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重点、难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第一学时
一、介绍词的一般知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二、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及喜欢的诗句。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朗读注意问题:
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2、知人论世。
李煜,即李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
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如以下诗句: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望江南》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恨。《子夜歌》 •四十年来家园,三十里地河山。《破阵子》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既是个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同时又是位多愁善感的词人,因而他得以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楚,生动而细致入微地反映在词作中。《虞美人》就是最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第二学时
一.具体研习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二、思路结构图 问——答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之短暂无常)几多愁一江春水……(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三、品味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理解此句的妙处。特色: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四、总结艺术特色: 1.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起伏跌宕的写法(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五、《虞美人》赏析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悉的一篇。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都已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小楼昨夜又东风”,缩笔吞咽。“又东风”点明他归来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笔呼号,是一声深沉的浩叹。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阑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雕栏玉砌应
犹在,只是朱颜改。”他遥望南国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亡国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家国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的尝味。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三字翻回头与首句“春花”“何时了”相呼应,而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应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两句,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最后,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在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后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显然,这首词是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词人能在结构艺术上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来后之作及水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三学时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 筹码 颠簸 雕栏玉砌
B.忽略 题词 肄业 疼心疾首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朱颜 伏法 寂寥 对薄公堂
1A/B“疼”应为“痛”C“屈”应为“曲”D“薄”应为“簿”。2.对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
B.雕栏玉砌应有在 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砌:台阶。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2A/B“雕栏玉砌”意为“雕饰的栏杆和白玉的台阶”,代指南唐华丽的宫殿;C“朱颜”应为红颜,少女(宫女)的代称;D“君”不是“你”,而是“我”。3.下面是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是先实写到虚写。B.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C.“雕栏玉砌应有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 愁具体化。
3D 4.“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人评价,李煜因为两个“东”字丢了性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
同意。因为南唐宫殿在李煜被囚之地的东向,所以两个“东”字反映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美好生活,自然不被容忍,招来杀身之祸。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李煜,字,号。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南唐后主,后
5字重光,号钟隐。名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探究提高
阅读《虞美人》,完成6~8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后主的一声长叹,寄寓颇多,含义是什么呢? 答:
6、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在苦痛中煎熬的囚徒来说,格外能触景伤情,过去的美好消逝无踪,曾经的往事化为虚幻,所以长叹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呀,可见欲摆脱苦痛而不能的内心悲苦。
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里“又”字有何作用? 答:
7“又”字表明后主被北宋俘虏已过好久,这让他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万千。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在”和“只是”含义是什么? 答:
8“犹在”是“还在”的意思,过去的宫殿楼阁一定还在啊;“只是”是“不过是”的意思。这两个词,含啜泣之悲,披露出作者凄凉幽怨的心境。期词作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其中写愁思绵长无穷的名句是
比较阅读
读下面的甲乙二词,完成1~5题。
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1.两首词均为李煜被俘后的亡国之叹,甲中的、乙中的 都是对昔日生活的留念。
2.甲乙都写到流水,但内蕴不同: 甲“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喻:
乙中“流水落花”是比喻:
3.甲乙都有看似矛盾的地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实际是“回首”了;“独自莫凭栏”实则已经登高望远。这如何理解?
