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管理学原理》重点与难点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21-48167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22 21:51: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管理学原理》重点与难点

《管理学原理》重点与难点

一、判断

1.一般认为,秘书不是管理者。2.企业也要学雷锋。

3.企业并不是以盈利为唯一目的。4.现代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约尔。5.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6.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内容都是相同的。7.每项工作都要朝着整个组织的目标才能有所成就。8.员工上下班的打卡制度并不是一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9.人员配备不仅仅是领导和人事部门的事。10.实现宗旨是组织的最终目的。

11.组织结构并非按统一的标准模式来设计,而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12.企业坚决制止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做法是不正确的。13.持Y理论管理者的领导风格是开放式、民主式的。

14.好的管理者一定是好领导,好领导不一定是有成效的管理者。15.赏识是激励的一种形式。

16.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

17.预算是一种计划,战略也是。

18.决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瞬间的决定。

19.组织中下级所做出的决策范围越大,分权程度就越大。20.每一种组织机构,不管其大小或目的,均需要管理。

21.当组织内有大量主管职位空缺时,从内部提升好,这样可以提高士气。22.企业的目的是实现宗旨。23.工作丰富化是激励的一种形式。

24.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薪金属于保健因素。25.分权意味着扩大组织下级部门的决策权。

26.职务轮换是培训工作的一种方法。27.在较低的管理层次,技术技能是最重要的。28.在较高的管理层次中,概念技能相对来说更为重要。29.管理人员通过对资源进行配置来实现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30.管理工作的中心正在转向“教练”和支持,而不是简单地“指示”和“命令”。31.著名经济学家西蒙说过,管理就是决策。

32.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有效获取资源”并不属于管理职能。

33.当发现公司中存在小团体时,正确的态度应是: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客观存在性,允许乃至鼓励其发展,并对其行为加以积极引导。34.“实施”并不属于计划活动的范畴。35.统一领导原则是指,每人只能有一个上司。

36.在内部提升过程中,管理者应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员工的工作意愿、员工的长处以及这些长处是否适合这项工作等问题进行研究。37.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8.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赏识、成就、晋升等因素可激励员工。39.在上、下级人员素质高的情况下,管理宽度(管理跨度)可以加大。40.控制的合理步骤是:制定标准衡量工作成绩采取纠正措施。41.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有共同奋斗目标的结构关系群体称为组织。42.激励过程的出发点是未得到满足的需要。43.“需求层次论”是由马斯洛提出的。44.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需要更多的时间。

45.上级把权力或职权委任给中、下层管理人员的组织过程是授权。46.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47.基层管理者最为重要的角色是人际角色。48.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协调。49.法约尔认为,企业的经营职能有六项。

50.管理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51.管理理论以组织为核心。52.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53.预测是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54.对沟通具有最大影响的是双方的态度。

55.根据激励的公平理论,公平发生在自己的报酬与投入的比值等于他人的报酬与投入的比值的情形。

56.目标管理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57.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并不是指效力和效能理论。

58.管理科学学说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问题。59.组织中存在有权无责的现象。

60.管理人员通过对资源进行组合和协调来实现组织目标。61.管理的目的是协助组织完成任务,达到目标。

62.有效的管理者是指工作的绩效与下级的满意度高而言。63.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创新是一种职能。64.人员的稳定是管理原则之一。65.守信是中国传统重要的管理思想。

66.在集体活动中取得协调一致以代替不一致是泰勒原理之一。

67.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r)在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做了一项研究,即霍桑试验。68.计划既涉及目标(做什么),也涉及达到目标的方法(怎么做)。69.计划可分为战略性计划和作业性计划。70.规定期限和反馈绩效是目标管理的要素。71.实行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72.宗旨是组织的基本目标。

73.成功的战略管理是以准确全面的环境评价为基础的.74.头脑风暴法是管理群体决策的一种方法。75.在册员工所组成结构关系的群体称为正式组织

76.虚拟组织与传统的实体组织不同,它是围绕核心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与全球企业进行互补、互利的合作,合作目的达到后,合作关系随即解散。77.最高管理者的管理跨度约为3至7人。78.管理跨度与组织层次成反比关系.79.宗旨,任务,目标是企业运营的源头和依据.80.维持专业划分是矩阵组织的优点。

81.减弱了不同职能之间的协调是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缺点。82.任何权力都是权限,尤其在企业!

