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小细节大故事信息整理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21-68906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2 03:51: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细节大故事信息整理

“小细节大故事”主题 暨庆祝教师节活动

自古历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道这一传统美德,今年的9月10日是中国第33个教师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发扬和体会这种传统美德、表达对教师的感谢之情,我校为四、五、六年级学生举办了以“小细节讲大故事”为主题,开展了“讲教师动人故事”的庆教师节活动。在这三个年级中征集孩子与教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用征文的形式发送给老师。此活动一推出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都纷纷写出了自己与老师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这项活动一共上交了近300篇文章,教师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了18篇精良作品。在这些孩子的笔下,我们看到了每一位教师的辛劳和付出。他们有的为了孩子的学业牺牲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当孩子受伤或病痛时,他们又是第一时间送去关怀和温暖;最重要的是老师们给了孩子们在学习上乃至生活上前进的信心和鼓励。

孩子们对教师的爱戴和感恩都通过这些优美感人的文字表达的淋漓尽致。此项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直接深刻的表达出对教师的感谢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当代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唱响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灵魂的工程师,让我们共同创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吧!

第二篇:信息教学小故事[推荐]

我在信息技术中的小故事(顾平)

说到我的信息技术教学故事,其他的我暂且饶开不表,单记录我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几个课堂故事及点滴体会:

在课堂导入上,如何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变的不再枯燥无味是我们教师一直苦苦追求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信息技术教师语言要避免平淡的说教,要化平淡为诙谐,增强语言的幽默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使教学过程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记得曾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是关于盲打练习的,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设立了“打字能手”、“打字高手”、“打字高高手”三个荣誉,哄得学生争着成为“打字高高手”。当时听了那堂课,我非常欣赏这位老师的幽默,他不但给学生带来了快乐,而且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在讲授word 中的使用文本框插入竖排文字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则小幽默。有一个英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学了一段时间以后,他颇有感触地说:“你们中国人的祖先就是聪明,他们写的书是边看边点头,而我们的祖先写的书边看边摇头。”请大家说说看,为什么我们古人的书是边看边点头呢?学生回答“因为古书中的字是竖排的”。我接着说“前几节课,我们输入的文档都是横排文字。在我们编辑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时,如果我们采用竖排文字,将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给文档增添古朴典雅的韵味。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如何使文字竖排。”我发现通过这个幽默 风趣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的气氛。

信息技术本身缺少一种幽默,如果我们不注意这方面的语言,很容易将课上得平淡无味,就像在读软件的使用说明一样。当然,幽默的语言、灵活的课堂导入是老师灵感的发挥和智慧的结晶,是要经过长久的实践经验积累的,也是我们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经过学习和教学总结,这里分享一种自认为比较不错的方法: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具,学生就回很有兴趣去尝试这些绘画工具与实际生活中的绘画工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通过欣赏实物——长城,也让同学们有一种想用画笔画 下这雄伟的万里长城的愿望。在作画的过成中也让学生先从最基本的开始,首先从最简单的线条(包括直线、曲线等)同学们在一步步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会因为太多的困难而中途放弃。拼图、创新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当学生学会了基本的绘画,拼图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了。步步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忘我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绘画的知识学到了手。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教师步步引导的重要性。

2、课堂采用任务驱动式学习。

即课堂上的知识点尽量做到精(实用、重要)、少(内容少)、全(整体教学规划全面)15 分钟老师教学,剩下时间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设计的围绕教学内容的课堂练习及任务,并对任务完成程度进行检察、打分;完成所有任务后获得自由上机的奖励。

3、采用一帮一互助的小老师制度。

即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如果能快速完成任务那么他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当小老师教会一个不会的同学完成任务(老师监督一定是教而不是代劳);完成所有任务后才可以获得自由上机的机会。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1、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快速完成任务打高分成了荣誉,认真听课快速完成任务就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上机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事先老师需精确计算普通基础学生完成任务大致需要时间,一般控制在 15-20 分钟,加上15 分钟的教学,认真听课并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获得10-15 分钟的自由上机时间。

2、协调好基础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基础好的可以帮助基础不好的,从教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提升)。

3、有了小老师制度,老师可以疼出更多的时间帮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4、认真听课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获得自由上机时间可以锻炼自学自由发挥特长的能力。

