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绿色建筑基本概念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23-1014371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9 12:58: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绿色建筑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基本概念

1、定义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有六类指标,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二星和一星。[1]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制定本行动方案[1]

2、绿色建筑主要含义

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之所以强调室内环境,因为空调界的主流思想是想在内外部环境之间争取一个平衡的关系,而对内部环境,即对健康、舒适及建筑用户的生产效率,表现出不同的需求。

1.1温度问题(Thermal Problem)首先热舒适明显的影响着工作效率。传统的空调系统能够维持室内温度,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室内达到绝对舒适,容易引发出“空调病”问题,且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绿色建筑要求除保证人体总体热平衡外,应注意身体个别部位如头部和足部对温度的特殊要求,并善于应用自然能源。另外,常采用的极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能发生温室效应,而在冬季发生来自冷玻璃面的低温辐射效应。因此,除了冬夏空调设计条件外,要分析当地气候及建筑内部负荷变化对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影响。最好每个月每小时的变化对空调负荷及舒适性的影响。.2 日光照明、声问题(Daylighting、Voice Problem)同样的,室内光环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室内气氛。绿色建筑中引进无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为光源是绿色光环境的一部分。但舒适健康的光环境同时应包括易于观看,安全美观的亮度分布,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匀控制等,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调节强光从而不影响阳光的高品质。另外,健康舒适的声环境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绿色声环境要求不损伤听力并尽量减少噪声源。这样,设计时通常将产生噪音的设备单独布置在远离使用房间部位,并控制室外噪声级。

1.3 空气质量(Air Quality)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满足人们对环境要求的程度。通常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包括空气流动(AIR MOVEMENT)、空气的洁净程度等。如果空气流动不够,人会感到不舒服,流动过快则会影响温度以及洁净度。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环境调节适当的新风量,控制空气的洁净度、流速使得空气质量达到较优状态。同时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也是室内环境改善的主要途径之一。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物有成千上万种。绿色建筑认为不仅要使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公认的有害浓度指标以下,并且要使处于室内的绝大多数人对室内空气品质指标表示满意。

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创造的居住环境,既包括人工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在进行绿色环境规划时, 不仅重视创造景观,同时重视环境融和生态做到整体绿化。即以整体的观点考虑持续化、自然化。可持续的应用,除了建筑本身外还包括所需的周围自然环境,生活用水的有效(生态)利用,废水处理及还原,所在地的气候条件。

2.1 绿色环境的地域主义(Bio-Rigionalizm)

绿色建筑要考虑如何与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文化传统观念互相配合,从而成为周围社区不可分离的整体部份。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与绿色房地产都不能脱离生物环境的地域性而独立存在。绿色建筑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现存人类建筑、社会水平及文化环境有关。

2.2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传统空调设备系统而仍然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环境的方式。

自然通风最容易满足建筑绿化的要求,它一般都不用外来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常常能节省可观量的全年空调负荷而达到节能以及绿化的目的。但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必须考虑建筑朝向,间距和布局。例如南向是冬季太阳辐射量最多而夏季日照减少的方向,并且中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向,所以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房间热环境和减少冬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来讲,南向是建筑物最好的选择。另外,建筑高度对自然通风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高层建筑对其自身的室内自然通风有利。而在不同高度的房屋组合时,高低建筑错列布置有利于低层建筑的通风,处于高层建筑风景区内的低矮建筑受到高层背风区回旋涡流的作用,室内通风良好。

自然通风而且是环境绿化的重要手段,是引进比室温低的室外空气而给人凉爽感觉的一种节能的简易型空调.绿色环境常用的送风方式是地板送风暖通空调方式(Floor Supply HVAC System)。

相关信息

中国绿色建筑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2_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1]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近5年,中国绿色建筑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2_年绿色建筑项目数和面积均相当于202_年至202_年的总和。

仇保兴说:“城镇化要转向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的细胞——人类的住房必须要更新形式,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未来,必须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1]

仇保兴表示,尽管中国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快,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高成本绿色技术实施不理想、绿色物业管理脱节、少数常用绿色建技术由于存在缺陷并未运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专家评审机构尽责到位、政府监管到位、公开透明社会监督到位、补贴处罚机制到位、绿色物业运行维护服务到位等“五个到位”,严把绿色建筑质量关。[1]

节能建筑统筹低碳城市新发展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

青岛:推广绿色建筑 每年可节标准煤7万吨

青岛开发区以建设绿色生态城区为目标,加大建筑节能管理力度,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有力推动该区域迈向绿色低碳城区。据统计,青岛开发区累计竣工节能建筑项目150个,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9个,开工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34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5万吨。

中国未来一星级建筑有望成为强制性绿色建筑

202_年11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202_第三届中国住宅新趋势高峰论坛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指出,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一星级建筑有望在未来成为强制性的绿色建筑。

住房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诠释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

