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地面观测业务规章制度5篇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14-78205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3 23:07: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地面观测业务规章制度

地面观测业务规章制度

一、岗位职责

(一)测报组长职责

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政纪法纪。负责对全组人员进行职业责任、职 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组织和领导全组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测报任务。

⒉团结全组人员,合理组织分工和安排班次,充分调动全组人员的工作热情和 积极性。

⒊督促检查全组人员严格执行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

⒋组织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全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⒌负责考核测报业务质量和测报人员的工作。

⒍保护好观测环境和场地,组织好仪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⒎负责台站档案和气象测报业务技术档案的填写和核实。

⒏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参加测报值班(一般不少于全组值班平均数的 三分之二),遇重要任务或复杂天气时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

(二)观测员职责

⒈严格执行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和各项技术规定,及时准确地完成本班各项任 务,按时取准取全第一性气象资料并按规定提供气象情报,做好气象情报服务工作。

⒉服从领导,积极完成分配的各项任务。

⒊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作风正派,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⒋努力学习政治、文化和专业知识,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气 象观测员。

(三)仪器维修保管员职责

⒈建立器材出入库登记制度,帐物清楚。

⒉保管好器材,防止丢失、质变和浪费。

⒊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做到小修不出站。保证使用仪器 合格,运转正常。

⒋负责按时撤换和送检仪器,不使用超检仪器。

⒌对备份仪器定期检查,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⒍当仪器维修保管员工作变动时,全部仪器设备要当面移交清楚,双方签字,以示负责。

二、工作制度

(一)值班制度

⒈严格执行自动气象站规范和各项技术规定,及时准确完成本班各项任务。

⒉值班时严守岗位,不擅离职守,集中精力监视天气变化,不做与值班无关的 事;不私自代班、调班;保持值班室整洁、肃静,不让无关人员进入值班室、观测 场。

3.按规定巡视仪器。每正点前检查采集器、主机的运行状况;遇有疑难问题及时报 告,采取措施。对于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每天巡视时要检查辐射仪器的水平、方位、纬度、线路联结等安置状况,清除传感器玻璃罩或薄膜上的灰尘等附着 物。辐射观测传感器出现问题要及时换用备份仪器,或用毫伏表进行人工观测、计 算,不得缺测,保证记录完整。

4.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遇有大风沙、降水等影响记录准确的天气现象,应及时 采取措施保护仪器;遇有雾、露、霜、雨、雪、风沙、浮尘等附着仪器,应及时予 以清除。

5.注意云、能、天的变化;进行人工观测时必须携带观测簿,观测一项,记录 一项,不得追记。严禁伪造、涂改,防止缺、漏、早、迟测和缺、漏报等现象发 生。人工观测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楚,严禁字上改字和用橡皮擦、小刀刮。

6.认真校对上一班的全部观测记录、数据和气象电报编码,认真填写值班日记。

7.每天必须定点对时,保证时钟走时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且采集器与数据 处理微机的时钟一致。

8.严禁在数据处理微机上进行非业务操作。

9.注意观测和积累本地天气变化的一些特征现象,为做好天气预报提供线索。

(二)交接班制度

⒈值班员要为下一班工作创造条件,提前做好交班准备;接班员在班前要注意 休息,严禁酗酒,认真做好值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按时到达值班室。

⒉交接班必须严肃认真,当面做好四交接:

现用的仪器、设备、工具;

值班用规范、技术规定、表簿等;

本班的天气变化及其特点;

下一班要继续完成的工作和其它注意事项。

⒊交接过程中发生的天气(如有危险天气需编发)和临时任务(指交接班完毕,双 方签字以前需要处理的事项,如自动气象站故障等),由交班员处理,接班员主动 协助。

⒋接班员未到,值班员不得离开岗位和中断工作。⒌交接完毕,双方签名,以示负责。

(三)场地、仪器设备维护制度

⒈严格执行《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保护好观测环境。

⒉经常检查百叶箱、风向杆、围栏是否牢固并保持洁白,一般1~3年油漆一 次,大风和降雨(雪)等天气之后要及时检查、清洁仪器。

⒊严格执行仪器的操作规程,保证仪器状态良好、运转正常。现用仪器发生故 障应及时查明原因,不能排除的立即更换,并在1小时之内报告上级维修部门,严 禁私自拆卸自动气象站主要部件。超检仪器应及时撤换。

⒋仪器损坏要及时查明原因,填写“损坏仪器情况报告表”,报告上级业务和装 备主管部门。

⒌保持观测场内整洁,浅草平铺,草高超过二十厘米时,应及时剪割;地温场 要保持裸地及土质疏松,雨后及时耙松;观测场四周在规定距离内不能种高杆作 物,在围栏上不得爬蔓生植物和晾晒衣物等;沙漠地区要及时清除围栏周围的堆沙。⒍现用仪器设备由白班每天小清洁一次,每月按自动气象站规范规定全面检查清洁 一次。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每天清扫一次辐射传感器感应部分外部(遇到恶 劣天气时应增加维护次数),由组(站)长组织每月全面检查、维护仪器一次。定 时、及时更换干燥剂、薄膜罩等。

⒎安装、维护仪器一定要严密组织,保证安全。⒏数据处理微机要专机专用,并按规定操作维护。

(四)报表编制和报送制度

⒈有关原始记录及月报表、数据磁盘应妥善保管、归档,不得毁坏、丢失。

⒉台站应在按规定时间形成月报表文件,经预审后按规定的方式于次月10日前 报出。

⒊台站应形成年报表文件,经预审后按规定的方式于次年1 月20日前报出。

(五)业务学习制度

⒈业务学习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4小时。

⒉学习内容要密切联系业务工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达到“四懂得”、“一熟记”、“一熟练”,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懂得自动气象站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维护和日常维修方法,能正确安装、操作和一般维修。

