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中国通俗音乐欣赏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24-114365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8 13:36: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通俗音乐欣赏

第 一 课

音乐鉴赏

——中国通俗歌曲欣赏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

【教学模块】中国通俗歌曲欣赏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对“通俗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并能主动参与讨论。

2.能够充分感受、体验通俗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 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列举、分析、讨论及学生相关的参与活动

教具:CAI课件 音乐设备 电脑 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老师分别用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演唱歌曲。

①《你再不要去做情郎》(选自《费加罗的婚礼》,艺术歌曲,美声唱法)②《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民歌,民族唱法)③《弯弯的月亮》(通俗歌曲,通俗唱法)

2.老师小结导入课题

老师刚才分别用三种唱法演唱了一首艺术歌曲、一首民歌、一首通俗歌曲,不同演唱方式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对同学们而言,最为熟悉和喜欢的是用通俗唱法演唱的通俗歌曲。(揭示课题)

二、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通俗歌曲? 展示:(略)2.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 展示:(略)

三、我国通俗歌曲的几个发展时期

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

四、感受与体验

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1)欣赏《何日君再来》

(2)师总结并简介时代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一方面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者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另一方面反动统治者置国家民族利益不顾,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首歌正是这部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3)当时通俗歌曲的特点:格调低下,情绪消沉,低级庸俗,在唱法上卖弄风情。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1)欣赏由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分析其特点:优美的旋律和甜美的噪音和极有感染力的演唱。

(2)欣赏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分析其特点:不刻意追求声音的圆润和共鸣,强调吐字的清新和口语化。

(3)师生总结此阶段通俗歌曲风格特点。(音域不宽,短小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口语化较强,适合大众演唱。)

3.二十世纪八卡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代表作品欣赏(1)欣赏《黄土高坡》。(设问:谈谈“西北风”通俗歌曲的特点?它适不适合我们中学生演唱?为什么?)

(2)师生共同分析“西北风”风格通俗歌曲的特点:高亢、粗矿、民间音乐与现代摇滚相结合,音域宽广,采用“喊唱”的唱法。4.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代表作品欣赏(1)介绍歌曲《天堂》

这是腾格尔的代表作。在清亮的童声和宽厚的管弦乐颂歌背景下,唱出了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那里有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翱翔的雄鹰、古老的马头琴。但是随着物欲的膨胀,美丽的草原如今安在?这就是腾格尔发自内心的呐喊。(2)欣赏歌曲《天堂》

(3)分析其音乐特点:高亢、悠扬、宽广,唱腔极富激情与爆发力,粗犷而又细腻。

五、探索与讨论

1.导入“流行音乐进课堂”的讨论。

师: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以下问题:通俗歌曲进中学课堂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你们认为通俗歌曲能否进我们中学的课堂? 什么样的通俗歌曲适合我们中学生演唱? 2.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谈了很多、很不错。首先我认为中学生可以唱通俗歌曲,但是我们应该唱那些格调高雅、健康向上、适合我们嗓音条件的歌曲;对于那些低级庸俗、大喊大叫、宣泄通俗歌曲或摇滚,还有那些表现千奇百态所谓情爱的通俗歌曲我们应当坚决地摒弃它。

六、激情演唱《桅子花开》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欣赏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歌曲同学们都会演唱,接下来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演唱一首歌曲,好吗?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也欣赏了我国各个时期的通俗歌曲,在了解我国通俗歌曲的特点的同时,也充分的领略了其魅力,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格调高雅的、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进我们的课堂。谢谢大家,下课!

第二篇:中国通俗音乐欣赏

中国通俗音乐欣赏

136304119 1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1班 朱帆

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主要是指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适合一般市民群众爱好的,轻松活泼、易学易唱的、便于流传的歌曲。它是与艺术歌曲、民歌相对而言的梦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爱情主题居多;也有描写人生、伦理、叙说理想、生活、抒发思念之情等。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练,旋律流畅、口语化较强、易学易唱,流传范围广泛,富于时代性。各个时代的通俗歌曲具有各自的特点,歌曲常使用一个固定的节拍或固定的节奏型等,乐队一般用电声乐队演奏。

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

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当时通俗歌曲的特点:格调低下,情绪消沉,低级庸俗,在唱法上卖弄风情。(1)《毛毛雨》