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湖南:202_年三成新房将是绿色建筑

202_年12月13日,在湖南省召开的202_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国家康居示范与住宅产业技术创新大会上透露出来一个消息,“十二五”规划期末,中国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要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3年后厦门4成新房为环保绿色建筑 到202_年,厦门市新建建筑中预计将有40%为绿色建筑,太阳能建筑应用面积将达1000万平方米以上。202_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福建省情况通报会在厦门召开。记者了解到,未来几年,厦门将继续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其中,绿色建筑将被大力推广。

绿色建筑应渐进 投资回报期10年

绿色商业地产与酒店峰会在沪举行,多方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了商业地产特别是酒店领域的建筑节能以及如何促进中国商业建筑提高能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济中欧建筑节能培训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永明在峰会上透露,12年上海已出台相关规定,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应不低于65%。

三星级绿色建筑可奖80元/平方米

《关于顺德区加快推广绿色建筑的意见》出炉,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等建筑项目被纳入绿色建筑重点实施范围,而今后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可获80元/平方米奖励。

向“绿色建筑”进军 回归大自然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世界绿色人居环境建设的方向一致,也正在向着其本质内容,即“绿色建筑”的方向回归。推动这一趋势出现的基本动力,一是生态时代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中国社会主义房地产市场的越来越走向成熟。

国内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投产 绿建指日可待

随着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第二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中国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年发电量将达110亿千瓦时,有效地填补了中国东部沿海电力缺口。同时,以此为标志,华电集团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升级版零碳馆”在沪现身 可由卡车运到任何地方

“零碳馆2.0版问世后,你可以把它建在海边,也可以住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感受雪域高原的风貌。”在日前举行的零碳馆2.0发布会上,零碳中心总裁、上海世博会英国零碳馆馆长陈硕说。世博零碳馆“升级版”,它集成了众多低碳、智能技术,能自行发电、供水。由于不需要接入电网和自来水管网,它可以被集装箱卡车运至任何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就地搭建,成为度假旅馆或私人别墅。安徽:202_年绿色建筑占新增民用建筑比20%以上

从202_年1月1日开始,《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正式开始实施,“绿色建筑”将越来越多地走进市民生活。根据《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建设单位应该对民用建筑节能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时进行验收;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应当责成设计、施工单位整改。

海淀:新建筑为绿色 旧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

“所有新建建筑必须是绿色建筑,已建成未达标的建筑也将改造成绿色建筑。”日前,海淀北部地区的低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项目负责人俞东伟透露,海淀北部新区将设准入门槛,区域内的所有建筑都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北部还将规划“绿道”系统,鼓励人们绿色出行。这里将建设成北京市最大的低碳生态区。

十二五期间20%城镇新建建筑需达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定了明确目标。其中,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2_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重庆: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通过住建部验收

国家首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项目通过了住建部验收。该楼采用了自然通风、智能遮阳、墙体自保温、太阳能发电、土壤源热泵、中水回收利用、光导光纤照明、楼宇自动化控制、废弃物回收利用等20余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湖南:将从政策方面执行并推动绿色建筑标准

202_年湖南省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湖南省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动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其中,从202_年开始,各级政府投资新建的公益性公共建筑以及长沙市的保障性住房,要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_年,长株潭3市和有条件的地区、非政府投资的居住和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要超过20%。从202_年起,对须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在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时落实绿色建筑相关内容。[3]

南京:政府投资新建建筑全部实行绿色建筑标准 202_年6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新建保障性住房、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八大新城(片)区和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内以及省级以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

202_年青奥会举办前,全市累计要新建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30%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绿色建筑1500万平方米,202_年末40%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4]

深圳:绿色建筑成新主力打造绿色建筑之都

202_年深圳正全力打造绿色建筑之都,各项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已成为建设主力,从山苑的屋顶绿化,到园博园的太阳能发电,再到集人工湿地、水循环利用、太阳能等低碳技术于一身廉租房项目龙悦居,这些都深刻地说明深圳已开始大刀阔斧地走向了“绿色革命”的道路。

据了解,至今深圳已经有采用绿色环保技术的建筑1300万平方米,按照每年新增1000多万平方米面积来计算,预期202_年深圳绿色住宅项目将超过4000万平方米。

在城市规划上,早在202_年,深圳就划定了国内第一条生态控制线。202_年深圳市974平方公里土地正式纳入了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约占全市陆地总面积的50%。全市共建成绿道2209.67公里,实现了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1公里绿道的目标。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负责人表示,深圳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起步早,并创下了多个“率先”:率先探索建立建筑节能减排制度体系,率先全面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建设,率先集中开展绿色节能建筑工作试点示范,率先培育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相关产业。“深圳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规模居全国城市首位。如今,深圳已成为全国唯一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达到100%的城市。”这位负责人表示。

3、标识

为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202_年4月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成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心绿标办)负责具体工作,已评出15项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其中公共建筑10项,住宅建筑5项;获得三星级标识的项目7项;获得二星级标识的项目3项;获得一星级标识的项目5项。这些建筑的建筑节能率、住区绿地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量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都严格达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应要求,对减少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了确实的贡献。

