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卡营销工作成绩喜人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13-751800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6 08:04: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卡营销工作成绩喜人

全省农村信用社蜀信卡营销工作成绩喜人

自今年4月15日蜀信卡推广发行以来,各市州办事处(联社)在省联社的统一指导下,各地农村信用社积极响应省联社下发的蜀信卡营销策略推广方案。在蜀信卡营销策略推广的前一阶段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蜀信卡营销宣传活动,着力推进蜀信卡的发行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截止9月9日,蜀信卡日平均发行2万张,现全省发卡总量已经达到了210多万张。

在中国传统佳节来临之际,省联社决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蜀信卡中秋节的促销宣传活动。此次中秋节营销宣传策略以“团圆礼到手,国家补贴在蜀信”为主题的办卡刮奖的促销活动。以“统一宣传策略、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宣传时间”为原则,大力组织开展蜀信卡营销宣传工作。各农村信用社采取促销与现场集中促销相结合的手段,以张贴海报、摆放DM单、现场办卡、X展架、现场发放中秋节小礼品等方式吸引客户,以及在各地人流密集地区、中心广场等地广泛的进行宣传。其中达州、宜宾、乐山、泸州等地,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领导重视、营销人员到位、措施具体、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当前全省蜀信卡营销宣传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宜宾,通过 “坝坝电影”在全市各乡镇营业网点在电影放映前后播放“蜀信卡”宣传片,利用放映前后的时间,信用社组织业务骨干到现场设立咨询台,散发有关蜀信卡知识的传单,耐心细致地讲解宣传片的内容,使广大群众真切的感受到蜀信卡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好帮手。通过这种形式既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让更多的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对 “蜀信卡”品牌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当前,各地农村信用社利用这一传统佳节,抓住有利的时机,找准市场促销买点,蜀信卡营销及宣传工作正持续有效的开展,蜀信卡品牌的优势也正不断深入广大客户心中。全省广大员工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扎实开展蜀信卡品牌营销工作,积极调动了一切有利因素加大蜀信卡发卡力度,抢占目标市场,培养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增强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整体竞争势力和进一步打造现代农村金融企业的形象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篇:2013年全市社保工作成绩喜人

2013年全市社保工作成绩喜人

2013年,全市社会保险各项工作成绩喜人。全年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98729人,比2012年增加8922人,完成目标任务数92000人的107.31%,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人数71852人,比2012年增加7271人,完成目标任务数66700人的107.72%;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5870人,比2012年增加12497人,完成目标任务数107400人的107.89%,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27500人,完成目标任务数24500人的112.24%;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9534人(其中女性40914人),比2012年增加8911人,完成目标任务数94000人的105.89%;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82383人,比2012年增加53410人,完成目标任务1240025人的103.42%。(市社保局戴晓阳)

第三篇:改革开放三十年 靖远扶贫开发工作成绩喜人1

改革开放三十年 靖远扶贫开发工作成绩喜人

—1982年“三西”建设以来靖远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

靖远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刘立智 李永彪

靖远县地处西北边陲,位于东径104°13′—105°18′,北纬36°10′—37°15′之间,素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之称,黄河为天然屏障控扼古朔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全县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耕地114万亩,其中旱地占60%。现有18个乡镇,174个行政村,总人口4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有汉、回、藏、满、蒙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1.1%。年均气温9.9℃,年平均降水量 220 mm左右,蒸发量1900mm。在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靖远就有人类生息,刻造有吴家川岩画和红嘴子出土彩陶。到南北朝时期在靖远始建会州。靖远的历史和干旱,洪水、冰雹、风沙、瘟疫、战争伴随着,靖远人民饱受其害。据《靖远县志》记载,“顺治八年(1651年)天大旱,民饥荒。康熙四十年(1701年)岁荒大饥,疫病流行,民逃之大半,四十一年,黄河泛滥。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靖远连年荒旱,饥民卖儿卖女,流亡殆半。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天大旱,夏秋无收,民饥,流亡众多,此灾情直持续到康熙五十五年。雍正三年(1728年)冰雹、虫害、大旱、禾苗尽伤,灾情严重……民国十八年(1929年),靖远持续干旱、疾疬、兵祸造成奇荒,人相食,城乡饥民死亡枕籍。1931年至1935年,靖远连年干旱,复冰雹、虫害、黑霜、洪水并疾疬,民大饥……”可以说在旧社会,自然灾害、没落的社会制度、落后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是造成靖远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优越的社会制度下,靖远人民与天斗,与地斗,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西”农业建设、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及近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截止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2年的45元增长到现在的2509元,实际增长近56倍,剩余绝对贫困人口由82年的21.98万人降到现在4.7万人,贫困面缩小到10.08%。

