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包场镇天西村基本概况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22-1086433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31 20:40: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包场镇天西村基本概况

包场镇天西村基本概况

海门市包场镇天西村地处通吕运河之畔,东与素有全国电动工具之乡的启东天汾镇毗邻,南与头甲村相邻,西与六东村相邻,北与335省道一桥相连。

天西村是由原天西、二北、新开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总耕地面积3093亩,共有35个村民组,1217个农户、总人口3219人,全村东西全长2360米,南北全长1620米,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天西村目前在农业、工业、副业三个方面都有特色,工业上是电动工具专业村,副业上是养猪专业村,农业上是设施农业专业村。202_年至202_年度在天西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天西村顺利通过了康居村创建的验收,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通过墓地集中搬迁、统一管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两年来天西村通过1280亩的钢架大棚农业园区建设,村委会加大了土地流转的力度。目前已有1900余亩的农户承包地流转到集体。天西村还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生猪合作社、大棚瓜蔬合作社、土地服务合作社,为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天西村在202_年度分别被海门港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海门市委市政府分别评为“科学发展先进村”等称号。

第二篇:朱阳镇基本概况

朱阳镇基本概况

(202_年4月8日)

朱阳镇地处秦岭、伏牛山脉交汇处,位于豫陕两省卢灵洛三(县)市结合部,距灵宝市区西南42公里,辖41个行政村、361个村民组、641个自然村,人口4.6万,国土面积783平方公里。与我省偃师市仅差2平方公里,较新加坡面积多83平方公里,是河南省国土面积较大的乡镇之一,占灵宝市国土面积四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积12.7万亩,林地面积73万亩,森林覆盖率55.9%。

近年来,在三门峡市、灵宝市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朱阳镇始终坚持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四大一高”战略,以打造亚洲人工杜仲第一镇、全国核桃第一镇、北方烟叶第一镇、省际边陲重镇为奋斗目标,以实施新型工业强镇、特色工业富镇、文化旅游兴镇、魅力生态名镇为发展思路,大力弘扬“明理诚信、善做善诚”三门峡精神,全面落实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具体项目责任化,抗危机,保稳长,促转型,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求进的发展趋势。202_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88元,朱阳镇先后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委授予“六好党委”、“全国优质核桃基地乡镇”、“ 中州名镇”、“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乡镇”。

这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朱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南北朝设郡,唐代立县,郡县史八百余年。相传黄帝铸鼎塬铸鼎七七四十九天,鼎落成之日,忽现东南方旭日东升朱雀飞过,命名为朱阳,寓意太阳升起的地方。“朱阳”一直使用至今。早在旧古石器时代,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朱阳是半坡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地肺山所产紫石,湿润软腻,是唐代名砚——虢州砚原产地。革命战争年代,红二十五军74师在此活动两年零四个月,李先念、熊松柏等在此浴血奋战,朱阳儿女为共和国缔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2_年3月,朱阳镇被补划为革命老区。

这是一方充满活力的热土。朱阳地域广阔,物藏丰富,探明金、银、铁、铅、铜和钾长石、硅石等金属、非金属种类32种储量8000余吨,植被良好,生态俱佳,森林覆盖率55.9%。尤其是佛山省级森林公园,参天古树,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冠云山拥有万亩高山草甸,十方院、白鹿洞等精典传说,代代相传;竹杆沟全长9公里,十步一景,景景不同,阶梯瀑布,流连忘返,是戏水攀岩理想之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朱阳镇发挥各方优势,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优发展环境,先后建成了天地科技、景源果业、中食远村、民生制衣、鑫源果业、远山农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其中投资2.28亿的鑫源果业十万吨果沙和投资1.08亿元的金地杜仲综合加工项目,落户灵宝市城东产业集聚区,202_年全部

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果汁饮品、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服装制造等四大新型工业板块。

