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贞观之治”教案设计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24-111608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5 01:50: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贞观之治”教案设计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

“贞观之治”教案设计

课题:“贞观之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初一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史实;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分析史料,小组合作,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认识到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的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4)教材分析:本节课“贞观之治”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二课。可以说在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下启第三课开元盛世,所以在本单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可以说繁荣和开放是从“贞观之治”开始的,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也处于重要地位,所以要认真学习。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搜集有关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和武则天,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方法:引导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回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理解史料能力,并树立一切从事实出发的原则;联系实际,使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一个片段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繁盛一时的隋朝”,对隋朝的政治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就让我们接着学习我国的古代史,隋朝灭亡之后我国古代最繁荣的一个朝代——唐朝,在学习唐朝之前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PPT播放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一段),然后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看完视频之后,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所表现的重要人物是谁?

2、他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3、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 生:回答略

师:通过同学们的思考,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唐朝还是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第2课 “贞观之治”》

师:在刚刚的的问题中,通过同学们的思考回答。老师了解到同学们都知道唐朝的建立者并不是视频中所表现的重要人物,那么唐朝是谁建立的呢,我们先来学习本节课的第一个子目——唐朝的建立,通过学习来解开心中的疑惑。

一、唐朝的建立(简要了解唐朝建立的史实,唐太宗李世民其人及其登上皇位的过程)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九页唐朝的建立这一子目的内容,然后找出唐朝建立的背景、时间、开国皇帝、都城。

生:唐朝建立的背景是隋灭,618年李渊建立,定都长安。师:同学们对课本知识归纳的很好,下面老师补充一下有关唐朝建立的史实。背景: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

陷于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时间:618年(隋炀帝死后的同一年)开国皇帝:李渊(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年号武德 都城:长安(现在的西安市)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唐朝建立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在学习贞观之治之前,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贞观之治是谁统治时期形成的,他是唐朝的第几任皇帝以及他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呢?

生: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登上皇位。

师:回答得非常对,看来同学们都有认真预习课文,通过同学们的预习以及课外知识的补充,知道了是李世民继承了皇位,在他的统治下唐朝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贞观之治”。他是通过玄武门事变登上皇位的,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玄武门事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生:讲述略

历史知识补充: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反隋和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帮助父亲稳定了新王朝,被封为秦王。

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功名日盛,盖过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意识到李世民是自己皇储的地位的重大威胁,所以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双方展开了夺位之争。最终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引发了玄武门之变。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门——玄武门附近发动了流血政变,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历史上将这次流血政变成为“玄武门事变”。

师: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并完成了对唐朝的统一。但是唐朝在他的继承者李世民统治时期却发扬光大,虽然李世民继位的过程在古代有违常理。但他在继位后励精图治,带领唐朝走向繁荣与昌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一位明君,他在继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局面,下面让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子目“贞观之治”

二、“贞观之治”(重点讲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即开明思想的影响和唐太宗治国的主要措施,以及贞观之治的最终形成。)

(一),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师:每一任皇帝治理国家,必定有一个主流思想进行指导,那么唐太宗在哪种思想指导下治理国家的呢,先来看看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思想。

1、开明思想的影响

师:出示文献资料请同学们理解回答(结合第8页注释,谈谈自己的看法)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

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准确,唐太宗因为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所以唐太宗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关系。贞观年间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制定的。

师:那么在这种开明思想的指导下,唐太宗制定了那些具体政策和措施来治理国家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

2唐太宗治国政策和措施

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八页,从经济、政治、用人三方面找出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师:通过同学们阅读课本以及小组讨论,我找一位同学来说说唐太宗在经济方面做了哪些措施?

