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0一次压缩机火灾爆炸事故的分析
一次压缩机火灾爆炸事故的分析
(每周事故案例学习总第70期)
2005年6月18日,某厂6#压缩机在倒车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地沟管路外火灾爆炸事故。火灾爆炸事故导致地沟内火焰蔓延,盖板飞起打弯了操作杆,造成1人受伤。
一、事故经过
该机为L3.3-17/320型氮氢混合气压缩机,10:30开启,5分钟后开始加压,各段压力(表压力)分布为:一段出口0.2MPa,二段出口0.4 MPa,三段出口1.3 MPa,四段出口13.0 MPa,五段出口18.0 MPa(实际操作指标为6.5~7.0 MPa),六段出口8.5 MPa,七段出口10MPa。当操作者发现五段出口压力超高时(此时,三段出口安全阀已自动放空),立即打开七四三和三四一阀门,可是五段出口超压问题并没有排除,当再去调节三四一阀门的瞬间,突然地沟管路内产生一声轰响,发生率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立即停车,并用干粉灭火器将火熄灭,除一人受伤外,没有造成其它严重后果。
二、事故原因 停机后现场观察发现:
1、该机所属五段出口管路(由地沟通往室外的五段水冷器),一法兰连接处的地面垫(原设计为凹
凸垫)已被冲掉,拧紧螺栓未见松动现象。
2、在发生爆炸处的上方,飞起的盖板又倾斜的跌落在地沟边沿上,盖板上方的操作杆已被严重撞弯。
3、在地沟的两侧表面,盖板的上下表面以及地沟水面上油污十分严重。飞起的盖板下表面仍明显可
见被气体冲刷的痕迹。
经拆机检查:发现该机六段排气阀阀片、弹簧已严重损坏。五段安全阀原已调死,完全失去安全自
调作用。除此之外没发现其它损坏迹象。
从观察到的情况,可初步归纳出以下几点看法:
1、爆炸不是突然发生的;根据证实:从压缩机开启到发现五段出口管路压力超压,已历时5分钟,在此之前,并没有发现其它不正常的先兆。操作者发现压力超高现象后立即去调节七四三和三四一阀门,但没有效果,随后又去调节三四一阀门,此时发生了爆炸事故,这次爆炸事故是压缩机已运行6分钟后在管道外发生的。
2、导致五段出口压力超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六段排气阀阀片的严重损坏以及五段安全阀失调造成的,最终使得五段出口的压力越来越高,加之法兰垫片选型不对,超压的气体必然冲破垫片(最薄弱的环节)造成大量气体由法兰连接处冲出。
3、气体冲出后很快布满地沟的空间,因而在地沟内形成油雾,强大的气流直接冲击着管路上的盖沟板,盖板震动摩擦产生火星,这是引起地沟管道外爆炸的点火源。
4、火星点燃了此时已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的泄露的五段气,该五段管道内为碳化气体,主要成份为氢气,遇到火就会爆炸,当时气体中的氢气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成为爆炸的主要原因。
5、瞬间发生爆炸,强大的爆炸力将盖板冲起,与此同时,将地沟内已雾化的油雾点燃,这是引起地沟火灾的主要原因。
6、由于当时五段管道完全浸没在地沟水中,故不容易引起倒吸火,也没有造成系统管道的爆炸。
三、预防措施
1、压缩机排气管路以及系统之间的法兰连接处,密封不严是引起泄露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好法兰、垫片和螺栓,并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2、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管路、管件、紧固件和阀门等进行检查。
3、管路安全阀和仪表等在安装 前应按设计规定要求警醒调正,做到灵敏、可靠。
4、管路地沟盖板应采取混凝土板,并定期清洗地沟和管道的油污,保持清洁。
5、压缩机倒车和运转过程中,如发现超压、超温现象,应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以防后患。
安全小知识: 易燃易爆场所夏季防雷的重要性
发生雷电时,云层内各种带电云与地面之间电场强度超过了25~30LV/cm,强大的电场形成的雷击能量能够瞬间摧毁地面建筑物,而雷电一旦遇到易燃易爆气体、蒸汽和液体等,极易造成爆燃并引起[wiki]爆炸[/wiki]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灾难性事故。
由雷电引发的易燃易爆场所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爆炸事故的案例也为数不少。1989年8月12日,青岛市黄岛油库火灾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例。雷击使油罐爆炸燃烧,人员伤亡严重,大部分配套设施毁坏殆尽,经过5昼4夜的激烈搏击,才将其扑灭。2005年4月21日22时25分,重庆市綦江东溪[wiki]化工[/wiki]厂3层高建筑被摧毁,3人死亡16人失踪11人受伤。据有关部门统计,由雷电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在我国每年都发生上百起。
二、引发雷电事故的主要成因
引发雷电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已往的火灾爆炸事故中可以看出,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是造成雷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1.直接雷击。雷电直接击中现场设备或击中与现场设备连接的管路等,损坏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詹化品的设备装置,雷击过程中雷击电流在沿仪表导电的支架流入大地的过程中,产生强大的感应磁场,从而损坏电子设备。
