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征集编研展览一体化工作综述
征集编研展览三位一体
——余杭区档案局打造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综述
高建华
摘 要:征集丰富了资源,丰富的资源支撑和促进了编研和展览工作,编研成果形成档案文化品牌,档案展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些工作又深化了档案宣传工作。这样,“征、编、展、宣”形成一体化并形成了长效的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关键词:征集 编研 展览 档案文化 新机制
新时期的余杭档案工作肩负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光荣使命,认真贯彻《浙江省档案局关于大力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的意见》(浙档发[202_]32号,以下简称《意见》),设立征集编研科,切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为打造与文化名区相匹配的档案强区做出贡献。
1、以征集促编研
1.1、征集老照片并出版《余杭记忆—百年余杭旧影集》
202_年,区档案局(馆)联合各部门共同主办了名为“余杭记忆”的老照片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热情参与,共征集到各类老照片600余幅。通过鉴选,编辑出版《余杭记忆—百年余杭旧影集》。《余杭记忆—百年余杭旧影集》共收录1911年—1995年间形成的,反映余杭辖区内人、事、物、景的老照片277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向社会征集到的照片资料和馆藏档案中选出精粹,集中展示了余杭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经典图像,为社会公众了解余杭近现代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光影查阅平台,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画册。画册自出版发行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在延续余杭记忆、繁荣城市文化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彰显了档案的文化属性。该书荣获杭州市档案局优秀编研成果一等奖、省档案局优秀编研成果二等奖。区档案局积累了征集、编研、展览一体化的经验,为进一步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探索出一条好的路子。
1.2、征集珍档并出版《余杭珍档荟萃》
近年来,余杭区档案局(馆)加强珍档征集并深入挖掘馆藏特色档案,形成了规模化珍档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202_年7月开始整理编辑《余杭珍档荟萃》,该书已于202_年10月完成印刷并分发至各镇街和区直单位。《余杭珍档荟萃》展现了区档案馆馆藏珍品,客观简明地介绍了余杭的发展历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珍贵的历史档案介绍给读者,较好 1
地发挥了档案的凭证和借鉴作用,是档案馆与社会大众沟通的桥梁,使读者能从中了解余杭档案文化的丰富多彩。
《余杭珍档荟萃》共分“明清拾遗”、“民国旧踪”、“烽火岁月”、“历史新篇”、“珍贵手稿”、“外事纪念”六个部分,入册的档案是根据内容重要、价值珍贵、载体特殊的原则从区档案馆特藏库遴选出来的珍品。本书以档案图片为主,辅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大致勾勒了余杭数百年的历史轮廓,对外界了解余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读者切身感受到余杭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
1.3、出版《卓氏人物(塘栖卓氏明清档案解读)》
202_年6月,老同志卓介庚(现受聘于区档案馆)撰稿、余杭区档案局(馆)内部出版了《卓氏人物(塘栖卓氏明清档案解读)》。塘栖卓氏的史料原由老干部卓介庚同志收集珍藏,内容非常丰富,史料价值较高。因古文艰涩难董,人们不易阅读,本书作者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塘栖卓氏在明清期间的情况,对这些史料加以通俗的解释,让有兴趣了解塘栖卓氏家史的普通读者也能顺利阅读。当然,卓氏先辈留下的许多古籍,经过翻译,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很难确切地解读出来,其动人的韵味也不容易表达,所以本书也将原文同时照录,请各位有识之士鉴别。本书也是作者在详细阅读塘栖卓氏史料后写下的心得笔记。
2、完成余杭方言建档工作
方言语音建档是“余杭记忆”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自202_年8月开展以来,通过前期的广泛宣传,全区人民积极响应,各界人士争当语音“发音人”,区档案局通过各镇街的推荐,确定12名“发音人”,然后通过走访测评,最终选出6名来自塘栖、临平、老余杭、瓶窑、乔司等地的最地道、最老派、最正宗的余杭方言语音“发音人”。通过对这些地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由此衍生的说唱、语音故事、戏曲等整理建档,使余杭方言得到系统有效的记录与传承,对于研究历史资料、考证民俗风情、调查方言特色等都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此项工作于202_年12月结束。
3、做好珍贵档案受赠工作或征集地方文献 3.1、接受谭均华先生捐赠