生:唐太宗在经济上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好,我们通过课本第八页中间绿色小字故事来看看唐太宗是如何从自身做起,落实“戒奢从简”的。这个故事讲了唐太宗为了不浪费民力,拒绝臣下在宫中建暖阁的奏请。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唐太宗从自身做起,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那么他在政治上有做了哪些措施,再请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唐太宗政治方面的措施有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对,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使得官吏减少,官吏减少之后,财政收入支出就会减少,农民所缴纳的税收就减少,所以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有利于国家安定。

师:唐太宗他一人肯定无法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那么他是如何任用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治理国家的呢,再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在用人上,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丞相,人称“房谋杜断”。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对,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通过读课本中唐太宗与魏征的小故事以及你自己平时的课外了解,来给大家讲讲他们之间动人的故事。

生:讲述魏征直言不讳,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故事。

师:这位同学讲的非常好,可以说正是因为唐太宗虚心纳谏,最终以其气度赢得了贤才谏臣的支持,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在唐太宗治理下唐朝社会的发展情况,也就是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二)、贞观之治的形成 师:请同学们阅读以下两段史料

资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资料二:“(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粮,取给于道路。”

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同学们的理解了是正确的,上述两段史料分别记载了唐太宗治理前后社会现状的不同。通过资料一可以看出,隋朝末年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了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的景象。资料二与资料一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资料二可以看出唐朝在唐太宗治理下,出现了庄稼大丰收,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

师:通过资料二以及课本内容,我们知道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欲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因为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同学们在这里要注意一下,“贞观之治”不是贞观年间就已经存在的说法,而是后人对贞观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盛况的一种赞称。)

小组讨论环节: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唐太宗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分小组,然后谈谈在你们的心中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该如何评价他?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对,评价都比较客观,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席纳谏,以农为本,减轻徭役,是一位明君。

师:我们学习了在唐太宗治理下唐朝形成了一种繁荣昌盛的局面,那么在唐太宗逝世后,唐朝又进入到了怎样的一个发展状况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第三个子目——女皇武则天

三、女皇武则天

师:我想同学们都知道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在当时一种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下,武则天是怎么登上皇位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九页内容,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回答略

师:通过同学的回答,老师来补充讲述一下,武则天登上皇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唐太宗逝世后,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李治,继位为唐高宗,但他体弱多病,很少理政,大部分政事都由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来处理,武则天在理政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实权,最后在晚年时候称帝,改年号为周。这就是武则天成为女皇帝的一个大致经过。这位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经艰难才登上皇位,我们来看看她登上皇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师:用PPT展示图片《无字碑》,这是武则天死后所立的无字碑,其用意是:她的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那么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学习,给这个众说纷纭的女皇一个客观公平的评价。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内容然后思考,归纳武则天主要有那些政绩。

生:回答略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讲武则天的政绩总结如下:(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选拔贤才(讲述第十页绿色小字故事,从事实出发,体现了武则天重视选拔人才);(3)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师:学习了武则天在位时的政绩,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下关于武则天无字碑的问题,结合我们所学的内容给她一个公平,客观的评价。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你的观点。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对武则天的看法有褒有贬,通过同学们回答,老师认为我们评价武则天应该从政治以及她对历史发展的贡献来评价,当代文学家郭沫若是这样评价武则天的,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从政治上来看,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通过本节课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评价,我想同学们学会了从客观史实以及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贡献来评价历史人物。

四、小结 师:最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单元的《第二课 “贞观之治”》,了解了唐朝的建立,学习了唐太宗时期所形成的贞观之治,以及唐太宗之后武则天对唐朝的治理和对盛世的发扬。常言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那么同学们学习了“贞观之治”这一课,联系自身,你学到了什么,又从中获得了什么?

生:回答略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益良多,老师非常高兴。也希望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通过历史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达到我们学习的目的。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巩固。

板书设计:

第二课 “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建立背景:隋朝灭亡

2、时间:公元618年

3、开国皇帝:李渊,年号武德(唐高祖)

4、都城:长安

5、第二任国君:李世民,年号贞观(唐太宗)

二、“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1、开明思想的影响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

2、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和措施

经济: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政治: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用人: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

事的杜如晦做丞相,人称“房谋杜断”。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二)、“贞观之治”的形成

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欲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因为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政绩:(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选拔贤才(讲述第十页绿色小字故事,从事实出发,体现了武则天重视选拔人才);(3)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课后习题:

1.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A、合并州县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开通大运河 3.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4.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5、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 ②姚崇 ③魏征 ④宋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6.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

()A、她的年号叫贞观

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7、阅读下列材料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1)她时谁?

