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加强我市文化志愿者服务建设的思考(模版)
对加强我市文化志愿者服务建设的思考
摘要:基层文化战线上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是群众文化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群众文化事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文化志愿者的数量还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所以,文化志愿者队伍仍需不断发展壮大。笔者以邯郸市(区)县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为案例,从我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当前的现状、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探索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2_)-10-00-02
文化志愿者是指那些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文艺技能等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帮助的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加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的要求,并指出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及建设将会更好的推进政府“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工作部署。近年来,我市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用实际行动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
一、我市文化志愿者服务建设的现状
(一)我市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组成
我市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5年6月,协会分总队和直属分队,截止到202_年我市志愿者网络注册总数达12万余人次,文化志愿者注册人数约2万余人。市、区、县群艺馆(文化馆)以及中小学在校教师等文化专职人员所占文化志愿者总数的63%,市级文化志愿者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约78%,县级文化志愿者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约52.7%,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党员志愿者已成为我市文化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
(二)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服务形式
我市文化志愿者多采取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自费聚集服务地,进行艺术培训、知识竞赛、文艺节目汇演等活动。内容包括书法、绘画、摄影、舞蹈、声音、曲艺等艺术门类。如14年底,我市国际摄影协会曲周俱乐部的文化志愿者们配合有关部门,历时8天,行程6000公里为大凉山贫困山区学生拍摄记录片并进行募捐。以及文艺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都有文化志愿者的身影。
二、我市文化志愿者队伍服务建设面临的困境
文化志愿者对我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在活动开展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会制约其发展。
(一)队伍总量与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有差异
目前,我市总人口约930万,基层群众与文化志愿者注册人数比例为465:1,其中拥有活动记录的人员仅占注册人数的24%,即4800人。以我市广场舞队伍须辅导情况为例:我市宣传部目前登记在册的30人以上群众广场舞队伍累计达3197支,成员近10万人,每队需常态化服务下仅能分到一名文化志愿者。然而,我市群众文化门类繁多,文化志愿者数量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
(二)制度须进一步健全
长期以来,文化志愿者队伍在无偿服务当中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如队伍建设缺乏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引导志愿者的行为,造成队伍缺乏稳定性,人员松散、无序,影响志愿者队伍有序、合理、健康的发展。
(三)城乡文化志愿者队伍发展不均衡
经济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各种文化资源多向繁华的城市集中,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建设较为匮乏。文化人才、文化设施、文化服务等对农村覆盖较少,致使农村文化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对于文化志愿者的认识更是步履艰难,造成城乡文化志愿者队伍发展不均衡。
(四)需确保财政保障
目前,政府财政对我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投入还未能满足其日常活动所需。志愿者队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和项目资金两方面的支持。其它如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渠道资金筹集较为有限,故物质保障也难以保证。
(五)文化志愿者服务方式仍需改进
线上注册身份,下线进行自发服务是我市组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以来的常规服务方式。然而,我市文化志愿者服务重文艺活动轻文化辅导的现象十分明显。在对我市多位文化志愿者中的歌手调查中了解,他们作为文化志愿者认为的服务方式是站在舞台上歌唱,却不曾走到群众中去进行无偿辅导。以我市内三区群众合唱队为例,共计30余支,每支队伍由50-120人组成,他们热情高,求知欲强,特别期盼有一位专业的声乐老师定期去进行辅导,提升他们的合唱水平。
三、针对我市文化志愿者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
壮大我市文化志愿者队伍首先需要群艺馆(文化馆)、文联等相关部门提高意识,将文化志愿者招募活动列入日常工作任务。运用“传、帮、带”的方式扩大招募门类和范围。在组织文艺志愿者招募中,可通过媒体宣传鼓励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以名人效应帮助相关部门,带动更多文艺骨干及文化爱好者报名参与。其次,与我市几所大学学生会联合定期组织校园文化志愿者招募活动,吸纳更多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青年文化志愿者加入,并鼓励成为中坚力量。最后,凡加入者均需统一管理、登记并规范填写《邯郸市文艺志愿者申请登记表》、《邯郸市文艺志愿帮扶记录表》等。
(二)建立健全制度
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立要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去确保志愿者队伍标准化、长期性发展。应制定《邯郸市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邯郸市文化志愿者申请标准》、《文化志愿者服务情况加分手册》以及建立对文化志愿服务者的合理回报制度,多种形式的褒奖优秀文化志愿者。对文艺志愿者(文艺志愿服务机构)先进典,并授予荣誉称号。优秀文艺志愿者推荐参加各类文艺协会、文艺培训、创作交流等文艺活动,并且优秀文艺志愿者在升学、就业、职称评定方面给予推荐。
(三)文化志愿者城乡发展均衡化
扩大县、乡镇、村、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总量,优先把乡镇基层有文艺特长和对文化事业热爱的人士吸纳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同时发挥基层党员加入文化志愿者服务行列的引领带动作用,力争在各个层次上打造一支与乡镇基层群众相衔接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使更多更广的基层群众热爱文化、享受文化的乐趣。