2.感应雷击。一是静电感应,当雷云来临时,导体聚积大量电荷放电,进入仪表和设备,造成设备损坏。二是电磁脉冲辐射,雷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电磁场,向外辐射电磁波,产生感应电动势,造成设备故障。
当雷电发生时,对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危化品的构筑物破坏力最强的是电磁效应。强大电磁场会将处于其中的金属导体产生较大的电动势,而处在强大磁场中的导体如果没有构成回路或连接不牢,就会出现放电火花和局部发热,从而引燃引爆存放在建筑物内的易燃易爆危化品。
三、如何有效地防范雷电事故发生
1.必须依照有关规范标准安装防雷装置
一个完整的防雷装置由3部分组成:接闪器(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是直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它安装在被保护物顶端或独立避雷器上。当雷电发生时,安装在易燃易爆化学品储存区装置(如仓库、油罐等)上的接闷器,因高出易燃易爆化学品储存突出物体并且有良好的接地,就会引导雷电向经接闪器向地面方向发展。接闪器的本质作用,就是把雷电引到自身上来,并安全地将雷电流引入大地。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接闪器上的雷电流传递到接地体上。其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材料,如有腐蚀性场所应当适当增大截面积。引下线一般沿建筑物的外墙敷设,敷设路线应尽量短而直,应固定牢固,固定支点约为1.5~2m。在地面连接处应用钢管穿管的办法,以防止外物对引下线的机械损伤和腐蚀。为了检查测量方便,在离地面1.5~1.8m处须设置断接卡。
接地体包括接地装置和装置周围的土壤或混凝土,它的作用是把雷击电流有效地泄入大地,常用的接地装置有水平接地极、垂直接地极、延长接地极和基础接地极4种。易燃易爆化学品的接地装置一般采用垂直接地极,即用一根2.5m以上的角钢、圆钢、钢管或铜质柱型材制或垂直打入土壤中,当接地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环形接地极组和放射形接地极组的办法,为了防止被腐蚀,可在埋前先涂上防腐剂。有些地区土壤电阻较高,一般接地方式达不到接地设计要求的,可采用人工办法来减少接地土壤的电阻率,即用换土法或化学处理法。
2.易燃易爆场所的构筑物及设备装置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不难想象,如果易燃易爆场所的构筑物及用于储存生产的设备装置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等达不到最低消防安全标准,一旦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极易造成大面积失火,火烧连营、爆炸连片,以至于酿成更大灾难。因此易燃易爆场所的构筑物耐火等级应不低于2级,构筑物间的防火间距应保持在12m以上;用于储存易燃易爆危化品的设备装置间应保持20m的安全距离。此外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配齐配全消防设施设备及器材等。
3.加强防雷设施的维护保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装防雷设备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如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加强防雷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定期对化工塔、容器等关键部位的接地点进行测试,当顶部装有避雷针或利用罐体作接闪器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当罐体仅作防感应雷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覆土罐体及罐室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等金属附件,应作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定期检测及早发现并消除隐患,以免小隐患引发大的灾难。在强化维护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雷击危害的宣传,强化全员的防雷意识,在全员中普及防雷知识。
2009年5月31日
第二篇: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1)1 引言
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都会在介质中产生静电。许多石油化工产品都属于高绝缘物质,这类非导电性液体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荷,静电聚积到一定程度就可发生火花放电。如果在放电空间还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便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油库静电引起火灾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因而对于油库中防静电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维修油库,提高油库的安全可靠性,已是当前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是分析复杂、大型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有效工具〔1〕。通过油库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