(2)郭沫若说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

(3)请你简要评价她。

课后探究

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了秦汉的历史,结合这学期我们学习的隋唐历史,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课后反思:

本节课“贞观之治”课标要求学生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及武则天的基本史实,学习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在课标的引领下,我依照课本讲述了三个子目的内容,第一个子目唐朝的建立不是学习的重点,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然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唐朝建立的史实。第二个子目“贞观之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通过史料展示,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对比,是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贞观之治”的形成,通过故事讲述,使同学们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在故事讲述中更清楚的理解课本内容。在这一子目的讲述中,我采用小组讨论,学生回答的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三个子目女皇武则天是本节课的次重点,我通过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阅读课本学习武则天的政绩内容,最后小组讨论评价武则天,然后进行总结,使学生树立的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即实事求是。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由课本知识联系学生自身,让学生谈谈通过学习这一课自己学到了哪些东西,对本课主题进行升华,也使学生明白“读史使人明志”的道理,从历史学习中学到切实可用的知识。

因为初中生历史知识积累较少,所以我主要抓住课本,从课本出发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备课,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巩固,同时课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思考能力,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

第二篇:什么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

第二届“勤耕奖”全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征文

兴农中学:生无所息929 什么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 关于‚校本教研‛的一则小故事

西晋史学家陈寿在其《三国志》里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不错,曹操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当我在高三文科班如此程序化地、生搬硬套地介绍曹操时,教室里唏嘘一片,有的同学面露疑惑,不满之色溢于言表。一位胆大的同学问我:‚老师,人们都说曹操是个反面人物,他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高大,这是为什么呢?‛

面对同学们的疑惑,我真切感受到当今中学生思维之活跃,意识之敏捷是我们那一代人不可比拟的,特别是,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不盲从权威、不唯奉教材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我灵机一动,这样说道:‚曹操曾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如何评价他,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在今天的晚自习来解决,怎么样?‛同学们愉快地答应了。我又补充道:‚希望同学们课后去查询一些资料,认真思考,还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晚自习时,我在黑板上出了这样一道讨论题:

‚鲁迅先生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到《三国演义》,进而想到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位英雄’‛。

我把题目念了一下,说道:‚同学们看了这段话后,想必大家一定有话要说吧?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主要涉及什么问题呢?同学们可以口头谈谈,也可以给老师写纸条说明你的看法‛。我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热闹起来。或蹙眉苦思、或交头接耳、或翻阅书本、或伏案疾书……我心中窃喜,看来,有一场好戏即将上演。我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着同学们的‚发难‛。果然,过了一会儿,性急的A同学率 第二届“勤耕奖”全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征文

兴农中学:生无所息929 先打开话题:

‚老师,鲁迅先生认为曹操是个英雄,对吗?‛

B同学见有人开口了,急忙补充道:‚鲁迅先生还讲到了评价曹操的方法问题‛。

我不置可否,依然面带微笑,老谋深算地在教室里踱着方步。‚别忙着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让他们把火再烧旺一点‛。——我暗暗告诫自己沉住气。

C同学待大家稍为安静点后,大声地说:‚鲁迅先生认为不能根据《三国演义》,更不能根据戏剧来评价曹操,是不是呵?老师‛。

D同学接过句头,振振有辞地说:‚我赞同C同学说的观点,因为文学、戏剧虽然源于现实生活,但它们有很丰富的创作手法,比如说夸张、虚构等。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历史原貌,实事求是,不能以文学戏剧作为评价依据‛。此话得到了部分同学的附和。