《毛毛雨》为我们揭开了近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歌曲《毛毛雨》一开始,铜管模仿国乐单音齐奏一个五声音阶旋律的乐句,造成了相当新鲜奇特的印象,然后接续以强弱变化夸张的铜管合奏,这对于音量单薄的国乐器而言,是难以达成的效果。一九二七年,《毛毛雨》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异风格展开了老上海流行音乐,并且还影响接下来的二十多年,巧具心思的歌曲持续出现着。(2)《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是周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曲子的旋律十分优美,在优美中略带凄凉,仿佛周璇在唱自己的人生。歌曲从头至尾始终是手风琴伴奏,周璇的歌声显得格外甜美,也格外清纯。透露着青春不可捉摸的魅力。它并非展现人们所说的那种享乐的上层社会,而是当时社会时状的另一种存在状态以及当时作为自己的无奈。曲子中速的节奏使人感觉平淡中又有生趣,它有一种妩媚人心的感觉,透露着周璇的朴实无华,把周璇对爱情的向往;对时光的悲欢;做平凡人的梦想;以及做歌女的哀伤,都蕴涵在这短短的五分钟里了。

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此阶段通俗歌曲风格特点:音域不宽,短小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口语化较强,适合大众演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通俗歌曲沉寂了三十年,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开始复苏,而这时的歌曲主要是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如:《童年》、《三月里的小雨》、《龙的传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3).《小城故事》

歌曲由庄奴填词、汤尼谱曲。和邓丽君的很多歌词一样,这首歌的歌词是既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再少一字,真是巧夺天工。邓丽君用歌声描绘出一座安宁详和的小城,如诗如歌也如画,还有一份让人格外有安全感的真实和慵懒在里面,偷得浮生半日闲,让人无限向往。听到这优美的旋律,一幅小桥流水的画面跃然纸上,小城便成为最有故事的地方。最经典的是小城镇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老式的家庭小作坊,泛灰的墙壁,庙宇的飞檐,四合小院,摇晃的马灯,空气里弥漫着木香。(4).《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是一首曲调优美的抒情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 4 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节奏跳跃富有动感,即刻使人联想到,漫步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上,留下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情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歌曲的第二部分,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进一步表现了那时的童年回忆还是那么记忆犹新,历历在目。(5).《童年》

在欢快无比的节奏中,人们似乎随着罗大佑这个歌手回到了那个自己的年代。歌词以静动结合的方式深度刻画了处于童年的小学生特点。自然没有人注意池塘边的榕树上是否有知了在叫,自然没有人注意到操场上那只蝴蝶,这都是那些有心的少年才能看到的,当老师在黑板上叽叽喳喳写字的时候,下面有些调皮的学生早已魂飞九霄云外,跟随那只知了,跟随那只蝴蝶。如果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那么童年就是包装巧克力的盒子。三、二十世纪八卡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代表作品欣赏 随着通俗歌曲的不断发展。我国内地的一些作曲家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原创歌曲,他们采用西北地区的民间音调和地方风格创作通俗歌曲,于是就产生了我国第三个时期的通俗歌曲——“西北风”,如《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等

(6).《黄土高坡》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陈哲作词、苏越作曲的同名歌曲《黄土高坡》,1988年由著名歌手范琳琳研发的西北风声腔使这首歌曲风靡一时,街知巷闻,其后,众多女歌手纷纷效仿,引发了中国歌坛西北风大流行。202_年纪念改革开放歌声飘过30年大型演唱会上,已经成为歌唱家的范琳琳演唱的《黄土高坡》再次勾起人们对充满理想的八十年代美好回忆。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高亢豪放的歌声,昂扬的生命激情,改造人生命运的热望在无尽思索中滚滚向前。(7).《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她构筑了陕北民歌的主体。曲调悠长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美。其内容多以反映爱情、婚姻、日常生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题材。信天游节奏自由明快,纯朴大方。句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规定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8).《一无所有》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意识开始觉醒,但是限于之前的条条框框,难以全面复苏。崔健的这首《一无所有》第一次以“我”这个角度通过歌唱出了一种自我,让世人开始觉醒,从过度的集体主义中解放出来,自我在全国各地复苏。人们开始关注“我”,而不是仅仅是集体。这在历史上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一无所有》是我国的第一首摇滚歌曲,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这首歌像一把尖刀刺进了现实,呐喊出了一代人内心的迷茫与思索,传递出一个时代变化过程中青年人反思和表达自我的理想和勇气。歌唱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精神信仰的缺失,赏析这首曲子,能够走进那个时代,走进中国的摇滚。四、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代表作品欣赏