懂得各种云的定义、生成原理和大气变化的关系,能够正确地识别云状,判别 云码。

懂得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与特点,能够准确判断出现的天气现象。

懂得各种要素计算公式,订正图表的制作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

熟记各种气象电码型式和编报规定,能够在自动气象站不能工作时迅速正确地 人工编报。

熟练操作微机。

⒊坚持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实际业务工作能力。

⒋业务学习要定期考核,并作为对测报人员考核的内容之一(具体考核办法由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制定)。

(六)检查制度

⒈台站应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评定办法》以及自 动气象站的技术规定每年进行一次自检。

⒉台站自检由站领导主持,自检情况记入台站档案的记事栏内,并报上级业务 管理部门。

⒊自检中发现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并将改进情况报上级业务管理部门。

(七)报告制度

⒈每年定期向上级业务管理部门上报全年测报工作总结、安排。

⒉每月的测报质量考核月报表应按时上报业务管理部门。

⒊台站档案变动情况表(格式另发),于次年1月31 日前填写一式三份,报上级 业务管理部门。

⒋不定期专题报告

⑴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好人好事。

⑵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成果。

⑶台站发生重大问题。如伪造涂改记录、损坏自动气象站器、丢损原始记录资 料、缺测、缺报,安全事故以及场地、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

三、自动气象站测报质量考核办法

(一)目的和要求

质量考核的目的在于了解台站及测报人员的测报质量情况,了解自动气象站的 运行情况,便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促进气象测报业务技术 水平和业务质量的提高。

质量考核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格按照本办法进行考核,严禁弄虚 作假。

此办法适用于自动气象站。

(二)考核范围

⒈观测:中国气象局规定的各定时人工观测和省(区、市)气象局增加的其它观 测,以及守班时段内规定的其它人工观测项目观测和自动站故障时进行的人工补测。

⒉操作:包括巡视仪器、正点前检查自动站数据、人工观测资料输入、日数据 拷盘、封面封底输入、时钟设置等。

⒊气象电报:包括中国气象局、省(区、市)气象局规定的各类气象电报。

(三)对测报人员的考核内容和统计方法 ⒈重大差错

⑴伪造涂改原始记录或电报:伪造指根本没有进行观测或没有自动观测记录,凭空捏造记录或电报;涂改是指为掩盖错情而将观测记录、电报涂改了,致使记录 失真。每发生一次算15个错情。

⑵丢失或毁坏原始记录(观测簿一页以上、自记纸一张以上,或人为原因丢失 自动站数据12小时以上)。每发生一次算15个错情。

⑶缺测:某次定时人工观测未进行,每发生一次算10个错情;或某正点的自动 站数据全部缺测或异常,按正点自动站数据缺测的个数计算错情,每缺1个算0.1个 错情(自动气象站器故障值班员在1小时内发现并报告不算个人错情,若人为损坏仪 器或操作错误造成缺测,仍算个人错情),超过10个错情按10个计算。自动站数据 缺测个数以A文件中的记录为统计依据”。

⑷缺报:漏发整份电报(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热带气旋加密报、危险天气 报、危险天气解除报、航空报、重要天气报、气象旬月报、气候月报及省气象加密 观测报告等),或错发电报挂号、地点、区站号,并在规定时限内(见附表)未补发 更正报者。每发生一次,天气报、危险报算10个错情,其它报算5个错情。

⑸早测:即人工观测不按规定时间,提前进行观测。每早测一次算2个错情。

⑹迟测:人工观测项目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观测为迟测。每迟测一次算2个错情。⒉观测错

人工观测项目每错、漏一项,算1个错情。凡不影响记录质量,但未按规定填写的 项目,如观测簿封面各项及封里年、月、日等,每错、漏一项算0.1个错情。⒊操作错

⑴输入错:人工观测项目的记录数据输入微机,每错漏一项(月报表中一个数 据)算0.1个错情。

凡不影响测报质量,但未按规定输入或输入错误的项目,如:月报表、年报表 封面各项,每错漏一项算0.1个错情。

⑵检查错:值班期间未按规定巡视和检查自动气象站,造成部分项目自动站数 据错、漏或出现异常,正点数据每缺、漏一个算0.1 个错情。若正点数据全部缺 测,应按缺测统计次数和错情。

自动气象站出现故障,值班员在一小时之内发现并报告者,不算个人错情。

⑶时钟设置错:如未按自动气象站规范对时和进行处理,每出现一次时钟超过 规定标准,算1个错情;因时钟设置错误影响观测记录的,出现一次算2个错情。⑷其它操作错:每日未按规定进行资料拷盘,造成数据丢失,每发生一次算5个错 情; 违反有关规定在测报用计算机上进行与测报业务无关的操作,每次算5个错 情。若对测报业务造成影响的,每发生一次算10个错情。

不按规范及有关技术规定进行观测操作和进行仪器维护,每出现一次算1个错 情(如不按规定换湿球纱布等)。若操作错误造成自动站数据错、漏的,正点数据 每缺、漏一个算0.1个错情。

(5)辐射仪器维护错: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每天清洁(或擦试)仪器感应部分 玻璃罩(薄膜罩)上的尘土、露水等附着物,使仪器呈清洁状态,否则,算0.1个错 情,一二级站则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清洁维护工作。遇有雨雪等特殊天气现象出现、结束时,应及时盖、开辐射表防护罩,清除玻璃罩(薄膜罩)上的附着物,并在备 注栏加以注明,否则每影响(或丢失)1个记录算0.1个错情。9、12、15时太阳表 面上无云遮挡时,未进行大气浑浊度观测,每影响1个时次的记录算0.1个错情。