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完善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来解决评价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发布相关技术文件,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通过召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记者见面会、国际绿色大会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分论坛(202_年3月28日)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202_年6月24日),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开展绿色建筑标识咨询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重庆将在全国率先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1]

重庆市202_年在该市新建公共建筑将在全国率先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将出台建设领域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启动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1]

公共建筑约占重庆主城区新修建筑的20%左右。国家发改委要求,202_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20%。重庆市城乡建委提出,起主城区新建公共建筑率先执行一星级绿色标准,鼓励居住建筑和其他区县的公共建筑提前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完成4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

4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绿色地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建筑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被提起。很大程度上,绿色地产的由来是受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影响。当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建筑师们就不得不去探寻新的建筑形式来适应人类社会变化带来的居住变化。

5发展

世界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1969 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2_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中国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2_年9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2_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_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_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2_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2_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2_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2_年8月27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2_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中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_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2_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2_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2_年、202_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202_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绿色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截至到202_年底,中国取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达353项,2647栋建筑,3488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项,建筑面积为3272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23项,建筑面积为216万平方米。其中202_年,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是241项,1950栋建筑,建筑面积2504万平方米。随着中国绿色建筑政策的不断出台、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实施的不断深入及国家对绿色建筑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中国绿色建筑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

202_ 年5月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_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2_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还对“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确。

6政策

202_ 年1 月16 日发布《关于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

中国在202_年3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2_),这是中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

国家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的一般性法律法规、政策[6]

文件名称/实施时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建材工

发布单位

相关主要

结合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旧城改造、安居工

工程、新农村建设、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等专项工作,业“十二五”发展规业和信以节能门窗、节能墙体、节能屋面系统为重点,生划>的通知》(202_息化部 产并推广使用轻质节能墙体材料以及新型抗震节年11月8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

鼓励新型墙体材料向轻质化、高强化、复合化能集成房屋。

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家发改发展,重点推进节能保温、高强防火、利废环保的导意见>的通知》

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

(202_年11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

对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节能工作的领导,部国节约能源法》(202_国人大 署、协调、监督、检查、推动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年4月1日)

《关于印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202_年12月17日)

财政部、国家发

采用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方法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凡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工程未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目录》规定的新型墙体材

料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按照本办法

改改委

规定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继续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以发《建材工业“十一五”规划》(202_年3月)

中展复合多功能墙体材料为重点,加快淘汰实心黏土国建筑砖,逐步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比例,注材料工重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到“十一业协会 五”末,使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比重达到60%以上,所有城市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

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 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7三大误区编辑

绿化成本高

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 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

绿色建筑的成本究竟怎样,是否会成为提高房价的因素,住房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做出了回答: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仇保兴说,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投资回

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比如,德国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2_元钱,国外援助202_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运用这些技术。仇保兴说,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信息时代,智能化应

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有些地方推行智能开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冬天走的时候,就把供热开关关掉,下班之前半个小时,手机一按,就能把供热开关启动,这样回到家里时,屋里已经暖洋洋的。主人在外边工作的时候,家中不供热,能省1/3的能源。

仇保兴坦言,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

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绿色建筑新

“中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业内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2_年的53%提高到了202_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2_年的21%提高到了202_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 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中国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据仇保兴介绍,既有建筑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供热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

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的,是可以调控的。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不用开窗,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万吨煤,就相当于减排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是一个艰巨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节能看政府

每台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能的10%左右;一盏11瓦的节能灯相当于60瓦的白炽灯亮度;选用电子镇流器,较传统镇流器省电30%;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节能20%至30%。

仇保兴表示,最新规定,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仇保兴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8、三大问题

低碳建筑需要因地制宜 应当把握因地制宜的灵魂,走适合国情的低碳之路,离开这一点,其他都免谈。穷人和富人,有各自的幸福,但是穷人不能拿富人的办法来打造自己的幸福。通过自然通风、采光、围护结构,把墙和保温层加厚,让外面的冷空气进不来,里面的热量出不去,这样就能减少室内能耗。其中,玻璃窗的传热系数很高,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要做多层多空腔窗,外层还可以涂低辐射膜,将太阳辐射热量反射出去。

中国低碳模式应当如何发展?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栗德祥:目前有一种倾向,就是你用什么我也用什么。技术是没有高低的,只要适合当地,就是实用技术,就会有地方特征,可以避免千城一面。另外要解决室内环境控制问题。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要求,在建筑物剖面设计上有所考虑,做到有利于采光、通风。建筑师要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有些建筑师认为,绿色建筑应该由负责暖通的人员去设计,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被动技术是建筑师的基本功。我们只有和暖通人员配合,要求他们提高空调设备的利用率,才能形成一个比较高效的结果。

绿色建筑的尺度体现在哪里?