(四)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文化志愿者队伍需要政府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和支持,落实专项基金,能够助推志愿者服务长效开展。另外,广泛争取社会支持,加强与各类公益基金、工商企业的联系,通过活动冠名、产品支持、广告平台等途径,争取企业赞助。筹资成立“邯郸市文艺志愿服务基金”。
(五)扩大服务形式,创新服务方式
文化志愿者服务形式应以文艺服务为主扩大到图书借阅服务、公益讲座服务、网络文化宣传服务、文化遗产普查服务均等发展。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第一:为文化志愿者建立网络资料卡,包含志愿者特长、服务意愿、服务记录等信息。在第一时间使志愿服务供需得到有效对接,提高线上呼叫,线下服务效率。第二:打造虚拟学习交流平台,为文艺志愿者及拥有艺术所求的群众打造虚拟学习交流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可设立微信文化志愿者联盟总群,总群中分设摄影、声乐、美术等门类齐全的学习交流分群。平台总群管理由群艺馆总体负责,分群管理从优秀文化志愿者中选拔出积极性强、热情高的人员由群艺馆任命管理。学习交流方式以声乐交流群为例,声乐文化志愿者中的某个声乐教师可通过美拍20秒小视频的方式将她为学生教授某个声乐知识点的过程拍摄下来,发送到声乐交流群,以这种方便快捷的方式使更多群众声乐爱好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从中收益。此种形式操作简单、实施性强、受众面广。
(六)加强服务培训,提升志愿者素质
群艺馆(文化馆)将文化志愿者服务理念、知识技能、权利义务、等基础培训纳入每年免费开放的工作任务中,邀请相关专家、志愿者典型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理解、服务的技能和水平、团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等加强教育引导,提升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文化志愿者服务热情和积极性。
(七)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榜样力量
利用各种媒体对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对我市涌现出的户伟杰、张锦瑚、石玉平等一批优秀志愿者典型事迹进行跟踪报道,不仅可以营造全社会崇敬志愿者、学习志愿者、争做志愿者的浓厚氛围。也可以提高人们对文化志愿者服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人们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积极性。
(八)成立文化志愿者艺术团,打造品牌文化志愿者队伍
成立由邯郸市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的公益性文化志愿者艺术团,将艺术团打造成邯郸品牌文化志愿者队伍。团内可设团长、副团、秘书长,由市宣传部采取任命和聘请方式产生。艺术团实行团长领导下的分队责任制的管理模式,团长负责全面指挥开展各项排演工作。艺术团成立辅助型节目编创小组,配合市群艺馆(文化馆)等专业教师以大名草编、冀南皮影、馆陶木偶戏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为载体编创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将整台特色节目紧密结合“3.5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活动定期巡演。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立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志愿者同心协力,齐建共享,文明之风即可吹遍城市每个角落。
第二篇:对我市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我市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几点思考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暴露出各种弊端,对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随之显现出来。关于这项改革,我市早已做过大胆的尝试,如对影剧院、艺术团、电影公司的改革和成立“大业娱乐有限责任公司”等。几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些有益的改革经验,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改革目标,缺乏整体性改革思路和配套的改革条件,尤其是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许多过于片面和僵化的认识,致使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阻力和困难重重,成效也并不显著。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文化事业发展目标和服务对象的市场化,事业资源及其价格的市场化,以及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要求等等,致使事业单位不能继续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机制运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各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被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从总体上看,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与企业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比较,相对滞后。
第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仍是表层改革,缺乏应有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前期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拓宽事业经费来源上。但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触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事业单位的职能划分、界定和转换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适当收缩、有效转换事业单位的职能范围,而只是停留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方面的表层改革。
第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尚处在单项推进、局部试点、各行其是的探索阶段,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发展方向。各自为政进行的改革,既不能触动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根基,也不能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甚至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给改革增添新的困难。第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仍存在许多误区或禁区。由于“事业单位”地位、性
质、功能、目标、隶属关系、投资渠道、运行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诸多片面和僵化的认识;而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禁区,又必然导致改革行动上的迟缓。从这个意义上讲,错误的认识和落后的观念是改革的最大障碍。
第五,政府对媒体的管理,有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媒体的“喉舌”性质,重视宣传功能却忽视了其提供娱乐和信息沟通的功能;二是目前大多数媒体实行的“双轨制”的管理,管理在计划经济(新世纪范本网http://,原创范本免费提供下载基地。)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间“游移”,文化单位一方面承担着宣传责任,一方面又肩负经营的压力,而管理原则也没有就这样的双重身份做出明确而具体的区分,双轨制的矛盾造成其目标冲突。
二、对策。
