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DOC)5篇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14-1100491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2 02:37: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DOC)

第一章 绪 论

制造业是提高国家工业生产率、经济增长、国家安全及生活质量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现如今我国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因而加强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基础研究,大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既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防力量的增强均有重要作用。“新一代材料精确成形加工技术”与“多学科多尺度模拟仿真”是现代两个重要学科研究前沿领域。高新技术材料的出现,将加速发展以“精确成形”及“短流程”为代表的材料加工工艺,包括:全新的成形加工方法与工艺,及传统成形加工方法的改进与工序综合。“模拟仿真”是产品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制造业信息化的先进方法。并行工程已成为产品及相关制造过程集成设计的系统方法,以计算机模拟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为手段的虚拟制造设计将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支撑环境。网络化、智能化是现代产品与工艺过程设计的趋势,绿色制造是现代材料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面对市场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必须加强材料成形加工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只有使用先进的材料加工技术,才能获得高质量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这些高性能的先进材料包括传统材料和新材料。发展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对我国制造业以高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优质零部件有积极作用,可扩大材料及制造范围、提高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

制造业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现代高科技及新材料的出现将导致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变革,出现全新的成形加工方法与工艺,传统加工方法不断改进并走向工艺综合,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则逐渐综合化、多样化、柔性化、多科学化。

第二章 现代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

2.1现代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作用与地位

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仅次于美、日、德,位居世界第四位。材料成形加工行业则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铸造、锻造及焊接等材料加工技术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技术。目前,在汽车行业中汽车重量的65%以上仍由钢铁、铝及镁合金等材料通过铸造、锻压、焊接等加工方法而成形。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又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之一,它不仅赋予零部件以形状,而且给予零部件以最终性能及使用特性。

制造业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还会延续。高速发展的工业技术要求材料加工产品精密化、轻量化、集成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要求产品性能高、成本低、周期短;日益恶化的环境要求材料加工原料与能源消耗低、污染少;另外材料成形本身制造好、成品率高。为了生产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材料正由单一的传统型向复合型、多功能型发展;材料加工技术逐渐综合化、多样化、柔性化、多科学化。

面对市场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必须加强材料成形加工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只有使用新近的材料加工技术才能获得高质量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这些高性能的先进材料包括传统材料和新材料。发展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对我国制造业已高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优质零部件有积极作用。

2.2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美国在“新一代制造计划”中指出,未来的制造模式将是批量小、质量高、成本低、交货期短、生产柔性、环境友好;未来的制造企业要掌握十大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快速产品与工艺开发系统、新一代制造工艺及装备及模拟与仿真三项关键技术。其中新一代工艺包括精确成形加工制造或称净终成形加工工艺。净终成形加工工艺要求材料成形加工制造向更轻、更薄、更强、更韧及成本低、周期短、质量高的方向发展。

轻量化、精确化、高效化将是未来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通过降低产品的自重以降低能源消耗 和减少污染(包括汽车尾气和废旧塑料)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轻质、高质量的绿色环保材料将成为人们的首选。镁合金就是被世界各国材料界看好的最具有开发和应用发展前途的金属材料。

镁合金压铸件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汽车、摩托车及飞机零件等)、IT行业(手机、笔记本等)、小型家电行业(摄像机、照相机及其它电子产品外壳等)。汽车离合器和变速箱壳体采用镁合金压铸件比铝合金重量分别减轻2.6kg和2.5kg。同时,压铸镁铝合金产品在体育运动(自行车架与踏板、滑雪板等)、手工工具(链锯、岩钻等)、国防建设(轻型武器、步兵装备)等领域亦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3材料成形加工过程的建模与仿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技术材料科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成为材料研究的重要手段,是除实验和理论外解决材料科学中实际问题的第三个重要研究方法。它可以比理论和实验做得更深刻、更全面、更细致,可以进行一些理论和实验暂时还做不到的研究。因此,基于知识的材料成形工艺模拟仿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前沿领域及研究热点,而高性能、高保真和高效率则是模拟仿真的努力目标。根据美国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委员会的测算,模拟仿真可提高产品质量5~15倍,增加材料出品率25%,降低工程技术成本13%~30%,降低人工成本5%~20%,增加投入设备的利用率30%~60%,缩短产品设计和试制周期30%~60%,增加分析问题广度和深度的能力3~3.5倍等。