一个城市要有活力、魅力,那么绿色建筑最好的形象是和乡土建筑结合。活力通常表现在消费上,商业要发达,文化休闲要充分。城市的魅力取决于城市的轮廓线有没有秩序,以及尺度是不是宜人、亲切。人所关注的大多集中于建筑的地面两层。如果一定要建造高层,应该用行道树遮挡一下,这样城市才有魅力。当然,城市魅力要看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否丰厚,以及自然景观是否优美。有了活力和魅力,人才会聚集,否则城市就是空城、死城,使用效率低,变成高碳城市。所以说高效也是低碳。

9、标准认证

“绿色建筑”的认证算得上是新鲜事物。

1993年,美国成立了“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简称USGBC。很快,他们认识到需要一套标准来定义“绿色建筑”。1998年,这样的一套认证体系出台,就是LEED1.0版。经过广泛修改,LEED2.0版在202_年出台,到202_年修订的LEED2.2版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绿色建筑”的标准被分为六大方面,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位置、水的使用效率、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空气质量以及设计上的创新。

“绿色建筑”的认证是一种自愿行为。如果一座建筑的修建者希望获得LEED认证,就可向“绿色建筑认证机构”登记申请。该机构跟建筑设计和修建方协作,对以上六个方面的7项基本要求和69个小项分别进行评估。其中7项基本要求是必须满足的,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LEED认证。69个小项再分别进行打分,最终可按得分来分级,比如获33分到38分则为“LEED银级”,获39分到51分为“LEED黄金级”,而52分以上则为“LEED白金级”。

LEED认证中的每一个小项,都伴随着一定的建筑成本,有的实现成本高,有的实现成本低。比如,在“可持续的建筑位置”大项中,避免修建过程中的污染是一项基本要求,必须达标后才能进行其他认证。在“能源与环境”大项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越多,得到的分数就越高。例如,如果一座建筑采用太阳能来满足整座楼2.5%的能源需求,就会得到1分。提高这个比例,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如果采用了某些优化设计,使得它的能源消耗比标准消耗要低,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要达到黄金或者白金级的LEED标准,建筑成本自然会很高。

202_年,USGBC推出了LEED新版本,使用范围更广,评分更加细化。不过基本理念还是一样,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之内,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10、生态住宅

中国在202_年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这个标准主要是针对居民住宅的,主要参考LEED认证体系,基本目标是“促进住宅小区节约资源(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及防止环境污染”。这个评估标准分为五个大项: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按照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各项评分标准和细则。

第二篇:浅谈绿色建筑

浅谈绿色建筑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不再仅仅是一个供人居住、进行活动的场所。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自然资源的锐减,绿色节能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摆上桌面来,其中就包括了绿色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标志着建筑观念的更新,以及建筑节能与保护地球环境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而言,绿色建筑也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目前,对绿色节能建筑得到普遍认同的定义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其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

绿色建筑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2)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对室内环境设计重视起来。人们力求创造一个舒适、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人们室内装修使用的不少材料,大都是由化工材料制成的,有的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它们不断的向室内空气中挥发有毒成分,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事实证明,材料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材料所释放的各种气体和氨、甲醛、苯、氡等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封闭的室内环境由于温度、湿度较大,有些材料会对霉菌和细菌生长提供养料,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具体来说,家庭装修污染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板材类。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人造装修板材,内含超标的甲醛,如大芯板细木工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及用这些板材制作的复合地板、家具等。甲醛主要来自于制作复合板材所使用的脲醛树脂胶,这种胶具有胶接强度高、不易开胶的特点,是目前生产各种复合板材普遍使用的粘合剂。脲醛树脂中含有甲醛,会形成游离甲醛气体释放到空气中,而甲醛为高毒性物质。

(2)石材类。石材类装修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石膏、瓷砖等含有一种叫做氡的有害物质。氡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9中环境致癌物之一,它是仅次与吸烟的第二个肺癌致病因。

(3)涂料类。装修中使用的油漆、涂料、防水材料及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稀释剂中含有有害物质苯。

(4)水泥等建材类。水泥等建材中包含有有害物质主要为氨,它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我国的绿色节能建筑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我们国家的建筑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法规配套不够完善,节能技术与产品不够成熟管理机构不健全等。绿色建筑的观念也还待更为广泛的普及。推广绿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广大居民也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很多建筑本身的节能效果不错,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皮打掉了,或者换了窗户,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

在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绿色节能建筑的源头

因此积极开展绿色设计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根据我国的围情,绿色设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是节约能源尽量从总体上减少能量的使用,并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可持续能源;

(2)是尽量利用可循环的材料和能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3)是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建筑空间尽可能健康舒适;

(4)是在设计时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物耗和能耗.使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另外,还要强化施工现场的监督。积极推广绿色施工施工阶段是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实物的阶段,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直接的阶段。绿色施工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筑企业在施过程中,要加强施现场管理。

(1)建筑场地应减少施工场地的占地面积,减少施工对场地的扰动和破坏;

(2)通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施工,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3)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尽量考虑水的循环使用,加强节水管理,施工用水进行定额汁量;

