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授课老师:冯宋彻)夏雨 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职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完善自身素质,对高校、教师、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教师好做,但教学却不好做,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也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爱因斯坦就曾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们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此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也是教师有所创造和革新的催化剂。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师德建设水平高,可全面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的开展,可顺利地实现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战略目标。
首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增强师德修养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陶冶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这种内心体验即诉诸情感的道德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应该说,师德修养的增强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其次,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道德生活中,一个具有顽强道德意志的人,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抵制外部的腐蚀和引诱,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但是如果没有道德意志,即使有了道德行动,也不可能持久。此外,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而言,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决定了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打造优秀的高校教师形象。也才能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
教师的素质由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组成,高校教师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的建立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爱因斯坦就曾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们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高素质的教师必须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前提。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就是指品德。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神圣的,是值得尊敬的,正所谓“见贤思齐”,他们潜意识里会去模仿教师,向教师看齐,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身要直,心要正,说话要有修养,行为要光明磊落,教师要塑造他人的灵魂,自己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塑造一个立体的人民教师的形象,给学生以积极和向上的印象。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成为一名合格的灵魂的塑造者。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无疑应是一架人梯,这是教师人格精神伟大的光辉闪现,也是人类最崇高尊严的美丽虹彩。崇高而清苦的职业,需要从业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强烈的事业心。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热爱教育事业,以献身教育为乐,兢兢业业,“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义无返顾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为各类人才的辈出,鞠躬尽瘁,用毕生心血点燃年轻一代的成才之光。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是高校加强师德整体建设的需要,师德建设对搞好高校校风起着示范、感染和影响作用。师德建设水平高,可全面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的开展,可顺利地实现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战略目标。
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学校、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处于道德品质成长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促使着高校教师在职业实践上时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是高校教师服务对象-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在学生眼中,教师代表着知识权威,是正义的化身,因此,他们的知识才能、个性倾向、生活态度,极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大学生在心理上具有极
高的发展欲望。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具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自我意识强,他们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死气沉沉的书本知识,却要求教师提供一个探索、研究和实践的宽松环境便于自身充分发展。
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保证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的职业道德对青年学生的道德面貌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有深刻的影响。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其职业道德内涵应该包括爱岗敬业、言行一致、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等等内容。在新形势下,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坚决抵制各种低俗浮华的风气,避免假、大、空现象,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写好每一篇文章,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严谨治学,我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为学校与学生服务,以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而言,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决定了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打造优秀的高校教师形象。也才能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5.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我是一名新教师,刚工作半年时间。通过自己学生阶段和自己作为教师阶段的经历,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是良心活,在学校收到的重视远不如科研重要,但是我们教师还是应当认真对待教学,认真对待学生,这是自己职业性的体现。一个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热情和激情足够是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直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其实也在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潜意识里会去模仿教师,向教师看齐,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身要直,心要正,说话要有修养,行为要光明磊落,教师要塑造他人的灵魂,自己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塑造一个人民教师的形象,给学生以积极和向上的印象,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成为一名合格的灵魂的塑造者。
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1、勤恳敬业,乐于奉献
教育是以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塑造心灵的艺术。勤恳敬业应成为教师成长路上孜孜以求的品质。教师只有勤恳敬业,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成为学生心目中忠厚的师长。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出发点,是教师对待本职工作的基本品质,是从事教师职业、做好教师职业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只有做到对工作高度负责、勤恳敬业、乐于奉献,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
教师首先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热爱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要把自己的情感世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爱教、爱校。这种情感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因教师职业待遇的高低或条件的优劣而轻易波动。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而自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学生、对职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所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第一步。
2、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现代教育家罗素曾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灵魂,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必然要求。关爱学生即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校是北京市属的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够,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不时的与学生沟通交流、理性对待学生的成绩和错误、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关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但关爱并不等于一味迁就,严慈相济才是关爱的真正内涵。
3、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学生自出生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他们需要从学校得到道德教育,人格和价值观塑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只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行、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形成完美的人格才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以“育人”为中心展开,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在“教书”的过程中完成“育人”,使每个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4、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要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守则,教师要躬亲共守。”即教师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培养人才的优劣,通过不同途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注重的问题,教师不能只关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的高低,更多的应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师德高尚、学识渊博、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新型教师。
第四篇:论述:【论述】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定稿)
【论述题】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从事教师职业已经快十多年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我认为中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敬业爱岗。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德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甚至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铸造学生健康人格,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热爱自身的行业,积极进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精通本专业知识。
其次是热爱学生。教师应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情学生的痛苦和不幸,教师只有付出了崇高的爱与责任,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要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
再次是教学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角色的转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师对新的评价方式的认同都直接影响着新教育理念的实施,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师不仅要教书,更会要育人。
第五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体会
人是处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思想,这里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即先天性的继承,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环境造就人。遗传因素是内因,环境影响是外因,内因要通过外因起作用。
家庭、社会、学校对一个人来说,都可以认为是环境。人出生以后就要受到教育,父母教其说话、走路、做人,这是家庭教育;当走出家庭,看到外面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心有所感,这是社会教育,但是,对于大部分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他们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呆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学校学习的氛围,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都是至关重要。苏格拉底教出了柏拉图,柏拉图又教出了亚里士多德,可见一位老师的思想,对他的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常常有人说90后太有个性,自私、傲慢、懒惰是对他们的评价。我认为,每个时代都会造就一批人,当时60后也曾看不惯70后,70后也曾对80后有所指点,时代不同,人亦不同,这是社会对人的影响。但是,当我们具体的去看某个学校时,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特点,而一个班级内部的很多学生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共性,这是为什么呢?有学生互相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他们任教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他们产生了影响。学生就像一面镜子,把老师的作用,全部的用自己的言行、成绩反馈出来。所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对学生负责,甚至对这个社会都有益处。具体来讲,教师道德修养的可以从三方面来说:
首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增强师德修养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陶冶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这种内心体验即诉诸情感的道德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应该说,师德修养的增强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其次,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道德生活中,一个具有顽强道德意志的人,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抵制外部的腐蚀和
引诱,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但是如果没有道德意志,即使有了道德行动,也不可能持久。此外,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最后,要重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表现为道德言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在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均属道德意识范畴,它们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影响道德行为的抉择。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道德意识阶段而不去行动,不去履行道德义务,那么,他就只能具有某种道德意愿和动机,而不具有实际的道德品质。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再把这种道德意识贯彻到生活实践中,即践履社会道德要求,完成道德义务。如此身体力行,循环往复,逐步成为人的一种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惟一标准。人民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职业道德自觉性,才能把师德修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