83.美的需求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需求。84.员工的个人品质之一是责任与态度。85.衡量实际绩效是控制的重要步骤。86.财务控制是控制的一种。87.管理者是一个多能的外交家.88.管理职能是经营职能(法约尔)中的重要职能。89.表扬是激励的一种形式。

二、名词解释 1.管理:管人理事。

2.企业宗旨(组织的使命):宗旨是组织的基本目标和“宪法”。

3.管理跨度: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有效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4.管理层次:从最高管理 层到最低管理的个数。5.统一指挥:员工只接受一个上级领导的命令。6.统一领导:每人只能有一个上司。7.效率:“正确地”做事。8.效能:做“正确的”事。

9.决策:是为实现一定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择方案,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10.组织:由两人或两人以上有共同奋斗目标的结构关系群体 11.矩阵组织: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

12.非正式组织:在组织中,任何个人自发的联合行动的群体或关系网络,如小团体,宗派,等.13.正式组织:在册员工所组成结构关系的群体 14.职能职权: 同级对同级行使的一种要求的权限。

15.直线职权:上级对直接下级行使的一种指挥命令的权限。16.参谋职权:下级对直接上级形使的一种建议的权限。

17.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人们情愿地、热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而努力。18.控制:就是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19.虚拟组织:以某种特殊的手段形成某种特殊的关系群体,如通过e-line的方式形成某种关系.20.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

21.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上一定程度的集中。22.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上一定程度的分散。

23.计划:对未来的行动做出安排,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开发一个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

24.目标管理:由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情况。25.经营决策:是指企业组织适应时刻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商业决策。26.权限:权限是指在组织中所居职位的合法并有限制的权力。

27.激励:为了特定目的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

28.沟通:人与人之间发送和接收带有信息的信号的过程。

29.组织结构:由任务,工作流,责任关系和连接组织各部门的沟通渠道所构成的系统。

30.职能型结构:是将相似或相关职业技能的专家们组合在一起建立的结构。31.创新:是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32.霍桑(Hawthorne)试验: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r),哈佛大学教授在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做了一项研究,即霍桑试验。

33.企业战略:在现实环境和未来的环境下,企业为了达到目标而建立或制定的计划。

34.x,y理论:x,y理论实质上是x,y假设,是由道格拉斯~麦克里戈先生在他著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故后人称他为x,y理论.三、思考题

1.请谈谈你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和体会。2.企业应该先管人,还是先理事?为什么? 3.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企业宗旨的理解。4.管理者的工作与角色有哪些?

5.企业为什么要研究非正式组织?(你怎么看待组织中的小团体,小宗派)6.简述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特征。7.学习“管理的目的与任务”有何重要意义。8.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其重要性。9.何谓“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谈谈其重要性。10.请谈谈管理原则的重要性,其内容有哪些。11.何谓激励,联系实际谈谈激励的重要性。

12.某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出勤,设置了全勤奖,实施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请解释为什么? 13.描述领导者的职责。

14.列举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主要管理理论学派,简述其基本观点? 15.简述管理中效率和效能(效益)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6.矩阵结构的优缺点有哪些? 17.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18.简述泰勒(或译为“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19.请举例说明企业宗旨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20.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归纳总结激励他人的基本方法。

第二篇: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范文

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A)管理学名词解释

1、决策:是组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目的或企图,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或策略,并加以实施的过程。P2042、环境: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3、虚拟组织:是一个只有很小规模的核心组织,以合同为基础,依靠其他商业职能组织进行制造、分销、营销或其他关键业务活动的结构。P2754、预算:是一种计划技术,是未来某个时期具体的、数字化的计划,他把计划分解成以货币或其他数量单位的预算指标,要求各个部门的运作和开支在预算范围内。P4905、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从发送者到接收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P4106、目标管理:MBO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或成员的目标,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有效而又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P1667、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实现组织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P4388、计划:对未来的预想及使其变为现实的有效方法的设计。