(4)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对绿色建材的法律、法规及评价方法来选择建筑材料。

推广绿色建筑是当前我国建筑业的重大战略任务

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经验和勤勉,让我们抓住机遇,协同努力,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建立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创新体系。让我们从每一栋建筑、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城市做起,让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绿色礼区、绿色城市构成我国未来希望的发展前景。

新北建园三期项目部

第三篇: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目录

绿色建筑标识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发展史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展开

什么是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标识

为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202_年4月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成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心绿标办)负责具体工作,已评出15项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其中公共建筑10项,住宅建筑5项;获得三星级标识的项目7项;获得二星级标识的项目3项;获得一星级标识的项目5项。这些建筑的建筑节能率、住区绿地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量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都严格达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应要求,对减少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了确实的贡献。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来解决评价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发布相关技术文件,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通过召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记者见面会、国际绿色大会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分论坛(202_年3月28日)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202_年6月24日),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开展绿色建筑标识咨询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目前评价一、二星绿色建筑权力已经下放到部分省份,目前有26个省份可以自己评价一星和二星的绿色建筑,三星绿色建筑需要到住建部绿标办和城科会进行评定,目前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南方快于北方,绿色建筑发展较多的省市有广东、江苏、上海,现在北京和天津发展速度比较快。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绿色建筑;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发展史

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 年,美国建筑师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2_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2_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2_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_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2_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2_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2_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2_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2_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2_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_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2_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2_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2_年、202_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绿色建筑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绿色建筑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绿色建筑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

绿色建筑的成本究竟怎样,是否会成为提高房价的因素,住房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做出了回答: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仇保兴说,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

术和设备后,投资回绿色建筑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比如,德国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2_元钱,国外援助202_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运用这些技术。

仇保兴说,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信息时代,智能化应绿色建筑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现在有些地方推行智能开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冬天走的时候,就把供热开关关掉,下班之前半个小时,手机一按,就能把供热开关启动,这样回到家里时,屋里已经暖洋洋的。主人在外边工作的时候,家中不供热,能省1/3的能源。再如,许多南方地区,房子里的空调40%是为了应对室外的阳光,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装置,当太阳光正热时,遮阳帘自动升起来,减少射入室内的阳光,减少空调的能耗。这样的智能建筑才是绿色的,才是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建筑。

仇保兴坦言,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绿色建筑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业内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2_年的53%提高到了202_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2_年的21%提高到了202_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绿色建筑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比如,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多一点,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供热“大锅饭”中,有人是开着窗享受暖气,非常浪费。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公斤/平方米·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我们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

据仇保兴介绍,既有建筑现在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现在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绿色建筑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的,是可以调控的。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不用开窗,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万吨煤,就相当于减排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是一个艰巨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每台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能的10%左右;一盏11瓦的节能灯相当于60瓦的白炽灯亮度;选用电子镇流器,较传统镇流器省电30%;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节能20%至30%。

这些节能小窍门看似细小,日积月累,却能节省不少能源。推广绿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广大居民也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很多建筑本身的节能效果不错,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皮打掉了,或者换了窗户,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仇保兴表示,现在规定,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仇保兴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第四篇: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

【论文摘要】“工程概论”是建筑工程领域的综合型概论课程,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领域相关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工程启蒙,培养工程意识。本文从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阐述绿色建筑的内涵,指出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分析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措施,并表达了作者未来的的兴趣与梦想.【论文关键词】工程概论绿色建筑兴趣梦想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1一般建筑在结构上趋向于封闭,在设计上力求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室内环境往往是不利于健康的;而绿色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方式,会对气候变化自动进行自适应调节,就像鸟儿一样,它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同时也使室内环境品质(即空气质量,温度、湿度舒适感,自然光照明,隔噪音等等)大大提高。这种由居住人健康而带来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节能更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建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神经系统(智能系统),变化羽毛等于随气候变化而变换节能围护装置和性能。日本日立公司在最近的北京科博会展出了集节能、环保、保安于一体的楼宇智能系统,仅5万元的投资就可通过一般的手 机遥控将能耗降低30%.2一般建筑随着建筑设计、生产和用材的标准化、大批量化,促使了大江南北建筑形式的一律化、单调化,造成了“千城一面”;而绿色建筑推行本地材料,尊重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有助于汲取先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造就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使得建筑随着气

候、资源和地区文化的差异而重新呈现不同的风貌。如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先人创造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利用自然能源居住生活的建筑杰作,窑洞背靠黄土高坡,依山而凿形成宽敞空间,向南开窗,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造就了冬暖夏凉的自然环境。现在,当地建筑师们对部分窑洞重新进行了改造,更多地吸收阳光,改善了通风条件,充分发挥了窑洞本身的节能效果,可以称之为富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无独有偶,最近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报道了该国建筑师德·汉森借助印地安人的穴居和粘土房理念而设计的半埋式小丘住宅,不仅有良好的舒适性,而且能效非常高,全年供暖费用仅为150欧元。