答:
4.甲乙都有倒叙之笔,请说说倒叙的好处。答: 5.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者是今往对比,后者是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B.“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梦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的客人身份。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采用设问的形式,运用比喻突出愁思的绵长无尽。
D.甲乙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都是很巧妙的,同时他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比较阅读
1分别是“往事”、“梦里”两句。
2甲是比喻怨愁情绪的深广激越、无尽无休;乙是比喻时光流逝,自己的一生也行将结束。3这正折射出作者内心的痛悔、孤寂、屈辱、恐惧等愁绪怨情。是复杂心境的再现,并不矛盾。
4甲先说“春花秋月”,再提“昨夜”“东风”,是由果及因,也点明了作者是辗转难眠的状况;乙先写“帘外雨潺潺”,雨声惊美梦,突出了作者醒后的难熬,强化其内心的感受。
5B/客指自己身为俘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及词的主旨。
2、体会作者用典、对比、类比手法的运用。
3、品位语言,领悟作者的爱国热忱。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舞榭()歌台 巷()陌 金戈()元嘉()仓皇()无觅()孙仲谋()狼居胥()廉颇()佛狸祠()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千古江山(2)赢得仓皇北顾(3)可堪回首(4)烽火扬州路
3、文学常识填空。
辛弃疾,字,号,(朝代)词人。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 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 ”。
4、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怀念廉颇,感痛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
懑之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响南宋统治者。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5、对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臵语序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8、名句填空。
(1)元嘉草草。(2)四十三年。(3)凭谁问。阅读训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孤立无援,其豪放词每有苍凉沉郁、粗犷悲愤之致,从下片中你能读出这种韵味吗?试举例分析。
10、天下英雄何其多。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1、辛弃疾最善用典,且信手拈来,抒情写意,尝试从他的其他词中寻找一例进行赏析。
1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于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积极备战,并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B.“怀古”,即为伤今。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其豪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 词的题材;其二,刻画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
C.诗言志,词也言志。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诗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是对韩柁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D. 《永遇乐》用典较 多,且全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救国大业的深谋远虑。诗人“怀古”的态度,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抒怀服务。
课外阅读: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1)兜鏊,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13、上片两句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何意?
14、上片后两句仍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所想“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是化用前代哪位诗人哪首诗的诗句?
15、此词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赞颂,暗讽。
答案:
1、xiè xiàng gē jiā huáng mì móu xū pō cí
2、(1)长远的年代(2)落得(3)哪堪,不堪(4)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在的“省”
3、幼安,稼轩,南宋,苏轼,苏辛
4、B
5、C
6、B
7、C
8、(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下片先回溯历史,讽劝当今,回首一生经历,已见苍凉;词尾用廉颇一事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更加悲愤难抑。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鲜明地再现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10、孙权的风流余韵虽荡然无存,但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却历历在目。虽处群雄纷争的时代,吴国却能出现和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写孙权既激励自己,又担忧时局。
11、如《摸鱼儿》一词,下片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用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来警告那些奸佞小人,语辟典精,用意深刻。
12、B(“侠肝义胆”的评价,有悖原诗意——词中所歌颂的英雄都是与国家命运相系,并非个体的“义士侠客”。)
13、神州在哪里?中原大地已非我所有了。
14、唐朝诗人杜甫《登高》。
15、三国时期的英雄(孙权),南宋朝廷的无能(无人,苟且偷安)
青玉案〃元夕①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⑩去。
众里寻他⑪千百度⑫,蓦然⒀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⒁处。[1] 编辑本段注释
①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箫的名称。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即舞鱼舞龙。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⑩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⑪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
⑫千百度:千百遍。
⑬蓦然:突然,猛然。
⑭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编辑本段译文
东风仿佛吹开了挂满花灯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聆
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处。
1、本词既然以“元夕”为题目,那么词的内容肯定与元夕有关。我们首先看上片,词人写了元宵节的哪些意象?
(提示内容:火树银花,宝马雕车,凤箫,玉壶,玉龙形的灯。
总之,这里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
2、写元宵灯会,用满天星雨就已经形容了花灯的丰富多样,但是作者又用玉壶、鱼龙来形容灯火辉煌的景象,这种铺排的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万人空巷,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
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4.“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5、下片写了哪些形象?
明确:盛妆艳服的丽人和孤高脱俗的美人。
6、这两个形象有什么关系?
