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顺寻的作用:使说明内容条理化。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核舟记》:头—舱—尾—背。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唐—宋—升死;《中国石拱桥》:古—今。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其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注意:
①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②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③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三、说明的方法(说明方法大都是三个字;论证方法是四个字;修辞手法是两个字。)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不常用的有: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注意:
使用某种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分析,先要明白各种说明方法通常的作用,再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可用公式“作用=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几种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列数字,准确;用图表,清晰明了;举例子、作比较,通俗易懂;下定义,揭示本质特征;分类别,条理清楚;引资料,引证事物特征。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答“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一般答“能(不能);该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若去掉(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则……;所以,该词……”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上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七、说明文结构分析
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常见的形式有:“总——分”、“总——分——总”、“分——总”。
注意:
理解文章时,内容上要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段(句)间意义上的联系,结构上要注意过渡性词语。
八、考点及对策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 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 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 策: A、看 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 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 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方法
[类 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 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 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 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其中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之四:说明顺序
[类 型]: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 策: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掌握答题格式。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 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 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 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 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 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 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 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 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 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 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第二篇:说明文常见题型
说明文常见题型:
1.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3.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删掉这个词语后……”
①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②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5.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6.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题型:××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7.题型: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8.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9.题型: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10.题型: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11.题型: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答题方式:(一般)从原文中找到答案。(例: 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答:(1)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3)盐的沉积增多
分析答题技巧:学会从原文中提炼信息,抓关键词句。如:原文中有“这种变化果真发生了。”“原先存在于死海海水中的硫化氢,现在消失了。”“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
(例: 文章第8段划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中心的句子是什么?(段首句))
答:森林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
12.题型:发散创新: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或拟标语。技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14.题型: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
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15.题型:问前后的内容(所介绍的对象)是否矛盾:从内容和角度这两方面思考,就能说出是否矛盾了。
16.题型: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
技法指导: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17.题型: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开头:①引出说明的对象。段中:②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③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第三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
3、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2)倒叙(在开头)(3)插叙。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 ;(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1)人物(2)时间(3)地点(4)事件起因(5)经过(6)结果
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反复(6)对偶或对/仗(7)反问(8)引用
9、比喻有何作用?
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
10、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对比/、衬托 ;(2)欲扬先抑;(3)象征 ;(4)白描;(5)铺垫;(6)
设悬念,埋伏笔。铺垫 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借景抒情 开门见山
点面结合 以小见大 伏笔 动静结合
11、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2、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
(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13、过渡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14、如何用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
15、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
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
16、一个句子成段有什么作用?
(1)突出强调 ;(2)强烈抒发某某人的某某思想感情。
17、设悬念有什么作用?
(1)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2)暗示情节发展 ;(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与下文某句相互照应。
18、排比句的效果或作用是什么?
(1)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2)抒发了某某人的某某强烈情感或从不同方面突出了某某内容。
19、该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或句式),作用是什么?
(1)亮明作者或/说话人的某某态度 ;(2)加强语气 ;(3)强调某某的感情。20、如何品味赏析记叙文的语句,或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物某某的特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1、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1)先找关键词 ;(2)把关于这个词的比喻义、语境义、指代义、引申义说出;(3)可从文中找其他类似的说法抄下来。
22、该句照应了上文哪一句?