3一般建筑是一种商品,建筑的形式往往不顾环境资源的限制,片面追求或盲目迎合市场即期消费的住宅和办公楼,这往往是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背道而驰的;而绿色建筑则被看作一种全面资源节约型的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的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的消耗,产生最小的直接环境负荷(即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污水、固体废物及对周边的影响)。建筑及其城市发展都将以最小的生态和资源为代价,在广泛的领域获得最大利益。

4一般建筑追求“新、奇、特”,追求自我标志效应,难免造成欧陆风或××风盛行;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式是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灵感。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筑学中有了新的美学哲学:美存在于以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使得生态美的展示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人类对建筑美的感知将建立在生态影响的基础上,重返202_多年前古罗马杰出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的“紧固、适用、愉悦”的六字真经上,而不是建立在精美艺术细节、夸张的形式主义上。

5一般建筑尽管采取节能设计,但综合能耗仍居高不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代社会中,建筑业往往或正在成为最大的耗能和污染行业;而绿色建筑因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而极大地减少了能耗,甚至自身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可能达到“零能耗”(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和“零排放”的建筑。我们如果要在发电效率方面提高5%,汽车节能方面提高10%,在技术上是极为困难的,而建筑节能轻易可达50-60%或者更高。建筑节能有着巨大的空间。

6一般的建筑仅在建造过程或者是使用过程中对环境负责,是狭义的人地和谐。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绿色建筑不仅讲究建材的绿色环保和本地化,以减少长途运输所引起的能耗和污染,而且它还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建材生产到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回用等全过程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的废弃,以循环经济的思路,实现从被动地减少对自然的干扰转到主动创造环境丰富性,减少对资源需求上来;从狭义的“以人为本”转移到对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以人为本。这是真正的绿色建筑革命和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二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与问题

伴随着绿色建筑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6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计划重点资助课题。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我国众多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随即启动了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性探索。202_年底,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奥组委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牵头并联合有关单位,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建立了科学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形成了绿色建筑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全过程控制的观点和与之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202_年,我部和科技部开始组织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导则,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并力求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202_年下半年,我部正式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该奖的设立证明了我国进入了推广绿色建筑工作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处于试点、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我国在绿色建筑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1、绿色建筑的意识与知识不足。不少地方尚未将建筑节能与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由于从政府部门到开发商、投资商和大多数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人员以至广大人民群众均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因而难以保证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渗透力和质量。

2、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也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我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致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的环节。虽然我部已先后颁布实施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但工业建筑的节能标准尚未出台,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也才刚刚颁布。而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更是还没有建立。

3、行政监管体系薄弱不少地方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尚未将其列入政府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在“三定”方案中均没有相关的职能和编制,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缺位,该管的没管住。十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必须把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

4、缺乏发展绿色建筑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而对引导和扶植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也导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的环节。

5、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广交流平台。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配件和新的设计及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在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起步较早,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取得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我国缺乏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他们的技术和成功经验的交流平台.三、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措施

1、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教育。要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倡绿色消费,使全民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居住、出行、娱乐、休憩中切勿追求奢侈豪华,倡导节能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会接受并追求绿色建筑体系,才能驱动建筑市场的需求,促使市场各方主体积极营建绿色建筑。从政府部门到建筑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直至广大人民群众都要积极参与,尽快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严密的行政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制订绿色建筑量化标准和可操作的评估体系。这些体系对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建设、规范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行政监管体系应重视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节能重点在于降低长期使用的总能耗。如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和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层窗,减少建筑运行能耗。节地关键在于城乡空间的统筹。重点研究城市发展新增建设用地从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中获取;建筑选址及规划时,要尽量翻新旧建筑,减少道路及服务区域的面积;限制使用和淘汰实心粘土砖,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节水应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省水资源,可采取鼓励节水型器具、改变用水习惯和通过水价杠杆调节等措施,从而降低用水量。另外,要加强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地面雨水可通过采用可渗透的路面材料使雨水能深入地层,保持水体循环。节材重点是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同时应精心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4、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在推行绿色建筑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力量的驱动。政府应制定有吸引力的经济优惠措施调动开发商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如采取适当的补贴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为绿色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使绿色开发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中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需要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因此,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交流平台,使世界所有国家在绿色建筑上的最新技术能够在中国得到及时应用。

第五篇:绿色建筑文稿定稿

认知·实践·期盼 张锦秋

今天中国工程院举办的“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论坛”对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要我发言,我只能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粗浅的认识,在坐许多绿色建筑专家,我讲的过于肤浅,请见谅。

认知 气候牵动全球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战事不断、明争暗斗。而唯独“气候”能够成为最具权威、共同关注的议题。这是因为全球变暖涉及全球环境、城市经营、国际贸易等复杂问题。为此,各国首脑聚集一堂,共商此项悠关人类生存的大事。中国自然也不例外。1992年中国同15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2_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发展中国家发布的第一部国家方案,规定了中国需作的努力和立场,并承诺调整能源结构,力争到202_年使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16%。202_年12月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哥本哈根会议向世界承诺:到202_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2_年下降40%-45%。

