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云南教育
编辑:轻吟低唱 识别码:22-678764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6 16:02: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云南教育

云南省高等教育学历、学位证书认证服务程序

一、认证的范围:

1、学历证书认证范围:国民教育系列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以上(含专科)1980年以后(含1980年)毕业的学历证书。

党校、国外院校的高等学历证书;高中、中专(含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校的学历证书不属于认证的范围。

2、学位证书认证范围: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授予的学位证书。党校、省外院校、部队院校、国外院校授予的学位证书不属于认证的范围。

二、办理委托认证:

1、申请认证时需填写委托学历、学位证书认证申请表(联系电话必须为移动电话),提供需认证的证书原件(验)及复印件两份、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2、单位申请认证的,需提供单位介绍信及交验经办人的身份证件。

3、个人申请认证的,须交验本人的身份证件。

4、个人委托他人代理的,须交验委托人和申请人的身份证件。

申请表直接在服务窗口索要或者登陆 http://中的相关栏目下载。

三、委托认证费用:

申请一经受理,申请人凭认证申请表交纳证书认证费。缴费标准:按教育部和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收费,每份学历证书认证收费100元;每份学位证书、三沟通毕业证书、省办研究班毕业证书认证收费50元.四、注意事项:

办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毕业证书认证时,必须先认证其专科学历,但如果专科证书为三沟通毕业证书时不受理;办理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毕业证书认证时,必须提供其专科毕业证书。

五、领取认证结论:

申请人或申请单位凭办理时开据的说明、批示证书复印件、认证专用发票领取证书认证结论。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规定:省内院校证书认证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省外院校证书认证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三沟通毕业证书认证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休息日、节假日不计算工作日

地 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71)5156862、5144557(传真)

投诉电话:(0871)5170865

联 系 人:袁老师 李老师

第二篇:云南教育征稿

《云南教育》杂志征稿

《云南教育》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我省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教育类刊物,为16开48页半月刊。自创刊以来,我刊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我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和成果,热情讴歌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事迹,宣传我省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方法,刊登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为推动我省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对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ISSN 1009-2099 CN 53-1011/G4

A版:

以“宣传教育,服务基层”为理念,《云南教育 视界》继续完成《云南省教育厅政报》的宣传功能,刊登教育部、教育厅及云南省有关文件、领导讲话。保留原《政报》栏目及内容,及时传达国家和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最新动态,及时报道全省各地的教育新闻。栏目设置:

“前沿”:刊登国家新近发生的教育新闻。

“回放”:刊登云南省最近一个月内发生的教育新闻。

“纵横”:刊登省领导或厅领导或地州教育领导对教育发展问题所作的战略性研究。“政令传真”:刊登教育部、教育厅的政策文件,供全省教育行政干部传阅,领会国家、省的指示精神。

“聚焦”:写各州、市、各学校新近发生的教育新闻、消息。要求短小、精悍,字数尽量控制在800字内。做到能不说的话不要说。

“文件目阅览”:刊登一个月以来,中央、省颁发的各种文件目录,方便各地查阅文件。

“专题报告”: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作专题论述,进行深刻的探讨,以供读者借鉴。“关注”:教育系统内大家所共同关心的身边事,如教革、教师生存及现状、困惑等。“两基”脚步:报道未普及“两基”县的一些做法、经验。

“心灵驿站”:讲述自己对人生、爱情、家庭、生命的一种领悟。每一位教师在取得今天的业绩的过程中,都有着自己的一部奋斗史,都有着为理想而拼搏的故事。要有浓郁的现代和青春气息。

“读书看报”:一本好书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可写读一本好书后的感想、心得。或者你看了某篇文章后,深受启发,认为有必要让更多的老师一起共同品味,那不妨向我们推荐转载。要求注明文章的来源及首次刊发的时间。

B版:

以“立足教育,服务于人“为理念,将增强可读性与实用性,贴近云南省教育实际,贴近教师生活,走近教师内心世界,全心全意为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服务。按“主题策划”方式运作,“教育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主题”,“教师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话题”,以“本期特稿”、“凡人故事”、“心灵驿站”、“人间情怀”、“法制在线”等栏目支撑,新开辟的教育新闻与服务热线将帮助教师解答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困惑与忧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为了与时俱进,目前《云南教育?视界》的稿件更讲求“新鲜”(更新、更快地反映我们教育生活中的新鲜事),“典型”(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厚重”(包容更多的社会信息量),同时,体现出一种人性和人情的美。栏目设置:

“前沿”:刊登国家新近发生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全局指导性的新闻。

“回放”:刊登云南省最近一个月内发生的,结合云南省省情,对云南省有较强所指导性的新闻消息。

“政令传真”:刊登教育部、教育厅的政策文件,供全省教育行政干部传阅,领会国家、省的指示精神。

“本期特稿”:当期杂志最具可读性,最有影响力,最能体体现卖点的稿子。思想导向正确,能给人以回味无穷的警示,帮助读者从中获益,从稿件中找到真、善、美。“爱心行动”:讲述教育领域内新颖,有时代特色,曲折感人的爱心故事。

“本刊视点”:适合做有争议、值得探讨的教育事件稿,让每个当事人都站出来说话,然后再让旁证证人或有关权威部门出来表态,最后我们就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刻探讨。当然,故事本身还是要可读,有人情味。

“记者调查”:对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事件所进行的调查及反思。包括大、要案以及一些有典型性、震撼力、故事性强的案例或情感故事。

“人间情怀”:透过典型的现代教师故事,展现生活中人性的真善美和人性的假恶丑的碰撞,歌颂美好的人伦关系。

“园丁风采”:讲述教师自己(教育局局长、各类教育专家)的故事。可写自己为人师的故事,或者老师与苦难、绝症和死亡搏斗,创造生命辉煌与奇迹的生存体验,要写得有人情味,张扬生命,歌颂生命。

“聚焦”:写各州、市、各学校新近发生的教育新闻、消息。要求短小、精悍,字数尽量控制在800字内。做到能不说的话不要说。

“关注”:教育系统内大家所共同关心的身边事,如教革、教师生存及现状、困惑等 “心灵驿站”:讲述自己对人生、爱情、家庭、婚姻、生命的故事或领悟。每一位教师在取得今天的业绩的过程中,都有着自己的一部奋斗史,都有着为理想而拼搏的故事。要有浓郁的现代和青春气息。

“读书看报”:一本好书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可写读一本好书后的感想、心得。或者你看了某篇文章后,深受启发,认为有必要让更多的老师一起共同品味,那不妨向我们推荐转载。要求注明文章的来源及首次刊发的时间。“与健康同行”:为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提供良方。

“幽默地带”:开心一笑,从中得到轶趣和享受。欢迎各位老师原创或荐稿。“金玉良言”:言简意赅,一语中矢的简要评论。

“放眼世界”:为读者打开了望世界的窗口,从不同角度介绍国外不一样的教育现状,提供令人发省的教育信息。

“政事人物”:就国家时政、政体、大事及人物的生平作深度性挖掘报道。

本栏目欢迎各位老师、读者向我们推荐全国各地媒体登载的各类政事人物类综述性报道。

投稿邮箱:ynjyzzs@163.com

第三篇:云南推进“三生教育”

创新工作方式 丰富德育内容

云南深入推进“三生教育”

2011-10-22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昆明10月21日讯(记者 李配亮 杨云慧)云南省今天在昆明召开大会,总结“三生教育”经验,探究“三生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三生教育”各项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云南省副省长曹建方出席会议并讲话。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自2008年初在云南实施以来,现已在24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和学校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刘利民说,云南省实施“三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云南省的实践给了我们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许多启示:一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找有效切入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二是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注重生活、学习、成长的真实体验,提高教育的实践性;三是按照学生的教育规律,大中小幼衔接,各种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就如何加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刘利民强调,一是夯实基础,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提高认识,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顺利推进;三是拓宽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刘利民提出,希望云南省利用“三生教育”这个有效载体,继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丰富德育内容,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完善“三生教育”,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第四篇:云南监狱入监教育实施办法

云南监狱入监教育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入监教育工作,提高入监教育改造质量,根据《监狱法》、司法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及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工作要求,结合云南监狱入监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入监教育是监狱改造罪犯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罪犯了解监狱、认识监狱,树立正确改造态度和改造目标的关键环节,入监教育质量关系到监狱的安全和稳定。第三条 入监教育的工作任务,是通过各种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形式和方法,教育罪犯消除思想疑虑、放下思想包袱、端正改造态度、适应服刑生活。使罪犯了解监狱性质、任务、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掌握监狱管理制度、生活待遇,明确监狱劳动、教育及规范要求,懂得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成为安心服刑、服从管理、遵守监规纪律、接受改造的罪犯。