对于伪造、涂改、丢失原始记录、火烧观测场草、损坏仪器、在测报用计算机 上玩游戏等,系严重违反测报纪律的行为,对当事者应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危害 大小、本人态度等情况,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具体办法由省(区、市)气象局制 订和组织实施。

⒋发报错情,包括以下内容:

⑴多发报:多发单位或多发次数,按多发几个单位或几次计算错情,每多发一 个单位(次)算0.1个错情。航空报应发“00000”时,按实况编报也只算0.1个错情。

⑵过时报:各类气象报超过规定发报时间(但未达到缺报时限)的均作为过时 报。天气报、危险天气报每发生一次算2个错情,其他报发生一次算1个错情。

⑶编发电报(含更正报)中的错情:包括编错、漏组、多组、倒组、传递错等,按组数计算错情个数,最多不超过5个; 错发指示码或报类指示组各算1个错情; 一份报同时发往几个单位,每漏发一个单位,算1个错情。同文电报有错只按一份 电报计算错情个数。

⑷允许编发更正报的各类气象电报,若编报有错,在规定过时报的时限内拍发 了更正电报者,每一份报只算0.5个错情。

⒌使用超检仪器,每一个月算2个错情。填入质量报告表中的“其它错情数”栏。

⒍在错情统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各次定时观测同时又编发地面天气报、补充地面天气报、热带气旋加密报、加密气象观测报、重要天气报和航空报等,如因缺测或观测有误而造成缺报或编报 有错情者,除统计缺测或观测、操作错情外,还应计算缺报或编报错情。

“各次定时观测”,自动观测项目是指24次定时观测,对于人工观测项目,国家 基准气候站是指24次定时观测,国家基本气象站是指02、05、08、11、14、17、20、23时八次定时观测,一般气象站是指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

⑵单为发报而增加的人工项目观测,只统计编发报错情。

⑶上一班的各类错情,下一班未校出而被第三者或预审员检查员发现的,校对 者和上一班各算错情的一半。

⑷因人工观测记录错而影响数据输入错者,只计算观测错,不计影响错。⑸上年度的错情,当在下一年度中被发现(省(区、市)气象局发通报之后)时,则 合并统计在下一年度的错情数中。各类地面气象电报正点或过时的时限 报

类 正

报 过

地面天气报 HH+5,或HH+8(临近正点前后出现更重要的天气现象)HH+>5(或HH+>8)-HH+45 补充地面天气报 同上 同上

船舶天气报 HH+5 HH+>5─HH+45 航空天气报

热带气旋加密观测报 HH+3 HH+>3─HH+13 危险天气报 HH+5 HH+>5─下次正点航空报之前

危险天气解除报 HH+20─HH+25 HH+>25—下次正点航空报之前 地面气候月报 每月4日09:00 当日>09:00-15:00 气象旬月报 旬末次日03:00 旬末次日>03:00-09:00 重要天气报 HH+10 HH+>10─HH+60 加密气象观测报 HH+10 HH+>10-HH+45

注:⒈HH表示观测时次的正点或天气达到标准的时间,HH+xx 表示发送完毕时间; ⒉航空天气报、热带气旋加密观测报、危险天气报、危险天气解除报和重要天 气报不发更正报。

(四)工作基数和计算方法 1.各项工作基数如下:

观测、操作、发报和预审工作基数表(单位:个)

目 基数 观

测 每一次人工定时观测(包括各省、区、市规定的观测)1.0 大型蒸发、电线积冰、雪深雪压、日照、冻土(每项次)、雨量纸的更换(每天)0.5 天气现象(每日)昼夜守班 2.0 白天守班 1.0 操

作 自动站数据检查(每小时)、时钟校改(每日)

0.5 包含气象辐射的自动站(每小时)一级站 0.3 二级站 0.2 三级站 0.1 每一次人工定时观测记录输入 0.4 大型蒸发、电线积冰、雪深雪压、日照、冻土、天气现象记录输入 1.0 日数据拷贝到软盘(每日)1.0 报表封面和封底制作(含月、年报表中有关数据输入)每月、年报表 10.0 气象辐射报表 5.0 气象电报 一份天气报、天气加密报 2.0 一份航危报 1.2 一份气候月报 0—2段

2.0 0—4段

5.0 其他报每份 1.0 预审 全月人工观测记录、数据和自动站数据 100.0 50.0(平行观测期间)

年报表数据

30.0 气象辐射报表 一级站 60.0 二级站 30.0 三级站 20.0

2.测报工作基数说明:

(1)同文电报发给两个或以上单位的,每多发一个单位,增加0.1个基数。

(2)季节性项目,如:电线结冰、冻土、雪深和雪压,以观测次数计算基数,没 有出现或观测不计算基数。

(3)单为发报而增加的人工观测,不计算观测基数。

(4)预审工作基数和错情,仅加入百班、250班的基数和错情统计,不加入个人和 站(组)的测报质量的统计。

(5)对于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一级站每时次增加0.3个守班工作基数,每月 增加60个报表预审基数;二级站每时次增加0.2个守班工作基数,每月增加30个报 表预审基数;三级站每时次增加0.1个守班工作基数,每月增加20个报表预审基数。(6)对于已经实现自动化观测的项目,工作基数表中观测和操作栏中的相应项目 不再统计人工观测和记录输入工作基数 3.测报错情和错情比的计算:

(1)台站(组)应分别登记个人和站(组)的错情及工作基数。(2)观测、发报、操作的错情和工作基数应分别统计。(3)个人或站测报错比,是各项测报错情数与其对应的基数之比值。除分别统计 观测、发报、操作错比外,还应统计其综合错比。

