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新加坡基础教育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23-311808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4 21:33: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加坡基础教育

新加坡基础教育

一、新加坡的教育愿景 理想

愿景:重思考的学校,好学习的国民 使命:塑造新加坡的未来

教育目标:培育人才和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为所有学生提供至少十年的通识教育 理想教育成果: 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智力--体力--社交能力--审美能力 新加坡的教育强调: 因材施教、发挥所长--跨学科学习--培养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开拓、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树立世界观,展望世界,开拓视野

主要战略方针:侧重培养思考能力--应用资讯科技--重视国民教育--推行卓越行政

面对未来的策略:更具灵活性与多元性的教育体制--推行宽基础教学与全面教育--少教多学:推崇学习的自发性与独立性

国家口号:小国办大事 教育理想

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发表的《理想教育成果》,勾勒出21世纪新加坡的理想教育理念与前景:国家期望所有中学毕业后的学生及大专生所应具备的品质。例如:品德高尚,深厚的文化素养,尊重差异,对国对家对社群尽责;笃守多元种族及精英原则,深明国家的局限又能寻找契机;优雅社会的使者;勤奋向上、敬业乐业、重视他人的贡献;能思考、能分析,对未来有信心,有勇气及坚定的信念面对逆境;懂得追求、分析、运用知识;具备革新精神,不断求进步,终身不歇学习,有魄力;放眼世界,扎根祖国等。学校教育应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和方式实现这个教育目的。

二、教育体系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人口400多万,78%为华人,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短短30年里,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是众所周知的花园国家,它以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治安条件,使世界上的无数游客为之倾倒。它的高质量教育也享誉世界。集东西文化之所长,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与市场经济的骨干人材为主要目标。由于采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双语(英语为主,华语为辅)教学制度,其教育成就为环球所瞩目。

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幼儿园、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前教育和大学教育

三、新加坡教育特点

天然的双语教学条件

新加坡在双语教学方面有着其独特的天然优势。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使之与世界相融合,当地政府决定以英文为政府通用语言,之作为统一的行政用语。但是,政府又考虑到三大种族的特殊性,决定各种族除了学习第一语言英文以外,还必须学习各自的母语。为其独特的双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援。

独特的精英教学模式

新加坡繁杂的教学模式也有着其独一无二的特殊性。早在建国初期,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就提出,新加坡的教育是要培养一部分政府精英。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当地的教育始终向着这一目标前进着。从小学开始,学校就有计划地在学生中实行分流教育。所有小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都必须参加一个分流考试。只有通过了才有机会接受正规或者先进的教育。而在中学阶段,各所学校又分设快捷班、普通班和工艺班,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快、中、差班。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政策,几乎都是向快捷班倾斜的。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确实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不管是从学生科研还是领导能力,他们都是领先时代潮流的。

高效的课外活动教学

如果说天然的双语教学条件是新加坡学生文化教育上的一大特色,那么,高效的课外活动教学则是教育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典范。半天制的教学时间安排为其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同时,学校又将之作为学生能力考核的一大因素。所有学生在中学毕业的时候都必须有2---3门课外活动达到良好或以上的档次。这样又为课外活动的高效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远还不仅于此,各所学校还不惜重金,从国内外聘请知名教练来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这为真正体现课外活动“学有所长”提供了技术上的有力保证。

完善的学生研究体系 与国内的很多学校一样,新加坡学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科学研究。为了与其精英教学相互配合,各校为学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从小学开始,学校就为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的研究系统。甚至让较为优秀的学生走出国门,开阔视野。

周详的课外补习网络

新加坡并非没有补习中心,六百多座,有的是。快节奏的职业生活使得当地的学生家长终日忙于工作,根本无暇照顾家庭。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他们总为自己的小孩聘请较为廉价的另类保姆——补习中心的老师。让这一部分人去承担起课余时间照顾小孩的责任。这一需求的日益增多,也使得另一种特种行业——补习中心应运而生。小小的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有六百多座补习中心,不可不谓一件其实奇事。

四、国民教育的特色

国家意识主导

新加坡政府和学者通常把爱国主义叫做“国家意识”。他们认为,“国家意识是行为主体的个人与国家之间发生情感上的结合,在心理上认为我是国家的一部分。在自我内部,国家也被内摄而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在新加坡,培养国家意识,进行国家意识教育,实质上就是塑造什么样的“新加坡人”的问题。新加坡政府和领导人重视国人的国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始终坚持国家意识主导性,把它作为新加坡的建国之本和立国之本,看做是新加坡现代化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从而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就。

传统价值观的创新

新加坡是近年来世界上最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家,把传统道德价值作为抵御西方消极影响的支柱。新加坡各级学校十分重视传统道德教育,特别是注重向学生灌输儒家伦理道德价值观,使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促进了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实践中,新加坡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新加坡化,将其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精华加以采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

东西文化融合

新加坡国民教育对东西文化兼收并蓄,实行东西文化相结合,既学习西方重民主和科学、崇尚自然和理性,又注重保持灌输东方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把西方的科学求实精神与东方的伦理道德融合为一体,凡是有价值的,好的文化,都可能被新加坡兼收并蓄。在这种文化融合中成长起来的新加坡人,既有西方文化的长处又有东方文化的精华,既有谋生的本领又有做人的规矩,既懂得现代科技又保持着东方的伦理价值观念,既倡导平等竞争和个人奋斗又奉行东方的集体主义和国家至上。

五、学校管理

管理体制

政府采取一级管理体制,学校管理由教育部对学校实行科学的、规范的、统一的直接管理。无论大中小学都有一套称为“学校联系”的全面电脑联网的网络系统,学校与国家教育部通过电脑联网保持直接联系,以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这种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及程序,协助学校管理教育基金,拟定课程及记录学生的个人资料和考试成绩等。中小学内部则实行校长负责制。

