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我市农村客运现状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13-747286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3 20:00: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市农村客运现状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我市农村客运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我市农村客运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到2011年,我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868.5公里。其中,县级路3条,共56.8公里;乡级路13条,共168公里;村级路463条,共643.7公里。拥有简易站6个(其中两个为租赁方式),候车亭8个,招呼站牌50个。

(二)班线及车辆运营情况。我市农村客运基础相对较好,客运班线布局合理。截至目前,我市拥有泊头-富镇、泊头-西辛店、泊头-交河等农村客运线路37条,按照2公里辐射到村的标准,客运班线覆盖率为100%;拥有客车总数121部,座位数2299座,日发车250余车次,日周转输送旅客4000余人次。票价按照《河北省旅客运价规则》规定标准为0.18元/人千米收取。

(三)运营模式及经营现状。我市农村客运班车经营模式为单车承包经营模式,即由个人实行承包经营,挂靠沧运集团泊头分公司,由公司排定车辆班次、发车时间,承包经营者向公司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目前,我市农村客运运营状况总体较好。其中,正港路沿线乡镇和北部乡镇至市区的农村客运班线经营状况相对较好,南陈路沿线乡镇至市区的客运班线经营状况相对要差些,但绝大部分处于盈利状态。

二、主要问题

(一)农村客运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提高。一是客运站场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农村客运站场仅有6个,均为简易站,功能不健全,仅能完成车次周转、车辆临时停靠单一功能,缺乏一站多用、经济实用的功能,致使农村客运缺乏有效运输组织。市区客运站位于我市东部,但我市大部分客运班线都是西线或北线,造成大量客运班车需穿行整个市区,而且受停车场面积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农村客运班车不能保障进站始发,只是选择市区临时停靠点接送旅客,如泊信商厦路口、交通局路口等,从而造成市区交通拥堵,特别是信誉楼、泊信商厦路口,造成交通安全隐患。二是农村公路基础较为薄弱。我市农村公路路网等级低,再加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不尽完善,从而造成部分农村公路路面损害较严重,安全附属设施不到位、缺失现象严重,个别连接行政村的公路中甚至存在危桥,致使部分农村公路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农村客运班车的通达条件。

(二)经营机制不完善。我市农村客运主要还是采取单车承包的经营机制,经营主体虽然集中到企业,但实际是挂靠经营,市场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这种经营方式就造成经营者往往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这些经营者热心经营“热线”、人次多的“热点”,对“冷线、冷点”热情不高,甚至对新辟农村客运班线有强烈抵触情绪。

—2—

(三)管理难度大。我市农村客运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从事运营的车辆多为“夫妻车、父子车、兄弟车”,虽然经过培训,但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相对来说还是较差。在有一定经济效益、车次利益均衡时,还比较服从管理。当其经济效益下滑时,经营者经常会通过违规经营来追求经济利益,比如串线经营,自动停运,给沿线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发展规划。一是加大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市交通运输局要结合我市农村客运现状,对农村客运车辆市区停靠点进行重新规划,建议在市区西部或北部安排临时车辆停靠点,禁止农村客运班车进入市区,缓解市区道路通行压力,同时,适时启动市区客运总站建设工程,彻底解决市区道路交通制约瓶颈。二是完善农村客运站管理体制。在保证农村客运站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广告、门面租赁等经营活动来弥补农村客运站运营和维护资金的不足,对有等候设施的招呼站,可委托所在地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或在站旁预留从事零售经商的空间,提高经营者积极性。三是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线网布局。结合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场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客运线网,尽可能扩大农村客运线网覆盖面及深度,构建布局合理、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农村客运网络。

(二)切实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农村客运市 —3—

场监管力度,建立由交通运输、公安、城管、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采取专项整治、综合治理等方法,按照职责分工,严厉打击非法营运以及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农村客运的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快农村客运结构向公司化经营方式转化。公司化经营是农村客运发展的大方向,公司化运营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客运的集约化规模经营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建立比较规范的运输市场秩序。同时,行业监管部门面对的是运输企业而不是个体经营者,监管、执行力度和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4—

第二篇: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市人社局牢固树立为基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强化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了三到基层(宣传政策到基层、工作到基层、服务到基层)活动,使劳动者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市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现状