1982年12月10日,国务院决定,将甘肃河西地区、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以下简称“三西”地区)列入国家专项计划,每年拨资金2亿元(其中甘肃1.66亿元),安排10年,用于农业基础建设,实施“兴西济东”方针,缓解以定西为主的缺粮问题。甘肃省以安定区、会宁县、靖远县、通渭县为代表的中部地区20个县和河西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等19个县被列入“三西”建设范围,按照“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的战略方针和“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的三条路子,开始了甘肃省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业建设和扶贫开发(上世纪甘肃的扶贫经历了三个阶段,1983年到1985年是甘肃省“两西”建设起步阶段。1985年到1994年是甘肃全面扶贫 2

阶段。1994-2000是甘肃扶贫第三阶段)。1992年9月,国务院同意“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延长投放10年,资金投放额度和两省区分配比例不变,重点用于解决中部地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4年,国务院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 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甘肃省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根据甘肃实际制定了“四七”扶贫攻坚计划,财力、物力、人力向41个国扶县、12个省扶县倾斜,形成了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抓,全社会合力攻坚的局面。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明确提出继续解决和巩固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促进贫困地区全面发展、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的奋斗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二十六年来,国家在农田水利、移民安臵、种草种树、农电线路、农村能源、乡镇企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等方面为我县累计投入“三西”专项等扶贫资金2.45亿元,这些巨额专项扶持对推动脱贫致富进程起了决定性作用。依靠中央和省、市的全力支持,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治穷脱贫的自强精神,我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基础条件较大改善。自“三西”建设以来,靖远县抢抓这一有利历史机遇,苦干实干,真帮实扶,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大兴骨干水利工程,兴电、刘川、三场塬三大灌区整体开发,并新、改、扩建280余处小水工程,3

新增水地31.97万亩;建设集中排水工程33处,解决了20.76万人的饮水问题、22.9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架设农电线路660千米,新增通电村70个,98%的农户通上了电,修建乡村道路100多条,1200多公里。二是农村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粮食产量不断跨上新台阶,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县上紧抓粮食不放松,粮食产量年均递增8.4%,农民人均占有粮由原来的60公斤增加到了现在的400公斤。通过科技引导,政策扶持,产业开发,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蔬菜、畜禽、林果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发展迅猛。2007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总产量10.89亿公斤;羊饲养量达到76.5万只,猪达到55万头,鸡达到465万只;特色林果基地规模扩大,枸杞基地达到5万亩。农村二、三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以建筑建材,矿产采掘,轻纺化工,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为骨干的乡镇企业得以迅猛发展。三是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过二十六年的扶贫开发,靖远县经历了从重点救济救灾,改善基础条件,实施扶贫攻坚到最后决战贫困等不同阶段,在每一阶段的最大受益者是农民,最直观变化的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广大农民从温饱线上跨越后,由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向变观念,盼致富,求消费,奔小康的理念转变,农民人均收入由1982年的45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2509元。干旱山区1.78万户,7.85万人迁到了水源充足的新灌区,灌区绿树成行、农田成方、公路成网、新居成片,85%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全县已形成沿黄老灌区致富奔小康,高扬程灌区脱贫求致富,干旱山区群众温饱治穷根的新型格局。四是社会事业大进步。扶贫开发 4

不仅改变了全县的贫困现状,而且促进了地区教育、文化、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作为教育大县的靖远,贫困乡村基础教育和农民技术教育得以不断升华,贫困带片的适龄儿童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均达到95%以上,在1997年全县实现了“两基”达标。全县初、高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信息网工程、国家扶贫教育“义教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靖远县已成了高考学子输送大县。1986年在甘肃率先建立县级调频广播站;1998年建成电视转播中心与有线电视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面开通;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38%。扶贫开发带来了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刻变化。

一、1983—1992年第一个十年“三西”农业建设

1982年底,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甘肃、宁夏以定西为主的“三西”区域性贫困而设立了“三西”扶贫专项资金,并成立了“三西”农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三西”地区的实际,提出了“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的建设方针。在第一个十年“三西”农业建设时期,国家在农田水利、移民安臵、种草种树、农电线路、农村能源、乡镇企业等方面为我县投入“三西”专项资金1.1亿元。我们利用国家“三西”农业建设的大好机遇,把大兴水利、送电修路、改善生态等重点农业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先决性举措来抓。靖远县贫困因旱,根源在于缺水。黄河流经县域之长,水资源潜力之大,是劣势中的优势,但能见黄河水,未受黄河益,却是扶贫开发前不应是现 5