根据文化的产业属性,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各项事业的管理经验,针对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应当是:重新界定、调整、收缩和转换政府的事业职能范围,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包办一切事业的局面;实现政事分开,改革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增强其发展活力,提高事业管理效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具体说来可以有如下模式:
第一,文化艺术事业管理模式。可以择优举办少量的示范性艺术事业团体,实行政艺分开,其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同时吸收其他资金。其余绝大多数艺术表演团体和演出场所等文化单位,均应逐步推向市场和社会,实现企业化与社会化。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艺术发展目标和政策,开展艺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监督管理艺术市场,通过设立各类艺术基金来择优资助和扶持艺术事业,而不再直接参与各类艺术事业组织的经营管理。
第二,图书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事业的管理模式。其经费来源以财政供给为主,也可以接受社会各界捐赠。这类事业机构应按社会化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具有明确的事业发展目标和责任,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尽量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水平,不得在公共服务项目上“创收”。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公共文化政策和法规,以继承、吸收、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成果。第三,新闻媒体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社、电台、电视台运营中,可实行内容生产和编播分离、出版与发行印刷分离。对内容部分严格管理,但其经营部分如电视制作、发行印刷、电影生产、发行和放映等产业化,完全按照企业方式运行,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依法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第三篇: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期,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冶市(我市实际情况)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市目前的养老服务主要是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模式。机构养老主要体现为对农村五保对象、孤儿、城市“三无”人员、社会孤老优抚对象的国家集中供养,同时探索“老年公寓”式机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主要体现在广大农村地区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障还是空白,养老问题更加突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抚养“留守”儿童的重任多由年迈的老人负担,而绝大多数农民生活并不富裕,老人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经常是小病硬挺,大病再说。因此,在加强农村社会尊老养老道德观念教育的同时,着重考虑巩固老龄村民的经济地位,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二、当前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总量不足,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二是投入不足;三是专业化程度不高;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五是监管上存在着薄弱环节。
缺乏专业的社区服务机构,居委会的服务及管理功能有待提高.三、加强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敬老助老氛围。
应建立各涉老部门单位共同参与配合的宣传体系,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宣传网络,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办好橱窗栏目、开展《老年法》普法活动、敬老月活动、开展老龄工作先进街道和社区评比、敬老模范家庭评比、敬老助老先进单位和个人评比等途径,宣传理念、培养典型、表彰先进,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率,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氛围,形成“政府热心、部门齐心、群众关心”的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
(二)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
一是政府加强引导。政府应做好市政规划,在新建居民小区或改造老居民区时,要将为老服务设施纳入城市规划;要大力培育中介组织,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超市、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等,为养老市场的发展搭建社会平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养老设施和参与为老服务,保护其产权、服务和劳动成果。二是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建成覆盖每一个社区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中心(站)联网;通过与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联网,实现各部门联动为老服务;与公安、消防、急救中心联网,实现老年人家庭的应急处理服务;与社会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特困老人家庭联网,实现老年人“一拨通”紧急呼叫服务;建立社区老年人档案,依靠这些档案,社区服务组织对社区内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把老年社区服务网络建设纳入社区建设中。服务项目也要从单纯生活供养向供养、教育、医疗、康复、法律援助等服务一体化转变,形成就近、便捷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三是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城镇医疗保险
制度改革,在城镇要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特别是要扩大退休职工的参保率,方便老年人就医。社区卫生站应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要建立和完善对城乡贫困老人的医疗补助制度,确保困难老人、高龄老人的疾病得到及时治疗。要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为社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和心理咨询等服务。
(三)多渠道、多形式筹建资金,支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
一是加大各级财政的扶持力度,如对于处在建设阶段的民办养老机构,可以按照规模、投资额等,给予相应的资助;对于正式开业的民办养老机构,可以按床位数和实际收养人数逐步提高运营补贴额;对于民办养老机构内安置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低保”对象和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的,应按当地标准支付生活、照料服务等费用。二是鼓励和发动社会各界对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开展捐赠,并对捐赠人予以政策优惠。政府可以定期在传统媒体上和互联网上公布批准的公益建设和运营项目以及社区服务项目、项目的详细资料及对赞助者的奖励和优惠,供社会参考。赞助者根据自己的意愿直接捐助公益项目。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积极探索以“慈善助老”形式,加大对养老服务的资助扶持。三是对民办养老机构在创建时,其经费尚有缺口的,国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要给予项目贷款或民政部门建立专项基金给予借贷,从资金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四)加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实现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
