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四在农家演讲稿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13-723667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30 14:30: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四在农家演讲稿

美丽乡村,我的家

安顺双阳小学伍子伊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乡村,我的家》

我的家在安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尽管有人觉得农村很脏、很乱:常常可以看见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放,那似乎变成了苍蝇、蚊子的天堂;每到下雨天,道路就会泥泞难走……但那就是我的家.如果说家乡是一艘大船,那我就是船上那勤勤恳恳的船员;如果说家乡是一片茫茫的大海,那我就是海中自由自在畅游的小鱼;如果说家乡是一个王国,那我就是这个王国中忠诚的子民……是的,我不能没有她。尽管她不完美,尽管她有种种的缺陷,我还是深深地爱着她,眷恋着她。

我梦想着我的家乡有一天能干净整洁,光彩照人,我能向世界展示她的美丽。现在这一切,已经慢慢变得不再遥远,自从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活动以来,我的家乡渐渐成为具有安顺特色的美丽乡村,真是农家飘溢温暖,田野充满希望。

你看,一片片果树好似绿毯布满山山岭岭,一幢幢民居仿佛山花绽放在村村寨寨,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如同玉带连接着千家万户,雪 1

白的墙壁上画上了美丽的图案,微微翘起的房檐好像人们嘻笑的嘴角,小河里,潺潺的流水欢快地流着,依山傍水的民族文化广场上,悠闲的人们聚在一起唱着山歌……家乡的美景真是一幅美丽的画,这幅画不是出自有名的画家之手,而是农民用自己的劳动和自然风景融合成美丽画卷。

这样美的景色,这样充实的生活,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拉扯住人们的脚步。每到周末,城里的客人纷纷涌进农家,村里新修建起来的停车场,常常停得满满当当。客人们不再担忧道路泥泞不堪,不再担忧踩到鸡屎鸭屎;不再担忧房子摇摇欲坠;不再担忧蚊子苍蝇成群结队。他们欣赏野花怒放,倾听枝头蝉鸣,感受蓝天白云的随意,放松自己的心灵。来旅游的人不停地赞叹:“这里真是环境优美的好地方,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家乡的变化,让村民们忙碌起来,他们快乐地行走于村庄之中,穿梭在田野之间,脸上透着幸福的笑容„„

是啊,农民富裕了,节假日,他们会自发地组织跳舞、唱歌,挂灯笼、贴对联、唱花灯,舞龙灯。村子里的爷爷奶奶都骄傲地说,“我们这里随便什么时候来,都这么干净、漂亮,环境这么好、空气这么清新,即使让我住到城里,我也不会去。”

新农村,新风貌,新画卷。我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村美、民富”。优美、幸福、和谐的新农村正慢慢从愿望变成现实。

家乡的变化,让我为她高兴,让我为她自豪,我更盼望着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那么,为了家乡更美好,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我又应该怎样做呢?从现在起,我要自觉培养勤劳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

2化知识,从点滴小事做起,自习早到几分钟,课堂上坚持认真听讲,每天多记几个单词,多读一点书,多问几个为什么。我相信:虽然没有非凡的容貌,但我可以拥有强壮的体魄;虽然没有出众的才华,但我可以拥有不断学习和挑战的耐力;虽然没有让人惊叹的智慧,但我拥有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提升自我的信心和勇气!只要这样脚踏实地坚持下去,那么,我总有一天,会为“美丽家乡”建设的乐章添上动人的音符。我更相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一代代勤劳勇敢的家乡人民的不懈努力,家乡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第二篇:四在农家

四在农家

顺应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创造性的开展了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面小康建设。

深刻内涵

一 富在农家增收入

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这个核心,积极引导农民勤劳致富、增加收入。按照“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放在优先位置”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实施“四有五通三改三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组公路、农田水利、饮水安全、沼气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农村基础设施,率先在全省山区农业县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和村村通公路。