202_年2月,杭州市剧协主席、余杭区文化名人、中国曹禺戏剧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谭均华先生前来余杭区档案馆了解其早年捐赠的手稿、剧作、证书、声像资料等特载档案的保管情况。保管利用科工作人员向他详细介绍了馆库设施的配备情况,并陪同参观了档案库房与珍品陈列展厅。谭均华先生在亲自查看了其捐赠的档案后对档案馆的工作表示十分满意,并再次向区档案馆捐赠了他近期编著的《洪楩传》、《永恒的瞬间——见证余杭平山农场五十年》等作品,同时他表示今后还将把手稿、作品等珍贵资料捐赠至区档案馆永久保管。
3.2、接受退休干部陈孝生先生赠送家谱
202_年2月,陈孝生先生向区档案馆赠送家谱。余杭区人大退休干部陈孝生先生向余杭区档案馆赠送了他亲自修编的《禹航免涵陈氏族源》、《禹航免涵陈氏宗谱》、《余杭黄湖陈氏家谱》和《余杭范氏家谱》。这些家谱系陈先生历时多年,查考家史,收集史料,亲自整理编订,并出资万元,印刷后送藏有关各方。
陈孝生先生系禹航免涵老四房后代,退休后正逢“国运昌则修志,家族兴则修谱”的大好时光。为了增加对家史的了解、加强族人间的联系、培养亲情、继承中华传统美德,陈先生怀着一种“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子孙”的责任感,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续修家谱的担子。在取得老一辈族人的支持下,他开始了艰难的搜集家史资料的工作,不辞劳苦,四处走访家族老人,奔波于各地图书馆。从清光绪十六年(1890)《禹航免涵陈氏族源》中获得了最为宝贵、翔实的家史基础资料,经过数年的搜集、整理,编撰出多部族谱。
这也是余杭区档案馆首次收集到的家谱,对于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提升档案馆文化品位、增强档案馆服务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我馆将不断拓宽档案资料征集视野,积极开展家谱的收集工作,将散失在社会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收集进馆。
3.3、征集到文革时期余杭的老照片
202_年7月,区档案馆从杭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章胜贤先生手中征集到文革时期余杭的老照片20幅。这些照片拍摄时间为1966年前后,主要内容有:余杭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余杭县职工代表会议、师生赴京参观学习归来欢迎会、农村生活学习场景及文革时期余杭先进人物。
这些照片生动描绘了文革时期的余杭文化背景,真实再现了当时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馆藏。
3.4、曹人望捐赠塘栖水北明清古街全景照
202_年12月,塘栖人曹人望先生带来了他于202_年5月拍摄的塘栖水北明清古街全景照,该照片为多张照片拼接而成,全面、真实、清晰地再现了塘栖水北明清古街全景。自202_年6月起,塘栖运河综保对老街进行改造,此照片拍摄于改造前,为我们保留了老街改造前的历史原貌影像。曹先生表示当时拍摄这一照片是站在塘栖五金批发公司七楼顶上取景的,该大楼已于202_年拆除,故现已无法再站在这样一个至高点进行全景拍摄,此乃该照片的珍贵之处。
3.5、孙祝山先生捐赠了数件实物档案资料
202_年3月,余杭原人大副主任孙祝山先生向区档案馆捐赠了数件具有史料价值的实物档案资料。
孙祝山先生于1944年入伍,曾参加过孟良崮、淮海、渡江三大战役以及鲁南、江苏七战七捷等十余次著名战役。此次,孙祝山先生将珍藏数十年的实物捐赠于区档案馆永久收藏,其中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佩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1948年战时前线的临时党员证、1956年临平镇人民委员会向其颁发的《聘请书》、1957年军人转业证明书
及杭县兵役局的补充信、1958年临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余杭县第五届、六届、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余杭县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到通知书等在内的十余件物品。这些物品保存完好,时代气息浓厚,进馆收藏后进一步丰富、充实了馆藏实物资料,为今后的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提供了宝贵素材。
3.6、征集到《刘氏联修族谱》、《镇氏宗谱》
刘武平先生向我馆捐赠《兴邑庙背西隅山下刘氏三修族谱》(卷一至卷六)仿真件、《刘氏联修族谱》(上、下册)仿真,共52册。镇征越先生向我馆捐赠《镇氏宗谱》上下卷,共51册。这也是余杭区档案馆从民间收集到的家谱,对于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提升档案馆文化品位、增强档案馆服务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我馆将不断拓宽档案资料征集视野,积极开展家谱的收集工作,将散失在社会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收集进馆。
3.7、积极征集余杭地方文献
本局多方收集反映余杭地方特色文献资料。202_年以来,区档案馆有关工作人员访求到一批本区地方文献,有《余杭遗韵》、《余杭风俗志》、《余杭民间文化大观》、《余杭古桥》以及《文化塘栖》丛书、《径山史话》丛书、《老余杭文化》丛书等100余卷(册)以及反映各地历史与现实情况的刊物如临平山、塘栖、三白潭、窑山等100余期,为百姓了解余杭历史、品味旧物、传承风俗礼仪、浸润运河文化、禅茶文化等方面充实了内容、夯实了基础。
4、做好固定展览有关工作
固定展区主要通过收藏的历史档案展示余杭的历史文化,共分三个展区,一楼展区展示的是建国六十年余杭的辉煌成就,二楼展区为余杭五千年悠久历史,三楼展区为馆藏珍品陈列。举办余杭历史档案图展,旨在传播余杭优秀文化,继承深厚历史遗产,既为建设余杭品质之城提高文化品位,又为青少年和社会各界提供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图展所展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将为推进“美丽之洲、品质之城”建设激发人们更大的热情。