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是养老服务成败的关键。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中,建立健全一个社会化的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关键的必要条件。一是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把养老服务的教育培训融合到社会的大教育系统之中。二是要制定社会福利服务岗位专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管理认可制度。三是开展规范、系统的在职人员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四是随着教育和培训的深入,应制订申办养老机构的人员资质准入规定。
(五)完善行业管理体系,健全监督机制。
养老机构运行期间的质量控制,应该推行评估体系制度。质量标准应由民政部门和质量技术部门会同老龄问题专家、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医务护理专家、管理专家等一起制定,以操作手册的形式发给每一个养老机构以便实施。评估的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政府确认的有资格的组织或个人。通过质量评估的养老机构,可以作为获取政府或其他来源的资金的基本条件。应逐步完善接收入住老人的合同管理,健全行政监督机制,引入管理中介组织,建立养老服务监督检查行政执法队伍,确保养老服务管理质量。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协调作用,开展信息交流及对外交流活动,组织学术讲座,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并参与制定和组织实施行业标准,开展行业检查及评比活动,进行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监督。
(正确理解居家养老的内涵)
第四篇:对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对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思考202_-06-29 18:29:0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立,是xx市推行“两型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区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也是加快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助推器。
一、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现状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市场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区人”,再加上外来人员涌入社区,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社区弱势群体中的失业人员还在扩大。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使得社
区原有的财力和物力以及专职工作人员的力量显得不足,于是社区服务志愿者油然而生。
据有关资料显示,现有的志愿者队伍多数是热心社区工作的居民群众,这显然是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因此,要求社区志愿者队伍必须扩大到辖区的企事业单位职工、机关企事业的离退休人员和寒暑假的大中学生等三种力量加入。
二、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议
(一)主动挖掘社区志愿者力量。针对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有资金、设施和人才的优势,各社区应当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沟通感情,有选择地吸纳他们参加社区的各种组织,把他们当作社区的一员,同时动员他们的员工加入志愿者队伍,使企事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与社区共享。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离退休人员,有许多是身体健康且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社区应当做好调查摸底,把
他们组织到志愿者队伍中来,用之所长。每年寒暑假到各社区报到的大中学生,是社区关心培养的对象,也是协助社区开展工作的主力军,社区应当及时吸收他们加入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的特长,如协助搞宣传教育、文化娱乐和环境卫生等。有了上述三种力量加盟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还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办法,如分片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分类构建社区服务体系,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地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使志愿者队伍扎根群众,不流于形式。
(二)拓展社区志愿者服务功能。随着社区建设的加快,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功能应跟着拓展,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慰问型转到保障型。过去,志愿者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的弱势群体,逢年过节登门慰问,平时较少关照。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弱势群体中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贫病交加的下岗失业人员,单靠节假日慰问是不够的,而应当保障他们的生活,凡符合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其它救济标准的贫困户,都能使他们按规定足额领取救济金,对于行动不便的,还应上门服务,帮助他们料理生活。这就需要志愿者为他们建立家庭档案,制定包户到人、责任到人的服务规则,使他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大家一起走进新时代,共享改革开放的新成果。
二是由单元型转到多元型。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志愿者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弱势群体,而且要拓展到整个社区,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群众的要求。因此,应按志愿者个人的不同特长,分别开展社区服务救助、宣传教育、文化娱乐、卫生计生、环境管理、治安综合治理等项活动。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划片成立若干志愿者专业小分队,如家政服务小分队、家电维修小分队和治安卫生督导小分队以及宣传教育小分队等,以此推动社区服务网络的建立,加强社区服务整体建设。
三是由被动型转到主动型。开展志
愿者服务活动,不能停留在节假日上级的安排布置,而要注重平时,主动上门,做到哪里有问题就有志愿者到哪里,哪里有险情,就有志愿者抢在前,切勿“等靠要”。这就需要建立灵活机动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即志愿者在每个区都有活动中心,每个街道有指导站,每个社区有活动点,分三级管理和指导志愿者的各项服务工作。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还要延伸到各家各户,倡导居民群众互助互爱,使这项工作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变被动为主动。
(三)全面提高志愿者素质。志愿者的素质如何,关系到为居民群众服务的质量,影响到社区建设的各个层面。因此,各级党政部门、各有关方面应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领导,列入议事日程,把重点放在培养志愿者的两个素质上,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之适应新形势,适应社区加快建设的要求。首先,举办各种培训班。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