5、通过长期的任务完成程度以及每个学生的记录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喜好,从而更好的掌握教学的内容和方向。

第三篇:大将军,小细节哲理故事

陶侃是晋朝著名的大将军,从军四十载威震疆场,虽然名声显赫,却不仅仅是靠打胜仗赢来的。陶侃为人谦虚谨慎,事无巨细,对生活中的小细节也同样用心。

有一年,陶侃在荆州任刺史,需要造一批战船,陶侃便经常去检查工作。他发现造船时,剩下许多竹头和木屑散乱地扔在地上,于是就吩咐手下人仔细地捡了储藏起来。当时有人不理解,认为堂堂刺史太小气,也有人偷偷取笑刺史大人吝啬。

“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冬季大雪,雪后结冰路滑,陶侃就叫人把木屑取出来铺在路面上,过往行人安全行走,这时嘲笑陶侃的人才明白了刺史的用意。“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后来,桓温伐蜀时,急需造一批大船,结果没有钉船用的竹钉,陶侃听说后,就把储存起来的竹头竹尾拿出来,做成钉子用来造船。

陶侃位及高官,却十分体谅百姓的疾苦,决不允许有人损坏百姓财物。有一次,陶侃外出巡视,发现有人手里拿着一大捆还没有成熟的稻穗。陶侃很严肃地问,你要用这稻穗干什么?“行道所见,聊取之耳”,那个人满不在乎地说,我走在道上看见稻穗,就随便采了一把。陶侃听后大怒,你不种田,却损坏别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田。然后叫人把他抓起来,用鞭子狠狠抽了一顿。

当官免不了有送礼的,陶侃不同于别人,他是有礼必收。“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有人送来礼品,他先是询问这物品是怎么来的,如果是送礼者自己劳动所得的,陶侃就高兴地收下,即使很微小也高兴,比如一块家织布,一篮果蔬等。然后,他给予送礼者安慰赏赐的东西则多出数倍。但是,如果送礼者的东西来路不明,或者不是劳动所得,他就很严厉地斥责,并退还送来的礼品。久而久之,许多不怀好意的人不敢再登门送礼。

大将军却注重小细节,而小细节里却能诠释出真正的人品。盛名之下的陶侃,从不居功自傲,而是谦虚自律勤俭节约,总是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时人曾用“机神明鉴,清廉勤政”八个字概括了他的一生。深受将士和百姓们爱戴的陶侃,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小故事

教育教学故事

说到我的信息技术教学,简单的说:信息技术成就了我的成长,下面谈谈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课堂故事及点滴体会:

一、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

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好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第五篇:细节的故事

细节的故事

“细节决定成败”是整合后的精密公司的核心理念之一;在2007年9月在中高层管理人员述职报告中,多人都提及要关注细节。公司领导说:“既然大家都认为细节很重要,要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所有人。”

什么是细节?细节会怎么影响我们的工作呢?影响有多深?怎么关注细节?

我想这些问题如果用枯燥无味的文字来说明,可能我们概念也不会太深,同时怎么把有关细节的信息传递给大家呢?我还是通过一些“故事”来说明吧。

1、把地上的纸拣起来——你身边的小事,就是细节!

创立汽车王国的亨利·福特先生,于1999年被《财富》杂志评为“二十世纪商业巨人”。在美国探索频道“最伟大的美国人”的评选中,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荣登TOP25排行榜的第24位,其他获此殊荣的大多是美国总统级的人物。

就是这个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在应聘时,却是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动作,而被选中。那时候,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很自然地弯腰把它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董事长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刚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诧异的决定,就是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

董事长从福特的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中,大概看出,福特是将来搞好企业管理、推进企业发展的一把好手。实践证明,他的眼光没有错。通过这件小事,体现出福特以下特质。

其一,福特是个有心人。一张废纸,掉落在地上,谁也不会注意,谁也不会在意,可偏偏福特注意了,在意了,并且弯腰捡起来。这说明,福特是有心人。这是成就事业办好企业的必备素质。后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福特的确具备这一素质,并且一直将其保持发扬。他确定的企业经营理念就是:“消费者是我们工作的中心所在。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想着我们的消费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正是这一正确的经营理念,使福特汽车广受消费者的欢迎。