5、做好专题展览工作
专题展览又称临时展览,是指档案部门根据党和国家,以及地区、系统的中心工作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利用重大纪念日配合重大活动按照一定的专题举办的短期展览。
5.1、202_年举办了“余杭记忆”老照片专题展览
集中展示了余杭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经典图像,反映了余杭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发展,为社会公众了解余杭近代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平台,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参观,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5.2、开展“劳模风采”专题展
为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202_年11月,余杭区总工会、余杭区档案局联合举办了余杭区202_—202_年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风采展,展出“十一五”期间我区50位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再现余杭先进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铭记他们对余杭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做出的贡献,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共同谱写幸福和谐余杭的新篇章。
202_年11月15日下午,区档案馆接待了一批参观“劳模风采”专题展的队伍——48位来自塘栖镇的退休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此次,区总工会组织退休劳模参观劳模风采展,让余杭老一代职工体会到脚踏实地、不怕艰苦、尽心尽责、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劳模精神历久弥新,新老劳模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荣誉转化为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余杭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退休劳模们回忆往昔、展望未来,一致表示,我们喜看余杭的巨大变化,深受鼓舞,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5.3、举办余杭商贸“老字号”历史文化展
为更好地了解余杭传统商贸发展历史,深入挖掘“老字号”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文化内蕴,倡导诚信经营,弘扬商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区档案局(馆)与浙江省老字号协会塘栖会馆联合举办“余杭商贸老字号历史文化展”。该展览选取了28家传统商贸企业,其中5家为已荣获“浙江老字号”的企业,23家知名老店,这些企业年代悠久、现存资料丰富以及准备申请省市级老字号企业,重点展出历史图片、实物及相关工艺道具流程,老字号创始人有关情况介绍,老字号背后文化故事挖掘等内容。“余杭商贸老字号历史文化展”从202_年11月1日开始到202_年4月结束。
总之,征集丰富了资源,资源的丰富支撑和促进了编研和展览工作,编研成果形成档案文化品牌,档案展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与此同时,这些活动又深化了档案宣传工作。这样,“征、编、展、宣”形成一体化,互相依存、共同提高。相信:余杭区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必将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作者简介:
高建华,杭州市余杭区档案局,副研究馆员
第二篇:研讲评一体化
“研讲评一体化”教学心得体会
景芝镇职工子弟小学202_、04
自我校开展 “研讲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用应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师中形成了业务上互追互赶的良好氛围,真正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课前,教师认真备课研课,为一个教学环节展开激烈的讨论;课上,追求快乐高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的同时,真正学会学习。培养起学生的各种能力,课下,教师集体讨论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下面,我就我校如何构建“研讲评一体化”教学,不断推进“研讲评一体化”研究活动深入开展的认识、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校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开展“研讲评一体化”教学。
学校领导积极参加活动,深入探讨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研讲评一体化”备课模式和教学方式,并逐步确立了“研讲评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有效组织教师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每一个教师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
二、注重专业引领,搭建交流平台。
