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高中语文 24种树郭橐驼传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24-86528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8 19:20: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语文 24种树郭橐驼传

高二语文组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积累“优、业、蕃、舒、顾”等文言实词的含义。3.归纳“虽、因、且、焉”等虚词的义项。

4.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二、解题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三、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郡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世称“柳河东”。他出生于长安,少精敏而有文名,出入经史百子。21岁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26岁第博学鸿词科,任集贤殿正字,博览群书,通观古今。贞元十七年(801)调任蓝田尉,得以了解世风民情。贞元十九年(803)任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他参与王伾、王叔文等人的永贞改革,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改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前后长达十年之久。他寄情山水,交往佛释以遣苦闷,并关心现实,写了大量文章驳难政敌。元和十年(815),被召入京,他满心以为可一展才志,不料又远放柳州刺史。在柳州任上,他关心民生,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解民倒悬,深得民心。元和十四年卒于任所,故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是中唐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和朴素的唯物思想,反对天命论。他和韩愈一起领导古文运动,认为文章应有益于世,其文学主张与韩愈大同小异。他的散文创作立意新颖,章法严谨,以杂文、寓言、山水游记等成就最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清新峻洁,似淡实浓,自成一家。有《柳河东集》行世。

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A.勖().B.豚()

.C.孳()

.D.缫()

病偻()

抑耗()

.窥伺()

.飧饔()

病且怠().

织而缕().实以蕃().长()人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名我固当 ②驼业种树 ..③早实以蕃 ④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⑤其筑欲密 ⑥长人者好烦其令 ..⑦故病且怠 .3.学生讨论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第1段,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第2段,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第3段,郭橐驼谈种树经验。

第4段,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第5段,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目的。

高二语文组

4、具体研习课文(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2).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3).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4).简析文中的对比手法。

5、课文总结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文章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搔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6、阅读下文,写一段评析文字。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已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译文: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组

[释义]

本义:病重,名词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孟子·离娄上》

——但是今天这些希望统一天下的人,像害了七年的重病,要用三年的陈艾来医治。

[引申义]

1.泛指疾病,名词,由本义引申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

——臣想奉诏奔赴而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2.患病,动词,由本义引申(有病的原因)。

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五人墓碑记》 ——那些富贵的人,官运亨通,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3.损害,动词,由“2”引申(患病对人体有损害)。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从把梅树弄成奇形怪状,损害梅树为职业来赚钱。4.担心、怕,动词,由本义引申(病重会叫人担心)。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论语·卫灵公》 ——君子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5.不妥当、不适宜,形容词由“2”引申(由患病不合适扩大为办事、处境不合适)。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不仅对我不妥当,也会因此对您不妥当。

6.困苦、困乏,形容词,由“5”引申(不妥当加重)。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我要过去不做这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

7.耻辱、窘迫、形容词,由“5”引申(办事不适宜,必然导致处境窘迫)。圣人非所以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晏子将使楚》 ——圣人是不可以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8.毛病、缺点,名词,由“2”引申(品行上的患病)。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原毁》 ——不如舜,不如周公,是我的毛病缺点。

[高考链接]

“病”在课文中的义项主要是“疾病”义。高考也主要考“重病”“患病”义,“缺点”义,应重点理解这些意义。

试题选析

1.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202_年全国卷Ⅰ·翻译题》

——裴侠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考虑公事。由于听到鼓声,大病就痊愈了,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谨慎吗?

(病:重病。疾病连用 ①指一般病 ②病重。此为“病重”)

2.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202_年全国卷Ⅱ·翻译题》

——马患肥胖病死,让群臣为马治丧„„

(病:患病,动词)

高二语文组

词义歌:

病非疾,疾非病,“疾轻”“病重”要分清。

“患病”“损害”人身体,“担心”“害怕”人常情。“疲倦”“劳累”“不妥当”,“困苦”“困乏”与病同。“毛病”“缺点”陷“窘迫”,知过能改乃英雄。

史铁生撑起了一个苦难民族的精神标杆

带着生命的霓虹,带着“节日”的微笑,带着“扫尽尘嚣”时的生死追索,著名作家史铁生“轻轻地”离开了这个曾经苦难的世界。

只是,史铁生走得太悲壮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要忍受着手术的疼痛,将身体器官无私捐赠给有需要的患者和医疗机构。而其骨灰将长留在“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