二 学在农家长智慧

积极引导农民学科、学文化、学市场经济等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在具体的创建活动中,坚持农科教结合,大力发展农村职业和技能培训,让农民掌握2至3门农业适用技术,着力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学习培训,全县获“绿色证书”人数每年递增10%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0%。

三 乐在农家爽精神

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愿望。认真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图书室、村务公开栏、体育运动场所等文娱体育基层设施建设,建好群众文化生活平台,不断巩固农村文化阵地。通过一些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活动使村民之间的关系也融洽好和谐起来,整个村庄宛如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美在农家展新貌

积极引导农民追求心灵美和环境美,让他们过上“高尚的美好的生活”。根据地理、交通、经济、文化、产业等不同情况,分门别类的创建文明新风型、绿色庭院型、生态家园型等具体的“四在农家”示范类型。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县广泛开展“五心教育”活动,推动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社会新风尚。

起源发展

1999—2000年,根据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在农村相继开展了“3115”和“23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活动产生的经验,为催生“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调研,把农村群众的强烈渴望总结为“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自2001年开始,在全县选点进行示范创建。

“四在农家”活动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四个层次。2001年,立足于农村现有条件,开展初级的农村环境改造和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2002—2003年,开始对农村群众的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引导农民建造砖混房屋;2004—2005年,提供房屋设计,引导群众建设新居;2006年以后,推出了一系列黔北民居设计图,引导群众建造新兴村寨。

第三篇:131219-“四在农家

在全市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 工程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19日)市委副书记 管 群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市委、市政府‚八大工程‛之一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正式启动了。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为迎接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而实施的八大城乡建设提升工程,对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作出全面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在新起点、新形势下,按照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对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作出总动员、总部署,可以说是强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的总号令。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做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

前不久,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在全国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完善机制、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作出了在全省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重大部署,并于今年8月18日在六盘水召开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省委克志书记强调:‚要把这项工作列为推动全省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点任务,力争三五年内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我市来看,我市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至今已是第12个年头,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许多经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学习标杆。12年,刚好是一轮生肖,标志着我们的创建工作又处在一个螺旋发展、提质升级的关键节点。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市委市政府从我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现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出发,作出了全力打造我市城乡建设和‚四在农家‛升级版的部署。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迅速掀起创建工作的热潮。

首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是我们确保遵义在全省走前列、作表率的迫切需要。纵观这些年的创建工作,我们在‚四在农家‛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也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我们所存在的问题,从我市创建工作的现状来看,自己和自己比较,我们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进步和变化,但和别的地方比,遵义市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又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差距,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创建的内涵、特色不突出。近几年我市面上铺开的任务很重,导致不少地方以单一的民居建设代替全面创建工作,把完成改建任务等同于实现了‚四在农家‛创建。除了新房新村,‚富、学、乐、美‛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新的生活环境与旧的生活习惯并存,新的村容村貌与旧的管理机制并存,在社会管理创新上明显不足,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也没有太大变化。由于规划引领不够,不少地方以创建计划代替详规,随意性较大,导致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差、土地浪费大、绿化美化缺乏,千村一面,有的就是沿着公路建了两排街,地域、民族、文化特色都不突出,这与我省其他市州比较存在明显差距。二是覆盖水平不高,与群众的愿望差距还很大。目前初步统计,总体上我们的创建覆盖率完成了85%,但精品点覆盖率不足20%。前些年完成的近50%的‚扶贫开发型‛创建点,由于群众收入的增加、各方面条件的改善,群众对升级改造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方面,毕节、六盘水等地区是全面推进,整体覆盖率比我们高。三是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全省上下已经都在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各市州比学赶超势头非常强劲,相对于其他市州的快速发展,我们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速度近几年明显放慢,高速公路和骨干公路沿线以及景区周边至今都还未实现全覆盖,可视范围内还留有不少的创建空白,早些年创建的有些区域因时间久远已经显得