第四条 入监教育应当根据罪犯的思想、行为、心理特征,坚持因人施教、以理服人、循序渐进、从严管理的原则。第五条 入监集训的主要内容:办理入监手续,进行入监甄别,建立罪犯档案;完成入监教育课程;参加适应性劳动;强化改造行为规范;组织队列训练;总结与考核。

第六条 入监教育应当具备必要的教学场所,包括教室、谈话室、警示室、队列训练场(球场)和心理咨询室等,并配置相应的设施。在醒目的位置悬挂置放标志或书写标语。

第七条 入监教育经费必须保证。除按省财政厅规定的标准经费外,确因工作需要开支的应予及时解决。

第八条 入监教育时间,按我省监狱实际,入监教育不得少于三个月。第九条 对新犯入监教育率必须达到100%。

第二章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要求

第十条 监狱的入监教育工作机构统称为“入监集训监区”(未成年犯管教所称“入所集训管区”)。

第十一条 入监集训监区,应当配齐配强警察队伍,配有监区长、教导员、狱政干事和二名专职教育干事等。

第十二条 监狱不得向入监集训监区下达经济指标。

第十三条 入监集训监区应当在新犯入监一周内组织书写家信。家信连同《致罪犯家属公开信》一并邮寄。第十四条 入监集训监区应当准确掌握新收罪犯的基本情况、认罪态度和思想动态,进行个性综合分析,对罪犯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关押和改造建议。在罪犯分流前应当填写好《入监教育鉴定表》,鉴定表归入罪犯(副)档案。

第十五条 入监集训监区在罪犯分流前应当及时整理档案资料,做好各项移交工作,做到档随人走。

第三章 入监教育内容及目的

第十六条 入监集训监区要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由教育科审核备案,报分管监狱领导批准。教学课时每期不少于300课时。第十七条 入监教育的内容及目的:

(一)入监集训动员,由监狱领导组织动员;

(二)监狱概述,主要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和司法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等,使罪犯了解监狱性质、任务、工作方针,改造罪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手段;

(三)学习《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及监规纪律,逐步矫正不良恶习,养成文明、礼貌和讲卫生的好习惯;

(四)进行反脱逃专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缓解紧张情绪,消除疑虑,安心改造;

(五)开展认罪服法、真心悔罪教育,使罪犯认清前途,坚定改造信心,积极接受改造;

(六)学习《罪犯百分考核实施细则》、《罪犯分级处遇管理规定》及狱务公开等规定和要求,使罪犯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

(七)组织时事政治教育,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形势;

(八)开展安全和劳动常识教育,要结合生产劳动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和劳动常识教育;

(九)认真组织罪犯结合学习开展讨论,写出书面的决心书、服法悔罪书,并适时进行讲评;

(十)大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活跃监区文化生活。

第四章 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第十八条 对新收罪犯的入监教育考核的主要依据是《罪犯改造行为规范》、《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等要求和有关规定,主要内容为:

(一)认罪服法,服从管理。认识犯罪危害,承认犯罪事实,服从法院判决,坦白交待余罪,服从管教。无不认罪言行和无理申诉、缠诉现象,按要求如实书写个人情况和认罪服法保证书;

(二)消除疑虑,放下包袱。能正确认识犯罪和刑罚,信任监狱人民警察,正确处理家庭和个人问题,精神振奋,思想稳定,态度良好,积极接受改造;

(三)法律常识,时事政治。掌握监狱的性质、任务和工作方针,熟悉罪犯改造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手段,懂得罪犯的权利和义务,了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时事。

(四)遵规守纪,矫正恶习。罪犯通过入监教育能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规纪律,规范改造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维护监管秩序。掌握《罪犯百分考核实施细则》、《罪犯分级处遇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能背诵《罪犯改造行为规范》等,会唱十首《狱园歌曲》。

(五)积极劳动,安全生产。罪犯能积极参加适应性劳动,服从分配,不怕苦、不怕脏,保质保量,安全低耗完成生产任务;

(六)队列训练,内务卫生。通过严格的队列训练和内务卫生管理,使罪犯养成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树立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熟练掌握各种队列要领,做到动作准确,整齐化一,报告规范。内务卫生统一、整洁,个人卫生好。

第十九条 考核办法。考核综合进行,采取观察、谈话、笔试、现场演练等方式,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建立考核台帐,最后量化计分法。分值和考核评定由各监狱,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第五章 考核的组织领导和要求

