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执业中药师考试单味药总结汇总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23-28602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2 06:39: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执业中药师考试单味药总结汇总

第一章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麻黄: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3.紫苏: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4.生姜: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5.荆芥:微温,归肺、肝经。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6.防风: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7.羌活: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8.细辛:温,归心、肺、肾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9.白芷:温,归肺、胃经。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10.香薷:微温,归肺、胃、脾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11.藁本:温,归膀胱、肝经。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2.苍耳子:温,归肺经。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13.辛夷: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14.西河柳:微温,归肺、胃、心经。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凉,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2.牛蒡子: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3.蝉蜕: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4.桑叶: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5.菊花:微寒,归肝、肺经。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6.葛根: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7.柴胡: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升麻: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9.蔓荆子: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10.淡豆豉:凉,归肺、胃经。解表、除烦。11.浮萍:寒,归肺、膀胱经。

12.木贼: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第二章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2.知母: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3.天花粉: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4.栀子:寒,归心、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5.夏枯草:寒,归肝、胆经。清肝明目,散结消肿。6.芦根: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7.竹叶:寒,归心、肺、胃经。清热除烦,生津,利尿。8.淡竹叶: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9.决明子:微寒,归肝、肾、大肠经。清肝明目,润肠通便。10.密蒙花:微寒,归肝、胆经。清热养肝,明目退翳。11.谷精草:平,归肝、胃经。疏散风热,明目退翳。12.青葙子:微寒,归肝经。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二)清热燥湿药

1.黄芩: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2.黄连: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黄柏: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4.龙胆: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5.苦参: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三)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2.玄参: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3.牡丹皮: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4.赤芍: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5.紫草: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6.水牛角:寒,归心、肝、胃经。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

(四)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连翘: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3.蒲公英: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4.大青叶:寒,归心、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5.板蓝根: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6.牛黄:凉,归肝、心经。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7.鱼腥草: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8.射干:寒,归肺经。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9.白头翁:寒,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0.败酱草:微寒,归胃、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痰止痛。11.青黛:寒,归肝、肺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定惊。12.重楼:微寒,归肝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13.穿心莲: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清热解毒,燥湿。

14.白鲜皮:寒,归脾、胃、膀胱、小肠经。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15.半边莲:寒,归心、小肠、肺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16.土茯苓:平,归肝、胃经。解毒,利湿,通利关节。17.山豆根: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18.马齿苋: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19.大血藤:平,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

20.白花蛇舌草: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清热解毒,消痈,利湿。21.野菊花:微寒,归肺、肝经。清热解毒,疏风平肝。22.熊胆:寒,归肝、胆、心经。清热解毒,明目,止痉。23.紫花地丁: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24.金荞麦:微寒,归肺、脾、肝经。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25.鸦胆子: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26.垂盆草:凉,归肝、胆、小肠经。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27.秦皮:寒,归大肠、肝、胆经。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28.马勃:平,归肺经。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29.木蝴蝶:凉,归肺、肝、胃经。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30.半枝莲:寒,归肺、肝、肾经。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五)清虚热药

1.青蒿:寒,归肝、胆、肾经。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2.地骨皮:寒,归肺、肝、肾经。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

3.白薇:寒,归肝、胃、肺经,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4.胡黄连:寒,归心、肝、胃、大肠经。退虚热,除疳热,解热毒。5.银柴胡:微寒,归肝、胃经。退虚热,清疳热。

第三章

泻下药

(一)攻下药

1.大黄: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泻下功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2.芒硝:寒,归胃、大肠经。泻下,软坚,清热,回乳。3.芦荟:寒,归大肠、肝经。泻下,清肝,杀虫。4.番泻叶:寒,归大肠经。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二)润下药

1.火麻仁:平,归脾、大肠经。润肠通便。

2.郁李仁:平,归脾、大肠、小肠经。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三)峻下逐水药

1.甘遂:寒,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2.巴豆:热,归胃、大肠、肺经。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3.京大戟:寒,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4.红大戟:寒,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5.牵牛子:寒,归肺、肾、大肠经。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6.芫花:温,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7.千金子:温,归肝、肾、大肠经。泻水逐饮,破血消症瘕。