随着通俗歌曲被社会各界的广泛接受和各种传播媒介的宣传扶植,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一个繁荣的时期,通俗歌曲及其演唱风格走向国际化、个性化,如李玟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演唱的《月光爱人》,因具有国际化风格而成为广大歌手模仿的典范;韩红因她的词曲创作才能以及扎实的唱功而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女歌手,她创作并演唱的《天亮了》、《家乡》、《雪域光芒》等己成为当代最流行的通俗歌曲;同时各种风格、流派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如通俗民歌、通俗美声、校园民谣、乡士民谣、爵士风格、摇滚风格以及当今最流行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你是我的玫瑰花》、《吉祥三宝》)。(9).《天堂》

这是腾格尔的代表作。在清亮的童声和宽厚的管弦乐颂歌背景下,唱出了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那里有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翱翔的雄鹰、古老的马头琴。但是随着物欲的膨胀,美丽的草原如今安在?这就是腾格尔发自内心的呐喊。其音乐特点:高亢、悠扬、宽广,唱腔极富激情与爆发力,粗犷而又细腻。(10).《天亮了》

《天亮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背后有个感人的故事,韩红并经过多方联系,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每次听韩红的天亮了,心里总有一种酸痛,总能感受到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呐喊,人世间对我们付出最多的是我们的父母,他们无怨无悔的为我们付出,并不奢求我们的回报,父母的爱能给我们一种温暖,一种力量所以韩红创作了这首歌曲。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

总结:我认为通俗音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主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通俗歌曲它虽然缺乏高雅、雄浑、阳春白雪的气质,没有严肃歌曲那样崇高、秀美,那样高于生活,但是由于它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心灵和现实心态,而更趋向于平民化、个性化、大众化,有不少好的通俗歌曲通过其优美的词曲、配器和演唱而显出真、善、美、新、异的良好势头,它们对鼓舞、引导、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调节心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比如除了我们今天欣赏的《外婆的澎湖湾》、《天堂》等,还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如《爱的奉献》《祝你平安》《一个真实的故事》《烛光里的妈妈》等,它们都以自身的艺术特色,时代感给人以慰藉、关怀、启迪、鼓舞和美的享受。

第三篇: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中 国 通 俗 音 乐

授课人:雷州市第二中学

刘福仁

【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七单元《中国通俗音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2.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能举出不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作品

3.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较好掌握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主线历程,热爱中华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语言诱导,让学生在这课堂中轻松有条理地认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并能更进一步理解中国流行音乐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音乐影视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老师分别用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演唱三首歌曲。

①《多情的土地》,艺术歌曲,美声唱法)②《小河淌水》(民歌,民族唱法)③《春天里》(通俗歌曲,通俗唱法)

2.老师小结导入课题

对同学们而言,最为熟悉和喜欢的是用通俗唱法演唱的通俗歌曲。这节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通俗歌曲的艺术殿堂,共同去感受它的魅力。(揭示课题)

二、通俗音乐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通俗音乐?

展示:通俗音乐属于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 旋律清晰易懂,易于学唱

传播范围深远,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即兴性 有鲜明的时代性的歌曲。2.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

展示:A、流行性:由于好听易唱,贴近生活,不断翻新,深受不同层次听众的欢迎

B、情感性:反映了对社会与生活的思考,对情感与人性的赞美,容易引起人们的

三、我国通俗歌曲的几个发展时期

1.30年代末40年代初: 中国流行音乐的源头在哪呢?