第二十条 入监教育结束后,监狱应当对新收罪犯进考核验收。监狱成立考核验收小组,考核验收工作由分管领导组织,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监狱教育科(处)牵头负责实施。

第二十一条 考核遵循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准确、及时、客观地反映新犯改造表现和本质的要求。第二十二条 考核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

第六章 罪犯分流

第二十三条 入监教育合格罪犯可分流。对有下列情形的不得分流,继续集训学习:一是入监集训期限不满的;二是学习内容未完成的;三是考核不合格,验收不过关:四是“四假”罪犯,在没有查清楚真实情况前不得分流。

狱外劳动监区(点)新犯不准分流。

第二十四条 对老、弱、病、残、痴和外籍罪犯,应根据其特点,各监狱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重点犯和累犯应从严考核验收。第二十五条 分流罪犯因入监教育质量问题,在一月内发生脱逃、监内重大事故的,要追究入监集训监区主要领导和管理警察的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对未成年犯的入监教育,依照《未成年管理所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未作规定的,按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局教育处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省第一监狱积极探索罪犯入监教育新模式

发布日期:2011-05-18

浏览次数: 168

信息来源:省监狱管理局 省第一监狱

为及时应对《刑法修正案

(八)》实施后押犯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新问题,省第一监狱未雨绸缪,把罪犯入监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保安全、促提高”的要求,从组建入监教育教研室、引入企业质量管理法、推行模块化教育方法等基础性工作入手,积极探索罪犯入监教育新模式,着力构建新形势下罪犯入监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是组建入监教育教研室,着力优化罪犯入监教育。监狱组建入监教育教研室,由管教科室负责人、入监监区民警、资深民警教师、心理咨询师等担任成员,每月定期开展入监教育教研活动,研讨、制订罪犯入监教育的内容、方法,分析解决入监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入监教育工作经验,评估入监教育质量。通过入监教育教研室的设立和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断优化罪犯入监教育,使教育更具科学性。

二是引入企业质量管理法,促进规范罪犯入监教育。监狱引入企业质量管理法,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罪犯入监教育进行过程识别、职能界定、质量评审,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程序性文件》和《质量手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操作,全面考核罪犯在入监教育中的改造情况。通过质量管理标准的成功运用,以严格的考核标准、规范的操作手段,有效地克服入监教育工作的随意性,不断规范罪犯入监教育,使教育更具合理性。

三是推行模块化教育方法,不断深化罪犯入监教育。及时制订出台《罪犯模块教育实施方案》。按照罪犯罪种、刑期、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类编组,通过积极推行“内容分解、模块教育、整体提高”的管理教育模式,认真落实 “全员参与、编组实施、分组教育、全程管理”的模块化教育方法,编制相应的入监教育计划、教育课程,不断深化罪犯入监教育,切实做到因人施教,使教育更具有效性。

四是认真研判犯情动态,积极构建心理学视角下的入监教育模式。构建心理学视角下的入监教育模式。如构建以“爱”为主旨的教育模式,进行“爱”的教育,通过心理测试、心理课堂、心理家园、团体训练营等积极的心理管理方式,切实提高罪犯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以“悔罪”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将“悔罪”教育列入入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新入监罪犯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恶行”,促使他们在今后改造中去真正赎罪;以“人文”为本的感化教育模式,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从而达到感染人、感化人的目的。

金陵监狱创新入监教育管理模式落实“首要标准”

2010-08-25 10:25:08

【字号大中 小】【打印】【关闭】

本网讯近期,金陵监狱根据新入监服刑人员服刑意识较差、文化水平偏低、行为认知偏执、单次转送人数较少等新变化,及时调整入监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强化入监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把好服刑人员入监改造第一关。

一是重新修订教育方案。及时掌握了解新犯基本情况,建立对其基本情况、认罪态度、心理特征、个性特点、危险系数的评估预测制度,重新修订出一套科学、系统的入监教育方案,提高了入监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是创新教育手段。根据新入监服刑人员的特点,把认罪服法教育与服刑指导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新入监服刑人员认罪服法。

三是适当延长集训时间。针对近期新入监服刑人员自我约束力较差的情况,适当延长集训时间,使其适应改造生活,对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考核标准的,将继续延长入监教育期,确保时间、内容、效果三达标。