(1)往该句上面找 ;(2)找关键词一样的语句。
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从以下两方面把握:
(1)位置:论点常在这些位置①题目点明②开头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③结尾总结④文章中间
(2)句式: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
2、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
如果是论点,回答格式是:是论点,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是判断句,表明了作者对★★问题的观点看法。
如果是论题,回答格式是:是论题,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虽是个句子,但是个疑问句,)仅仅提出了本文要议论的问题或话题★★,没有表明作者的态度观点。
3、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常见的有:
⑴名言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名言后边,答题格式是:①道理论证,引出并作为论据证明了★★的论点。如果名言比较幽默,还要写上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⑵事例开头,而且论点就在事例之后,答题格式是:①事例论证,引出并作为论据证明了★★的论点,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⑶比喻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其后,答题格式是:①比喻论证,引出并证明论点,生动形象,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⑷直接提出论点,答题格式是:开门见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论点。此种情况较少。⑸虽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开头,但后面跟的是论题,答题格式是;①引出议论话题——(话题内容),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⑶考虑是否有结构上的作用:如首尾呼应等。还有一种开头不太多见。先提出一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举出一些貌似能证明的事例或名言,与中心论点截然相反。答题格式是:提出错误片面观点,举出片面事例或名言,为本文树立批驳的靶子,从而引出本文论点。
4、本文/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题思路: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5、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⑴事例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⑵比喻论证的回答格式是: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⑶对比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将★★和★★作对比(或从正反双面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的论点,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
⑷道理论证(常常考查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的道理论证),回答格式是: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证明★★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注意:“★★的论点”,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6、本文/本段用的什么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种。作用都是证明了★★的论点。
7、文段中举了哪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按照谁干什么的公式概括。作用: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
8、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
答题格式:(1)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文章产生亲切感真实感;(2)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如果在开头,则接着写:(3)引出论点或论题。
9、“★★”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一:不好。因为⑴“★★”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⑵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回答格式二:⑴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⑵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0、为本文/本段补充一个事例。
答题格式:按照“人物/事物+体现该文或该段观点的关键词+具体事+结果”的公式,最好是名人事例,切忌张冠李戴、细节失真。还要注意字数简洁。
11、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思路/层次。
常见的典型思路是:⑴提出★★★★的论点;⑵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证明论点;⑶得出★★结论。
12、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感受/启发。
答题格式是:正如文中所说,★★★★(中心论点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或题中指定的话)+在我生活中,★★★★(生活中的事例现象)+我认为,★★★★(对上面两点谈看法)。
1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结合原文和自己生活实际,谈发现、体会等。解题要点: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 ⑵分析材料与原文的关系:①对比②类比
⑶要审清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就从几则材料中概括出共性,任选一个角度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材料内容,还要谈出自己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
14、说说某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一般考查的都是结构上的关键句,答题格式如: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的的★★。⑵中心句,揭示了文章的★★观点。⑶与★★句前后呼应。
15、某某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所在句的前边找,往往是前边的那句话,或那句话的一部分。(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16、本文的分论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题思路:分论点一般是论证部分的段首句,也会是段尾句,有时候独立成段。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并列关系,也有递进关系。
17、本文语言风格是严密/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严密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某某修辞(或者是使用了口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18、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能不能删去?为什么?/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不能。因为(1)该段阐明了★★词语(多为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和★★词语(最后一段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避免读者产生误解;(2)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
19、议论文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1)★★描写,描写了★★人的★★形象/品质等,增强了事例的真实性;(2)使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3)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20、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的论证结构形式,并作简要分析。答题格式:总分式或分总式或总分总式。总分总式分析是:(1)提出★★★★的论点或用★★引出★★的论点;⑵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证明论点;⑶得出★★结论。总分式分析只有(1)(2),分总式分析只有(2)(3)。
21、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所举事例在论证角度上的不同。答题格式:★★是正面事例论证,★★是反面事例论证。
22、联系生活实际,对文中观点和材料发表看法、见解与主张。或根据文中话题自提一个有别于文中论点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答题思路:(1)先提出论点,要注意用判断句;(2)再进行论证,最好用事例论证。
23、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答题思路:(1)从论题角度拟,可以用“论★★”、“议★★”或“谈★★”的格式;(2)从论点角度拟,可以用“★★是★★”、“★★应该★★”的格式。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或文章开头妙处/作用/好处。
答题格式:(1)点明了★★说明对象;(2)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
答题要点:(1)要点明说明对象;(2)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3)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从题目中找;(2)从文中找,一般开头即点明。
4、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说明对象的?
答题思路:(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5、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题思路:(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一般是这三种中的一种,有时是两种。
6、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空间顺序?
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空间顺序有(1)由远到近;(2)由外到内:(3)由上到下;(4)由中间到两边;(5)由整体到局部等。
7、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逻辑顺序?