温室气体主要以二氧化碳和水气为主,它会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暖。这些气体主要产生于汽车尾气、工业生产排放、建筑排放(主要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所消耗的资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地球上的64亿人,可能有50%的人用汽车造成尾气排放,可能有30%的人参与了工业生产而排放温室气体,有超过90%(甚至更高)的人因日常生活和工作而持续不断地制造着建筑排放。城市消耗了全球近2/3的能源,60%的水资源,排放温室气体占全球的70%。

看来,要解决温室气体排放这一世界性危机,城市就是一个主战场,而建筑排放则是首当其冲。统观大局我感觉面向21世纪,对于中国建筑规划、设计、建设的创新,生产方式的转变,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倡导和推行绿色建筑是一个方向性的战略问题。何谓绿色建筑

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这 1 千古名言至今仍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享受的欲求也不断膨胀,不可避免地导致不断扩大资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恩格斯曾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建筑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要素,其耗能与温室气体排放量成为“罪魁祸首”。在一般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已占据全国总能耗超过30%。美国一个报告指出:“如今建筑物的用电量占全美用电总量的70%,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0%”。我国的一份报告中称:“我国的能耗结构:建筑占大约25%;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占25%”。中国现有的430亿m建筑面积中,95%为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建建筑面积中80%仍为高能耗建筑。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

不论国外、国内,建筑节能环保、低碳排放、生态化的问题都被列在这场为地球生存而战的第一线。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兴建绿色建筑的热潮。

202_年3月中国建设部发布了国家级的《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其中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一般在学术界所称的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与此同义。低碳建筑是指实现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建筑。节能建筑主要是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的建筑。二者都涵盖在绿色建筑之中,而绿色建筑的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按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分别列出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共分三个星级。

国际上绿色建筑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外国大部分是由有影响、有权威的专业公司负责制定和执行评价,如美国的LEED就是世界知名的绿色建筑评级系统。我们中国是由政府主导这一工作。由于有了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就不再停留在概念上、学术上,而实实在在落实到建筑建设项目上。23 绿色建筑的技术 绿色建筑涉及哪些技术? 范围很广,可大致分为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与设计应合理地确定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建筑朝向、外观体型、房屋间距、层高、平面形状、窗墙面积比、室内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如:合理的布局可以节地而又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一般情况下东西向建筑的冷负荷比南北向增加90%。体型复杂的建筑,其体型系数每增加0.01,能耗指标约增加2.5%。

(2)提高外维护体系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的外壳大体由墙体、屋顶、门窗三部分组成。要使它们保温隔热性能好,就要按规范控制他们的传热系数。这个系数每增大1W/(m·K),空调负荷就增加30%。现在一般的墙体本身起围护作用,但保温隔热往往不够理想,所以就有在墙内皮或墙外皮另外增加保温隔热层的作法。在墙体改革中还有试着采用新型的既能起围护作用又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墙体材料。在垂直墙体外的节能措施还有加各式遮阳板的,甚至在一些公共建筑外面另套上一层幕墙的。还有把人工裁培的绿化做成绿色幕墙的;一般建筑外窗的耗热量约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35%~45%,因此绿色建筑的门窗要不透风、不漏气增加其气密性,隔热性能。为此,金属门窗构造不断改进,窗户框梃材料的类型增多,玻璃从增加厚度发展到中空玻璃,玻璃的品种又出现LOWE玻璃。各种遮阳窗帘和百叶也应运而生;屋顶以平屋顶的保温隔热效果最不好,住过顶层的人都有体会。现在许多城市推行“平改坡”,一则是为了城市风貌更有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加了坡顶,不仅有利于屋面防水排水,顶层的室内气候就会大为改进。另一种提倡的就是作屋顶花园。60cm左右厚的种植层再加上面生长的绿化材料都能提高屋顶的保温隔热效果。

(3)尽量使用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能源要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进行雨水、中水利用,采用各式节水型设施,开源节流。可持续能源即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我国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应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生活水、采暖等,2应用地热直接采暖,或者应用地源热泵系统或水源热泵系统进行采暖和空调。此外,还有光伏技术。这是指通过光伏面板收集太阳能,之后能量随之转换成电能。但其转换率不高,只有5-10%。所用原材料硅价格又非常昂贵。所以至今这一技术在我国还难以普及。

(4)绿色建筑的施工与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绿色建筑涵盖了建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我国建设部已于202_-202_年颁布实施《民用绿色建筑设计规范》,相继出台了绿色建筑施工标准和绿色建筑物业管理办法。我国的绿色建筑

202_年3月,我国已评出371个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600多万m。这些项目社区绿化率达到38%,平均节能率达到58%,节水率达到15.2%以上,可循环材料应用达到7.7%。根据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评价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第一,广东第二(70%的绿色建筑是深圳获得的),还有上海、浙江、天津、北京、河北、四川、湖北、山东共居前十位。据一公司称,至202_年11月,中国大陆已有200栋建筑物向LEED注册申请认证。上海世博中心就已获得我国三星级绿色建筑并获得美国LEED金奖。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及较发达地区绿色建筑事业的推进走在前列。