第四章

祛风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

1.独活:微温,归肾、肝、膀胱经。祛风湿,止痛,解表。2.威灵仙:温,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3.徐长卿:温,归肝、胃经。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4.木瓜: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5.蕲蛇:温,归肝经。祛风通络,定惊止痉。6.海风藤:微温,归肝经。祛风湿,通经络。

7.伸筋草:温,归肝、脾、肾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8.乌梢蛇:平,归肝经。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9.路路通:平,归肝、胃、膀胱经。曲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止痒。10.川乌:热,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散寒止痛。11.青风藤:平,归肝、脾经。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二)祛风湿热药

1.防己:寒,归膀胱、肾、脾经。祛风湿,止痛,利水。

2.秦艽:微寒,归胃、肝、胆经。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水退黄。3.豨莶草:寒,归肝、肾经。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4.络石藤:微寒,归心、肝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5.雷公藤:凉,归心、肝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6.臭梧桐:凉,归肝经。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7.丝瓜络:平,归肺、胃、肝经。祛风通络,化痰解毒。

8.穿山龙:平,归肝、肺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

(三)强筋骨药

1.桑寄生:平,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2.五加皮:温,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3.香加皮:温,归肝、肾、心经。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4.千年健:温,归肝、肾经。祛风湿,强筋骨。

5.鹿衔草:平,归肝、肾、肺经。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1.苍术:温,归脾、胃经。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2.厚朴:温,归脾、胃、肺经、大肠经。燥湿,行气,消积,平喘。3.广藿香:微温,归,脾、胃、肺经。化湿,止呕,发表解暑。4.砂仁:温,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5.白豆蔻: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6.佩兰:平,归脾、胃、肺经。化湿,解暑。

7.草豆蔻:温,归脾、胃经。燥湿行气,温中止呕。8.草果:温,归脾、胃经。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1.茯苓:平,归脾、心、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2.薏苡仁: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3.泽泻: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4.猪苓: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

(二)利水通淋药

1.车前子:寒,归肾、肝、肺经。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2.滑石:寒,归胃、膀胱经。利尿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湿敛疮。3.木通: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4.萆薢:平,归肝、胃、膀胱经。利湿浊,祛风湿。

5.石韦:微寒,归肺、膀胱经。利尿通淋,凉血止血,清肺止咳。6.海金沙:寒,归膀胱、小肠经。利尿通淋,止痛。

7.瞿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尿通淋,破血通经。8.萹蓄:微寒,归膀胱经。利尿通淋,杀虫止痒。9.地肤子:寒,归肾、膀胱经。利尿通淋,祛风止痒。

10.灯芯草: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11.冬葵子:寒,归大肠、小肠、膀胱经。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三)利湿退黄药

1.金钱草: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2.茵陈: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热利湿,退黄。

3.广金钱草:凉,归肝、肾、膀胱经。清热除湿,利尿通淋,退黄。4.连钱草:微寒,归肝、肾、膀胱经。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第七章

温里药

1.附子:大热,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2.干姜: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3.肉桂: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4.吴茱萸:热,归肝、脾、胃经。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5.花椒:热,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6.丁香:温,归脾、胃、肾经。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7.小茴香: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胃。8.高良姜:热,归脾、胃经。散寒止痛,温中止呕。9.芘茇:热,归胃、脾、大肠经。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第八章

理气药

1.陈皮:温,归脾、肺经。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2.枳实: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3.木香: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4.香附:平,归肝、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5.沉香:温,归脾、胃、肾经。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6.川楝子: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行气止痛,杀虫,疗廯。7.薤白:温,归肺、心、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8.化橘红:温,归肺、脾、胃经。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9.青皮: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10.佛手: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理气,和中,化痰。11.乌药: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12.荔枝核:温,归肝、胃经。行气散结,祛寒止痛。13.甘松:温,归、脾、胃经。行气止痛,开郁醒神。

14.橘红:温,给肺、脾经。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15.枳壳: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肿。16.柿蒂:平,归胃经。降气止呃。