新加坡中小学虽实行校长负责制,但由于其中小学由教育部直接管理而无中间组织,聘请教师、招生、设备添置等相当多的内容都由教育部统一管理了,所以中小学校长的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对教学的管理。新加坡中小学每校约一千四百人左右,设校长一人,负责全校工作,副校长视实际情况而定。小学的学校组织分力五个部门,分别是英文部、数学部、科学部、母语部、体育部。中学一般分为八个部门,但学校校长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因而各校部门的数目不尽相同。但每个部门均设主任一位,主管属下各科目。各科目可再设一高级科目教师负责。斩加坡中小学的规模有大有小,但校内机构的设置模式大体相同。

新加坡中小学的校长上面一般有一个“董事会”(会馆学校)或“咨询委员会”(政府学校),校长的下面是副校长,只有一位,不论学校的大小,他的职责是抓好教学。副校长在全校的发展和行政管理方面协助校长工作,帮助校长制订教学计划、课程和课外活动计划。因此,副校长要经常深人教室听课,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作具体的指导和辅导,并要及时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向校长进行反馈。所以,教育部对中小学副校长的人选也持谨慎态度,对其资历、资格均十分重视,有的副硕土研究生毕业,有的兼任华文教师总会的重要职务。副校长下面是各部主任,这些部主任相当于我国学校里的学科教研组长,指的是某些课程教学的负责人,其主要责任是指导教学和计划、实行和评价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但他们的级别是中层,直接受校长领导,而与我国中小学教研组长和校长之间还有一个教导处不一样,因面校长一抓到底,便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教学情况,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了管理体系上的保障,新加坡中小学的行政主任与我国中小学的总务主任概念相同,但“书记”则与我国的大相径庭了,新加坡中小学校的书记是文职人员,相当于我们法医的“书记员”。

新加坡中小学校长每年要进行校内自我评鉴,每年要向教育部提呈年度报告书。同样,各科主任也要在每年年终、召集各科教师开会,根据会考成绩、平时测试成绩等,进行学生学习困难问题评估,并写出报告交给校长,再综合拟定明年的全校行动计划及工作计划,如此各层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

严格的学校鉴定制度

新加坡教育部组织各校进行学校鉴定。学校鉴定包括两个部分。

(1)学校内部鉴定,即自我鉴定,由学校自己每年进行一次,它包括学校的组织和管理、教学计划、课外活动计划和学生福利计划等四个领域的鉴定内容。学校根据这四个方面的信启、来评估其设立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实现程度,识别出各项计划中的长处和弱点,并选定将要使用的策略和资源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个计划执行、监督和检查的反复循环过程能帮助学校正确地评估自己,因而能逐渐提高效率。

(2)学校外部鉴定,每四、五年进行一次,由教育部的教学督导、专家督导和指导官员组成的督导小组执行。外部签定是一个负有说明义务的实践,通过它全面检查学校的方方面面,评估学校的整个计划的效率。

六、学校人员管理

校长委任制度

新加坡中小学的管理体制类似于我国的校长负责制。所不同的是,新加坡所有中小学的校长必须在教学领域中产生,即使私立学校的校长也应如此。但不同类型的学校,校长的产生也有所不同。政府资助或部分资助的学校的校长必须由教育部聘用,私立学校的校长则无需经教育部审批。但无论何种类型的学校,学校内的行政职位部分为校长、副校长和部主任、这三个职位的任命由教育部、人事部人事发展办公室负责。校长负责全校的事务,其主要职责是建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校长要制订能够影响教育课程的发展政策,并制定计划、提出教学目标以及管理全校师生。学校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与校长的管理风格和平时提倡的精神有极大的关系。1998年,新加坡开始实行校长委任制度,颁发委任状,举行委任仪式。委任状上写着:“在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委任状突出了校长在学校中的关键作用。一所好的学校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校长。

教师晋升制度

新加坡的教师属国家公务员,称为“教育官”。新加坡中小学对教师的管理由教育部、人事部的编制、招收和安置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包括确定教师的使用情况、协调教师的力量、教师休假、退休和退职待遇、教师退休及工作纪律等问题。新加坡通过实行教师晋升制度来管理教师。

新加坡教师晋升的关键是教师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考评。教师考评合格,工资可上一个档次;考评不合格,工资只能原地踏步,且永远比正常晋升的人晚一步。教师的考评由校长实施,校长通过不定期旁听教师的课,抽查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本,组织学生讨论,收集学生对教学、教师的意见等措施收集素材。通过这些措施,校长自然能了解哪些教师乐于接受教学任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哪些教师得过且过,马虎了事。因而能够对教师进行比较公正的考评。如果发生争议,被考评教师有权向教育部提出上诉。教育部会派员调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终裁决。

教师晋升按年龄资历和工作才干,与其学术水平无关。在新加坡,教师最好的成就是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因而,新加坡政府不鼓励中小学教师脱离教学工作搞学术研究。因为他们认为,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不同,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成绩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上,而不是体现在学术水平和科研成就上。所以,新加坡中小学教师都不评职称,教师之间只有工作职务之别,而无学术职称之分。教师晋升主要按教龄和资历及工作才干,而教学更多地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年龄和资历就是经验的最好标志。因而,在新加坡教龄越高工资也越高。但他们重视年龄资历并不一味夸大年龄和资历的作用,规定教龄27年以上,工资不再增长,也没有教龄工资。

教师晋升没有比例、名额限制。新加坡教师晋升没有比例和名额限制,有助于在教师队伍中造成一种和谐、合作的良好气氛,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减少内耗。一个人能否晋升,完全凭自己的才干和表现,这就造成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负责的良好机制。新加坡教师晋升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八、课程建设(校本课程)

新加坡出台2006年初院新课程。从2006年开始,新加坡将引进新的A级大学预科课程以促进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技能,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新课程具备学习内容更广,更具灵活性的特点。