我校形成每周听课活动,全员参加,讲课教师认真备课,集体讨论备课环节并修改,把握突出重点,难点深入浅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从引导出发,着重备出学生的学,解决在上课时出现的教师将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情况出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对每一环节的优缺点,环节与环节的衔接流畅度等等个方面都做详细记录,找出备课中的不足,加深认识体会。听课后,认真组织评课,各抒己见,认真热情的进行评说,作深刻反思。注重考核评估,实行有效激励
三、注重考核评估,实行有效激励。
我校对“研讲评一体化”教学的每一项活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评价。一星期一总结,及督促又鼓励,调动教师参与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研讲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促进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授课方式、矫正课堂授课讲练比例失调、推动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而重要作用。我校开展的各项教研活动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完善,我们将继续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坚持科学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一如既往地加大教研力度,拓宽教研的领域,认真学习和研究有效教学理论,使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篇:城乡一体化主题展览 情况书面报告
202_年7月21日温江区旅游局党务分管副局长解晓红和一名党务干部参加了区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城乡一体化—成都市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之路‛主题展览参观活动,7月22日旅游局党组立刻安排部署,7月26日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城乡一体化—成都市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之路‛主题展览,在参观后赴锦江区红沙村实地考察,并开展以‚做试验区建设的明白人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明白人‛为主题的座谈讨论。
五大展厅,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都实践‛,到‚以‘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享有充分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到最后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通过文字、图片、图表、实物、多媒体展示、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生动介绍了了8年来我市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基本历程和主要内容。全体党员看到了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系统的方便快捷详实;看到了到今年65岁的温江农村居民冯进华激动的拿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看到了新津县水乡兴义镇乡村规划师熊佳祥在现场研究规划方案;看到了锦江区红沙村星级农家乐被立体展现;看到了邛崃油榨乡马岩村财务监督的‚五瓣章‛;看到了西部量产第一款液晶屏、虹视OLED头戴显示器、IPAD2这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电子产品在高新西区集合“会师‛。
在赴锦江郊区“三圣花乡”的红沙村花乡农居时,全体党员深刻感受到自202_年以来,红沙村通过城乡统筹城乡改革,不征
地、不拆迁、农民就地变市民,农村也就地变为了城市的发展。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纷纷表示《城乡一体化――成都市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之路》主题展览是全面、系统、直观的学习了解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生动教材,通过这样的参观学习、实地考察、交流讨论,对我市统筹城乡改革有了更为系统、清晰的认识,更进一步增强了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家表示,要将这次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融汇到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做好温江区旅游产业发展、社会民生、新城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把温江区建设成为“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为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供更大的产业支撑。
第四篇:档案编研工作
档案编研工作
