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24-75692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9 03:56: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载体。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本着“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中充分感受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借助情境,初步感知体积

课的开始,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观看动画片《乌鸦喝水》,从中提出蕴含的数学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知乌鸦喝到水的原因――石子挤压了水的位置,水面升高了;同时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比较两个容易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进一步把“占空间”、“大小”这些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表象和感受。最后比较两个难以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二、在观察、操作、比较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一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让学生猜想:把一个土豆放入装满水的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让学生明白为了验证猜想,必须得验证,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验证得出,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二是通过“水面升高了”来体验“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师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逐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利用小正方体按要求“搭一搭”,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了对物体的体积的理解。

三、观察比较,促进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对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还是采用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容器”,明确了什么是容器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所能容纳”,这时我利用水杯中装有一些水的例子来说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容积与体积的意义有什么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为了能让学生区别体积与容积意义的不同,我做了一个实验:用两个瓶子,一个瓶子里装满水,一个瓶子里装了一些水,让学生说说哪个瓶子里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我还让学生结合课件说说冰箱的体积与容积分别指什么;我又找了两个外形一样大小,但容积相差很大的盒子,让学生知道体积一样大,容积不一定一样大,让学生在辨别中区别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四、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提升概念

我安排了玩一玩: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对橡皮泥任意变形,深化对“形状改变,体积未变” 这个比较抽象内容的认识。

为了加深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的深层次理解,设计了“判断题和选择题”这一教学环节,两个习题非常有针对性,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选择题将“物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三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似乎探险的历程中,进一步感受表面积、体积、容积三个概念各自不同的内涵,再次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但这节课也有一点遗憾:

1.教学体积、容积的概念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教师把概念直接拿出,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的提问欠缺有效性,导致学生难以回答。

第二篇:《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载体。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本着“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中充分感受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借助情境,初步感知体积

课的开始,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观看动画片《乌鸦喝水》,从中提出蕴含的数学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知乌鸦喝到水的原因――石子挤压了水的位置,水面升高了;同时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比较两个容易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进一步把“占空间”、“大小”这些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表象和感受。最后比较两个难以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二、在观察、操作、比较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一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让学生猜想:把一个土豆放入装满水的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让学生明白为了验证猜想,必须得验证,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验证得出,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二是通过“水面升高了”来体验“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师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逐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利用小正方体按要求“搭一搭”,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了对物体的体积的理解。

三、观察比较,促进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对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还是采用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容器”,明确了什么是容器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所能容纳”,这时我利用水杯中装有一些水的例子来说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容积与体积的意义有什么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为了能让学生区别体积与容积意义的不同,我做了一个实验:用两个瓶子,一个瓶子里装满水,一个瓶子里装了一些水,让学生说说哪个瓶子里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我还让学生结合课件说说冰箱的体积与容积分别指什么。

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

1.教学体积、容积的概念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教师把概念直接拿出,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应该把主动性放在学生手中,不要太着急,多给学生留一些时间区去思考,多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整节课中,我说得太多,对于一些学生的回答,学生已经说清的,就不要再去重复。

2.对于体积和容积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如:请一个学生往装满水的量杯中放入石头,要比直接用课件展示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3、对课堂中生成问题的处理不够机智。课堂提问语还要多锤炼。知识板块的衔接时的过度不够自然。实验时没有把握好时间,以至于超时。

最后我的感悟是上一节课不容易,上一节好课更不容易!

既然选择了讲台,就要用心上好每堂课,少给自己的课堂留下遗憾!