新课程的基本特征:一是学习内容更广,选择更多。A级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科的基础训练,同时学生必须完成一项设计作业。除学习专业,学生还必须学习一门非专业科目(对比科目)。学习科目也被重新设计,分为三个级别(H1/H2/H3),这样学生在选课时可以有多种组合。二是更侧重于思维和交流技能"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发展交流技能。为了给发展这些技能留有空间,当前学习的学术课程将削减10%-15%。三是一种整体的教育。学生将参与合作课程活动,参与社区活动以及其他课外事务。“A”级资格证书将会对此作出说明,同时还会记录下学生的学术成绩,以供大学参考。

2006 年初院新课程由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构成了一个同心圆。处在核心地位的是生活技能,这是一种非学术性课程,它包括合作课程、个性发展、国民教育、牲畜照料与职业指导以及体育,旨在帮助学生发展生活所需的合理的价值观和技能,以使之成为积极、负责的公民。处于圆圈中间层的是知识技能,包括知识探索、一般论文和设计作业。目的在于发展思维和交流的技能。其中设计作业(Project work)是一门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高级副修科目。在这门科目的学习中,学生将不同的学习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鼓励合作、独立学习和交流技能的发展。知识探索(Knowledge and Inquiry)鼓励学生对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解读并进行综合鼓励在科学、人类学、数学和美学领域对知识的构建进行检验和评价,发展批判推理技能。作为高级主修科目,可以代替一般论文和对比科目。最外围是以内容为基础的学科科目,它包括语言、人文、数学与科学,以确保学生获得多种学科的基本训练。

一般来说在新课程框架下,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五个方面的科目:三门高级主修科目(H1),一门高级副修科目(H2)(以上四门中必须至少有一门是对比科目),高级副修母语语言,一般论文(General paper)和设计作业。

H1、H2、H3是三个学习水平:

H1高级副修课程,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是学生感兴趣却又不想将之作为自己的专业的领域,或获得支持将来他们大学学习的一个科目领域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H2高级主修科目,相当于“A”级。

H3 给已经达到该科目H2的水平的学生提供各种深入学习机会的科目(如超前的内容,研究论文,大学模块),使学生在某个专长科目上达到更高的水平。

为配合新课程,新加坡大学承诺2008年将采用新的大学入学标准。新加坡灵活的校本课程开发政策

校本课程列入课程计划,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新加坡中小学课程设置是用3个同心圆表示(下面仅引用小学课程设置图)。同心圆的内圈部分涵盖生活技能的培养,也包括一些非学术性课程。这部分课程确保学生具备终身受用的良好价值观和生活技能。主要课程有:课程辅助活动、社区服务计划、品格发展计划、公民课、公民与道德教育、心理与职业辅导、国民教育、体育、健康教育。

同心圆的中圈部分包括一些以学习技能为主的科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技能、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技能。主要课程有:专题作业、理解与写作、知识与探索。

同心圆的外圈部分包括以学习内容为主的知识性学科,它将确保学生具备不同学科的良好基础知识。主要课程有:语文、数学与科学、人文科目与艺术。

课程辅助活动、社区服务计划、品格发展计划等课程,由教育部要求开设,但学校在课程组织、实施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决策权。它们处于同心圆内圈,说明其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下放课程决策权,赋予学校一定的课程权力

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将课程内容(不包括体育、音乐和美术等课)削减10%至20%,这多出来的时间称为“白色空间”(white space),让教师自行安排适合学生的教材授课,让学生可以腾出时间专注于核心知识及技能学习,也为学校课程提供更大的空间,使教师可以灵活地设计与安排校本课程活动。

设立课程辅助活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新加坡的课外辅导课程极具特色,所有中小学都需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合适且有效的课程辅助活动计划,基于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才能,挖掘出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课程科目,提供学生发展个人内在潜能的条件与机会。它具有校本课程3大特征:一是基于学生兴趣;二是学校开发;三是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哲学)。

2006年新加坡教育部列出的课程辅助活动共包括63大类型,丰富多样的活动为绝大多数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空间。在课程辅助活动架构中,还有一项人格发展计划。人格发展计划为学校所主办的深广活动提供了一个体系,并且涵盖了学校在国民教育、社区参与计划和生活与职业辅导计划下所主办的各种深广活动。学校拥有针对学生需求来设计人格发展计划的自治权,能够决定计划单元的种类、时数和执行方式。

选择渐进开发策略,鼓励教师“修改”课程

新加坡教育部认为其国家课程比较完善、有效,至少在培养学生的各有关学科领域。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提倡用其他的课程替代选择或替换国家课程,只须补充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规划与发展,以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权。鼓励依据学校背景,采取以下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一是鼓励校长、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自主权,修改课程发展署的有关条文,以适应学生发展;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制订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课程;三是将课程纳入教学实践的议题,可有效定期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会议中讨论;四是教育部和学校提供有利的环境,使教师引进试验新的想法。

新加坡支持校本课程发展的主要保障

辅助教师,为校本课程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004年9月,新加坡教育部部长尚达曼发表的“点燃火把:辅助教师,滋润学生”讲话,体现了促进校本课程发展支持策略的基本思想。他们认为,教师在教育领域中扮演关键性角色,并竭尽所能支持教师,鼓励教师将创新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带进课堂。

一是为教师“松绑”。从2006年起使每名教师每周能腾出平均2小时的时间来检讨教学,设计上课内容,与学生多交流。到2007年,教育部将为每所学校增派一名“课程辅助项目执行员”来统办所有课程辅助活动的行政工作。同时,减少每所学校两名资深教师(特级教师、部门主任)1/3的工作量,好让他们能腾出时间来指导新教师。

二是协助教师专业发展。成立“卓越专业培训中心”,让教师能彼此分享在专业领域上的心得,协助教师专业发展。成立“教育领袖培训中心”,加强对现有及未来学校领导人的专业培训。

三是提供更多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与国立教育学院合作,让教师有机会考取更高水平的专业证书,包括学士学位及研究生学位。教师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商业及社区组织的工作实习,包括在本地及海外机构的学习在内。引导教师将把累积的知识及经验带回课堂,和学生分享讨论,使学生从中受益。