这是一块绿色发展的沃土。朱阳海拔700至1900米,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10毫米,无霜期250--270天,烟、果、菌、林、牧、药、草、菜、茶等门类齐全。朱阳是国家无公害有色烟叶示范基地。202_年,全镇发展烟叶2.94万亩,产值1.08亿元,被誉为北方烟叶第一镇。核桃自唐代引进种植以来,境内发现百年古树3000余株,其中鱼仙河村核桃王,树冠覆盖一亩左右,年产量1000余斤,产值1万余元。202_年,提出了“建设40万亩核桃基地,户均核桃收入超十万元目标,打造中国北方优质核桃第一镇”的奋斗目标,相继采取推进“双十双百”、“3111”工程,举办核桃节,设立教学实践基地等措施,引进了香玲、西扶、辽核、维纳等21个品种,建成百亩核桃示范园93个,截止202_年底,全镇核桃连片栽植21万亩,零星栽植170万株,户均核桃收入2500元。灵宝杜仲发源于朱阳,发展在朱阳,依托天地科技生态有限公司,引进国内28个品系2600株杜仲品种,规模栽植5万亩,建成亚洲第一人工杜仲籽园,成功研发出杜仲雄花茶等系列产品,生物浸泡提胶技术,填补国际空白。灵宝食用菌起步于朱阳,成长在朱阳。全镇累计发展达到800万袋,建成5个30万袋以上标准化示范场。推广“南花北栽”技术,栽植茶叶400亩,畜牧、蔬菜、玉米、小麦等巩固提升,基本满足了居民生活需求。“灵宝杜仲”“朱阳核桃”获

得国家原产地理保护标识认证,注册组建烟叶、苹果、核桃、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21家,产业协会6个。

这是一个山水园林宜居家园。250省道穿境而过,与三淅高速贯通,015县道连接西南“要塞”,融入沪陕高速,地处郑洛三两小时经济圈,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半径之内。镇区位于秦岭、伏山交融盆地,弘农涧河横贯镇区,汇入窄口水库。勤劳淳朴朱阳人民历经多年不懈奋斗,拥有四所中小学校和四个专业市场,汽车站、影剧院、卫生院、餐饮宾馆等一应俱齐,城镇功能日臻完善,镇区常住人口突破1.2万。202_年,徽派建筑风格为主格调,点缀豫西文化元素新貌新姿,矗立在历史文化名镇,启动拉开镇区框架,建成芙蓉山风景区、豫西民俗博物馆和核桃及农副产品博物馆、污水处理厂,实施镇区集中供水和垃圾集中清运工程,充分彰显南方水城特色,打造省际边陲重镇。

回眸成绩有目共睹,令人振奋。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催人奋进。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朱阳镇以打造“四大战略定位”为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四大一高”战略,以“一高两化”为方向,突出项目抓手,加快推进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进程,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努力谱写魅力美丽富裕幸福朱阳新篇章。

第三篇:蒙城县小涧镇基本概况

蒙城县小涧镇基本情况简介

[基本概况]

蒙城县小涧镇系宋朝女英雄刘金定故里,具有1000多年历史。位于县城西北十三公里处(北纬33度22分,东经116 度28分),面积117平方公里,耕地11万亩,人口6.5万,是蒙城县三大中心镇之一(副县级)。下辖3个社区,11个村,178个自然庄,272个村民小组。小涧地处淮北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红芋、棉花等。流经本镇的涡河总长16千米,航运发达,水产丰富,境内多山,且山石资源丰富。小涧久负盛名的土特产有狼山陶器、狼山药材、狼山秋黄瓜、沙滩水萝卜、红心红芋、西瓜、双孢菇、金丝瓜(绞瓜)、烟草、蜈蚣、黄花菜、黄桃、黄花梨、黄皮洋葱等。[人文地理]

小涧镇形似粮袋,南靠涡河,北依淝河,顺涡、淝二水流向,呈西北、东南势。境内自北向南有窑山、土山、狼山(又名灵山)、双锁山(又名齐山)、黄柏山、尖山等六座山丘,山青水秀,风光宜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蒙城乃至亳州所独有。她东临坛城,南接漆园,西面隔涡河与岳坊、田桥两镇相望,北靠涡阳曹市、单集林场。境内从蒙小柏油路可直通县城,仅为10多分钟车程,南面涡河自古为黄金水道,水运繁忙,因此,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小涧涡河大桥已开通,从淮北可直通阜阳、亳州。[风景名胜]