第三篇: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篇一:《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通览教材,研读教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

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比较 抽象的概念,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 理解。我通过实验“水面升高了”来体验“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师生在实验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初步建立了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对空间 的理解。

2、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 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感受。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行练习,加深体验,拓展知识。

4、在直观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叙述不到位,对于水位升高的 原因说的不清楚,是因为感受不深。如果学生能参加小组的实验活动,切身体验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在练习的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创新精神。

总之,只有不断的学习、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篇二:《体积与容积》说课稿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红星小学

赵艳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体积与容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将来学习体积、容积的单位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本校申报的省级课题“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目标,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在深入地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全面地把握了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难点是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在教学中我准备的教具和学具有:课件、杯子、瓶子、红薯、土豆。

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属于概念教学,为了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主要采用直观试验的方法,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进行教学,把课堂完完全全地还给了学生。

在学生的学法选择上,我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这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

本着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为此,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体积概念的学习

1、创设学生的课间活动情景:打篮球和打乒乓球,通过比较篮球和乒乓球的大小,让学生感受“物体占空间”的意思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了解体积的实际含义,揭示体积的概念。

2、实验探索,获取新知

(1)在这个环节我出示一个土豆和一个红薯,让学生说一说谁的体积比较大,谁的体积比较小。“怎样才能知道红薯所占的空间就比较大,土豆所占的空间就比较小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要他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引入《乌鸦喝水》的故事,这

样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清楚地看出红薯所占空间的大小,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接着我让两个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演示,台上、台下的学生共同观察、思考,然后交流,得出结论。这样设计,让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合作等过程,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同,理解了体积的实际含义。

3、通过教材设计的练习:试一试和练一练的第1、2题,强化、深化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第二环节:容积概念的学习

1、由于学生对“容器、能容纳”这些说法很陌生,所以我就按照能装物体→能容纳物体→容器→容器的容积的思路教学,揭示容积的概念。

2、我又引出“杯子和瓶子,这两个容器谁的容积比较大?谁的容积比较小”的问题,让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并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实验方法是多样的,我就选择其中的一种让学生做实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为了加深对容积的认识,我再做了一个演示:展示做实验时杯子中剩下的水,问:这时候杯子中水的体积是不是杯子的容积?为什么?那要装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积呢?这样设计,使学 生人人参与实验,充分理解比较抽象的容积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密切联系生活经验,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3、通过教材设计的练习:练一练的第三题,拓展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第三环节:评价体验,交流心得。

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评价他人,促进学生养成正确评价的观念,同时根据学生的评价,来检测本节课是否真正做到了体积与容积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否达到了课题“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目标。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红星小学

赵艳丽

本节课的教学在深钻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回顾起来有如下一些思考: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体积、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认为体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占空间”、容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能容纳”,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我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水面升高了”来体验“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比较水面升高的多少,使学生体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通过杯子和瓶子谁的容积比较大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多有少”,这样将难以理解的“占空间”“能容纳”变得可观察、可感受。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活动,基本上达到了让学生初步建立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目标。

2、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举出许多在教室里、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小的例子,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篇三:《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充分感受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故事导入,再现情境,在激趣中质疑。

《乌鸦喝水》是学生们儿时非常熟悉的故事,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勾起了学生的回忆。这时,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会踊跃举手发言。我因势利导,老师这里有石头、量杯和水,谁来演示一下。再现情境,疑问随之而生“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学生们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说:石头把水压出来了;有的说:石头把水挤出来了;有的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空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不用教师再多的解释与讲解,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理解。接着老师问:“苹果占空间吗?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是)再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时对空间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二、联系实际,逐步渗透,使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出发,把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本课的重点是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体积的概念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要理解体积,首先要知道空间的大小,学生对空间在导课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时,老师问:“橡皮与铅笔盒比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得出这样的结论: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体积的概念已经隐藏在同学们的脑海里,这时让学生来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体积?”他们会很自然的得出结论: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苹果的体积。让同学们像这样来说一说,他们会觉得用实物来解释这一概念很好理解。最后抽象出概念:物体 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

物体的体积。

容积概念的教学和体积的方法是一样的,逐步渗透,使之形象化、具体化。

第四篇:《体积与容积》(推荐)

教学内容:

体积与容积

上肥地中心小学:安静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教材41-42页)