改善条件,为校本课程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一是支持学校基础设施设计创新。2001年9月,新加坡教育部推出一个名为“白色地段”的措施,给各校更大自主权,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以及配合各自学校发展的需要,让在重建及改善现有学校计划下重建或翻新校舍的学校,能自由处理教育部下拨建校费的20%,来发展20%的校舍用地,鼓励学校制定特别设计,满足业务需要,体现学校文化特征。

二是扩展学校基础设施。2005年12月新加坡教育部宣布未来5年将拨款4000万新元作为学校“灵活设计校舍”,让学校因应各自的特殊情况,设计校园内的空间,以便更灵活地让师生进行互动学习、独立学习、试验学习和实践学习,反映出各校与众不同的发展重点和独特的校风。2006年10月新加坡教育部宣布,政府将斥资7亿新元在7年内为所有学校修建室内体育馆。

奖励资助,为校本课程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一是提供学校专长发展津贴。从2005年起,新加坡为一些小学提供学校专长活动计划津贴,供学校发展强项,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有关小学每年可获高达10万新元的津贴,发展其专长领域。这些强项包括培育智力、体能、社交、艺术或品格方面的活动。

二是提供资助、咨询等援助。为鼓励学校推行更多创新教学方式与课程,从2000到2005年,教育部共拨1700 万新元支持学校的创新计划。2006年已有29所学校的创新校本课程(SchoolOBased Curriculum Innovations),获教育部资助与支持。这些学校尝试采用新鲜、有趣的方式来迎合学生的不同需求,包括制定灵活和个人化课程,利用资讯通信科技推动学习上的合作,以及重新设计课程来促进跨学科的学习以及对课题的认识。

九、道德教育

199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白皮书”。提出了五大价值观:(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植,尊重个人;(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在新加坡教育规划署编的《公民道德标准》中也曾规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建立在不断扩展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由个人延伸到社会和国家。

1992年,新加坡小学开始使用《好公民》教材。开设这门课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以下素质的好公民: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维护组成社会的家庭;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宏大量和相互体谅;协商解决问题的美德。其目标体现为4个方面:向学生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价值观;训练学生的道德判别能力;教导学生处世待人须为他人设想的道理;使学生明白身为年轻公民的责任。新加坡中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使其具有高尚之品德,善良之性情。强健之体魄,优良之习惯,爱国爱民之意识,及各民族互助合作之精神,以期成为完好优秀之青年,藉以成为国家社会之中坚。

公民道德教育途径

道德教育课:自1965年建国起,新加坡中小学的德育课名称与内容虽然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不同,但一直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各科教学的德育渗透:除德育课外,还充分发挥各科教学活动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即借助于科学的方法把德育内容和具体的科学知识糅合在一起,在讲授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创设和利用学科知识所具有的德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日常行为准则教育:为了使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新加坡还制订了严格的《学校规则》。规定学生不准抽烟、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涂写墙壁、赌博、破坏公物、说粗话、喊叫、吵架、说谎、偷窃、浪费水电、在走廊或阶梯上乱跑;女生不准穿超短裙,不准戴耳环和首饰;男生不准留长发。不准穿太短太小的短裤等。每天早晨必须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高唱国歌、朗诵誓言。下午放学还要举行降旗仪式、唱国歌。通过一系列行为准则的学习和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新加坡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文体活动、尊老敬贤活动、义务劳动和文明礼貌月活动等。而且早在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就制定和推行了一项学生社区服务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养成服务精神。包括:1)“好朋友”计划;2)关怀与分享计划;3)负起校内的领导责任;4)到福利收养所和儿童组织服务;5)清洁环境计划;6)临时服务如春节慰问活动、慈善乐捐活动等。通过活动使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身体力行结合起来。有利于实行知行统一。

道德教育特色 融合性

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社会,华人占70%左右,其次为马来人和印度人。由于地域狭小,缺乏自然资源,完全城市化的脆弱性促使新加坡的国民道德教育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多次强调的“东方和西方的精华必须有机地融会在新加坡人的身上,儒家的伦理观念、马来人的传统、印度人的精神气质,必须同西方追根问底的科学调查方法和客观寻求真理的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在这种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道德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加坡青少年既具有谋生的本领又有做人的规矩。既懂的现代科技又保持着东方的伦理价值观念,既倡导平等竞争和个人奋斗,又奉行东方的集体主义和国家至上,难怪被成为世界公民呢。

人性化 从教材内容上来看,新加坡的德育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排除抽象的理论,注重实用性。新加坡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无论课内课外,都普遍地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幻灯片的制作、投影仪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恰到好处的运用,完全是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信息量成倍地扩大,最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内心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道德动机。这样的教育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极富有活泼性和诱导性,它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养成性

为了强化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新加坡制订了严格的《学校规则》。教育部与学校领导都普遍认为,对于严重触犯校规的学生,当其他处罚方式都已用尽却仍不见学生改过时,鞭打也是一个可行的管教方式。虽然近几年,此类体罚在新加坡颇受争议、批评,但是仍有一部分的人觉得“不打不成器”,表示适当的体罚才能有效管教不懂事的孩子。

开放性

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开放性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开展道德教育的途径除德育课和各科的德育渗透外,还非常重视社会实践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另外。新加坡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课考核也具有开放性。对学生的考核不要求学生背条文,考核根本就不是以文字的方式进行的,而是对一个学生一学年中学习态度与个人修养进行综合评估与等级鉴定。这种开放性的评价,更符合道德教育课的特点,也使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更科学化,更富有实效。

立体化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纵横联系的立体德育网络是新加坡德育的又一显著特色。

十、教育改革(动向)