2.4材料的快速成形与虚拟制造

我国制造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创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因而缺乏国际市场竞争能力。随着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制造业要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要求,必须有较强的灵活性,以最快的速度提供高质量产品。

虚拟制造是CAD、CAM和CAPP等软件的集成技术,其关键是建立制造过程的计算模型,虚拟仿真制造过程。虚拟制造以并行方式进行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对各单元采用分布管理,而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虚拟制造的基础是虚拟现实技术。所谓“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和外观设备,生成与真实环境一致的三维虚拟环境,使用户通过辅助设备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与环境中的“现实”交互。与智能制造、虚拟工厂、网络化制造集成,材料加工过程建模与仿真将成为制造业新产品过程设计的非常有效的工具。

第三章 新一代材料成形加工

3.1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发展特征

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在现代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精密”、“优质”、“快速”、“复合”、“绿色”、“信息化”的特征。

1.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精密”特征:成形精度向净成形的方向发展 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重要特征是精密化,以制造技术而论,从尺度上看,精密制造技术已经跨越了微米级技术,进入了亚微米和纳米技术领域。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也在朝着精密化的方向发展,表现为零件成形的尺寸精度正在从近净成形向净成形,即近无余量成形方向发展。“毛坯”与“零件”的界限越来越小。

2.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优质”特征:成形质量向近无缺陷、“零”缺陷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净成形技术主要反映的是成形加工技术的尺寸与形状精密的特征,反映了成形加工保证尺寸及形状的精密程度,那么,反映成形加工优质特征的则是近无缺陷、“零”缺陷成形加工技术。这个“缺陷”是指不致引起早期失效的临界缺陷的概念。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采用先进工艺、净化熔融金属、增大合金组织的致密度,为得到健全的铸件、锻件奠定基础;采用模拟技术、优化工艺技术,实现一次成形及试模成功,保证质量;加强工艺过程监控及无损检测,及时发现超标零件;通过零件安全可靠性能研究及评估,确定临界缺陷量值等。

3.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快速”特征:成形过程向快速方向发展

为满足现代消费观念的变革以及市场的剧烈竞争化,“客户化、小批量、快速交货”的要求不断增加,需要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快速化。

成形加工技术的快速特征表现在各种新型高效成形工艺不断涌现,星星铸造、锻造、焊接方法都从不同角度提高生产效率。

3.2新一代材料成形加工技术

制造技术可分为加工制造和成形制造(以液态铸造成形、固态塑性成形及连接成形等为代表)技术,其中成形制造不仅赋予零件以形状,而且决定了零件的组成。

3.2.1精确成形加工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的精确成形加工制造技术。在轿车工业中还有很多材料精确成形新工艺,如用精确锻造成形技术生产凸轮轴等零件,液压胀形技术,半固态成形及三维挤压发等。摩擦压力焊接技术近来也备受人们关注。

以挤压铸造及半固态铸造为代表的精确成形技术由于熔体在压力下充型、凝固,从而使零件具有好的表面及内部质量。半固态铸造是一种生产结构复杂、近净成形、高品质铸件的材料半固态加工技术。半固态铸造铝合金零件在汽车上的应用其区别于压力铸造和锻压的主要特征是:材料处于半固态时在较高压力(约200MPa)下充型和凝固。材料在压力作用下凝固可形成细小的球状晶粒组织。

3.2.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随着全球化及市场的激烈竞争,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制造业要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需求,制造技术必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以小批量甚至单批量生产迎合市场。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以离散和堆积原理为基础和特征,将零件的电子模型按一定方式离散成为可加工离散面、离散线和离散点,然后采用多种手段将这些离散的面、线和点堆积形成零件的整体形状。有人因该技术高度的柔性而称之为“自由成形制造”。近年来快速原型制造已发展为快速模具制造及快速制造,这些技术能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解决单件或小批零件的制造问题。

3.3新一代产品制造设计的研究

未来智能制造公司需要一系列核心智能,以便在集成设计、制造和商业服务系统内进行智能商务运作。这一系列的智能核心即可预测性、可生产性和廉价性、污染防治、产品与工艺性能。

研究这些特点已使集成设计、制造和服务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系统学科。如果将这种集成工程系统理解成为一种科学,就可以将其归为已经成熟的分析方法,然后就可以确定基本参数及如何测量它们,从而可以预测期行为。下面是在材料加工和新一代产品制造设计中将建模与仿真用作智能核心的基本要点:

1.数字产品和工艺建模的可预测性

随着具有竞争力的缩减产品发展与实现周期的蓬勃发展,在产品与工艺合成中的所有决策需要精度的建模与仿真工艺,以使物理基础的或行为基础的设计属性生效。在动力学、热力学、理学、材料和行为系统中有效运用建模工具是未来数字制造的先决条件。这些模型和知识要在网络和协作环境下共享,最新的SGI(美国图形工作站生产厂商)工作站可以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解决极为复杂的工程问题。制造商可以使用高度工程化的仿真模型来帮助供货商改变模型设计和运送近于零缺陷的铸件给消费者,这样会尽量减少返工和缺陷。2.材料的可生产性和廉价性

廉价的制造材料对制造业特别是航空业一直是一个挑战。随着对环境和性能的规范和限制越来越多,各公司正在寻找更好的超级合金高温材料和类似网状的工艺技术,以降低原材料和制造运作过程的成本。现在,研究机构中的多数研究工具和工艺模型对公司在制造过程中预测并验证材料属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将着眼点从尺寸精确性扩展到材料性能,以便获得对工艺、机器和零件的品质的全面了解。这将引导我们开创集材料、制造、物理和计算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以推进我们对制造学的了解。

3.绿色生产和工艺的污染防治

我们需要新的规范使传感器和工艺控制这种技术更好的整合,以便更少的发展和安装成本提供更高的能源效率并降低污染。绿色制造系统应改进以使工厂监控工艺参数,并直接、精确和快速的获得真实的工艺信息。另外,需要可代替的化学基础的涂层技术来影响化学自由制造工艺,还需要新型的传感器通过化学手段监控和控制腐蚀环境。正在出现的技术,诸如微电子机械基础的工艺传感器和无线电通信,需要发展和工程化以满足这些挑战性的需求。

4.产品与工艺性能的先进维护技术

服务和维护对于保持产品和工艺的质量及客户的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确定系统失效原因的难点归结为几种因素,包括系统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缺乏足够的纠错工具。当前,许多组织工业正实行的服务和维护就是基于响应的方法。组织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是对制造机器和设备每天的情况了解不足。我们只是不知道如何定量预测零件和机器的性能退化。我们缺乏有效地预测模型和工具,它们可以告诉我们给定工艺参数的具体值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我们要进行研究,以了解产品和机器故障生产的原因,开发智能和可重复配置这些目标,需要智能软件和网络设备来提供预先维护能力,诸如性能退化测量、故障修复、自维护和远程诊断。这些特点允许制造和加工工业能发展预先维护策略,以保证产品和工艺性能,并最终消除不必要的系统瘫痪。

第4章 绿色再制造与材料成形加工的可持

续发展

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任意开发利用带来了全球的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其中,机电产品制造业是最大的资源使用者,也是最大的环境污染资源之一。通过研究再制造工程理论和技术,可以为废旧产品的科学利用提供依据,指导规范当前的再制造市场。

再制造工程是以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以优质、高效、节能、环保为目标,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市场为手段,来恢复或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通过再制造的研究,可形成闭环的产品物质及信息流系统,实现由产品的开环处理和材料资源的闭环回收,发展到产品闭环使用的高级阶段,实现高级资源物质流的最优化循环。

4.1再制造过程的设计基础

针对失效的产品进行再制造,首先要对其进行再制造设计,再制造的设计基础包括产品的失效机理及寿命预测、再制造性的评价等内容。

4.1.1产品失效机理及寿命预测

产品服役的环境行为及失效机理研究是实施再制造工程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从宏观和微观上研究零部件在复杂的环境中失效的机理和损伤的规律。主要研究复杂环境中多因素非线性耦合作用下的零部件失效机理,包括腐蚀介质与力学因素联合作用下的零件损伤机理,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下的零部件损伤行为,多轴载荷作用下零部件的疲劳破坏行为,以及汽液固多相流环境中零部件的腐蚀、冲蚀、穴蚀交互损伤规律。

产品寿命预测与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建立在零部件失效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力学理论建立失效行为的数学模型,并与加速试验结果相结合,以建立产品寿命的预测评估系统,评估新品、再制造产品的寿命及产品的剩余寿命。

4.1.2产品再制造性的评价

废旧产品的再制造性是决定其能否进行再制造的前提,是再制造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首要问题。再制造性是指将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后,废旧产品所具有的通过维修或改造后恢复或超过原产品性能的能力。

