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班都有少数勤奋好学,主动学习,成积优秀的孩子,但是更多孩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我觉得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老师要备好课,抓住知识重难点,安排好教学过程,再进行有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新的知识,有新的进步,越有学习兴趣,上课前就准备好了学习课本!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二、“成功”与“愉快”,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我总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课堂上,我设计的练习中总是有不同难度的题,让不同的学生做完不同的练习题。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 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又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要求。课堂上让优秀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以满足他们希望深入挖掘知识的心理需求,但必须确保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对潜能生进行辅导。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要求。潜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完成基本题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综合题,一小部分智力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思考较难的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越鲜明,求知兴趣就越浓厚。
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构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例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首先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当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8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也是18平方厘米时,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与底和高有关系呢?如果有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猜一猜。这样,教师成功的造成了学生大胆猜想、并急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
四、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从学生学习中的反映,诸如“数学好玩”、“能使人动脑子”、“数学有无穷的奥秘”等来分析,他们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但一般说来,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因此,需要教师利用教材的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揭示问题的新颖或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问题时,应使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小结时,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洁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数学中逐渐进行“数学美”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五、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数学信仰和高雅的数学气质去感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学价值观,坚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力量。教师的数学信仰从数学教学中自然地反映出来,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简洁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广博的知识、精湛的解释、严谨的推理、直观的图示、优美的板书、历史的出处与沿革,这一切都体现了高雅的数学气质,这必然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数学。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邬荟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 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 动力?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 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 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 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二、“成功”与“愉快”,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心 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 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我总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 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课堂上,我设计的练习中总是有不同难度的题,让不同的学生做完不同的练习题。面向全体学 生,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 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又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要求。课堂上让优秀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以满足他们希望深入挖掘知识的心理需求,但必须确保绝大 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对潜能生进行辅导。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要求。潜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完成基本题的前提下完成 一定的综合题,一小部分智力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思考较难的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越鲜明,求知兴趣就越浓厚。
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构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 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例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首先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起了同学们的兴 趣,当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8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也是18平方厘米时,因为 长方形面积=长×宽,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与底和高有关系呢?如果有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猜一猜。这样,教师成功的造成了学生大胆猜想、并急于探 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
四、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 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 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 都有积极的意义。
从学生学习中的反映,诸如“数学好玩”、“能使人动脑子”、“数学有无穷的奥秘”等来分析,他们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但一 般说来,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因此,需要教师利用教材的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在提出问题的时 候,教师应揭示问题的新颖或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问题时,应使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小 结时,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洁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数学中逐渐进行“数学美”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五、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数学信仰和高雅的数学气质去感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学价值观,坚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力量。教师的数学信仰从数学教学中自然地反映出来,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简洁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广博的知识、精湛的解释、严谨的推理、直观的图示、优美的板书、历史的出处与沿革,这一切都体现了高雅的数学气质,这必然让学生喜欢教师,喜 欢数学。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论 文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1、《课标》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在“分数的意义”一课中有如下体现:
(1)师:我们通过平均分一个物体,得到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我们是仍然来分一个物体呢,还是试着来分一堆物体? 生:分一堆吧。教师创设条件,由学生选择教学的起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2)师:出示一个装有苹果的果盘,果盘上用布遮盖,使学生能看到苹果,但无法看到苹果的个数。
师:老师这里有一堆苹果,如果把这堆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你们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说一说1份与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吗?把苹果盖起来,无法看到苹果的个数,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有趣的,令人好奇的,虽然不好猜苹果的个数,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是比较清楚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巧妙地铺垫了平均分的一堆物品具体有多少个并不重要,重点要研究平均分份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在概念课的教学中更要注重数学活动的过程。本节课先后2次安排学生通过操作逐步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1)在复习阶段设计了“用你手中的学具能得到哪些分数?”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复习回忆对分数的已有认识。(2)在学习新知阶段设计了“请大家用纸袋内的学习材料动手分一分,然后用分数来表示你想要的部分。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用填表的形式记录讨论结果。”学生通过操作领悟到平均分的是什么物品不重要,平均分的是1个物品还是多个物品组成的群体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平均分了几份,我们要表示的是几份,学生在几十分钟的学习探索中,能对分数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应归功于大量的数学活动。
3、《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发展性,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有个性的过程。让概念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1)本课在设计2次动手操作时具有一定的开发度。表现在学习材料是开放的,即每组学具的物品不同,多少也不同。使每组学生的操作结果各不相同。(2)在理解单位“1”时,具有一定的开发度。表现在分组探讨前面的谈话:“如果这不是一堆苹果,是一堆棋子、一堆卡片、一堆硬币„„,你们能通过不同的分法,得到不同的分数吗?”以及抽象概括,构建新知时设问:“既然与分的是什么、是多少没关系,那么我们给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以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起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单位“1”。单位“1”除了可以是这些,还可以是哪些?”
第四篇:小学数学小论文五年级
小学数学小论文五年级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3.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10.5元,单价是:10.5÷1=10.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1.5斤15.5元,它的单价是:15.5÷1.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10.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10.5÷1=10.5,而别人那儿是15.5÷1.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15.5÷1.5=10.333„„,谁便宜呀!”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第五篇:小学数学小论文五年级
小学数学小论文五年级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
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3.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10.5元,单价是:10.5÷1=10.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1.5斤15.5元,它的单价是:15.5÷1.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10.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10.5÷1=10.5,而别人那儿是15.5÷1.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15.5÷1.5=10.333……,谁便宜呀!”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