第一位的。作为一个将领必须要洞悉人的心理、感情,洞察事物的细微末节,欺诈骗不了、谗言蒙不了,复杂的变化能应付自如,善于把坏事变为好事。而不能偏听偏信、黯于事理、拘于成法、碍于时日宜忌、行动错失良机。因此要提高领导者素质就必须以这一点为基础,从提高领导者的谋略,智谋,指挥才能出发。《左转》中记载的曹刿指挥的齐鲁长匀之战,曹刿凭自己的智慧,利用巧妙地击鼓办法,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大败齐军。毛泽东的四渡赤水更是用他的大智将敌人弄得晕头转向。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无不在说明将领的大智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如今我军大办军事院 1
校,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在提高领导者指挥才能上下大工夫,站
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我们的江总书记又高瞻远瞩的提出了要依
托地方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军队指挥人才,由此便产生了国防生这
群活跃在地放大学的未来军队的指挥官。作为军队未来的领导
者,我们必须认识到智的巨大作用,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科学文
化知识,打牢知识基础,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素质,提高自己各方
面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孙子对将领智的要求,才能胜任军队
领导者的重任。
再来看信。顾名思义,信就是指一个将领的信用程度,作为
一个军队领导者必须说到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有这样才
能树立威信。对勇敢杀敌的战士给予重赏,对畏缩退却的进行重
罚,奖赏不偏重于亲信,惩罚不回避权贵,而不能浅陋骄躁,主
张不定,号令反覆无常。很难相信一个军队将领言而无信是什么
样子,那这支军队肯定是没有战斗力的。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使
得人们对什么是信用,应不应该讲信用产生了疑问,使得这个社
会日渐成了一个缺少信用的社会,于是不断有人出来呼喊,要讲
信用,要守信用。使得这本来理所当然的素质变成了一种社会要
求。但在军队,特别是军队领导者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是必须
坚持的,作为一个军人,特别作为军队的领导者必须要讲信用,不然别人就不会相信你说的那你又怎么能统帅千军万马,怎么治
军。今天的我们也必须以一名军人一名军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讲信用,答应别人的就一定要做到。只有从现在开始培养到了领
导岗位上才能发挥出作用。
仁,说的是作为一个将领必须要仁义,要爱护,体贴士卒。
能体察他人的饥渴,与他人同甘共苦,以真心体贴病员,以真情
抚慰伤兵。而不能凶狠残暴,刻薄暴虐,不得人心。不可否定作
为一个将领威严是必须的但同时必须要做到仁义,对自己的士兵
要关心爱护。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军一直在强调仁义带兵,不准大
骂辱骂下属。今天的我们虽然还未跨入军营,但仁义之心,体贴
别人的情怀是必须的,必须逐渐养成这种情怀。平时在日常生活
之欧诺个必须学会体贴别人,体贴,关心自己的同学,在学习和
生活生多帮助同学。这样以后到了军队,到了基层领导岗位上的时候才能做到体贴战友,仁义对待自己的兄弟。才能符合岗位的要求。才能当好一名合格的基层指挥官。
勇,就是说作为一个军人,一个军队领导者就必须英勇。遇
到战机就立即出动,碰上敌人就敢打善拼。破敌阵地一定身先士
卒,受围困他一定带头冲出,面对危难而毫不畏惧,战斗失利但
绝不屈服。而不能软弱畏怯、行动迟疑。很显然作为一个将领,勇敢是最基本的,自己都不勇敢又怎么能领军杀敌呢。江主席早
就对我们的军人提出了军事过硬的要求,这就是要求我们的军人
必须英勇无比,练就杀敌本领。如今我们的军队把提高战斗力放
在第一位,居安思危,为建设一支随时拉得出打得响的军队而努
力。今天的我们就得培养自己的勇敢,在任何困难面前不低头,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军人,一名军队明天的指挥官,培养自己不
畏艰难的精神。
严,说的就是说一个将领要从严治军,军队内部事务合乎规
范,号令统一,而不能骄横放纵,懈怠懒惰,荒废军务。作为以
军之长作为军队的领导者,对士兵严格要求是必须的,这样才能
出战斗力,作为一个将领,必须认识到从严治军的重要性,这里的严与之前要求的将领必须仁义并不矛盾,在训练场上,在对待
训练上必须要求严格,只有平时严格要求了真正到了战场上才能
拿得出,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就是这个道理。只有经过严
格训练的军队才能经得起战争的考验。对别人严格就必须首先对
自己严格,今天的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所谓其身正,不令而
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对别人严格就得首先
严格要求自己。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智,信,仁,勇,严
诸方面都占优势的将领,对于打赢一场战争实在是关键,难怪燕
昭王高筑黄金台,广求能将;萧何月下追韩信,不让人才流失。
乐毅不负重托,一举攻下齐国七十余城;韩信深孚厚望,为最终
战胜项羽立下不朽战功。
诱敌深入,逼庞涓自杀的孙膑之智;七擒孟获、竭诚待人的诸葛亮之信;亲吮脓疮,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吴起之仁;龙城扬威,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李广之用;挥泪斩马稷的诸葛亮治军之严。这
些都体现了这五方面的素质对一个成功将领的重要性。要想提高
领导者素质也应该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具备了这五方面的素质的将领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才能打胜仗。新世纪的军队指挥官
必须认识到这五个方面的重要性,同时切实从战争需要出发,提