实的现实。

三西建设开始后,坚持抓水移民寻出路,始终把大兴农田水利事业作为农业翻身、稳定脱贫、开发致富的根本措施来抓,念水经,走水路,强基础,寻出路。通过扬黄河之利,济干旱之贫,兴川济山,以水治旱,移民开发,解救贫困。兴修靖会电力提灌工程、续建兴堡子电力提灌工程、刘川电力提灌工程,三场塬电力提灌工程、改建靖丰渠,扩建石门乡黄土坡、东湾乡三合等电灌工程。刘川电力提灌工程总投资3592.8万元。工程建设前期,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25mm,年平均蒸发量却是1742.6mm,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极低。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后,开发土地7.5万亩,发展有效灌溉面积6.98万亩,渠、路、林、田、村配套5.8万亩,使原灌区4500多名群众和2.3万多名干旱山区移民直接受益,灌区周围8个乡11万多人间接受益。2007年灌区水地粮食单产达到527公斤,灌区人均纯收入达到2510元,比1982年人均35元增长近72倍。灌区现有中小学19所,医疗机构50多个,孩子上学、群众就医相当方便。兴堡子电力提灌工程被群众誉为“救命工程、翻身工程”,工程建设前期,该地区干旱缺水,使大部分土地长期闲臵。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后,发展有效灌溉面积30.1万亩,有甘、宁两省四县区、11个乡镇的14万人受益,其中甘肃省内移民43629人。一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严酷的农业生产条件,粮食单产由上水前的不足40公斤,增加到491公斤;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每人不足30元提高到现在的2000多元。二是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灌区累计林业保存面积达36500亩。三是 6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灌区现有中小学校172所,各级医疗机构89个。用灌区群众自己的话说,移民前他们生活在原始社会,吃饭穿衣全依靠政府,吃的是救济粮,穿的是黄军装,从山区往灌区移民时半架子车把全部家产都装上了。现在他们每家都是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牲畜满圈,都购有电视机、摩托车、农用车,安装了电话;大多数家庭都有大学生,且适龄学生都在就读。

坚持贫水富集走旱路,扬长避短,顺应天时,利用有限的雨水做文章。改土蓄水不止,农田水利大兴,大片贫瘠低产的“三跑田”被改换为稳定增产的“三保田”。10年内新修梯田6.35万亩,砂田9.52万亩,坝地4.40万亩,建设水窑3.47万眼,涝池309个,配套集雨节灌面积3.2万亩。20多年来坚持改造自然,抗旱扶贫,实现了由过去被动救济抗旱到主动解困防旱的大转折。

“三西”建设第一个十年,我县新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4.45万亩,治理小流域面积32.08平方公里,建设35千伏输变电工程2座,新架10千伏农电线路324.20公里,移民61453人。造林18.28万亩,封山育林4.84万亩,种草7.97万亩,新建刘川园艺场、靖远县畜牧站,培训农民技术员13.17万人次,建设温饱工程6.02万亩,新建乡镇企业48个,劳务输出15.40万人。粮食总产量由82年的5271.94万公斤增长到92年的11590万公斤,亩产量由82年的74公斤增长到92年的155公斤,人均产粮由82年的171公斤增长到92年306公斤,农民纯收入由82年45元增长到92年的460元,解决了12.73万人,1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靖远提前解决温饱

为进一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1994年国家制定扶贫开发工作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任务是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 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解决温饱标准为绝大多数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按1990年不变价格)。扶持贫困户创造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条件为:有条件的地方,人均建成半亩到一亩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户均一亩林果园,或一亩经济作物;户均向乡镇企业或发达地区转移一个劳动力;户均一项养殖业,或其他家庭副业。牧区户均一个围栏草场,或一个“草库仑”。与此同时,巩固和发展现有扶贫成果,减少返贫人口。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绝大多数贫困乡镇和有集贸市场、商品产地的地方通公路;消灭无电县,绝大多数贫困乡用上电。在教育文化卫生上: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积极扫除青壮年文盲;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大多数青壮年劳力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防治和减少地方病,预防残疾。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1997年7月29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甘肃、宁夏两省区关于提前使用2001年和2002年“三西”建设资金的请求,支持“三西”地区率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第三个十年“三西”农业建设提前开始,同时,靖远县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

从1993年到2000年,国家共投入我县扶贫资金5456万元, 8

主要扶持水利、农电、移民安臵、三田、乡镇企业、温饱工程、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建设。继续续建和扩建刘川、兴电、三场源三大水利工程并积极建设灌区移民配套基础设施。扶持北滩水泥厂、三潍红会煤矿等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实施三田建设。实施日光温室项目,经济林基地建设,养殖业基地建设。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61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439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2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5元。

三、新世纪巩固越温成果,深度开发扶贫

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认为,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只是完成这项历史任务的一个阶段性胜利。我国目前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初步解决温饱的群众,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他们的温饱还不稳定,巩固温饱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1年到2010年,集中力量,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把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县1997年虽然提前解决了温饱,但是到2000年末绝对贫困人口还有6.23万人,低收入人口还有6.19万人。在进入新世纪我们提出了巩固越温成果,深度开发扶贫的工作思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和社会的重点帮扶下,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重点对象,坚持以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等为工作 9

重点,进一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2001-2007年内解决绝对贫困人口1.53万人,解决低收入人口2.27万人。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83亿元(现价),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0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9元。