小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古垂惠聚建于此,秦末陈胜义军退于此,西晋豫章王端建行台于此,宋朝巾帼英雄刘金定树“保家护乡”大旗于此,宋民族英雄岳飞大败金兵于此,元末朱元璋义军活动于此,清末捻军血战于此,新四军侦察科长罗会廉牺牲于此。

小涧镇建镇具有一千多年历史,历史悠久,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优美的风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小涧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杰出的人物,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人文趣事和名胜古迹,全县3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小涧独占八处。双锁山刘金定饮马泉、高琼墓、汉墓、九鼎灵山寺等名胜古迹,闻名遐迩,赋予小涧镇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自然和人文优势为全县乃至全市各乡镇所仅有,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业发展优势。

[主要山丘]

狼山(又名灵山)--海拔87米,为群山之首,亦为蒙城至高点。古代林木参天,是豺狼出没之所,故名。由于独特的土质和自然条件,盛产药材,特别是“金头蜈蚣”一向与“蒙蝉蜕”齐名。此外,狼山陶器、狼山秋黄瓜等特产闻名四方。闻名皖北大地的九鼎灵山寺即座落在此山顶。

双锁山(又名齐山)--双峰并峙,北高75.6米,南高73米,中高40米,形如驼背,故名驼腰山、双锁山,又名齐山。南临涡河,北接狼山,为古道关隘,是兵家必争之地。山之西南为镇政府所在地,东北为古红城。五代时期女英雄刘金定据守此山,树“保家护乡”大旗,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1983年春,在南峰“刘金定饮马泉”旁建“双锁山烈士陵园”。

黄柏山--海拔40米。相传隐士黄柏阳隐居于此,故名。1977年,建地震台于此,现为国家级标准地震观测台站之一。202_年,小涧镇党委、政府引进外资,利用该荒山建立开发了“黄柏山灵安公墓”,现已建成对外开放。

尖山--海拔48米。山顶有太山奶奶庙,房舍十间,已圯。现驻有某部雷达部队,建有雷达站。满山松柏,郁郁葱葱,景色宜人。[主要景点]

刘金定饮马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双锁山南峰。泉水清碧透明,甘甜爽口,饮之沁人心脾。一池碧水,取之不竭,四季不枯,宛若万绿从中的一颗明珠。相传当年刘金定屯兵于此,为饮战马,率兵凿成,故名“刘金定饮马泉”。1983年,小涧人民在泉旁建碑,以此纪念红马金刀、驰骋沙场的女英雄。

高琼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双锁山南麓。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原为石砌,树木参天,石碑林立,但历经沧桑,现仅存高出平地三米之土岭。高琼,燕人,刘金定丈夫。宋太祖擢御龙直指挥史,死后封为卫国武烈王,葬双锁山西南麓。

九鼎灵山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狼山顶峰。唐朝时,曾于山南麓建昭明寺(又名当阳寺),僧人及好事者为招揽香客,编造山神灵验,以至善男信女、求神问卦者络绎不绝。清道光年间在顶峰建九顶灵山寺。寺有和尚通四,武艺高强,传说能用手犁地,故九顶灵山寺闻名遐迩。现该寺是我县仍存旧貌的唯一古寺。

红城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双锁山东北一公里处,相传汉朝刘旭练兵于此。现存两道城墙及护城河遗址。外城东西宽1189米,南北长1300米,原城墙高3米许。城西有跑马道,凉马棚,中心路上有监狱陈迹。

罗会廉烈士墓--位于县城西北十八公里王楼村后,占地一万平方米。原新四军第四师侦察科科长罗会廉之墓。墓旁有韦国清、张震、吴之国的联名挽联碑三座。

双锁山烈士陵园--1983 年由小涧区委修建于双锁山南峰饮马泉旁,有烈士墓、纪念碑和烈士遗物陈列室。每年清明,都有大批的各届人士及学生前来吊唁和扫墓。

狼峰霁雪--狼山诸峰,冬季积雪,经久不化则如山舞银蛇、十分壮观。日出观之,则红妆素裹,分外娇娆。此景被列为蒙城八景之一。[社会、经济发展] 小涧公共设施齐全。建有35KV变电所一处,日供水量7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转盘、路灯、下水道、花园、公园、绿地、公厕、学校、医院、敬老院等设施齐备,人民安居乐业、心旷神怡。

