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考研政治史纲复习知识点总结
编辑:翠竹清韵 识别码:23-335807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6 23:34: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考研政治史纲复习知识点总结

史纲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第一章 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社会阶级关系变动。(1)旧阶级的变化;(2)新阶级的产生(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5、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6、瓜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7、瓜分图谋破产原因:(1)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重要原因);(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在粉碎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8、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重要原因)。

9、民族意识的觉醒:(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成《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了中国近代想西方学习的新风。(2)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3)严复写了《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振聋发聩的警世钟。(4)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 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0、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2)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南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3)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前期,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具有进步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后期,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4)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5)意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客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根本原因,第一农民阶级不能代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第二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第三没有正确对待儒学,第四只反清不反帝)。教训: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1、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1)洋务派的产生: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来支配后者;(3)目标:“自强”、“求富”;(4)主要活动:兴办近代企业(曾李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兵工厂,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是最大的造船厂,崇厚天津机器局,张之洞湖北枪炮厂)、兴办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5)甲午海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30多年的洋务运动失败。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启示: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求强”、“求富”,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12、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1)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围绕要不要变法(张之洞《劝学篇》),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2)百日维新:十分温和的改良方案,只经历103天就夭折了。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失败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教训:不但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第三章 辛亥革命(重点)

13、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陆续推行一些方面的改革,1906年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同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破产原因: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因满、汉矛盾和中央、地方矛盾尖锐而分崩离析。(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被逼走上革命道路;(2)兴中会建立:1894年,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3)1904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4)宣传与组织工作: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写《革命军》(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写《警世钟》、《猛回头》(推翻“洋人的朝廷”);成立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建立(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确定了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5、三民主义的提出:(1)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其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被称为三民主义。(2)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革命,但是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帝主张,放走了中国人民的最大敌人。(3)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政治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但是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4)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5)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6、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主要内容(1)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论战的焦点);(2)要不要推翻帝制;(3)要不要社会革命。重大意义,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革命形势发展,但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一些弱点,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17、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同盟会第一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保路风潮(四川最烈,造成“成都血案”),武昌起义(共进会和文学社联合行动,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18、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1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政权的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局限性概括为:不反帝(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不给地(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

2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21、辛亥革命的失败。(1)袁世凯窃国(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了三个月便夭折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2)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3)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挽救共和制度的努力都没有成功。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4)失败原因: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主观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第二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第四章 开天辟地大事变(1919-1927)

1、新文化运动。(1)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改为《新青年》,《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2)基本内容:三提倡,三反对。(3)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4)性质和历史意义:这一时期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5)局限: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在思想方法上,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在范围上,局限在城市,未和工人农民发生联系。

2、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第一人:李大钊。

3、五四运动。(1)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5.4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2)两个阶段:以学生为主,中心在北京;以工人为主,中心在上海。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3)历史特点: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4)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三种类型,一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二是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周恩来;三是部分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

5、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的发展进步,客观上要求有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有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1921.7.23,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12名代表,来自7个地方,代表50多名党员。还有共产国际的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选举了领导机构。历史特点:思想基础好,阶级基础好。历史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6、1922.7中共二大,中共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确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纲领是: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还采取的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

7、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以1922.1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2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8、农民运动。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衙前农民协会。北伐前农民运动中心在广东,北伐时在湖南。

9、国共合作。(1)1923.6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即“党内合作”。(2)1924.1国民党一大,通过了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0、大革命。1925-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以往任何一次革命,群众的动员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为深刻,称为大革命。(1)1925.5五卅运动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2)1926.7,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3)1927.4.12蒋介石“清党”和1927.7.15汪精卫“分共”两次政变标志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4)失败原因:一是客观“三个由于”;二是主观是由于中共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三是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5)经验教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要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有斗争的政策。(6)历史意义:有四点。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927.4.18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性质:国民党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2、1927.8.7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第一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第三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3、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1)1927.8.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2)1927.9.9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3)1927.12.11,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是行不通的。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1)大量事实说明: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2)毛泽东在实践上、理论上为这一新革命道路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4)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1928.12毛在井冈山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1929.4结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1931.2进一步总结经验,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5、1931.1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