从2001年到2007年国家共投入我县扶贫资金8010.65万元。通过7年的扶贫开发,新增水地5.04万亩,兴修“梯田”6.49万亩,发展集雨节灌2.17万亩,完成整村推进52个,科技培训2.15(万人次),移民安臵3.346万人。我们重点抓好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搞好整村推进。经过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集中连片、大面积的区域性贫困现象明显缓解,即使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也主要集中分布在一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的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的新格局,要求对扶贫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扶贫开发工作必须下沉到村,扶持到户。因此,新阶段扶贫开发需要以贫困人口集中的贫困村为重点,以村为单位制订和实施扶贫开发规划,一次规划、整村推进。1998年,甘肃省在借鉴中国西南、秦巴山区世界银行贷款扶贫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把项目管理和到村到户结合起来,当年在10个贫困村开展试点。200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甘肃省首次提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概念和模式。该扶贫模式的基本做法是:吸收村民广泛参与制定发展规划;运用参与式的理念和方法,组织群众参与实施管理(包括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培训管理、技术支持、采购 10

管理、监督管理、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管理、后续管理、监测评价等);加强能力建设(包括农户和管理机构、人员的能力建设);建立有效的机制等。由于扶贫效果明显,该模式被写入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01-2007年我县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52个,兴修梯田6.59万亩,发展集雨节灌面积1.28万亩,新打机井、泉水截引等水利工程42处,建设村级文化培训中心29处,改扩建小学36所,种植枸杞4850亩,种植中药材6000亩,兴建枸杞晒棚90座,引进良种羊16280只,培训农民技术员14900(次)。二是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全面搞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001-2007年我县共完成农村技能培训11000人。依据《甘肃省贫困地区“雨露计划”实施细则》,从2007年开始,我县开始实施“雨露计划”,2007年共培训2601人。以餐饮、医疗、电子维修等实用技术为重点,在县卫生职业学校培训285人,县职业教育中心培训822人,县通达驾校等学校培训合格驾驶员200人,委托县职业教育中心为县田园宾馆代培服务员240人,农广校培训200人。在县卫生职业学校和县职业教育中心培训药学、护理、电焊、数控、机电、汽车维修、电子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两后生”101名。劳务培训输出人员就业率达到95%以上,稳定就业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一人培训、终身受益”,“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切实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三是搞好贷款贴息,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2001-2007年我县扶贫办与金融、财政等部门积极配合,以农民 11

增收和农业增效为目标,不断加大扶贫到户贷款工作力度。将52个整村推进项目村和部分养殖大户、贩运大户列为扶持的范围和重点。在项目的选择中,遵循“农户自愿申请,自定项目,自定经营”的原则,按照“区域集中、产业关联”的发展模式,结合县域产业布局,重点扶持枸杞、大枣、养猪、养羊等特色产业。为整村推进村农户贷款贴息94万元,拉动贷款1608万元;为能人大户贴息15万元,拉动贷款242万元。在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中,重点扶持了靖远县田园养殖有限公司、靖远县福瑞源绿色农业有限公司、靖远县甘肃长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贴息61.65万元,拉动贷款1253万元,通过对这些企业的贷款扶持,带动贫困户规模养殖大户87户,订单种植大户1000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按照“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创建好班子”的工作思路,狠抓刘川乡张滩村新农村建设,共整合资金130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80万元。建起了村部、村文化培训中心、图书馆、信息中心,硬化道路8.5公里,砂化道路10公里,改电网8公里,渠道衬砌9公里,对村庄主干道双侧进行了拓宽、美化、绿化、亮化改造,对133户农户现有旧房进行改造,拆除影响环境卫生的猪舍、厕所7处,改造7处,建设“三位一体”沼气池300座,全村6个村民小组都规划了垃圾填埋点,配臵了垃圾处理设施,自来水入户率已达100%。新建骨架式防风大棚200座,露地蔬菜种植也比列入试点前翻一番,发展 12

舍饲养羊户90户,养猪户100户,规模养鸡户50户,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0元,比试点前增长25.31 %。

乌兰含情,哈思献瑞。靖远的扶贫开发成果喜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十七大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一个加大、两个提高”的明确要求,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将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战略高度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形势,不断研究新规律、适应新变化、树立新理念,探索新模式,开创新局面。准确把握扶贫开发的大形势,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对扶贫开发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科学地定位我们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目标,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推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扶贫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XX市古籍普查保护工作成绩喜人

我市古籍普查保护工作成绩喜人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古籍普查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大批珍贵古籍被抢救、修复、保存和整理,并得到了初步开发、利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市领导为组长,各有关局委“一把手”为成员的古籍保护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古籍保护局际联席会议、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古籍普查保护工作;制定了古籍普查月报制度和督导制度,健全了工作机制。

二是古籍普查稳步推进。组织古籍普查培训,共培训学员35名;市古籍保护中心人员深入全市摸底调查,登记古籍1615册;对馆藏古籍普查登记和平台数据输入,已输入数据500余部4000余册;对私人收藏古籍进行版本鉴定、定级和登记,已登记古籍41种,215册;组织115部古籍申报《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其中96部入选;市图书馆、XX大学图书馆成功入选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三是加强古籍保护宣传。在《XX晚报》“文化新闻”版面刊登10期“保护古籍〃传承文明”系列专题知识;组织“古籍收藏珍品展”,展出入选国家、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善本40部300多册,向社会大众宣传、普及了古籍知识,展示了全市古籍普查的成果,受到海内外嘉宾的赞赏。