2.1 故障树分析方法
故障树分析方法〔2〕(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
2.2 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FTA法的基本程序〔3〕:熟悉系统—调查事故—确定顶事件—确定目标—调查原因事件—编制故障树—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安全评价。故障树分析过程大致可分为9个步骤。第1~5步是分析的准备阶段,也是分析的基础,属于传统安全管理;第6步作图是分析正确与否的关键;第7步定性分析,是分析的核心;第8步定量分析,是分析的方向,即用数据表示安全与否;第9步安全性评价,是目的。
2.3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的建立
油库静电火花造成油库火灾爆炸的事故树的建立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
(1)确定顶上事件——“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一层)。
(2)调查爆炸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静电火花”和“油气达到可燃浓度”。这两个事件不仅要同时发生,而且必须在“油气达到爆炸极限”时,爆炸事件才会发生,因此,用“条件与”门连接(二层)。
(3)调查“静电火花”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油库静电放电”和“人体静电放电”。这两个事件只要其中一个发生,则“静电火花”事件就会发生。因此,用“或”门连接(三层)。
(4)调查“油气达到可燃浓度”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油气存在”和“库区内通风不良”。“油气存在”这是一个正常状态下的功能事件,因此,该事件用房形符号。“库区内通风不良”为基本事件。这两个事件只有同时发生,“油气达到可燃浓度”事件才会发生,故用“与”门连接(三层)。
(5)调查“油库静电放电”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静电积聚”和“接地不良”。这两个事件必须同时发生,才会发生静电放电,故用“与”门连接(四层)。
(6)调查“人体静电放电”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化纤品与人体摩擦”和“作业中与导体接近”。同样,这两个事件必须同时发生,才会发生静电放电,故用“与”门连接(四层)。
(7)调查“静电积聚”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油液流速高”、“管道内壁粗糙”、“高速抽水”、“油液冲击金属容器”、“飞溅油液与空气摩擦”、“油面有金属漂浮物”和“测量操作失误”。这些事件只要其中一个发生,就会发生“静电积聚”。因此,用“或”门连接(五层)。(8)调查“接地不良”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未设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和“接地线损坏”。这3个事件只要其中1个发生,就会发生“接地不良”。因此,用“或”门连接(五层)。(9)调查“测量操作失误”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器具不符合标准”和“静置时间不够”。这2个事件其中有1个发生,则“测量操作失误”就会发生。故用“或”门连接(六层)。
定性分析——结构重要度分析
故障树分析的任务是求出故障树的全部最小径集或最小割集。如果故障树中与门很多,最小割集就少,说明该系统为安全;如果或门多,最小割集就多,说明该系统较为危险〔3〕。最小径集就是顶事件不发生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径集。一个最小径集中的基本事件都不发生,就可使顶事件不发生。故障树中有几个最小径集,就有几种可能的方案,并掌握系统的安全性如何,为控制事故提供依据。故障树中最小径集越多,系统就越安全。下面介绍采用布尔代数化简,得到若干交集的并集,每个交集都是成功树的最小割集,也就是原故障树的最小径集。
(1)判别最小割(径)集数目。根据“加乘法”判别方法判别得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共25个。将其事故树转化为成功树,求得该成功树的最小径集共7个。
(2)求结构函数:
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T=((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
原故障树的成功树的结构函数:
T=(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
=x1x2x3x4x5x6x7x8x12+x9x10x11x12+x1x2x3x4x5x6x7x8x13+x9x10x11x13+x14+x15+x16
即得到7组最小径集为:
P1={x1,x2,x3,x4,x5,x6,x7,x8,x12};
P2={x9,x10,x11,x12};
P3={ x1,x2,x3,x4,x5,x6,x7,x8,x13};
P4={ x9,x10,x11,x13};
P5={x14};
P6={x15};
P7={x16}。
(3)求结构重要度。由于该事故树比较简单,没有重复事件,而且最小径集比最小割集数少得多。因此,利用最小径集判别结构重要度。
x14,x15,x16是单事件的最小径集,分别出现在P5、P6、P7中,因此,