一、档案编研工作含义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馆(室)根据社会利用的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和编纂的工作。主要包括编纂公布史料,汇编现行机关档案文集,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作。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档案馆(室)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汇编档案文献,编纂和公布档案史料;
二是熟悉与研究档案内容,编写档案参考资料;
三是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文章和著作
档案编研工作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为主要目的。
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实质是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加工和编排的过程。 编研工作在档案业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种手段,工作的主要物质对象是档案文件。在选题、选材上应以馆(室)藏档案为对象,否则编研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
编研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论内部发行或公开出版的档案史料、参考资料都应内容丰富、观点正确、符合历史本来面目,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学术价值。质量要求:
(1)政治上的正确性。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来指导编研工作。选题和选材应从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2)史料上的真实性。尊重历史,维护历史的本来面貌。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就是通过编研工作正确地反映历史,保持本来面目,不溢美、不隐恶,不能用现在的观点加以修改和补充。使史实失真。
(3)内容上的充实。要求内容丰富、材料充足,有骨有肉。
(4)体例上的系统性。把档案材料按照内在的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内容条理系统、上下贯通、合乎逻辑,不能前后重复。体例统一、结构严谨。
三、常见的档案编研成果及其编制方法:
档案编研成果作为档案参考资料,是根据一定题目,对有关档案内容进行研究,综合编写的系统材料。他改变了档案原来的面貌,具有问题集中、内容准确、根据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有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集、会议简介等。
1、大事记:
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记述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一种档案参考材料。大事记可以从纵的方面了解一个单位各时期的大事及其发展过程的梗概。给查找档案史料提供线索。可以检验档案室收集是否齐全。 结构:
大事记一般由题名、正文组成。正文是大事记的核心部分,它又包括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两部分。此外,根据大事记的编写目的、对象、篇幅长短、年限长短等情况,还可以设置前言(或编辑说明)、目录、概况、附录(包括注释、材料出处、图表等)。
编写要求:
(1)观点正确,用材真实。大事记内容广泛涉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物、事件,正反两个方面材料,在分析人、物、事时,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容不实根据不详者,一般不予采用。(2)大事突出,要时不漏,小事不要。要立足于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主要职能活动。大事指影响较大,涉及范围广,事后影响较久或性质重要的事件。大事、要事的标准,要根据所编大事记的题目来定。
(3)以时为序、逐条排列。任何事件都在一定时间里发生,因此每一件大事必须写明年、月、日,对时间不详或不准的要考证准确后,再按序编排。
(4)系统条理,简明扼要。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时一条,不要数时一条,但事与事之间应前后照应,给人以条理清晰之感。记述大事提纲
领,文字简明切忌冗长,但必须把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发展经过、因果关系等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一般不加评论。
(5)选材范围要恰当,既要总揽全局,又不能大小事一起罗列。机关单位大事记的选材范围主要是:
1、本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
2、本机关领导参加的重要活动;
3、本机关重要的决定、决议、规划、部署以及发布的重要文件;
4、本机关机构的设置、撤销、体制的调整、职能和隶属关系的变化;
5、本机关党政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奖惩;
6、本机关完成的重大任务或科研成果;
7、上级领导对本机关的重要指示和检查活动;
8、本机关及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
9、本机关参加的外事活动;
10、本机关主办或协办的重要活动;
11、本机关及所辖范围内的知名人物、英雄模范的主要事迹及其活动情况;
12、本机关集体或个人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
13、本机关干部职工受重大党政纪律处分与刑事处分;
14、报刊、电台、电视台关于本机关情况的重要报道;
15、其他重要事件。大事记