小学分流制,2008年废除 :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框架下,在小学推行多年的分流制度将于2008年正式取消。2006年9月28日新加坡教育部长尚达曼在教育部常年工作蓝图研讨会上,向1200名教育部官员和全国学校的正副校长宣布这项重大消息。他说,教育部将为全国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英文、华文、数学和科学推出分“普通水平”和“基础水平”两种不同程度的“科目分班”制度,来取代现有的EM1、EM2合并源流以及EM3源流的分流制度。

尚达曼说,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独特之处:天赋和专长不同、智慧迸发的时间也迟早不同。教育部有必要以更开放和灵活的制度,来推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培养他们的才华。他说,很少学生能在每个领域都有杰出表现,也很少学生会在每个领域都一无是处。以学习能力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在某方面强、某方面弱、某些能引起他们莫大兴趣的现象,我们因此需要能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并为他们提供发挥潜能的方法。

“输出”新加坡教育:新加坡教育部正在认真研究,在海外提供某种类似新加坡教育的可能性,以帮助海外国人的子女保持他们的“新加坡心”,同时让国内的家长能更放心地把孩子送往海外浸濡一整个学期,甚至是一年。谈到“输出”新加坡教育的课题,教育部长尚达曼说,教育部不一定会设立更多新加坡国际学校,而可能让一些新加坡学校与中国学校结成联系,在中国学校里提供类似新加坡的课程。不过,他强调这个课题仍处在探讨阶段,尚未达成结论

英文教学将改革:新教育部正在同一些官员和教育学家探讨应该如何对学校的英文教学进行改革,以便提升学生的英文水平。一些可能推行的改革包括加强英文教师的培训,这包括提高教师在教导英语发音和语法的能力。英文教学一直在这两方面面对重重困难。尚达曼也强调,不只没有英文基础的学生需要帮助,教育部也希望给有一定英语掌握能力的学生更多的英文培训,让他们成为英文精英。

小学一二年级华文课程将全面推行改革:新加坡全国小学一、二年级的华文课程从2007起将全面推行改革,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单元制课程,以便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新加坡教育部是在25所学校推行了试验性教学法取得成效后,决定开始落实这一改革计划。新编中文教材拥有生活化的题材、活泼可爱的插图、浅白轻快的文字、色彩鲜艳的版位设计,重视听说阅读,合乎儿童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的想象力和兴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了使新教材发挥最大实效,新加坡教育部此前曾为试行新教材的学校中文教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教师们认为新教材充满了童真童趣,相信能成功让学生更喜欢中文。为了配合新编中文教材的使用,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具,同学生玩游戏或进行小组讨论等,互动性非常强。

目前,新加坡共有2700名小学汉语教师,其中1900名小学一、二年级的汉语教师将于本月底完成32小时的核心培训。从2007年起,新编中文教材将正式推广到所有小学的一、二年级,2008年至所有小学的三、四年级,2009年至小学五年级,2010年至小学六年级。

新加坡教育部计划加强与中国中小学的合作:新加坡教育部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加强新加坡下一代对中国了解的工作变得更为紧迫。新加坡教育部正在探讨让该国一些中小学生到中国接受半年至一年教育的可行性,并打算在2007年底前将与中国各地学校建立交流关系的新方中小学校数量由目前的40所增至100所。

部长尚达曼认为,新加坡决定加强新中学校交流工作至少有三个目的:一是提高新加坡学生掌握英语及华语的能力;二是希望在另一种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学生能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三是让学生能够看到外面世界正在如何发展,从中了解现实的复杂性和未来的挑战。

目前,与新加坡学校已建立起交流关系的中国学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北、河南、湖北及福建等地。尚达曼希望这一状况能够有所改变。他认为中国每一个省份和每一个主要城市都有一批优秀的中学,因此新加坡学校在寻找交流对象的过程中,也应留意北京、上海以外的机会。

十一.新加坡基础教育改革文化解读下的启示与借鉴

1.儒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民族精神的支柱

儒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锤炼出来的民族之魂,家本位的社会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代的炎黄儿女,以其不可动摇的民族塑造力渗透国家发展的支脉,其伦理观同时造就了国民的共同的文化认同性。即使人类的发展历史中,社会形态发生着千姿百态的变化,但儒家的传统文化始终被继承与发扬下来,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众多海外专家、学者的青睐,吸引了研究的视线,并广泛地为世界各国的文化所接受。新加坡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适当地借鉴与吸收儒家传统文化,塑造新时代下的本国国土特色的民族精神。

2.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课程设置的活力之源

当今时代的高速发展,世界一体化的迅速构架,对于生产高素质人才的“学校”机器,如何才能顺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在愈演愈烈的模式化的“标签”竞争机制下,让“学生之花”在学校的“土壤”中吸取充足的“养料”,获得茁壮成长?而课程作为“养料”的供给库在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必然在课程的编制、设计、实施、评价等维度上注意吸收新的时代科技发展的成果,以及淘汰落后于社会长远发展的部分内容,尤其课程内容的选择、呈现方式、价值等方面在新课程改革中已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

3.时代的脉动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历史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既是“动态的”、“鲜活的”,又是“历史的”、“时代的”。在时代的交替中,不同文化经历着适应、冲突、转化、融合,从而实现趋于稳定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灵魂所指。教育的发展是与时代的发展同向的,而且大致是同步的,各历史时期的教育改革举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及时协调教育的“供给”与社会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4.人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永恒话题

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人的发展。因此,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调动出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各种能量,并为之提供“生活通行证”,使其在现在以至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改革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在时代与社会的双重需求下必然紧紧围绕着人的发展的主题而生生不息。

第二篇:基础教育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根本点,以创建优良班集体为重点,以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为保证,以提高德育队伍管理能力为关键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不断创新。按照教育局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通过扎实的德育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三风”,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德育工作总体目标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实施德育教育,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创出特色上做文章。结合学校的工作要点,加强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工作重点。全体教职工必须牢固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就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促使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合格率要达到100%。

三、具体工作安排及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优化机制,努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按照教育局师德建设工作重点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强化师德、师风为重点,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七条禁令》等规定,规范我校教师工作纪律。把各种制