明确:用盛妆艳服的丽人来反衬孤高脱俗的美人。
7、其实不独此处,上片中的某些意象和下片的这个孤高脱俗的美人也有关系,试分析。明确:词的开头写灯火辉煌的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灯火越热闹,越见“那人”孤高的性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对“那人”也是反衬。全词十三句,用做反衬的句子有九句,而写主要人物形象的,却只有四句。这不是喧宾夺主,通过对宾的着重描写,正起到了加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第二篇:虞美人学案
虞美人
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文意。
3、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难点:
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情景导入
由《独上西楼》邓丽君的视频音乐导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凭栏无语,一弯残月,一身孑然,萧萧秋色笼罩着寂寞梧桐更是庭院深深处的自己。
离愁如麻,剪不断,理还乱,真切的滋味只在自己的心中。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相见欢》,作者是谁?李煜。他是一位错位的君王,从一国之君到身处异乡的阶下囚,这之间的落差大概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他亦是一代词宗,在那座孤冷凄清的小楼里,锁住的是他的身,却锁不住他怀念故国的心,他一次次提起笔含泪写下阙阙愁思,直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切便在此戛然而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南唐后主”真实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凭阑江山的无限怅惘,解读他剪不断,理还乱、恰似一江春水的爱恨情愁……
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背景介绍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韵律感,音乐美(句中节拍、句末韵脚、章节间节奏)指明学生读出节奏和韵脚。
春花 /秋月 /何时了?往事 /知/ 多少。小楼 /昨夜 /又东风,故国 /不堪回首 /月明中。雕栏玉砌 /应犹在,只是 /朱颜 /改。问君 /能有 /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 /向东流。
2、意境美、情韵美(真情投入、声情并茂)指明学生有感情的来朗读。
3、问: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确:
虞姬,项羽的宠姬。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传说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后人便以这一词牌诉衷情。【花语】生离死别、悲歌。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学生集体读。
问:什么是“以意逆志”?(整体感知,由表及里,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意旨。)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确:愁。结合自己的体会请再说的具体一些?
1、这愁是怎样的一种愁呢?我们就要“知人论世”了解他们的生平遭际和时代背景,从而全面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课下注释。
问: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是他蘸着血,和着泪写下的一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具体说说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明确:
往事之哀
故国之思
“愁”
人生之痛 亡国之苦
三、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过渡:虽说是:“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从君王到阶下囚,这个中的滋味别人总是难以真切地理解、知晓。但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置身诗境,1、“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诗歌的意象和画面。努力走近诗人的内心。
问 :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感受的到。为什么呢?那么,这首词中有哪些含情的意象?
明确:春花 秋月 往事 小楼 东风 故国 雕栏 玉砌 朱颜
春水 ——愁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宫殿图、一江春水图等。
问:在你们刚才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再现这些画面呢?学生默读。
2、“缘景明情”: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关系,体会诗歌蕴藉隽永的意境。
过渡:诗歌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缘景明情,缘,什么意思?那么,我们就依据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吧。
四、合作探究
问:这些景物融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1)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
明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甚至可诅咒的了。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同时,亦有时间上的,这首词写于被囚的第二年,过去的时光里,日日夜夜,一年一年,此恨绵绵无绝期。身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A、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荣耀、地位、生存的安全感等 多少往事,划过天际,曾经在南唐的点点滴滴,甚嚣尘上……
想象:富裕生活,万民尊仰,而今,囚徒生活,苦不堪言。昔日欢乐,今日屈辱,形成对比。2 一幅春花秋月图的背后,是后主对往事的无限怅惘,对过去生活的无限追思。这便是——往事之哀
(3)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总结:从时间上来看,度过了一年。第二个春天来临了。与其在说时间,不如说是重复囚徒般屈辱的生活,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一年年的屈辱生活,无数次对故国的思念。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忆过去,尤其想到南唐,自己的家国,唉!强烈的今昔对比让 作者这位敏感的词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这春风拂动,月明之夜,俯仰之间,心绪难平。
问:本词两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如:(学生举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月”有思亲、思友、思乡之愁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亦有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沧海桑田之感。
想象: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小楼,迎面而来的春风,带我回到自己故国。这便是诗人痛苦的故国之思。
过渡:那么“故国”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什么呢?(5)雕栏玉砌应犹在——南唐宫苑应该还在吧
问: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而不选择其他的景物?如:小草,野花等等?
明确:因为这是李煜曾经最熟悉的地方,这里,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留下他星步如飞的足迹,留下他美好的回忆,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自己。亦是自己皇权和尊严的象征。“应犹在”,推测这些应该还在,后一句是“朱颜改”是什么?看注释,问:少女都怎么了?