I(14)=I(15)=I(16)=121-1=1>I(i)
(i=(1,2,„,13));
x9,x10,x11同时出现在P2、P4中,因此,
I(9)=I(10)=I(11)=12 4-1+124-1=14;
x12、x13共有2个事件分别同时出现在P1、P2和P3、P4中,因此,
I(12)=I(13)=12 9-1+12 4-1 =128+123;
x
1、x
2、x
3、„、x8共有8个事件同时出现在P
1、P4中,因此,
I(1)=I(2)=I(3)=„=I(8)=129-1+129-1=128+128=127;
所以,结构重要度的顺序为:
I(14)=I(15)=I(16)>I(9)=I(10)=I(11)>I(12)=I(13)>I(1)=I(2)=I(3)=I(4)=I(5)=I(6)=I(7)=I(8)
(4)事故树分析的结论
通过定性分析,最小割集25个,最小径集7个。也就是说油库发生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有25种可能性。但从7个最小径集可得出,只要采取最小径集方案中的任何一个,由于静电引起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就可避免。
第一方案(x14,x15,x16)的方案,由于油气的挥发是一个自然过程,即只要有挥发的空间,油气就存在。油气达爆炸浓度,是一个浓度的大小问题。因此,只要库区内通风畅通良好就可以预防。其次是第二方案(x9,x10,x11),为了保证库区内导体的接地良好,应使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及接地线等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第三方案(x12、x13)应尽量避免进入库区的人员通过人体静电放电,特别是作业人员应穿上不产生静电的服装和把人体作业时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第四方案(x1、x2、x3、„、x8)库区内产生的静电不发生积聚,或尽量减少静电产生和积聚。因此,从控制事故发生的角度来看,要想从第四方案入手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可从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采取预防事故对策。当然,并不是说第三方案和第四方案不重要,也应该加以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4 防静电措施
静电放电引起火灾爆炸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有产生静电的来源;(2)使静电得以积聚,并具有足够大的电场强度和达到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3)静电放电的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4)静电放电火花周围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存在,其浓度必须处于爆炸极限内。反之,防止静电事故的措施是从控制这四个条件着手。控制前三个条件实质上是控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是消除静电危害的直接措施。控制第四条件是消除或减少周围环境爆炸的危险,是防止静电危害的间接措施。
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防止静电事故的安全措施主要有以下就个方面:
4.1 防止爆炸性气体的形成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采用通风装置加强通风,及时排出爆炸性气体,使浓度不在爆炸范围内,以防止静电火花引起爆炸。同时对应于爆炸浓度范围还与温度密切相关,把温度控制在爆炸温度范围之外也是防止静电引起爆炸的途径。对于油面空间不能采用正压通风的办法来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可采用惰性气体覆盖的方法(如氮气覆盖),或采用浮顶罐、内浮顶罐。浮顶罐或内浮顶罐虽可消除浮盘以下的油气空间,尤其是内浮顶罐浮顶上面含有较多可燃气体,但浮盘上部的可燃气体发生火花放电现象也应该予以重视。
4.2 加速静电泄漏,防止或减少静电聚积
静电的产生本身并不危险。实际的危险在于电荷的积聚,因为这样能储存足够的能量,从而产生火花将可燃性气体引燃。为了加速油品电荷的泄漏,可以接地、跨接以及增加油品的电导率。
4.2.1 接地和跨接
静电接地和跨接是为了导走或消除导体上的静电,是消除静电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静电接地的具体方法是把设备容器及管线通过金属导线和接地体与大地连通形成等电位,并有最小电阻值。跨接是指将金属设备以及各管线之间用金属导线相连造成等电位。显然,接地与跨接的目的在于人为地与大地造成一个等电位体,不致因静电电位差造成火花放电而引起危害。管线跨接的另一个目的是当有杂散电流时,给它以一个良好的通路,以免在断路处发生火花而造成事故。油罐取和油品作业区的管与管、管与罐、罐上的部件及其附近有可能感应带电的金属物体都应接地。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的规定,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0Ω。
4.2.2 添加抗静电剂
油品容器的接地只能消除容器外壁的电荷,由于油品的电导率较小,油品表面及其内部的电荷很难靠接地泄漏。添加抗静电剂既可以增加油品的导电率、加速静电泄漏和导出,又可减少油品中积聚的电荷并降低油品的电位。
4.2.3 设置静电缓和器
静电缓和器又叫静电中和器,它是消除或减少带电体电荷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它所产生的电子和离子与带电体上相反符号的电荷中和,从而消除静电危险。