度落实到教师的师德评价上,并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严禁有违师德现象的发生,使每位教师努力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育艺术精湛的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1、聘任:善于发现奉献精神突出,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成绩高,有强烈责任心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青年教师,充实中队辅导员队伍。

2、培训学习:加强中队辅导员伍建设,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中队辅导员培训方案。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要积极实施名中队辅导员工程,每期定期汇报交流与学习培训相结合。坚持每月的中队辅导员业务培训,结合中队管理实际,力争每学期请优秀中队辅导员介绍经验。每个中队辅导员平时必须认真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积极探索创建优秀班级集体的有效途径,具体内容为:(1)学习德育文件,学习心理教育理论。

(2)收集班主任管理方面的各种理论与经验,阅读相关杂志增强理论学习,做好自学笔记。(3)学校德育领导每期做两次班主任培训主题讲座,撰写一篇教育案例。

3、考核:按照新修订的《中队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对中队辅导员工作进行周、月、学期和考核评比,作为发放中队辅导员岗位津贴的客观依据。对中队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考评要更具体有效,真正起到表彰先进、激励大家的作用。

4、评优:实行量化制、倾斜制和否决制。量化制是依据《中队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将总成绩的前30%作为文明示范中队(优秀中队辅导员、优秀中队)的候选名额,予以表彰奖励;倾斜制是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中队辅导员,同等条件下,评优、晋级大幅度倾斜;否决制是学期内出现事故、严重管理失误或有损师德形象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即至少本学期、本内不能被评为综合类先进、德育先进和晋升职称。

(二)强化职能作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1、中队辅导员: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各尽其责,检查做到科

学准确、一视同仁,工作中讲究艺术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2、红领巾值日岗: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到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做好出入校门人员的登记工作,使门卫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

3、大队委: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严格检查,周到服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校园文明、清洁、安全、温馨。

4、小队长: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小队管理,重视和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用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积极的处世态度影响队员的成长,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小队管理方法。

5、值周教师: 值周工作仍以培养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目的,进一步巩固、完善值周工作细则,加大值周的力度,由副校长具体负责,建立领导带班制度,带班领导要起到加强监督的作用。值周工作要从细微之处入手,强化管理,给全体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狠抓常规工作。

加强德育常规工作的检查、管理和考核,认真落实,常抓不懈。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优秀道德品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扣紧。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结合“五讲四美”开展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和评价.。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要继续强化,加大力度,扣紧重点,注重实效。做到要求明、检查细、考核严、奖罚清。对问题学生强化帮教措施,促使其转化。

(四)扎实开展系列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要进一步强化班、团、队、会的作用,按学校计划围绕教育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学校团队一定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学校的三风建设作出贡献。

1、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建立旷日持久的规范机制。

以《中队辅导员量化考核细则》为依据,坚持对行为习惯的检查,坚持每周一公布评比名次,颁发流动红旗,促进正面教育和引导。每月进行一次卫生集中治理,举行《习惯决定性格》主题班会和《经济条件好了,是否有利于保护校园环境》的学生大讨论。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家、爱公教育。

继续完善和规范每周的升降旗仪式,提高国旗下讲话对学生成长的教育作用。举行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举行纪念“五四”系列活动,纪念“一二、九”革命歌曲传唱比赛等活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时收看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时政教育。

3、以前途理想教育为着眼点,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举行《知识改变命运》主题德育讲座,《北京奥运给我们的启示》主题中队会。

4、以班集体建设为重点,强化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利用班会、日常活动以及大型校级活动,注重活动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合作观念,提高道德水准,优化班集体建设。

5、以感恩教育为出发点,强化情感渗透。

举行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召开《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组织开展感恩社会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做知恩图报的人、善良的人,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

6、以综治、法制、安全教育为保障,实行严查细管重跟踪。

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及安全教育活动。严肃校门外来人登记和学生挂牌出入校

制度,加强校园值班教师的管理。建立问题学生档案,每月进行一次问题学生帮教活动。开展好法制讲座。

7、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探索心理教育方法。

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办心理咨询室,长年进行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尤其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8、以社区教育为补充,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落实“三结合”教育。

要继续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重要环节,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召开家长会,通过电访、信访、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同监督。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社会实践活动。各年级深入加强对学生自理、自治、自律、自学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9、以提高道德素养为根本点,积极进行正面教育。

大力宣传表彰各类先进学生。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校园正气。

10、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陶冶学生心灵。

学校层面注重利用主题德育活动、班团队会、大型庆典活动、集会广播、黑板报等阵地进行校风、校训的熏染,班级则以班风学风、班容班貌、班级精神为依托,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

(五)重视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从生活、学习、思想、品格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建设好留守儿童活动室,组织开展好关爱活动。尽力为贫困学生以帮扶,创造条件提供各类资助。

(六)抓好文体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体育工作

组织好每天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保证质量。创造条件,落实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计划和课外体育兴趣活动训练。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跳绳、拔河等健身活动和比赛。

2、文艺工作

积极组织庆“六一”和庆元旦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参加上级文艺演出及赛事,力争好名次。

3、卫生工作

坚持每天两次打扫校园内外清洁责任区,严格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制度,提高考核准确性。利用广播、板报进行《卫生常识》和《四季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宣传。配合卫生部门进行学生体检,做好检后分析和传染病学生的治疗隔离处理。

四、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管理的科学性。

2、政教处要严格落实既定工作内容,力求活动完美。

3、坚决做到检查结果及时公布,接受监督。

4、学校对既定活动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我们要着力提高师生道德素质,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降低德育工作的起点和重心,追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此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特色。

第三篇:基础教育参考

刊名: 基础教育参考

Basic Education Review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教育部教学管理信息中心

