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24-110850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8 13:28: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授课人:余水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学会解形如 2x-x=3的方程。重点、难点 :

1、重点:学会解2x-x=3这样形式的方程。

2、难点: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步骤 :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爱好呢?能和老师交流一下吗?(生自由说说)

2、师揭题并板书——邮票的张数。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出示姐弟谈论邮票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生答)

2、根据图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3、师出示问题,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小组讨论,解决问题(1)、找等量关系:弟弟的邮票数×3=姐姐的邮票数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2)、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4x =180

x=45

姐姐:3x=45×3=135(张)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三、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学生单独完成,个别汇报。

(汇报要求: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2、小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A:弄清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B:设未知数,列方程 C:解方程 D:写出答案

(注意: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未知量,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量设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量。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四、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幻灯片出示题目,学生独立解决。

2、课本70页的解方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 x 张邮票,姐姐有3x 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姐姐:3x=45×3=135(张)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第二篇: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邮票的张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具体情况,学会形如“aⅹ± ⅹ=b”的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形如“aⅹ±ⅹ=b”的方程

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形如“aⅹ±ⅹ=b”的方程。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什么爱好?(师生交流)

引出:有一对姐弟,他们的爱好是集邮,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她们集的邮票。

课件出示主题图:指生读图中信息。

二、探究新知。

1、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提问:从这幅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弟弟和姐姐各有多少张邮票?

2、分析信息,寻找等量关系。

1)从图中两个信息中,你能用方程求出结果吗?

师引导: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吗?学生尝试画图。

3)汇报画图方法:(用方块画图;用线段图画、、、、、)教师把学生的画法展示到黑板。

3、你能根据上面的图说出等量关系是吗?

1)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180张

2)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3

4、师提问:在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时应该设谁为ⅹ,另一个量怎样表示?

5、列方程解决问题。

1)选择合适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尝试解答。学生独立列方程。

2)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3)汇报板书解题过程。

4)思考:想一想,解题时应注意什么? A、设少的为ⅹ。

B、解题时注意ⅹ和3ⅹ合并成4ⅹ.6、巩固提升。

把“姐姐和弟弟一共有180张邮票”改为“姐姐比弟弟多90张邮票”,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和同伴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独立列方程解决问题。反馈汇报。师板书解题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70页第1题。

2、完成第70页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根据做题情况讲解。

3、完成第3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1)方块图

2)线段图

解:设弟弟有ⅹ张邮票,阶级有3ⅹ张邮票。

ⅹ+3ⅹ=180 4ⅹ=180 ⅹ=45

3ⅹ=3×45=135 答:-------------。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第三篇:邮票的张数

《邮票的张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理解方程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学会解形如 2x-x=3的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解2x-x=3这样形式的方程 难点:正确列方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 =60

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邮票的张数》教案

刘芳

《邮票的张数》教学反思

是北师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我在教学《邮票的张数》时,重点让学生理解每个信息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并应用了多种方式来表达所理解的信息的意思。重点指导学生用线段图来理解“姐姐的邮票是弟弟的3倍”这句话的意思。先让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画。

在教学解方程时,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x+3x=180的方程,重点让学生理解:1个x和3个x合起来是几个x?4个x也就是4x。

我就顺势继续引导学生解方程。然而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个别学生在计算3x+6x=18这样的方程时出现了错误,不知道3x+6x等于多少,还有的出现了书写上的错误。回顾课堂教学过程,看来问题还是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自己细细的反思后,发现在教学x+3x=180时,我自己应该出示相应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3x+6x的深刻认识。如可以出示

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口答。对于书写上的错误,我想老师在指导时应该着重强调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由此看来备课中我自己应该考虑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出现时灵活处理。

《邮票的张数》教学反思

刘芳

《邮票的张数》说课

一、说教材:

1、今天我说的《邮票的张数》是北师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2、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寻找等量关系,画出合理的线路图。教学难点是: 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三、说学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列方程的主要步骤。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工程:

1、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3、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邮票的张数》说课

刘芳

《邮票的张数》评课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发展。

本课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把复杂的情境图中零乱的、不成体系的信息收集、整理,并有序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1)姐姐邮票的张数是弟弟的3倍;(2)弟弟和姐姐一共有180张邮票;(3)姐姐比弟弟多90张邮票。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去“估一估”,估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感知数量关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去想办法,亲身体验分析问题的过程,尝试用式、图等多种方式呈现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解决完问题之后,教师又组织学生梳理回顾各种方法,发现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

课堂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从他人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分享同伴智慧的成果。总之,以思维的运作代替机械的记忆,既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既解决了问题,又领悟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邮票的张数》评课

周秀丽 《相遇问题》说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与交通”中的第一课。

2、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

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经历解决问题的

过程,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4)、教学重难点

对相遇问题中速度不同、时间相同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二、说教法学法

1、突出主体与注重体验

2、鼓励探究,自主探索

三、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出事例—导入新课

(二)模拟情景—发现问题—探究新知

(三)巩固新知—课外延伸—总结深化

在第一个环节;复习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引出课题,实际上求的是什么?是路程,从而引出已学过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这时教师小结:学生乙到学生甲家的这一段路,可以一个人走完,也可以有两个人一起走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个

人或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引出新课。(板书:相遇问题应用题)

第二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乙和学生甲模仿相遇过程和学生用手势表示相遇过程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感受到所谓“相遇”就是两人或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在途中相遇这样一个过程,在学生脑袋里建立一个清晰的相遇问题的模型,“两人所用时间一样“是本节课的难点,班里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问题还不理解。所以,通过播放路线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三)结合线路图,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

《相遇问题》说课

周秀丽

《相遇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

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

过程,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对相遇问题中速度不同、时间相同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出事例—导入新课

(二)模拟情景—发现问题—探究新知

(三)巩固新知—课外延伸—总结深化

在第一个环节;复习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引出课题,实际上求的是什么?是路程,从而引出已学过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这时教师小结:学生乙到学生甲家的这一段路,可以一个人走完,也可以有两个人一起走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个

人或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引出新课。(板书:相遇问题应用题)

第二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乙和学生甲模仿相遇过程和学生用手势表示相遇过程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感受到所谓“相遇”就是两人或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在途中相遇这样一个过程,在学生脑袋里建立一个清晰的相遇问题的模型,“两人所用时间一样“是本节课的难点,班里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问题还不理解。所以,通过播放路线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三)结合线路图,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

《相遇问题》教案

周秀丽

《相遇问题》反思

我认为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置的,更不是为所谓的“体现课程标准”而设置,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情境,由此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为此,在教学时,我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首先,请两名学生分别在A、B两端,同时出发,迎面走来,在表演时,叫他们站在相遇点,并组织学生讨论在刚才的情境中,蕴含了那些数学问题,怎样求AB两地间的路程,使学生明白了运动方向(相向而行),两人同时出发(在相遇时两人用的时间相等),求AB间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两人行走路程和其次,让相遇的学生继续往前走分别到A、B两地,帮助学生理解现在的运动方向是反向而行,而求AB两地的路程还是两人行走的路程和。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在解决这类基本题时,已不觉得有任何难度。同样,在数学变式题时,我也充分利用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白不同速度的两个物体同向而行后,会发生的数学问题,即经过一段时间,两物相距的路程就是它们所行的路程差。当两个物体沿封闭图形周长。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把“生活化”与“数学化”较好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

当然,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要力求避免“生活味”过浓,不能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的单一求甚至是唯一求,因为数学问题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其独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只有把“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选择数学素材,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

