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
编辑:天地有情 识别码:14-77575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30 11:15: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

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

1.1 材料 1.1.1 一般规定 工程所用的沥青、矿料和外加剂等各种原材料,必须持有出厂(场)质保书,进口材料须经海关商检合格。任何材料进入现场都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并登记,签发材料验收单。验收单应包括产地、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日期等。材料应分别堆放或隔离,并在料堆上插牌予以注明。

1.1.2 沥青材料 飞行区指标II为D、E、F的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应采用机场道面石油沥青,其技术标准应符合MH5010表2.3.2-1规定。对于飞行区指标II为C的机场,可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沥青贮运站及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站)应将不同料源、不同标号的沥青分开存放,不得混杂。施工期间,贮存罐货贮油池中的沥青温度不宜低于130。C,并不得高于180。C。

停工期间,沥青允许在常温状态下存放。经较长时间存放的沥青在使用前应先抽样检验,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沥青不得使用。

1.1.3 乳化石油沥青 乳化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1.3的规定。

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表1.1.3

注:1.乳液粘度可选沥青标准粘度计或恩格拉粘度计的一种测定,C25,3表示测试温度25。C、粘度计孔径3mm,E25表示在25。C时测定;

2.贮存稳定性一般用5d的,如时间紧迫也可用1d的稳定性。

乳化石油沥青应采用于道面所用的同种石油沥青进行乳化,沥青含量为40%~60%。

1.1.4 矿料粗集料

1)粗集料应采用由岩石破碎加工而成碎石,碎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清洁、干燥。其质量应符合MH5010表2.5.3-1的规定。

2细集料

1)细集料应清洁、干燥、质地坚硬、耐久,无杂质,其质量应符合规范(MH5010)2.5.4的规定。

2)砂颗粒、石屑的级配应符合规范(MH5011)表4.4.2-2-1和表4.4.2-2-2规定要求。

3)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与沥青粘结性能差的天然砂及用酸性石料轧制的机制砂或石屑不得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使用;料源困难时可在中、下面层使用,但应在沥青种掺加抗剥离剂,其剂量经试验确定,并检验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水稳定性是否要求。填料

1)填料应采用石灰石、白云石等碱性石料加工磨细的石粉。

2)从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集尘置中回收的粉尘,不得用作填料。

1.2 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 1.2.1 一般规定 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采用热拌热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其性能应满足密实、耐久、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滑性等要求。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符合表1.2.1的规定。

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表1.2.1 沥青混凝土道面不得在雨天施工。

1.2.1 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对基层进行质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时,应对原道面的质量情况进行检测。对原道面及起基础的处理、表面清洗等工作应按设计要求提前进行。

3沥青混凝土道面铺筑前,应对助航灯光灯具定位、各类管线埋设等工作提前完成。沥青混凝土道面应才有机械化连续施工。重要机械应有备用设备。施工能力和技术人员应配套,工人应持证上岗操作。施工前应对各种施工机械机型全面检修,以保证其性能处于良好状态。施工单位必须在现场设立质量控制机构,并由专职试验人员与检测设备。

1.2.3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经配合比设计确定集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并应符合MH5010表2.5.6-4的规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经试验确定的沥青混合料所用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如果材料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必要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经过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MH5010表2.5.6-3的规定,并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集料间隙率(VMA)应符合MH5010表2.5.6-4的规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除应符合规范(MH5011)表5.3.6规定的技术指标外,上应符合下列性能检验的要求:

1)高温稳定性检验;

2)水稳定性检验。

1.2.4 试验段铺筑 沥青混凝土(包括改性沥青混凝土、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道面在施工前,必须铺筑试验段。施工单位应根据试验段的结果,写出详细总结报告,报经业主批准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1.2.5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拌制 现场设置的拌和厂应符合下列条件:

1)沥青分品种、标号分别储存。各矿料分别格里堆放,不得混杂。堆放的细集料宜设置防雨棚;

2)拌和厂进出料交通应流畅。拌和厂应配备间歇式拌和机,其生产能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并有独立控制操作室,由逐盘打印记录的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拌和厂应具有足够容量的沥青混合料储料仓,以保证连续摊铺。严格控制各种材料和混合料的加热温度。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或焦黄色、无粗细集料分离、结块成团以及干散等现象。不合格的沥青混合料,禁止使用。出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逐车侧文并用地磅称重,现场签发的运料单应一式三分,分别交司机、现场和拌和厂的质检人员。

1.2.6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运输与摊铺 拌和机向运料车上卸料时,注意卸料高度,以防止粗细集料离析。运料车应备有篷布覆盖设施,以保温、防雨、防风及防止污染环境。混合料运料车的数量应与拌和能力、摊铺速度相匹配,以保证连续施工。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有专人接受运料单,并检查温度与拌和质量。不符合规范(MH5011)表5.1.5中规定的温度、已结成团块或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禁止使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后,应用3m直尺及时随机检查平整度。特别是摊铺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尽量一次成型,不宜反复修补。每班摊铺工作长度,应根据摊铺厚度、幅度、拌和机生产能力、运输车辆、碾压设备等因素确定。施工中因气候原因停止摊铺而未及时压实部分,应全部清除重新更换新料摊铺。

1.2.7 压实 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应根据集料粒径及压实机械性能确定,但不得大于10cm。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初亚应在混合料摊铺后及时进行,不得产生推移、发裂现象;初压应采用轻型钢轮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压路机年亚2遍,其线压力不宜小于350N/cm。

3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复压宜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一般不少于4~6遍,直至无明显轮迹、达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压路机可选用双轮钢轮式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两遍,应无论迹。

1.2.8 接缝与接坡 纵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道面各层的纵缝应错开30cm以上。接缝处必须紧密、平顺;

2)采用梯队作业摊铺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横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向相邻两幅的横缝及道面各分层件(上、中、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

2)在道面的上面层应做成垂直的平接缝,中、下面层可采用斜接缝。

1.2.9 透层、粘层 沥青混凝土道面下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粒科的半刚性基层上必须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气温低于10。C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喷洒后应待其充分渗透、水分蒸发(不宜少于24h)后方了铺筑沥青混合材料。粘层沥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气温低于10。C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粘层沥青。

1.2.10 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 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经过配合比设计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其中空隙率指标为2%~6%;马歇尔稳定度对于热区和温区提高为10000N;寒区为9000N。对于飞行区指标II为D、E、F的机场,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应大于2000次/mm;对于飞行区等级指标II位A、B、C的机场,动稳定度应大于1500次/mm。

1.2.11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施工SMA混合施工温度应符合表1.2.11的规定。

SMA施工温度(。C)表1.2.11 SMA沥青混合料和站应配有纤维稳定剂投料装置。纤维必须在喷洒沥青前加入拌和容器中。纤维与粗细集料时当干拌后投入狂分,总的干拌时间应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增加5~15s,保证纤维能充分均匀的分散在混合料中,并与沥青结合料充分拌和。SMA混合料在运输等候及铺筑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细漏情况,应分析原因,立即采取适当降低施工温度、减少沥青用量或增加纤维数量等措施。SMA面层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方搓揉过度造成沥青玛体制及道表面而达不到压实效果。

1.3 沥青混凝土道面不停航施工

1.3.1 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含罩面)时,可采取白天不停航夜间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

1.3.2 安全保证措施 不停航夜间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为保证飞行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进入作业区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夜间反光标志;施工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行驶路线应设明显的交通标志。每日施工完毕应及时回复道面的临时标志,并做好开放前的安全检查。

1.3.3 施工准备 施工前各种材料应被阻,保证施工期间供料的及时性和连续性。沥青混凝土加铺前原道面处理及原助航灯光灯具拆除、定位和管线埋设等工作应提前完成。夜间施工应在整个作业地段内设置足够的临时照明设施并由专人管理。施工单位应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施工能力应相互配套;加强设备和机具的维修工作;重要机械设备应有备份。应提前做好进场准备,停航后进场时各种机具设备和人员应快速有序。现场安全指挥机构、施工及监理各方之间应有可靠的通讯联络工具。

1.3.4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 应有两台以上间歇式拌和机和足够容积(宜不下于300t)的热料储粮仓。施工时应天气突变下雨或机械故障等原因不能继续摊铺时,为保证飞机安全,对已铺筑的道面边缘应作霖世接坡(横向不大于5%,纵向不大于1%)。继续施工时对未压实的混合料应铲除。每台班沥青混合料加铺层施工的末端,必须在全幅度范围内做临时接坡。当加铺层厚度达于5cm时,纵坡度应小于0.5%~1.0%;上加铺层厚度达于5cm时。纵坡坡度应小于0.5%。坡度应平顺,坡脚齐平并碾压密实。下一班继续施工时,铣刨前必须将临时接坡的坡顶找准。

1.3.5 开放使用 新摊铺的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应冷却至低于50。C时,方向开放飞行,必要时了洒水冷却。飞行安全区域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所有机械、设备、工具等全部退场到指定的地带。开航前应由有关人员组成的协调小组对当晚的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开放飞行。

1.4 质量检查 1.4.1 一般规定

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必须实行监理制度。监理单位应制定监理大纲和细则,按照本规范的规定进行质量检查与认定,凡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得签收。

2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好自检工作,并接受有关职能机构的检查。主要工序完成或隐蔽工程完成后,均应组织之年验收,做好记录。未经验收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凡不符合范围规定和设计技术要求的分项工程,必须进行补救或返工,直至合格为止。工程竣工验收后按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完整的竣工资料档案,报送归档。

1.4.2 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 施工单位应按质量要求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检查。检查项目与坡度应符合表1.4.2-1与表1.4.2-2的规定。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 表1.4.2-1