(4)测报错比以千分率表示,千分率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四舍五入。计算公式为: ×1000‰

(五)台站(组)考核内容和统计方法

1.台站(组)的测报错情,应是本站(组)无法更正的出站错情,它包括:(1)伪造、涂改、丢毁记录、缺测、缺报、早迟测等重大差错发生次数及折算的错 情数;

(2)各种发报错情;

(3)个人观测、操作错情在站内未被查出,而在省(区、市)气象局发质量通报前 被上级部门查出,或站内虽查出又无法纠正的错情,如漏测、违反操作规程等;(4)使用超检仪器统计的错情。

(5)对于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出现如下情况也须计算站组错:未按观测方法 及时更换仪器内干燥剂,每发现1次算0.1个错情;至少一个月换一次薄膜罩,遇有 薄膜罩破裂等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否则每拖延1天算1个错情。

2.台站测报工作基数是全台站测报人员观测、操作和发报工作的基数之和。3.台站(组)的测报错比计算见

(四)3(3)、(4)所述。

(六)台站(组)报表出站质量情况由上级审核部门查审后评价和公布

(七)填报规定

1.自动气象站测报质量考核应按统一表格填报。

2.自动气象站每月向地区(地市)业务管理部门填报全站(组)和个人的月质量 考核报表,报送时间和格式由省(区、市)气象局确定;

地、市业务管理部门向省(区)气象局填报全地区和各自动气象站的质量考核报表,报送次数和时间,由省(区、市)气象局确定。

⒊省(区、市)气象局每年向中国气象局填报一次本省(区、市)自动气象站测报 质量情况。上报的时间每年的二月二十五日前寄出。

⒋全国每年公布一次全年度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测报质量情况。⒌省(区、市)“自动气象站地面测报质量报告表”格式附后。

省(区、市)地面气象自动气象站测报质量报告表

__年__月至 __月

分类 项

目 全省合计 简 要 说 明 重

伪造涂改次数

丢损记录次数

缺 测 次 数

人工定时观测 自动站 人

为 仪器故障 缺 报 次 数 早、迟测次数 折合错情数 观

测 错 情

数 基

数 千 分 比 发

报 错 情

数 基

数 千 分 比 操

作 错 情

数 基

数 千 分 比

其 它 错 情

数 合

计 错 情

数 基

数 千 分 比 参加考核的站数

填报单位

****年**月**日(八)几点说明

⒈拍发危险报是对飞行安全有影响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引起重视,当发现危险天气 后应尽快发出。如超过规定时间才发出,除统计过时报外,对飞行安全有直接影响 的问题产生时,应另作事故处理。

⒉观测场地、环境变化等虽不列入质量考核,但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措施分析原 因,吸取教训,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⒊在执行本办法时如遇有具体问题,在本办法总的精神下,由省(区、市)气象局 负责解答,或作出补充规定,并报我局监测网络司备案。

⒋各省(区、市)在业务体制改革中试行的各种承包责任制,以及对台站的全 面工作考核评分制度等等,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在地面测报质量考核方面,各 项基本内容应与本办法保持一致。

⒌自动气象站故障造成数据缺测,值班员在1小时之内发现并报告,不算个人错 情,但在自动气象站出现故障后72小时内不能恢复正常工作时,要把错情统计给站(组)。

6.一般气象站夜间不守班时仪器故障不计算错情,但在值班期间出现或夜间出现值 班期间不处理者须按本规定计算错情。

四、自动气象站测报人员创优质竞赛活动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测报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促进气象测报工作业务质量的提 高,充分发挥气象观测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加强测报队伍,特制定本办 法。

地面气象测报人员,应积极参加创业务优质活动,为测报业务质量的稳定提高而共 同努力。

(一)气象测报人员工作优质评比条件和要求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政纪法纪; 思想作风正派,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严守各项业务规章制度,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关心集体,团结帮 助同志。

2.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先进技术,苦练本职业务基本功,熟练掌握本专业各 项业务,在省、地组织的年度或抽查技术测试中成绩优良;能在复杂情况下较好地 完成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业务技术骨干作用。

3.业务工作成绩突出。其具体要求是:

(1)评优时段内的业务工作量必须多于或相当于同期本地区或本站同类业务 人均工作量。

(2)必须达到本专业的连续工作无错情(或优质)标准。其是:

地面气象测报值班或报表预审工作连续百班无错情(可与辐射业务合并统计,下同),其连续无错情工作基数,应达到1500个或以上;或连续工作基数达2250个或 以上错情和≤1.0个错情(辐射工作或操作错情0.1个)。连续250班无错情,其连续无 错情工作基数应达到4500个或以上,或连续工作基数达到6000 个以上错情和≤1.0个 错情(辐射工作或操作错情0.2个)。值班、报表预审工作一般应分别统计其连续无 错情工作基数。若在同一工作时段内两者均无错情者,也可合并统计其工作基数。

预审员必须坚持参加值班,且值班次数不得少于本站平均值班数的三分之一。

4.凡连续半年或以上时间中断值班(或报表预审)工作者(西藏等边远气象 站回内地探亲者,可扣除其探亲时间),其中断工作前后的工作基数应分别进行计 算,不得连续计算参加评比。

5.个人质量考核按“质量考核办法”的规定进行考核。

6.若发现被验收台站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取消该台站当年台站申报评比资格。

⑴业务质量考核不严格,隐瞒错情不报;

⑵使用超检或不合格仪器,错用仪器检定证或其它基本工作参数; ⑶观测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二)竞赛的组织实施