《相遇问题》反思

周秀丽

《相遇问题》评课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置的,更不是为所谓的“体现课程标准”而设置,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情境,由此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为此,在教学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首先,请两名学生分别在A、B两端,同时出发,迎面走来,在表演时,叫他们站在相遇点,并组织学生讨论在刚才的情境中,蕴含了那些数学问题,怎样求AB两地间的路程,使学生明白了运动方向(相向而行),两人同时出发(在相遇时两人用的时间相等),求AB间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两人行走路程和其次,让相遇的学生继续往前走分别到A、B两地,帮助学生理解现在的运动方向是反向而行,而求AB两地的路程还是两人行走的路程和。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在解决这类基本题时,已不觉得有任何难度。同样,在数学变式题时,我也充分利用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白不同速度的两个物体同向而行后,会发生的数学问题,即经过一段时间,两物相距的路程就是它们所行的路程差。当两个物体沿封闭图形周长。通过教学。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把“生活化”与“数学化”较好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遇问题》评课

刘芳

第四篇:邮票的张数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96--97页“邮票的张数”。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整体素质处于中等水平,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强,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但是突出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强。

教材分析:

《邮票的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七单元第六课时,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学会解形如ax+x=b这样的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同时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

(1)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1、学会解答形如ax+x=b这样的方程,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找等量关系,并从方程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1、寻找等量关系,画出合理的线段图。

2、解方程的书写格式。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爱好,能和老师交流一下吗?(生发散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对姐弟,他们的爱好是集邮。瞧晚饭后,姐弟正在与爸爸妈妈分享集邮成果呢,想不想听听他们在交流些什么?师出示课件。

(课件:主题情境图(略))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出“集邮”这个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展开本课内容。给学生展示主题情境图引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理解图中数学信息意义,发现信息间的关系 师:这幅主题图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姐姐和弟弟各有几张邮票?)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1)姐姐的张数是弟弟的3倍

师:老师这里有三幅线段图,你能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判断哪幅图真正体现了姐姐的张数是弟弟的3倍?

教师课件出示:两幅线段图,让学生进行判断进一步理解条件的意思(略)学生选完后师问:你为什么选最后一组线段图?(因为最后一幅图以弟弟为标准画了和弟弟一样的三段)

2)我和姐姐一共有180张邮票

问:你能在线段图上指一指哪几段是我和姐姐一共的180张。让学生根据线段图指一指。

3)我比弟弟多90张邮票

问:你能在线段图上指一指哪一部分是我比弟弟多的90张邮票。让学生根据线段图指一指。

师:同学们,主题图中为我们提供了3个数学信息,看一看你想借助哪两个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温馨提示:(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了3个数学信息,你准备借助哪两个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求姐姐和弟弟各有多少张邮票?

(引导学生总结出三种情况,明白并非题中给的所有信息都必须用到解决问题中来)

2. 利用“姐姐邮票的张数是我的3倍,我和姐姐一共有180张”这两个条件来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先借助1、2两个信息(即第一组信息)尝试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前面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姐姐是弟弟3倍的?(线段图)想不想自己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有问题的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生自己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找出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

师:你能在这幅图上表示出我和姐姐一共有多少张邮票吗?(指名到黑板前板演,适当评价板演的孩子。)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线段图,你能根据线段图写出一组相等的数量关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弟弟的张数+姐姐的张数=180 师: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很重要,而借助线段图找等量关系是比较好的一个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线段图,在这里我们应该设谁为x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线段图上标出x,同时教师板演,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想不想自己尝试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师追问:1个x和3个x合起来是几个x(4x)教师板演学生独立解答下面的内容。

指名说出求姐姐的邮票张数可以用3x=45×3=135

师总结:用方程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可以先设其中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最后再求出另一个未知数。

[设计意图:主要为老师引导学生自己理解题目,明白题中的信息不是全都要用上,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如题目中的3个信息,只需要用上其中的2个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画线段图,明白画图对理解题目的重要性;明白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注意书写格式。在引导过程中,看学生的反应情况来对他们进行解疑,对他们的错误加以引导、改正。]

师板书: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3x-x=90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三)合作交流,尝试练习

1、教学“想一想”即借助信息2、3来解决问题。

(师:如果根据你们发现的第二组信息来解答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做呢?)