第五篇:形势喜人

2001年春联集锦

横批:形势喜人:春风浩荡神州绿; 虎气升腾岳麓雄

福虎迎春:春光春色源春意; 虎将虎年扬虎威

大展鸿图:虎跃龙腾一代英雄造时势; 山明水秀万里春色泛桃花 横批:虎虎生威

声震万里百兽朝贺,气吞江山纵横捭阖。延续快乐:才送己牛好日月,又迎寅虎吉天时。

1.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2.雪里江山美 花间岁月新 横批;红梅报春

3.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4.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5.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6.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7.和风吹绿柳,时雨润春苗。

8.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9.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10.一家和睦一家福,四季平安四季春。

11.楼外春阴鸠唤雨,庭前日暖蝶翻风。

12.人勤三春昌,地肥五谷丰。

13.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

14.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15.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16.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17.天狗归仙界;亥猪拱福门。

18.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

19.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

20.生财猪拱户;致富燕迎春。

21.亥时春入户;猪岁喜盈门。

22.农户百猪乐;神州万象新。

23.守家劳玉狗;致富有金豕。

24.守家夸玉犬;致富赞金猪。

25.阳春臻六顺;猪岁报三多。

26.财神随岁至;豕崽拱门来。

27.狗守太平岁;猪牵富裕年。

28.幸福吉祥;花开富贵。

29.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30.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横批:喜迎新春

31.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32.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33.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34.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35.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36.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37.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38.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39.雪里江山美 花间岁月新 横批;红梅报春

200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对联

1.和睦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2.和美

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新春大吉

3.和顺

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4.和谐

上联:党心、民心、万众一心,科学发展春风起

下联:国运、家运、宏图大运,社会和谐旭日升

横批:万象更新

5.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6.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7.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8.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9.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横批:喜迎新春

10.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11.剪刀裁出春夏秋冬四季文章,笑脸迎来五湖四海九洲宾朋 横批:生意兴隆