17.青木香:寒,归肝、胃经。行气止痛,解毒消肿。18.香橼:温,归肝、脾、肺经。疏肝理气,和中化痰。19.玫瑰花:温,归肝、胃经。行气解郁,活血止痛。20.梅花:平,归肝、胃、肺经。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第九章

消食药

1.山楂: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活血散瘀。2.麦芽:平,归脾、胃、肝经。消食和中,回乳,疏肝。3.莱菔子:平,归脾、胃、肺经。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4.鸡内金: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5.神曲:温,归脾、胃经。消食和胃。

6.稻芽:温,归脾、胃经。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第十章

驱虫药

1.使君子:温,归脾、胃经。杀虫消积,蛔虫、绕虫。

2.苦楝皮:寒,归脾、胃、肝经。杀虫,疗廯。蛔虫、绕虫、钩虫。3.槟榔:温,归胃、大肠经。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绦虫姜片虫蛔虫绕虫钩虫 4.贯众:微寒,归肝、胃经。杀虫,清热解毒,止血。绦虫、绕虫、钩虫。5.雷丸:寒,归胃、大肠经。杀虫,消积。绦虫、钩虫、蛔虫。6.南瓜子:平,归胃、大肠经。杀虫。绦虫、蛔虫、钩虫、血吸虫。7.鹤草芽:凉,归肝、小肠、大肠经。杀虫。绦虫。

8.榧子:平,归肺、胃、大肠经。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第十一章

止血药

(一)凉血

1.大蓟: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消痈。2.小蓟: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3.地榆:微寒,归肝、胃、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4.白茅根:寒,归心、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5.槐花: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6.侧柏叶:微寒,归肺、肝、脾、大肠经。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7.苎麻根:寒,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8.鸡冠花:凉,归肝、大肠经。收敛止血,凉血,止带,止痢。

(二)化瘀

1.三七: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2.茜草:寒,归肝经。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3.蒲黄:平,入肝、心包经。活血祛瘀,收敛止血,利尿通淋。4.景天三七:平,归肝、心经。化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

(三)收敛

1.白及:微寒,归肺、肝、胃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2.仙鹤草:平,归肺、肝、脾经。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3.棕榈炭:平,归肺、肝、大肠经。收敛止血。

4.血余炭:平,归肝、胃、膀胱经。收敛化瘀止血,利尿。5.藕节:平,归肝、肺、胃经。收敛止血。

6.紫珠叶:凉,归肝、肺、胃经。收敛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

(四)温经

1.艾叶: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2.炮姜:热,归脾、胃、肝经。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一)活血止痛药

1.川芎: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2.延胡索:温,归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

3.郁金:寒,归心、肝、胆、肺经。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4.乳香:温,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5.没药:平,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6.姜黄: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7.五灵脂:温,入肝、脾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

(二)活血调经药

1.丹参: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2.益母草:微寒,归心、肝、膀胱经。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3.桃仁:平,归心、肝、肺、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4.红花: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5.川牛膝:平,归肝、肾经。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6.鸡血藤:温,归肝、肾经。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7.王不留行:平,归肝、胃经。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8.月季花:温,归肝经。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9.牛膝:平,归肝、肾经。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10.西红花: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三)活血疗伤药

1.苏木:平,归心、肝、脾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2.土鳖虫:寒,归肝经。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3.血竭:平,归心、肝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

4.刘寄奴:温,归心、肝、脾经。破血通经,散寒止痛,消食化积。

5.北刘寄奴:凉,归脾、胃、肝、胆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6.干漆:温,归肝、胃经。破血祛瘀,杀虫。7.自然铜:平,归肝经。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四)破血肖症药

1.莪术: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2.水蛭:平,归肝经。破血逐瘀,通经。

3.三棱:平,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4.穿山甲:微寒,归肝、胃经。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5.虎杖:微寒,归肝、胆、肺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化痰药

1.半夏: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2.天南星:温,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3.芥子:温,归肺经。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4.桔梗: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5.旋覆花: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6.瓜蒌:寒,归肺、胃、大肠经。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中,消肿散结,润肠通便。7.川贝母:微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8.浙贝母: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9.竹茹:微寒,归肺、胃、胆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10.白附子:温,归肝、胃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11.竹沥:寒,归心、肺、胃经。清热滑痰。12.白前:微温,归肺经。降气祛痰止咳。

