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难忘的歌谣》导演阐述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22-999123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8 00:43: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难忘的歌谣》导演阐述

音乐电视《难忘的歌谣》导演阐述

抗日战争时期,年仅十三岁的王二小,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为了号召人们学习少年英雄王二小,让二小精神代代传扬,一首情深、意厚、催人向上的颂歌诞生了,它就是—《难忘的歌谣》。这首歌以深情、赞美的情绪,表现对英雄精神的追怀弘扬,也表达了对美好明天的的希望和憧憬。

在音乐电视的创意过程中,融入歌曲要表达的目的与感情。从而更意境深远的缅怀英雄精神,和号召人们学习二小精神。

一、创意与定位

轻声“呜„„”字哼鸣,似从远方传来轻轻吹过的风声,引发出一种空旷幽静的感觉,塑造出一种略带伤感的情感境界。静静的将受众的思绪引回那片青翠的山谷。

“三月的桃花开满山坳,山坳里回荡着难忘的歌谣。大地和小草一同传唱,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静静的山坳里回荡着难忘的歌谣,人们缅怀少年英雄王二小。作品以此为切入点,讲述了一位淳朴的山村女教师向她的学生们讲述二小的英雄事迹,带领孩子们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去二小牺牲的山坳深切缅怀王二小的故事,还有城市一片繁荣的景象。

《难忘的歌谣》以以音乐电视的形式,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深情地缅怀英雄精神,也表达对美好明天的希望和憧憬,既有对过去的回顾,又有对今天的赞美和明天的向往,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二、时空设计

《难忘的歌谣》运用了三个不同的大时空:缅怀过去、感观现在、展望未来。

1、烈士陵园

这是此音乐电视的第一个镜头,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众的思绪拉进作品当中来。

2、田间、山坳

女教师带领孩子们举着红旗行进在田间,去那历史的山坳缅怀过去、体会精神。

3、学校、教室

在这学习知识的圣地,老师向孩子们讲述少年英雄王二小的事迹。

4、故事片《少年英雄》片段回顾

回顾影片中少年英雄王二小的英勇事迹,使受众的情绪达到最高。

5、在乡亲们和战士面前

歌手向乡亲们和战士们讲述那难忘的岁月和事迹。让这段历史呼唤受众的情绪、重新萦绕人们的心头。

6、在城市中

城市和乡村都没有忘记历史,没有忘记王二小,城市和乡村一同传

唱动人的歌谣。

7、西柏坡纪念馆

女教师带领孩子们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再一次缅怀过去。将可歌可颂的精神深入孩子们的心中。

8、火箭上天、列车疾驰、飞机起飞等祖国一片大好的景象

展现现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是对祖国未来的憧憬,愿霞光灿烂祖国更美好。

9、歌手的主题时空

由电脑制作,北京主要是与主题相关的画面。女教师向孩子们、乡亲们和军人们讲述二小的英雄事迹、带领孩子们走在田间山坳和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在高楼大厦前深情歌唱等画面是现实场景。

三、运动设计与摄影设计

《难忘的歌谣》的主题是深切怀念、深情赞美、展望未来和积极向上的。拍摄时以平稳、流畅的运动镜头为主。镜头采用推、拉、摇、移等多种手段,以保持画面构图的饱满,注意人物与环境的协调。

四、灯光设计

外景以自然光为主,棚内以柔光为主。

五、色彩设计

《难忘的歌谣》主要是实景拍摄,田间山坳、城市高楼、西柏坡纪念馆等,都是自然地体现出真实的色彩效果。

六、形象设计

歌手既以歌手的身份,同时又以淳朴山村女教师的身份出现,带领孩子们回顾过去、在城市高楼前深情歌唱、在与主题相关的背景下自然入画。一袭白衣、一袭红衣和两身军装,既淳朴又正直,非常准确的演绎了这两个角色。