气象测报创优质竞赛活动由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根 据分工具体负责竞赛活动的督促检查、达标验收和办理授奖的报批等事宜。各级人 事、计财部门要对气象测报创优竞赛活动给予配合和支持。人事部门对获奖者的先 进事迹材料,及时进行整理归入人事档案备查。计财部门对开展此项竞赛活动所需 经费(验收所需经费和奖金)列入预算予以保证。

(三)奖励和表彰

⒈气象测报人员符合业务优质评比条件, 达到连续百班无错情者,经地区验收 合格,报省(区、市)气象局审批表彰和奖励。

⒉气象测报人员符合优质评比条件,达到连续250个班无错情者,经验收合格,报中国气象局审批授予“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发给证书和奖金。

⒊“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获得者可在职称评定、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由 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省(区、市)具体情况,制订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四)申报、验收

⒈台站申报:气象测报人员达到连续百班(250 班)无错情时,台站需进行初 查,然后填写“气象测报连续百班(250班)无错情报告表”,报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和 审批。

⑴台站初查、申报工作由站领导组织。

⑵初查工作包括:达到连续百班(250班)的起止日期; 核查时段内逐日的工 作基数、全部质量登记报告表、值班日记、预审登记本和报告单、审核查询单;抽 查二分之一以上各类原始记录, 召开全站或测报组(股)全体会议,民主评议申报 者的政治表现、工作状况、业务水平和质量情况。

⑶初查确认符合标准者,填写“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竞赛登记表(格式附

后)”。百班(250 班)报告表一式3份(4份)上报地区(市、州、盟)气象局。填 写报告表字迹要清楚,事迹要详细真实,并写明起止时段内值班、预审的工作基 数。台站意见栏要说明初查范围和情况,民主评议意见。台站领导签名、盖印后上 报上级主管部门。

⑷气象测报员达到连续百班(250班)无错情时,台站须在其达标终止日期后 的6个月内完成初查和上报。逾期上报者,不再验收和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 气象局在收到申报后一年内完成验收、审查和上报,逾期不报者,中国气象局不再 验收和审批。

⒉验收

⑴任务区分:达到地面连续百班无错情者,由地区(市、州、盟)气象局组织 验收;达连续250班无错情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组织验收。

⑵验收小组由2~3人组成。

⑶验收程序和要求

①了解情况、征求意见。验收组先向全站公布被验收人姓名、无错情工作时 段;通过个别交谈,听取站领导、测报员和经常使用气象观测资料同志对被验收者 的政治表现、工作表现等意见,特别是在被验收时段内有无违犯政策法纪、职业道 德纪律、业务规章制度等行为。

②复核工作基数。抽查逐日工作基数的计算是否符合规定;复核累计基数是否 准确;核实无错情时段起止时间。

③抽查、复查有关记录资料

a.复查无错情时段全部值班日记、质量考核报告表。预审登记本、预审单、查 询单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疑问记录要逐一查实。

b.抽查无错情时段内记录资料,包括各类气簿、气表(纸质或存储文件)和气象 电报等。重点查核不常见的天气现象记录、复杂天气、云、能、天记录的配合及编 码等。季节转换、节假日和仪器更换前后的记录,也应重点查核。必要时应去报房 校对报底,检查气象电报质量和发报时效。抽查记录资料的数量,百班不少于记录 总量的二分之一;250 班不少于记录总量的三分之一(按时段计算)。

c.检查台站各类简表、测报程序、仪器检定证及现用仪器情况;检查目测项目 记录情况;跟班查看观测记录和操作。发现台站系统性、习惯性、传统性的错情,目测项目记录、观测操作有明显差错者,均影响同时段的个人连续百班(250班)无错情。

④做验收结论,验收小组对查出的问题,应与台站领导、当事人、知情人认真 核实,并集体讨论验收情况,写出验收结论初稿。召开台站领导、测报股(组)及 其它股(组)有关同志集体座谈会。验收组介绍验收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座谈 讨论。在站上难以确定的问题,可回局后研究决定。对不合格者,验收组和台站领 导应与其当面交谈,做好思想工作,鼓励其继续努力。

⑤填写验收意见。验收工作结束后,验收组应将验收结论填入连续百班(250 班)报告表有关栏中。验收结论应包括:验收经过和情况;抽复查的记录资料范 围及时段;发现问题及处理意见;是否符合百班(250 班)标准的结论性意见。验 收人员签名,以示负责。

⑥验收纪律要求:

a.参加百班(250班)无错情验收的人员必须认真负责、秉公办事,以气象观 测规范、技术规定、规章制度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严禁感情用事、走过场或放 宽标准尺度。

b.必须坚持下台站实地进行验收。不许以调用记录资料的方式代替下台站。

c.被验收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为验收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所需的全部记录资 料,如实反映有关情况和回答验收人员的一切咨询。不许说假话、提供假情况或以 任何形式掩盖事实真相;不许以任何形式阻扰或干扰验收工作。如发生上述情况 者,验收组可认为该单位或个人所报百班(250 班)无错情有虚假而不予验收或予 以否定。

⒊抽查、复查和互查

中国气象局业务管理部门对报来的连续250班无错情报告,将采用抽查或组织 互查等形式进行复查核实。如发现验收不符合本办法,将退回该省(区、市)全部的 上报材料,重新进行验收,直至合格为止,并向全国通报检查情况。各省(区、市)气象局可组织台站人员参加百班(250班)无错情验收或进行互查。

⑴每年抽查单位(台站)数,由上级主管部门视实际情况确定。被查站可以由 上级主管部门指定,也可抽签决定。互查工作的进行,百班无错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250班无错情由中国气象局视情况而定。

⑵参加抽查、互查的人员,由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抽调有关人员联合组成; 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工作。