1927年,著名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作〈〈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歌曲的诞生。黎锦辉先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这时期的佳作还有贺渌汀的〈〈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任光的〈〈渔光曲〉〉代表人物有:周旋。

[互动]哼唱其中的作品,学生对最初流行歌曲的认识程度

[放课件]〈〈春天里〉〉学生可跟着影音资料看着曲谱轻声哼唱 时代背景及其特点: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出现娱乐性的歌舞和影视音乐。特点:轻松活泼,歌词通俗易懂,琅琅上口.2.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旋律轻快,活泼,加上三拍子的圆舞曲律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注:附带介绍轻音乐

60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是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一批优秀抒情的歌曲被戴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受到公开的批评,在此后二十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

社,三年自然灾害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通俗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期间代表作品有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九九艳阳天〉〉

注:收集更多的这时期的代表作品 [放影音资料]〈〈九九艳阳天〉〉 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强调阶级斗争,通俗音乐处于空白状态 3.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

黎锦辉先生音乐在当时渲染了一种萎靡颓废的情调,但他的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方向很好的在台湾,香港继承和发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一些新的文化理念和思潮一涌而进,音乐领域人们疲倦了“强,硬,响,快”的风格,很容易或者说一股脑儿就接受了港台音乐的“清新,温和,优美,流畅”和“软绵,颓废,情爱,小资”等音调和思潮,使大陆音乐在一段时间里音乐创作和演唱风格都一味地模仿,港台艺人也首次在中国大陆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最具代表的有张敏明〈〈我的中国心〉〉奚秀兰〈〈阿里山的姑娘〉〉。这一时期题材健康,旋律清新的优秀作品有〈〈乡恋〉〉〈〈乡间小路〉〉。

[放影音资料]〈〈乡恋〉〉

时代背景及其特点:表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影视音乐盛行。这是一个通俗音乐停滞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在那个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像《九九艳阳天》这样优美的歌曲被冠以“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加以批判。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是人人会唱的群众歌曲和样板戏。

特点:旋律优美抒情,贴近时代生活。

四、互动地带:

你如何看待当今的通俗音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也欣赏了我国各个时期的通俗歌曲,在了解我国通俗歌曲的特点的同时,也充分的领略了其魅力,对通俗音乐的学习接受,多一分理智,少一分盲目。选择健康的音乐,快乐我们的人生!

回顾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已走过了坎坎坷坷80年的风雨历程,其间,有一段时间手当时社会的客观影响,曾经一度迷茫,停止不前,甚至是空白,在寻觅自己创作方向的过程中,终于走向中国特色民族化发展的正确道路,通过今天这节课的了解,大家更应该正确认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第四篇: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课题:中国通俗音乐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2.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能举出不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作品。

3.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教学重点:能够较好掌握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主线历程,热爱中华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教学难点:在欣赏探究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放影音资料《天堂》)

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曲耳熟能详,是由蒙古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那么同学们最喜欢在音乐课上唱什么类型的歌曲呢?——流行歌曲 今天老师有幸和大家共同来探寻一个话题:中国通俗音乐及其发展历程 同学们光喜欢唱流行歌曲,那你们又是否知道:

1、流行歌曲的正确定义

2、流行歌曲是什么时候在中国才有的呢?

3、中国最初的流行歌曲的“鼻祖”是谁,其音乐作品的特点怎样?

4、它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呢?

在今天这节课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带着这些问题,一一找寻答案。

二、新课教学:

通俗音乐又称流行音乐,它是指自身朴素简洁的音乐语言,流畅易记的旋律,活泼而富有特点的节奏以及更加贴近生活的情景和感受,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乐器曲和歌曲。

这是用文字对流行音乐的概述,在今天这节课里,我们着重欣赏找寻的是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

同学们都知道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也是一样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那么探究为同学们所喜爱的通俗音乐的民族发展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条主动脉,下面我们就以时间年代为线索 以作品民族化发展为创作元素,对中国流行音乐作详细的追根寻底。

(一)30年代末40年代初: 中国流行音乐的源头在哪呢?

1927年,著名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作《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歌曲的诞生。黎锦辉先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这时期的佳作还有贺渌汀的《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任光的《渔光曲》代表人物有:周旋。

(互动)哼唱其中的作品,学生对最初流行歌曲的认识程度 播放《春天里》,学生可跟着影音资料看着曲谱轻声哼唱

时代背景及其特点: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通俗歌曲起步并不健康,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通俗歌曲,走上了一条远离时代的畸形道路,总体说早期中国通俗歌曲作品题材狭窄,情调萎靡,趣味平庸,演唱矫揉造作,打上了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烙印,随着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和救亡歌曲的兴起,当时的通俗歌曲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旋律轻快,活泼,加上三拍子的圆舞曲律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注:附带介绍轻音乐