6、三次“左”倾错误。第一次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以王明伟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这几次“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及其严重的危害,最大的恶果就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1)“左”倾情绪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2)共产国际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3)党内生活不正常、打击压制正确意见,(4)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最主要原因)。7、1934.10,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博古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锐减到3万人。1935.1召开了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8、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1935.10到达陕北,同十五军团会合,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1936.10,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长征的意义:(1)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长征精神:五个“就是”。第六章 抗日战争(1937-1945)

1、日本侵华行为。(1)1931.9.18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1932.2中国东北全境沦陷。(2)1935日本制造华北事变,策动“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3)1936.11,日德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同盟。(4)1937.7.7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5)1938.10,日本占领广州、武汉,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6)1944.4至1945.1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的豫湘桂战役,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2、日本所占土地被殖民统治,在东北扶持伪“满洲国”(溥仪“执政”),殖民统治14年之久。诱降汪精卫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38.12,汪精卫投降日本)。

3、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如“南京大屠杀”,以及“三光”政策,“活体解剖”,强迫妇女当“慰安妇”等。(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4、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5、1935.12.9北平学生抗日示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1935.8.1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2)1935.12.25,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为抗日战争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3)1936.5《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4)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7、1936.12,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8、(解决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上的问题)1936.12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和《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9、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2,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1937.9.22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新的特点:一是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10、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1)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军民处于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2)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3)其中有1938.3的台儿庄大捷,淞沪会战等战役,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出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4)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主观原因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即片面抗战的路线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11、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1)国民党对内方针的重大变化,1939.1,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2)制造多次反共事件,国民党在大体保住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的局势下,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保存实力,限制、打击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产党军队。

12、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1)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8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把工作重点放在敌后农村。(3)持久抗战的总方针。《论持久战》作为科学的理论基础,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4)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其中战略相持是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

13、敌后战场和游击战。(1)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2)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1940.8百团大战)。(3)游击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14、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15、1939.7,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1939冬至1941年春,国民党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1941.1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6、策略总方针:指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7、抗日革命根据地建设。(1)1940,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比较完整的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致命了方向。(2)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性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三三制”原则。(4)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5)民族区域自治。(6)减租减息政策。(7)大生产运动,提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8)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等)。18、1939.10,宪政运动在国民党统治区普遍开展起来,批评国民党的***。19、1944,中国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20、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

21、延安整风运动。(1)1941.5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2.2《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2)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最主要的任务,表现形式主要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3)加强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4)深远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22、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1945.7.26,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9.2日本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9.3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0.25中国政府收回台湾以及澎湖列岛,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1)胜利的意义:四点。(2)胜利的原因。(3)胜利的基本经验:五点。

第七章 为中国而奋斗(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8底)

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根本目的是使战后的中国回到战前的状态。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2)美国支持国民党的反共方针,扶蒋反共。2、1945.5,中共七大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3、1945.10.10,周恩来与国民党当局签署双十决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4、1946.1,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5、国民党从来没有准备去履行政协协议,其方针是,先接收关内,控制东北、华北。而后进兵关外,以便独占东北。6、1946.6.26,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面性的内战,全面内战爆发。7、1947.7,中共中央作出出人意料的决定:不待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8、三路大军的挺进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10.10,中共提出“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9、土地改革。(1)1946.5.4,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2)1947.7至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有乡村农民会接收”,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3)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10、第二条战线形成。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1)学生运动的高潮。(2)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1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1)中国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2)中国各民主党派都是主张爱国、民主的政党。(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对时局的意见》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用户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

12、三种政治力量提出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存在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1)官僚资产阶级(北洋政府、后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双半社会道路。(2)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主张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社会。(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主张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发展社会主义。

13、民主党派经过实践的教育,明确表示了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确认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的正确性,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其原因是:(1)帝国主义不允许;(2)坚持***的国民党当局不允许;(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14、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至此,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15、1949.3中国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包括(1)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2)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3)规定政治、经济、外交等应采取的基本政策;(4)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并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16、1949.6.30,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是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17、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制定了《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它规定了国家的国体、政体、经济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等。

18、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4)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1949—)

看看,不做笔记了!