其二,务实。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是实实在在的具体事。发展生产,搞活经营,就必须务实,落实。在这里,嘴上空喊无济于事,天桥把式不能成事,虚假浮夸只能坏事。福特走进董事长的房间,看到地上有一张废纸,觉得影响了地面清洁,需要清理一下,并不因为这是别人的办公室而视而不见。这说明,他是一个务实的人,并且养成了务实的习惯,而这却是办好企业不可或缺的。

其三,干实事。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想干大事的人,必须干好小事。不要轻视小事,一切大事都起源于小事,小事能磨练人的品格。美国生物学家克林莱斯有幸拍到一组精彩镜头。有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停在沙地上准备觅食时,潜伏在沙子里的蛇猛地张开大口窜了出来。鸟儿飞起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因力量有限,蛇依然对鸟儿攻击不止,鸟儿一边躲闪着蛇的攻击,一边继续用爪子拍击着蛇的头部,其准确程度分毫不差。就在鸟儿拍击了1000多次时,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小能胜大,小能变大。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瞄准一个目标,锲而不舍,坚忍不拔。从福特进门捡废纸的小动作中,董事长大约看出来,此人能够发现小事,不弃小事,干好小事的习惯,这正是成就大事所必备的品格。

2、蝴蝶效应 ——细节是这样影响大局的,后果可以会是很严重!

“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经典动力学的传统观点认为: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的差别也是很微小的。可混沌理论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

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横过深谷的吊桥,常从一根细线拴个小石头开始!

忽视细节真的会输掉一场战争!严重后果的真实证据之一!

1941年6月,希特勒发动了对苏联的闪电袭击。经过3个月作战,德军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希特勒洋洋自得。他认为,现在是向莫斯科发起进攻、给苏军最后一击的时机了。1941年9月6日,希特勒发布了第35号训令,代号“台风”行动,确定10月2日发起莫斯科会战。

但是战争拖到了11月初,第一次降霜了,骤冷的气温使身上仍着单衣的德军陷入了冻馁之中。由于没有冬季服装,部队开始出现严重的冻伤,有些装备因缺乏防寒设施,技术性能难以正常发挥。德军士气开始低落起来。

到11月下旬,德军还没攻占莫斯科。天气突变,鹅毛大雪飘然而下,严冬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降临莫斯科,气温突然下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大部分德军身无御寒之衣,数以千计的人员被冻伤,数以百计的人员被冻死。为了鼓舞士气,希特勒命令手下从法国和德国向东线运去了一火车红葡萄酒。但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酒在运输过程中已经结成冰,瓶子被冻裂,剩下的只是一堆红颜色的冰块。当士兵们收到这些冰块而不是他们所急需的冬装时,他们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严寒也使德军武器的使用受到很大影响。大炮上的润滑油冻结了,机枪的活动部分也冻了,常常打不开炮闩,拉不开枪机。德军没有专用于严寒天气的润滑油和燃料,夜间经常要在坦克下面烧一堆小火,以防引擎被冻裂。坦克经常在冰冻的土地上打滑,或从斜坡上翻下去。而苏军的情况则好得多。

12月4日,当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时,德军再也不能作战了。德军装甲劲旅自从踏平波兰以来的第一次撤退。12月5日,德军在各个方向的进攻都被可怕的严寒和苏军顽强的抵抗阻止了。虽然莫斯科近在眼前,也已处于他们的炮火射程之内,但他们已经精疲力尽,锐气丧尽。而苏军已做好准备,将对疲惫不堪冻得半死的德军发起强大的反攻。

12月5日,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率先对莫斯科北面德军发起反攻。次日,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也向莫斯科南北两面德军发起了强大的反击攻势。

到1941年12月底,苏军已收复了克林、卡卢加、加里宁等城市,解除了德军对图拉的包围。至此,莫斯科会战结束。这是德军自开战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哀叹道:“德国陆军常胜不败的神话已经破灭了。”

如果希特勒不是那么盲目自信,如果德军想到了恶劣天气对战争的影响,准备再充分一点,人类的历史说不定就会重写!

3、1条钥匙引发了历史上最大的海难——“泰坦尼克”沉没。严重后果的真实证据之二!