4品位的谋划和打造。遵义的创建工作不能总是沿用原来的老办法,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跑,要走在别的地区前面去。如果我们现在打造的精品点、示范点,打造的高速公路、骨干公路沿线整治工作还跟着别人走,说明我们的工作是失败的。必须要高标准规划,全境域打造。此次‚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要区别于过去那种在小范围、小局域内谋划,仅仅局限于某一点、某一线,而是要把各县(市、区)乃至整个遵义市作为一个景区、景观来布局和谋划,在全境域的范围内来考虑工作怎么开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骨干公路沿线要打造的精品示范点,更要按照这个定位目标来谋划和推进。目前,各县(市、区)的创建点已经报上来了,市委、市政府通过初步审定,确定了33个点。当前任务,就是着眼已经确定的示范,尽快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定位要求,并结合前不久市委下发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的工作意见,对‚富、学、乐、美‛四大内涵进行深化的工作进一步具体化,尽快拿出高标准的规划,并在明年元月31日之前完成并报市指挥部办公室。同时,各地的规划要结合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六项行动计划‛来深入开展,市里面按照晓光书记提的是‚6+1‛行动计划,即:‚六项行动计划‛加生态环境建设来推进。特别是在每个点的规划定位上,有哪些主导产业?‚6+1‛行动计划的项目怎样进行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如何完善?都进一步统筹考虑,不能仅仅满足于建一栋房子、修一条公路。

第二,要坚持规范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这一次升级工程创建工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这个好的基础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前不久余庆县制定了一整套‚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的标准体系,系统性、适用性都很强,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认可,也就是说遵义创造了国家标准,这是很大的一个贡献,各地可以进行对照借鉴,并根据本地实际进行调整完善。二是前不久市住建局制定了黔北民居建设图集的新版本,对新一轮黔北民居建设的户型、立面、外观、文化元素等都提供了相关标准的图纸参考,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和原来的不一样了。请余庆县和市住建局抓紧完善相关文本,迅速印发全市。除参照余庆县和市住建局的相关标准,确保全市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整体性、系统性、统一性之外,另一方面,各地也要注意创建工作的多样性和特色性。刚才讲到各地在‚四在农家‛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创建的内涵和特色不突出,千村一面,缺乏差异性、梯次性和多样性,总结起来就是全市一片灰瓦加一片白墙,色调单一刻板,首先视觉上就有审美疲劳,也不能体现群众的创造性,体现地区的差异性。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比如仁怀的高粱红,余庆和遵义县也有一部分淡黄色和高粱红,但这个范围很小,而且也仅仅停留在房屋色彩上。因此,在新一轮的升级创建工作中,各地要进行一些风格调整,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一个点、一个小区域、一条线在整体上需要相对统一的风格风貌,不能五花八门,但如果放大到一定区域和线路上,要体现一定的差异和特色,力求色彩、风格、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以及产业

8丽乡村‛升级版创建工程,要把绿化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臵,要努力形成景观性的绿化。晓光书记前不久还安排我们市、县的领导到瑞士区学习他们的新农村怎么搞,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他们的绿化,他们的房前屋后都种了树,而且家家户户窗台上、栏杆上都是花,如果我们按这个要求搞出来了就肯定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个层次。这次全市明确的绿化任务是10.5万亩,任务重、责任大,但这不是林业局一家的事,需要各级各部门整合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规划创建的40个高速公路沿线绿化示范点,要对规划范围内的小河流、小水域、小水塘进行整治,能够建湿地的要建湿地,这也是晓光书记专门强调的事情,就是要形成一片绿地、一片花海、一片湿地,通过创建使我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效果能够很充分地展现出来,美起来,靓起来。