注:1.表列内容是材料进场时已按“批”对材料进行了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日常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的项目与要求;试验记录作为工程竣工资料。

2.“必要时”是指施工企业、监理、质量监督部门、业主等各个部门对其质量发生怀疑,提出需要检查时,或根据商定的检查频度。

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 表1.4.2-2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查或磅站检查,并对施工单位的自检结果进行认定。

3施工单位应将每天的配料单及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材料等检测报告报监理单位。在更进行中,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材料的料源、质量规格或加工方法,以免影响力轻轻混凝土的均匀性。工程进行中若发现供应的材料不均匀或质量有变化,或不符合原来所批准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与配合笔,监理单位有权指令暂时停工,应即时查找原因,直至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质量要求,方可再行开工。监理单位必须检查施工设备的运行情况,核实材料的重量、比例和性质,对拌合的均匀性、拌和温度、出厂温度及各料仓的用量进行检查,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派专人负责监测规定的各项温度,做到每车测定;监理人员应每天随时抽测。摊铺时应严格按设计高程(考虑实压系数)进行摊铺,保证设计坡度与厚度要求。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压实的检查以钻孔取样为准。

第二篇: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MH5011

2.0.1 土基Unsurfaced subgrade 道面或道肩的基础下面按照技术要求碾压密实、均匀、稳定或者经过特殊处理达到设计要求的土质基础。

2.0.2 基础Base course 设在道面或道肩面层下的结构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下来的飞机荷载,并将其分布到土基上。基础为多层时,其最下一层称底基层。2.0.3 稳定土基础Stabilized soil base course 用石灰、水泥、粉煤灰等结合料与土、砂砾或其他集料,经拌和、摊铺、压实而成的基础。

2.0.4 级配基础Graded aggregate base 以按密级配原理选配的碎石或砾石为骨料和适量细粒土,经拌和、摊铺、压实而成的基础。

2.0.5 垫层Bed coursee 设在基础下的结构层。其主要作用是隔水、排水、防冻等,以改善基础和土基的工作条件。

2.0.6 细粒土Fine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2.0.7 中粒土Midum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2.0.8 粗粒土Coarse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2.0.9 土的均匀系数Coefficient of uniformity of soil 筛分土的颗粒组成时,通过量为60%的筛孔尺寸与通过量为10%的筛孔尺寸之比值。面区Soil surfaced area 飞行区内位于土基以外要求进行平整、碾压的土面,包括跑道端安全区、升降带平整区及其他有平整和碾压要求的土面。

施 工 准 备 3.1 一般规定

3.1.1 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要求、施工规范等有关资料和文件,深入了解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水源、电源、交通运输、通信联络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情况。

3.1.2 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交施工现场的各种地下电缆、管网以及有关设施的位置、走向、埋设深度和结构情况等资料。对于拟定保留的原有地上、地下的建、构筑物和各种管网,如通信、供电、供水、供暖、供气、供油、燃气、各种排水管沟等设施,应有显著标志,在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保护。对要求拆除或改造的通信、电力设施及其他建、构筑物应在开工前完成。

施工中如发现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资料与实际不符或出现意外情况,施工单位与监理工程师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共同研究,采取措施。

3.1.3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

3.1.4 施工单位应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批准,并提出开工报告。重要项目,应编制施工网络计划。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施工组织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综合考虑现场的地形、地物,做到布局合理,便于施工。各项临时工程的设施应尽可能与永久工程相结合。临时排水、防洪设施应在讯期前完成。

3.1.5 施工单位应将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特点、质量标准和工期要求等,逐级向施工有关人员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3.1.6 对技术要求高、地形、地质较复杂的地区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工程应做试验段,制定技术保障措施,再进行现场施工。

3.1.7 施工单位应按照经建设单位批准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进行现场布置。3.1.8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机具、运输车辆和设备必需通过的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等进行调查,不符合要求处,应予加宽或加固。

3.1.9 对正在使用的机场飞行区进行改(扩)建时,施工单位应与机场当局商议制订严密的保证飞行安全措施。3.2 施工测量

3.2.1 施工测量应以建设单位所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点(网)及其成果为准。

3.2.2 施工测量前,施工单位应对建设单位所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点(网)及其成果进行复测和验收,合格后方能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

3.2.3 复测验收后,所有测量标志均由施工单位接管并妥善保护。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将所有测量资料(含竣工测量资料)、图纸和计算成果,按工程项目分类装册,作为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附件。

3.2.4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点(网)的布置,可利用已有的平面、高程控制点(网)加密,间距宜不大于200m。根据施工需要也可在跑道一侧及其两端延长线上布置平面、高程控制点(网)

3.2.5 施工测量控制点标石的埋设,应根据施工需要而定。主要控制点应不影响飞行安全,且能长期保存。

3.2.6 施工测量控制点标石,除图根点可采用临时标志外,均应采用永久性的水泥混凝土标石。标石的顶面应不小于15cm×15cm,底面应不小于25cm×25cm。标石埋设深度一般地区应不小于80cm,在北方寒冷地区还应在最大冰冻线以下20cm;埋设高度应高出完工后场地标高5-10cm。

3.2.7 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应以已知控制点为起点。各项工程控制网施测,应布设为闭合线路。3.2.8 测量精度要求 1 平面控制

1)施工控制点(网)的测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一级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其测量精度要求如下:

导线长度

2.4km

平均边长

0.25km

测角中误差

8〞

测距中误差

15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1/14,000

方位角闭合差

16〞(n为测站数)

相对闭合差

≤1/10,000 2)施工放线定位测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二级导线测量的各项规定,其测量精度要求如下:

导线长度

≤1.2km

平均边长

0.10km

测角中误差

12〞

测距中误差

15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1/7,000

方位角闭合差

24〞(n为测站数)

相对闭合差

≤1/5,000

高程测量

1)施工控制点(网)的高程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二等水准的规定,其精度要求如下:

每公里高程中误差

2mm

闭合差

mm(L为公里数)2)高程定位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三等水准的规定,其精度要求如下:每公里高差中误差6mm 闭合差

mm(L为公里数)

3)各施工点的高程精度用水平仪直接后视高程控制点检测,不得两次转点引测。其高程误差为:道面、排水构筑物≤2mm,基础≤4mm,土方≤10mm。

(石)方工程 4.1 一般规定

4.1.1 施工前,应做好临时防讯、防洪、排水设施,并尽可能结合正式防洪、排水线路,但开挖深度宜保持在沟(管)的土槽面以上。排水沟渠应保证水流顺畅。4.1.2 施工前应做好临时供水、供电设施。4.1.3 施工前应修筑临时道路,保证行车安全。

4.1.4 对填土、挖土和借土各作业区的各类土壤,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测定其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和天然密度,并按区编号列表,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作为现场控制土方施工质量的依据。4.2 土基填筑

4.2.1 填方施工前土基作业区及借土区的草皮土、种植土、腐植土、树丛、树根、淤泥等以及各种建构、筑物应清除干净。

4.2.2 土基范围内的原地面的坑、洞、墓穴、沟、塘等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妥善处理。

4.2.3 土基基底原状土的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 ,并应按要求的密度予以分层压实。

4.2.4 土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白垩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采用盐渍土、黄土、膨胀土填筑土基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4.2.5 经分解稳定的不含磁性的钢渣、粉煤灰以及其他工业废渣,在其有害物质不致污染环境情况下可用做土基填料。

4.2.6 土基填方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平整、压(夯)实,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度后,方允许在其上填筑。

4.2.7 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土基时,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的±2%以内。

4.2.8 土基填筑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夯)实。采用一般能量机械压实时,每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 ;采用能量较大的压(夯)实机具时,每层最大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4.2.9 土基填土时土块应打碎;填石或填土石混合料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4.2.10 采用爆破后的石渣填筑时,颗粒应有一定级配。当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可在每层表面的空隙里填入石屑、石渣或中、粗砂等细料,再用振动压路机反复碾压,使空隙密实。

4.2.11 原地面自然坡度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高宽比1:2),台阶顶面应向内倾斜,并用压(夯)实机加以压(夯)实。填筑应从最低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压(夯)实。

4.2.12 土基填土宜采用同类土,至少要求各层填土用同类的土,不得将不同土壤混填,同时应将

透水性强的土壤填在上层。4.2.13 土基填石时,当石料岩性相差较大时,应将不同岩性的石料分层或分段填筑。土基填土石混合料时,当土石混合料其岩性或土石混合比相差较大时,应分层或公段填筑。如不能分层或分段填筑,应将含硬质石块的混合料铺于填筑层的下面,同时石块不得过分集中,上层再铺含软质石料的混合料,然后整平碾压。

4.2.14 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时,应先填筑大块石料,放置平稳,用小石块、石渣或石屑嵌缝找平,然后碾压;当石料含量少于70%时,土石可混合铺填,但应避免大块硬质石料集中。

4.2.15 用装载机、自卸车、推土机及挖掘机等运填土时,应有专人指挥卸土位置、分层厚度、土壤分类,并配备推土机或平地机平土,以保证填土均匀。

4.2.16 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段交接处如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预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两段施工面高差不得大于2m。

4.2.17 填筑高度10m及以上时,应埋设沉降观测点,定期观测沉降。

4.2.18 填筑高度20m以上时属高真方,除了满足土基密度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沉降要求。