13.前胡:微寒,归肺经。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14.昆布:寒,归肝、胃、肾经。消痰软坚,利水消肿。15.海藻:寒,归肝、胃、肾经。消痰软坚,利水消肿。16.天竺黄:寒,归心、肝经。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17.黄药子:寒,归肺、肝经。化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18.瓦楞子:平,归肺、胃、肝经。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19.海蛤壳:寒,归肺、胃经。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尿消肿,制酸止痛。20.海浮石:寒,归肺经。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通淋。21.礞石:平,归肺、心、肝经。消痰下气,平肝镇惊。

(二)止咳平喘药

1.苦杏仁:微温,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2.百部:平,归肺经。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3.紫苏子:温,归肺、大肠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4.桑白皮: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5.葶苈子:大寒,归肺、膀胱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6.紫菀:温,归肺经。润肺下气,化痰止咳。7.款冬花: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8.枇杷叶: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9.马兜铃:寒,归肺、大肠经。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疗痔。10.白果:平,归肺、肾经。敛肺平喘,止带缩尿。11.胖大海:寒,归肺、大肠经。清宣肺气,清肠通便。12.洋金花:温,归肺、肝经。平喘止咳,解痉,定痛。

第十四章

安神药

(一)重镇安神药

1.朱砂:寒,归心经。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2.磁石:寒,归肝、心、肾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3.龙骨:微寒,归心、肝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湿敛疮。4.琥珀:平,归心、肝、膀胱经。安神定惊,活血散瘀,利尿通淋。5.珍珠:安神定惊,明目除翳,解毒敛疮,润肤祛斑。

(二)养心安神药

1.酸枣仁:平,归心、肝、胆经。养心安神,敛汗

2.远志:温,归心、肾、肺经。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3.柏子仁: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4.夜交藤:平,归心、肝经。养心安神,祛风通络。5.合欢皮:平,对心、肝经。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一)平抑肝阳药

1.石决明:寒,归肝经。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2.牡蛎:微寒,归肝、肾经。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3.赭石:寒,归肺、胃、心经。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4.珍珠母: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安神定惊,收湿敛疮。5.蒺藜:平,归肝经。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散风止痒。6.罗布麻叶:凉,归肝经。平肝清热,降血压,利水。

(二)息风止痉药

1.羚羊角:寒,归肝、心经。平肝熄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2.钩藤:凉,归肝、心包经。息风止痉,清热平肝。3.天麻:平,归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4.全蝎:平,归肝经。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5.蜈蚣:温,归肝经。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6.地龙:寒,归肝、脾、膀胱经。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7.僵蚕:平,归肝、肺经。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第十六章

开窍药

1.藿香:温,归心、脾经。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2.冰片:微寒,归心、脾、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3.石菖蒲:温,归心、胃经。开窍宁神,化湿和胃。4.苏合香:温,归心、脾经。开窍辟秽,止痛。

5.安息香:平,归心、脾经。开窍辟秽,行气活血,止痛。

第十七章

补虚药

(一)补气药

1.人参:微温,归脾、肺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2.党参: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3.黄芪: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4.白术: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5.山药:平,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6.甘草:平,归脾、胃、肺、心经。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7.西洋参:凉,归心、肺、肾经。补气养阴,清火生津。8.太子参:平,归脾、肺经。补气生津。

9.刺五加:温,归脾、肾、心经。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10.大枣: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11.白扁豆: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12.蜜蜂:平,归脾、肺、大肠经。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13.饴糖:温,归脾、胃、肺经。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14.红景天:平,归肺、心经。益气,平喘,活血通络。

15.绞股蓝:寒,归脾、肺、肾经。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二)补阳药

1.鹿茸:温,归肝、肾经。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2.肉苁蓉:温,归肾、大肠经。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3.淫羊藿:温,归肝、肾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4.杜仲: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5.续断:微温,归肝、肾经。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

6.补骨脂:温,归肾、脾经。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7.益智仁:温,归脾、肾经。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8.蛤蚧:平,归肺、肾经。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