×××人民政府××年9月份大事记
9月8日 市委、市政府庆祝第×届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召开,有关领导××、×××、×××、×××出席。
9月9日 ×××市长向全市教师发出公开慰问信。
9月13日 第十届市运动会召开。
9月28日 ×××国家×××领导人来访。9月30日 市政府召开新闻监督座谈会,主要议题是研究部署新闻系统加大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的舆论监督作用。
2、组织沿革:
系统记述一个机构、地区、行业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隶属关系、职能与管理体制等基本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组织沿革具有现实参考和历史凭证作用。对于开展整理、鉴定、利用等工作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社会发展,行政区划、建制沿革、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人事任免经常发生变化,形成大量档案材料,分散在不同、全宗中,而编制组织沿革,就能较好地解决利用问题。
组织沿革的主要用途是:
(一)便于各级领导人员和有关部门查考、研究本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变化的历史情况,指导当前工作;
(二)为研究各种机构的发展史、政治制度史、编修地方史志积累系统的史料;
(三)在档案工作方面,可为编写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以及全宗指南中的立档单位沿革简介提供系统的材料,对于档案人员熟悉立档单位情况,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提供利用工作,都有积极的作用。
(1)组织沿革内容:
地区历史概况、行政区域、建制变更;机构名称演变、建立撤消或合并的时间、原因、隶属关系、性质任务和职权范围;领导人员的任免;人员编制;编制的扩大与缩小;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办公地址迁移等。(2)组织沿革五大要素:
一是单位性质和主要职能; 二是隶属关系; 三是人员编制;
四是内部机构设置;
五是领导成员的组成及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情况。
(3)组织沿革体例:
体例是指材料内容的结构、表达形式及材料编排的层次和顺序。组织沿革的体例大致有四种:
第一种是编年法。即按年代顺序,逐年编列出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和主要领导成员。这种体例的表述包含年代——系列(包括组织机构和领导成员)两个层次,适用于组织系统经常变化的单位。但是,一般单位的机构、人员在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每一年都编列出单位内部所有机构和主要领导成员,会造成内容重复。
第二种是系列法。即以单位内部的组织机构为主线,对每一个机构及其领导成员的沿袭变化,按时序进行系列编写。一个单位有多少机构,就相应地设多少个系列。这种体例能清楚地反映一个单位的整个组织体系和每一个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成员沿袭变化的历史线索,适用于组织系统比较稳定的单位。但是绝对稳定的单位是不存在的,当组织系统发生重大变革时,用系统法就很难处理。
第三种是阶段法。即根据单位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把单位的历史分为若干自然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采用以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为主线的方法进行编写。这种体例包括阶段——系列两个层次。阶段法体例保留了编年法以时为序的原则和适应多变的优点,兼取了系列法以系列为主线,脉络清楚的长处,而避免了它们的缺点。
阶段法的优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⑴内容比较完整,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成员以及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诸方面可以得到全面反映;
⑵形式比较灵活,不论单位大小都可以根据自身重大变革的环节,自然地划分出单位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
⑶整个单位在各个阶段的组织体系一目了然;
⑷通过划分阶段,单位各方面的沿袭和变革的历史线索清晰可辨。
我将重点介绍阶段法的编写方法
第四种是问题法。即通过对单位自身组织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深入系统的研究,抓住主要特点,结合读者了解和查考的实际需要,把单位自身各方面的沿革情况分别列为一个个问题,然后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记述。简言之,这种方法就是以问题作为安排组织沿革正文结构的基本线索和首要依据。问题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问题设置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采用问题法,首先要明确列出问题,而问题的确定,则要根据每一个单位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读者利用的需要,有的放矢。在具体编写时,对每一个问题的结构安排和记述形式也可以灵活处理。较简单的问题,可用单层结构,直述其事;复杂的问题,则可采用复式结构,在大问题下再设小问题,或者再分若干阶段,或者再设若干系列,最后才分别具体记述。
(4)阶段法组织沿革的结构、形式及有关问题的处理
1、结构
阶段法体例的组织沿革由总题名、总序、目录、正文、附录五个部分组成。