和很多名人死亡有所不同的是,史铁生的悄然离去则在社会层面荡起了不小的“涟漪”。许多作家、众多媒体、千万读者乃至于无数网友,都分别以各种方式纷纷表达着对残疾作家的无尽哀思。因为,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59年的人生近40年的病痛,除了文学、亲人和朋友,唯有轮椅、尿毒症和医院与史铁生长相伴守。这正如他曾自嘲地说笑:“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东西。”当我们品评着史铁生留下的每一段文字时,内心无不感叹并为之深深震撼。史铁生是一名病魔缠身的残疾人,是一名有良知的作家,更是一名睿智坦荡的思想者。他用手中的笔和残疾的身体,用意蕴深沉的“散文化”文字,在“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中,为弱者也为所有活着的人们留下了“一座永远的精神富矿”。

难怪202_年度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辞,曾这样褒扬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正如史铁生所说,“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耳熟能详地感受到史铁生充满人性的文字和光辉,且为之颤栗并肃然起敬。

难怪当史铁生奔慨然赴“节日”之际,人们会自发地悼念一位精神的长兄、睿智的作家以及磊落的思想者。文坛向来不寂寞,但是没有史铁生的当代文坛将会是孤寂的文坛。韩少功曾这样评价《我与地坛》:“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作为一名作家,史铁生不但为当代中国文学写下了不朽篇章,而且用自己的文字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新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史铁生“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其作品和追求,真正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良知,一种苦难的良知,一种伟大的良知,一种生命的良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史铁生的作品就是一个蓬勃向上、奋发图强的时代见证,就是一个苦难奋进民族的“好运设计”,就是一个坚强灵魂的天地对话。

史铁生曾说,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而当有人喊他“回去”之时,宇宙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史铁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然而史铁生却用自己充满人性

高二语文组 的文字和坚强行动,去照亮了整个宇宙的灵魂。冥冥中,史铁生树起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参照、一个苦难民族的精神灯塔,更撑起了中华民族奋然前行的精神标杆。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祝愿奔赴“节日”的铁生兄长一路走好!

第二篇: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3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和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4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难点]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简介作者。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韩愈的。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三、简介作品。

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四、解题。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明确: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引]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

[明确:形丑、性善、技高、理明。]

五、课文分析。

第一段:[注音]橐tuó偻lǚ [注释] 橐tuó驼:骆驼。偻lǚ:脊背弯曲,即伛yǔ偻病。类:似,好像。号之:称他为。名:起名,名动。因舍其名:于是舍弃他的(原来)的名。舍,放弃。云:句末语气词。[分析]1.本段“传”什么?

明确: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段意)2.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郭橐驼是一个平凡、朴实、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评]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名已无人知晓。他“病偻”而驼背,相貌不如常人,却名闻乡里,以致有绰号流行。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为何郭橐驼要自称“驼”?

明确:表现了郭橐驼的豁达、身残而自信。

[简评]“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而为号,并不雅,但显得很亲切。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作品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使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了。[引]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驼自信什么? 第二段:[注音] 徙xǐ 硕shuò 蕃fán 窥kuī 伺sì [注释]业,以……为业,名意动。为观游:以(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卖果者:指种树卖果营利的人。争迎取养:争着把(他)接来,养在家中。指雇用郭橐驼。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虽:虽然。莫:无定代词,没有人,没有谁。如:赶得上。

[分析]1.橐驼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1)从欢迎他的人看,作者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人物。一是搞观赏游玩的(精神方面),一是种树卖果的(物质方面)。这说明他种树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这两种需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驼技术的全面。