9.菟丝子:平,归肾、肝、脾经。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生津。10.巴戟天:微温,归肝、肾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11.锁阳:温,归肝、肾、大肠经。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12.骨碎补:补肾,活血,止痛,续伤。

13.冬虫夏草:平,归肾、肺经。益肾补肺,止血化痰。14.核桃仁:温,归肾、肺、大肠经。补肾,温肺,润肠。15.紫河车:温,归肺、肝、肾经。温肾补精,养血益气。16.沙苑子:温,归肝、肾经。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17.仙茅:热,归肾、肝、脾经。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寒除湿。18.狗脊: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

19.海马:温,归肾、肝经。补肾助阳,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二)补血药

1.当归: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2.熟地黄: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补精益髓。

3.何首乌:微温,归肝、肾经。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4.白芍: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5.阿胶: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6.龙眼肉:温,归心、脾经。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

(四)补阴药

1.南沙参:微寒,归肺、胃经。清肺养阴,祛痰,益气。2.北沙参:微寒,归肺、胃经。清肺养阴,益胃生津。

3.麦冬:微寒,归肺、心、胃经。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4.石斛:微寒,归胃、肾经。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5.黄精:平,归脾、肺、肾经。滋阴润肺,补脾益气。6.枸杞子:平,归肝、肾、肺经。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7.龟甲:寒,归肝、肾、心经。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8.鳖甲:寒,归肝、肾经。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9.天冬:寒,归肺、肾经。滋阴降火,清肺润燥,润肠通便。10.玉竹:平,归肺、胃经。滋阴润肺,生津养胃。11.百合:微寒,归肺、心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12.墨旱莲:寒,归肝、肾经。滋阴益肾,凉血止血。

13.女贞子:凉,归肝、肾经。滋肾补肝,清虚热,明目乌发。14.桑椹:寒,归心、肝、肾经。滋阴补血,生津,润肠。15.蛤蟆油:平,归肺、肾经。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16.褚实子:寒,归肝、肾经。滋阴益肾,清肝明目,利尿。

第十八章

收涩药

1.五味子:温,归肺、肾、心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滋肾宁心。2.乌梅: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3.椿皮:寒,归大肠、胃、肝经。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4.赤石脂:温,归大肠、胃经。涩肠止泻,止血,止带,外用收湿敛疮生肌。5.莲子肉:平,归脾、肾、心经。补脾止泻,益肾固精,止带,养心安神。6.山茱萸: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脱。7.桑螵蛸:平,归肝、肾经。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8.海螵蛸:温,归肝、脾、肾经。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9.诃子:平,归肺、大肠经。涩肠,敛肺,下气,利咽。10.肉豆蔻:温,归脾、胃、大肠经。涩肠止泻,温中行气。11.芡实:平,归脾、肾经。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12.覆盆子:微温,归肝、肾、膀胱经。益肾,固精,缩尿,明目。13.浮小麦:凉,归心经。益气,除热止汗。

14.金樱子:平,归肾、膀胱、大肠经。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固崩止带。15.五倍子:寒,归肺、大肠、肾经。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收湿敛疮。16.麻黄根:平,归肺经。收敛止汗。

17.糯稻根:平,归肺、胃、肾经。止汗退热,益胃生津。18.罂粟壳:平,归肺、大肠、肾经。敛肺,涩肠,止痛。19.石榴皮:温,归胃、大肠经。涩肠止泻,止血,杀虫。

第十九章

涌吐药

1.常山:寒,归肺、心、肝经。涌吐痰饮,截疟。

2.瓜蒂:寒,归胃经。内服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去湿热。3.藜芦:寒,归肺、胃、肝经。涌吐风痰,杀虫疗廯。

第二十章

杀虫燥湿止痒药

1.雄黄:温,归心、肝、大肠、胃经。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2.硫磺:温,归肾、脾、大肠经。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3.轻粉:寒,归肾、肝、大肠经。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