⑶抽查、互查工作主要是对验收工作的检查。同时也是对气象测报创优活动的 检查和交流。因此,抽查、互查的重点是单位(地区)开展测报创优活动是否深入 扎实;业务管理部门督促、指导是否得力,检查验收是否严格。抽查、互查的内 容、程序和要求与验收的要求相同。

⑷抽查、互查发现的问题,如属个别现象,则由抽查、互查小组提交有关部门 作出处理;如属台站实际观测工作、管理工作产生的系统性差错,在否定该次上报 的百班(250班)无错情的同时,应责令被查台站限期整顿测报及管理工作。整顿 情况被认合格后,再重新开始统计测报竞赛工作基数;如发现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 遍性或属地区或省(区、市)气象局管理方面的问题(对规范、技术规定、观测程 序贯彻有误;对规章制度、考核办法、观测创优验收贯彻执行不严格等),抽查、互查工作组应将所发现的问题书面报告给组织抽查、互查单位,做出处理。

⑸抽查、互查结束后,工作组应集体讨论,总结抽查、互查情况,交流测报创优经 验,对测报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篇:地面观测技术工作总结

技 术 工 作 总 结

本人从1999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在思想上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学习“八荣八耻”、围绕十七大精神开展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坚持四顶基本原则,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本局及上级部门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在工作中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按时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坚持勤学、勤练、勤做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业务规范。现将近年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地面测报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工作,做好测报工作是每一位测报员的职责。作为一名地面气象观测员,我深刻地认识到地面气象观测是一项严肃谨慎的工作,不但要求在工作中必须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地处理好每一项记录、每一个数据而且更重要的是务必有很强的责任心。近年来,当值时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以严于律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刻苦钻研观测技能、严谨处理每一项观测记录、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地面气象观测任务。认真地上好每一个班,认真记录每一个数据,认真对待每一份气象电报,认真校对每一个数据是本人一直以来奉行的工作态度。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刻苦地学习观测规范,熟悉规范和

掌握各种技术规定的具体内容及真正含义,掌握常规仪器的性能和基本原理,熟悉在各种复杂天气条件下的观测程序和操作规程,熟悉并掌握自动站维护以及操作技能,能熟悉《地面观测规范》及各项技术规定。自2005年9月月任职大气探测助理工程师以来,先后获得省气象局百五次“百班无错”奖励。

本人除了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外,同时兼任局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计算机网络是保障各种气象数据顺利传输的重要因素,在任职初期,本人意识到:保证计算机网络良好运行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因此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发扬努力刻苦的精神,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及维修。对出现的各种系统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及时检查、及时维修、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整个计算机网络环境良好运行。针对性的创建地面微机网络运行模式,编制了网络自动批处理命令,实现备份微机自动校时、备份功能,达到主控微机故障后可以快速切换至备份微机的效果。曾利用EXCEL中的VBA功能,用业余时间开发制作了适合本站实际的基数统计程序,配合ossmo业务软件交接班数据,实现了地面观测基数、夜班统计的自动化,能根据不同需要生成上报表格,并且操作维护简单、独立运行,不影响现有系统安全与运行。同时减轻了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自2005年使用至今一直运行良好;2011年利用vb.net平台独立开发了本局防雷业务管理系统,同年开发本站特有的整点数据提醒程序。

2009年本人还被借调至酒泉局参与了《酒泉市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在此次开发过程中,本人负责程序界面的设计及美化,以及灾情数据、预警发布等工具的开发,并做为后勤保障人员参加省局的业务平台竞赛。2010年继续参与酒泉局农气及相关业务软件的开发。通过这些开发实践,本人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能力水平有所增加和加强,本人的业务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锻炼,积累了许多气象业务的开发工作经验。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加省地气象局举行的培训班,通过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仪器维护与检修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年协助站领导参与了我站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安装工建设安装工作,掌握了一定的安装维护技能。作为网络管理员,多次解决本站微机出现的故障,并对本站的业务系统,网络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与维护,保证了业务工作的平稳顺利开展与运行。

2008年通过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入学考试,成为一名电大学生,专业为大气科学。通过学习,本人对气象科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加深入,尤其是在气象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使我获益良多,扩展了我的视野,提高了业务知识水平。

在过去6年任职大气探测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历程中,通过充分发挥和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发挥努力刻苦的学习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本人同时深刻地认识到,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上述成绩仅仅是一些微不足道、隐约不见的微亮点,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尝试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为气象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求知求真的道路上体现气象工作者的价值。

第三篇:浅谈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

浅谈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

就目前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而言,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环境和气候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相对较大,为了能够确保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做好实时的维护工作,避免观测设备出现故障。所以需要联系地面气象设备的主要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提升观测设备的稳定性,确保最终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于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而言,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暴雨和雷击等天气的影响,造成了观测设备会出现故障,最终造成了观测数据异常的情况,对气象观测的效率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满足新时代地面气象观测的需要,需要对气象设备的维护工作加以足够的重视,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组织员工的培训,及时的找到故障的根源,保障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1.出现地面气象测报中数据异常的原因分析

1.1 温湿度数据存在异常

当温湿度的数据存在有异常的情况下,需要查看接线处是否存在有虚焊的情况,温度数据出现异常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出现了地温数据异常的情况下,需要研究采集器和电源设备。当湿度数据存在有异常的情况,需要检查传感器的接地屏蔽的完好性。如果没有湿度记录的情况下,需要检查传感器的正常与否,检查传感器和大地间的电压值,如果检测的电压值要比测量范围大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更换新元件。于湿度传感器而言,因为元件比较精密,所以需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据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行状态。