高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
第四篇:从孙子兵法与解读企业管理论文
《孙子兵法》与战略选择
摘要:企业战略决策确定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企业竞争战略。《孙子兵法》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竞争战略模式,我们也可以将它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应用于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孙子的竞争战略模式,不仅是兵战模式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商战模式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孙子兵法
战略选择
不战而胜
战略手段
上兵伐谋
一、孙子兵法中的战略选择
在兵战中,如何运用智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孙子战略选择的核心问题。在孙子看来,兵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并不是要求指挥员在军事上“百战百胜”,而是要求他们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即认为不经过兵战而能使敌国、敌军完全地屈服于我,这是兵战全胜的上策。孙子根据兵战的直接对立程度和费用效益比值大小的状况,还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之策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争战略选择模式。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谋攻篇》)意谓用兵之上策是以谋伐敌,即以智谋而不以兵战迫使敌人屈服。所以把“伐谋”称为上策,一则“伐谋”是一种非直接对抗性竞争战略,有可能采用非进攻性谋略取胜,二则不花多大费用即可达到全胜目的。
孙子认为,军事追求的目标应当是取得完全、彻底的胜利,即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要尽可能地保存敌方,最好能够做到兵不血刃、不战而胜。深层的道理在于战争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赢得战争,而是为了赢得和平。
孙子的全胜思想对企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打败对手,而是为了实现自身长期的生存和繁荣。那么,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目标就是去占领你所确定的目标市场,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行业利润不受破坏。如果在激烈的竞争之后,竞争者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行业利润遭到了巨大破坏,那么这场竞争中就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二、最高战略目标:不战而胜--伐谋
“不战而屈人之兵”,既是兵战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也是商战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这一战略目标要求企业家以最小代价得到最大效益,即把耗费尽可能降到最低,效益尽可能提到最高。在企业经营中,一定要考虑所需代价,只计获取不计耗费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所谓企业效益,一是经济效益,力争获取最高利润;二是社会效益,即办企业必须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把提高企业利润与提高人民生活结合起来。
办企业、搞建设,只有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最高目标,才有可能创造出企业的高效益;只有创造出企业的高效益,才能服务于社会和民众。如果耗费太大或得失相当或得不偿失,虽有高产量也是不会算的。只有那种低耗费、高利润、利国利民的发展战略,才是企业全胜的经营战略。
根据“伐谋”的代价最小、效益最大的伐谋原则,不但要求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善于综合利用各种竞争手段,因为商战是竞争各方的政治、经济、外交、天时、地理和领导素质诸因素的全面较量,一切决定商战的因素皆可成为制胜的手段,而且还要求企业决策时要准备好上、中、下三策,争取上策,保证中策,力避下策。在市场竞争中,要想战胜对手,不仅取决于企业的雄厚资金、高科技人才、商品的规格、质量、价格等硬性条件,也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与形象、服务与决策等软性条件。在这些因素和条件中,应选择最佳的竞争方式。兵法中的“伐谋”、“伐交”手段,在商战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竞争手段。
在市场竞争中,以“伐谋”手段来促进企业发展,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集中地体现在“以名求利”的竞争战略选择上。“以名求利”,既包括名牌产品效应,也包括名人、名节、名胜效应。名牌产品是人类智慧和企业信誉的象征,也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财富。四川省乐山市既不沿海也不垂边,但是智慧的乐山人把乐山大佛、峨嵋山、三苏祠和郭沫若故居等风景名胜转化成经济优势,响亮地喊出了:“让乐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乐山”的口号,通过乐山的名胜效应,使乐山市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文化和科技合作关系,兴建三资企业200多家,并在全国各地创办了164家窗口企业和131个贸易窗口,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每年经济贸易额高达15亿元以上。