4.2.19 填筑接近设计高程时,应对高程加强测量检查。

4.2.20 为保证土基表面平整,在已竣工的土基上,不允许施工机械在其上行驶;雨后湿软,禁止任何车辆和行人通行。4.3土面区填筑

4.3.1 除下列各点之外,土面区填筑技术要求与土基填筑相同: 土面区内的沟、坑、塘等不要求进行特殊处理,但应排除积水,晾干淤泥。2 土面区填方地段的植物土可不挖除,但应清除树根、草丛和稻根。除跑道端安全区和升降带平整区表面下20cm深度外,泥炭、淤泥、草皮土、腐植土、膨胀土、盐渍土等,晾干后均可做为土面区填土。但不同类土壤不宜混填。4.3.2 石方或土石混合料填筑接近设计高程时,距设计高程15cm内应采用不得夹有石块的土填至设计标高。4.4土(石)方开挖

4.4.1 土(石)方开挖时,对计划用在土面区的植物土和其他表土应存放在指定地点。

4.4.2 对挖出的适用的土类,不同类别的土壤不应混杂堆放。4.4.3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

4.4.4 土方开挖如遇特殊土质时,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提出处理方案。4.4.5 弃土应运至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指定地点堆放。弃土堆的边坡不应陡于1:1.5。

4.4.6 土方挖至接近设计高程时,应对高程加强测量检查,并根据土质情况预留压(夯)实沉降值,避免超挖。

4.4.7 对挖方地区的暗坑、暗穴、暗沟、暗井等不良地质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妥善处理。

4.4.8 挖方过程中如遇地下水应采取排水措施;挖土时应避免挖方段地面积水。4.4.9 开挖石方应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等确定开挖方式。对于软质岩石和强风化岩石,可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对于坚硬岩石应采取爆破法开挖。

4.4.10 石方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爆破证书的专业人员施爆。施工单位制定的爆破方案应报建设单位批准。

4.4.11 土基区的石方开挖,应按土基设计高程超挖30~40cm,换填普通士;土面区宜超挖15~20cm,换填普通士或草皮土。

4.4.12 石方爆破,特别是进行中、大型爆破时,必须做好确保周围建筑物、各类设施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措施。4.5土、石方压实 4.5.1 土方应有足够的密实度。土方压实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土壤含水量和密实度。为提高土方压实效果,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2%)的范围内。

4.5.2 土基区和土面区的土方密实度要求不得小于表4.5.2的规定值。表4.5.2土方密实度要求

位 土基顶面或土面以下深度(cm)重型击实法的密实度(%)飞行区指标Ⅱ A、B C、D、E、F 土 基

区 填

方 0~100 96 98 100~400 93 95 >400 92 93 挖

填 0~30 96 98 土

面 填

方 跑道端安全区 0~80 85 90 >80 83 88 升降带平整区 0~80 85 90 >80 83 88 其它土面区 0~80 80 85 >80 80 85 区 挖方及零填 跑道端安全区 0~30 85 90 升降带平整区 0~30 85 90 其它土面区 0~20 80 85 注:1 表列仅为一般土质压实要求。特殊土质,通过现场试验分析经设计单位研究确定压实标准; 在多雨潮湿地区或当土质为高液限粘土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并经设计单位同意,可将表内密实度适当降低1%~3%;

对于高填方地区,除了满足土基密实度要求外,还应满足沉降控制要求。4.5.3 填土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不同土质的土不得混填。按土质类别、压实机具性能等,经过试验确定最大松铺厚度。当填筑至土基顶面时该层最小压实厚度应不小于10cm。

4.5.4 碾压工作一般是先用轻型后用重型机具,先慢后快。每次运行碾压机具应两侧向中央进行,主轮应重叠15cm左右。压实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引起不均匀沉陷。碾压机具的时速宜控制在2~3km/h。

4.5.5 原地面碾压过程中,如发现碾压机械的轮迹突然增大时,应检查下面是否有暗坑、暗沟、暗井、暗坟或不稳定土壤,并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4.5.6 电缆沟、排水沟和小坑塘的填土,当不能用大型机械碾压时,可用小型机械或人工分层夯实,并应在整个深度内均匀地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应注意不得损坏下埋的构筑物和电缆。

4.5.7 挖方区的设计面、填方区的原地面及各层填土的密实度,需经试验室取样试验合格后才允许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4.5.8 施工中应防止出现翻浆或弹簧土现象,特别是在雨季施工时,应集中力量分段突击填土碾压。填土应加强临时排水设施。如发现翻浆或弹簧土现象时,应采取下列措施处理: 成片翻浆或弹簧土地段,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或在雨季施工时,应在土基两侧设置盲沟。

当土基在冰冻线内,处理局部翻浆或弹簧土时,应与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措施。4.5.9 采用强夯夯实时,根据土、石方材料性质通过试验确定有关施工参数。4.5.10 石方填筑和碾压之前,应用大型推土机摊铺平整,个别不平处应用人工配合以石屑找平。

4.5.11 石方填筑和土石混合料填筑的密实度采用固体体积率控制,可用灌砂法或水袋法检测,土基区应不小于83%,土面区应不小于72%。其标准干密度应根据每一种填料的不同含石量的最大干密度作出标准干密度曲线,然后根据试坑挖取试样的含石量,从标准干密度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标准干密度。4.6低温施工

4.6.1 连续15d昼夜平均气温在00C以下进行施工时,属于低温施工。4.6.2 大面积土基填土,禁止低温施工。

4.6.3 局部土基填土必须延至低温期结束的工程,应制订低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包括工程数量、施工方法、防冻措施、施工工期等),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4.7雨季施工

4.4.1 雨季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根据地形、地势作好防洪及排水(截水)系统。利用场区永久或临时排水系统,排除场区水流或洼地积水。雨季土基填土应特别注意填料的选择,选用含水量合适的土,如土质过湿应晾干后再用。雨天开挖土方时,在取土面和工作地段,应保持一定的排水坡度,以便雨停后即可施工;若取土地点地下水位较高,应挖纵横向排水沟,将水引出,降低地下水位。4 土基填挖土方,不宜全面铺开,应做到随挖、随填、随摊铺、随碾压密实,充分利用雨停间隙施工。5 分层填土,每层表面应有1.0%~1.5%的横坡,并整平。雨前或每日收工前应将摊铺的松土碾(夯)压完毕,若来不及碾(夯)压实及时覆盖。

4.7.2 雨季石方爆破,宜尽可能打水平炮眼,以免炸药、雷管受潮发生哑炮。

4.8 施工质量控制

4.8.1 为保证压实质量,应按规定检查土基的密实度。取样检验数目,应符合表4.8.1的规定。

4.8.2 土基及土面区竣工高程和平整度应符合表4.8.2规定。

表4.8.1 土基及土面区密实度检测要求 项

目 频

数 检测方法 标

基 每层1000m21点 环刀法、灌砂法或水袋法 密实度符合表4.5.2要求;固体体积率符合4.5.11 条件要求

跑道端安全区,升降带平整区 每层1000m21点 同上 同上 其他土面区 每层2000m21点 同上 同上 坑、沟、塘等处理 每层≤500m21点 同上 同上

表4.8.2 土基及土面区平整度及高程检测要求 项

目 频数 检测方未能 标准值(mm)土

基 高

程 10m×10m方格网控制 水准仪 +

10、-20平整度 每1000m2 1点 3m直尺(最大值)≤20 跑道端安全区,升降带平整区 高

程 20m×20m方格网控制 水准仪 +30平整度 每2000m2 1点 3m直尺(最大值)≤50 其他土面区 高

程 20m×20m方格网控制 水准仪 +50平整度 每5000m2 1点 3m直尺(最大值)+50

5基础工程 一般规定

5.1.1 基础工程应在对其下部的土基和相关隐蔽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施工。5.1.2 基础为多层时应在对其下层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充许进行上层施工。5.1.3 施工前应对采料场和已进场的材料,按设计的规格和质量要求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

5.1.4 应避免在做好的基础上重挖埋设电缆管线、供油管线或其它管线。不能避免时,对被破坏的基础应恢复到设计要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后,方可进行上部的道面工程施工。

5.1.5 基础厚度较大或层次材料不同时,应分层施工。

5.1.6 基础工程在正式开工前应铺试验段,检测各项技术指标能否达到设计要求。5.2 水泥稳定土 5.2.1 一般规定 水泥稳定土基础按照土中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组成不同,分为水泥稳定粗粒土、水泥稳定中粒土和水泥稳定细粒土。道面工程的基层和底基层可使用水泥稳定粗粒土和水泥稳定中粒土;不得使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和水泥土。水泥稳定土混合料施工应采用厂拌法集中拌和并采用摊铺机摊铺。3 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土,不应用水泥稳定。水泥剂量应以水泥质量占全部粗细颗粒的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即水泥剂量=水泥质量/干土质量。水泥稳定土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O57)进行。

5.2.2 材料质量标准和混合料组成设计 1 水泥

1)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土。2)水泥强度等级宜采用32.5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及早强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6h以上的水泥,如达不到要求可掺缓凝剂。3)禁止使用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4)使用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

各类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土施工。如遇可疑水源应进行试验鉴定。集料

1)水泥稳定土做底基层,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5mm,其颗粒组成应符合表5.2.2规定的级配范围。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

10、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

2)水泥稳定土做上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其颗粒组成应符合表5.2.2规定的列级配范围。

表5.2.2 水泥稳定土的颗粒组成范围 通过质量

百分率(%)部 位

目 底 基 层 基

层 筛

寸(mm)37.5 100 31.5 90~100 100 26.5 90~100 19 67~90 72~89 9.5 45~68 47~67 4.75 29~50 29~49 2.36 18~38 17~35 0.6 8~22 8~22 0.075 0~7① 0~7① 液限(%)<28 塑性指数 <12 <9 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3)水泥稳定土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0%。4 混合料组成设计

