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24-112390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31 13:42: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贵州省正安县庙塘中学 罗 洪

【关键词】网络技术

课堂教学

变革

【摘要】摘要:在对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开发的基础上,随着对网络教学环境的开发建设和基于网络的教与学的研究,网络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教学对体现主体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运用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为师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我校处于黔北.距离县城55公里,离市200多公里,全县范围内无一条高速路,无火车路线,交通闭塞,信息闭塞,资源匮乏。加之学校图书较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困难,有时无法从学校图书馆中查阅并解决,这便束缚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开通计算机网络后,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查找并下载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网络、利用网络的场所,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四楼微机室,改成资料查找室,为师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变观念,从传统的“传授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新课程改革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信息时代的新课程改革始终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探索自然科学的能力,即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世界,不懂网络将寸步难行,更会束缚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有懂得网络才会主动获取信息,提高自己成功的机会。因此在利用校园网教学的同时,教师应结合网络资源独特优势如图片、文字等调动学生兴趣。1

在教学中有意识说介绍一下课件的制作过程,如何从校园网中下载资料,也向学生介绍校园网的构件和使用,学生们往往对这些都很感兴趣,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正是学生真正参与进你的教学过程的表现,有的同学下了课后跃跃欲试,都想亲手试一试,亲自操作一遍,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这些方便,以更好地保护和激发那种旺盛的求知欲。

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如何学会学习,尤其是学会创新性学习是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所谓创新性学习。就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性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对知识整合、建构的过程,进行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过程,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创新信息的能力。络及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手段,为创新性学习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和理想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在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导航者。教师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指点学习路径,点拨学习疑难,丰富学习交流,深化学习结论。我们将创新性学习大学习观和建构主义思想,与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设计并实践了两种创新性学习模式:自主探索学习和互动协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创新素质起到了良好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才会克服困难,主动学习,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研究中,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带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从而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五、有利于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虚拟互联网技术,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网页下载到校园网上,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上国际互联网。在上网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查寻、搜集、获得有用的信息,学会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获得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拓展多媒体教学空间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 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网上能够最广泛地,最自由地充分利用, 使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学空间, 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 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 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 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站上有 2 的, 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都可以为我所用。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 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现在许多学校, 特别使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网站, 可以将教师的课件及收集整理到的其他学习资源放到校园网上, 这样将便于学生的课余自学, 拓展多媒体教学空间

总之,计算机网络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其丰富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大脑的发展,可以使我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让学生从小就进入计算机智能化环境学习,对改革传统教育无疑是一种的有意义的尝试,创新教学是面向未来的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下的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自我学习。

第二篇: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咸阳育才中学

王文绪(712000)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 中学化学 教学

【摘要】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为教师备课提供丰富的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先进的手段;为师生交流提供快捷的途径;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的天地。会对化学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会使师生产生全新的教与学理念,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入了课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已成为教学的基本辅助工具。网络教学正向交叉式、智能化、全球化方向迈进。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进一步畅通,“开放学校”“虚拟学校”“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全球教室”等一批新型的教育教学系统正在迅速发展。这些举措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技术至少有以下作用:

1、为教师备课提供丰富的资料

当今社会,各种新知识、新成果、新物质层出不穷。据报道:大约3年知识就翻一翻,每1年半数字化信息就翻一翻,全世界每天发表的含有新知识的论文1400篇,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每年出版50万种图书,平均每1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创新与思维

杨名声、刘奎林著)。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里,教师怎样有选择的快速获取在教学中有用的、鲜活的知识?仅靠传统的方法显然是天方夜谈。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则为人们提供了异常快捷方便的手段。现在的计算机最大的硬盘可储存28G的信息,大约相当于5万本《红楼梦》;因特网又可以将全国、全球的计算机联结起来。需要时仅需打开网络输入几个关键字,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所需要的信息会滚滚而来。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拥有了丰富的资料,才能不断地提供给学生鲜活的知识,才会使学生观念新、思维新、想创新。

2、为课堂教学提供先进的手段

教师从网络上下载的资料或教师自编的教学软件可通过多媒体引进课堂。通过人机交互,即时反馈信息,形成一种图、文、声、像并茂的课堂教学手段。加上教师的讲解、板书、对学生多器官产生刺激,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至少有以下优点:

①将某些有毒的、易燃、易爆的或有其它危险的实验及实验室不能完成的实验模拟出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②将化学家研究化学问题的过程在最短时间里重现出来,使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结果而且知道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学习到科学家的研究方法。

③将实验室里没有的标本、实物及工业生产过程展示出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④将某些微观的东西变成宏观、静态变为动态。如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过程,物质的熔化、熔解、结晶的过程,电子得失过程等。

⑤将相关化学知识条理化、框图化。

⑥将相似或相近的问题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3、为师生交流提供快捷的途径

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民主化、灵活性的特点,来源广泛、种类齐全。网上发布能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打破了国界、区界、学科的界限,消除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高与教育基础差地区之间的隔阂。学生不仅可与自己学校的老师在网上交流,而且可与自己学校以外的优秀老师交流,教师可以在网上教育学生、考试、批改作业或试卷,学生可以到网上查看老师的“教案”,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观点;可以指出教师的错误和缺点。通过人机优势互补扩大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增进了师生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大胆创新、质疑问难的条件。

另外,利用校园网可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层次授课,分层次布置作业。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真正做到“辅助”教学。