2008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五字春联

1.碧野青蛙叫;黄山松鼠鸣。

2.丙辉觇瑞应;子庶庆丰登。

3.丙辉腾瑞气;子庶乐丰年。

4.苍松随岁古;子鼠与年新。

5.春潮传喜讯;鼠岁报佳音。

6.春风拂绿柳;灵鼠跳松青。

7.春燕鸣暖树;金鼠跳青松。

8.鹊语红梅放;鼠年喜气浓。

9.人欢为体健;鼠硕因年丰。

10.豕去呈丰稔;鼠来报吉祥。

11.豕去春无限;鼠来岁有余。

12.鼠来豕去远;春到景更新。

13.鼠为生肖首;春乃岁时先。

14.鼠至调新律;鸡鸣早报春。

15.欣有鼠须笔;喜题燕尾书。

16.新妆鼠嫁女;美景艳迎春。

17.子年春到户;鼠岁喜临门。

18.子时春意闹;鼠岁笑声甜。

19.子时岁交替;鼠节春更新。

20.子为地支首;鼠乃生肖先。

21.子夜松涛劲;鼠年鹊语香。

22.子夜钟声响;鼠年爆竹喧。

23.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

24.猪守太平岁;鼠牵富裕年。

25.天猪归仙界;子鼠拱福门。

26.天猪驱寒尽;宝鼠带暖春。

27.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

08七字春联

1.万千禽兽尊为子;十二生肖独占先。

3.岁月峥崂逢子鼠;江山锦绣倾甲年。

5.银花火树迎金鼠;海味山珍列玉盘。

7.子来亥去年更岁;斗换星移日转轮。

9.春光曙色兆甲岁;子年遍地祝丰收。

11.子夜鼠欢爆竹乐;门庭燕舞笑声喧。

13.花香鸟语山村好;雨顺风调鼠岁丰。

15.祖国健儿兴骏业;鼠须彩笔绘宏图。

17.丙夜未眠思国计;子时早起讶春光。

19.才见肥猪财拱户;又迎金鼠福临门。

21.春鼓频敲鼠嫁女;秧歌竞扭喜盈门。

23.火树银花迎玉鼠;山珍海味列金盘。

25.甲兵永戢书康乐;子庶同歌世共和。

27.甲乙科名佳话在;子孙孝友古风存。

29.嫁女画图呈喜庆;迎春燕子舞祥和。

31.老鼠娶亲成故事;雄鸡迎日报新春。

33.麟角凤毛增国誉;鼠须妙笔点春光。

35.灵鼠迎春春色好;金鸡报晓晓光新。

37.年画喜人鼠嫁女;红梅傲雪鹊鸣春。

39.壬遇深恩心谢党;子图大业力描春。

41.鼠怀不可告人事;年到非常吉庆时。

43.鼠无大小名称老;年接尾头岁更新。

45.肃贪惩治官仓鼠;正本当纠裙带风。2.甲第宏开他造府;子年遍地祝丰收。

4.银花万簇迎金鼠;火树千株展玉龙。6.莺歌燕舞春添喜;松韵清流庆子年。8.宰掉肥猪开美宴;迎来金鼠庆新春。10.子夜钟声燃爆竹;鼠年吉语化春联。12.子岁人奔新富路;鼠岁三春报好音。14.亥岁祝福歌九曲;子年尽兴饮三杯。16.丙年有庆猪辞岁;子夜无声鼠报春。18.子年大有山河壮;甲岁丰盈日月新。20.窗花巧剪吉祥鼠;科技尊称致富神。22.稻菽千重金浪起;春风万里玉梅开。24.吉祥鼠报丰收岁;科技花开富裕家。26.甲第连云欣发展;子年遍地祝丰收。28.甲子迎春多瑞霭;文明建国遍春风。30.跳舞唱歌庆子岁;题诗作对颂甲年。32.老鼠娶亲鸣鼓乐;羊毫蘸墨写春联。34.灵鼠跳枝月影晃;春牛耕地谷香飘。36.龙国群英兴伟业;鼠须彩笔绘蓝图。38.鹊喳梅放春迎户;鼠报年来福满门。40.豕去鼠来新换旧;星移斗转腊迎春。42.鼠女出嫁千里外;钟声敲响两年间。44.鼠颖描春成画稿;羊毫触墨舞龙蛇。46.万千气象开新景;一代风流壮鼠年。

47.鸠妇雨添正月翠;鼠姑风裹一庭香。

48.务本神农播百谷;刺贪硕鼠吟三章。

49.丙丁烈焰开新宇;子丑银花兆丰年。

50.丙辉耀福腾淑气;子舍承欢聚太和。

51.人逢盛世情无限;鼠拱华门岁有余。

52.吉日生财鼠拱户;新春纳福鹊登梅。

53.名题雁塔登金榜;鼠拱华门报吉祥。

54.戌年引导小康路;亥岁迎来锦绣春。

55.孟春之月方营室;宝盖进豕恰是家。

56.国泰民安戌岁乐;粮丰财茂亥春兴。

2009央视牛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了4副对联他们是:

1.普天同庆

春融百族大联欢 俏春犹俏

岁启九州新画卷 牛岁更牛

2.四海同春

火树银花醉良宵 莺歌动地

国泰民安逢盛世 牛气冲天

3.放飞希望

五福临门 燕哺和谐春意暖

八方凝爱 牛耕锦绣世情浓

4.祖国长青

金牛送福 绿柳迎春 盛景当惊世

鼓乐和鸣 龙狮劲舞 神州共举杯

春联欣赏:

上 联 下 联 横批

春风送福 喜气临门

春回大地 日暖人间

门门喜气 户户春风

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

岁岁皆如意 年年尽平安

江山千古秀 社稷万年春

腊尽千门暖 春归万物苏

一年春作首 百事国为先

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户户金花报喜 家家紫燕迎春

华夏年年腾骏业 新春岁岁展宏图

春入春天春不老 福临福地福无疆

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 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华夏龙兴 阳春燕舞

人有鲲鹏志 国呈龙虎姿

凤来春正好 龙起日初长

国运国兴凭国策 龙飞龙跃靠龙人

喜庆花红送玉兔 吉祥爆竹接金龙

十亿神州春日起 千秋华夏巨龙飞

美酒千樽欢送玉兔归山 赞歌万首喜迎金龙出海

南疆雨北国风风调雨顺 东海龙西山凤凤舞龙飞

玉兔归时深慕人间春色美 金龙起处喜看华夏蓝图新

龙年龙裔看龙腾龙飞天上 春年春风送春到春满人间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三阳开泰 四喜临门

一门五福 三多九如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风调雨顺 人寿年丰

祖国山河好 人民岁月新

东风吹柳绿 春雨润花红

同心兴大业 携手振中华

人勤春来早 家和喜事多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祖国山明水秀 中华人杰地灵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田园风光绝好 农家岁月更新

一夜连双岁岁岁如意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日丽风和绣出河山似锦 年丰物阜迎来大地皆春

红梅点点 春意浓浓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同过新年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花红柳绿

风送花香红满地

地满红香花送风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中国出人才人出国中

庚日多晴游子乐

辰星常曜太平年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雷鸣龙起蛰

泥暖燕含春

顺雨调风龙气象 锦山绣水凤文章

龙腾碧海赞海阔 鸟舞蓝天领天高

蹄奋不须鞭震耳;牛勤何用用当头

人顺家和福星照 心想事成鸿运门

家兴人兴事业兴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接吉祥万事兴 门迎富贵百事旺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花开富贵全家福 竹报平安满堂春

家和人顺随心意 富贵平安庆吉祥

千般如意报平安 万事顺心行好意

春到千山山山绿

节至万家家家红

欢天喜地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

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喜迎新春

大脚马皇后中刘伯温提的春联一对: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谁比我洪武皇帝

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芳草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财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虎年祝福对联[1](四字联):