然而,E同学面含无奈,说了一句让我非常心悸的话:‚我们平常接触较多的就是文学、影视作品,哪有条件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接近它的原貌呢?‛

教室里热闹的气氛顿时消失了大半,犹如吹胀的气球被针扎了一下泄了气,很多同学露出颇有与E同学同感的神色。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神,听着他们略显成熟的话语,我的感触很复杂:一方面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日渐丰富、充裕的时代,另一方面却又无奈于教育的现状(中学历史教学)是如此的干瘪而单调、苍白而无力。教材权威不容质疑,课堂教学不容冒犯,师道尊严不容挑战。结果,培养的学生整齐划一得近乎于一个模子雕琢的瓷器,美丽却脆弱。原本该受学生喜欢的历史却变得令他们退避三舍、谈‚史‛色变,难怪有学生说:‚我喜欢历史,但我不喜欢历史课,更不喜欢 第二届“勤耕奖”全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征文

兴农中学:生无所息929 历史老师‛。这话令人痛心疾首呵!它应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长鸣于耳的晨钟暮鼓——我们是否该改变些什么了!

我没有对同学们的发言妄加评议,而是作了这样的陈述: ‚评价历史人物,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与综合有关史实和历史材料,全面准确地叙述、评议他一生的重大活动。至于对曹操的评价,关键在于要区分开历史上的曹操与文艺作品中的曹操。由于有的同学未能根据教材、历史文献、甚至是考古材料来评价曹操,而是以文艺作品为依据对曹操加以评价,于是就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曹操形象。‛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又议论开了………。

‚曹操是位英雄,但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却把曹操塑造成了反面人物,这是为什么呢?‛我大声问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说说?‛

F同学说:‚我在教辅资料上看到过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政治上的封建正统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总是把一脉相承、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奉为正统,遇到几个并存的政权,必确定其中的一个为主体,作为继承国家政权的正统。至于确定谁为正统则取决于著作者本人的政治态度,西晋人陈寿撰写历史著作《三国志》时,为了维护本王朝便遵奉曹操为正统,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其材料来源主要是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刘宋人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但也大量吸收了三国以来民间流传的故事。民间传说的三国故事完全抛弃了曹魏为正统的观念,因为在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都是国家分裂,战乱不已,社会生产遭到很大的破坏,人们思念汉朝的统一强盛,自然便把三国的正统付与刘备的蜀汉,在北方许多地区则把刘备视为‘汉族’政权的正统。到了元朝时,蒙古族入主中原,汉族和其他民族遭到严重民族压迫和剥削,这时 第二届“勤耕奖”全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征文

兴农中学:生无所息929 期搬上元杂剧舞台的三国故事中的曹操便成为大白花脸的反派人物了。作为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罗贯中自然就采取了‘尊刘抑曹’的立场。‛

G同学接着说:‚曹操和刘备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家,都具有地主阶级的共同本质,但在个人品质、性格上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曹操多表现出奸诈、权术、阴险的特点,刘备则多表现为忠厚、谦恭、义气的特点,民间把二人的特点都加以夸大,这说明三国故事之所以在民间长期流传,或多或少地灌注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人民对道德情操和伦理关系的认识。作为历史人物的评价侧重于其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为标准,而作为艺术形象的人物评价则侧重于其个人美德,所以出现了曹操的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截然相反的情况。——以上是我查阅资料得到的观点。‛

两位同学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我当即予以了表扬并即时加以引导:‚刚才两位同学对这个问题的原因分析相当精彩,非常具有说服力!归纳起来就是政治原因和道德原因。‛我做了个安静的手式,继续说道:‚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如果同学们有话要说,那就一吐为快吧!传纸条给我也行,就算给历史、给历史课、给历史老师说一句话吧。‛ 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若有所思地。沉默!那气氛令人有点压抑。我知道,沉默过后便是火山般的爆发……但遗憾的是,这时,下课铃声响了。其实,我喜欢这种沉默,并真心希望这种沉默能够保持下去,哪怕再多十分钟也好啊。