1.2雨量值存在异常

如果雨量值和实际不相符的情况下,比如说,在下雨的天气发现雨量值比较小,甚至是零的情况下,需要检查雨量传感器正常与否,或者是否灰尘太多,对元件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还需要考虑是否是出现雷击造成了电路板的损坏,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雨量值测量异常。另外,在维护数据时,为了避免雨量值不?嗜返那榭觯?需要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及时的清扫灰尘。

1.3气压数据存在异常

目前情况下,在测量气压值的过程中,气象站的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准确度也比较高,型号输出主要是数字形式。于观测人员而言,需要经常重视气压值的变化情况,当数据异常的情况下,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如果气压数据存在异常,需要检查气压是否存在有原始数据,检查气嘴的通畅性。当管道连接没有异常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是否是传感器存在有问题,需要更换气压传感器;传感器更换完毕后,依然有不正常的数据,就要考虑更换采集器。

2.地面气象测报数据的日常维护

2.1恶劣天气做好维护工作

于地面观测站而言,在工作时,其中的零部件较为精密,对气候等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天气如果较为恶劣就会对元件工作的精密度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零部件的损害,最终造成了观测数据异常。为了能够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的提升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准确度,需要对恶劣天气下的地面气象测报数据的维护工作加以重视,比如说,在天气恶劣的背景下,需要增加检查元件的次数,当发现问题后,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可以考虑更换零部件。夏季,经常会出现雷电天气,要做好防雷工作,确保各项零部件不会遭受雷电的破坏,在日常维护中,需要提前预防,避免观测设备出现故障。

2.2做好观测设备的日常维护

观测数据维护的工作中,设备的工作状态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做好观测设备的维护工作,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气象观测设备的有效管控,对观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管,及时的发现其中的异常数据。针对异常数据,需要准确的评估和判断观测设备的故障点,最终明确存在有问题的零部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维护;如果故障比较严重,需要上报,在故障没有及时的检修完成的情况下,需要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保证数据的连续性。采集器是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传输。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单独维护采集器的,只需要清理灰尘即可。采集器的清理过程中,需要保障维护人员的安全,不能在带电的情况下操作。采集器存在有故障的情况下,需要及时的更换检查,将灰尘等杂物去除。于气压传感器而言,还需要在维护过程中建厂静压管的通畅性。

2.3定期开展人员的培训

于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维护而言,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日哈好难过培训加以重视,不断的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技能。目前很多的地面观测站都广泛的采用了自动化设备,一方面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大大的减轻,另一方面,对他们的维修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提升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理论的学习,对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构造要熟练的掌握,进一步的提升设备的维护能力。在培训之余,维修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严格的按照要求,做好维护工作提升维护效率。

3.综上所述,对于地面观测的业务而言,因为很多的设备都是电子元件,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灵敏度较高,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做好维护工作,保证观测数据的准去性。在进行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的维护中,需要做好日常维护,保证传感器这类零部件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能够满足气象数据的实际需求。

(作者单位:553100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气象局)

第四篇: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管理办法

附件3 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管理办法

(试行)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地面气象观测效益,规范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流程,为气象预报服务提供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特制定本办法。

一、应急加密观测的启动条件

当出现如下情况之一时,可根据需要启动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

(一)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需要;

(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需要;

(三)二级以上(含二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需要;(一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需要)

(四)其他经批准需要开展的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

二、应急加密观测的组织

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一般由国家气象中心提出,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

因重大专项服务需要或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服务需要开展的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也可由专项服务承担单位提出,经与相关省(区、市)气象局协调后,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进行。

各区域气象中心(以下简称区域中心)、省(区、市)气象局根据业务服务需求,也可自行安排本辖区内或协调周边省(区、市)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进行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

三、应急加密观测站点

全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都应根据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指令承担应急加密观测任务。

四、应急加密观测频次、观测要素和时限

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的观测要素一般为云、能见度、天气现象、固态降水、雪深、电线积冰、冻土等未实现自动化的观测要素,特殊需要时可临时增加其它观测要素。

应急加密观测频次一般为每三小时一次,遇特殊情况时,可加密到每一小时一次。

五、应急加密观测与资料传输要求

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的云、能见度、天气现象、固态降水、积雪、电线积冰、冻土等观测要素的观测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进行。

观测资料以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格式利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生成,通过业务通信网络上行传输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再分发至相关业务服务单位使用。

申请加密观测的业务服务单位若需增加观测内容和数据传输信息,由该单位在加密活动开展前协助相关省(区、市)气象局完成相应技术准备。

六、应急加密观测指令的发布和实施

指令是组织应急加密观测的行动命令。发布指令要严肃认真,既要按照规定条件,又要视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灵活掌握。执行指令要求严格认真、准确无误。

(一)申请

国家气象中心、国家级专项业务服务单位或各区域气象中心、省(区、市)气象局相关业务服务单位申请开展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时,需填报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申请表(见附件1),说明加密观测的理由、站点、观测要素、起止时间和时次,由本单位负责人审核签署意见后报综合观测司或本区域中心、省(区、市)气象局综合观测业务主管部门。

申请加密观测要充分考虑到通信传输、台站准备等因素,一般应在第一个加密时次12小时前提出申请;如一时难以确定,可先发布预备指令。

加密观测指令应在第一个加密时次前 6小时发布到台站。

(二)签发

综合观测司或各区域中心、各省(区、市)气象局综合观测业务主管部门接到本级业务服务单位加密观测申请后在2小时内进行审核,并由单位负责人签发加密观测指令(见附件2)。

(三)发布

综合观测司或区域中心签发的“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指令”(含“解除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指令”)通过NOTES或传真发送到相关省(区、市)气象局综合观测主管部门;指令发布后应予以电话确定。收方应发回执(见附件3)予以确认。