60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是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一批优秀抒情的歌曲被戴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受到公开的批评,在此后二十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通俗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期间代表作品有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九九艳阳天》

(注:收集更多的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播放《九九艳阳天》

总结: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强调阶级斗争,通俗音乐处于空白状态。

(三)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

黎锦辉先生音乐在当时渲染了一种萎靡颓废的情调,但他的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方向很好的在台湾,香港继承和发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一些新的文化理念和思潮一涌而进,音乐领域人们疲倦了“强,硬,响,快”的风格,很容易或者说一股脑儿就接受了港台音乐的“清新,温和,优美,流畅”和“软绵,颓废,情爱,小资”等音调和思潮,使大陆音乐在一段时间里音乐创作和演唱风格都一味地模仿,港台艺人也首次在中国大陆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最具代表的有张敏明《我的中国心》奚秀兰《阿里山的姑娘》。这一时期题材健康,旋律清新的优秀作品有《乡恋》《乡间小路》。

设问:你还知道这时期还有哪些家喻户晓的流行作品及其人物代表吗? 如:邓丽君,成方圆,朱明瑛,徐小明 播放《乡恋》

(四)80年代末——90 年代初

“我曾经问个不休„„”一声惊天动地反叛性的呐喊,终于从中国摇滚乐先锋崔健那嘶哑爆破而又富有磁性的喉咙里蹦出。是啊!人们是应该问一问“什么是我们自己的音乐,我们的音乐怎么了”“脚下的路在走,身边的水在流”难道我们还仅仅是“总在笑一无所有吗”。崔健那富有反叛困惑和号召性的呐喊,终于唤醒了中国的通俗乐坛,80年代末90年代初,音乐家们开始踏上了继西扬中,通俗音乐民族化,艰难而有意义的漫漫长路。

总结: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港台音乐。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找到中国流行音乐的精髓:通俗音乐民族化 播放《黄土高坡》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伴随着这一优美独特的风格性旋律,通俗乐坛的创作者们终于唱出了自己的酸楚和欣喜。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不都是我们自己的歌吗?此时以独特个性风靡一时的“西北风”席卷而来,其代表作品有我们刚刚听到的《黄土高坡》还有《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少年壮志不言愁》等等。这些作品采取了陕北民间音调,明显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吸取了我国北方以黄土高坡信天游的苍凉挺劲的阳刚之气在中国乃至世界流行乐坛一展风采。(注:要会唱例举的每一首作品并简单介绍信天游。)

从音乐体裁方面,器乐,舞蹈,戏曲等民间音乐流源也是流行音乐创作的素材源泉,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乐主体吸取了我国著名琵琶曲《彝族舞曲》中的音调,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则是将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相融渗。

(注:要会哼唱《彝族舞曲》的音调。)

从民歌民谣素材的运用方面,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有为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另一个广阔天地,少数民族音乐象一朵朵艳丽的奇葩为这个风格的流行音乐创作增添了新的色彩。

如:陈明《快乐老家》——是新疆特色乐器和现代配器手法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郑钧《回到拉萨》——揭开藏风流行音乐神秘的面纱。《青藏高原》《天路》《神奇的九寨》

各地汉民族的音乐也是流行歌曲创作的又一源泉,一首河北民歌《小白菜》曾为程琳演唱的台湾歌曲《酒干淌卖无》那英演唱的《山不转水转》提供了创作基础,其旋律走向和乐句落音都与《小白菜》极为相似。

总结: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其创作素材来源: a.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坡,信天游 b.器乐,舞曲,戏曲等民间音乐流源 c.各少数民族的音乐 d.各地汉民族音乐

随着音乐世界的接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走向了国际化,21世纪的流行音乐趋于开放式,多元化,涌现了一批同学们喜欢的流行创作歌手,喜闻乐道的就是:周杰伦,王力宏,张韶晗,李宇春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歌手并列举他们的作品。

三、课堂小结

播放“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一览表”。

回顾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已走过了坎坎坷坷80年的风雨历程,其间,有一段时间手当时社会的客观影响,曾经一度迷茫,停止不前,甚至是空白,在寻觅自己创作方向的过程中,终于走向中国特色民族化发展的正确道路,通过今 天这节课的了解,我们不仅找到了课前提出的四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我们大家更应该正确认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课后反思:

流行音乐一直是高中生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本节课向他们介绍了几十年来中国流行乐的发展情况。年代离现在越久,他们就越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流行音乐进行探究、对当前流行音乐产生理性认识等应该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可由于经验的缺乏,使得本课有点落入“罗列”的俗套,值得改进。

第五篇:中国音乐欣赏教案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教案(提纲式)32学时

一、远古与夏商时期的音乐(公元前11世纪以前)

一.远古 1. 音乐起源:异性求爱说、劳动起源说、语言抑仰说、模仿自然说、信号说、巫术起源说。2. 3. 4. 人类历史划分:蒙昧、野蛮、文明期。远古时期的音乐:原始乐舞

文献中的原始乐舞:朱襄氏、葛天氏、伊耆氏、阴康氏、弹歌、云门、咸池、箫韶 5. 6. 二. 夏 1. 2. 概述:历史背景、对夏朝音乐文化的探索

大禹治水有关皋陶作《夏籥》九乐章、八佾以舞《大乐器:骨笛、骨哨、陶埙、陶钟、陶铃、石謦、鼓、音乐家:夔

夏》的表演形式 三. 商 1. 2. 甲骨文的发现及“舞”字的写法

甲骨文中的祭祀乐舞:儛舞、雩舞、魌舞、高翘舞、多老舞、奏舞、众舞 3.

乐器:编謦、钟、镛、铃、鼓、龠、言、龢、竽、缶

4.商历史背景与“巫乐”“淫乐”

二、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元前11世纪~前221年)一.西周

1. 概述:历史背景——文化起源、政治体制的传承、“制礼作乐”。

2. 雅乐的产生及特点:六部乐舞: 云门大卷(黄帝)大咸(尧)九韶(舜)四望 大夏(禹)大濩(商)先妣 大武(周)先祖

郑声 3. 音乐机构:大司乐(行政 教育 表演)大司乐—乐德 乐语

乐舞 乐师—小舞

大师—六律六同 小师—乐器 瞽朦— 和

4. 乐器:八音、分类---5.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周穆王周游 傀儡—倡者 二. 春秋

1. 诗经---305(诗三百)西周—春秋末各类音乐作品:风<关

雎>(周南、雅、颂

2. 孔子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贡献

3. 三分损益法与十二律(古代阶名由来)4. 宫廷音乐家:师旷、师乙、师涓、师襄 三.战国

1.音乐文化概述:齐、楚、燕、赵、韩、魏、秦

2.地下音乐厅:曾侯乙墓——“钟鼓之乐”与“琴瑟之友” 3.“楚辞”——九歌、离骚

4.民间音乐家——秦青、韩娥、伯牙、5.音乐思想:儒家学派、墨家学派、老、庄学派。

6.音乐论著:公孙尼《乐记》:旧传二十三篇,现存其前十一篇,有乐本.乐论.乐礼.乐施.乐情.乐言.乐象.乐化.魏文侯.宾牟贾.师乙.荀子《乐论》、墨子《非乐》、吕不韦及其他人所撰《吕氏春秋》、三、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元前221年~581年)

一,秦

1. 音乐文化历史背景 2. 乐府机构的设立 3. 秦声与楚歌的流行 二. 汉

1. 文化背景“丝绸之路”的开辟——乐种.作品(摩诃兜勒)李延年、乐器、2. 音乐机构——西汉乐府及协律都尉李延年 3. 乐府歌曲——鼓吹乐、相和歌、清商乐 4. 琴曲《广陵散》、琴歌《胡笳十八拍》 5. 汉百戏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1. 概述

2. 文人音乐家:阮籍 嵇康 及作品、论著

3. 南北朝时期的西域音乐及音乐家——曹妙达、苏祗婆

4. 乐律理论:京房六十律—— 何承天新律

5. 目前所见最古老的记谱法“文字谱”——作品“碣石调·幽兰”

四、隋唐与五代时期的音乐(581~960年)

一、隋时

1)“开皇乐议”——一场围绕外来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历史大辩论,即音乐制度的争议 2)七部乐、九部乐: 燕乐