4.3 防止操作人员带电
人体表皮有一定的电阻,如果穿着高电阻的鞋,因人体和衣服之间相互摩擦等原因,会使人体带电。因此,经常在油泵房、灌发油间及从事装卸作业的人员,应避免穿着化纤服装,最好穿着棉织品内外衣和穿防静电鞋。
4.4 减少静电的产生
从目前的技术状况来看,还不能完全杜绝静电产生。对于防止石油静电危害来说,不能完全消除静电电荷的产生,只能采取减少产生静电的技术措施。
4.4.1 控制油品的流速
油品在管道中流动产生的流动电荷和电荷密度的饱和值与油品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因此控制流速(尤其是油品在进罐、灌装和加油时的流速)是减少油品静电产生的有效方法。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装油鹤管的出口只有在被油品淹没后才可提高灌装流速,且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油品的灌装流速不宜超过4.5m/s,初始灌装流速应低于1m/s。
4.4.2 控制加油方式
油罐从顶部溅装油时,油品必然要冲击油罐壁,搅动罐内油品,使其静电量急剧增加。实验表明,从顶部喷溅装油产生静电量与底部进油产生的静电量之比为2∶1。另外,顶部装油还会使油面局部电荷较为集中,容易发生放电。可见从油罐底部(或从顶部沿油罐壁伸至罐底)装油比顶部装油安全得多。
4.4.3 防止不同闪点的油品相混及控制清扫介质
不同油品或油中含有的水和空气之间发生摩擦而产生静电。同时,轻质油品内混合重质油品时,重质油就会吸收轻质油的蒸气而减少了容器内气体空间混合气体中油蒸气的浓度,使得未充满液体的空间由原来充满轻质油气体(即超过爆炸上限)转变成合乎爆炸浓度的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防止不同闪点的油品相混或降低油品中的含气率和含水率。严禁使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油品的调合和清扫作业。4.4.4 流经过滤器的油品要有足够的漏电时间
流经过滤器的油品产生了剧烈的摩擦,油品的带电量会增加10~100倍。为了避免大量带电油品进入油罐或罐车,流经过滤器后的油品漏电时间需30s以上。
第三篇:油库储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油库储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作者:周绍杰
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03期
摘要:油库储油罐储存的油料具有易燃易爆性且存储量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针对油库储油罐安全管理点多面广的特点,分析储油罐火灾爆炸事故的相关影响因素和条件,建立完善的事故树模型.通过定性分析理清火灾爆炸事故与基本事件的逻辑关系,定量分析获得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顺序,找出储油罐存在火灾爆炸事故隐患的重点部位,制订科学合理的安全信息监控点策略,为油库安全管理手段向信息化迈进,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事故树;储油罐;火灾爆炸;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第四篇:火灾和爆炸事故演练总结
城东分公司火灾和爆炸事故演练总结
根据兴泸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落实安全工作精神,为了进一步落实我厂消防工作,强化应急预案保障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减轻火灾、爆炸等突发破坏性事件造成的损失,确保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我分公司于6月23日开展了火灾和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演练,现将演练活动中的主要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对消防安全常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所提高,演练现场大多数员工能有效组织、迅速对火灾和爆炸事故警报做出反应,大部分救援小组负责人能有效组织本组组员疏散、警戒和投入灭火行动中。对今后应对突发事件有一定的提高。
演练前我厂组织了消防预案演练培训,使现场人员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增强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自我防护能力,学习了有关消防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掌握消防逃生技能及注意事项等。
通过此次演练,提高了员工应对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抢险救援和自我防范能力,切实掌握了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逃生自救应急方法,提高了员工疏散、自救、灭火能力和管理者火场组织、协调、指挥能力,使员工在演习中受到锻炼和教育,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使员工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升华。基本上达到了此次
第五篇: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1.目的