明确:变老了。衰老的容颜。
问:有那么厉害吗?仅仅一年两年的时间,少女都衰老了? 总结:夸张。体现南唐剧烈的变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问:“朱颜”的含义(投影,选择题)
A、词人的容颜,地位、身份,人生境遇、感受等 B、世事的改变,故国的改变。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依旧,而人去不在。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都在,永恒不变,而往事已非,故国不堪,朱颜已改,在对比中,一种回忆,一种凄楚,弥漫开来,夜夜难眠。问:“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叹惋口气,是对“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归纳:青年作家郭敬明说这“物是人非”四个字是人世间最残忍的,只轻轻四个字便将人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了,这四个字真切的感慨是李煜内心深处化不开的—— 人生之痛。指导学生朗读。
问、李煜问天天不语,问人人不知,转而问己,却已是愁到难言,泪流满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悟其情:修辞—比喻、夸张 问:一江春水有何特点?
明确:水多流急、汹涌浩荡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且连绵无绝。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
此时,我们已能充分地感受到那如波涛起伏,猛烈地撞击着作者心扉的愁情,此情奔流不息,汪洋恣肆,无尽无休。使抒情达到了极至。正可谓:怎一个愁字了得?此为—— 亡国之恨。
(齐读最后两句,教师指导)问:你能说出一些写“愁”的诗句吗? 提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愁无法抑制)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愁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 观 《浣溪沙》(愁的绵长)
小结: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这在宋太祖看来会有“东归故国”之意。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有刘禅之乐不思蜀,勾践之隐忍十年卧薪尝胆。而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五、艺术手法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明确:
(1)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2)以乐衬哀、比喻、对比
例:对“春花秋月”句的分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分析。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对比 :
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的对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3)发问
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六、延伸阅读: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注:沈腰:《南史·梁书·沈约传》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潘鬓:西晋潘岳《秋兴赋》以“潘鬓”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词。
“沈腰潘鬓销磨”的理解:一旦成为阶下囚,美好的姿容和风流倜傥的神韵全都受到了销磨。
译文: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
2、这首词抒发情感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结合词的内容具体分析。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读写练习
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请以“我想对李煜说点什么”为题写300字的片段。明确:
在虞美人腥红的花期里/一位天才的诗人/无可奈何地/用凄美的词藻/把无限江山/提炼成/一首沉郁苍凉的诗/一江春水/流不尽哀叹/诗人的君主/慷慨悲歌/写一些感伤的诗词/唱不绝
多少风花雪月/吟不尽
千疮百孔的河山/在裙裾翻飞的美人的眼睛里/颓败绽开了花朵/阳光斟满金色的酒杯/无数枝头绽开过黄昏/目光碎成漫山的野花/无限江河的残屑已变成了满天的星光/也道不出有言无言/都在述说疲惫的憧憬/天才的诗人/把江山丢在诗里/把诗遗落在/无限江山。
3、推荐阅读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附板书:
虞美人
李煜
往事之哀
1、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故国之思
“愁”
2、以乐衬哀、比喻、对比
人生之痛
亡国之恨
3、反问
附录:
相关链接:
1、前人对李煜词的评价:(先看课本,再做补充)
A、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堪为“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典范。
B、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C、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词以境界为最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李词是不以形式取胜而以境界见长的,所以我以为三者之中以李词为上。”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面对国破家亡,面对苍生黎民,面对亲人别离,诗人那或愤怒或黯然或无奈的心绪,总化为一行行的诗句,一行行的饱蘸着诗人血泪的诗句,诗人的血与泪,摧开了一簇簇灿烂的艺术之花。
2、《相见欢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品评】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 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四、《破阵子 》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赏析】
李煜继位后终日沉溺于诗、佛、声、色之中,对赵宋纳贡称臣。直至公元975年,宋派曹翰攻南唐,才不得不组兵反击,大将朱令[上斌下贝](yū n)战死,李煜率殷崇义等肉袒出降。此词即写他“归为臣虏”之后的苦难生活和对往事的痛苦回忆。上片追忆亡国之前盛况及亡国的原因。
开头写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幅员是辽阔的。“四十年来”指南唐从公元937年建国至公元975年亡国,近四十年,此处取其整数:“家国”此处指国家,一方面为了叶韵,一方面由于作者身为国君,“家国”亦有孤家之国的意思。“三千里地山河”写南唐疆土,当时京都金陵,有三十三州之地,号为大国。这两句写出作者对故国强烈的爱与深深的依恋。此处从时间与地域上概括写自己的国家。
下面是具体描绘宫廷,从而表现了帝王生活。“凤阁龙楼连霄汉”用夸张的手法写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霄”,云霄:“汉”,天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写宫院内草木茂盛,”以“玉”‟„琼”来修饰宫廷中的树木,可见其珍异华美。“作”即“像”;萝,女萝:这里指宫苑里林林茂密,就像罩在雾气里的女萝一样。通过宫殿庭院雄伟优美的环境描写,表现了作者往日于深宫中所过的安逸享乐的帝王生活。李煜于廿五岁继位后生活安定、豪奢,所娶的大小周后,又貌美多才,很是宠爱,终日沉缅于酒色、声律、诗、佛之中。他曾在《玉楼春》一词中描述此生活是“春殿嫔娥鱼贯行,笙萧吹断水云间”,而对赵宋却采取忍辱退让,苟且偷安的态度。直至兵临城下,才组兵反击,大将战死,只好肉袒出降。“几曾识干戈”,包含了自谴自责之意。“干戈”是古代武器,此指战争。全句说: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这是他过去沉缅于享乐生活,不理朝政情况的真实写照!一个如此荒唐的国君,怎能不亡国呢?