但是市场如水,企业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市场的变化可以为企业提供机遇,也会带来预测不到的风险。依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指导思想,精于谋略设计,克服“市场不适应症”,采取与市场变化相应的战略决策,这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决窍。兵无常势,企业经营亦无定势。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有适应于市场变化需要的“绝招”。不管是哪一种“绝招”,都是企业家的智慧的产物,都是企业家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后的一种理论升华。这说明,“上兵伐谋”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
三、战略手段的选择
为了获取企业的最高效益,推进企业向前发展,企业应当与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建立和谐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市场竞争中,各企业之间,应当寻求和睦相处的可能性,并将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努力开拓与扩大市场空间,并分享其利益。根据企业之间建立合作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的思维方式,在目前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将是从内部管理到市场营销的高水平、高技术、系列化、集团化的超级竞争。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走联合之路,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如何正确地选择企业联合形式与联合领域,是企业家根据市场运行规律和自己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加以决定的。在这里,“上兵伐谋”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联合形式和联合领域选择得好,即可从联合中获得降低交易成本,分摊开发与生产成本,利用互补资源,降低经营风险,创造规模经济,顺利进入市场等好处,达到代价小,获利大的战略目的。如果联合伙伴的选择是不理想的,也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损失。在联合伙伴选择上,也需要企业家的高度睿智与超群的辨别能力。
为了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市场竞争是一种重要手段。市场竞争有过度竞争与适度竞争之分。在这两种竞争中,适度竞争为上策,过度竞争则为下策。从宏观上看,适度竞争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社会资源更多地流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企业,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经营之道的创新。但是,过度竞争则会由于重复设置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各竞争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从微观上看,适度竞争可以使企业赶走原竞争者,防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利润率。但是过度竞争也可能使企业为了占领市场而放弃自己的原有市场优势和优势产品,使企业分散资金,忽略基础研究,甚至有可能走上两败俱伤的道路,使潜在竞争者或替代很容易地进入本产业市场,不但使整个行业受损,自己的企业也会遭殃。
在竞争方式选择上,无形竞争优于有形竞争;在有形竞争中,顾客服务和产品竞争优于价格竞争和广告宣传。所以,明智的企业家在竞争方式上,以选择“无形竞争”、服务竞争和产品竞争为上策。在竞争者的选择上,对于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好的竞争者,采取鼓励扶植的方针,而对那些坏的竞争者,则采取沉重打击的态度。只有选择合理的竞争方式和合适的竞争者,才能达到代价最少、获利最大的战略目的。在竞争方式选择上,孙子最推崇的是通过“伐谋”、“伐交”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在不得已而“伐兵”时,也要根据竞争双方力量对比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选择。《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如果把这六种“伐兵”战术应用于商战,要求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要善于根据竞争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行恰当的战术选择。当我有十倍于对手的绝对经济优势,就可以采取“围困制胜”战术;当我有五倍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可以采取“主动进攻”战术;当我有一倍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可采取“分而食之”战术;当竞争双方力量相当时,就可设奇谋以胜之;当我力量小于竞争对手时,就可以采取“主动退却”战术,即应逃匿兵形,不令敌知,设奇伏以待之,设诡诈以疑之,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当我方的各种条件均不如竞争对手时,就可以采取“避免冲突”战术,以保存势力,等待时机。如果我方力量不如竞争对手却要坚持硬拼,就会失败,成为强手的俘虏。所以,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必须学会谨慎地选择竞争战术。如果过于轻视竞争对手而盲目骄傲,在商战中没有不失败的。
参考文献:
1、孙子:《孙子兵法•谋攻篇》
2、刘红松:《企业战略管理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4、李相银:《企业战略管理模型》,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版。