为使发生火灾时能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抢救被困人员或自救,同时尽可能不使火势蔓延,最大限度减小经济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2.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在公司内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3.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4.定义
火灾爆炸事故:因火灾异常情况,导致的应急事故。5.职责
5.1 应急响应指挥部组织机构及职责。
总指挥: 副总指挥:
A.疏散警戒组: 组长: 当班保安班长 成员: 当班保安
B.伤员救护组: 组长: 成员:
C.通讯联络组: 组长: 当班保安班长 成员: 当班保安
D.险情排除组
* 灭火行动组长:组长: 成员:当班保安与部门义务消防员
* 化学品处理组: 组长: 成员:物料部、设施污水站、料理车间相关人员
* 设施设备保障组: 组长:厂务部主管 成员:下属员工组成
* 财产抢救及灾后恢复组:组长:事故部门负责人 成员:领班及班组长、厂务部
5.2 具体分工如下:
5.2.1 总指挥:任务是了解掌握险情,组织现场抢救指挥。
5.2.2 副总指挥: 任务是根据指挥部指令,及时布置现场抢险,保持与当地安监、公安、消防 技监等相关部门的沟通。
5.2.3 厂务部主管:任务是具体负责事故抢险与技术指导工作。5.2.4 保卫科科长:任务是维护现场秩序、做好周围人员的问讯记录、保持与当地上级部门的沟通。
5.2.5 行政部门:负责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按职能归口负责保持与当地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6.内容
6.1 应急准备和预防管理
6.1.1 应急物资
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灭火器等救火物资。6.1.2 预防措施
6.1.2.1 厂务部按规程要求对电气、线路、设备、管道及容器检查维修保养;
6.1.2.2 严格工艺纪律;
6.1.2.3 严格明火管理制度,需动用明火必须提出用火申请,经上级部门
批准后方可用火。6.1.3 预案培训演习
厂务部,行政部负责组织相关的专业救援小组每年进行一次演习。6.2 应急处理程序 6.2.1 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6.2.2 立即报警:当保安人员接到汇报现场火灾发生信息后,立即使用监控系统进行确认是否属实,如属实则立即使用对讲机、电话等通讯工具向厂务部进行汇报,由厂务部向各部门进行告知,并紧急成立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设立在消防视频监控室,指挥中心根据火情拨打“119”火警电话。6.2.3 组织扑救火灾:当现场发生火灾后,除及时报警外,应急指挥中心立即成立灭火行动组,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和员工进行扑救,扑救火灾时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当值电工随时待命,必要时紧急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要物资,充分利用现场中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
6.2.4 协助消防员灭火:在自救的基础上,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要简要的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支持消防队员灭火,必须听从消防队的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伤员身上燃烧的衣物一时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地上滚动,或用水洒扑灭火焰。
6.2.5 保护现场:当火灾发生时和扑救完毕后,指挥中心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对事故原因及责任人的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
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从而将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6.2.6 火灾事故调查处置:按照公司安全事故管理制度规定,火灾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指挥小组在调查和审查事故情况报告出来以后,做出有关处理决定,重新落实防范措施。并报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6.3 善后处理
6.3.1 厂务部负责灾后的险情排除工作,确保安全后,才能安排恢复生产。6.3.2 行政部,财务部负责损失统计,组织灾后的生产有序恢复。6.3.3 行政部,厂务部负责组织对本预案进行评估和完善。6.4 通讯联络
医院抢救中心: 120 匪警: 110 火 警: 119
总指挥: 手机:
副总指挥: 手机:
伤员救护组组长: 手机:
灭火行动组组长: 手机:
化学品处理组长: 手机:
疏散警戒/通讯联络组长: 手机: 设备设施保障组长: 手机: 7.参考文件(无)8.附录(无)
编制/日期:准/日期: ?? ?? ??
审核/日期: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