第八章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第九章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7-1977)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1、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3、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知道地位。

5、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6、十六大——“三个代表”写入党章,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二篇:2013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总结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否定之否定规律,必然和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矛盾对立统一,实践,认识,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综合历年真题:实践和认识考过,矛盾分析法考过,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考过,真题与谬误考过!

结合欧债危机和G20国峰会,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2】毛中特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党的建设、对外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建设中的社会管理!

综合历年真题:民生问题考过,政党制度考过,基本经济制度考过,新农村考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考过,社会保障考过,53年改造考过,抗日中的土地政策考过!其中,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制度、作风等内容,结合七一讲话,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结合入世和亚太经合组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社会管理为2012变动内容,内容丰富,多家涉及此点!

【3】史纲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几次革命战争(太、洋务、戊戌、辛亥、五

四)特点、失败的原因,国共合作,延安整风!

综合历年真题:10年考过建国,11年考过建党!

其中,辛亥革命结合辛亥革命100年大会,国共合作为2012修订内容,党结合七一讲话!

【4】思修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促进民族团结,人生观与人生环境,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网络秩序,择业与创业,社会主义法治!

综合历年真题:10年考过公共生活秩序,11年考过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其中,促进民族团结为2012唯一修订内容,还有就是大学生择业与创业应该不会涉及,毕竟研究生考试是面向社会的,不可能只对大学生出个题目!

【形势与世政】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综合国力的软实力竞争,中非,非传统安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谐世界!

综合历年真题:2011考过了中国威胁论(应该包括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和谐世界 的点),所以这个不敢妄作结论!

第三篇:考研政治史纲线索统一战线

2013年考研政治考试大纲于今天正式颁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保持稳定,仅仅有二处字面上的变动。

分别是: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改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第八章第一节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中,建立和巩固统一战线是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是近代史考查的重点。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当时和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形成了不同的统一战线。下面是不同时期统一战线的汇总分析。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统一战线前后有五个。如下:

(1)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阵线(1924——1927)

①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②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③作用:领导开展国民革命,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④破裂: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1936)

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支持国民党的蒋介石集团。因此,在此时期,统一战线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故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目的是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任务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可称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包含中华民族抗日的各阶级,任务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

①背景原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目的: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③过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作用: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6——1949)

参加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以及各方面的反将爱国分子。

①背景原因:1945年,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的矛盾重新成为主要矛盾,两党代表了中国的两种前途,在此情况下,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目的: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③过程:经过三大战役,最终赢得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④作用: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1978——至今)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第四篇:2017考研政治史纲总结:史纲人物及其著作串讲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7考研政治史纲总结:史纲人物及其

著作串讲

学史纲其实从根本来讲就是学人物,人物的著作,行为,是历史的产物也推动历史的发展,下面是凯程网考研频道总结的史纲人物及著作,大家可以考前背背看看。

2017考研政治史纲总结:史纲人物及其著作串讲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他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还提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观点。

(5)《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10月,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6)《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此著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7)《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8)《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毛泽东在此文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9)《论联合政府》:1945年,毛泽东在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纲领联系起来,进行具体阐述。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解放战争时期

(1)《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毛泽东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他指出,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

(1)《论十大关系》: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在论述十大关系的前三条时指出,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并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从而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论述。

第五篇:考研政治复习总结

考研政治具体包括以下五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2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0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4分

《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 18分

《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16分

从总体来讲,一定要注意分阶段去复习。我们在每一个阶段的复习任务和要求是不一样的,9月底之前要把重点放在基础强化复习上。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从9月底到11月中旬,我们叫做模拟冲刺复习阶段,主要抓好两件事:以模拟试题为基础,通过做题来提高自己实际的掌握考试点的能力;第二继续要以大纲知识点为基础,复习教材内容。第三个阶段就是11月中旬之后到考试之前,我们叫做总结归 纳复习。这个阶段应该抓好三件事情:对曾经做过的模拟试题进行总结归纳,总结的重点是把自己做错的题在和教材考点对照一下,为什么做错错在哪里,下次遇到的时候能不能避免这个错误;第二件事情 就是对曾经阅读过的教材要做总结,整个考研政治复习过程中,阅读教材都很重要,但是阅读教材在不同阶段要求不一样,在前两个阶段阅读教材重点都是要理解考点,最后阶段要把重点放在记忆考点,记 忆考点的关系上;第三个就是要突击的掌握形势与政策的内容,这个最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来进行复习备考。