(2)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为什么“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这说明他的种树技艺高超,不仅所种的树不怕“移徙”,而且“他植者莫能如也”。由此可见,驼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小结橐驼种树本领:A技术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B所带际遇——争迎取养; C技艺高超——不怕“移徙”;D他植者莫能如也。2.这里写橐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技高”,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从两方面--人、树(侧面、正面),侧重于侧面描写。[述评]乡在京畿,名曰丰乐,颇有些传说色彩。作者先说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再说他身手不凡。说欢迎他的人,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谈到了两种不同的需求,写出橐驼技术全面。说他技艺高超,也点出了两个方面。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树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最后,用“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点染一笔,更增加了玄妙气氛。

段意: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第三篇: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

一、重点词语

1、病偻(脊背弯曲)

2、甚善,名我固当(本来)

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仿效)

4、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生长得快)

5、官命促尔耕,勖尔植(勉励)

6、早织而缕(线,这里指纺线织布)

7、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我们人口)兴旺)

8、传其事以为官戒也(戒鉴)

9、其莳也若子(种植,移植)

10、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更换)

11、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

12、移之官理(治,统治)

13、字而幼孩(养育)

13、遂而鸡豚(成,养大)

1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早饭)

二、通假字

1、既然已 “已”通“矣”,了

2、字而幼孩 “而”通“尔”,你的3、早缫而绪 “而”通“尔”

4、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孳”同“滋” 三、一词多义

1、病偻。(得„病)

故病且怠。(困苦)

2、不害其长。(妨碍)

其实害之。(伤害)

3、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爱之。(虽然)

4、其土欲故。(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

故不我若也。(所以)

5、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

其实害之。(实际上)

6、其置也若弃。(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7、鸣鼓而聚之。(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字而幼孩。(通“尔”,你们)

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顺接,可译“于是”)

早织而缕。(通“尔”,你们)

8、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从事)

吾又何能为哉(做)

9、早实以蕃(而且)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表目的,来)

以子之道(把)

10、不知始何名(名字)

甚善,名我固当(称呼)

11、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理,非吾业也(职业)

1、业: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术业有专攻(职业,技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业)

以共济世业(事业,功业)

若业为吾所有(已经)

2、如:莫能如(及,赶得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到„„去)

日初出大如车盖(好像)

洛阳亲友如相问(如果)

公屡促之,必如约(按照)

3、性: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本性)

凡植木之性(性质、方法)

性行淑均(性情)

4、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道理、方法)

当户理红妆(整理)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治理得好)

5、尔:官命促尔耕(你们)

君尔妾亦然(这样)

无他,但手熟尔(罢了)

非死则徙尔(表示肯定语气)

6、病:故病且怠若是(困苦)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生病)

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不足)

7、虽: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连词,虽然)

虽鸡狗不得宁焉(连词,即使)

8、因:因舍其名(连词,表示承接,于是)

以为号焉(连词,表示结果,于是)

击沛公于坐(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

9、且: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连词,而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况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

四、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郭橐驼,不知始何名。名:叫„„名字

(2)病偻,隆然伏行 病:患„„病

(3)甚善。名我固当。名:称呼

(4)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类:像

号:称呼

(5)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掐,抓破

(7)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仇:仇视,谋害

(8)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长寿

(9)字而幼孩 字:养育

(10)移之官理 官理:做官治民

(11)而卒以祸 祸,受到祸害

(12)传其事以为官戒

传,作传。

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观游:此处引申为园林游览业

3、名词作状语

(1)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每日,一天天地

(2)旦视而暮抚 日:在早上

暮:在晚上

4、名词、形容词、动词使动用法

(1)以致其性焉尔 致,使„„达到

(2)非有能硕而茂之也 硕,使„„壮硕

茂,使„„繁茂

(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使„„提早

蕃,使„„多

(4)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祸,使„„受灾祸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兴旺,多

安:使„„安定

(6)鸣鼓而聚之 鸣,使„„鸣响

5、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

(1)驼业种树 业,以„„为职业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故乡人号之“驼”(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2、既然已(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3、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6、已去而复顾(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六、句式