周期:半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 1672-1128

CN:11-4889/G4

邮发代号: 82-127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参考

创刊时间:2003

基础教育参考杂志期刊简介

《基础教育参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是专门服务于基础教育各级行政领导、中小学校长、教育教学研究人员、骨干教师和关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各界人士的一份国家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力求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创新和优质发展服务,是各位教育工作者瞭望世界的窗口、教育科研的资源、决策管理的参谋、借鉴参考的平台。本刊具有资料保存价值。本刊特色:以刊登国外基础教育信息为特色,国内外信息并重,突出可借鉴性,力求为我所用,具有前瞻性,内容上分层次,能适合管理者、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不同口味,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及时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办学经验的权威刊物。本刊大力推介国内外办学经验和教改动向,直面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让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能从中得到启发和有所借鉴,成为他们获得权威、鲜活、前卫、及时和可借鉴的国内外教育最新动态的独特窗口,同时为中外基础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探讨和交流的平台。期刊之家—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欢迎扣扣在线咨询2830509794

基础教育参考杂志办刊宗旨:本刊以刊登国外基础教育信息为特色,国内外信息并重,突出可借鉴性,力求为我所用,具有前瞻性,内容上分层次,能适合管理者、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不同口味,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及时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办学经验的权威刊物。

基础教育参考杂志期刊栏目设置

本刊栏目设有:本刊特稿、专题研究、海外传真、借鉴园地、管理研究、一线动态、教师天地

基础教育参考杂志期刊投稿说明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

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

(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

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1、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期刊之家唯一投稿信箱:qikanbox@126.com;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

基础教育参考杂志期刊编辑部征稿

美国私立学校的管理体制

建优美校园创优质学校——广州市东圃中学办学经验谈

真正实施义务教育仍然是当务之急

南非教育部加强理科教育成绩斐然

美国教育漫谈:发展个性培育人格(下)

美国“有待提高学校”出炉法律认可择校

论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新加坡教育见闻

搞好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双语教育: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西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在新起点上推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因地制宜显特色传承创新谋发展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 在课程改革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第四篇:基础教育

基于民族地方特色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以宁夏花儿进校园为例

摘要:基于民族地方特色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而且有利于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更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转型与发展。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可以通过挖掘优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表现形式,采用理论教学加实践教学的基本教学形式,实现多元文化的教育目标。回族花儿是宁夏地区优秀文化成果,将其引入校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资源,不仅能实现宁夏地区教育模式的多元性、科学性、名族性,而且能很好的对宁夏花儿这一民族艺术瑰宝进行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民族、文化、校本课程

近年来,民族文化尤其是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受到重视,民族地区的课程政策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民族文化课程不仅在比例上而且在内容广度上都有所增加,从语言文字的内容扩大到整个民族文化的范围,进而形成新的课程模式:国家课程+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民族地区校本程。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着力从民族文化入手,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前提,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及各种表现形式,力求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

一、正确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由校长领导、教师做主力、课程专家做指导、包括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是一种崭新的创造性课程,也可以是国家课程的一种改造。校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研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基于校本课程的这一特点,开发校本课程时必须要注重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生搬硬套。

在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着眼于民族特色文化,把民族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和传统课程结合起来,形成民族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毫无疑问,宁夏地区的校本开发,应着力于回族优秀文化,宁夏花儿进校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花儿”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可行性

(一)有利于“花儿”的传承和发展

宁夏花儿是宁夏地区一大民族特色浓厚的文化艺术,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而蜚声中外,但随着现代文化以及流行元素的渗透,这一传统民族文化在人们生活中,尤其在广大青少年的意识当中已渐行渐远。从目前对花儿的研究来看,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以宁夏花儿作为素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并逐渐把“花儿”这一艺术纳入到中小学的课堂当中,通过理论学习,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花儿”的历史,了解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使得很多同学会唱原生态“花儿”,培养年轻一代的“花儿”歌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宁夏花儿。

(二)是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和有效途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宁夏花儿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宁夏地区各级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对宁夏中小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宁夏花儿进课堂也是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通过宁夏

花儿进课堂,音乐教师可以累积“花儿”方面的相关素材,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多元化

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当是校本课程开发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应当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宁夏花儿进校园,不仅很好地拓宽了学校音乐教育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主题班会、海报制作、成立“小小花儿”演唱团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理解“花儿”更加深刻的内涵,使“花儿”这一民族艺术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成为丰富校园文化、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元素,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多元化。

(四)顺应基础教育改革,凸显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民族文化进校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启了另一扇窗户。传统课堂多是基础知识的传授,加之应试的压力,很难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也很难从传统课堂入手来实现素质教育。把民族文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能使学生比较容易从传统课堂中走出来,回归校园文化当中,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使基础教育改革有了改革的动力与需要,也使素质教育有了科学、可行的载体。

三、宁夏花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建议

作为课改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与国家课程更好的配套,体现课程间的一致性、互补性,使之成为立足现实、与时俱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自身特色的地方校本课程体系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着力解决的问题。宁夏花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应当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理解校本课程含义,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在民族地区,有些学校由于条件薄弱,认为无力开设校本课程,更有甚者认为:教材就是校本课程。诸如此内的观点,是对校本课程开发狭隘的理解,甚至是一种误解。我们知道,校本课程是以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民族地区有其丰富自然的社会文化,而这些文化就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将“花儿”艺术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对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宁夏地区来讲是民智而又科学的选择。宁夏花儿表现出的宁夏人民淳朴的民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花儿”优美的演唱形式,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以及发展学生感受和表达美的意义具有很大的意义。我们不能把校本课程看做是“奢侈品”,同时要摒弃一直以来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教育资源的狭隘挂念,营造一种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与空间。正确理解校本课程的深刻内涵,才能从思想上,观念上为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提高理论平台。