1)稳定土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同一土样按最小、中间和最大水泥剂量进行试配,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压实)密度。按规定达到的密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即试件的干密度=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现场要求密实度。3)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所得干密度制备强度试验的试件。试件在规定养生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偏差系数范围为10%~15%,若大于此值,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根据达到要求的强度标准选择水泥用量。

在此剂量下,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 R 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R ≥Rd/(1-ZaCv)式中:Rd----设计抗压强度;

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a----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取保证率95%,即Za=1.645。

4)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5.2.3 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 1 混合料拌和 1)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应先调试所有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2)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采用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时,土块最大尺寸不得大于15mm。配料应准确,保证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符合要求。

3)拌和混合料的用水量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4)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

5)每盘搅拌机混合料的体积,不得超过搅拌机上标示的搅拌机的容量。2混合料运输

1)水泥稳定土混合料运输宜采用自卸机动车,并以最短时间运到摊铺现场。2)混合料从搅拌站运至摊铺现场时应保持水份,必要时应对运料车辆加盖。3)运输道路路况应良好,避免运料车剧烈颠簸,致使混合料产生离析现象。3混合料摊铺和碾压

1)混合料运到现场后,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摊铺机宜连续摊铺。

2)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3)基础分两层施工时,在铺筑上层前应在下层顶面先洒水湿润。

4)混合料每层摊铺厚度应根据碾压机具类型确定。用12t~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 ;用18t~20t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

过20cm ;采用能量大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经过试验可适当增加每层的压实厚度。压实厚度超

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

5)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的密实度(重型击实法)上基层不得少于98%;底基层不得小于97%。

6)水泥稳定土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7)当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应立即用轻型两轮压路机并配合12t以上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应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道面全宽时为一遍,一般需压6~8遍,直到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8)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1.5~1.7km/h为宜,以后逐渐增加到2.0~2.5km/h。9)为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损坏,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地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10)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份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适量的水份。

11)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达到质量要求。

12)水泥稳定土应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至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h。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碾压结束之前,其纵横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3)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 ,应设置横向接缝。设置横向接缝时,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修整整齐,紧靠混合料处放置与压实厚度相同的方木,整平紧靠方木处的混合料,方木另一侧应支撑牢固以防碾压时将方木移动,用压路机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在重新摊铺混合料之前,将固定物及方木移去,并将四周清理干净。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下一段的混合料。

14)宜采用多台摊铺机前后相距5m~8m并排同步向前推进摊铺混合料,以减少纵向接缝数量。在纵向接缝处,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面搭接。纵缝的设置,在前一幅摊铺时,靠中央的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支撑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养护结束后,在摊铺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5.2.4 水泥稳定土冬、雨季施工 水泥稳定土结构层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0C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0C~-50C)到来之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完成。水泥稳定土在雨季施工时,应注意天气变化,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对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护水泥和细集料,防止雨淋。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搅拌时混合料的用水量。5.2.5 养护及交通管制 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分层施工时,如上层水泥稳定土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则下层水泥稳定土碾压完后,宜养护7d后再铺筑上层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养生7d后,方可铺筑基层。每一施工段碾压完成并经检查密实度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护。基础养护期不应少于7d。养护宜采取湿治养护,如无纺布、麻布袋、砂等。在整个养护期间应保持潮湿状态,不应忽干忽湿。在干旱缺水地区也可采用不透水薄膜、乳化沥青养护。4 养护结束后,应将覆盖物清除干净。5 养护期间应限制重型车辆在基础上行驶。养护期后临时在基础上开放交通作为通道时,应采用保护措施。5.3 石灰稳定土 5.3.1 一般规定 石灰稳定土按照土中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组成不同,分为石灰稳定粗粒土、石灰稳定中粒土和石灰稳定细粒土。石灰稳定土只适用于机场飞行区道面工程的底基层,并只能使用石灰稳定土粗粒和石灰稳定中粒土。石灰稳定土混合料施工应用厂拌法集中拌和并采用摊铺机摊铺。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采用石灰稳定。4 石灰稳定土的石灰剂量以石灰质量占全部粗细颗粒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即石灰剂量=石灰质量/干土质量。石灰稳定土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进行。

5.3.2 材料质量标准和混合料组成设计

石灰

1)石灰应采用磨细生石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2)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石灰在野外堆放时间较长时,应妥善覆盖保管,不应遭日晒雨淋。

表5.3.2 石灰的技术指标

类 别 指 标

项 目 钙质生石灰 镁质生石灰

级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85 ≥80 ≥70 ≥80 ≥75 ≥65 未消化残渣含量

(5mm园孔筛的筛余,%)≤7 ≤11 ≤17 ≤10 ≤14 ≤20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5 ≥5 注:硅、铝、镁氧化物含量之和大于5%的生石灰,其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指标为:Ⅰ等≥75%,Ⅱ等≥70%,Ⅲ等≥60%;未消化残渣含量指标与镁质生石灰指标相同。水

饮用水可用于石灰稳定土施工。如遇可疑水源应进行试验鉴定。3集料

1)级配碎石、末筛分碎石、砂砾、碎石土、砂砾土、煤矸石及粒状矿渣均可做石灰稳定土材料。石灰稳定土中碎石、砂砾或其他粒状材料的含量应在70%以上,并应具有一定级配。

2)用做底基层的石灰稳定土,颗粒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3)石灰稳定土中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5%。

4)用石灰稳定不含粘性土或无塑性指数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时,应添加15%左右的粘性土。

混合料组成设计

1)石灰稳定土底基层的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用同一种土样按最小、中间和最大石灰剂量进行试配,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按规定达到的密实度,分别计算不同石灰剂量试件应有的干密度,即试件干密=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规定达到的密实度。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所得干密度制备试件。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偏差系数范围为10%-15%。若大于此值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5)根据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标准,选择合适的石灰剂量。在此剂量下,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

R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R ≥Rd/(1-ZaCv)式中:Rd----设计抗压强度;

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a----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取保证率95%,即Za=1.645。

工地实际采用的石灰剂量应比室内确定的剂量多0.5%左右。5.3.3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

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程序和要求按本规范5.2.3条各款规定执行。石灰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的密度应不小于97%。5.3.4石灰稳定土冬、雨季施工 石灰稳定土结构层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0C以上;在有冰冻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0C~-50C)到来之前的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完成。稳定土层宜有半个月以上温暖气候期养护。在雨季施工石灰稳定土时,应做好排除表面水的措施,防止混合料过分潮湿。3 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护石灰免受雨淋。5.3.5 养护及交通管制 石灰稳定土养护期不宜少于7d。在养护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湿或忽干忽湿。

在养护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石灰稳定土底基层分层施工时,下层石灰稳定土碾压完成后,可立即铺筑上层石灰稳定土,不需专门的养护期。5.4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5.4.1 一般规定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分为石灰粉煤灰类稳定土和石灰其他废渣类稳定土。可利用的工业废渣包括:粉煤灰、煤渣、锅炉矿渣、钢渣(已崩碎稳定)及其它冶金矿渣和煤矸石等。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可用于基层和底基层。但二灰、二灰土和二灰砂不宜和用做基层。石灰工业废渣混合料采用质量配合比计算,以石灰:粉煤灰:集料的质量比表示。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使用。石灰工业废渣混合料应采用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并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进行。

5.4.2 材料质量标准和混合料组成设计

石灰

1)工业废渣稳定土所用石灰采用磨细生石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3.2生石灰质量要求。

2)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石灰在野外存放应覆盖防潮。

粉煤灰

1)粉煤灰中SiO2、Al203和Fe203的总含量应大于70%。

2)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应超过20%。

3)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4)可采用干粉煤灰或湿粉煤灰,湿粉煤灰含水量不宜超过35%。使用时应将凝块的粉煤灰打碎过筛,并清除有害杂质。

煤渣

煤渣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0mm,颗粒组成应有一定级配,不宜含有杂质。二灰稳定土

1)二灰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不宜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2)二灰稳定土用做底基层时,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各种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都可用二灰稳定后做底基层。

3)二灰稳定土用做基层时,二灰质量应占15%~30%;集料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宜接近0。

4)二灰稳定级配砂砾和二灰稳定级配碎石中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5.4.2规定的级配范围。

表5.4.2二灰稳定集料中集料颗粒组成范围要求 应用层位 底 基 层 基

集料种类 级配砂砾 级配碎石 级配砂砾 级配碎石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 100 100 31.5 58~100 90~100 100 100 19.0 65~85 72~90 85~100 81~98 9.5 50~70 48~68 55~75 52~70 4.75 35~85 30~50 39~59 30~50 2.36 25~45 18~38 27~47 18~38 1.18 17~35 10~27 17~35 10~27 0.60 10~27 6~20 10~25 6~20 0.075 0~15 0~7 0~10 0~7

5)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对于基层应不大于30%;对于底基应不大于35%。水

各类饮用水均可用于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混合料组成设计

1)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的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规定。

2)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确定石灰与粉煤灰或石灰与煤渣的比例,确定石灰粉煤灰或石灰煤渣与碎石(或砾石)的质量比例,并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3)采用二灰级配集料做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可用1:2~1:4;石灰、粉煤灰与集料的比例可用20:80~15:85。

4)采用石灰煤渣做基层或底层时,石灰与煤渣的比例可用20:80~15:85。5)采用石灰、煤渣、集料做基层或底层时,石灰:煤渣:集料可选用(7~9):(26~33):(67~58)。