片写“臣虏”身受的折磨及回忆“辞庙”时的悲苦情景。
一国君主一旦变为臣虏,其生活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烦恼是可想而知了。“一旦”表时间短暂。“沈腰潘鬓消磨”是化用沈约、潘岳的典故,言明在降为阶下囚后,因忧虑伤痛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的情况。“销磨”一词说明自己就是在这种忧愁痛苦中打发日子的。这一句精炼地概括了当俘虏的苦难生活。
下面写出被俘后最觉难堪的事—-“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写自己不仅由国君降为俘虏,而且被押送到汁京,远离自己的故土、亲人,在临行的那一天仓皇地辞别太庙时,教坊的乐工们还奏着别离曲,这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啊!千万伤情的话儿从何说起,只能对宫娥垂泪而已。
后主李煜亡国后的深哀巨痛使他成了“词中之帝”,正如赵翼所说:“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作者把自己亡国后的真情实感不加粉饰不假雕琢地叙写出来,从大处落笔,感慨深切,自然真率,感人至深。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将一般感受体现于个别场景之中,艺术概括性很高,如写亡国北上的凄楚伤感,就抓住仓皇辞庙的一个镜头便把这种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语言明净,用“四十年”、“三千里”这样的数字扩大了词的意境,摒弃装饰与色彩,没有当时文坛的“缕玉雕琼”“栽花剪叶”之风。
第三篇:虞美人导学案(最新)
《虞美人》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写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学习李煜 “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学习重难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预习案】
【知识链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
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关于李煜:
1、李煜,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他能诗文、善书画,洞晓音律,尤以词闻名,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其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 “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相传三年后,李煜在七夕之夜(也是其四十二岁生日)命歌妓唱此词,宋太宗闻之大怒,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也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二、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 “阙”。词按篇幅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
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 1
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三、前人评价: 1 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3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四、相关连接: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秦时明月汉时关。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探究案】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5.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6.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7.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8.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训练案】 【课外延伸】
1.讨论;这首词和李煜同时所作的另一首《浪淘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迁移运用: 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 ,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
虞美人 导学案答案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5.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6.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7.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8.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第四篇:《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
紫琅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
题】:虞美人 【备 课 组】:高一语文 【主 备 人】:钟海英 【审 核 人】:顾美娟 【备课时间】:202_-5-23 【教学目标】1.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这种感情作出恰当的评价。
2.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3.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意象意境。【教学课时】:1课时 【知识积累】 〖关于词〗
1、词是韵文文体之一,萌芽于隋唐,兴于晚唐五代,极盛于宋。
2、词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所以又被称为曲词、曲子词、乐府、歌曲、乐章、琴趣等;后逐渐与音乐分离路,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被称作诗余;因其句式长短不齐,故也称长短句。
3、由于词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属于某种词调。每种词调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常见的词牌名有:满江红、摸鱼儿、西江月、卜算子、水调歌头、扬州慢、声声慢、浣溪沙、苏幕遮、菩萨蛮、念奴娇、虞美人、浪淘沙、如梦令、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
4、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词调中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学术语为“片”或“阕”。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5、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关于李煜〗失败的君王: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后世称其为李后主。宋兵破金陵,李煜出降,被囚汴京,“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他在被俘两年后写了《虞美人》一词,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伎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赐酒将他毒死。