1、鉴定人数逐步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向纵深发展

自1999年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市人社局团

结一致,勇于探索,层层落实,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2、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劳动者对职业资格证书认知度低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和市场就业的通行证,社会各界对此认识还很不到位。我市技术人员虽然有一定技能,但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的现象,不少从业人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而用人单位招用技术人员时不看职业资格证书,不考虑招用人员实际技能是否与岗位所需技能相匹配,完全从实用主义出发,招用人员只要可以干活就行,用人单位对技术人员的招用和管理很不科学。

2、劳动监督监察力度不强

依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6号令《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对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和招用无证人员从业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部门要进行严厉查处。由于我市劳动监督监察工作不到位,致使无证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有证无证一个样,缺乏参培办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职业技能鉴定基础性工作薄弱

我市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鉴定考核体系还不很健全,不少人员想参加某种职业培训和考核,但由于缺乏场地、师资及考核鉴定能力,最终导致某些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无法进行。另外,我们在统一鉴定条件、统一考评人员资格、统一命题管理、统一考务管理、统一核发证书等环节,还有不规范、完善的地方。

4、技能人才不被重视,缺乏职业技能鉴定的动力

在薪酬、福利待遇上,技能人才与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相比明显偏低,相当部分企业未能将技能人才的技术等级与工资福利挂钩,这是长期影响技能人才开发的重要问题。不少企业仍持有落后的人才观,认为只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是人才,注重培养的只是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不被重视,导致企业在职技术工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率较低。

三、对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建议

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也

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

1、加大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认知程度,提高技术工人技能鉴定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强化服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我们要全方位多媒体地对国家有关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政策进行宣传。一是媒体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培训考试和技能鉴定的政策和工作动态;常年对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宣传;二是信息宣传。把培训、鉴定方面的信息发布在政府、人事、劳动等部门内部刊物上,进行政策、工作动态宣传;三是节日宣传。在大型节日期间采用办板报、设立咨询点、发传单和宣传手册、在主要街口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四是会议宣传。除召开全市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会 议外,充分利用全市劳动保障、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会议进行宣传。五是培训考试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深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给学生讲课进行宣传。

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劳动法》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由国家劳动行政部门强制推行的。实践中: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仅靠宣传教育、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法规规定等强制措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国家劳动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6号令。在劳动行政部门查出招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用工单位后,应责令用

人单位限期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再上岗。并处以2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今后,劳动部门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过程中,必须加大检查力度,调整、充实劳动监察人员力量,使检查“持证上岗”成为劳动监察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监察工作任务。在必要情况下,可成立一支专门监察“持证上岗”的工作队伍,以保证监察工作到位。对部分行业的反面典型予以曝光,对那些无视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单位和无证从业人员进行坚决处罚,以达到“典型示教”、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3、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提高工作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应坚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将有培训基地,师资力量雄厚,鉴定程序相对比较简单的工种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示范工种,在此基础上,重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积极拓宽职业技能鉴定领域,满足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第二,要努力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人员素质。通过轮训等方式提高鉴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完善考评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认证办法及考评人员的聘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搞好专家队伍建设,为鉴定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第三,选择一批在设备、场地和技术等方面有优势的职业学校、企业培训中心或其他培训机构作为试验基地,加强新技术工种技能鉴定项目的开发,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使其成为先进的职业培训模式,鉴定方法和考试技术的实验中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示范窗口。

4、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定期开展各类型各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社会中积极倡导科学人才观,推行我市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化工作。我市可借鉴外地的做法,把技能型人才列入人才规划,让有特殊贡献的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通过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带动技术工人参加技能鉴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

第三篇: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5月11日)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林业在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对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

一、我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9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已建成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0万亩,保护区野生动物370余种,野生植物1100余种。“十五”期间,造林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资源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林业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二、目前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态脆弱问题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在东部山区,柞蚕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190万亩柞蚕场中有70万亩已经严重沙化,柞蚕场的生态改造及发展柞蚕的替代产业任务十分艰巨。此外,绒山羊产业发展较快,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台安西部,林农争地矛盾比较突出,有7个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问题,总面积近10万亩,占台安耕地面积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四)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据统计全市尚有矿山开采破损的11.8万亩林地亟须恢复治理。

(五)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建议与对策

建议各级政府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需要资金近10亿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三)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一是绿色走廊建设工程。以千山区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走廊,提高沈大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及环境治理水平。二是百万亩优质林基地建设工程。以国家荒山荒地工程、人工促进封育造林工程和省东部果材林富民工程为载体,在岫岩和海城东部山区建设100万亩优质林基地。三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为载体,在台安西部加强防沙林网建设,加速生态恢复。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