期,是加快社区发展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志愿者要有创新的思维,要有科学的头脑,要有一技之长。举办各种培训班如家政、电脑和文化艺术等方面,是为了给志愿者“充电”,让志愿者与时俱进,有为广大居民群众服务的实际本领。其次,各级党政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关心志愿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建立联系和走访制度,切实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同时,为他们开展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志愿者的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第五篇:对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的思考
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立,是xx市推行“两型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区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也是加快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助推器。
一、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现状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市场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区人”,再加上外来人员涌入社区,群众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对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社区弱势群体中的失业人员还在扩大。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使得社区原有的财力和物力以及专职工作人员的力量显得不足,于是社区服务志愿者油然而生。
据有关资料显示,现有的志愿者队伍多数是热心社区工作的居民群众,这显然是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因此,要求社区志愿者队伍必须扩大到辖区的企事业单位职工、机关企事业的离退休人员和寒暑假的大中学生等三种力量加入。
二、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议
(一)主动挖掘社区志愿者力量。针对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有资金、设施和人才的优势,各社区应当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沟通感情,有选择地吸纳他们参加社区的各种组织,把他们当作社区的一员,同时动员他们的员工加入志愿者队伍,使企事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与社区共享。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离退休人员,有许多是身体健康且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社区应当做好调查摸底,把他们组织到志愿者队伍中来,用之所长。每年寒暑假到各社区报到的大中学生,是社区关心培养的对象,也是协助社区开展工作的主力军,社区应当及时吸收他们加入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的特长,如协助搞宣传教育、文化娱乐和环境卫生等。有了上述三种力量加盟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还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办法,如分片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分类构建社区服务体系,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地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使志愿者队伍扎根群众,不流于形式。
(二)拓展社区志愿者服务功能。随着社区建设的加快,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功能应跟着拓展,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慰问型转到保障型。过去,志愿者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的弱势群体,逢年过节登门慰问,平时较少关照。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弱势群体中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贫病交加的下岗失业人员,单靠节假日慰问是不够的,而应当保障他们的生活,凡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其它救济标准的贫困户,都能使他们按规定足额领取救济金,对于行动不便的,还应上门服务,帮助他们料理生活。这就需要志愿者为他们建立家庭档案,制定包户到人、责任到人的服务规则,使他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大家一起走进新时代,共享改革开放的新成果。
二是由单元型转到多元型。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志愿者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弱势群体,而且要拓展到整个社区,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群众的要求。因此,应按志愿者个人的不同特长,分别开展社区服务救助、宣传教育、文化娱乐、卫生计生、环境管理、治安综合治理等项活动。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划片成立若干志愿者专业小分队,如家政服务小分队、家电维修小分队和治安卫生督导小分队以及宣传教育小分队等,以此推动社区服务网络的建立,加强社区服务整体建设。
三是由被动型转到主动型。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不能停留在节假日上级的安排布置,而要注重平时,主动上门,做到哪里有问题就有志愿者到哪里,哪里有险情,就有志愿者抢在前,切勿“等靠要”。这就需要建立灵活机动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即志愿者在每个区都有活动中心,每个街道有指导站,每个社区有活动点,分三级管理和指导志愿者的各项服务工作。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还要延伸到各家各户,倡导居民群众互助互爱,使这项工作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变被动为主动。
(三)全面提高志愿者素质。志愿者的素质如何,关系到为居民群众服务的质量,影响到社区建设的各个层面。因此,各级党政部门、各有关方面应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领导,列入议事日程,把重点放在培养志愿者的两个素质上,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之适应新形势,适应社区加快建设的要求。首先,举办各种培训班。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是加快社区发展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志愿者要有创新的思维,要有科学的头脑,要有一技之长。举办各种培训班如家政、电脑和文化艺术等方面,是为了给志愿者“充电”,让志愿者与时俱进,有为广大居民群众服务的实际本领。其次,各级党政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关心志愿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建立联系和走访制度,切实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同时,为他们开展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志愿者的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