6)为提高石灰工业废渣的早期强度,可外加1%~2%的水泥。

7)制备不同比例的二灰土或二灰集料混合料,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各种二灰土或二灰集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8)按规定达到的密实度分别计算不同配比时二灰、二灰集料试件应有的干密度,即试件的干密度=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规定达到密度实度。

9)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所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护6d、浸水24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偏差系数范围为10%~15%。

10)根据设计的抗压强度标准,选定混合料的配合比。在此配合比下,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 R 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R ≥Rd/(1-ZaCv)式中:Rd----设计抗压强度;

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a----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取保证率95%,即Za=1.645。

5.4.2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应先调试所有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拌和时土块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粉煤灰块不应大于12mm,且9.5mm和2.36mm筛孔的通过量应分别大于95%和75%。3 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

混合料的含水量应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值。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密实度应不小于98%,底基层密实度应不小于97%。5 拌成的混合料的堆放时间不宜超过24h ,宜在当天将拌成的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不宜将拌成的混合料长时间堆放。

其他要求同本规范 5.2.3条。

5.4.3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冬、雨季施工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结构层施工期的日最低温度应在50C以上;在有冰冻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0C~-50C)到来之前一个半月完成。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在雨季施工时,石灰、粉煤灰和细集料应有覆盖,防止雨淋过湿。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搅拌用水量。5.4.4 养护及交通管制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层从碾压完成后的第二天开始养护。必须保湿养护,防止其表面干燥。2 石灰工业废渣基层分层施工时,下层碾压完毕后,可以立即铺筑上一层,不需专门养护期。对于二灰稳定粗、中粒土的基层,养护期一般为7d。4 在养护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层上未铺封层或面层时,禁止开放交通;当施工中断,临时开放交通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表面遭破坏。5.5 级配碎石 5.5.1 一般规定 级配碎石可用于道面工程的基层和底基层。用做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石应由预先筛分成几组的不同粒径的碎石(如:3.75~19mm,19~9.5mm,9.5~4.75mm的碎石)及4.75mm以下的石屑组配而成。缺乏石屑时,可以掺加细砂砾或粗砂。级配碎石用做基层时,其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1.5mm以下;用做底基层时,其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下。级配碎石的施工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并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5.5.2 材料质量标准及混合料组成 轧制碎石的材料可采用各种类型的坚硬岩石、圆石或矿渣。圆石的粒径应是碎石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矿渣应采用已崩碎稳定的,其干密度不小于960kg/m3。

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应超过2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3 石屑可采用碎石场中的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也可采用级配较好的天然砂砾或粗砂代替石屑。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5.5.2的规定。

表5.5.2级配碎石或级配碎砾石的颗粒组成范围 应用层位 基

层 底 基 层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 100 31.5 100 83~100 19.0 85~100 54~84 9.5 52~74 29~59 4.75 29~54 17~45 2.36 17~37 11~35 0.6 8~20 6~21 0.075 0~7② 0~10 液限(%)<28 <28 塑性指数 <6(或9①)<6(或9①)注: 1 潮湿多雨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6,其他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9。2 对于无塑性的混合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接近高限。当粒径小于0.5mm细粒土塑性指数偏大时,塑性指数与小于0.5mm以下颗粒含量乘积应满足:在年降雨量小于600mm的地区,地下水位对土基没有影响时,乘积不应大于120;在潮湿多雨地区,乘积不应大于100。级配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对于基层不应大于26%;对于底基层不应大于30%。5.5.2 级配碎石的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 在中心搅拌站级配碎石混合料可采用强制式拌和机、卧式双转轴浆叶式拌和机或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和机等机械集中拌和。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应分别堆放。雨季施工期间,石屑等细集料应有覆盖,防止雨淋。在搅拌之前应调试搅拌设备,要求混合料配料准确、搅拌均匀、含水量达到规定要求。

级配碎石混合料运到现场后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其他碎石摊铺机摊铺碎石混合料。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整形后,当混合料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由两侧向中心,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道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碾压6~8遍,直至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1.5~1.7km/h为宜,以后逐渐增加到2.0~2.5km/h。7 采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6cm;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可达20cm。碾压过程中应设专人添加细料,以填满空隙达到密实稳定。碎石混合料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密实度,对于基层应不小于98%,对于底基层应不小于96%。9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地段上调头或急刹车。横向接缝的做法是,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靠近摊铺机当天未压实的混合料,可与第二天摊铺的混合料一起碾压,应注意结合部分混合料的含水量。必要时应人工补充洒水,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要求。应减少纵向接缝。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在前一幅摊铺时,在靠后一幅的一侧应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级配碎石的压实厚度相同。在摊铺后一幅之前,将方木或钢模板除去。5.6 级配砂砾 5.6.1 一般规定级配砂砾主要用于道面工程的底基层。天然砂砾应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塑性指数偏大的砂砾,可加少量石灰降低其塑性指数,也可用无塑性的砂或石屑进行掺配,使其塑性指数降低到符合要求。3 可在天然砂砾中掺加部分碎石或轧碎砾石,以提高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5.6.2 材料质量标准及混合料组成 用做底基层的级配砂砾,砾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2 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3 级配砂砾集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0%。级配砂砾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5.6.2 规定。表5.6.2 级配砂砾底基层的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mm)53 37.5 9.5 4.75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比 100 80~100 40~100 25~85 8~45 0~15 液限(%)<28 塑性指数 <9 5.6.3 级配砂砾的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 集料用自卸汽车运到摊铺现场后,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其松铺系数约为1.25~1.35。

2用平地机进行拌和,一般需拌5~6遍。拌和过程中,用洒水车洒水。拌和结束后,混合料的含水量应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用平地机将拌和均匀的混合料按设计的纵横坡度进行整平和整形。整形后,当混合料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12t 以上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由两侧向中心,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道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碾压6~8遍,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1.5~1.7km/h为宜,以后用2.0~2.5km/h。采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6cm;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可达20cm。

级配砾石混合料按重型击实法确定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6%。两作业段的横缝,应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5m~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部分一起整平后碾压。应尽量减少纵向接缝,纵缝应搭接拌和。第一幅全宽碾压密实,在后一幅拌和时,应将相邻的前幅边部约50cm搭接拌和,整平后碾压。5.7 施工质量控制

5.7.1 基层、底基层的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7.1的规定。

表5.7.1 基层、底基层的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工程类别 项

目 频度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底 基

层 高程(mm)10m×10m方格网控制 +5-15 水准仪

厚度(mm)均

值 每5000m26个点-10 挖坑或钻孔取芯 单个值-25 挖坑或钻孔取芯

宽度(mm)每100延米1处 +0以上 用尺量 横坡度(%)每100延米3处 ±0.3 水准仪

平整度(mm)每100延米3处 <12 每外用3m直尺连续量10尺,取最大值 基

层 高程(mm)10m×10m方格网控制 +5-10 水准仪

厚度(mm)均

值 每400026个点-8 挖坑或钻孔取芯 单个值-10 挖坑或钻孔取芯

宽度(mm)每100延米1处 +0以上 用尺量 横坡度(%)每100延米3处 ±0.3 水准仪

平整度(mm)每100延米3处 <8 每外用3m直尺连续量10尺,取量最大值

5.7.2基层、底基层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7.2的规定。

表5.7.2 基层、底基层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 工程类别 项

目 频

度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级 级 配 配 碎 砂

石 砾 底基层 含水量 异常时随时试验 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现场观察 级配 异常时随时试验 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现场观察 拌和均匀性 随时试验 无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现场观察 密实度 每2000m23点 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灌砂法或水袋法

塑性指数 每4000m21次,异常时随时增加试验 小于本规范规定值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验 级 配 碎

石 基层 含水量 异常时随时试验 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现场观察 级 配 每2000m21次 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验 拌和均匀性 随时观察 无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现场观察

密实度 每2000m2检查3点 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灌砂法或水袋法

塑性指数 每1000m21次,异常时随时增加试验 小于本规范规定值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验

集料压碎值 现场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不大于本规范规定值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验 水 泥 或 石 灰 稳 定

土 级 配 每2000m21次 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验

集料压碎值 现场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不大于本规范规定值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验 水泥或石灰剂量 每5000m2或每台班1次,至少6个样品 不少于设计值-1.0%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验

含水量 异常时随时试验 符合本规范规定要求 现场观察

拌和均匀性 现场随时观察 无灰条、灰团,色泽均匀,无离析现象 现场观察 密实度 每2000m2检查3次以上 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灌砂法或水袋法

抗压强度 每2000m2不小于6个试件 符合本规范规定要求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验 石 灰 工 业 废 渣 稳 定

土 配合比 每2000m21次 石灰剂量不小于设计值-1%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验 级 配 每2000m21次 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验 含水量 现场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最佳含水量+1% 现场观察 拌和均匀性 随时观察 无灰条、灰团,色泽均,无离析现象 现场观察 密实度 每2000m2检查3次以上 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灌砂法或水袋法

抗压强度 每2000m2不小于6个试件 符合本规范规定要求 现场取样,试验室试验 5.7.3 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应钻取试件检查其整体性。水泥稳定基层的龄期7~10d时,应

能取出完整的芯样。二灰稳定基层的龄期20~28d时,应能取出完整的芯样。垫

6.1 垫层材料应以就地取材为原则,通常采用中粗砂、砂砾、碎石以及工业废渣等材料;必要时也可选用水泥、石灰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等。垫层的结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6.2 用于垫层的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寒冷地区垫层材料还应具有抗冻性。6.3 垫层厚度较大需分层设置时,上、下垫层强度应由高向低排列。

6.4 垫层材料的摊铺和碾压要求可参照同类基础材料的施工方法进行,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混凝土道面基础注浆加固 7.1 浆液材料要求