1、判断句

官理,非吾业也

2、倒装句

橐驼,不知始何名

苟有能反(于)是者

3、省略句

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

而卒以(之)祸

苟有能反(于)是者

然吾居(于)乡

(主语)鸣鼓而聚之

4、宾语前置

故不我若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吾又何能为哉

七、难句翻译

1、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译:所以都非常困苦而且疲乏。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

2、吾又何能为哉

译: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

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译: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察看仿效,都不能赶上他。

4、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译: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用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

5、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译: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

6、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译:这不是说得很好吗?我问养树,却得到了养民的办法。

第四篇:《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目的:了解本文的杂文笔法和巧用对比的艺术特色。

确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注意词类活用和通假现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与学生交流关于柳宗元的材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他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与韩愈齐名,是古文运动的积极支持者、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和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家。

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王叔文等执政,力图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有所改革,以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挽救“安史之乱”以来的衰落局面。柳宗元参加了这一进步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仅146天,就在旧势力的反扑下失败。太子李纯被拥立为帝,王叔文集团的主要成员都惨遭迫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公元815年,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柳州做刺史。四年之后,就死在那里,年仅47岁。后人因他是河东人,称他“柳河东”;又因他晚年在柳州任职,所以也称他“柳柳州”。

二、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

1、病:病瘘(病——生……病

动词

生了脊背弯曲的病。)

故病且怠(病——困苦)

2、为: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为——从事、经营)

传其事以为官戒。(为——作为)

3、故:故乡人号之曰(故——所以)

其土欲故(故——旧,意为熟土)

4、隆然伏行:隆然,突起的样子;伏行,弯着腰行走。背部高耸,弯着腰走路。

5、固:的确。

6、业:以……为职业。意动用法。

7、硕茂:高大茂盛。

8、蚤实以蕃:蚤实,果子早结;蕃,多。果子早结而且多。

9、他植者:别的种树人。

10、效慕:仿效。

11、天:天性,自然生长规律。

12、以致其性:致,达到、实现;性,本性。来发展它的本性。

13、焉:表示肯定的语气。

14、爪:抓破,作动词。

15、疏密:指土的松紧。

16、官理:作官治民。唐人避唐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

17、传:记载。

三、深入探究

1、本文题为“传”,但并非是实录性的传记性文章,而是一篇寓言。这也是古代杂文的一种写法,试与《拿来主义》相比较,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那些相同之处。

本文文题为传,却并非实录性的人物传记,郭橐驼,不一定实有其人其事。作者只是借传立说,把个人的政治主张,含蓄而深沉地表述出来。

作者针对中唐时期吏治“好烦其令”,民不聊生的弊端,借种树喻治民,巧妙地将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之道,“移之官理”,表明作者的主张:政令的实施必须适合人民的需要。对于昏庸官吏的扰民政治给予揭露和贬斥。这与《拿来主义》中用“大宅子”作比,阐述对待外国文化态度的写法是一样的。

2、本文开头仅以寥寥数笔便使郭橐驼的状貌神态跃然纸上。但从全篇内容来看,这一段似与正题没有什麽直接关系,是否可以删去?作者为什麽这样写?

1)本文题为《种树郭橐驼传》,写人物状貌神态是传记的写 法,本文是借用人物传记的写法设喻。2)郭橐驼对乡人号之曰“驼”的态度与他种树的方法和他对官理的阐述相联系——顺其自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以蕃吾生而安吾性”。3)郭橐驼自身是病态的,是不合自然生长规律的,他有自己的痛苦经历,因而更能了解被扭曲的痛苦,了解顺其天然的重要性。

3.文中的“问者”第一次发问的内容未写出,你能否代为补上?他的第二次发问在结构上起什麽作用?最后发出的感慨中,“养树”与“种树”,“养人”与“官理”意思是否相同?为什麽要换一种说法?