四是强化个别教育。对接受能力差者,指定专人以“一帮一”的形式,让服刑人员熟知狱内的生活规范、行为规范和学习规范,以此强化监规纪律意识,为服刑人员积极投入到新的改造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尽最大可能降低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率

第五篇:2008云南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按照“申论作答要求”在答题纸上依次作答。

二、材料

(1)在中国,城市和农村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一眼看上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不相上下,高楼大厦、磁悬浮列车、信用卡、来自巴黎的时装。…“这一切甚至让初次来访的外国人为之惊叹,但一走进人口占中国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连公路都没有通的村庄,农户家里没有电话,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

(2)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经济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城市发展更快,城乡差别不但没有缩小,近年来还有扩大之势。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3.4%,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476元,实际增长4.8%。两者比例是3.1:1,大于2001年的2.9:1.而在1993年,这一比例是2.47:1.全国人大代表、原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说,如果考虑到农民纯收入中四成是实物折抵的收入,还有两成用于预购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农民可自行支配的货币收入可能不。超过l000元。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平均只有3.94%,来自种粮的收入则为负增长。

(3)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在世界各国都是存在的,但是中国城乡收入差别之大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极为突出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日前披露的数字,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5:1,而亚洲各国一般在1.5~2.0.来自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平均约为1.5:1,中国是世界城乡收入差别最大的国家之一。城乡之间的这种鸿沟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4)中国农村的就业压力极为严重,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尖锐,需要转移及愿意转移的劳动力数以亿计。全国农村仅有约2亿多亩耕地,最多2亿劳动力即可经营好,除去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外,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估计在4亿人左右。这就造成:一方面,农村人均占有资源数量严重不足(目前中国人均占有耕地只有1.2亩,今后还将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使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不断从农业生产中游离出来。城乡经济水平差异是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的结果。据统计,城市每个劳动者占有资金比农村高出5倍多,城市劳动生产率为农村的4.7倍。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正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大。由于农村的劳动供给量大于城市的劳动供给量,而且农村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所以农村必定是劳动的净输出者。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说,据统计,19.87~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了2394.6万亩耕地,至少有3400万农民因征地失去或减少了耕地。按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2000~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达到5450万亩以上,失地和部分失地农民将超过7800万人。

(6)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户籍制度是一种身份制度,也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主要体现。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把城市和农村分割为两个”社会“,一个”社会“由城市居民组成,一个”社会“由农民组成。国民被分成具有不同户籍身份的城市人和农村人。他们在接受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劳保福利、住房、就业和大众传播媒介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待遇。这种差别待遇,曾是社会认可的正式制度安排。城镇居民的户口本象征着正规的城镇户籍管理体制,意味着永久居民及其相应的权利。城市居民与农民相比,前者有收入较高的工作职位,享受城市常拄人口的防暑降温费,享受着医疗费用上的优惠以及孩子在入学上的特殊照顾等;后者在户籍制度的束缚下,很少与外界交流,基本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了他们不变的生活写照,遭受着强劳动低收入、儿童失学、交通不便、就医困难等问题的困扰。

(7)低收入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进入城市后,绝大多数仍然保留着农村居民身份,他们很少能获得城里人所享有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对外来劳动力管理较为规范的城市,如北京、济南等,目前实行暂住证制度,这些农村来的劳动力首先必须获得暂往证。和旧的身份制度相比,它仍旧保留着某些身份制的特征。外地农民首先必须花钱在附近村庄上租用民房,还要缴纳卫生管理费、治安管理费等。外来农民很难进入城里人的社交圈子,很少能够和当地居民交友,极少能够和城里人缔结婚姻关系。他们的子女只能在远离父母的家乡小学求学而不能进入城市的学校读书。外来农民所从事的职业多为城里人不愿从事的体力繁重、环境艰苦、条件很差的工作。他们与城里人相比,虽然都同处一个城市,但在经济收入、生活景况、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另类群体。

(8)农村流动人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改革开放后许多新兴行业急需补充大批劳动力,许多脏、累、收入低的工种无人问津,民工进城补充了这个缺口。仅建筑行业而言,绝大部分就是农民工。他们以廉价的劳务支援了流入地的经济和城市建设,促进了流入地的第二、第 三产业的发展,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但成千上万的民工一下子拥进城市,也会给城市社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相当多的社会问题,例如增加了交通运输的巨大压力。