第四,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新一轮的创建工作,一定要以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当前全市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市委也即将召开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都要坚持以改革为统领,改革开放打头阵,通过改革破解发展和工作推进中的各种问题和难题。改革也是我们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工作的根本指引。首先要以改革的精神深入推进。这次的创建工作,市里按照出精品的要求,减少创建点,加大了投入,不撒胡椒面,建一个是一个,力争每个县都有叫得响过得硬的示范点,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这也是一种改革。这次市里的资金主要集中到33个点,每个点100万,共3300万,市里面的资金主要起引导作用,主要用于规划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更多还得靠县(市、区)、各镇(乡)以及社会资金的投入。各级党委政府也要舍得投入,这既是全面小康的抓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这十多年创建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老百姓对这项工作是完全支持的、满意的。在民生工程上,各级党委政府不要背包袱,要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其次是要用改革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次的创建工作要坚持高品位、全境域的打造,简单靠政府包办和投入是不行的,必须借助于市场的力量、民间的力量、群众的力量,善于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打造。要通过包装旅游点等一批项目,加大向市场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来投入。大家思想一定要解放、眼光一定要长远,不能狭隘的理解创建工作,不能仅仅看到一栋房子的改造、一条道路的修建,要力争通过一个点的创建包装项目,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行投入,共同打造精品点。要整合各部门的资金,市县两级‚6+1‛行动计划的牵头部门,都有不同的资金和项目,都要向计划打造的沿线景观整治带和精品点进行倾斜。请各县(市、区)加强和市里相关部门的对接,市里面也要加强这方面的调度和统筹。县级要统筹用好各项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根据建设规划,从项目申报环节抓起,以县为单位进行资金统筹整合,确保创建有资金和项目保障。总之要通过多种渠道,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这次的升级创建工程,做到

112一步加强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的具体指导和帮扶力度。

第二,要加强工作调度。对创建工作,市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要每月调度,平时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检查。高速公路及骨干公路沿线的整治要在明年上半年前搞完,33个创建点都要以 2014年12月31日为最后的时间节点来倒排工期,制定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化工作调度,每月向市指挥部上报工程进度情况。

第三,要加强统筹协调。‚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意义重大,市指挥部办公室要切实负起责任,强化统筹协调,督促市级各牵头部门,抓紧落实‚6+1‛行动计划相关项目和资金方案,确保在明年1月31日前完成,项目要落实到具体的创建点,资金要尽快拨付到县(市、区),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检查和工作指导。

同志们,‚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深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希望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以更加过硬的作风,更加饱满的激情,强力推进这项工作,尽快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的成效来引领和推动其他工作的推进,使我市城乡综合面貌有一个大的改变,以实际成效迎接遵义会议80周年的到来,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四在农家2

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扫描

2013-11-05 10:17:36

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 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扫描

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近些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广泛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努力把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愿望变成现实。目前,“四在农家”已有16000多个创建点,覆盖9000多个村,受益群众达1500多万人,在全国产生了较好影响,成为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确定在全省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5月份以来,省政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和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小康路行动计划(2013—2020年)

主要任务

按照“公路上等级、路网趋优化、管养全覆盖、通行提能力、安全有保障、环境更优美、建成小康路”的总体要求,突出“制度创新、规模扩大、建养并重、质量保证、效益提升”五个重点,抓住“责任落实、资金筹措、政策配套、力量整合、群众参与、示范带动”六个关键,着力实施农村公路“硬化、畅化、安全、优化提等、信息化、绿化美化、运输通达”七大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大力提高农村客货交通运输质量和水平,全面改善乡村出行条件,努力构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和保障。

总体目标

2013—2020年,全省乡村道路总投资1068.62亿元。到2020年,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7.37万公里,原“撤并建”行政村通村沥青(水泥)路2.86万公里;实施县乡道改造5060公里、乡道泥路改沥青(水泥)路2300公里;新建已硬化通村公路桥梁4万延米;新建通组(寨)公路6.5万公里、人行步道5.2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2万公里、危桥改造4.2万延米、油路大中修3200公里;新建乡镇等级客运站581个、建制村招呼站2.18万个。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公路、村寨路面硬化”目标,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畅通美化、安全便捷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阶段目标