后来,有很多同学给我写了纸条。在此,我摘录几位同学写的,那真是字字玑珠,透彻肺腑:

——‚老师,其实我非常喜欢历史。今天这堂课有点意思,如 第二届“勤耕奖”全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征文

兴农中学:生无所息929 果今后能这样上课的话,我想我是不会再梦‘周公’了‛。

——‚凝重厚实的历史是可以轻歌慢舞的,学生并不是天生的拙劣的演员,关键是看老师怎么做一名优秀的编导。原来,历史学习也是可以轻松、愉悦的。——这就是我要说的话。‛

——‚把繁重枯燥的学习当着快乐的事情来做,这是高明,如果不顾我们的感受,则无异于‘刽子手’。老师,我真心希望你能做我们的良师益友‛。

……

捧着这一颗颗滚烫的心,我难以名状自己的感情。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教书育人,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而生生不息的历史重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不尽责自己的职业呢?怎样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思绪万千。我们是做教育,是为孩子们找寻学习的乐趣,以教师自身的热爱与素养作基础,将最真实而美好的教育奉献给莘莘学子——这,就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于此,我由衷地感概:‚时代要求新的教育,教育呼唤新的理念!‛ 说实话,那天晚自习,我没有完成关于曹操的评价,但我相信,同学们掌握了什么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这让我倍感欣慰。

简历:中学历史一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余年。

现在兴农中学高中部任教兼教研室教研员。

第三篇:中学历史园地

中学历史园地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是历史学科门户网站,资料丰富、原创性强,日点击数超过一万。网站主要有高一新课标、历史flash、历史视频、历史课件、教师论文、历史教案、试题交流、高考中考、学生园地、历史百科、活动探究课等栏目。

现在网站注册量、访问量、文章总数用户排行等指标均排在全国历史教师个人网站的前2位。教育部主办的《信息技术教育》、全国教育核心期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期刊对网站做过专题介绍。网站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主题网站网站展评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

第四篇:多一点表扬 少一点批评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多一点表扬 少一点批评

常熟外国语学校 杨建亚 叶明

哲人詹姆士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可见,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对学生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采取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什么人,受到激励而改过,是非常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则不太容易。而学生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但如果一味地投学生所好,高帽子滿天飞,无原则地滥表扬,不但不能激起表扬者心中的波澜,也会引起未被表扬者的反感。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中产生奋进的动力,感受成功的快乐呢?笔者就此谈谈班主任工作的粗浅体会,以作引玉之砖。

一、善待学生

人类的很多行为在于取悦别人,如果作出的成绩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或赞赏,就会感到满足,成就感因此就会得到萌生并不断强化;如果别人对我们的成绩漠不关心,个人的成就感就不会太强。差生由于“差”,在学校中不是受到老师的批评、训斥,就是受到同学的讽刺、嘲笑,常常抬不起头;在家里动辄又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久而久之,受到的指责多于赞扬,造成了差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和进步的困难。其实差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有进取心,这是潜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给差生成功的机会正是使其内在动力爆发,驱动他们前进的重要步骤。由于获得成功,不仅可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在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勇气,还会由于品味到成功的欢乐、喜悦,激起他们对新的更大成功的追求,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终而促其转化。

如曹宇同学是入学时全年级分数最低的一个学生,为了促使其转化,我动了一番脑筋,可是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收效却甚微。于是下半学期我改变了方法,找到他,问他能否利用他在舞蹈方面的特长,为班级的主题班会出力。他爽快地答应了。结果,只用三天时间他就动员组织五个男孩完成了舞蹈——《龙的传人》的编练、彩排。更令人高兴的是,在这三天时间里,他的老大难问题——作业竟都能顺利完成。为了巩固这一成果,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进一步向他指出:“如果你能把对舞蹈的热情用于学习的话,那么你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终于,奇迹出现了,在两个星期之后的期终考试中,曹宇同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成绩上升了十四名。