7.1.1 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受潮变质结块的水泥不得使用。水泥的各项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出厂试验单。7.1.2 粉煤灰: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用磨细粉煤灰或粗灰代替部分水泥,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掺入量为水泥重量的20%~30%。7.1.3 水:应采用饮用水。

7.1.4 细砂:在浆液中可掺入一定量的细砂,通过试验确定其可灌性及砂浆强度。7.1.5 外加剂:为改善浆液的性能,可在浆液拌制时加入如下外加剂,但应通过试验确定: 加速浆液凝固的水玻璃,其模数为3.0%~3.3%,一般掺量为水泥用量0.5%~3%。提高浆液的扩散能力和可灌性的表面活性剂(或减水剂),一般掺量为水泥用量0.5%~3%。为提高浆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防止固体颗粒离析和沉淀,可掺入膨润土,其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3%。7.2 技术要求

7.2.1注浆前应查明现有水泥混凝土道面板破损、脱空、沉降等情况及道面下基础结构类型。

7.2.2 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注浆设计文件、施工图纸与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7.2.3 根据现场条件,布置施工组织方案。对不停航条件下进行注浆施工时应作不停航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

7.2.4 注浆正式开始前,应预先作注浆试验段,检验注浆的机具设备、注浆流量、压力、材料配合比、强度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7.2.5 施工单位应根据试验结果与设计文件,提出正式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审定批准后实施。

7.2.6 根据每一块水泥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大小,注浆孔一般为3~5个,成梅花型布置,使被加固的基础材料在平面和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一个整体。7.2.7 根据设计要求孔数在每块水泥混凝土板上布孔,每孔应作标记。

7.2.8 钻孔钻至设计深度后,应采用空压机进行吹孔,吹孔时间不得少于10s,吹孔完成后方可进行注浆。注浆前应对注浆孔采取封孔措施,防止浆液外溢。

7.2.9 注浆量取决于不同的基础类型、基础材料的孔隙率、浆液的配合比、浆液的渗透性等因素。

7.2.10注浆施工顺序宜采取先外围、后内部的施工方式。对于单块道面板注浆孔布置为5孔时,一般先注边部四孔,中间孔根据中溢浆情况决定注浆时间。紧邻注浆范围以外有边界约束条件时,也可采用自内侧开始,顺次往外侧注浆方法。

7.2.11 注浆开始前应充分作好准备工作,包括机具仪表、管材、注浆材料、水、电、计量设备等。注浆一经开始即应连续进行,力求避免中断。

7.2.12 浆液经集中搅拌均匀后运至现场搅拌桶前,并经筛网过滤,注浆过程中应不停缓慢搅拌,每批浆液应在初凝时间前注完。7.2.13 达到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即可停止注浆: 1 注浆过程中每块板角的抬升量达到设计要求;

注浆过程中道面板四周板缝或其它注浆孔出现大量冒浆; 3 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两倍时尚未达到上述两条要求的。

7.2.14 施工单位对注浆施工过程应准确记录,应有计算机控制压力和流量记录,并采用自动流量表和压力表自动打印记录,及时整理分析资料,作好施工日志及图表,以便指导注浆工程顺利进行,为验收工作作好准备。

7.2.15 施工时应现场取样制作7d、28d抗压强度试件各一组。施工中的每批注浆材料应保留足够的试件,以满足检查及验收的需要。

7.2.16 在夏季炎热条件下注浆时,用水温度不得超过300C~350C,应避免盛浆桶和浆液连续暴晒。

7.2.17 冬季施工时,当日平均温度低于50C或日最低温度低于-30C时,应停止施工。7.3 质量检查与控制

7.3.1 注浆过程中应用水准仪和标尺检查每块道面板角四点高程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3.2 施工过程中,每一台班检查注浆材料配合比与抗压强度值(7d、28d)应不低于设计规定值。

7.3.3 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必须每天检查施工单位水泥实际用量、浆液配合比及注入的浆液量是否相匹配。

7.3.4 注浆工程完成一个月后应对道面进行检测,宜采用重锤式弯沉仪(HWD)进行道面无破损检测,检测的数量应不低于灌浆道面板总量的5%。同时根据基层材料情况可以采取钻孔取芯检查浆液的充填和密实情况,取芯数量跑道按5000m2~10000m2取一试样,其它道面可根据实际注浆面积由监理工程师确定。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项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第三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作总结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项目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施工工作总结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承载力大、抗水毁能力强等优点。自80年代以来,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现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受交通量剧增、超载运输情况严重的影响,以及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面临修复问题。而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往往是优先考虑的修复措施。本人结合广州增城增派公路改造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情况对改造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工艺进行总结。

一、项目概况

增派公路南起荔新公路,北连派潭高滩S355省道,途经荔城、小楼、派潭三个镇(街)20多个行政村,贯穿增城南北,成为增城第一条自驾车旅游绿道。增派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建成后荔城至派潭段为26.9公里,双向四车道(路面宽度15.5~31m),派潭至高滩段为11.493公里,双向两车道(路面宽度7m),设计时速为60km/h,设计使用寿命15年。全线旧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内容主要为处理既有路面病害,铺设应力吸收膜,其上加铺10cm沥青混凝土路面(6cm AC20+4cm AC13)。

二、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思路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施工周期短、噪音小、平整度好、行车舒适等优点,对于以旅游功能为主的改造工程而言,选择沥青路面是比较理想的方案。但由于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往往会出现反射裂缝、脱皮等病害,因此,旧路改造工程中对沥青路面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在施工前主要从以下几点控制路面施工质量:

1、选好原材料。用于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主要是沥青和集料,本项目在设计中明确规定了沥青必须为改性沥青(双层改性),而且要选用进口优质沥青。面层集料选用辉绿岩,破碎工艺必须为反击破碎。这对工程质量的保证有极大的好处。

2、按三阶段配合比设计程序,选择最优的沥青配合比。一个好的沥青配合比必须具备性能优良、施工和易性好等特点。根据我公司拌和楼多年的使用经验,结合该项目的具体特点,在配合比设计时分别采用粗级配、中值和细级配三种方案进行设计,通过对比配合比的参数及现场施工情况,最终选择适宜的方案作为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主要控制好各规格集料的加热温度及沥青的加热温度、拌和时间、每盘料的配合比,保证混合料的级配及油石比符合基准配合比要求。改性沥青的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160~170℃之间,集料的温度比沥青的温度高10~15℃左右。拌和时间按干拌5s,湿拌35s控制,主要以混合料无花白料为准。混合料的出楼温度一般控制在160~175℃之间。

3、装料与运输

沥青混合料在装车时,一般情况下司机喜欢从前向后依次装料,但从控制混合料离析的角度来看,这种装料方法容易造成混合料的离析。由于现在一般运料车的车厢较高,一次装满后混合料高度过高,粗集料易在车厢内产生竖向滚动,出现顶部混合料细,底部混合料粗的情况,因此在装车时宜分3~5次来回移动车辆装料。3次装料方法为:按前→后→中间的顺序装车,这对于车厢不高的车辆比较合适,对于车厢较高的车一般分5次装料,装料方法为:前→后→中间→中前→中后,这种装料方法要注意每次装料的高度不宜超过1.5米。通过多次移动车辆装料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混合料的装料离析。

混合料运输过程主要是控制好温度损失。按此目的,一般选择路径短、快速便捷、不易堵塞的路线,若无法避免,则要对料车采取保温措施,如加苫布或其它保温材料。对于天气不稳定的情况,一定要加盖防雨蓬布,并且覆盖时蓬布要延伸到车厢外,防止雨水沿车厢渗入混合料中。

4、摊铺与碾压

沥青混合料初次摊铺前,应首先摊铺最晚到的温度较高的混合料,一般刚开始摊铺时摊铺机温度较低,用高温的混合料有利于摊铺机快速预热,不易出现拖痕,而且有利于碾压密实。摊铺过程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 运料车不能碰撞摊铺机。运料车应在摊铺机顶辊前20cm停下来,由摊铺机推动料车前行。

② 摊铺机尽可能不要停机,匀速连续摊铺作业。不能时快时慢,产生顿挫。特别是不能长时间停机,造成混合料温度降低,出现明显凸起痕迹。

③ 摊铺机每铺完一车料时,不要将料仓内的混合料清空,应将余料与下一

2、对反射裂缝的处理方案较多,各种方案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采用应力吸收夹膜的方案在本项目中应用是不成功的,并未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运料车对土工布的破坏是比较严重的,建议其它项目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应力吸收层或其它更好的工艺,如strata应力吸收系统等。

第四篇: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总结

简阳市内南环线道路灾后重建工程

(K000+000—K1+688)

施 工 总 结

四川广安智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简阳市内南环线道路灾后重建工程

施 工 总 结

由四川广安智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施工的简阳市内南环线道路灾后重建工程段公路工程,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简阳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及项目监理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项目部积极组织、精心施工,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本标段的各项施工任务,现将本合同段的施工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概况

1.1.1项目业主:简阳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1.1.2监理单位:四川省蜀典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1.1.3监督机构:简阳市质量和安全监督站 1.1.4设计单位:四川东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1.5施工单位:四川广安智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1.6招标代理机构:重庆合信建设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1.1.7项目名称:简阳市内南环线道路灾后重建工程 1.1.8建设地点:四川省简阳市简城镇

1.1.9招标范围:施工图纸与工程量清单所示范围 1.2.0计划工期:60日历天

1.2.1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现行相关验收标准,验收合格

1.2.2建设规模和内容:南环线道路总长1.8公里,宽30m,路面维修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