(B)管理学知识要点

1、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P4

5泰罗四条科学管理原则:

(1)、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

(3)、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4)、均分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中的权力和职责,并最终形成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P462、管理理论丛林:P47-

48、P75第七点

11个学派——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合作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学派,管理者工作学派和管理过程学派

2、管理环境:P108

一般环境:经济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

具体环境(微观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公众,政府 中观环境:产业环境,区域环境

3、霍桑试验P56

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纪人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3)新型领导方式通过增加员工满意度来提高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4、法约尔P49

法约尔指出,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活动,这种活动对应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共五种职能。

计划:对有关事件的预测,并且以预测的结果为根据,拟定出一项工作方案。组织:为组织中各项劳动、材料、人员等资源提供一种结构。

指挥:有关促使组织为达成目标而行动的领导艺术。

协调:为达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维持必要的统一的工作。

控制:保证各项工作按既定计划进行的活动。

5、道德观P136

道德指某决定和行为正确与否的价值判断,以及某决定和行为是否被大众所接受的标准。管理者制定的许多决策要求他们考虑谁会在结果和手段方面受到影响。

对管理道德的判断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1)显要义务理论(2)相称理论(3)社会公正理论(4)道德形式主义理论(5)功利观点(6)道义观

6、企业应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P13

4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对社会造成影响的责任,另一类是企业对社会问题的责任。根据这两类不同的社会责任,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企业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必须负起责任,具体可以采取三种方法:

1)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

2)把这些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

3)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7.群体决策P209

对现代的一些决策问题,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大科学、大工程、大企业的决策问题,不能依靠个人决策,而需要采用群体决策。决策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从事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归纳与综合工作。同时,群团中海需要有富于决策经验的密切合作的领导者和各方面的专家,由这些人组成决策机构智囊团,并发挥整体功能作用,以制定决策方案,合理而又及时地做出决策。决策群团中的每一个成员对决策问题享有平等的决策权,每个人都可自由地、充分地、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整个群团不受某一成员的领导和控制。群团决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严格实行科学决策程序;(2)依靠专家运用科学的决策技术;(3)群体成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判断。

8.组织文化的类型:(1)硬汉式组织文化(2)“拼命干、尽情玩”文化(3)攻坚文化(4)过程文化

9、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中的区别是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应如何对待和利用非正式组织?P273-27

4区别:突出表现在是否程序化上:是否程序化设立、是否程序化解散、是否程序化运作等等方面。

我们认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对非正式组织更多的是应该采取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容忍并支持其存在和发展,这样将更大可能地提高正式组织运作的绩效和确保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

10.合核心能力的竞争(3)核心产品的份额竞争

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A)他将组织文化区分为三个层次:(1)人造品(2)

价值(3)基本的潜在假设(B)组织文化的细分:(1)自然与人的关系(2)现实与真实的本质(3)人性的本质(4)活动的本质(5)人际关系的本质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A)学习型组织具有下面的几个特征:(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远景(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3)善于不断学习(4)“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5)自主管理(6)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7)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8)领导者的新角色(B)七大危及企业的组织障碍:(1)局限思考(2)归罪于外(3)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性(4)专注于个别事件

(5)习而不察(6)经验学习的错觉(7)团体的迷失

六西格玛理论:其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是DMAIC,即Define(界定问题)—Measure(测量)—Analyze(分析)—Improve(改进)—Control(控制)。

11.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P399

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行为。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权变理论的实质。研究权变理论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菲德勒模型、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参与模型。

菲德勒定义的环境包括以下三项内容:(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2)工作任务结构(3)职位权力