小涧人民勤劳善良。当地早就流传着“走千走万,不如淝河两岸”的说法。勤劳引来五谷丰登,善良留下淳朴民风,好客诚待四海宾朋。小涧人不欺生,是传统,是美德,是风气。凡来小涧投资兴业者,皆被视为座上宾,让您感受家一样的温馨,春天般的温暖。

小涧通讯快捷。全镇8000门程控电话,并已开通国际互联网业务,让您轻松上网,23000部移动电话,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座通信接收塔信号覆盖全镇,信息传遍全球。

小涧商贸繁荣。建市场、活市场、发展市场经济是小涧人的强镇思路。已发展成三纵七横十条街、四大市场三园区的外向型乡镇。即:粮油贸易大市场、商品贸易综合大市场、食品加工大市场、建筑建材大市场、综合教育园区、牛群工业园区、运输服务园区。整个城镇市井繁华,商贾如云。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集镇由原来不足5000人,面积仅0.5平方公里的小镇,发展到现在人口1.86万人,面积3平方公里,三纵七横十条街,年商品交易额2亿多元,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多元的省级重点中心建制镇。

小涧人民勤劳善良。当地早就流传着“走千走万,不如涡河两岸”的说法。勤劳引来五谷丰登,善良留下淳朴民风,好客诚待四海宾朋。小涧人不欺生,是传统,是美德,是风气。凡来小涧投资兴业者,皆被视为座上宾,让您感受家一样的温馨,春天般的温暖。

近年来,该镇先后投资数百万元,新建了小涧集涡滨路商业街,开发了新镇路、蒙小路,重新规划开发了郭店、吴圩两个卫星集镇。通过小集镇开发建设,千余间楼房拔地而起。小涧集主要大街实现了集水泥马路、彩色方砖人行道、绿化带、大转盘、路灯、电缆,给排水管道“七位一体”的高标准配套,初步实现了净化、亮化、美化,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发展规划]

小涧镇党委、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心立足资源优势,对内优化环境,夯实基础,对外招商引资,扩大开放,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古镇小涧建成皖北重要“观光农业旅游地,历史名镇商贸城”。

(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建设新村居、完善新设施、营造新环境、造就新农民、形成新风尚、健全新保障”为重点,按照“政府推动、农民主动、市场互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引导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布局,创立品牌,发展规模经营。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要求,制订好村镇建设规划。继续整合各类资源,全面推进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继续抓好全镇8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工作,推进“菜蓝子”工程建设,发展重点村的蔬菜基地4000亩。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扶持各类协会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项目,今年计划实施尧山至郭店社区、郭店至赵塘、蔡海至西王集等重要路段通村公路项目。力争近几年内,使小涧镇的道路逐步有明显的改善。继续完善集镇建设规划,提升文明创建水平。传

真:0558——7751285

Email:xjz7751001@163.com

电话:0558——7751001

小涧镇领导干部名录

宋登民:党委书记、镇长。杨景欢: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刘振德:党委委员、副镇长葛飞跃:党委委员、副镇长王振美:党委委员、副镇长葛 永:党委组织委员。冯贵军:党委委员张会凯:党委委员、武装部长付 谦:党委宣传委员王

群:党委委员、副镇长

小涧镇各村(社区)所辖自然庄名称

小涧社区:蔡桥自然庄、小涧镇集镇、于庄自然庄、闫庄自然庄、花园自然庄、后黄自然庄、李庄自然庄、刘巷自然庄、邓庄自然庄。

郭店社区:王梅、前刘、后刘、西刘、小张、小宋、赵桥、大张、大丁、郭集、土楼、蔡圩、蔡曹宋、前园、后圩、王庄、赵园、西王集社区:八里丁、张王陆、小李、王英、钱庙、谢桥、柳庄、南王、西王集、康桥、刘桥、朱庄、大王、小王。