5、金占明:《战略管理——超竞争环境下的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康敏:《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财会研究》2005年。
7、田虹、翟维丽:《现代企业竞争特点及策略的研究》,《商业研究,》2001年。
第五篇:从孙子兵法中浅谈兵家之智慧
从孙子兵法中浅谈兵家智慧
摘要: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兵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兵家的鼻祖是孙武,兵家的思想主要是指孙武的著作《孙子兵家》中体现的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是现存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兵书。该书内容博大精深,理论高度概括,逻辑缜密严谨,实践层出不穷,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对我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家谈兵之祖”。
关键词:以智取胜,出其不意,励士,仁爱
一、引言
《孙子兵家》无论是在军事上,还在从其中体现出的管理哲学上,都堪称经典璀璨之作。在我国古时不单军事上被应用,在生产经营上也被广泛应用。被称为镇国之宝当之无愧。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军事策略---以智取胜
兵家,其宗旨是取胜,而取胜有很多方法,其中以智取胜为大多数兵家接纳并运用,各种战例在军事史上勾勒绚丽的篇章,以智取胜在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宗旨和作用。在顺势时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军事行动不能只停留在当时;其次是相持,实力相当难分高下的时候智谋决定一切,一个有效的计策可能就会赢得整场战争;最后是逆势,在逆势的时候应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在战胜的概率很小的时候应尽量降低损失,保存有生力量,伺机爆发。以下以出其不意之招说明以智取胜之绚丽。
有时候,看似安静的事物,他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活动。看似一棵茁壮的参天大树,粗壮的枝干撑起一片天。也许在看似坚强无比的躯干里面已经被蝼蚁驻空。蝼蚁一直相持着,从不给外界任何信息,等到时机成熟,大树的躯干将被爆发的蝼蚁折断,甚至被吞噬。对毫不知情的外界来说,这出其不意的爆发可能是致命的。古今中外出其不意的战法最后导致不太可能的情况一下子倾覆了。原来相对平衡的天平被打破。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而就是这令人意想不到的举措致使项羽最终乌江自刎。而这场胜利的主角是韩信。
韩信的第一步计划是先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士兵,去修复栈道,这时,守着关中西部地区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笑道: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对于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起初不信,以为是谣言,等到证实的时候,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各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于是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了,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暗度陈仓传达的意思是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也就是在表面上迷惑对方,表面上和对方相持,让对方放松警惕,在背地里悄悄准备,在合适的时机突然发动攻击,往往让对方不知所措甚至是惊恐。其战略效果不容小觑。这又是以智取胜的典型战例。
二、管理学智慧---励士之道
《孙子兵法》在开篇便写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在古而言,既是战争;于今而言,便是管理。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是生死存亡之事。所以,无论是哪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重视国家得管理。
《孙膑兵法》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军争谋人励士是最值得注意的,这是因为得人者兴,先人者崩。战争中与之死、与之生的主体是士卒,故士卒是根本。得“仁爱士卒”,其中包含了三个思想:士卒重要,仁爱重要,仁爱士卒重要。士卒是军队战斗力的所在,爱士卒就是爱战斗力,要提高军队战斗力,就必须重视士卒因素。
何谓“爱”?古汉子的爱字写法是用双手托着一个心,意思是抚摸着心才是真爱。这就是说,仁爱,就是要关怀人,尊重人,体贴额人,教育人,帮助人,激励人,就是要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爱他人之所爱。
五、结论
综上面所述,以智取胜的军事思想的独特战果决定了他的可发展性,自古就有此思想,他并不像血战,拼死一搏胜利后以惨重的代价取胜,其实毫无价值。以智取胜的宗旨就是以最低损耗获得最高收益。励士之道的仁爱士卒的管理哲学不仅在古时战争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今的商争,企业管理中同样也需要强化对员工的思想工作及更加善待为其工作的员工,这样才能笑到最后。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含三家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2】杨先举,《孙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