攻坚突破阶段(2013—2015年)。打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投资433.42亿元,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4.2万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75%;实施县乡道改造1860公里,乡道泥路改沥青(水泥)路1500公里,已硬化通村公路桥梁1.5万延米;全面启动示范推进通组(寨)公路建设,建制村通客运率达75%以上。

全面推进阶段(2016—2017年)。加快通村沥青(水泥)路、通组(寨)公路、村内道路硬化。投资310.2亿元,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3.17万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100%;实施乡道改造1300公里、乡道泥路改沥青(水泥)路800公里;建设通组(寨)公路1.6万公里、人行步道1.28万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

巩固提高阶段(2018—2020年)。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管养体系,全面提高农村群众出行质量。投资325亿元,建设原“撤并建”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2.86万公里,实施县乡道改造1900公里;新建已硬化通村公路桥梁1.5万延米;建设通组(寨)公路2.5万公里、人行步道2万公里;农村公路重点监控路段信息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完成乡村道路建设各项扫尾工程。

小康水行动计划(2013—2020年)

主要任务

针对贵州省农村水利基础薄弱,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特别是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未能覆盖的乡村,存在大量耕地缺乏灌溉和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水行动计划,解决好水利基础设施向下延伸问题,建立起小型水利灌溉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使适宜发展灌溉的耕地得到有效灌溉,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工作目标

农村饮水安全目标。2013—2016年,全部解决所涉及到的12913个行政村1415.4万人(2013年已实施250.4万人,余11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耕地灌溉目标。2013—2017年,基本解决行政村周边100亩以上集中连片耕地的灌溉问题。2013—2015年小型水利工程发展耕地灌溉面积278.04万亩;2016—2017年小型水利工程发展耕地灌溉面积185.36万亩;2018—2020年小型水利工程发展耕地灌溉面积198.6万亩。

小康房行动计划(2014—2020年)

主要任务

围绕建设安全适用、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的小康房,编制技术标准,加强规划管理,提升居住质量。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基础上,结合村庄整治、扶贫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工程,对农民住宅建设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农民建设美观、实用、建筑形式多样化、具有地方及民族特色的住房,逐步实现农村住宅向安全适用、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阶段目标

从2014年起,平均每年完成25.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15年累计完成5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17年累计完成1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20年累计完成178.6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对农村住房进行提升和改造,完善功能、设施、布局及周边环境。2017年累计完成5万户小康房建设任务。

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安排,引导相对集中村寨的农户自建房按照《小康房建设技术标准》进行建设。

小康电行动计划(2013—2020年)

主要任务 以改善农村用电质量、提高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为总抓手,以解决农网“卡脖子”问题为突破点,着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理顺电网管理体制、农村电网电压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强化农村供电服务基础管理,统筹城乡电网协调发展,提高农村电网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到2020年,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建成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农村电网,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电,解决农业生产用电问题。

总体目标

到2020年,新建35千伏和110千伏线路4500公里,新建、扩建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240座,新增主变270台,新增容量750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6.3万公里,新建及改造配变24000台,新增容量360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一户一表477万户,农村一户一表率达100%,新增无功补偿设备4500兆乏。新增便民电费代收网点3742个。

阶段目标

推进阶段(2013—2015年)。新建35千伏和110千伏线路1800公里,新建、扩建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80座,新增主变90台,新增容量250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3万公里,配变9000台,新增容量135万千伏安,新增及改造一户一表240万户,实现农村一户一表率95%。

提升阶段(2016—2017年)。新建35千伏和110千伏线路1000公里,新建、扩建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60座,新增主变70台,新增容量200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1.6万公里,新建及改造配变6000台,新增容量90万千伏安,新增及改造一户一表137万户,实现农村一户一表率100%。

巩固阶段(2018—2020年)。新建35千伏和110千伏线路1700公里,新建、扩建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100座,新增主变110台,新增容量300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4万公里,新建及改造配变9000台,新增容量135万千伏安。

小康讯行动计划(2013—2020年)