12.定量决策技术的类型:(1)确定型决策(2)不确定型决策(3)风险型决策

13.预算的种类:(1)收支预算(2)实物预算(3)投资预算(4)现金预算(5)综合预算

14.预算的可能危害:(1)让预算目标取代组织目标(2)预算过于详细(3)预算导致心理低下(4)预算缺乏灵活性

15.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是由美国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它具有四个特征:(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2)全企业的质量管理(3)全员的质量管理(4)全面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一切按“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办事。ISO9000系列标准包括两个“指南”和三个“质量保证模式”。

16.库存控制:JIT(JustInTime)生产方式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不断趋近“零废品,零库存,零准备时间”这一目标。

17.沟通的作用:(1)收集信息(2)改善人际关系(3)改善行为(4)创新(5)调动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决策

18.沟通渠道:(1)正式沟通渠道(2)非正式沟通渠道

19.沟通方式:(1)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2)浅层沟通和深层沟通(3)

20.对沟通过程发生影响的背景因素:(1)心理背景(2)物理背景(3)社会背景(4)文化背景

21.有效沟通的障碍来自以下几方面:(1)语言表达能力差(2)发送者的信誉(3)知识经验的差距(4)渠道不畅通(5)心理上的障碍(6)沟通时机不当

22.沟通障碍的解决方法:(1)运用反馈手段(2)提高表达能力(3)积极倾听

(4)注重非言语提示(5)沟通要因人制宜(6)组织沟通检查

23.激励方式:(1)目标激励(2)参与激励(3)领导者激励(4)关心激励(5)公平激励(6)认同激励(7)奖励激励(8)惩罚奖励

24.激励原则:(1)物质利益原则(2)公平原则(3)差异化和多样化原则

25.激励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2)X理论·Y理论·超Y理论与Z理论(3)激励—保健因素理论(4)期望理论(5)公平理论(6)强化理论(7)激励需要理论(8)ERG理论(9)不成熟—成熟理论(10)挫折理论

26.激励的作用:(1)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2)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

在职员工充分发挥其才能和智慧(3)留住优秀的人才(4)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27.领导方式理论:

(1)勒温领导方式理论:关于领导方式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勒温,他将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a)专制型(b)民主型(c)放任型(2)利克特的领导方式:(a)以工作导向的领导方式(b)以职工为导向的领导方式(3)领导行为四分图:以亨普希尔为首的一批学者最后归纳为“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4)布莱克和莫顿教授的管理方格理论

28.领导艺术:(1)有效统筹时间:(a)做时间的主人(b)关注重要事务(c)提高会议效率(d)正确把握时机(5)营造良好氛围(2)充分合理授权:授权要则(a)明确职责(b)因事择人(c)授权要留责(d)分权而不放任(e)授权要适度

29.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从如下两个角度来衡量:(1)环境的复杂性(2)环境的多变性

30.培养组织文化包括以下六个环节:(1)分析与诊断(2)条理化(3)自我设计(4)倡导与强化(5)实践与提高(6)适时发展

31.影响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的因素:(1)传统导向和管理价值体系(2)特殊需要群体(3)紧张的生活气氛

32.全球化的两个层面:(1)公司经济一体化(2)区域经济一体化

33.目标的确定:(A)确定目标的原则:(1)统一性(2)系统性(3)预见性(4)科学性(5)应变性(B)确定目标应注意的问题:(1)目标的确定(2)目标的衡量标准(3)目标的约束条件(4)多目标问题的处理(5)目标的冲突问题目标的管理(MBO)的特点:(1)明确目标(2)参与决策(3)规定时限(4)评价绩效(5)目标管理的过程与步骤(1.建立目标体系2.明确责任3.组织实施

4.考评和反馈)

目标管理的优缺点:(A)目标管理的优点:1.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2.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3.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B)目标管理的缺点:1.偏重操作而忽视原理2.制定缺乏统一指导3.制定目标的困难4.过多强调短期目标5.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6.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7.缺乏灵活性8.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34.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和创造性。

计划的类型:1.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2.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3.指导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

计划工作的原则:限制因素原则,许诺原则,投入原则,灵活性原则,导向变化原则。

(C)论述题

例如:

1.解决沟通障碍的方法P427-430

2.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如何对待和利用非正式组织P273-274

(D)计算题

一.决策推论

1.确定型决策:(1)价值分析法能用最少的耗费使决策得到最大满足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