教案背景: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教材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 的问题。用两个相同的量杯到入相同的水,再放入土豆和红薯,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说明它们都占了一定的空间;还能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再揭示体积的概念。接着,教材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器的概念

学习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再辅以直观教学的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教材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 的问题。用两个相同的量杯到入相同的水,再放入土豆和红薯,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说明它们都占了一定的空间;还能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再学生有了比较充分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再揭示体积的概念。接着,教材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器的概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能力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情感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

两个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水、土豆(或其他物体)1-2个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

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乌鸦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喝水问题的!你们想知道乌鸦用了什么数学方法吗?

2、师生欣赏《乌鸦喝水》动画片。

二、提出问题,理解体积的含义

1、提出问题。

(1)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2)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升高了?(3)乌鸦为什么要放许多小石子?

2、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教师随着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交流,板书关键词:占空间的大小。

3、联系生活,理解问题。(1)提问。

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那些物体占的空间大?那些物体占的空间小?(2)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4、揭示体积的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三、动手实验,理解容积的含义

1、提出问题。

液体,比如水,气体,比如空气,是否有体积呢?怎样来证明你的说法?

2、动手实验,理解容积的含义。

(1)教师出示类似教材第41页“想一想”的两个杯子,提出:两个杯子装满水,哪个杯子装的水多?哪个杯子装的水少?(2)每位学生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并进行交流。(3)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师生共同做实验验证。

3、揭示容积的概念。

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四、区别容积和体积

提问:容积和体积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教师加以引导。

五、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所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巩固练习

1、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2、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搭一搭。(1)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体积相同。

(2)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物体的2倍。

七、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听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象放进石头后水面升高这个现象,得到占有空间这一说法。用类推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体积的概念,再让学生比较容易分辨的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然后比较两个难以分辨体积大小的两个物体,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得到结论。进行容积教学时,通过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一个容器的体积与容积的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

第五篇:体积与容积2018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瓦店镇第一小学

牛玉洁

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两个量杯、土豆、红薯。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学生观看)提问:

(1)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因为石子占了水的空间,使水面上升,所以乌鸦能喝到水)(2)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 2.引入新课。

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呢? 生1:桌子 生2:凳子 生3:黑板 ……

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有的物体都占有空间,像这个土豆和红薯(出示实物),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关于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知识——体积与容积。(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1.实验观察,建立体积的概念。

(1)启发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哪一个占的空间小呢?能不能从“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呢?

(2)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①用两个同样大的量杯装同样多的水。

②把土豆和红薯分别放入两个量杯中,土豆和红薯都要完全浸没在水中,哪一个水面上升得高,哪一个占的空间就大。(4)讨论实验结果。①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由于土豆和红薯占据了空间,所以导致水面上升)②②号量杯中的水面比①号量杯上升得高,说明了什么?(红薯占的空间大,土豆占的空间小)(5)小结实验,揭示概念。

①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大的占的空间就大,物体小的占的空间就小。

②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2.探究容积的意义。(1)认识容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物体的图片,看看这些图片都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可以装东西。

师:像量杯、热水瓶这样能容纳物体的器具叫容器。你们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容纳的东西多,哪些容器容纳的东西少?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容器,简述其容纳物体的多少)(2)比较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

②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3.辨析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1)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体积与容积,以这个盒子为例(出示盒子),你能说出盒子的体积与它的容积有什么区别吗?(2)学生讨论。(3)梳理总结。①意义不同,体积要从外面量,看看这个物体有多大;容积要从里面量,看看这个容器能容纳多少东西。②大小不同,对于一个容器来说,体积大于容积。

三、巩固新知,实践运用 我是小法官

1.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2.游泳池注入半池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3.两个体积一样大箱子,它们的容积一样大。()4.汽车上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汽油,汽油的体积就是油箱的容积。()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37页1、2、4、5题。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占空间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外部)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内部)

《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