“问者”第一次发问的内容——“子安使木寿且孳?”或“子何异于他植者?”第二次发问在结构上由此及彼,由记郭橐驼种树引入议论,阐发官吏治民之弊。起过渡的作用。“养树”与“种树”,“养人”与“官理”的意思大致一样,但有所区别。养树侧重“养”,“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引申到“养人”,与民休养生息,而官理则是泛指治民之道。换一种说法是为了强调“养人”的重要性,突出作者的政治主张。

第五篇: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的】

1、落实文言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寓意;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1、本文寓意的理解。

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教学步骤与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好导入。

晋朝陶渊明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朝大诗人李白爱酒,杜甫有诗云“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宋代大文豪苏轼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唐朝的柳宗元爱树,他不仅爱种树,更能从种树中得到做人的道理,做官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二、作家作品: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

三、体裁与背景:

1、体裁

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寄托,言:说的道理。这种体裁是假借某个故事(有的是拟人的故事)来说明道理,或讽刺社会现象的,它深入浅处的把某个深奥的道理,或社会现象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特点:结构简短,形象鲜明,善用比喻、拟人、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本文:——郭橐驼“顺木之性,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

2、背景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四、读——准确地读:

1、听读课文。请学生个别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要求:仔细听,认真看,心里读。(朗读完成后,教师指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句读。

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整齐自信。

4、熟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对照翻译,边读边翻译给自己听。教师巡视答疑。

五、课下作业:

结合《三维设计》,识记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内容分析:

第一段:交代郭橐驼名字的由来

1、本段写什么? 介绍人物身世

2、介绍身世侧重介绍名字,“驼”并不雅,为何驼要自称?(豁达——身残而自信)

3、重点字词: 故乡人号之“驼”。

故:所以乡人:乡里的人 名我固当

名:取名,名作动固:本来;当:恰当 因舍其名:

因:于是

第二段:郭橐驼种树的特殊技能

1、驼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争迎取养”。

B、高超——不怕“移徒”,“他植者莫能如也”。

2、本段写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侧面描写

3、重点字词: 驼业种树 以……为业 或迁徙,无不活 即或 早实以蕃

结果,名词作动词 相当于“而” 表递进 第三段:畅谈种树经验

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植木之性……其筑欲 密”

2、他认为种过后应采取什么态度?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置也若弃”

3、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4、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根拳而土易……观其疏密”

5、本段用了什么方法传驼? 对比、映衬

6、本段分几层意思?(自己、他人)

7、重点字词: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目的,相当于“来”; 致:尽的意思,使动使……发展到尽头。性:本性 凡植木之性 性:方法 其本欲舒 本:根 其莳也若子

也:表停顿语气子:名作动,对待子女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动,使之高大,使之茂盛。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蕃:使动,使……结果早,使…….结果多;而,连词,表递进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用指甲抓破,名作动,肤:这里指树皮,以:表目的,“来”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一天天地名作状 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不若我为何能(宾语前置)第四段:官府繁政扰民

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2、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祸——呼、鼓、聚、击、召

3、“他植者”的种树与“长人者”扰民的有何相通之处?(对比)根拳而土易虽曰爱之,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 旦视而暮抚其实害之;

已去而复顾虽曰忧之,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则幼孩遂而鸡豚 爪其肤以验其实仇之。摇其本以观 勤虑害树繁政扰民

4、重点字词:

官:名做动,做官。

长(人者):管理。

烦:使动,使……繁多

祸:名做动,造成灾祸

聚:使动,使之聚合。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使……繁衍使……安顿

病:穷困。类:类似。

第五段:问者意外收获

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

(传其事以为官戒)

主题: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二、布置作业 学习构思寓言故事:

认真阅读古代的经典寓言故事,揣摩古人创作寓言的取材方式和写作技巧;根据提供的话题,尝试构思寓言。

话题:①心存善念 ②懂得感恩 ③利己与利人 小结:

“读寓言,明事理,学创作”。

希望大家课后多阅读一些古代经典寓言故事,比如柳宗元的《三戒》、刘基《郁离子》中的一些名篇,领会这些优秀寓言的深刻寓意,多揣摩古人创作寓言的取材方式和写作技巧,平时多练习构思和写作,“三年磨一剑”,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成功的寓言的。下课 附板书设计: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逆木之本性,勤虑害树 现实:官吏繁政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民

(小寓言大智慧)

高中语文 24种树郭橐驼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