单一目标决策:V=F/C(V表示价值系数·F表示功能·C表示费用或成本)多目标决策:F=F1a1+F2a2+F3a3+F4a4+„„„+Fnan即F=Fiai V=F/C

i1n

V=Fiai/C

i1n

式中: ai为权数,且 ai<1ai1i=1,2,3,4,„„;n为功能数目;Fi为子功能(可用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C为总费用或总成本。

通过比较各方案的综合价值,来决定方案的优劣

(2)线性规划

2.不确定型决策:(1)大中取大法(乐观决策法)(2)小中取大法(悲观决策法)

(3)最小后悔值法(机会损失最小值法)

3.风险性决策:(1)期望收益决策法(2)树状决策法

能力实在有限啊!肯

定有很多知识点都没有找出来,其它的重点只有你们自己去发觉并记住咯!有什么其它的资料需要帮忙整合的,打电话给我。加油啊!

第三篇:大一管理学原理重点

123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4.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最重要)、人际技能(对各种层次管理都重要)、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最重要)。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泰罗。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员工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3.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是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4.泰罗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5.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法约尔加以补充的。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代表作是1925年出版的《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6.法约尔认为要改善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7.法约尔认为管理人员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8.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9.威廉.大内的Z理论。

第六章、决策

1.决策的类型(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最重要)、战术决策(管理决策)与业务决策(行性决策)(3)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2.决策的特点:目的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3.决策的过程(程序):(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与评估 4.集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其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畅所欲言、自由思考的氛围,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方法的时间安排应在1~2小时,参加者以5~6人为宜。5.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步骤:(1)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2)计算各个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3)根据其在企业中占有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各个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4)绘制企业的经营单位组合图(5)根据每个经营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活动方向。6.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线性规划、量本利分析法(重点)(2)风险型决策法:决策树(重点)(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1. 目标管理基本思想及其优缺点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1).目标管理的优点

①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具有可分性的工作,由于责任、任务明确目标管理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于技术不可分的团队工作则难以实施目标管理。

②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力图划归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③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④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2).目标管理的缺点

在实际操作中,目标管理也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①目标难以制定。组织内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许多团队工作在技术上不可解;组织环境的可变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组织的内部活动日益复杂,使组织活动的不确性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组织的许多活动制订数量化目标是很困难的。

②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Y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作了过分乐观的假设,实际中的人是有“机会主义本性”的,尤其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因此许多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

③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目标商定要上下沟通、统一思想是很费时间的;每个单位、个人都关注自身目标的完成,很可能忽略了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临时观点和急功近利倾向。

④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鉴于上述分析,在实际中推行目标管理时,除了掌握具体的方法以外,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工作的性质,分析其分解和量化的可能;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合作精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使目标管理的推行建立在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管理基础上;要逐步推行,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从而使目标管理发挥预期的作用。

第九章、组织设计 1. 组织设计的原则:①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②权责对等的原则 ③命令统一的原则

2. 部门化: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

3. 产品部门化的优势:①能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②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向。③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④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缺点:①需要较多像总经理那样能力的人去管路各个产品部。②各个部门的主管也可能过分强调本单位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③产品部门某些职能管理机构与企业总部的重叠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提高了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4. 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集权式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的中的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5. 制度分权与授权的区别:

①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工作中的授权则往往与管理者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拥有的下属的特长、业务发展情况相联系,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②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因此,权力的性质、应用范围和程度的确定,需根据整个组织构造的要求;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因此,委任何种权力、委任后应作何种控制,不仅要考虑工作的要求、而且要依据下属的工作能力。

③分配给某个管理职位的权力,如果调整的话,不仅影响该职位或部门,而且会影响与组织其他部门的关系。因此,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的。除非整个组织结构重新调整,否则制度分权不会收回。相反,由于授权是某个主管将自己担任的职务所拥有的权限因某项具体工作的需要而委任给某个下属,这种委任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长期的授权虽然可能制度化,在组织结构调整时成为制度分权,但由于授权不意味着放弃权力,在组织再设计之前,不管是长期或是临时授权的权力,授权者都可以重新收回,使之重新集中在自己手中。