七、剪辑与特技

《难忘的歌谣》音乐抒情,情绪以深情赞美为主,作品在保持画面朴素真实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叠、切的手段,使镜头连接起来顺畅、干净,以适应歌曲情绪的表达。还采用了“融”,使画面更加丰富,也更好的体现了意境和主题。画面内容与歌曲情绪紧密结合,达到完美统一。

2009426030张旗09级音乐一班

第二篇:导演阐述(推荐)

导演阐述:

为庆祝建党90周年。讴歌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丰县电视台主办,邮储银行丰县支行全程支持的以“邮储银行红歌飘扬”为主题的建党90周年红歌达人,是一次表达爱祖国、爱生活、爱社会主义的红歌盛会,丰富了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展现全县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在当今电视节目内容大量同质化的市场传播格局中,影响主流社会的传播资源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多得的传略资源,尤其是202_年,正值建党90周年,“邮储银行红歌飘扬” 建党90周年红歌达人是以红歌交流情感的主流高端活动,“红歌”综合了时尚元素与怀旧元素,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在传播日益分众化的市场环境中弥足珍贵。

红歌会共分为24场,每场以各县(镇)为单位,组织晚会内容,演出与展示相融合,深入到各县区进行录制,将当地特色的节目与领导讲话融入到演出之中。24场晚会展示结束后,将评出节目及组织的各个奖项,在第25场晚会中进行优秀节目展演和组织奖项的颁奖。

晚会将以“红色”为主题,以大型综艺节目为重点节目表现手段,以情感故事铺渲整场,打动人心,充分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参与,营造一个主题向上、气势磅礴、形式新颖、红味十足的“红色晚会”。

通过本次活动,使更多的人关注红歌盛会,使“红歌文化”这一根植于民间的平民艺术为人民所用,使人们真正理解“红歌文化”的核心价值;

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开发,赋予本活动最有正酣里的内涵,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张力,打造文化项目新品牌。

这是一场全民的红歌会,人人唱红歌,人人受教育,人人展风采,只要你懂得红歌,喜爱红歌,会唱红歌,这里就是你的舞台!

第三篇:导演阐述范例

《黄土地》导演阐述

陈凯歌

一、今年元月,我和摄影师、美术师一起为酝酿剧本修改事,到陕北体验生活,我们在佳县看到了黄河。

如果把黄河上游的涓涓细流和黄河下流的奔腾咆哮,比作它的幼年和晚年,那么,陕北的流段正是它的壮年。在那里,它是博大开阔、深沉而又舒展的。它在亚洲的内路上平铺而去:它的自由的身姿和安详的底蕴,使我们想到我们的民族的形象——充满了力量,却又是那样才沉沉的静静的流去。可是,在它的身边就是无限苍莽的群山和久旱无雨的土地。黄河空自流去。却不能解救为它的到来而闪开身去的广漠的荒野。这又使我们想到数千年历史的荒凉。

一天清晨,我们看到一位老汉,在黄河边打起了两桶水,佝偻着身躯走去——毕竟有人掬起黄河之水,黄河之水毕竟要流进干旱的土地。

我们就是在那个清晨,明白了应该写什么,怎样写。在我们的影片所要展示的那个年代,引导着整个民族去掬起黄河之水的就是共产党。翠巧,是觉悟到了应该掬起黄河水的人们中的一个。即使那只不过是一桶水。人们的向往和现实生活之间总是横亘着艰难的道路,但是,现实中的每一个行动又总是放射着理想热烈的光辉。

热爱黄河而去歌颂黄河,对于每一个尚未丧失激情的人来说,都不难。如果我们清醒地看到,能够孕育一切的,也能够毁灭一切,那么,对于生活于旧中华民族整体中的翠巧而言,她的命运就一定带有某种悲剧的色彩。她所选择的道路是很难的。难就难在,她所面对的不是狭义的社会恶势力,而是养育了她的人民中的平静的,甚至是温暖的愚昧。较之对抗恶势力,这种挑战需要很大的勇气。因此,我们的影片就内涵而言,是希望篇。因此从形象的历史审美价值着眼,我们的更高的期望是,翠巧就是翠巧,翠巧非翠巧。她是具体的又是升华的。