春光万道、虎威千山 虎年祝福对联(六字联):

虎跃龙腾碧海、莺歌燕舞春风 虎年祝福对联(五字联):

春日春起色、虎年虎生威

虎胆英雄气、龙魂志士心

道祖骑牛去、赵公跨虎来

新年生虎气、祖国起龙图

宏谋抒虎啸、士气奋鹰扬

山岚呈虎性、春色暖人心

龙引千江水、虎越万重山 虎年祝福对联(七字联):

人间喜庆康平世、虎岁承欢幸福春

虎跃奇峰气势雄、人间喜庆康平世

虎岁承欢幸福春、人民气魄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人入虎年鼓虎劲

门添春色发春辉、人添志气虎添翼

春光春色源春意、虎将虎年扬虎威

人入虎年鼓虎劲、景添春色扬春辉

中华虎年虎添翼、神州龙骧龙腾空

龙腾虎跃人间乐、鸟语花香天下春

江山一统腾龙日、岁月三春入虎年

虎踞龙盘今胜昔、花香鸟语旧更新

虎跃龙腾生紫气、风调雨顺兆丰年

丑去寅来人益健、牛奔虎跃春愈新

户生虎气鸟争鸣、年逢寅虎群情奋

虎跃龙腾大有年、牛肥马壮家家富

虎添双翼会风云、牛耕绿野千仓满

虎啸青山万木荣、牛耕沃野扬长去

一代英豪生虎气、三春杨柳动莺歌

人入虎年增虎劲、门添春色发春辉

丑旧寅新宏图展、牛归虎跃春意浓

虎啸群山大步来、千载难逢新世纪

万民谱写虎春秋、乾元启运三阳泰

岁朝寅虎劲更高、山明水秀风光丽

虎跃龙腾日月新、生气联吟欣虎虎

睁双眼照耀乾坤、新年捷报虎添翼

虎跃龙腾大治年、迎春节莺歌遍地

兴中华虎劲冲天、云喷笔花腾虎豹

雨翻墨浪走蛟龙、宅后青山金虎踞

门前绿水玉龙盘、致富脱贫添虎翼

三春杨柳动莺歌、英雄气概如龙虎

龙虎精神龙虎年、莺歌燕舞新春日

千山虎啸振雄风、四海三江春气息

千家万户虎精神、四海笙歌迎虎岁

九州英杰跃鹏程、唯大英雄能伏虎 虎年祝福语对联(其它):

寅方斗指天下皆春、春风浩荡花香鸟语

黄莺鸣翠柳辞旧迎新、虎跃龙腾创人间奇迹

虎跃龙腾碧海黄山妆玉宇、莺歌燕舞春风旭日蔚神州

虎步龙骧,一代英才造气势鹏飞鲲击,千年古国炳新篇

岁月峥嵘虎跃龙腾、虎跃龙腾九州焕彩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奔福地普天献瑞

红旗招展龙虎扬威、祖国富强神龙活虎

乘春风春雨播遍地春色、鼓虎年虎劲创惊天宏图

春到人间,虎虎添生气、日煊赤县,熊熊炳壮姿

虎跃龙腾一代英雄造时势、山明水秀万里春色泛桃花

01门庭虎踞平安岁 柳浪莺歌锦绣春 02门浴春风梅吐艳 户生虎气鸟争鸣

03年逢寅虎群情奋 岁别丑牛大地春 04牛肥马壮丰收岁 虎跃龙腾大有年 05牛肥马壮家家富 虎跃龙腾处处春 06牛奋千程荣盛世 虎驮五福贺新春

07牛奋四蹄开锦绣 虎添双翼会风云 08牛耕绿野千仓满 虎啸青山万木荣

09牛耕沃野扬长去 虎啸群山大步来 10千载难逢新世纪 万民谱写虎春秋

11乾元启运三阳泰 斗丙往返寅万户春 12人逢盛世精神壮 虎跃奇峰气魄雄

13人间喜庆康平世 虎岁承欢幸福春 14人民气魄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15人入虎年鼓虎劲 门添春色发春辉 16人添志气虎添翼 雪舞丰年燕舞春

17人效黄牛心自贵 岁朝寅虎劲更高 18山明水秀风光丽 虎跃龙腾日月新

19气愤联吟欣虎虎 留春伴读奋年年 20四海龙腾抒壮志 千山虎啸振雄风

21四海三江春气息 千家万户虎精神 22四海笙歌迎虎岁 九州英杰跃鹏程

23唯大英雄能伏虎 是真俊杰敢擒龙 24啸一声惊天动地 睁双眼照耀乾坤

25新年捷报虎添翼 大路朝阳马奋蹄 26兴伟业仍须牛劲 展宏图更壮虎威

27一代英豪生虎气 三春杨柳动莺歌 28英雄气概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29英雄时代英雄业 龙虎精神龙虎年 30莺歌燕舞新春日 虎跃龙腾大治年