可见,在教育过程中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状况,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遇,不仅使多数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通过成功激励,帮助学生特别是差生树立了学习信心,促使他们向新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的:“让大多数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都寻求对自己的价值的积极认可。”

二、正确引导优秀生

后进生骂不怕,优秀生骂不得。很多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的确,优秀生因其各方面的表现优异,教师 对他们往往是表扬多,批评少,使用多,教育少。因而滋长了优秀生的骄娇之气,听不进一点批评,与同学相处不时表现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在个别教育中特别要注意掌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分寸。故当优秀生犯错误时,应采用先扬后抑式批评,即先给予其表扬,然后再指出他身上还存在的错误或缺点,促使其全面认识自己,求得更大进步。

如班长李茜同学在一天中午公然带一外校学生进入班中“高谈阔论”,违反了班级的有关制度,结果遭到同学的非议。我及时找到了李茜,首先表扬她,由于她的努力工作使班级的管理井然有序。接着我话锋一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也是如此,没有纪律的约束,班级就会象一盘散沙。作为班干部,更应成为严格遵守纪律的典范。”说到此,李茜的脸就红了,她向我承认:“老师,我错了,前几天您刚宣布‘不得随便带外人进教室’这一纪律,我作为班长,竟然带头违反。”说着便低下了头。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表扬中认识了自己的缺点,在批评中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既不会因表扬而变得骄傲自满,也不会因受到批评而变得消极自卑。

三、充满爱心地为学生写评语,多表扬,多挖掘闪光点 评语是一种很庄重的对学生的评价,每一位班主任都不会忘记学生在阅读评语时的那种兴奋或消沉的情景。评语是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学业成绩、行为习惯、个性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有力杠杆。波兰音乐家肖邦曾一度非常消沉,对钢琴几乎丧失信心,是他的老师李斯特写在他废 弃的音乐谱边的一句评语震撼了他:“你有像苔蒂尔姆(一只灵敏的猎犬)的嗅觉一般灵敏的乐感,假如你又有了宽广的胸怀和足够的耐心,上帝会把最动人的弦律萦绕在你的指尖。”假如李斯特批评其缺乏耐心和心胸狭窄,结果会怎样呢?基于这种认识,写评语时,班主任就应该力求委婉,寓理于情,寓批评于亲切的勉励之中,并尽量采用第二人称,力求写得诗化一点并富有散文气息,这样更能鼓动和激励学生。如有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一些学生不循常规,且作答简捷明了,很能说明问题。为此,我就写下这样的评语:“你有敏捷的观察力和思维力,答题思路不同凡响!”短短一句评语,其效果胜过一次长谈,使学生经久难忘。再如体育委员顾晨同学,虽然学习较认真,但缺乏恒心,于是我在成绩册上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来激励他的学习:“学习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希望你能成为一名‘长跑’冠军”。果然,在第二学期中,他的表现有了明显的好转。因此,班主任在批改作业或阅读学生周记时,应尽量作顺应性或特殊性评语,并持之以恒,让红笔下饱蘸激情的鼓动性评语和修正方案激励和增强学生不断进步的信心,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四、让家长的表扬成为学生发展的风帆