如果要我说有关影片的主题方面的话,就是这么多了。

二、作为学步者要说明影片的风格,恐怕是件难事。但是我们称之风格的东西毕竟是容纳主题的基础,那么,试着说明还是必要的。

黄河是大河不是小溪。在它的水流之上,容不得落叶或枯枝的滞留,它的水势是强大的。

走上陕北的山顶,登临送目,你又会发现,黄河的流水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只是在流向的曲折上,才能看出它的壮阔。

我把黄河的流向比做影片的结构,又把远观的流水比做占了影片相当大比重的一部分句子。

我的意思是,就结构而言,我们的影片应该是丰满而多变化的,具有自由而又狂纵的态势,意写纵横,无拘无束,而就大部分句子而言,却温厚,平缓,取火之木,穿石之水,无风皱起,小有微谰。因而大有响入云天的腰鼓,哀吟动地的求雨声,小有入夜深谈,和边浅唱。

在总体构思的制约下,我们已经扫除了原剧作中一切公然的对抗性因素。我们不正面描写与黑暗势力的冲突,不正面铺排父女间的矛盾,不正面表现人物在接受外部世界信息后的变化,也不点明人物出走的直接动机,而代之以看似疏落,却符合时代特征和民族性格的人物关系。

我们还将在拍摄过程中扫除影调、色彩、构图、音乐音箱、表演、场面调度、服装、道具等诸多方面一切利于外而害于内的棱角,使影片成为可以向规定方向隆隆滚动的球体。我们极度重视影片的情节和所要完成的戏剧任务,我们又希望其能够潜水而行,到达彼岸。

掌握本片的要领就是一个字“藏”。

“大言无声,大象无形”影片的风格的形象概括就叫做“黄河远望”。

三、音乐和音响在我们的影片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为此规定了若干准则。

A.本片的音乐利用力求单纯,包括构思和配器都要贯彻此原则。音乐一定要在其他音响媒介的引导下进入,音量应进行控制,务使其产生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效果。

B.在许多影片中,常以音乐作为情绪表现的辅助手段,一般来说,这并没有什么错。问题是,当情节进展,演员表演,视觉的强烈效果同时并举时,再加上音乐,就造成了诸手段的不必要的堆积。为使影片保持必要的客观态势,音乐在经过研究后。应稍滞后于情节的进展。这一点也应该成为音乐构思的原则。

C.我们已经确定,影片中将出现翠巧和顾青的音乐形象。音乐形象的旋律应力求简练、上口,且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只是依情况在节奏和配器上有所变化。

另则,我们拟在音乐运用上采取较强烈的对比手段,例如,翠巧歌声一直是低吟浅唱,直至送别顾青才有一泻而出之势。再加,全片音响清淡如缕,但在腰鼓阵一场却有振聋发聩之声。

D.在音乐音响的构成形式上,我主张取不完整道的态势。例如,顾青的音乐形象在前几次出现时,应只有几小节,目的是使其成为人物内心活动的外观手段。翠巧的音乐形象在各处的出现看做是一颗颗珠子,而总体中将其一一串起;这样,完整统一的核将在不完整的形势中求得位置。

让我们对音乐音响方面的设想作一个归纳,就是,单纯,简练,反复出现,对比和不完整。

我希望录音师据此意向,制定一份音乐音响的总谱交我。

四、可以说,我的总体构思是和摄影师、美术师共同完成的,因此,我对他们已没有更多的话可说。要说的只有两句:

A、构图的完整和形象上的平淡无奇,应是本片大部分镜头追求的目标之一。

B、我们不搞民俗方面的展览,又要在所有场景的细部真实上足以服人。

五、对于服装、化装、道具各部门的同志们,我也有一句话:影片的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体现完全依靠你们的努力。