④制度分权主要是一条组织工作的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的组织设计中的纵向分工;而授权则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领导艺术,一种调动下属积极性、充分发挥下属作用的方法。

另外,有必要指出,作为分权的两种途径,制度分权与授权是互相补充的:组织设计中难以详细规定每项职权的运用,难以预料每个管理岗位上工作人员的能力,同时也难以预测每个管理部门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因此,需要各层次领导者在工作中的授权来补充。不通过授权,组织的规模就不可能超过单个个体所能承担的业务量。事实上,它是有效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

第十章、人员配备

1. 人员配备的原则:因事择人的原则、因才器使得原则、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2.管理人员的来源:

(一)外部招聘:优点:①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②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③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缺点:①不熟悉内部情况,缺乏人事基础。②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③对内部员工的打击较大。

(二)内部提升:优点:①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②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③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④有利于被选聘这迅速展开工作。缺点:①引起同事不满。②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3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发展能力

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

1. 管理方格论:

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自下而上,关心的程度由低到高;横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自左而右,关心的程度由低到高。图中共有81个小方格,代表81种“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的比例相结合的领导方式。比较典型的有:

1.1--贫乏型管理。对必须的工作付出最少的努力以维持恰当的组织成员关系。这种管理对人、对生产都不关心。

9.1--任务型管理。由于工作条件的安排达到高效率的运作,使人的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这种管理只关心生产不关心人。

1.9--乡村俱乐部型管理。对员工的需要关怀备至,创造了一种舒适、友好氛围和工作基调。这种管理只关心人,不关心生产。

9.9--团队型管理。工作的完成来自奉献,由于组织目标的“共同利益”关系而形成了相互依赖,创造了信任和管理的关系。这种管理对人、对生产的关心都达到最高点,是理想的管理。

5.5--中庸之道型管理。通过保持必须完成的工作和维持令人满意的士气之间的平衡,使组织的绩效有实现的可能。这种管理既不偏重对人的关心,也不偏重对生产的关心,任务完成过得去,但不突出,人际关系不特别好,也不特别差,领导者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第十五章、沟通

1克服沟通中的障碍:①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②要学会“听”。③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④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⑤职工代表大会⑥工作组。⑦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⑧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

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1. 控制过程;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第十九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1.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一):目标创新

企业每一个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地特点,及变化地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创新

(二):技术创新主要内容:1:要素创新与要素组合创新。包括材料创新和设备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地时空组织方面。2:产品创新:品种创新、产品结构创新

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要求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地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地开发出用户欢迎地适销的产品。

产品结构创新:不断地改变原有品种地基本性能,对现在生产地各种产品进行改进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从而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三):制度创新——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企业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五):环境创新——不是指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重点分析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重点分析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3简答)

重点知识点:1.管理的二重性及应用(04简答题)

2.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05简答题)

3、企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区别(09简答)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3简答1名词解释)

重点知识点:1.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历程(03简答)

2.双因素理论(04简答)

3.泰勒制及缺点(05简答)

4.管理丛林(09名词解释)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2名词解释1简答)

重点知识点:1.系统原理(05名词解释)

2.人本原理(04名词解释)

3.如何实现以人为本(06简答)

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重点知识点:管理的基本方法(07简答)

第五章管理伦理(易出论述题)

重点知识点:

1、伦理的几种观点(07简答)

2、管理道德(09名词解释)

3、企业社会责任专题包括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关系(03名词解释,05论述07论述09论述)高频率考点

注:此考点最近两年比较热,尤其是今年外资腐败案件频发尤其以“力拓案”为代表

第六章组织文化(重点章节)

重点知识点:

1、组织文化的概念(03、04、06名词解释)注:高频率考点

2、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04、05简答)

注:易考考点

3、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05简答)

第七章管理信息(基本不考)

重点知识点:一年都没考过,浏览一下就可以

第八章管理决策(重点章节)简答与论述

重点知识点:

1、追踪决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04简答,06名词解释)

2、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04,05简答)注:易考考点

3、波士顿矩阵(06简答)

4、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途径(07论述题)

5、运用决策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某一项决策,如果是你你如何决策(05案例分析)

第九章计划与计划工作(基本不考浏览)

重点知识点:

重点知识点:

第十章战略性计划(很少考)

战略的含义(09名词解释)第十一章企业资源计划

业务流程重组(09名词解释)

第十二章计划的实施(基本不考)

第十三章组织设计(重点章节)

重点知识点:

1、职能部门化(06名词解释)

2、管理幅度(04名词解释)

3、部门化(05名词解释)

4、矩阵式组织结构(05名词解释)

5、制度分权与和授权的区别(04简答)

6、过分集权的弊端(07简答)

7、集权分权优缺点及影响分权的因素(05简答)

8、案例分析权力来源(07案例分析)

9、权力来源及运用(03论述)

注:分权和集权以及权力的来源历年考得较多,需要重点关注。

第十四章人员配备(没考过,浏览)

第十五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重点知识点: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03简答)

2、根据非正式组织的相关理论解读案例(04案例分析)

3、委员会(名词解释)

4、提高委员会工作效率的途径(06简答)

第十六章领导与领导者

重点知识点:

1、领导(04名词解释)

2、管理方格理论(05名词解释)

3、权变理论(06名词解释)

4、权变理论(06简答)

5、管理方格理论(09简答)

第十七章激励(重点章节)

重点知识:

1、激励(07名词解释)

2、强化理论(04简答,05简答,06简答)

3、期望理论(06简答)

4、公平理论(07名词解释,05简答)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05,07简答)

6、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联系与区别(06简答)

7、运用公平理论,双因素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等激励理论分析案例(03案例分析)

第十八章沟通

重点知识:

1、沟通(04、05名词解释)

2、冲突(03名词解释)

3、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及克服(06简答)

4、非正式沟通特点,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07简答)

5、倾听的作用(09简答)

第十九章控制与控制过程(案例易考)

重点知识:

1、如何进行有效控制(04简答)

2、适度控制的要求(06简答)

3、如何实现控制目的(04案例分析)

4、如何有效控制(06案例分析)

5、.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09名词解释)注:有效控制和适度控制为热门考点

第二十章:控制方法

重点知识:

1、预算(03名词解释)

2、预算控制(06名词解释)

3、预算作用及局限(05简答)

注:控制理论部分最容易出案例分析或者论述题

重点知识:

重点知识:

第二十一章管理的创新职能、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03简答)第二十二章企业技术创新、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07简答)第二十三章企业组织创新(没考过)1

第五篇: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习重点

1、什么是管理P11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本质是协调。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是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定量的专门技术。)

2、管理的职能P12 计划,组织(组织和用人),领导(指导,指挥,领导,协调,沟通,激励,代表),控制(监督,检查,控制),创新。

3、社会属性的基本变化P18 管理的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管理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属性: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具有剥削性和独裁性。具体有至少有四点变化:①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加速发展、工业规模扩大、分工细密、信息传播空前增加、人与人交往频繁等等管理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于是一批受过良好职业的训练的经理管理阶层应运而生,使企业的终极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②整个社会普遍出现了一个中产阶级,有相当一部分职工持有企业的股票,使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大大增加。③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也对产业结构进行控制,对经营动力采取干涉的政策。使资本主义世界本来不十分自由的“自由竞争”变得更不自由了。④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劳务、环境更加挑剔,并且形成各种形形色色的保护组织,迫使管理者不得不重新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4、管理者的技能P24 技术技能(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以便卓有成效地指导员工、组织任务、解决问题)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系统原理要点P124 整体性原理(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动态性原理(作为一个运动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开放性原理(是系统的生命,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环境适应性原理(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与周围事物发生各种联系)综合性原理(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发现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6、人本原理P128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的经营目的不是单纯的商品生产而是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人的社会发展而服务的)。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人和”最为宝贵,才能去争取和利用“天时”――客观环境和机遇,才用可能去逐步完善和充分发挥“地利”――企业的资源优势,物质基础是经济利益的一致,应当成为全体职工的命运共同体)。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任何管理者都会在管理过程中影响下属人性的发展。管理者的行为本身又是管理者人性的反映。实施每一项管理措施、制度、办法,不仅要看到实施取得的经济效果,同时要考虑、分析对员工的精神状态的影响是否更加健康、人性是否更加完美);管理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7、责任原理P135 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授权要合理(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是等边三角形定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8、效益的原理P135 效益是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的概念(三者之间的联系。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效益的评价(有效的管理首先要求对效益的评价尽可能的公正和客观,越是公正和客观,组织对效益追求的积极性就越高,动力也越大,客观上产生的效益也主越多)。效益的追求(①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②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③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全局效益协调一致④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⑤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9、管理方法P154 管理方法分为: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技术。