4.白矾:寒,归肺、肝、脾、大肠经。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清热消痰。5.蛇床子:温,归肾经。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6.露蜂房:平,归肝、胃经。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7.铅丹:微寒,归心、肝经。外用拔毒止痒,敛疮生肌;内服坠痰镇惊,攻毒截疟。8.土荆皮:温,归脾、胃经。杀虫、疗廯、止痒。

第二十一章

拔毒消肿敛疮药

1.斑蝥:热,归肝、胃、肾经。攻毒蚀疮,破血逐瘀,散结消症。2.蟾酥:温,归心经。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3.马钱子:温,归肝、脾经。散结消肿,通络止痛。4.升药:热,归肺、脾经。拔毒去腐。

5.炉甘石:平,归肝、脾经。明目去翳,收湿生肌。

6.儿茶:微寒,归肺、心经。收湿敛疮,生肌止血,活血止痛,清肺化痰。7.砒石:大热,归肺、肝经。外用蚀疮去腐;内服祛痰平喘,截疟。8.硼砂:凉,归肺、胃经。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热化痰。9.大蒜:温,归脾、胃、肺经。解毒、消肿、杀虫、止痢。10.猫爪草:温,归肝、肺经。化痰散结,解毒消肿。11.毛茛:发泡止痛,攻毒杀虫。

第二篇: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要药总结

中药学横向总结之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疥疮之要药:硫磺

第三篇:执业药师考试经验精华总结

2009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为10月17、18日

执业药师考试经验谈

一、书本一定看透,并且要突出重点:

从近几年执业药师考试出题点,不难看出执业药师考试任何章节的细微不被重视的内容都很有可能出题,而且这种出题思路更有所上升的趋势,在必须把大纲要求的重点、掌握内容复习到位同时也尽量把了解的部分仔细阅读,这样考试才更有把握。

二、反复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考试内容:

执业药师考试的内容非常多,总共四科6分书大约有2000多页,而且专业课程的内容也很多,所以就应该反复的复习,制定复习计划,有目的去复习每科,不要死记硬背,要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三、习题要精练,学会融会贯通:

要想顺利通过考试做大量习题是必不可少的,习题要比较有权威性、覆盖性、重点性,要把习题同书本内容结合起来看,这样可以加强记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书本看透,但不要看的太深,历年出的考试题并不难。

如何整理好执业药师的复习笔记

要复习好执业药师考试的知识点,是需要整理出属于自己的复习笔记的,那么它就是你复习的法宝了,如何整理自己的复习笔记:

1、复习笔记要反映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要把重点概念和原理的联系和区别反映出来,做到一看见笔记,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某个知识点,随即就会展现出整个知识网。

2、复习笔记力求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一定要变成课本的精华,课堂笔记的再现。

3、复习笔记是给自己看的,所以要适合自己使用,有个人特点,要根据个人复习的程度来做笔记。如果掌握好、记得牢的地方,笔记可以做的简单点;那些掌握不好、不易记住的地方,要详细些;一些理解不深要记的详细些;经常出错的地方要特别标明等等。总之就是要笔记做的更加实用。

4、复习笔记是知识的精华,要保存好,以便随时可以取用,经过N多次的使用,直至对知识真正掌握为止。做这些就是为了以后不用复习笔记,也能想起所复习的知识点。许多人就是通过反复的学习过程,对知识的不断深入,使笔记越来越精炼,直至抓住知识的精髓,最后完全脱离笔记。

如何才能做好执业药师的系统复习

要通过考试,就要对知识好好复习的,这离不开一个好的复习方法,要正真做好复习就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如何才能做到系统的复习:

1、复习主要是以课本和考试大纲为主。通过看书,做试卷,要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复习的时候要边读边写,慢慢就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这个阶段的学习就是要以思考为主。千万要记住以书本和考试大纲为主。

2、要整理出属于自己的系统复习笔记。整理复习笔记是要让知识从繁而杂转化成少而精,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薄薄的几张纸,把难以理解的术语转化成自己容易看懂的说法,把容易混淆或不易记忆的知识点改写成比较醒目的图示。总之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整理出自己容易复习的笔记就算做到很好了。有了系统的复习笔记,就能迅速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