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本省(区、市)加密观测指令的发布,承担加密观测的气象台站按照本省(区、市)气象局的指令进行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

如NOTES方式不畅也可通过电话等其它方式发布,但事后应按程序填写应急加密观测指令,以便备案。

(四)执行

各省(区)气象局接到指令后2小时内进行部署,认真组织好应急加密观测工作。加密观测指令应在第一个加密时次前6小时发布到台站。

开展应急加密观测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必须按照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相关技术规定和加密观测指令要求,做好应急加密观测工作。

国家和省级气象信息中心应及时做好应急加密观测资料的传输工作。

(五)解除

加密观测指令中明确加密观测结束时间的,应在最后一次加密观测结束后自动解除加密观测;加密指令中未明确结束时间或需要提前结束加密观测的,必须由加密观测指令发

布单位发布加密观测解除指令(见附件4)。收方应发回执(见附件3)予以确认。

(六)交接登记制度

指令发布、转发、接收单位应建立接转指令情况登记,记录接收(发布)指令的日期、时间(具体到分钟),指令发布(接收)人员姓名。

七、报告制度

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结束后两周内,加密观测申请单位应向综合观测司递交加密观测评估报告。

八、其他

因专项服务需要或重大科学试验进行的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须在启动加密观测3个月前制定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方案,报综合观测司审定。

遇到紧急情况,须在夜间和休息日进行加密指令申请、审核和发布时,可通过手机短信或电话进行,上班后补办手续。

中国气象局统一组织的加密观测所需耗材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提供。各种实验和各区域中心、各省(区、市)气象局自行组织的加密观测所需耗材由申请单位承担。

第五篇:关于全省地面观测资料报文传输方式

湖北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鄂气测函„2011‟91号

关于全省地面观测资料报文传输方式调整

业务运行的通知

各市(州)气象局、省直管市(区)气象局,省信息保障中心:

根据《关于做好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报文传输方式调整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气测函„2011‟38号)进度安排,全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报文传输方式调整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到位。省局决定启动业务调整运行,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比测试阶段

1.从8月24日21时(北京时,下同)起全省所有观测站(除试点站外)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2004》(V3.1.0)(另行通过NOTES下发,相关操作详见软件中的帮助),台站按照现业务规定编发气象报告和上传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同时SAWSS软件会自动形成新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附件1),由值班员进行新旧格式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对比测试和熟悉软件相关操作。对比测试期间不上传新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

2.对比测试期间,值班员应在定时观测时次启动“地面气象

— 1 — 测报业务软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按照要求生成新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保存在“AWSNet_test”文件夹下)。SAWSS软件中形成的旧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仍写入“AWSNet”文件夹,同时备份在“AWSNet_BackMM”文件夹(MM为月份,软件自动形成,下同),值班员需对新旧格式文件进行对比,检查数据是否一致,以尽快熟悉数据格式和软件操作。

二、业务试运行阶段

1.从9月15日09时起,全省所有观测站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2004》(V3.1.1)(另行下发),开始上传新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同时停止编发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SAWSS软件中形成的新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写入“AWSNet”,同时备份在“AWSNet_BackMM”文件夹,不再形成旧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

2.重要天气报与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编报时间相重叠时,定时重要天气和整点前半小时内观测到大风、龙卷、冰雹等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其相关内容合并在新格式的正点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中。其他时间出现的重要天气需单独编发。

3.在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时次,必须在正点后5分钟内通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输入人工观测要素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异常时人工干预,完成“质控与数据保存”,形成新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该文件写入“AWSNet”,同时备份在“AWSNet_BackMM”文件夹,该时次的内 — 2 — 容必须打印保存。

4.在非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时次,值班员应注意小时内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情况,当发现自动气象站错误或数据异常时(通过SAWSS报警或查看SAWSS日志有疑误信息记载),在正点后通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对疑误数据进行判断处理,完成“质控与数据保存”,这些时次的内容应尽量打印保存。当发现过去时次自动气象站数据有错误时,也应及时通过此方法进行处理。

5.新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均应通过CNIS软件自动上传,由CNIS软件对上传数据文件检查该文件的传输情况。CNIS软件在上传数据文件时,首先检查该文件上传情况(检查时间为数据所处时次的当日和下一日),若该文件没有正确上传,则以正常文件名上传,若该文件已正确上传或以更正文件名正确上传,则根据最近上传一次的文件名确定本次上传文件名的更正格式,同时修改文件的首行更正标识。

6.台站执行修改后的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附件2)。值班员应通过省信息保障中心的监控平台或网站,及时监视数据文件上传情况,当自动气象站或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出现故障,致使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时次不能上传数据文件时,应通过电话将尽可能完整的相关数据传至省信息保障中心。

7.请省信息保障中心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协调,确定省级正式上传新格式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的时间。此前,由省信

— 3 — 息保障中心转换成旧格式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和报文文件上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并提供给省级业务单位应用。省信息保障中心要密切注意格式转换软件运行情况,检查文件格式和数据转换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也请各试点站能够积极关注。请省信息保障中心进一步完善台站数据文件不能上传时省级应急处理流程和相关支撑软件。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报文传输方式调整工作,做好前期学习准备工作,及时反馈情况,确保调整工作顺利进行。试运行期间若有软件或传输不正常,请及时向省局观测处和省信息保障中心反馈。

附件:1.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修改格式

2.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报文传输方式调整版)

二○一一年八月十九日

主题词:地面

观测

报文

调整

通知

抄送:省局直属各业务单位,减灾处、预报处。

湖北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2011年8月19日印发

校对:潘勐

地面观测业务规章制度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