2、学生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等量关系和未知数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师巡视及时从学生答题中发现问题在讲台上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根据对题意的分析,列出方程,并解方程。解1: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x+90)张邮票。解2:设姐姐有x张邮票,则弟弟有(x-90)张邮票。(四)反馈练习

1、岚岚是个特别爱学习的孩子,一天好朋友来家里做客,他就给好朋友提了一个数学问题:岚岚说:“爸爸比我大30岁,我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35岁,妈妈的年龄是我的6倍,爸爸的年龄是我的7倍。我几岁了?”

2、小组竞赛解方程:

4x+9=249 у+2у=45 6x-x=12

53у-6=48 x-360=312 m÷0.6=4.5(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六)作业:

(1)课内作业:完成课本第96页的“试一试”。(2)课外作业:借助信息1、3解决问题。

(七)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数量关系:弟弟的张数+姐姐的张数=180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3x-x=90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任何教材都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任何先进的教学理念也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也是一次“扬弃”的过程。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领会教材意图,寻找传统与改革的最佳切合点,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习惯的基础上,找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切入点,使学生积累起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实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实效。引导学生探索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再者,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刚刚接触,比较陌生,该强调的地方我也并没有强调到位,导致学生解决这类问题仍有一定难度。

这节课通过分组讨论,画线段图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了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但有个别同学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刚接触这种类型的方程,还要进一步加强练习。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并没有掌握求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方法,而且做题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1)如何设未知数x;(2)设中x后面落写单位,在x等于几后面写了单位名称。为什么会这样呢?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回顾本课,我只是带着学生一起做题,并没有引导学生探索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再者,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刚刚接触,比较陌生,该强调的地方我也并没有强调到位,导致学生解决这类问题仍有一定难度。

第五篇:邮票的张数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鹏辉小学 刘艳芙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借助情境图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

1.寻找等量关系,画出合理的线段图。2.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一、复习导入

1、列方程解答 姐姐有120张邮票,是弟弟邮票的3倍,弟弟有多少张邮票?

2、想一想: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读题,找已知和问题。

2、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3、列等量关系式。

4、解设未知数。

5、列方程

6、解方程

7、检验。

3、今天我们就按照这几步来学习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邮票的张数

二、回顾交流

1、出示情境图。指名读题

2.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自己再回顾一下你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出示交流要求:

1、小组同学一人完整讲题,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有不明白的要及时请教。

2、其他同学重点讲清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

3、做好全班汇报的准备。)

3、全班汇报(一组汇报,其他组认真倾听每一个环节有不明白的要及时提问。)教师及时点拨。

4、反馈订正。练习讲题。指名再讲。

5、我们用方程解决了姐姐和弟弟的邮票张数,同学们看一看线段图,还可以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想到算术方法:把弟弟的邮票数看做1份,姐姐的邮票数就相当于这样的3份,他们一共4份是180张,所以1份就是180÷4=45(张),也就是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45×3=135(张)。

师:同学们真不错,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现在,请大家认真想想: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大胆去设想,认真去分析,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6、教师小结:对比以前的方程应用题,你发现了什么?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预习检查1:

1、出示:图书室有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1800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4倍,科技书和故事书各有多少本?尝试先画图,列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2、反馈检查,说出错因。

3、出示问题4 1)、师:如果把“我和姐姐一共有180张邮票”改为“姐姐比我多90张邮票”可以怎样列方程呢?想一想,独立解决此题,与同伴交流。2)、预习检查1 •

1、公园里杨树比柳树多36棵,杨树的棵数柳树的3倍,杨树和柳树各有多少棵?

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

1、解方程3道题 2.练一练题1 3.松树和杨树共300棵,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1/2,松树和杨树各有多少棵? 4.买一套衣服一共花了150元,衣服的价钱是裤子的2倍,衣服和裤子各是多少钱? 5.练一练题2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