以及内在联系,系统复习笔记是学习的备忘录,它为考前复习提供了很有使用价值的资料。

3、要多做练习或模拟试题,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进一步巩固知识。但要做模拟试题的话,千万要记住题不在多而在于精。每做一道题都要反复思考题目的类型,解题的方法及思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已达到举一反

三、提高解题效率的最终目的。

4、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使知识再现、解题更熟练。按计划办事就会使生活和学习有规律,逐渐就会形成条件反射,生活和学习似乎达到了一种“自动”的境界。一切都要按自己订的复习计划来学习,相信你复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慢慢适应这种生活,直至到考试的时候,带着自己的信心去考试。相信自己会赢得每一次考试成功的机会!

专家谈如何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

要想通过执业药师考试,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你对专业课掌握程度,很多人没通过资格考试主要的原因就是专业课没能好好掌握,以至于更多人越来越没信心好好学习,针对广大考生的经验,总结一下几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书本看透,突出重点。

通过这几年执业药师考试出题点,可以清晰看出任何章节的细微不被重视的内容都很有可能出题,而且这种出题思路还有所上升的趋势,在必须把大纲要求的重点、掌握内容复习到位同时也尽量仔细阅读了解的地方,到时候考试就不会因为看不到那些遗漏的地方而失分。

2、反复巩固,加深理解。

执业药师考试内容多且专业课程的内容特别的多,所以应该反复的复习,制定复习计划,有目的去复习每科,不要死记硬背,要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特别指出专业课程一定尽量先复习要先下手,一句话“巩固巩固再巩固,复习复习再复习”!

3、习题精练,融会贯通。

要想顺利通过考试做大量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选习题要比较有权威性、覆盖性、重点性,要把习题同书本内容结合起来学习,这样可以加强记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埋头苦读,增强信心。

学习是很枯燥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想考过执业药师,如果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心浮气躁,是很难顺利通过的,除非你是天才,记得有句话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换来的”。

5、培养兴趣,突破难关。

其实执业药师的考试相对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和复习,之所以有一定难度取得证书顺利通过,确实有部分内容不是很容易把握,很多考生都有类似的问题就是越不会的,越难看透彻的,越不好记忆的,就越来越失去兴趣和信心,就爱看自己比较会的科目,这样就失去了复习的方向,所以我再次强调,越不会的,越不爱看的知识点,就一定要突破难关,培养情趣,这样你才有最大的把握在考场上不失利!

6、考前放松,精神饱满。

相信一句话,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如果你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付出你的艰辛劳动,感觉复习的很不错,做习题的准确性很高,那你就相信自己,或许你偶尔感觉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可不用担心,当你亲临考场时就会让充分感到到脑海中充实和自信!

执业药师考试复习与指导三大注意点

执业药师考完了,不管考试成功与否,至少是给自己增加了一次考试通过的机会,只有平常努

力复习,想拿下考试并不是很难的。

其实“学问并不难,关键在于认真、用心。”要做到认真、用心就意味着坚持、多思。无论做什么都忌三天打鱼、两天筛网。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

一、死记与活用。

复习都离不开“记”,但是要死记活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然后通过实践要灵活运用。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理解的东西容易记住。所以在复习时,翻开书要经过理解后然后在记忆。

许多知识都是一个理解与记忆的过程。等把基本的知识点复习完之后,通过做模拟试题进行实践,要在做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书本中的知识。

二、要有系统复习的概念。

复习知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家肯定会知识的理解记忆都有了一个提高,比如大纲要求、题型、题量和难度等 等,但有的考生还做了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还依然说:“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练习,成绩总是不见提高呢?”