家庭激励在学生发展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学生若能获得父母的赞扬,便会越学越有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反之,若受到父母、亲友的奚落会挫伤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使学生心灰意冷,不思进取。记得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不久,我 发现徐洁同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入学时班中的后十名进到期中时班中的第二十名),但她的脸上仍然是阴云密布,愁眉不展。难道遇到不顺心的事了?果然,在周一的周记本上,她向我吐露了她的烦恼:“原以为这次期中考试取得进步会得到妈妈的表扬,可妈妈又象以往一样责骂我,‘为什么考得这么差!’”。看完周记后,我找到徐洁并告诉她:“由于你妈妈望女成凤心切,所以才会对你如此严格,希望你能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谈着谈着,徐洁紧锁的眉头终于展开了。下班回家后,我又给她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徐洁入学时的成绩以及现在的成绩,她取得这点成绩实在不容易,希望能够及时给她一个表扬。徐洁妈妈答应了。一转眼,周一又到了,我迫不及待地第一个翻开了徐洁的周记,上面写道:“上周二,妈妈表扬了我,说我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错,并希望我下次继续努力。我当即答应了妈妈的要求,表示一定会再让她看到我的进步。”一个及时的表扬,不仅消除了母女间的隔阂与误会,而且激发了她学习的积极性。

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宁说过:“激励就要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给以动力,唤起愿望”。奥地利教育家霍列斯曼也说过:“教师应设法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否则教学只不过是打冷铁”。所以,教育学生总是离不开表扬和激励,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更应练就精湛的表扬艺术。

202_年12月

第五篇:教育与医学论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教育与医学论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余柏青

近期,笔者有机会参加一个民办学校高三教师座谈会。校方认为,学生模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没有尽心尽力,因此会议的主题是要教师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搞好高三教学。教师们的发言立场却出奇的一致。

一位教师说:我们的生源是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

一位教师说: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有时真是对牛弹琴。一位教师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高考无动于衷,皇帝不急,倒把太监急死;生子的不急,抱腰的急。

这样的座谈会不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为学校、教师都找到了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校方认为责任在于教师,教师则认为责任在于学生,最终的结论还是学生的错。这时,我脑海里突然闯进一个词:医院。医院没有把病人治好,医生没有治好病人的病,难道是病人的责任吗?

医院没有治好病人的病,说明这家医院管理水平低,医疗技术差。同样,学校得不到社会认可,揽不到优质生源,责任在于学校领导,在于学校教师,而不在于学生。况且,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校的基本职责,学生不可能完美无缺;正因为他有瑕疵才来上学校。每个学校都希望招收完美无缺的优秀生源,犹如医院要求身体健康的人来住院一样,都是不现实的。

学校有问题是正常现象;没有问题的学校倒不正常。问题的关键是学校对出现问题的处理态度。医院出了问题,他们一般会及时处理,积极地去面对所出现的问题,尽量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学校一般不愿主动承担理应由学校承担的责任,而往往把责任推向社会。其原因是病人能较好地掌握医院证据,而学生,如心灵受到伤害,则难以真正掌握学校应负责任的确凿证据。学校就按照惯例静守着自己那方乐土,教育部门则继续高唱素质教育的赞歌。我们认为,教育界要向医学界学习,不要再捂着眼睛耍鼻子,老是躺在过去功劳薄上睡觉,而要正视教育面临的许多危机,勇于承担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

作为学校,要积极营造一种学校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精神的乐园。当前的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框架,升学率基本上还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指挥棒。由于学生升学压力大,学生对上学容易产生厌恶情绪。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文学社、兴趣小组或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班会及主题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愿意上学,乐于学习,并且能各取所长,各得其所。

作为校长,要有一种科学的评价模式,为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课改氛围。有些老师讲,他们想教改,但是在对教师、学生评价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之前,他们不敢改。由此观之,校长能否掌握新课程新理念所要求的评价模式,直接关系着第八轮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多校长能挺立潮头担重任,能与时俱进,成为教改的急先锋。但是,还是有部分校长对教改持怀疑态度,有少数老校长仍抱残守缺,少数年轻校长又急功近利,这些状况客观上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作为教师,要用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在教学教育中要具有反思的勇气。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反常行为和举止,不加思考地把责任推给学生。其实,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仇,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学生敢对老师发难,肯定是教师先有过失,只不过是教师没有自我反思而已。如教师语言偏激、行为过分,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孟子云:一日三省吾身。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多扪心自问,师生关系一定会更融洽、和谐。

“贞观之治”教案设计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