我建议,当我们到达外景地时,三个部门应各有一位同志有针对性地对影片表现的年代中,与自己部门有关的种种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研究、搜集、购买等项的工作,最终体现在银幕上。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两次迎亲的场面。希望你们在五月初向我提供详尽的文字设想和所用服装、道具方面的清单。我欢迎你们对分镜头剧本中出现的服装、化装、道具方面的细节进行补充,在这些方面,你们呢将是创造者,而不单是执行者。你们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事关影片的成败,希望同志们在美术的领导下努力工作。

六、最后我想谈一谈表演问题。

我们的影片只有四个人物,如果,分别去描绘四个人物的性格基调用不了许多篇幅,但我不打算这样做,尤其不想向你们说明你们将分别担任的角色各自是什么人。我的意思是,他们是什么人,将最终由你们呈现于银幕上的形象来完成。我的任务不过是把你们扮演的角色置于各自适当的位置。你们所应该感受、把握和再现的一切都已经存在于分镜头剧本之中。因此反复研究分镜头剧本是绝对必要的。

我希望,你们将主动找我,我们将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使角色的形象活起来。

同视觉形象相比,文字是极其乏力的。我不要求你们写出人物小传。我只要求你们在如下几个方面认真思索,并将你们的想法逐一告诉我。

A、你对人物自身性格的生成和造成这种生成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你对体现这种关系有何设想?

B、你如何理解在表面无冲突的状况下的人物关系?你是否认为自身形象的塑造,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物的关系间的消长?你将如何表现这些关系?

C、就分镜头剧本提供的内容看,大到全剧、小至每场戏、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第二任务和远景任务,你对此作何理解?准备怎样在完成具象任务透露出来?

D、你们一定不要试图去表演人物的美或丑,无论是善良或愚昧,无论是欢乐或痛苦,在他们都是正常的生活,是不需要格外加以表现的,尤其不能够单独加以表项。你们要谨慎地使用你们的眼睛,尤其不要用眼睛去表现结果。

我的意思归纳起来就是:重内功,重联系,重变化,重整体。不以形夺人,而神夺于形外。

我们是青年摄制组,热情高,干劲大,重效率。众人拾柴火焰高,前一段工作已见成绩。希望所有的同志能对导演的工作提出建议,给予帮助。

很高兴和大家合作。谢谢大家。

1984年4月6日

电影《黄土地》摄影阐述

张艺谋

立 意

大凡作一件事,必有立意,或称构思。

古人有语:“„„ 故善画者,必意在笔先。宁可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意到而笔不到,不到即到也;笔到而意不到,到犹未到也。”

这一带是中华祖先轩辕帝耕耘征战之地,是民族的摇篮,在这里拍片,大约总要想很多的。

我们想表现天之广袤,想表现低之沉厚;想表现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想表现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想表现人们原始的蒙昧中焕发而出的呐喊和力量,想表现从贫瘠的黄土中生发而出的荡气回肠的歌声;想表现人的命运,想表现人的感情——爱、恨、强悍、脆弱、愚昧和善良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

想的总是比做的好。

“取法于上,取得于中。”“取法于中故为之下。” 实际上,我们能拍摄的内容很少:土地、摇动、黄河、四个人物。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主 题