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逻辑顺序有(1)由主到次:(2)由现象到原因(或本质);(3)由总到分:(4)由一般到特殊等。
8、本文/本段/★★几段/某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举例子;(2)列数字;(3)作比较;(4)打比方:(5)分类别:(6)下定义;(7)作诠释;(8)引用;(9)摹状貌等。
9、★★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多为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具体准确(多为列数字)/清楚明白(各种均可)/条理清晰(多为作诠释)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果是打比方、引用或摹状貌,还有第二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0、★★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好。因为(1)★★词语意思是★★,在范围/程度/语气/数量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2)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阅读链接材料,联系文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发现等。
答题思路: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即共同点;(2)角度多样,按分答点。
12、联系生活,列举一个与本文相似的例子。
答题思路:(1)弄懂吃透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3)打开思路,联系自己所见所闻。
13、本文语言风格是准确/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准确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4、★★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代词所在的句子前边找,尽可能地摘录原词原句,或根据其概
括。(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第四篇:初中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文段主要内容的把握
1、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
以上两类题都可用“某人干某事”的格式进行概括,注意明确人称、理清记叙的顺序。
3、分析思路
格式:以„„为线索,通过对„„的叙述(描写、回忆等)表达(现)了对„„的„„之情。
注意:可以作为线索的有:人、事、物、情、时间、空间
二、人物形象
1、人物性格特点、品质的把握
紧扣文段内容进行归纳、也可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作为参考。可以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的方法来把握人物性格
(抓肖像;抓语言;抓动作或所做的事;抓神情;抓心理;抓人物间的关系)
2、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必须结合上下文,注意表述时的人称
3、人物情感变化
紧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词答题。注意提示词,以确定查找范围 4对人物塑造的方法和作用(1)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按描写的详略分:白描(概括描写)和形象描绘(细节描写)
按描写的内容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和神态描写 按描写的角度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对次要人与事的描写主要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衬托)主要人与事,突出主要人与事的特征,表现人物的情感倾向。
表述方法:(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例如:本文(某句)通过„„描写来塑造了一个„„的人物形象(2)作用
通过„„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心情)***方法点拨:
考察人物形象塑造解题思路应该分四步:
首先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②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③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及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5、谈谈你对文中某一人物的看法,并说说你自己的经历 可围绕人物某种品质展开
三、仿写
要求:句式相同,内容一致,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作用①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 ②衬托人物性格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揭示(突出)文章主题 有时也渲染气氛,为故事情节做铺垫
2、自然环境
①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② 渲染(烘托)某种气氛
③ 烘托人物心理(感情),表现(衬托或突出)人物性格 ④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⑤ 揭示主题
⑥ 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或性格特征 答题方法: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手法作用等。
做这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题目,一定要具体点明其特点手法作用等,如“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渲染了„„的气氛;为下文写„„做铺垫;揭示„„的主题等。”
五、关键性语句的理解分析
关键性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 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 起承转合的句子(即相互照应和过渡的句子)④ 总结全文的句子 ⑤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1、抓关键字、词
例:某字(词)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刻画了„„的形象。
注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
2、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和特点
此题一定要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去,联系上下文进行品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分析理解 ①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记叙 A顺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B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C插叙:对故事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作用: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 3 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 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描写 同
二、人物形象4对人物塑造的方法和作用 ② 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事、物的„„特点 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或动作,使物人格化。
夸张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的„„特征,揭示了„„的„„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于是,条理清晰,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
对偶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人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反问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给人以不可辩驳的力量 引用 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说服力
反语 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增强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对比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形成强烈反差,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③ 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适合文段的:象征、对比、烘托、托物寓意、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夹叙夹议)、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卒章显志等。
适合句子的:对比、烘托、铺垫、悬念、照应、讽刺、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衬托(含正衬、反衬)、开门见山、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六、结构