31迎春节莺歌遍地 兴中华虎劲冲天 32云喷笔花腾虎豹 雨翻墨浪走蛟龙

33宅后青山金虎踞 门前绿水玉龙盘 34致富脱贫添虎翼 开山治水展鹏程

35丙穴鱼生人间改岁 寅方斗指天下皆春 36春风浩荡花香鸟语 岁月峥嵘虎跃龙腾

37虎跃龙腾九州焕彩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8牛奔福地普天献瑞 虎卧华堂满院生辉

39势如破竹人欢马叫 安若泰山虎踞龙盘 40紫气东来江山如画 红旗招展龙虎扬威

41祖国富强神龙活虎 人民幸福舞燕飞莺 42白虎替青牛招财进宝 黄莺鸣翠柳辞旧迎新

43虎跃龙腾创人间奇迹 莺歌燕舞描大地春光

44虎跃龙腾有天皆丽日 花香鸟语无地不春风

45花团锦簇江山添异彩 虎啸龙吟华夏壮神威

46金牛辞旧携凯歌而去 乳虎迎春带捷报新来

47瑞雪兆丰年年年大吉 丑牛接寅虎虎虎生威

48岁月逢春山河添锦绣 人民思治龙虎振精神

49效虎豪吟放怀歌富岁 闻鸡起舞挥笔颂春光

50祖国腾飞大鹏振羽翼 宏图再展乳虎显神通

牛奔福地普天献瑞,虎卧华堂满院生辉

春风浩荡花香鸟语,岁月峥嵘虎跃龙腾 虎跃龙腾九州焕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势如破竹人欢马鸣,安若泰山虎踞龙盘 紫气东来江山如画,红旗招展龙虎扬威

花团锦簇江山添异彩,虎啸龙吟华夏壮神威 金牛辞旧携凯歌而去,乳虎迎春带捷报新来

白虎替青牛招财入宝,黄莺鸣翠柳辞旧迎新 虎跃龙腾创人间奇迹,莺歌燕舞描大地春光

虎跃龙腾有天皆丽日,花香鸟语无地不春风 瑞雪兆丰年年年大吉,丑牛接寅虎虎虎生威

岁月逢春山河添锦绣,人民思治龙虎振精神 效虎豪吟放怀歌富岁,闻鸡起舞挥笔颂春光

祖国腾飞大鹏振羽翼,宏图再展乳虎显神通 迎虎年敢逐改革拦路虎,送牛岁勇当奉献老黄牛 迎新春处处呈文明气象,入虎岁人人当改革先锋 虎跃龙腾碧海黄山妆玉宇,莺歌燕舞春风旭日蔚神州 虎跃龙腾华夏人民多俊杰,莺歌燕舞阳春山水尽朝晖 岁步寅年喜庆团圆同把酒,珠还合浦欢歌一统共迎春 虎年喜虎劲攻关夺隘皆如虎,春节焕春光绣水描山总是春 牛年虽过去牛劲更增多奉献,虎岁喜临门虎威大振有精神 寅时渗透虎年十亿人民振虎劲,佳节描春色九州大地荡春潮

忆旧岁牛劲冲霄汉神鞭一指神州巨变,观今朝虎威壮中华众志成城经济腾飞 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门庭虎踞平安岁,柳浪莺歌锦绣春

门浴春风梅吐艳,户生虎气鸟争叫 年逢寅虎群情奋,岁别丑牛大地春

人逢盛世精神壮,虎跃奇峰气魄雄 人间喜庆康平世,虎岁承欢幸福春

人入虎年鼓虎劲,门添春色发春辉 人添志气虎添翼,雪舞丰年燕舞春

人效黄牛心自贵,岁朝寅虎劲更高 山明水秀风光丽,虎跃龙腾日月新

四海龙腾抒壮志,千山虎啸振雄风 唯大英雄能伏虎,是真俊杰敢擒龙

英雄气概如龙虎,祖国江山似画图 丙部琳琅春馥郁,寅宾璀灿日光华

赤县奔腾如虎跃,神州崛起似龙飞 丑旧寅新宏图展,牛归虎跃春意浓

丑去寅来千里锦,牛奔虎啸九州春 春风浩荡神州绿,虎气升腾岳麓雄

春风着意随人愿,虎气生威壮国魂 春光春色源春意,虎将虎年扬虎威

春节乍闻春有喜,虎年乐见虎生风 四海三江春气息,千家万户虎精神

四海笙歌迎虎岁,九州英杰跃鹏程 新年捷报虎添翼,大路朝阳马奋蹄

兴伟业仍须牛劲,展宏图更壮虎威 一代英豪生虎气,三春杨柳动莺歌

英雄时代英雄业,龙虎精神龙虎年 莺歌燕舞新春日,虎跃龙腾大治年

迎春节莺歌遍地,兴中华虎劲冲天 宅后青山金虎踞,门前绿水玉龙盘

虎啸风声远,龙腾海浪高 龙引千江水,虎越万重山

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

卡营销工作成绩喜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