4、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的天地

现代的学习观、课程观与传统的不同。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产品、新物质层出不穷,学生的课本只能为学生提供本学科的最基础的知识和原理,提供本学科学习的思路和主线。大量的新东西要靠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学习获得。多媒体网络则给学生提供了经济、快捷的阅读条件。一是它包含内容全,覆盖面广,所含信息量大。二是学生可以方便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查询某一问题,了解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成果,可以与自己的网友、老师、专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交流、争鸣。这就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学习”、发展化学兴趣和特长、展现化学天赋和才能,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天地。

总之,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引进化学课堂、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之中,会对化学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会使师生产生全新的教与学理念,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版)

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高效地实施教学。以下从几个方面来来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于信息技术,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写大兴安岭美丽的风景课文。教师在讲解段意时,可事先制作出反映大兴安岭岭、林、花、等风景的课件,让学生目睹屏幕上浩瀚无边的绿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滚滚的波浪,课文中“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海”等内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随悦耳的解说词,学生再看录像中哗哗流淌的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再看看伐木工人欢声笑语,植树工人的辛勤劳作。疾驰的火车把木材源源不断的运到全国各地。此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明白这课文的主旨:写出了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密不可分。真正理解“兴国安邦”这个词语的意义。当教师合理的展现其它大兴安岭景色的设计后,学生会由衷感到大兴安岭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于是课文中的语言成了学生内心急于表达的话语,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纷纷伸出小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又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苏教版古诗两首《所见》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时,利用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播放读)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他是这样骑黄牛的。(动画演示)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捉住蝉

„„

于是课文中的语言成了学生内心急于表达的话语,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伸出了让人激动的小手。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促进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例如:远程教育资源课件苏教版一年级至五年级语文,每一课几乎都有识字flsh的动画制作,生字各种笔画顺序都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且读音规范清楚,这样既规范了老师的书写和读音,又给学生树立了样板,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效果好,且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十分熟悉信息技术教学环节,要提前熟悉教学资源或者利用现有的条件,上网查阅资料,充分准备,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用来分散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教学重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

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电脑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减轻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昌华侨中学---尤国锋

摘 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1 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 2 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十分熟悉信息技术教学环节,要提前熟悉教学资源或者利用现有的条件,上网查阅资料,充分准备,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用来分散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教学重点。

五、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问题就成为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

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电脑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七、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现授课灵活多变的方法和特点,利用PowerPoint具有功能强大、简单易用、修改方便等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制作课件过程中,首先,在透彻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重点和难点。其次,课件制作的重点放在引导 3 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素质和提高能力方面。这样做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更大的范围内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学习环境。

八、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

九、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适应飞跃式发展的教育教学的手段和工具,它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起 4 到了任何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实践的深入、认识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笑德,曾峰,信息技术目录。[2] 谢德,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3] 何华,课堂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

[4] 冯开升,《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篇: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范文模版]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昌图平安中心小学

谢立深

学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可以寓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认知与情感是缺一不可的。认知活动需要情感的参与,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而美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时,美育是不可或缺的。

美育与德、智、体、劳育有着渗透关系。只有在教育中体现了美的精神、美的艺术和方法,教育才是愉快的,才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孔子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已阐明了这一规律。由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所以应将美育渗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审美活动达到美感体验的全面育人活动。

学校教育是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很多时候,都是以牺牲学生的生活质量为代价来提高教育质量的的。教育质量真正得到提高的表现,是我们的教育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提高兴趣。而且能够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状态,相对愉快地接受这样一个常态,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只有关注了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只有关注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教师才会去改革。美育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习可以给人带来智慧和力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一般是以感性来认识事物的。他们喜欢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爱看鲜明的色彩,爱把自己的环境改变得比原来的更好、更美。因为美的事物能引起美感,引起知情的注意和喜悦的情绪;美能从具体的感性形象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和描绘丰富的生活图画,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必须通过对知识的感知,来引导学生对于美的认识、欣赏和理解。儿童的主导性的生活内容是学习,在此期间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科门类大大增加,每门学科内容的科学体系已基本接近完整内容也更加抽象化。同时,由于家庭的期望值日益增高,学校教育过于重视知识和理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即使是艺术学习也主要成为艺术技巧的严格训练。使学生的审美心理逐渐僵化。席勒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途径。”因此,更需要通过美育把学生引导到活生生的整体人格这一轨道上来。

二、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美育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唤起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小学语文课里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诗歌里的形象是比较鲜明的:一个老人在大雪之后垂钓江上,四周一片寒冬的寂寞之景。怎样理解这一现象呢?学生单从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是很困难的,那就只有从“情感”人手了。在这里,诗人想象出一个老人在冰雪严寒之中,静静地垂钓,体现出一种执著和坚定,一种不与世俗相妥协的姿态。正是沿着这种情感的线索,让学生领会了诗歌的意境之美,并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哲理意蕴,达到与作品的共鸣。事实上,美的形象是一种以情会理的艺术形象。只有充分领略其中的情感波动,才能真正体会审美形象的文化蕴涵。

三、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智力发展为前提的,而一般智力中又以想象力最为重要。只有富有想象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审美想象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飞跃性的特点,它可以破除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思维障碍,赋予心灵以自由奔放的权力,从而促成创造性思维的飞跃。这决定了美育对审美想象力的激发,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智力的开发。

美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终究要以健全的人格为指归。价值观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美的形象尤其是艺术作品塑造的美的形象,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信息。如《静夜思》、《穷人》等,学生通过个体独特的感受体验到深沉的情感,便会从中获得某种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它通过形象的感染功能,使学生得到心灵情感的净化。这种净化既不是说教,也不是劝谕,而是凭借形象与学生的情感进行沟通,激发人心灵中潜在的真善美和追求自由的天性,令其挣脱物欲或私利的束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超凡脱俗、高尚纯洁的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格的提高和精神的升华。

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