下面按编写程序逐一介绍:
⑴总题名。包括标题、起止时间、编者。
如:
×××局组织沿革
××年×月——××年×月
×××局档案室编
总题名可置于封面、也可不用封面而置于全文之首。
⑵总序。置于第一页,目录之前:如不设目录,也可置于总题名之下,正文之前。要说明编写目的、体例、材料来源,本单位的性质和主要职能及历史沿革概况(概述几个阶段)。
⑶目录。置于总序之后、正文之前。每一阶段单位名称加起止年月为一条目。如有图示、表格,条目上应注明附图、附表或单设图、表条目。单位时间短、阶段少的也可不设目录。
⑷正文。按阶段先后编排。每阶段内容及顺序是:
阶段名称。置于每一阶段之首,写出该阶段单位全称,注明起止时间。
小序。置于阶段名称之下,说明该阶段本单位起止的背景、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人员编制及其他有关问题。
组织系统。置于每一阶段小序之下,按工作性质、重要程度依次编列机关在这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并分别写明起止时间、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及其变化情况。 领导成员。置于每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之下,按职务高低编列其领导成员。同等职务的,以任职先后为序排列,并分别注明每个人的任期。⑸附录。有关图表、照片等,可作为正文的补充,附于有关内容之后或整个沿革之后。
2、形式:
阶段法组织沿革的表达形式有三种:文字叙述、图示和表示。 ⑴文字叙述。分阶段,按顺序编写,各阶段均应反映出五个要素的内容。 ⑵组织系统图。分阶段在组织机构为主线绘制系统图,一个阶段一个图。
⑶组织系统表。分阶段列表,以五大要素为纵栏标题,各机构名称为横向标题,一个阶段制一表。
一般情况下主要采取文字叙述的形式,有些机关也可采用图示或表示形式。为了增强参考资料的直观效果,可以文字叙述为主,以图示和表示为辅,三种形式结合使用。即机关性质和主要职能用文字表述,其他要素可用图、表表示。在采用图示的表示形式时,应按机关的不同阶段分别绘制。图表可分别插入各阶段文字叙述之后,也可集中附在全文之末。总之,组织沿革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或图表的形式,也可以图文并用。在编写中宜文则文,宜表则表。通常对历史沿革、主要职能任务用文字叙述,机构、人员变化用图表,这样既能减少篇幅,又条理清楚,便于查阅。
3、关于同一阶段内机构和领导人员变化的处理
在编写组织沿革时经常会遇到同一阶段内出现机构的撤、设、分、并和领导人员发生变化。对此应采取以下办法加以处理:
⑴续补加注。对于新设机构,可跟在原有机构后面,注明起止日期,如同一机构领导人发生变化,应按任职先后排列,注明任期。 ⑵撤减加注。如内设机构撤销,可在该机构起止时间后注明其撤销后的归属。 ⑶分设和合并加注。如有一个内设机构分为多个机构或由多个机构合为一个机构,应先列出原来机构,注明何时分设或合并,然后排上新的机构。 ⑷更名加注。如内部机构名称发生变化,应采用新名称,并注明原名及更名日期,再注明起止年月。(5)组织沿革的续编工作
历史总是在发展,当我们编写了过去的组织沿革后,机构、人员、体制又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对许多机构(单位)来说,都有一个组织沿革的续编问题。
组织沿革的续编有两种方法:
1、逐年续编。即把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领导成员情况逐年加以整理、编印,其编写方法基本与编年法相似。有的单位则采取每年编年鉴的做法,把编写组织沿革作为年鉴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分阶段续编。一些机构不大复杂,但比较稳定的单位,没必要每年都续编组织沿革,可以按一定阶段进行续编。阶段的划分仍以机构人员的自然变化为准。
3、全宗介绍
全宗介绍又称全宗指南,就是以某一全宗为对象范围,以文章叙述的形式,介绍和揭示档案馆(室)所保存的各立档单位及其档案的内容和成分等情况的一种报道性材料。由封页、正文、备注三部分组织。其结构形式如下:
封页
包括全宗介绍名称、时间、全宗号。
正文
a、全宗构成者沿革
b、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c、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备注
全宗构成者沿革简介
1、全宗构成者的名称
2、时间:全宗构成者沿革应结合时间撰写,和下列内容有关的时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1)全宗构成者成立、合并、改组、更名和撤销时间。
(2)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重要部门的调整、增设、合并、更名、撤销时间。(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变更时间。
(4)其他所有反映全宗构成者重要活动的时间。
3、主要职能
4、隶属关系:
(1)全宗构成者和其上级主管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2)全宗构成者和其重要的直属下级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如有变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
5、全宗构成者负责人名录:全宗构成者正副职负责人姓名、职务、任期时间。
6、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其各历史阶段演变情况。(1)全宗构成者内部以及机构的名称。
(2)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正职负责任的姓名、职务、任期时间。(3)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的主要职能。
(4)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中重要部门的增设、调整、扩大、合并、撤销情况及内部一级机构在各历史阶段的变化情况。
7、其他