在国外,不仅新建筑推进绿色建筑,老旧的历史建筑也流行绿色大改造。具有70年历史的美国帝国大厦也积极“环保变身”,向LEED申请认证。台湾101大楼投资六千万元,争取获得LEED金级认证。若获得通过,101大楼将取代阿联酋的迪拜塔,登上世界第一高绿色建筑宝座。LEED有一套严格的积分审核制度,如抽水马桶的冲水量,需维持在6公升左右。目前台北101大楼与一般商业大楼的马桶抽水量一样,都是9公升。101正在为减少3公升而努力。101改造完成后估计每年至少节约水电用量、垃圾减量都能达一成以上,约可节约二千万元能源费用,三年内改造投资可以还本。这些当然是突出的例子。我国现有430亿㎡建筑中95%是高能耗建筑,如不力推进现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仍不能彻底改善,我们承担的国际任务也很难完成的。

实践

202_年在所承担的一个3.9万㎡的博物馆初步设计审查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学习到了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建筑一系列指示精神和相关文件,特别是财政部【202_】167号文件及陕西省财政厅与住建厅的【202_】231号文件。认识到推进绿色建筑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性。博物馆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如果现在202_年不按绿色建筑设计,到202_年建成后就是个不合格建筑,以后还要进行改造。于是向建设单位提出按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调整初步设计。建设单位认同后,我们按照《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和有关星级标准的规定,调整初步设计,概算有增有减,共约提高造价2600万元。

初步设计得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接着完成了施工图设计。现在此项目已经开工。当我们填写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书时,才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其主要指标中节能率我们设有条件进行计算,既无软件,也无专业人员;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可再利用建材、可循环建材等利用率的各指标,只有当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后通过测定、验算才能得出。那么,现在已付诸施工的这套设计是否达标还是不可知的。我们深感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设计审查缺失。这应该由谁来组织审查?由什么人员来进行审查?在什么时侯审查?最近,我们才从朋友处听说,在设计一开始就应由设计单位聘请咨询单位,请他们

2全过程配合设计,经咨询单位审核、验算合格后,由他们报请建设厅组织有资格的专家进行设计审查。通过后,才能开工建设。这一套路线图我们确实未见诸文件,再加我们自已视听闭塞,以致做了一锅夹生饭。现在,我们也决定按此路线,聘请有资职的咨询单位与我们合作了。到目前为止,我们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程序问题,机制问题。待设计审查时,也许我们会要遇到更多的技术问题,只有那时再修改设计了。期盼

经过几年来政府的引导,国内外专家的研究论述和经验介绍,现在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策,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中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现实的需求,为改善民生而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都激励着建筑工作者为创造绿色建筑而努力。但是我们期盼从以下几个方面能为实际工作者创造更好的条件:

1普及并提高绿色建筑规划设计队伍

现在全国只有发达地区已有一些专业的咨询、设计单位,这远远不能适应国办发【202_】1号文件的目标要求。建议工程院配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举办甲级设计单位参加的培训班。至少要求这些院有绿色建筑咨询、审查机构,做好本单位的引领、把关工作。就像当年的抗震设计一样,如果这些甲级院都设有独立设计的能力,怎么能正常执业呢?绿色建筑的设计已成为在国内推进绿色建筑的瓶径。目前全国绿色建筑设计都只能依靠国内少数权威性咨询机构,这应该只是短时期内的一个过度。对于特殊大型的项目当然还有赖发挥这些权威机构的作用。理顺绿色建筑推行机制

要把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施工、验收、评奖的程序纳入已有的基建程序,使之结合、一顺百顺。否则另开一个轨道有可能由于机制不顺加长了项目建设周期。3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

虽然从理论上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树立建筑全寿命期理念,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效益。”但面对现实的建设单位、建筑单位、施工单位毕竟是要增加相当的投入。例如,一个4万㎡的公建,按规定获三星级奖80元/平米,奖金320万元,若其投资5亿,则只奖了投入的0.64%,真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再说,奖的是业主。设计单位若配置全套计算软件也将近100万元,还要配备专业人员,还要加大工作量,加长设计周期,却没有任何激励。难怪现在申报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的都是甲方,很少有设计单位。其他优秀工程设计奖却都是设计单位在积极申报。此外,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等地区,是否还应有更好的激励措施,而不只是放宽了对这些地区的要求。

以上三点,是对落实和推行绿色建筑的期盼,我希望本次会议不但在理论上有所探索,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对实践也予以充分的关注,能否通过会议纪要提供国家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和依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炭发展。今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可见国家对绿色建筑事业要加大力度予以推动。这是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关键环节,又是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实际行动。我们执业建筑师义不容辞。

绿色建筑基本概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