大家复习的时候有的就会一个误区,在这里环球网校提醒大家要有系统复习的概念。通常有些考生把基础知识复习完就不管了,然后就是做练习,到最后考试还是考的不理想。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系统复习对考试很有帮助,对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有把握的去参加考试。

三、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有信心,时常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

经常参加考试的人都知道:平时成绩优秀的人不一定考试就会更好。

在执业药师考试过程中要对自己时常自我激励,这是保持良好心态的一个好方法。但这种激励是建立在刻苦努力复习的基础上的。

自我激励有很多方式,比如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扬长避短;强化突击自己的劣势科目,使其向平均水平靠拢;要强调自己在综合能力方面的优势,使自己的优势更细化。

如果一个差劲的人和一个优秀的人相比,即使一个人再差也会有一两个方面比优秀的人出色。如果长时间这样做,就能增强自信,慢慢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还有一点要记住,在恰当的时机,不妨干几件平时都不敢做的事情,哪怕就成功一次,也是对自己信心的很大肯定。

执业药师考试考生心得

考完了才知道有好多知识点没有复习到,这次的考试并不难只是有些题目太偏了,有的知识点根本就不知道,看来执业药师考试还是需要把书本看的透彻一点,要面面俱到。总之要通过考试,复习是要需要方法和技巧的。下面就这次考试谈谈个人对执业药师考试的心得体会。

1、复习一定要有计划。执业药师考试科目多,知识范围广,因此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计划;

2、千万不要快考试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临阵才去磨枪,那就为时已晚了;

3、复习虽要抓住各门功课的重点、难点、特点和疑点,但也不能遗漏小的知识点;

4、做模拟试题一定要适中,千万不要搞题海战术;

5、要选一两本质量高的参考书,这样复习更有保证;

6、复习要劳逸结合。复习迎考,任务繁重,更要注重劳逸结合。

这些就是我对这次执业药师考试的最大收获,希望下次考试大家千万别犯我这样类似的错误,能顺利通过下次的考试。大家都要加油努力!

第四篇:药士、药师、执业药师的区别

药士、药师、执业药师的区别

药士是药剂士的简称,而且通用的是“药士”,是药学专业技术职称中最低级的一种“职称”,一般中专、大专毕业1年后取得;

药剂师是药师的全称,通用称呼是“药师”,也是专业技术职称中的属于低级职称中的一种,一般大学本科毕业工作1年后取得。

中专,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满一年的,就可以持单位证明到当地卫生局报考!中专毕业后工作满五年的就可以报考药剂师,大专毕业后三年,本科的一年!工作年限截止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

药剂师>药剂士,也是要考试的。分卫生局和药监局二种考试。药学专业技术职称分三级: 初级:药士、药师 中级:主管药师

高级:副主任药师、主任药师

药师是属于职称考试,是初级,以后还可以接着考主管药剂师是中级职称,主任药剂师(是高级职称)。执业药师是执业资格准入证,是执业资格,需要通过全国统考,比较难。

第五篇:2013执业药师考试要点浅谈

2013执业药师考试要点浅谈

一、时间永远是您最大的敌人。

二、所问所答。执业药师考试的金玉良言就是:所问所答。首先,要完全了解问题的类型,及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再去回答问题。有的药师在参加完执业药师考试后总感觉所得分数与自己估算的分数相差甚远,原因无它,就在于对问题理解不够彻底,因此,也就无法对所提问题做到精确回答。

三、系统地制定学习计划。

参加执业药师考试的考生都已离开学校多年,甚至很长时间没有继续的学习。因此,必须尽量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比如说每天一小时,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稳步、系统地学习。

四、付出越多,收获越大无论如何,应加强基础训练,掌握必要的测试技巧,从而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取得最好的成绩。

五、仔细查看指引部分切记不可为了节省时间而忽视。

查看指引部分,因为指引部分包含了理解题型、回答问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信息:

1.可以预先得知所要的内容。

2.回答什么问题,及何种问题。

六、查看题干。

查看题干在答题过程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就不知如何答题,答出的题也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正确的答题,错误形式的答案,同样得不到分。通常题干会给出下述三个方面的重要信息:

1.如何回答问题。(在同一组题内,通常应按题干所给形式答题。有时,答案的内容可能是名词、字母或数字,这就要根据题干说明来答题。)

2.题干中提示了题目段中的信息及主题内容,这对预见、理解很有帮助。

3.通过题干可得知在何处开始寻找答案。

七、答案一定填在答案纸上。

在执业药师考试时,所有答案务必要填在所给的执业药师考试答题卡上。否则,即使您完成了全部问题,也是没有任何分数,这种现象曾有发生过。

执业中药师考试单味药总结汇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