4.2再制造材料成形加工关键技术

废旧产品经过再制造论证后,要实施再制造必须依赖于先进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

4.2.1复合表面工程技术

零件的失效多起源于表面,因此表面工程技术是再制造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表面过程,是经表面预处理后,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多种表面工程技术复合处理,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等,已获得所需要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表面工程是由多个学科交叉、综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以“表面”为研究核心,在有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零件表面的失效机制,以应用各种表面工程技术及其复合为特色,逐步形成了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表面工程基础理论。表面工程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以多种方法制备出优于本体材料性能的表面功能薄层,赋予零件耐高温、防腐蚀、耐磨损、抗疲劳、防辐射等性能。表面工程的基本特征是综合、交叉、复合、优化。复合表面工程是先进表面工程的重要基础内容。复合表面工程主要包括多种表面技术的复合和多种表面材料的复合两种形式。国外称之为第二代表面工程新技术。

1.多种表面技术的复合

多种表面技术的复合能够形成新的涂层体系,并建立表面工程新领域。单一的表面技术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日益苛刻的工况条件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表面技术的复合可以通过最佳协同效应获得了“1+1>2”的效果,解决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发展中特殊的工程技术难题。

多种表面技术的复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⑴ 研究可产生协同效应的多种技术之间的复合和设计;表面复合涂层在恶劣工况下表面或界面之间的协同效应机理。

⑵ 研究表征功能梯度材料(FGM)性能与组成的梯度变化,应用计算机逆向设计对FGM覆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优化;开发热喷涂、电刷镀、气相沉积等工艺制备FGM覆层的技术;研究金属、金属间化合物、陶瓷等FGM涂层性能。

⑶ 应用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和高能束辅助沉积在再制造毛坯上形成超硬膜。研究真空膜层成膜界面行为与膜层性能关系;形核及生长动力学;在晶格错配度较大条件基体强度与超硬膜结合强度的关系;复合膜组元之间的交互作用。

2.多种表面材料的复合

多种表面材料形成的复合涂层不但具有单一结构涂层所具有的性能,还因复合材料的不同而获得特殊性能或具有多功能的性能涂层,复合涂层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由各种材料复合获得的复合涂层种类主要有:金属基陶瓷复合涂层、陶瓷复合涂层、梯度功能复合涂层等。

4.2.2纳米表面工程技术

纳米表面工程是以纳米材料和其他低维非平衡材料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加工技术或手段,对固体表面进行强化、改性、超精细加工或赋予表面新功能的系统工程。纳米涂层及纳米表面自修复材料和技术是以纳米材料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工艺手段,对固体的表面进行强化、改性,或者赋予表面新功能,或者对损伤的表面进行自修复。例如:

⑴ 纳米颗粒复合电镀刷技术 ⑵ 纳米颗粒复合原位动态自修复技术 ⑶ 纳米材料热喷涂技术 ⑷ 金属表面纳米晶化技术

纳米表面工程的主要技术基础包括:

① 纳米涂层的制备技术的基础研究,特别是研究纳米材料在介质中的分散和稳定等关键工艺;纳米涂层的高强度、高韧性及其他特殊优异性能;纳米涂层对热疲劳及高温磨损等苛刻条件下的微裂纹萌生、扩展和损伤抑制机理;纳米涂层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的机理等。

② 研究非晶复合纳米晶涂层形成的机理与影响因素,包括材料表面纳米结构和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结构和体相的物理化学现象;涂层显微组织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缺陷与热应力的形成机理、界面结合情况等。研究非平衡条件下低维材料的结构与行为以及宏观与微观的一体化,包括“尺度问题”和“表面、界面问题”,为开发纳米电刷镀技术、纳米热喷涂技术、纳米气相沉积等及其复合技术提供技术基础。

③ 纳米原位动态减摩自修复技术的基础研究。在不停机、不解体的状况下,应用摩擦化学理论,利用纳米颗粒的特性在摩擦微损伤表面原位动态形成自修复膜层的方法及材料。研究内容包括:纳米结构的润滑膜、自修复薄膜等的生长机理和服役特性;纳米润滑添加剂对摩擦表面的强化和对初期磨损表面的原位动态自修复等机制;纳米添加剂的组成、形态、结构、反映活性等与损伤动态自修复功能的关系规律,开发与摩擦表面结合良好、具有优良抗磨损和承载能力的纳米磨损动态自修复技术及摩擦表面原位强化技术。