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扶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林业产业。立足于我市资源条件优势,着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养鹿、养狐、养林蛙”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第六届森林旅游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力争把我市建成省内知名的林业旅游名市,夯实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此外,要大力推广绒山羊圈养技术,控制野外放牧,保护生态环境。

(五)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改变过去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重点实施好“千村绿化百村示范”工程,对全市近千个村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300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村屯绿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发展经济树种、美化树种,实现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标。

(六)建立参与式集体林资源管理体制,促进农村民主管理。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要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让农民参与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使他们在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抚育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时间的确定等各个环节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真正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林业建设、绿化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第四篇:对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市人事劳动局牢固树立为基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强化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了三到基层(宣传政策到基层、工作到基层、服务到基层)活动,使劳动者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市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几年来,我市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六县(市)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一、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现状

1、鉴定人数逐步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向纵深发展

自1999年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市人事劳动局团结一致,勇于探索,层层落实,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到去年底全市企业技能培训8689人(其中高级工789人,中级工4333人,初级工3567人),考评技师38人,社会办学技能鉴定1226人(其中高级工43人,中级工1030人,初级工153人),受到了省、市劳动部门好评。今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展顺利,第一季度共鉴定315人(其中高级工28人,中级工275人,初级工12人)。从鉴定对象看,已从单一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毕业生,扩展到各类所有制企业及个体私营门店的在职技术工人。从鉴定工种来看,已从美容美发、服装定制、计算机操作、中式烹调等几个工种扩展到汽车修理、电焊、电子维修、起重装卸机械操作等十几个工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重视。

2、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2001年市人事劳动局在**六县(市)率先组建了培训考试中心,增挂了新密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牌子,具体负责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了上下接轨、专业对口。2002年又在鉴定中心的基础上,报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了“新密市劳动就业培训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和“新密市职教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为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工作的规范化、社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劳动者对职业资格证书认知度低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和市场就业的通行证,社会各界对此认识还很不到位。我市技术人员虽然有一定技能,但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的现象,不少从业人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而用人单位招用技术人员时不看职业资格证书,不考虑招用人员实际技能是否与岗位所需技能相匹配,完全从实用主义出发,招用人员只要可以干活就行,用人单位对技术人员的招用和管理很不科学。

2、劳动监督监察力度不强

依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6号令《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对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和招用无证人员从业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部门要进行严厉查处。由于我市劳动监督监察工作不到位,致使无证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有证无证一个样,缺乏参培办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职业技能鉴定基础性工作薄弱

我市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鉴定考核体系还不很健全,不少人员想参加某种职业培训和考核,但由于缺乏场地、师资及考核鉴定能力,最终导致某些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无法进行。另外,我们在统一鉴定条件、统一考评人员资格、统一命题管理、统一考务管理、统一核发证书等环节,还有不规范、完善的地方。

4、技能人才不被重视,缺乏职业技能鉴定的动力

在薪酬、福利待遇上,技能人才与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相比明显偏低,相当部分企业未能将技能人才的技术等级与工资福利挂钩,这是长期影响技能人才开发的重要问题。不少企业仍持有落后的人才观,认为只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是人才,注重培养的只是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不被重视,导致企业在职技术工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率较低。

三、对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建议

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1、加大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认知程度,提

高技术工人技能鉴定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强化服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我们要全方位多媒体地对国家有关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政策进行宣传。一是媒体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培训考试和技能鉴定的政策和工作动态;常年对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宣传;二是信息宣传。把培训、鉴定方面的信息发布在政府、人事、劳动等部门内部刊物上,进行政策、工作动态宣传;三是节日宣传。在大型节日期间采用办板报、设立咨询点、发传单和宣传手册、在主要街口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四是会议宣传。除召开全市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会议外,充分利用全市劳动保障、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会议进行宣传。五是培训考试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深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给学生讲课进行宣传。