尖山村:孔圩、甘庄、姜庄、袁庄、凡庄、丁庄、鲍庄、蔡老庄、刘庄、韩庄、葛庄、后园庄、王庄、土山庄、蔡窝庄、蔡庄。

齐山村:陈刘庄、朱庄、蔡香莆庄、蒋庄、六里蔡庄、王庄、梁庄、姜蔡庄、小许庄、大许庄、小胡庄。

红城村:前城、腰庄、后城、后于庄、八贡张、于庄、刘王庄、刘庄、蔡庄、徐庙庄、小马庄

灵山村:三里井、二里牛、三里邓、前王、后王、潘刘庄、王旮旯、梁庄、张庄

狼山村:王寨、张寨、邓土山、邓集、小王、小邓、大蔡、谢庄、杨桥、板张、任庄、韩沟、范庄、韩桥。

尧山村:前刘、王楼、田庄、黄蔡园、尧山、丁庄。蔡海村:六里、蔡海、国公、侯洼、杂王营、祁庄、时潘张。赵塘村:小丁、赵庙、小张、赵塘、赵圩、大赵、后泽

双楼村:廖桥、葛楼、五庄、前谢、后谢、陆庄、谢庄、周圩、后吕、前吕、钱庄、前李楼、后李楼、沟西、胡房。吴圩村:郑谢、路南、吴圩、何庄、高庄、后于庄、葛庄、大付、小付、小代、南园、张圩、三棵槐、军张。

新太平:太平、翻身、马庄、王庄、前园、楼后、丁楼、牌坊、桥口、北园、小丁、小李。

第四篇:塘坝镇金龟村基本概况

塘坝镇金龟村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金龟村位于潼南县塘坝镇,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省道205“泸顺”公路穿境而过,东起林家石桥、西至西禅寺、北起帽子山、南至天台寺,村域面积5.6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金龟村位于重庆市西北部,以丘陵山貌为主,海拔在280-55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降雨充沛的特点。生态环境良好,大气环境质量优,山体植被总体良好。

位于该村的螃蟹屋基水库属国家小

(一)型水库,水域面积达239.7亩,蓄水量138万立方米,具有保灌、养鱼、垂钓、水上游乐(待开发)等功能;全村共有山坪塘31口,水域面积130亩,蓄水量14万立方米。

(三)土地利用状况

全村村域面积8400亩,其中耕地面积2326亩(山土面积955亩,水田1371亩),林地202_亩,果园800亩,坡地202_亩(退耕还林273亩)。

(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人口状况

金龟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806户,3419人,劳动力人口1618人,外出务工人员450人。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占5%,初中文化水平的占60%,小学文化水平的占35%,具有专业技术的农民仅占1%。

2、产业状况

金龟村目前以五个方面作为主要产业:

(1)粮食种植业:优质水稻1300亩,红苕、小麦、蔬菜等900亩。

(2)果园种植业:现有天台山果园一个,用地800亩,果树11.8万株,年产果6万公斤。

(3)水产养殖业:螃蟹屋基水库一座,年产鱼32吨,养鱼池62口。

(4)观光生态林:该村现有黄荆古树(距今1000多年)一棵,白果树(距今200多年)4棵,寺庙7座(唐朝文化艺术遗产),生态林600亩。

(5)畜牧养殖业:全村养猪存栏3018头,其中养猪大户2户年养猪120头,山羊450头,肉牛120头,均属分户养殖。

3、经济发展水平

金龟村无固定的集体经济项目和收入,202_年全村经济总产值2253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100元,其中劳动力转移及务工收入600万元。

(五)村落建设状况

金龟村村民居住形式以小集中、大分散为主,居住较为集中的居民点包括黄桷堡、牛长坡脚、张家湾、古楼房、牛房嘴、书房堡、螃蟹屋基、尹家大院等8个居民点。人口分别为320人、100人、80人、70人、150人、70人、90人、40人,共256户。全村砖混结构房屋面积85475平方米,人均拥有面积25平方米,土木结构面积23933平方米,人均拥有面积7平方米。全村有独立厨房405户,有独立厕所399户,有独立圈舍497户,有独立院坝的420户。