(二)校本课程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国家课程最大缺陷在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习俗、不同学校背景、不同学生素质结构等很难全面兼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恰到好处地弥补这一缺口,就必须以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为背景、以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辐射到课程创造中,从而体现课程的乡土化和生活化。民族地区学生只有从可感知、可熟悉、可触模的事物出发,才能消除教育与生活知识与实践的隔阂或对立,提升他们在所处当地社会中获取信息知识的技能,并学会尊重、理解这种认识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他们自信、自主和独立批判的精神。宁夏花儿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来源于民间生活,体现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以“花儿”为素材的校本课程,就必须要从民间去汲取养分,获得最原始的材料,学习“花儿”所包含的最真实、最自然的民族文化。同时,学生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里,生活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学校要组织同学走出校园,走向生活,去体验原始“花儿”艺术,听民间艺人讲有关“花儿”的故事、听民间艺人唱原生态花儿。基于此,校本课程开发要 直面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直面具体的生产生活领域、直面广大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体验到不仅仅是在读书,更主要的是在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

(三)民族地方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大众化、民主化、科学化。

校本课程要体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精神。学校须以社会人的眼光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良好环境。广泛邀请行政人员、专家、教师、社区代表以及学生代表等参与课程研究。从准备,酝酿,设计,启动到实施必须精心组织,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保证学校与各社会群体间保持不断的对话,使课程标准与各有关项目研究得以在开放、民主、科学氛围中得到深化和提高。宁夏花儿是宁夏地区一大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成果,它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就必须邀请多方人员参与进来,包括相关政府机构、文化单位、民间团体、专家学者、民间艺人、教师代表、家长以及学生代表,多维度、多方面进行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只有这样,校本课程才能更加大众化、民主化、科学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民族、城乡、语言、文化日渐增多的交流和融合中,我国的少数民 族的校本课程必须反映多元文化所倡导的平等、尊重、宽容、理解等价值观念。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校本课程主要是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或特色融人学校现有的课程中,以反映文化多元的特点,并以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通过融人学校整体课程,发展学生认知、技能、情意等方面的能力与态度。在宁夏地区,回族花儿应该是,也必须是作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王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5).

[2] 罗绍辉.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建议[J].教育科学.2010.

[3] 姬文革.对宁夏花儿进课堂的几点思考[J].体音美教学.2009.

[4] 陈巧妹.对我国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2010.

第五篇:新加坡签证(推荐)

新加坡个人旅游签证所需材料

1.需半年以上有效期护照正本(最后一页本人签字)

2.两寸白底彩照2张

3.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及全套户口本复印件(每一页的家庭成员都要复印)

4.个人资料表客人自己填写(模板如附件一)

5.新加坡签证申请表必须客人自己填写(模板请联系我公司签证同事索要)

6.在职人员,需提供在职证明原件(模板如附件二)

退休人员提供退休证复印件

未满18周岁需提供学生证复印件

学龄前儿童提供户口本或者出生证明复印件

无工作者(针对家庭主妇),需提供存款证明原件(五万元以上)并冻结三个月,需要电询。

以上为快捷城市所需材料

非快捷城市需来电问询,需提供公司担保(模板如附件三),视个人情况,缴纳押金!

无工作者需来电问询,并视个人情况,缴纳押金!

备注:

新加坡签证快捷城市(正确判断为:护照(第一页)个人信息页最下端6个箭头前四位)

北京1100 广州4401 深圳4403成都5501厦门3502福州3501南京3201无锡3202苏州3205 大连2102杭州3301沈阳2101昆明5301上海3100天津1200西安6101重庆5000济南3701青岛3702哈尔滨230

1注:其中重庆5000济南3701青岛3702哈尔滨2301

此四个城市不能办新加坡两年签证,只能办理35天多次往返

新加坡签证 个人资料表

备注

1. 填写上述资料时必须字迹清晰工整

2. 确认填写上述内容真实有效,并确保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带区号)准备无误 3. 学历原则上以户口本为准,如有变化,请提供学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在职证明

特此证明陈允凤(身份证号为***988)自2011年03月07日至今为本公司员工,职务是商务,月薪5000元。我公司同意其于2012年102月中旬赴新加坡旅游。

公司名称:苏州捷科网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电话:0512-6805203

3公司地址:苏州市吴中区金枫路216号东创科技园B3栋907室 单位领导人: 2012年12月03日

附件三:

协议书

甲方:苏州青年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乙方:陈允凤

鉴于乙方申请人(“申请人名单”下附)委托甲方办理新加坡观光签证,为保证乙方申请人(“申请人名单”为本担保书附件)能按时回国,不滞留境外,不发生违法乱纪等一切有不良记录的情况,乙方自愿交纳担保金每人人民币六千元整。若出现:

1)逾期滞留 2)滞留不归3)违法乱纪等一切有不良记录的情况 以上三种情况中任意情况,乙方愿意承担以下担保责任:

1.甲方有权没收“申请人名单”中“违约金金额”一栏中所要求的违约金。

2.向甲方支付因申请人滞留不归、违法乱纪等而引起的一切费用,包括境外移民局的遣送费和

中国公安机关的办案费及因本担保书而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差旅费等; 3.赔偿甲方因申请人滞留不归、违法乱纪等而产生的名誉损失;

4.承担甲方因申请人滞留不归、违法乱纪等在境外的一切言行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乙方同时保证:乙方申请人自签证签发日起两个月内必须将护照原件送交甲方送领事馆申请退还担保金并办理销签手续,如超过两个月仍未销签,则乙方愿意按上述滞留不归情况处理。

乙方承诺本协议书签字盖章后即日起生效(传真件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乙方已清楚明白的了解乙方根据本协议书所负有的责任,乙方谨此明示,一旦担保实现,乙方放弃对协议担保书提出任何抗辩的权利。如有任何纠纷,均应通过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诉讼解决。

此协议书有效期为:自签证签发日起,至领馆书面同意退还押金之日终止。

(备注:关于销签,自签证失效之日起,1-6个月领馆会完成销签,我社得到书面确认后退款)

领导签字:

打印领导拼音名字:ZHAOYAN 领导职务: 盖章:

日期:2012年12月03日

新加坡基础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