各章节的复习重点:

政治中的马哲与政经是内容比较活的一部分,通常着重于理解,而不是记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体现出这种特点,把其中的主要原理一定要弄清楚。一定要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这些原理所表达的意思。这样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它们真的可以用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因此有了实例的知识点就变得形象易记,也不那么容易被遗忘了。当学会用哲学原理分析一些问题或用政经的基本理论来解释一些 经济问题的时候,这些抽象的原理自然而然就懂了,而且同学们也会知道该怎么用。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从革命史改过来的,但革命史部分不是重点。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中国国情的判断、对中国各阶级及其革命性的分析、革 命路线、统战策略、军队建设方针以及党建;在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重点在中共八大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论述。这部分内容有很多容易混淆的地方,因此多见于多选题和辨析题,在这里特别提醒同学们重视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是不是革命的动力等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内容最丰富的,也最有时代气息的,但同时又很难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来把

握,其中很多地方是马哲在现实中的体现,内容多且显得零碎。这一

部分在考研中的题目多跟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关联,而且多集中于大题上,如三农问题、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因此虽然一些 基本的知识点必须记住,但单纯靠记忆肯定是不行的。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可以多看看例题的解答,把握一些问题的答法与思路。以国际新秩序问题为例,要能够掌握解决美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以及实质、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国际关系建立在何种基础上才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掌握了这些,那么考试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2010年考研政治大纲的新增科目,而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中国近代史纲要涵盖了中国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940至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919至1949)和“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辉煌的历史征程”(1949至2007)三段近170年的历史。虽然,中国的历史课是从小就接触的,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别于高校的历史课,它 是通过近现代历史来学习政治理论,所以,这一点是广大考生要高度重视的。

《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我建议复习以大纲为权威,明确

评价目标,增强针对性。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中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沦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

问题;

(6)准确、恰当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关于《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的知识点,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全面复习、整体把握。这门课程横跨50余年,放眼全世界,其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所以复习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全部内容。另一点是少死记硬背,多分析思考。这门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并处于不断发展中,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是很难掌握的,更加背不过来。这门课的内容相互联系密切,要抓住这个特点,用辩证的方法去学习,不要孤立地、静止地去学习,要放在一定条件下去认识。要

多思考分析,注意分析每个问题的特点,把握每个问题的本质,尤其对一些理论性、现实性很强的问题更要这样去学习,与

此同时还要掌握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方面,在这里我为大家提供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认真全面审题,正确领会它的要求。读懂题目,才会从所学知识中寻求答题点,踩到了答题要点,才能得到相应的分数。

(2)耐心仔细地读懂材料,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读懂材料就仓促答题,往往会出错。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国别、观点、主题,搞清材料是说明什么问题。有时一份材料很长,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读懂它,掌握它的基本观点和实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大概”、“差不多”。

(3)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弄清楚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弄清楚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弄清楚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那个,或者是相近相似的,或者是根本对立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同时也考察了考生的基本政治观点,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注意。

(4)在基本的政治理论观点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旗帜鲜明,也就是要明辨是非;在相近相似的观点上,要注意把握分寸,并严格加以区分。

(5)回答问题则简明扼要,既不要完全引用材料中的语言,也不能完全脱离材料。要恰当地利用所学知识点结合材料中的要点来回答,简

明扼要地阐明你的观点,这样阅卷老师才会有可能给与高分。

总之,这门课程主要是用所学知识点结合实际和材料来回答,关键是复习好各类国际、国内的要点时事,结合自己所学各科来思考,给自己提问并作答。这样,在考试时真正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迎刃而 解了。

考研政治史纲复习知识点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