这部影片的主题,很难一言尽之。我以为,如果说是一个反抗买卖婚姻的故事,毋宁说是渗透了对人,对土地深深的爱和对光明的执著追求。

风 格

是拨地而起的高亢悠扬的信天游,是刀砍斧剁的沟沟壑壑,是蹬踏而来的春雷般的腰鼓,是静静流淌的叹息的黄河。

“深沉、浓郁”——这是最简单的说明。

摄影基调

色彩、光线、构图、运动四大要素构成了电影摄影的风格,我想,它们都应该统一在这样一个基调下:不求清淡而取浓郁,不求变化而取单纯。

庄子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全片总体造型处理 1.色彩

“黄牛、土地和人有着一样的皮色。”勿需多讲,黄色是本片的色彩总调。

是沉稳的土黄,不是跳跃的鲜黄。在黄色中,有黑色的粗布棉袄,有白色的羊肚毛巾,有红色的嫁衣盖头。

黄黑、白、红——黄是土地,白是衣裳,白是纯洁,红是向往。

不学中国年画的设色鲜亮,而取它的单纯浓郁。2.光线

由于黄土高原在刺目的阳光下,呈现出接近白色的效果,考虑到充分体现泥土的沉稳本色及温暖的气氛,本片的光线处理,以“柔和”二字为主。

外景多用早晨,傍晚的光效,内景用大量的散射光和柔光照明。

在个别场景中,有意识运用明亮阳光构成大反差,加强视觉印象——这是戏的需要,内容的需要。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画面意境的产生,首先在光。3.构图

“简练、沉稳”这是构图的宗旨。

“思赡者善敷,才核者善删。”在画面中,坚决排除可有可无之物,强调简练,强调大块面的重厚感。

同《一个和八个》不同的是:不是有力的震撼,而是静的恬美。

构图不求奇特大胆,而求朴实完整。4.运动

为造成一种深沉,厚实的感觉,能不动尽量不动。

通过镜头内部的有机调度,通过演员的运动,与不太运动的摄影机形成一个整体,造成既有层次,又有变化的视觉印象。

电影是动的艺术,但电影摄影未必只有“动”这一种手法。

“山之厚处即深处,水之静时即动时。” 几种具体手法

根据内容的需要——这是根本。统一在导演构思之中——这是前提。1.重复

全片中,大量运用同景别、同机位、同镜头焦距,甚至同光孔的重复镜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华民族就这样走过了漫长的路.日复一日中有国痛苦、欢乐、渴望、斗争。

同一画面,往往蕴含着,再现着不同的质。2.色彩蒙太奇

黄是全片的总体色调,但在几个段落中,大量拍摄红色;红轿帘、红盖头、红衣红裤、红腰带、红腰鼓、红花、红马„ „

充满画面的红色!强化了视觉冲击力,造成了情绪上的跌宕起伏,形成节奏。同样的红色,在不同的段落中,给人迥然不同的感受。3.光线跳跃

全片是柔和的光线,但两处有跃:

腰鼓——刺目明亮的阳光!这是翻身农民纵情的歌唱。这是新生。

求雨——刺目明亮的阳光!这是精神扭曲农民悲怆的呐喊。这是死亡

死亡了,才会诞生。

几句题外话

80年代的年轻人,常被呼为“现代青年”。所谓“现代”,摈弃传统也。

其实,我们在对未来影片的构思中,从劳资这几句话中得益匪浅:“大方无偶,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四篇:纪录片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

《工地》是大连电视台新近创作的一部有关农民工的纪录片。导演阐述是这样的:

中国有13亿人口,8亿农民。农民中有4.6亿劳动力人口,其中的9400万进城打工。在某种意义上,农民的现实就是中国社会的现实,农民的理想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而在城乡流动的农民工是中国政策调控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记录过程中,我们有两大发现: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单纯和劳作方式的神奇。单纯和神奇则构成本片的结构方式和表述方式。本片通过对农民工生活理想的记录,把农民工从世俗理解中的低微层面抖落出来,呈现为一种伟大的生活,和精彩的现实„„

这里,我们试图对本片的创作过程进行理性梳理,与纪录片同行共勉。

结构:用简单的语言说话

《工地》的结构是这样的:农民工的劳动场景和生活场景+人物面部特写+人物现场采访。由这三部分组成完整段落,各段落铺排开重复循环,构成一个单纯的循环式结构。其中现场采访是主体和主线,是本片的写实部分;劳动和生活场景是主体后面的背景,是本片的写意部分;成组出现的面部特写是主体里面的内核,是作品的本质诉求。如此结构原因有三:

一是自《海路十八里》以来,我们一直在自觉地探索单纯的表述形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第一感受”。前期广泛接触深入思考以“寻门而入”,后期则要跳将起来“破门而出”。我们相信,好作品是单纯并且准确的。二是做外国人看得懂的纪录片。通过市场交易让我们的纪录片进入境外主流媒体,是近年我们在走的一条新路。繁复的背景交代,微妙的情感差异,独有的文化情愫,外国人理解起来是困难的。绕开这些,我们力图形成的是一种通用的单纯样态。如果说《海路十八里》是我们寄往西方的一张明信片,《工地》则是来自中国最坚定、坦诚的凝视。三是用结构来制造节奏。这是一部快节奏的纪录片,镜头长度基本保持在3秒以内。音乐被大段运用,昂扬的节奏引领着情绪的发展。与音乐的跳跃和速度感形成对比的,重复的结构却塑造出舒缓的慢板,从而形成轻重得当、缓急相宜的通篇意蕴。

结构是讲述的容器,也是作者对记录感受的抽象与提炼。单纯的结构不是想象,农民工的生活理想和劳动行为给我们的直接感受就是单纯。我们接受了生活的启迪和恩赐,形成对于农民工的独特视角,构成本片的鲜明风格。而结构决定表述方式,如何表述则决定观众的解读取向。从这个角度讲,结构也是作品的基本态度。单纯结构赋予的明快与健康的个性,正是我们面对农民工这个题材的基本态度。

主题: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被问及武功的最高境界,李小龙脱口而出:“是诚实地表达自己!”身处农民工之中,我们努力摈弃关于农民工的种种概念和结论,寻找内心的真实感受,然后诚实表达。

用恢宏的劳动场面表现农民工的伟大。5组劳动场面,开篇是“挖掘”:土地被翻动着,“挖掘”和中国当前的社会进程有着某种关联,它意味着改变、痛楚,意味着开始、发展,意味着义无反顾的决绝,也意味着和土地生生不息的联系,这是个时代关键词。然后是钢架上的劳动、巨型建筑中的劳动、城市背景下的劳动,最后是“耕天”,以高调的天空为劳动背景。5组镜头共同传递了一种强大有力、舒展张扬的情绪。农民工是8亿农民的代表,他们是中国的基石,是时代的推动者、创造者和真正的主人。

用沉静的生活细节表现农民工的坚韧。一场是早晨吃饭,另一场是夜晚的宿舍;这时的农民工回到地面,也沉降到生活底层,但我们不予强调。如果说《工地》游离在生活表层,或许和作者的年龄有关,也和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有关。我们对农民工的记录是温和的,应谨慎地评价不属于你的生活,除非你就在其中。

用写实的现场采访表现农民工的生活理想。采访部分保持写实影调,以及人与人交谈最为客观的景别。采访的问题是相同的,答案显示,“娶老婆”和“受教育”是农民工的两大需求。前者属于自然的繁衍生息,后者则体现出一种提升生命质量的渴望。农民工的理想并非遥不可及,面对镜头谈现在和将来,他们的心是踏实的、脸是快乐的。我们用7个人物来体现调查结果,翔实的身份字幕廓清了人物背景,也暗喻了人物话语的普遍性。

用浓烈的面部特写蕴涵本片的思想内涵。农民工的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他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产物。这种届定的暧昧意味着自生自灭,涉及人口、土地、政策、城乡差异和地域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红灯和痛楚,也是祖**亲的一声忧念。我们可以用挖掘来表达力量,用工地来讴歌发展,可以心怀喜悦倾听理想,但要说出生长于血肉的那丝痛楚,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语言。那就让我们凝视吧,凝视这80张沉默的脸。

镜头:用美学观照生活

镜头有着超越本体的功能,对《工地》而言,镜头是作者用自身的美学思想去照生活的一种方式:

仰拍为主,摇拍为辅:这取决于工地的特点和本片的基调。近景、特写为主,全景为辅:用全景表述对象的行为,用近景表述对象的心理,用特写表述对象的精神特质。纵向构图为主,横向构图为辅:纵向构图交代农民工与建筑的关系,透视人物之外的环境信息,突出画面的力量感和抒情性;用横向构图交代人物劳动的细节,展示人物在劳作中外化的情绪,突出画面的叙述色彩。逆光、侧逆光为主,顺光、散射光为辅:逆光表现了钢材本身的沉重感和冲击力,顺光和散射光则很好地还原了色彩的质感。早晚是我们最主要的拍摄时间,这时的光线特点使得画面色调丰满饱和,浓墨重彩,给人以油画般的视觉冲击,和逃离生活之外的梦幻感受。

音乐:让信息像空气一样散发

音乐在《工地》里不仅起着划分段落的作用,也承担了散发信息的功能。序曲使用的是表现盛唐辉煌气势的仪仗音乐《宫御行》主题曲,典型的中国五声音阶,纯粹的中国古乐配器,塑造出悠远、肃穆的气氛和独特的东方精神。片尾使用的《梦幻山歌》是音乐制作麦岛先生在云南采风时录制的,纳西族民歌手何金花高亢、明亮的演唱很好地阐释出中国的悠久古老及其顽强的生命力。

《工地》是一部有关现实的纪录片,也是一部有关理想的纪录片。好的作品是一个真实的谎言。作者的使命不是把生活中的真实转移成文本上的真实,而是把灵魂深处的真实用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告诉你的是“我”心中的农民工,但影像的真实离生活真实究竟有多远?趁时间没发觉,让我带着你离开,如果文字让人困惑,那就夺门而出,继续拍吧!每部作品一定会有疑问,也一定会有答案。(王轶群 / 李汝建)

第五篇:元旦晚会导演阐述[模版]

聚首202_ 元旦晚会导演阐述

年末总是让人深思的时刻,想想今天自己的成就,想想今年有没有虚度,新的一年的开始是让人展望的时刻,定下自己的目标,定下希望,不过最重要的,元旦这一天是开心狂欢的日子,是家人团聚的时候。

抱着这种理念,我们开始搜集表演节目,构思晚会结构,现场布局,首先我觉得要先赞美一下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祖国取得的成就辉煌,这一点是一定要做到的,接下来就要让广大的老百姓们开心了,晚会我想主要以年轻化为主,毕竟现在很少有晚会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了,元旦晚会我可不希望只有中年和老年人看,当然很多的节目还是;老少皆宜的。有了这些思想我们开始征集,筛选节目,一点一点,聚首202_元旦晚会雏形渐渐明晰。

深入民心

在晚会筹备时期,我们明察暗访了许多社区,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关注我们的晚会,我们的记者和工作人员便将近一个月在各个社区走访,为了了解广大老百姓的口味,也尽量做到让各个阶层的 百姓都能开心欣赏这次的晚会。为了这些,我们在网上询问年轻人,在社区花园调查青少年,在老年活动中心拜访老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月连续的深入小区下我们终于了解了民心,开始了节目安排。舞台设计

首先我设想的是一定要先声夺人,在整场晚会的开头就要有一鸣惊人振奋人心的气势,所以我们决定用在202_年最受关注的航天部为作主题,成为一个展现航空事业发达的节目,场面宏大,一下吸引住人的眼球,晚会主要以3个步骤构思,一是先要体现祖国的伟大,202_年取得的成就,二就是让百姓看着开心,庆祝202_年的到来,三是喜庆欢迎龙年的到来,强调一下龙年,表达出对人们观众们的祝福,龙年大吉。

节目预告

整场晚会我们以年轻化为主,节目会非常引人关注,让人喜欢,我们请了许多大牌的歌手以及小品王,相声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还有最重要的,晚会中经常会出现202_年流行的事件,敏感的话题,会让观众们看的忍俊不禁。在我们的尽心策划下,整场晚会绝对可以在视觉听觉还有身心上获得许多的收获。

20090705124 沈鲁 文编一班

《难忘的歌谣》导演阐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