1、标题
① 理解:表层意思+内涵
② 作用 A点明主要内容 B吸引读者 C文章的线索
2、文段的特点、作用
(1)开头:①开篇点题②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引出下文)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为下文做铺垫⑤环境描写,此处一般为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2)中间: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总结上文③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3)结尾:①以高潮结尾,引人深思②采用六百,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③突出(升华)主题,使人物形象更高大④总结全文⑤画龙点睛
七、拓展(表述要有自己的心得)(注意表述时的人称)
1、结合自身实际(经历)谈收获(感想)
2、联系实际,谈从文中受到的启发
3、联系生活,谈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4、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感情倾向
第五篇: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 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 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 考点四:表现手法的考查 考点五:文章结构的考查 考点六:赏析语言的考查 考点七:结合实际的考查 考点八:作文片段的考查
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
考查类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人物线索 : 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时间线索 : 按时间顺序
事件线索 : 中心事件
物品线索 : 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一件珍贵的衬衫》
特征线索 :某一事物的特征《背影》
感情线索 :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紫藤萝瀑布》
答题格式: 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④使文章条理清楚、层
次清晰;⑤表现文章主旨;⑥照应文章题目;⑦用于抒发感情; 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
考查类型:文章顺序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顺叙的作用:线索清楚,层次明晰。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突出情节结局或情节中最精彩部分;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或主题。
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
考查类型: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1、表达方式五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一般来讲,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最常考到的是描写方法的作用。
2、描写的几种形式:① 从不同角度(方面)来描写,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局部到整体等
②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来描写③ 正面与侧面来描写(直接与间接)④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3、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指出人物xx地位、处境、经历。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
动作描写:表现动作过程;展现情节;显示人物xx内心世界;刻画人物xx性格;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xx内心世界或刻画人物xx思想品质。
神情描写:表现人物xx内心世界 ;刻画人物xx性格,反映人物xx品质。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渲染xx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xx心情;预示人物的xx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xx时代背景;渲染xx环境气氛;衬托人物xx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考点四:表现手法
考查类型:直接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1、表现手法:衬托铺垫、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渲染气氛、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设置悬念、首尾呼应、篇末点题、烘托、承上启下、伏笔照应、象征
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①衬托: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或事物,突出其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这种手法也可以称为铺垫。
②铺垫:铺垫是主要情节蓄势、酝酿的过程。铺垫是为了突出其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使主要情节更丰满。
③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使文章形成波澜;收到出人意料
的感人效果。
④首尾呼应:使xx情节更加完整;首尾圆合;使结构严谨;使xx主题突出;
⑤伏笔与照应:伏笔,就是对要说的人、事、物,先作一个提示。照应就是对前面伏笔的回应。伏笔经常和照应放在一起用。伏笔与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中心突出。考点五:文章的结构: 考查形式:题目的作用
开头的作用
过渡段的作用
结尾的作用
从结构上、内容上、思想感情上三个角度答题。
1、题目的作用:文章的线索;交代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交代描写对象;具有双重含义。
2、句子在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xx(内容)作铺垫;点明文章中心;设置悬念(如倒叙开头
设置情景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有感染力;点出时令。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如景物开头)。
3、句子在中间的作用: 呼应前文;承上启下;由物及人。(如托物言志
如以物喻人)
专指过渡句。有时题干会明确指出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回答,有时直接问“这个句子在文章的作用”,回答应从三个角度回答。(结构上、内容上、作者思想感情上。)
4、句子在结尾作用:照应xx开头或题目;篇末点xx题;深化xx中心;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回味无穷;引发读者的思考。(如含蓄的结尾。)
5、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7、人称在文中的作用:第一人称: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情感;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8、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次要人物):对比、衬托;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考点六:赏析语言:从词语的表达效果
从修辞的表达效果
从哲理的角度分析
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具体准确)
成语(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采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叠字;(具有韵味)
关键词(为中心服务)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从修辞的角度: 比喻、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
此类题往往从三个角度陈述答案:①自身作用 ②内容作用 ③作者思想感情作用
3、其他修辞手法的答题策略:排比的作用:增强气势。
反复的作用:强调语气,强化内容。
设问的作用: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的作用:吸引读者思考;增强读者兴趣;增强语气;抒发强烈抒情。
对比的作用:衬托;强调;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引用古文的作用:彰显文化底蕴;使文章语言典雅,具有文学色彩;有时可以画龙点睛。
4、从哲理的角度: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可以给人以启迪。考点七:结合实际的考查
考查类型:结合实际;结合自身(个人)实际
答题格式:结合实际可以是结合社会现象。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更可以结合个人实际;结合自身实际一定在表述时有“我”
在里面。
考点八:作文片段的考查。
考查类型:记叙性片段、议论性片段、描写性片段
答题格式:此种类型的考查往往在提出具体要求后,规定字数。注意事项:①片断作文不同于整篇作文,无需题目;
②无需开头与结尾;
③只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抓住重点;
④按顺序展开;
⑤然后把片断写完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