3)苏祗婆的“五旦七声”与郑译、万宝常的“八十四调“4)识音人万宝常

二、唐时 1)2)

九部乐、十部乐:燕乐 立部伎、坐部伎

3)4)5)6)7)乐舞作品《破阵乐》

音乐机构构太常寺:大乐署、鼓吹署 宫廷音乐机构:教坊、梨园 音乐皇帝唐玄宗 唐曲子:

a.由乐定词谓“填词”(派生出同一曲的各种形式)、b.依词配乐谓“自度曲”(民歌音调进行专业加工而成型)8)大曲

结构: 1)散序—节奏自由 器乐独奏 轮奏或合奏

2)中序(拍序 头歌)---节奏固定 慢板 歌唱为主 舞或不舞

3)破或舞遍---由散板入节奏

由慢至快 舞蹈为主 器乐伴奏 歌或不歌

代表作:霓裳羽衣曲(又称法曲)9)琴曲《梅花三弄》《离骚》

10)减字谱 燕乐半字谱与敦煌曲谱(敦煌琵琶谱)11)音声人永新、念奴、何满、12)音乐专著《乐府杂录》《教坊记》《羯鼓录》

13)乐器 三、五代时 1)五代王建墓乐舞伎石刻

五、宋元与明清时期的音乐(960~1911年)

一)宋元时期

1. 概述:市民音乐:民歌、“瓦肆”与“勾栏”

2. 新型的艺术歌曲——曲子词:齐言、杂言、音乐(先词后曲、倚曲、填词)、元散曲(艺术歌曲)及重要作家、姜夔的自度曲 音乐成份:古曲、外来乐曲、民间曲调、自度新曲、曲调名称: 词牌数量、变化、音乐体裁(令、引、近、慢)、3. 说唱音乐: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 4. 戏曲音乐:杂剧与南戏(传奇)

5. 乐器和器乐的发展:弓弦乐器的问世——轧筝、奚琴 6. 古琴流派及琴曲: 京师、江西、浙派

(宋)郭沔的古琴曲《潇湘水云》

(元)琵琶曲:《海青拿天鹅》

7. 音乐著作:乐书、碧鸡漫志、唱论、琴史 及蔡元定的十八律

二、明、清时

1,民歌、小曲和蒲松林的“俚曲” 2,说唱音乐

3,戏曲音乐:四大声腔、昆曲、秦腔、京剧 4,工尺谱、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

5,宗教歌咏、新式军乐队的建立及学堂乐歌的开设

“革命军” “黄河”(沈心工)“祖国歌” “送别”(李叔同)六.中华民国时期的音乐(1912~1949年)左翼-聂耳

1,时代概况: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会师于井冈山)两大对立政权: 国统区.苏区—长征 “九一八” “一二八”---“七七”--2,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改革:民歌、说唱、戏曲、器乐 3,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1922年北大音乐传习所

1923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 1926年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 1927年国立音乐院(上海)1929年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国立音专)4,五四运动之后--工农革命歌(五一劳动节)(赤潮曲)秋渠.(红军歌曲、抗日救亡歌咏活动的发展

5,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6,理论研讨、音乐著作(王光祈)(杨荫浏)(青主)(李凌)、7,乐器发展(刘天华)(吕文成)

8,歌剧音乐的探索和成就<白毛女> 9,著名音乐家:

萧友梅: 问 五四爱国纪念歌

李锦辉: 麻雀与小孩 葡萄仙子 小小画家 可怜的秋香

赵元任: 卖布谣 叫我如何不想他

海韵

刘天华(1895-1932)病中吟 良宵 空山鸟语 光明行、黄自(1904-1938)抗敌歌 旗正飘飘 南乡子(辛弃疾)

点绛唇(王灼)花非花(白居易)春思曲 玫瑰三愿 西风的话 春郊 长恨歌(大型声乐套曲)—山在虚无缥渺间、聂耳: 码头工人 毕业歌 新的女性梅娘曲 塞外村女 义勇军进行曲、洗星海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音乐(1949~1999年)1,2,3,4,5,6,概况

传统音乐及音乐教育情况 音乐创作

器乐独奏曲、合奏曲

音乐表演、器乐表演、指挥表演艺术

中国音乐史研究、作曲技术理论研究、著名音乐家

中国通俗音乐欣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