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找文章到文秘资源-/www.teniu.cc-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劳动法》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由国家劳动行政部门强制推行的。实践中: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仅靠宣传教育、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法规规定等强制措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国家劳动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6号令和**市政府117号令《**市技术工种职业培训管理办法》。在劳动行政部门查出招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用工单位后,应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再上岗。并处以2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今后,劳动部门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过程中,必须加大检查力度,调整、充实劳动监察人员力量,使检查“持证上岗”成为劳动监察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监察工作任务。在必要情况下,可成立一支专门监察“持证上岗”的工作队伍,以保证监察工作到位。对部分行业的反面典型予以曝光,对那些无视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单位和无证从业人员进行坚决处罚,以达到“典型示教”、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3、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提高工作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应坚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将有培训基地,师资力量雄厚,鉴定程序相对比较简单的工种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示范工种,在此基础上,重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积极拓宽职业技能鉴定领域,满足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第二,要努力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人员素质。通过轮训等方式提高鉴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完善考评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认证办法及考评人员的聘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搞好专家队伍建设,为鉴定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第三,选择一批在设备、场地和技术等方面有优势的职业学校、企业培训中心或其他培训机构作为试验基地,加强新技术工种技能鉴定项目的开发,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使其成为先进的职业培训模式,鉴定方法和考试技术的实验中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示范窗口。

4、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定期开展各类型各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社会中积极倡导科学人才观,推行我市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化工作。我市可借鉴外地的做法,把技能型人才列入人才规划,让有特殊贡献的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通过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带动技术工人参加技能鉴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

第五篇:对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状存

在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市人事劳动局牢固树立为基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强化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了三到基层(宣传政策到基层、工作到基层、服务到基层)活动,使劳动者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市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几年来,我市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六县(市)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一、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现状

1、鉴定人数逐步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向纵深发展

自1999年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市人事劳动局团结一致,勇于探索,层层落

实,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到去年底全市企业技能培训8689人(其中高级工789人,中级工4333人,初级工3567人),考评技师38人,社会办学技能鉴定1226人(其中高级工43人,中级工1030人,初级工153人),受到了省、市劳动部门好评。今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展顺利,第一季度共鉴定315人(其中高级工28人,中级工275人,初级工12人)。从鉴定对象看,已从单一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毕业生,扩展到各类所有制企业及个体私营门店的在职技术工人。从鉴定工种来看,已从美容美发、服装定制、计算机操作、中式烹调等几个工种扩展到汽车修理、电焊、电子维修、起重装卸机械操作等十几个工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重视。

2、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2001年市人事劳动局在**六县(市)率先组建了培训考试中心,增挂了新密

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牌子,具体负责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了上下接轨、专业对口。2002年又在鉴定中心的基础上,报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了“新密市劳动就业培训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和“新密市职教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为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工作的规范化、社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劳动者对职业资格证书认知度低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和市场就业的通行证,社会各界对此认识还很不到位。我市技术人员虽然有一定技能,但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的现象,不少从业人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而用人单位招用技术人员时不看职业资格证书,不考虑招用人员实际技能是否与岗位所需技能相匹配,完全从实用主义出发,招用人员只要可以干活就行,用人单位对技术

人员的招用和管理很不科学。

2、劳动监督监察力度不强 依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6号令《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对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和招用无证人员从业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部门要进行严厉查处。由于我市劳动监督监察工作不到位,致使无证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有证无证一个样,缺乏参培办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职业技能鉴定基础性工作薄弱 我市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鉴定考核体系还不很健全,不少人员想参加某种职业培训和考核,但由于缺乏场地、师资及考核鉴定能力,最终导致某些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无法进行。另外,我们在统一鉴定条件、统一考评人员资格、统一命题管理、统一考务管理、统一核发证书等环节,还有不规范、完善的地方。

4、技能人才不被重视,缺乏职业技能鉴定的动力

在薪酬、福利待遇上,技能人才与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相比明显偏低,相当部分企业未能将技能人才的技术等级与工资福利挂钩,这是长期影响技能人才开发的重要问题。不少企业仍持有落后的人才观,认为只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是人才,注重培养的只是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不被重视,导致企业在职技术工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率较低。

三、对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建议 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1、加大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认知程度,提高技术工人技能鉴定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强化服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我们要全方位多媒体地对国家有关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政策进行宣传。一是媒体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培训考试和技能鉴定的政策和工作动态;常年对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宣传;二是信息宣传。把培训、鉴定方面的信息发布在政府、人事、劳动等部门内部刊物上,进行政策、工作动态宣传;三是节日宣传。在大型节日期间采用办板报、设立咨询点、发传单和宣传手册、在主要街口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四是会议宣传。除召开全市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

对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市农村客运现状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