(二)、合同主要工程量及合同金额:(1)路面主要工程量:

A、挖除破损混凝土路面:5538㎡ B、人行道彩砖铺设5508㎡,C、铺设沥青混凝土25704㎡(2)涵洞工程:

A、圆管涵5道。B、盖板涵2道。

(3)合同金额为5129017.51元。

二、施工过程

本项目自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开工,到二O一一年六月十日全部完工。

(一)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在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起进行,在二O一一年六月全部准备工作结束。

1、抓紧组建项目组织机构,积极配备各施工人员,及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开展工作。

我们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按照简阳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的要求和投标文件的承诺,立即组建了四川广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内南环线道路灾后重建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1人,质检负责人1人,下设工程技术部、财务部、试验室、综合办公室、材料机械部、后勤部等五部室。项目经理部的组成人员及时进入施工现场开展施工准备工作,按照我公司的有关规定,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工作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设置了项目部的职能机构和生产机构,及时做到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任务落实。使各部门的负责人全部尽快到位,在施工现场共有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共计:2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人员8人,以及从事各工种的技术工人12人,吸收劳务队伍6个,计划进入施工现场的劳动力250人左右,配合机械进行作业。

2、认真熟悉设计文件,依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施工复测,2007年10月进入工地后,我们把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进行分类整理,根据施工项目划分,按照项目施工的需求进行整理装订,及时下发到各施工人员手中,组织所有施工人员集中熟悉设计文件,了解设计文件的内容、体会文件的精神。在熟悉了设计

文件的基础上,按简阳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的要求,从2011年3月22日开始,对本标段的各交点、转点、水准点以及路线断面的高程和横断面进行了复核,向监理工程师整理填报了各种复测资料,及时请现场监理工程师对复测结果进行检查验收,为施工的开工准备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认真做好驻地建设,为确保正常施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我们的驻地建设按照实际情况采用租用的方式进行。

4、制定和完善项目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建全、图表上墙。根据我局在以往完成的工程施工项目的经验,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按照施工合同签订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的目标,为了确保本标段工程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我们按照本公司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经过认真研究和充分的讨论,制定了《四川广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内南环线道路灾后重建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中详细制定出了各项目机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施工的规定等有关规定和措施共十三个,在项目部进行了图表上墙布置,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九种图表、六个岗位职责制作成图表后悬挂在项目部各办公室的墙上。

5、组建工地实验室,开展工程施工的试验项目。我们进入工地后,及时配备了工地实验室的人员、仪器、设备,在房屋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划出房间作为工地实验室,并进行试验室制度图表上墙布置、仪器设备分类摆放,实验室的临时资质也及时的进行上报,在整个施工中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开展工作非常顺利,他们配合各分项施工的项目,请现场监理工程师采集土样和材料样品,及时送中心实验室进行施工前的检验。

6、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文明施工。为了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开展文明施工,我们在施工驻地共购置彩旗150面,印制横幅6条,在驻地周围进行悬挂,施工路段设立了彩门两幅;标示牌十二块;重复更换彩旗五十面及宣传标语,项目部机构名称和各办公室名称在所处的门上都进行了挂牌,为外来办事人员提供方便,项目部在门口还立了标示牌写明了工程名称和数量及主要负责人。并且在开工后对施工的重点路段构造物处进行挂牌施工。在各施工路段我们还积极主动的与当地镇政府、村民组织进行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尽量取得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7、根据工程需要配备施工所需的仪器设备,组织进场。从2011年3月份开始,我们按照施工的需要配备工程所需的测量、质检仪器,调运机械设备进场,施工时所用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核子密度仪等仪器,路基压实、洒水、整平机械都很好的发挥了其作用,施工中全标段共用施工仪器设备21台。

8、积极同现场监理联系,完成各分项工作的开工报告。自进入施工现场以来,我们对所做的工作及时向现场监理工程师汇报,请现场监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编写出施工组织设计,填写有关资料,向监理工程师呈报总体开工报告和有关具备开工条件的分项开工报告,及时的按照简阳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的安排进行施工。

(二)、路基桥涵工程的施工

在路基桥涵工程的施工中,路基土方、涵洞工程的分布的比较分散,根据工程的情况将全路段分为两个施工阶段。

在第一阶段施工中,我们将重点放在施工难度大,填方量大等特点,采用先通路,后填筑的方法分层填筑、分层压实路基填筑的质量。

在第二价段的施工中,由于此段路基为旧油面,必须保证通车的情况下施工,因此我项目部采取了半幅施工作业法,即清除部分旧油皮,平地机刮平,洒水压实,然后上料。再往前清部分油皮,依次半幅施工作业。

路基填料全部为检测合格的砂砾,在填筑时,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用振动压路机往返碾压,强振三遍,弱振三遍,最后静碾将轮迹收平,人工整修边坡,自检土方路基八大指标,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路基各检测项目的抽检,经检测合格后进行路基土石方工程的交工。

在涵洞施工中,由于涵洞较少但比较分散,由一个施工队进行涵洞工程的施工,盖板采用集中预制的方法。施工时,主要控制原材料的进场和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时,各材料全部过磅进行计量,以保证砼配合比。在结构尺寸上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盖板安装完成后,进行了水泥填充台背与盖板间的空隙,砂浆强度达到70%后进行了填土,并分层压实,压实度达到了规范要求。

(三)、路面工程的施工

路面垫层施工时,考虑到路面垫层和路基填方施工的相似性,仍由路基工程施工队承担路面垫层的施工。取料在由业主指定的料场中。在施工前,对各料场的砂砾进行试验,严格控制路面垫层料的级配,在用机械摊铺后用人工整平,然后用压路机压实,保证了路面垫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

沥青混合料厂拌和设备为西安筑路机械厂AMP-500拌和设备,采用60T沥青保温罐存贮沥青。所用碎石采用自采和外购两种方式。沥青由业主指定的兰州炼油厂生产的130号重道路交通石油沥青。施工前进行正确的施工放样,按设计尺寸进行中线恢复确定边线和高程控制。根据确定的路面边线,同时完成土路肩加固,控制铺筑路面的宽度和施工的高程。并清扫底层表面,在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铺筑前,基层表面用沥青洒布车洒一层透层油。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摊铺两项工艺是根据试验确定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通过配料计量,由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拌和,经检验合格,成为铺筑路面面层使用的合格材料。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控制好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用自卸汽车运至摊铺现场,由安装调试好的沥青混合料摊铺设备进行均匀摊铺,达到设计要求的平面尺寸和高程。压实摊铺设备将沥青混合料摊铺后,立即进行压实,根据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由不同类型压路机经过初压、复压和终压,达到压实强度的标准。通过压实工艺的施工,沥青混合料面层成型,经检测合格后开放交通进行养护。在养护阶段,通过控制交通量和行车时速使成型的路面面层更

加稳定。成型合格的面层经养护、观察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路面面层的交工验收。

路缘石在施工时,预制在预制厂统一进行,由试验室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坍落度,预制厂保证预制的质量。在现场安装时,先放出路基中线,然后挂线进行安装,在安装时由施工人员现场指导,所安装的路缘石直顺度的线形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四、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工程运营生产百年大计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施工承包企业生死存亡、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问题,作为工程施工的承包商,应该从领导和决策方面,以战略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我公司在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基础上,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组成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整个合同段工程质量的创优规划、方针、措施。各项施工队分别设有质量管理现场领导小组,由施工负责人、质检负责人组成。施工队一级的质量管理机构在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下,制定本工段施工区段的创优措施,质量实施计划,并重在现场落实,施工队所属各班组根据自己的创优目标拟定项目工程具体的分项实施计划,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最终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是整个工程质量的最高领导机构,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和实验室主任组成,制定整个合同段工程质量创优规划、方针、措施。各分项施工分别设立质量管理现场小组,由施工队长、质检员、专业工程师组成。质检处和试验室专职抓现场质量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确立的目标,重点是操作、控制上下功夫,必须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认真组织落实,具体措施为:

(一)、狠抓工程技术工作,为质量管理奠定基础

(二)、树立一切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强调工程质量的全面管理的重要性。

(三)、采取科学管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

(四)、完善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坚持标准,严格规范施工程序。在工程施工中不管是取料、备料,还是碾压、预制,都要从源头抓起,按规范程序办理,切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简化程序的现象发生,一经发现将从重处罚,绝不留情。为了保证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根据选题控制的总体目标,建立以下制度:

1、施工队请验报告制度;

2、工程的自检制度;

3、施工质量签认制度;

4、工序交接制度。

(五)、抓好材料及成品、半成品构件质量控制

1、进场前的材料检查;

2、进场材料质量控制;

3、施工中材料质量控制 ;

4、外购成品及半成品构件质量控制;

5、材料及构件进场、储存及搬运。由于加强了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落实了各项责任制,所完成的所有施工项目均符合设计要求,未出现过返工及质量事故。并在施工期间得到项目办两次通报表扬。

五、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安全生产是公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是工程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越是工期紧,任务重,越要重视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结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检查和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和质量现任事故;坚持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树立起良好的施工企业形象,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把质量、进度同安全文明施工紧密的结合起来,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每次开会我们把安全生产摆在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结合本合同段拉运料在交通密集的施工特点,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重点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施工路段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注意行车安全,在主要施工路口由专门指挥车辆的安全人员,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整个施工过程未发生安全生产的责任事故,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为杜绝重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把一般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展,特制订安全措施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项目经理亲自抓安全生产和安全教育,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营造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安全,人人懂安全的安全生产氛围,创建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生产环境,凝聚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安全生产动力。使安全生产教育落到实处,得到好的成绩。