(六)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状况

1、行政办公

金龟村现有办公室1间,20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办公的需要,急需修建。

2、文化教育

村级小学一所,共设置8个班(其中幼儿班2个),教师10人,在校生430人。

3、卫生事业

金龟村现有医疗卫生点6个。

4、社会保障事业

全村共有五保老人12人,绝对贫困户65人,相对贫困户130人。

(七)村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

1、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省道205“泸顺”公路横穿金龟村,距国道319线、省道205线4公里,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在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交通优势

现有村级公路6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通了公路,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3)信息通讯优势

现有光纤入户200户,程控电话300门,信息灵通,联系方便。

(4)资源环境优势

金龟村山水相依,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螃蟹屋基水库,天台山果园,森林(古树)果树,观光休闲业、生态林、发展优势明显。水产养殖、林果业、畜牧饲养业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佛教文化活动、餐饮业、村级文化、商贸中心突出,对全村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2、发展劣势

(1)山多、田土少,人均耕地不足。

(2)坡高,居住条件差。

(3)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4)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规划目标

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培育状大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实现金龟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全面、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产业发展:形成“一心五带”,“一心”:以观光休闲业为中心。

“五带”:①库区和水产养殖业带。利用螃蟹屋基水库的自然资源及优势,在自流灌溉区内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水库内开发划船、荡舟、垂钓游。通过稻鱼田工程及山坪塘用于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发展休闲垂钓。主要布局在一社、二社、五社、六社、七社。既可优先鼓励农户分散发展,也可引进“业主”整体开发;②养殖、动物猎场带。利用山地种植饲料、草,发展养猪、牛、羊、鸡产业以及野外动物猎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巩固和发展现有养猪大户。结合退耕还林及现有土地发展牧草1000亩,布局在六社、七社、八社。在天台山、西禅寺、北禅寺支持农户进行羚、绵羊规模养殖。在中塘公路两侧规划猎场二个,养殖可猎动物为打猎爱好者提供优质服务;③赏花品果带。利用天台山果园基地,成片种植具有可观赏性的花草、果树,利用螃蟹屋基下游的优势,发展种植莲藕(赏荷花)300亩,开展赏花品果度假旅游;④森林(古树)带。充分利用原有生态林、黄荆树古树(距今1200多年)、白果树(距今200多年)、黄楝树(距今300多年)、螃蟹屋基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游,继续扩大退耕还林面积,培植新生林区500亩,重点分布在四社、六社、七社、八社;⑤佛教文化带。重点布局在螃蟹屋基、金龟寺、西禅寺和北禅寺,共8座寺庙。

——生产条件:能排能灌的基本农田人均达0.5亩,农业机械每年增加5台。实现“灌溉不用挑,打药不用抛,运输不用拉”。

——收入水平:到202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人居环境:实现“六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沼气;达到“三化”,实用化、卫生化、美观化。实现“走路不湿鞋,煮饭不烧柴,居住不觉烦”。

——农民素质:各种培训率达90%以上。

——农村道路:村域主要道路形成“一横四纵”的路网格局。

——社会事业:建成“一校、一园、三室”,计划生育率保持90%以上。

——农村社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到202_年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以上,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100%以上。

——文明风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保持良好治安状况,村民满意率达98%以上。

——民主政治:村级班子团结、民主、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公益事业民主决策,村务四公开,村民满意率达85%以上。

第五篇:红墩镇基本概况

红墩镇基本概况

红墩镇位于阿勒泰市南端,克兰河中下游地带,全镇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宜耕地6万亩,可利用草场70余万亩,总人口1.5万人,由汉、哈、维、蒙、回等11个民族组成,辖16个行政村,其中13个农业村,3个牧业村,是阿勒泰市农牧业大镇。

近几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红墩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核心,围绕“蔬菜业、乳业富镇,商贸活镇,科技兴镇,旅游促镇”的发展思路,发挥地缘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良种牛养殖为主的高效畜牧业、以乳品加工为主和以旅游、餐饮为主的二、三产业的发展格局,红墩镇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2_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红墩镇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2.18亿元,增长12%;镇村财税收入146万元,增长2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279元,增长606元;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红墩镇将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目标,推进乳业、蔬菜等优势产业升级,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将红墩建成一座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经济繁荣、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现代化小城镇。1

包场镇天西村基本概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