主要任务

通信方面。加快推进全省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和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工程,提高乡村通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升乡村通信网络覆盖质量,做好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的维护及信息服务提升工作。邮政方面。着力实施乡乡设所、深化村邮、邮政网点改造、快递下乡四大工程和农村邮政普遍服务网点运营保障,不断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农村用邮环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用邮需要。

阶段目标

2013—2015年。新增4300个自然村通电话,新增6700个行政村通宽带,实现99%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完成658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对330处农村危旧网点实施局房改造和设备更新,在农村地区设置500个村级邮件接收场所,提供邮件捎转服务,实现全省乡镇100%的邮政网点覆盖和“乡乡通邮”。鼓励有条件的快递企业向乡镇延伸服务,探索邮政行业公共服务新形式。

2016—2017年。完成剩余未通电话自然村和未通宽带行政村建设任务,全面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和行政村“村村通宽带”。继续在有条件的行政村设置500个村级邮件接收场所,提供邮件捎转服务,未设置村邮站的地区通过设立流动服务点、代投和捎转点等形式逐渐实现邮政“足不出村、尽享邮政”的服务目标。结合5个100工程,在全省主要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和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开办100个快递服务网点,提供快递服务。2018—2020年。完成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电话户户通”任务目标,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

小康寨行动计划(2013-2020年)

主要任务

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富、学、乐、美”,认真开展自然村寨文体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总体目标

2013—2020年,在对全省文、体、环、卫及便民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人口集中优先的原则,到2020年,计划完成6.9万个自然村寨建设,占届时预计农村户籍人口3729万人的7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计划完成5000个村的村庄整治;省环境保护厅计划完成800个行政村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省体育局计划完成1303个乡(镇)和14000个行政村的村级体育设施建设。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计划重点打造4000个示范村寨,实现“五化”目标: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

阶段目标

2013—2015年,计划覆盖2.58万个自然村寨建设。实施121万户“三改”及庭院硬化工程;计划对840个乡镇开展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开展300个行政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修建0.71万个行政村的公共厕所及文体活动场所、农家书屋、村务宣传栏等便民服务设施;实现1.35万个自然村寨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2016—2017年,计划覆盖1.72万个自然村寨建设。实施80.2万户“三改”及庭院硬化工程;计划对560个乡镇开展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开展200个行政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新增安排15.65万台套太阳能照明设施,实现1.72万个自然村寨的照明设施全覆盖。2018—2020年,计划覆盖2.6万个自然村寨建设,累计受益2623万人。实施121万户“三改”及庭院硬化工程;计划对840个乡镇开展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开展300个行政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实现1.35万个自然村寨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增安排23.6万台套太阳能照明设施,实现2.58万个自然村寨的照明设施全覆盖。来源: 贵州日报 转自:新华网

第五篇:四在农家简介

以“四在农家”创建为契机

全力推进我县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县以“四在农家”为载体,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3年以来,我县投入资金4014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型、乡村旅游型、避暑旅游型等各类创建点1066个,覆盖全县210个村,受惠农户9.43万余户;其中2011年投入财政资金925万元,实施277个创建点,惠及农户21200户,真正使部分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习水的气候和红色、绿色资源,发展避暑旅游和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着重引导农户在黔北民居改造和农村环境改善过程中,把气候、生态、房屋、土地等作为生产资料来建设、经营、壮大,培养农民的商品意识。今年我县投入6000万元,重点打造习新路、长东路避暑旅游示范带、生态带和产业带,习赤路、茅习路红色旅游示范带,和适宜发展避暑旅游的9个乡镇的28个精品示范点。同时抓好“两头”(高标准精品创建点和普及型创建点)、“两边”(路边和山的那边)的创建。从今年起,每年实施1.8户万以上,同时对原创建点进行巩固提升,确保在2014年实现全覆盖。

目前,已经完成黔北民居建设1100户,28个精品示范点全面启动,配套启动了温水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园区、沼气池建设、一事一议等项目,力争在6月份完成4050户创建任务,完成相关配套设施,迎接重庆客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在农家演讲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