(1)涉及全宗构成者的重大事件和对全宗构成者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活动。(2)全宗构成者改组和撤销的原因。
8、个人全宗:个人全宗构成者主要介绍其姓名、别名、生卒年月日、籍贯、职务、职称、主要业绩、荣誉称号及简历。
三、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1、档案的数量及保管期限;
2、档案的完整程度;
3、档案的利用价值及鉴定情况;
4、检索工具的配置情况;
5、档案的整理情况。
四、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方式:按组织机构介绍;按问题介绍;以其他体系分类的档案全宗,应根据该全宗分类的特点结合问题介绍。
2、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一般方法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一般应使用综合概括的方法介绍。介绍内容包括: A、反映全宗构成者基本职能和主要活动方面的档案。
B、反映全宗构成者每个阶段中心工作或特殊工作所形成的档案。 C、馆藏年代久远和特殊载体的档案。
(2)需要专门说明的档案按下列方法介绍:
A、指明该档案文件的名称、责任者和文件形成的时间。 B、列出该档案文件的检索要素。 C、对其档案文件内容单独介绍。
(3)一般性文件介绍不使用引文,特殊性文件介绍如需使用引文应符合下列条件和原则: A、引文有助阐述文件的内容实质。
B、引用原文时不详细转述文件中叙述的事实和事件。
(4)和全宗构成者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上级文件不作介绍,必要时只作简要交待。 《基础数字汇集》是以数量特征反映一个地区(机构、行业)基本情况的档案参考材料。它不是各种统计表的简单合订,而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档案资料中选取有关的统计数字汇编而成。它是掌握情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制定计划作为综合分析的依据和参考。但是,这些数字分散在各种统计表、总结报告、计划等文件中,利用不方便,经过加工整理方便利用。要注意目的性、真实性、对应性、可比性。
《基础数字汇集》形式:文字叙述、图示、表示三种。
▲文字叙述:类似总结报告中的基本数据分项介绍部分。她由标题、前言、数列、说明四部分组成。标题,即汇集的名称,概括所反映的内容。
前言,概括所反映的主题及主要方面,涉及的空间范围和起止时间,统计的依据和完整情况。
数列,包括一是统计对象,即数列标题;二是时间和空间范围;三是统计指标,即统计对象所含的各个方面;四是统计数值。
▲图示法:主要利用坐标图形反映、标示统计数字。
▲表示法:及利用统计计表格登录、标示统计数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形式。它由总标题、横向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总标题是表的名称,横行标题是横行数列组的标题,代表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是统计指标的名称,写在表的上方指标数值列在各横行与纵栏的交叉处,任何一个数值的内容均由横行标题与纵栏标题所限定。
基础数字汇集的结构
基础数字汇集一般由题名、序言、正文(表格)等组成。
基础数字汇集的题名构成:单位或地区的名称﹢数据汇编的内容或专题﹢基础数据汇编三部分组成。如:《南开区华苑街道基础数字汇编》、《南开区华苑街道计划生育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序言:主要介绍编写该数字汇编的目的、作用、主要内容、时间跨度和数据分析等情况。序言应放在正文的前面。 正文(表格):基础数字汇集的正文大多采用表格式或示意图方式,可以将每年的数据汇成一表,逐年续表。也可以将各年的数据汇成一表,以便比照。 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写要求
1.选择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制内容,应反映本单位主要工作,根据领导、主要科室和重点工作的需求来编制,应具有使用价值。 如:《十八里店乡社员宅基地审批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2.基础数据一般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起止年代尽可能长远。 3.数字要准确可靠,不能估算。
4.表式清晰、图形准确、规范、示意性能好。
▲《重要会议简介》扼要介绍重要会议基本情况的史料性参考资料。为召开同类会议提供借鉴。正文内容包括:按届次或开会时间先后,分别依次介绍会议名称、及时间、地点、主持人或主席团的组成;参加人员、会议的开法和议程;决议和决定、选举或讨论结果,及其他应介绍的情况。
第五篇:隈研吾展览感想
之前从没听说过隈研吾,大概是我太孤陋寡闻。今天的展览,介绍了他的经验和设计标准,主题为在建筑内部分享当下社会逐渐普及的SHARE HOUSE概念。最为突出的当属隙间为家的设计,在结构合板上打口,令其互相咬合是结构成立,且不说艰涩难懂的设计理论知识,空间的构造让我惊讶不已,怎么会有人想到把独立空间分享出来,在墙与墙的间隙中寻求公共空间.这种回归自然的乌托邦让现实主义的我动摇了。他是个富有情趣与生活智慧的人。看得出这次的展览作品都有着简单大气的外观和“透气”的内部构造,多用马赛克和结合合板的各种连接做出不一样的效果,就连我这个还没入门的新人都能体会到他独特的分割,而被他所震撼。在向他提问的过程中,他津津乐道小事这一细节让我明白,建筑不是自己的事,而是要观察周边的事物,结合整体的需求,最大程度的让建筑物与当地当时当代融合。这不仅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还需要经验,明锐的洞察力与一颗乐观的心。建筑不仅仅是一个挣钱的项目,你通过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态度,提高自己的修为,不断造福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