一、法律的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法律的正确运用:从本上进是通过上层建筑的力量来影响和改变社会活动的方法,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在管理活动中,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因为任何组织的关系都是复杂、多方面的。当然,不能企望法律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它只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发生作用。

二、行政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无偿性。行政的正确运用: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信息在运用行政方法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行政方法的运用借助了职位的权力,容易产生不良的作风,所以必需和其他管理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经济的特点: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经济的正确应用:要注意将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要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

10、组织文化的功能P203,P209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业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组织文化的功能:自我内聚、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

11、塑造组织文化的途径P211 选择价值标准(组织价值观是塑造组织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两个前提条件:要立足于本组织的个体特点,要把握信组织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各要素只有经过科学的组合与匹配才能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强化员工认同,提炼定格,巩固落实,丰富发展。(注:每个环节都要不断的反馈修定)

12、决策的类型P240特点P242 决策是管理工作最核心的本质。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决策的类型:长期与短期;战略、战术与业务;集体与个人;初始与追踪;程序与非程序;确定、不确定、风险。决策的特点:目标;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13、决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P249P250 过程: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识别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作出决定,选择实施战略,监督和评估。影响的因素:环境(环境的特点和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伦理,组织文化,时间。

14、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P388 任何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总是有限,这个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就是管理幅度。形成组织中最高主管到具体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同就形成了管理层次。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和锥形结构。而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工作能力、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15、组织设计的原则P393 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权责对等的原则,命令统一的原则

16、集权倾向的产生原因、弊端P416-417 产生原因:组织的历史,领导的个性,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过分集权的弊端:降低决策的质量,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无限的有权力就会产生无限的腐败)

17、制度分权与授权P420 制度分权是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授权是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任给某些下属。区别:①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谁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必然性与随机性),②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个职位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③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的而授权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④制度分权是一条组织工作的原则而授权是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领导艺术。

18、管理人员的来源以及它们的优缺点P434 外部招聘。优点:①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②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③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缺点:①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②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③最大的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员工的的打击。内部提升。优点:①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②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③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④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的展开工作。缺点:引起同事的不满和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

19、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及作用P459P461 影响:①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②会使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易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③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是非常重视的,④非正式组织也是在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积极作用:①非正式组织存在是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允许乃至鼓励其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②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20、领导与管理者的区别及领导的本质P484 区别:①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②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下属必须遵循管理者的指示,③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领导的本质:就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不是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

21、沟通的障碍P548如何克服沟通障碍P554 个人的因素(接受的有选择性和沟通技巧的差异)人际因素(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和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结构因素(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技术因素(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克服沟通障碍:①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②要学会“听”。③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④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⑤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⑥职工代表大会。⑦非管理工作组。⑧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22、控制的必要性P569控制的要求P577 必要性: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要求: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23、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P632有效的创新P639 创新的内容:目标、技术、制度、组织机构和结构、环境。有效的创新:①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②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③制定有弹性的计划,④正确地对待失败,⑤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24、创新的技术源泉P651 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工艺过程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知识的产生。

25、计算题▲P262,P263,P265

《管理学原理》重点与难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