由于农民大规模向城市流动,造成许多农村的责任田未能精耕细作,甚至有抛荒、弃耕。农民跨区域大量进入城市,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诸如公交、住房、供水、医疗卫生等设施的负荷,给城市规划、建设、交通、户籍、治安、市容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盲目外出打工的一部分人甚至沦为罪犯。此外,民工大流动过分集中于大中城市,加剧了城市就业矛盾,带来了计划生育等诸多问题。

(9)许多经济学家相信,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最大隐忧。

中国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消费”断层“.在城市已经达到”需求饱和“的许多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在农村却因收入低下而不能够形成”有效需求“,从而使得产品积压、企业减产,农村市场发展缓慢,进而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消费的”断层“说到底是一种购买力的”断层“,购买力的”断层,说到底又是一种收入的“断层”和品位的“断层”.也就是说,一方面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物质层面)差距拉大;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文化档次(精神层面)差距拉大。进一步的表现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社会“断层”和文化“断层”,这或许是比表面上的消费“断层”更加严峻的问题。

(10)“农业贷款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5%左右,乡镇企业贷款占全国贷款余额的6%左右,而这总共不足11%的贷款创造了超过40%的社会财富,农业利用贷款创造财富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行业,我真不明白我们的银行、投资家为什么算不清这个账,给嗷嗷待哺的农业企业多输点血?”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痛心地说。当前农户取得贷款的主要渠道是民间私人借贷。估计有50%~65%的农户获得了非正规贷款,农户借贷中民间借款所占的比例超过70%。我国农村“高利贷”估计有8000亿~1.4万亿元。

(11)湖南省某苗族自治县西南的长安营乡是个典型的高寒山区乡镇,1998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仅667元,贫困户达60%,全乡14个行政村有9个不通公路,85个村民小组有5,5个不通电。群众吃的是自家种植的东西,有的一年到头不知肉味。而通过近几年全乡因地制宜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奶业、高山反季节蔬菜、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到2001年,全乡“三大产业”创造产值400万元,三年时间人均增收800元,人均纯收入比1998年翻了一番。

(12)城镇化水平越高,农民收入也越高。比如,上海2000年城镇化水平在全国最高,达88.3%,上海的农民收入也居全国第一。据统计,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为1.72亿,城镇化率为17.9%;1992年以后,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最近10年间平均每年新增城镇800个左右;2002年,我国城镇人口超过4.8亿,城镇化率上升到39.1%以上,但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仍然要低10~20个

百分点,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则更大。

(13)2004年2月8日新华社全文播发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t6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作答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专概括材料所反映阿主要问题。(20分)

2.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求: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3.就所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参考答案:

第一题: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专概括材料所反映阿主要问题。(20分)

长期以来中国的户籍制度把城市和农村分割为城乡二元结构,一方面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农民增收缓慢,农村社会福利保障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造成城市内需饱和而农村市场疲软,社会、文化、消费断层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而农村人多地少、耕地流失等原因促使大量农民抛荒进城务工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149字)

第二题: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求: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材料反映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及城乡经济差距大,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平等灵活的人口管理制度。

切实落实好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通过规范农民土地承包流转、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民走农业特色化产业道路等形式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三、强化农民富余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农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业转移力度,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四、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保体系,逐渐缩小城乡各方面的差距。(297字)

第三题:就所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近来还有扩大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已达到3.1:1,经济收入的巨大差异致使众多农民抛荒进城务工,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城乡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巨大差距已严重制约了中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以户籍制度为体现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人为地将城市农村分割为两个社会的做法,不仅使农村饱受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保障体系脆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困扰,而且使城市内需饱和而农村市场开发缓慢,进而制约经济增长。因此,创新农村发展观念,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逐步施行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人口管理方式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改变农民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必须创新人口管理方式,对把国民分为城市人和农村人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通过淡化身份和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努力缩小多年来因户籍制度带来的巨大大福利保障差距。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燕尾服环境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目前许多农村地区落后的基础设施造成的交通不便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通过扩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人口的交通、教育、居住环境,缩小城乡生活质量的差距,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活跃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要继续规范土地承包流转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引导农民走特色产业化道路,切实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然而众多的乡镇企业却因为贷款渠道不畅而限制了其进一步壮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大对农业和乡镇的支持力度,增强乡镇企业造血功能,提升农村经济活力。

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底子薄弱的现状决定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需要统筹全局、着眼未来的巨大工程,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在认真落实好每项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和谐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真正一体化发展。(1052字)

云南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