(二)、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俗语说的好,“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所以我标段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安全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是根本,根本是落实,才能发挥它的行为准则作用,我们在这方面做到铁面无私,违反者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罚。

(三)、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用多种教育形式,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安全保证体系,使安全管理制度化,教育经常化。

(四)、加强施工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手段,也是防止事故发生,减少因安全问题而造成不必要损失的有效办法。结合本标段实际情况,以石料场、拌和站、运输为安全重点,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活动,按照“三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消除隐患,限期整改。

所采取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人,在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施工中未发生安全事故,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六、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应用情况 本项目无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应用。

七、工程变更

我项目经理部在施工当中,发现与设计不符的部分或者是根据实际地形需要增设工程项目的部分后,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反复核算,和设计文件做了详细的对比后,以文件形式做了变更设计报告。

按变更设计勘察报告的顺序,由现场监理工程师、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建设单位代表到现场调查,审查变更设计报告。最后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代表四方会签,确定变更设计报告的变更费用。

八、工程监理情况

本合同段的监理为四川省蜀典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在施工中监理始终和本标段施工人员同进同出,坚持施工第一线,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我标段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试验人员积极配合监理,在施工中,我们首先进行自检,经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九、工程交工情况

工程完工后由简阳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和项目监理部组织对工程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检查验收,对各标段存在的质量缺陷也全部指出,我标段根据工程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整改措施。我标段按照《城镇道路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经自检综合评分为 86 分,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评定为合格工程。

总之,在内南环线道路灾后重建工程项目中,由四川广安智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内南环线道路工程,发扬艰苦创业,知难而进的精神,抓重点、争速度、保质量,针对本标段的施工中的实际情况鼓足干劲、自加压力、集中人力,物力。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把质量,进度、安全落实到实处,圆满的完成了简阳市内南环线道路灾后重建工程的建设任务。

四川广安智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1/5/20

第五篇:桥面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

桥面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工艺

1、铺筑前的处理

沥青混凝土铺筑前对水泥混凝土桥面进行检查,桥面应平整、粗糙、干燥、整洁,不得有尘土、杂物或油污,桥面横坡应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予以处理,对尖锐突出物或凹坑予以打磨或补修。用人工清除浮屑和吹尘,然后用高压水枪清洗桥面,以利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桥面板有良好的结合。

2、测量放样

放出横坡控制点高程。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则进行铺筑。

3、铺筑防水层

(1)桥面防水层采用涂刷聚合物沥青(桥面专用)防水涂料。

(2)桥面防水层必须全桥面满铺,涂料必须拌匀;铺设防水层成行后立即铺筑保护层,在铺筑保护层前严禁包括行人在内的一切交通。

4、浇洒粘层

(1)铺筑沥青混凝土前应洒布粘层沥青,洒布粘层是使新铺沥青面层与下层表面粘接良好而浇洒的一种沥青薄层。粘

(2)粘层油采用机动的沥青撒布机喷洒,喷洒量为0.5L/m2。应注意洒布均匀,不得过量,不得漏洒。铺筑时气温不得低于10°C。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

(3)粘层乳化沥青洒布后,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完成,紧跟着铺筑沥青层,以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5、铺装沥青面层

(1)热拌和料运输时应保温、防晒、防污染,运到现场的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混合料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2)桥面沥青砼铺筑时,采用双钢丝基准的方法控制标高和平整度。在施工前应先用砂浆或沥青混合料将伸缩缝位置填平,以使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不受干扰,从而确保桥面铺装层的厚度和平整度。桥面沥青面层碾压时宜采用轻型压路机碾压,不得采用有可能损坏桥梁的大型振动压路机或重型压路机碾压。

(3)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为了防止轮胎上沾上泥土等污染物,本次施工在距前场100m处停放一辆装满水的水车,以便对可能出现的污染物进行清洗,并设置两台快速风干机,对运料车轮胎进行风干,确保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表面干净、干燥。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

(4)摊铺方式:

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主要采用机械摊铺。在摊铺过程,对沥青混合料温度做检测,其温度控制见下表:

沥青混合料摊铺及碾压温度

施工工序

AC-16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

150℃

混合实摊铺温度

不低于

正常施工

160℃

低温施工

140℃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

不低于

正常施工

150℃

低温施工

135℃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

不低于

钢轮压路机

80℃

开放交通的表面温度

不高于

50℃

(5)摊铺工艺:

烫平板加热

在摊铺机就位并调整完毕后,在开始施工之前或临时停工再工作时,应做好摊铺机和熨平板的预热保温工作。对熨平板加热的目的是减少熨平板及其附件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差。熨平板的预热温度应与沥青混合料温度接近,当熨平板温度较低时,热沥青混合料接触到未加热的熨平板底面时,会粘附在板底,当摊铺机向前行走时,附着在底板上的沥青混合料会拉裂摊铺层表面,形成沟槽和裂纹,影响摊铺质量,要求熨平板的温度不低于80℃。当熨平板温度过高时,也会影响摊铺层质量。温度过高除了会使熨平板本身变形并加速磨损,还会使摊铺层表面沥青老化和拉沟,影响结构层的平整度和强度。

供料机构操作

摊铺机的供料机构包括刮板输送器和两侧布料的螺旋分料器。

刮板输送器的运转速度及闸门开启高度共同影响着向摊铺室的供料量。通常,刮板输送器的运转速度经确定后一般不常常动,供料量主要由闸门开启高度控制。在摊铺速度不变时,若闸门开启高度过大,使得螺旋摊铺室中混合料积料过多,会造成螺旋摊铺器过载并加速其叶片的磨损。如果闸门开启度过小,又会使摊铺室中的混合料较少,中部呈下陷状,对熨平板的阻力减小,破坏了熨平板的受力平衡,导致熨平板下沉,摊铺厚度减小。闸门的开启高度保证摊铺室内混合料料堆高度与螺旋摊铺器的轴心线平齐或略高些,以正好看见螺旋叶片或刚盖住螺旋叶片为度。在施工中由专人专门看管。

自卸汽车卸料

第一辆自卸车缓慢后退至摊铺机前,轻轻接触摊铺机受料斗中缓缓卸料,直至摊铺机受料斗料满时停止。摊铺机边受料边将混合料向后输送到分料室,然后按照预定的速度起步摊铺混合料。

摊铺机起步后,边摊铺边推动自卸车前进,自卸车继续向摊铺受料斗中卸料。第一辆自卸车卸料完毕后立即离开摊铺机,同时第二辆自卸车向摊铺机后退,重复上述操作。

松铺系数及摊铺速度

沥青混合料松铺系数取经验值1.2。在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过程中,摊铺机速度的变化使熨平板上下浮动,导致摊铺厚度的变化,从而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在摊铺机的熨平板下,沥青混合料受到一定的重力与压作用力,致使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增加。当摊铺机行走速度增加时,混合料接受压力作用的时间缩短,压实密度较低,达到平衡要求的阻力增加,熨平板下降,摊铺厚度减薄。所以摊铺机保持恒定速度行驶,避免中途停顿,以保证摊铺质量。由于是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速度控制在1~3m/min。

(6)

沥青路面的压实与成型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是保证沥青路面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沥青面层施工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通过压实,矿料颗粒间相互嵌挤并被沥青黏结在一起,使结构层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密实度、强度和水稳定性。我标沥青路面压实采用25T钢筒式压路机,所有碾压环节压路机要保持匀速,不得随意停顿,严禁在碾压路段掉头。对于路面边缘等压路机难以碾压的部位,采用振动夯板作为补充碾压。

初压: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损失。碾压由路边向向中心,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2-1/3轮宽,每处碾压1~2遍即可。压路机的速度宜为2~3km/h。

复压: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且不得随意停顿。碾压由路边向向中心,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每处碾压5遍左右即可达到97%的压实度。压路机的速度宜为3~5km/h,压至表面无显著轮迹为止。

终压: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轨迹为止。压路机的速度宜为4~6km/h。如经复压后已无明显轨迹可免去终压。

(7)完工路面养护

沥青砼路面碾压成型之后尚未完全冷却时,任何车辆禁止在上面行驶。当路面开放交通之,要专门安排人保持路面的整洁,不允许在路面上倒料或堆放砂、石、土等等杂物,确保路面洁净美观,最大努力减少污染。在钻芯检测压实度时,尽量在靠两边的位置钻取芯样,并及时填补好钻芯孔。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1)沥青面层施工在得到主管部门的开工令后方可开工。

(2)在施工过程中,由专职的质量检测机构负责施工质量的检查和试验。(3)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或追加试验检查。

三、安全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有保障的通讯系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雨季来临之前及时疏通河沟,保证排水畅通。

(3)凡进入现场的人员,均要服从值班员指挥,遵守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操作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无安全帽者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禁止穿拖鞋、高跟鞋或光脚进入施工现场。

(4)抓好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经常保持现场管线整齐。灯明、路平、无积水。危险区要设有栏杆和标志,并注意防盗。

四、环境保护措施

管理目标: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工作在施工时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化害为利,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

1.项目部设专职环保员,成立环保小组,设立环保机构,建立环境保护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规、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设计文件和工程实际,组织落实环保措施。

2.把环保工作作为一项内容并认真贯彻执行,严格遵守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虚心接受监理工程师、甲方及政府有关人员的检查,认真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3.加强环保教育,宣传有关环保政策、知识,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参建职工的自觉行为。

4.以醒目的标志封闭施工区域,并在区界挂以醒目整洁的环保标语和企业精神等标牌。以各种方式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员环保意识。

5.施工期间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有足够泄水断面的临时便桥、便涵,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不形成淤积和冲刷。

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