我们都知道,“泰坦尼克”是撞上了冰山沉没的,“泰坦尼克”为什么会撞上冰山就鲜为人知了。这还得要从一条钥匙说起。就是这把普通的钥匙,被称为世纪超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的夺命之物,还要追溯到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由英国南安普敦开始其处女航的日子。

当年37岁的布莱尔原是“泰坦尼克”号二副,但是“泰坦尼克”号所属白星航运公司的老板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从别的船上调来一位经验更加丰富的船员亨利·怀尔德。匆忙之中,布莱尔把一把非常重要的钥匙放在口袋里带下了船,这把钥匙锁着的是瞭望台上的唯一一副双筒望远镜!直到“泰坦尼克”号离开南安普敦,他才想起来。

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放哨的船员只好依靠肉眼观测前方的障碍物。等到他们发现海洋上的冰山时,一切都为时已晚,1522人丧生大海,酿下了“泰坦尼克”沉没的悲剧。

后来,布莱尔把这把钥匙留给了他的女儿,他的女儿在上世纪80年代把这个纪念物捐给了英国和国际海员协会。

奇怪的是,为什么不把锁住望远镜的门砸开呢?也是一个谜。不管怎么样,没了一条钥匙,大船撞上了冰山,沉了一条大船却是事实。

4、永恒的哥伦比亚号——严重后果的真实证据之三!2003年1月14日升空的哥伦比亚号:

壮观吧!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空!但是谁也想不到她会……

在16天后,在快到家的时候,变成了……历史。

永恒的哥伦比亚号,成了美国永恒的痛,也是全人类永恒的痛!

有人知道哥伦比亚号失事的原因吗? 一块手提箱大的泡沫隔绝材料在航天飞机发射后61秒后脱落,它把哥伦比亚航天飞机的左翼撞了一个大洞。宇航局在航天飞机16天的任务期中没有发现这一损伤,但这一损伤在2月1日航天飞机再进入地球大气层时造成航天飞机解体,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是一次偶然事故???????????? No!No!!!!!!!!!!!!!!!!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镜头往前推到1986年1月28日。

挑战者号在发射升空后71秒,爆炸的镜头:

7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包括两名女宇航员。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O型封环会在低温下失效,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

不过是一个密封圈,却毁了一艘航天飞机!

5、911,双子星的倒塌——人们总是被扎到才会感到痛!

好美,好高的世贸双子星!

2006年9月11日,上午

全球的目光聚焦在以下的镜头,这不是好莱坞大片,不是电脑合成的图片,不是演习,是真实的历史照片。

约世贸双塔在911事件中为何倒塌的研究报告三年后出炉。根据这份研究报告,世贸双塔倒塌的主因是,在大火闷烧的情况下,内部钢梁上的防火物质被破坏,失去了支撑的力量,结果,大楼受到本身重量的压迫才会倒塌。

美国政府花了3年时间做出来的这份报告建议,应该开发防火性更好的高楼建材,同时也应该立法,加强摩天高楼的防火标准,要求安置逃生专用电梯。

这份报告认为,世贸双塔使用的建材和结构设计都没有问题,遗憾的是钢梁上的防火物质在高温下遭到破坏,否则世贸双塔可能不会倒塌。

报告中说,如果世贸双塔的电梯有防火的保护措施,可能911事件死伤的人数就会大幅降低。大楼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到飞机撞大楼的问题,但是可惜,当时设计只是考虑到747飞机,也考虑到了因此引起的大火,但是757和767实在是太大了,燃油量比747多得多,大楼的倒塌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实!近3000人在这次灾难中遇难。

这跟细节有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当时大楼设计考虑再充分一点,损失或许可以大大减少!教训:为什么人们总是在灾难之后才能醒悟过来?

6、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细节就是要老老实实把身边的事做好,做现在的事做好,才能说其他!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前苏联革命导师列宁也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

以上这些至理名言,都充分体现了“扫天下”与“扫一屋”的哲学关系,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莫以善小而不为”,“善”再小,也只有积善才能成德。

7、不拉马的士兵——细节有时候会被很多人很长时间忽视,有心的人总能够发现!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训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情况:在一个单位训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训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训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在过去,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而马车拉炮也早就不存在了,但训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企业的管理者应有一根敏感的神经,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时时关注身边的细节。有时候就是要打破陈规!细节就在于有心和无心之间!

只要我们带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用心地把天天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做好,把身边的“小异常”排除掉,我们就可以“扫天下”,可以承担更重要的职责!

细节决定成败!

小细节大故事信息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