杰出的词人:李煜的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则抒写一个亡国之君独特的生活与感受,抒发了深沉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形象鲜明,语言清丽,意境阔大,有大家气概,开后世豪放派之先。“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王国维《人间词话》)〖关于词牌〗
虞美人:词牌名。来历:《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 1 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故,此词牌源于此也。
【活动一】听读、自读、齐读这首词,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用优美的语言重新描述这首词所写的内容。(教师点名两个小组交流翻译情况)
翻译:美好的时光流逝多少了?往事都不记得了。昨夜(软禁我的)小楼又刮起了东风,可是不堪回首明月耀下的惜日都城。故国雕饰着的栏杆和白玉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的容颜再也不红润了。你要是问我能有多少愁?正象那向东流去的一江春水那样绵延不断,推排不尽啊。
【活动二】再读这首词,分小组讨论如下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补充,达成一致。
1、春花秋月何时了?住事知多少。原是代表美好的事物的“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结束呢?“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这是以乐景衬哀情。快乐的往事: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精神层面: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写“月”有什么含义?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月夜”引人联想,愁绪无限啊。
3、想一想:本词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月”具备什么特殊含义?试举出带“月”的诗词名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月”在词中的特殊含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怀念故国。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朱颜”的含义有哪些?只是表达什么感情?
——“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国破家亡,江山变色,悔恨、追思、悲慨。想当年,后宫佳丽三千,眉如墨画,面如桃花,目如秋波,轻歌曼舞,逍遥自在。而如今,容颜凋零,形容枯槁。(朱颜也包括“雕栏玉砌”中的红颜色)
朱颜指:后宫佳丽的容颜 作者自己的容颜 国家的容颜。“只是”表达的思想感情:今非昔比,物是人非。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里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设问、夸张、比喻。比喻,把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江水,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感人。读着这一千古名句,令人想像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词人此刻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这种写法,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长”一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
6、在前六句中哪些词是在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词是在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宇宙之永恒不变)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人生之短暂无常)
7、哪个字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愁”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这首词的名句,也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其意为:问君究竟有多少愁苦?正像那滚滚江水向东流去 修辞上,采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江水的特点:水多、流急、无穷无尽。表现作者的愁深厚而强烈,这样就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感情形象的表达出来。
8、请举出其他写“愁”的名句(教师让学生找出写法相同的讲评一两句即可)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4.愁情不断如春水。(寇准)5.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8.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9.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10.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黄庭坚)【活动三】各小组抽签展示以上讨论题。教师根据班级情况或点评或请其他小组补充或请另外小组评价。
【教师小结】本词以问起,以答结。以绝望起,以绝望结感情似未变,读来却觉得绝望更深更重。
思想感情: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艺术特色:1.以乐衬哀
2.以特定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对比、比喻、夸张 4.抽象内容具体化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愁”
【课堂作业】这首词创设了哪些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特点?
意象: 春花 秋月 小楼 雕栏 玉砌 江水
意境:深远开阔
情感:真挚沉郁
第五篇: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自主探究】
1、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作者是如何表现愁情的?(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手法: 对比、虚实结合(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
在往事之叹中,其实暗含着今昔 对比(手法)(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认得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止步。
(4)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词。
最后两句词的妙处在于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词人运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其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又如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