4.2.3特殊环境下的应急再制造技术

我国有大量的设备服役在苛刻的环境条件下,如在野外环境下石油、天然气设备;水电、公路铁路施工设备等;在严重快速磨损的高原沙漠地区,在高温、高湿、高烟雾海洋环境下的严重腐蚀或磨损等。特殊环境下的装备应急再制造关键技术以恢复服役性能为重点,对再制造的时间、空间、标准、技术条件等有特殊要求,具有现场性、应急性、易噪性等特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应急快速维修技术

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及生产线协同运行等作业方式缩短了损伤装备修理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应急快速维修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更为重要。采用先进技术快速修复损伤的装备,使其迅速恢复战斗力和生产力,是高科技条件下的作战与生产对应急维修技术的要求,也是装备再制造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技术基础:

⑴ 研究军用装备的战伤特点及装备突发故障规律,建立应急维修技术专家系统。

⑵ 开发适应于高低温、高负荷、强辐射等苛刻条件下使用的耐磨、防腐化学粘涂材料(复合型胶粘剂、纳米胶粘剂、特种功能胶粘剂);研究粘结粘涂层的衰变性能;研究快速固化机理和技术,如紫外线固化、微波固化技术等;重点开发适用于战伤及突发损伤的粘接、冷焊、扣合、堵漏等应急快速抢修技术。

⑶ 研究提高部队作战和野外施工作业应急机动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开发通用化、小型化、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靠前抢修配套工具和仪器,开发多种现场抢修车及方舱等。

2.再制造毛坯快速成形技术

再制造毛坯快速成形技术,是利用原有废旧的零件作为再制造零件毛坯原料,根据离散和堆积成形原理,利用CAD零件模型所确定的几何信息,采用积分原理和先进熔覆技术进行金属的熔融堆积,快速成形。主要技术基础:

⑴ 建立产品结构、零部件及表面涂层体系的再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RCAE),研究零件受损检测和几何特征定位,开发再制造毛坯表面三维几何参量测试及再制造建模系统。

⑵ 研究适宜快速成形的高熔点材料,解决金属直接快速成形的致密性、成形材料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成形材料间的内聚强度等问题。

结 论

本文指出我国制造业的基础共性技术领域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的发展方向,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新一代制造工艺及装备、建模与仿真及快速产品与工艺开发系统是面向现代的三项关键先进制造技术。轻量化、精确化、高效化将是新一代成形加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材料成形加工向更轻、更薄、更精、更强、更韧、质量高、周期短及成本低的方向发展。

在新一代成形加工技术与材料成形加工的发展中不断面临的环保、资源、市场竞争等问题上,绿色再制造又成为了成形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趋势。绿色再制造材料成形加工关键技术基础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涉及材料学科和机械学科的前沿,符合废品资源化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和内容,其中许多技术基础的研究内容优又是根据我国废旧产品再制造的需求提出的,具有较强的学科创新性、前瞻性以及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朱高峰主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制造.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_

柳百成,李敏贤,吴俊郊等.国家自然科学资金优先资助领域战略研究报告—

—先进制造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456789

石力开.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1996,师昌绪.高技术新材料的现状与展望.机械工程材料,1994,柳百成,荆涛等.铸造工程的模拟仿真及质量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_,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九五”机械工业科学技术重大进展,202_

中国环境污染状况备忘录.世界环境,1998

徐滨士,马世宁,刘世参等.21世纪的再制造工程.中国机械工程,202_

周尧和.21世纪需要绿色集约化铸造,1998

成都理工大学

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

姓名:陈康

学号:2015050207 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院系: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

202_年1月5日

第二篇:钣金技术加工成型(精选)

一、钣金加工定义: 钣金加工是针对金属薄板(通常在6mm以下)一种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切,冲裁,折弯,焊接,铆接,模具成型及表面处理等。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根据加工方式不同,通常分为两类: 1.非模具加工: 通过NCT ,镭射,折床,铆钉机等加工工具对钣金进行加工的工艺方式,一般用于样品制作,成本较高.2.模具加工: 通过固定的模具,对钣金进行加工,一般有下料模,成型模,主要用于批量生产,成本较低.二、钣金加工流程介绍:

三、常见加工方法介绍: NCT(数控机床)加工 数控机床加工原理: 数控机床是一种能够适应产品频繁变化的柔性自动化机床,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操作和步骤以及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都用数字化的代号来表示,通过控制介质(如纸带或磁盘)将数字信息送入专用的或通用的计算器,计算器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发出各种指令来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它执行组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或产品.数控机床常见用途: 下料,冲网孔,冲凸包,切边,打凸点,压筋,压线,抽孔 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 +/-0.1mm NCT(数控冲床)加工的工艺处理及注意事项: 1.在距边缘的距离小于料厚时,冲方孔会导致边缘被翻起,方孔越大翻边越明显,此时常常考虑LASER二次切割.2.NCT冲压的孔与孔之间,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过小,其允许值如表;材料 冲圆孔 冲方孔 硬钢 0.5t 0.4t 软钢,黄铜 0.35t 0.3t 铝 0.3t 0.28t NCT冲压的最小孔径如表: 材料 冲圆孔 冲方孔 硬钢 1.3T 1.0T 软钢,黄铜 1.0T 0.7T 铝 0.8T 0.6T 注:T表示料厚

3.抽孔:NCT抽孔离边缘最小距离为3T,两个抽孔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T,抽孔离折弯边(内)的最小安全距离为3T+R,如偏小则须压线处理.4.经现场测试,NCT冲半剪凸点的高度不超过0.6T,如大于0.6T则极易脱落.镭射加工 镭射加工原理: Laser是由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前缀缩写而成.原意为光线受激发放大,一般译为激光(也称激光).激光切割是由电子放电作为供给能源,通过He、N2、CO2等混合气体为激发媒介,利用反射镜组聚焦产生激光光束,从而对材料进行切割.在由程控的伺服电机驱动下,切割头按照预定路线运动,从而切割出各种形状的工件。镭射机常见用途: 下料,割外形,二次切割,割线,割异形孔 镭射机的加工精度:+/-0.1mm LASER加工的工艺处理及注意事项: 1.在割五金件底孔时,必须加大0.05mm.因为在切割起点与终点时会留有微小的接点.例 : 底孔为Φ5.4应割成Φ5.45(注:五金件的底通常用NCT或模具加工,以保证加工精度.)2.割工艺孔时宽度一般大于0.5mm, 越小毛刺越明显.3.在从平面到凸包的斜面作二次切割时,速度必须很慢,实际上与 切割等厚材料类似.4.LASER为热加工,割网孔及薄材受热影响, 容易使工件变形.5.所有工件的锐角如没有特别要求在LASER加工时,必须按R0.5mm倒圆角.折床加工 折床加工原理: 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一般分为上动式和下动式.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前工序成型后对后继工序不产生影响或干涉.折床常见用途: 成型,抽凸包,压垫脚,压线,压印字,铆钉,铆静电导轨,压接地符,抽孔,铆合,压平,压三角补强等.

折床的加工精度: 一折: +/-0.1mm 二折: +/-0.2mm 二折以上: +/-0.3mm 常见折刀形状: 常见V槽形状: 注意:选用什么样的V槽与材料的厚度和折弯的形状有关系 孔到折弯边的最小距离

板料厚度 0.6~0.8 0.9~1.0 1.1~1.2 1.3~1.4 1.5 1.6~2.0 2.2~2.4 最小距离 2.0 2.5 3.0 3.5 4.0 5.0 5.5 以上尺寸是孔到内折弯边的距离,如果超过这个距离则折弯会引起孔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其他加工方式来解决变形问题,如先折弯,后用镭射割孔,或者压线割线处理,或者直接开模具生产,担这样会增加加工成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的时候尽量满足这些最小距离 钳加工

钳加工的常见种类: 1.铆钉机 用途: 铆螺母 铆导向销 铆螺柱

铆防静电手腕座 铆螺钉 所用模具: 铆合模

钳加工的常见种类: 2.攻牙机, 用途: 攻丝(攻牙)所用模具: 丝锥

钳加工的常见种类: 3.抽孔机, 用途: 翻边抽孔 所用模具: 上模 ,冲子, 凹模 钳加工的常见种类: 4.拉丝机, 用途: 表面拉丝 所用模具: 砂带(不同规格)钳加工的常见种类: 4.整平机, 钳加工的常见种类: 5.钻孔机 用途: 钻孔 所用模具: 钻头 模具加工 模具加工的特点: 1.快捷 2.精度高

3.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4.成本低 5.尺寸管控好 模具的分类: 1.落料模 2.成型模 3.整平模 4.压铆模 5.连续模

一般模具示意图,一般零件都由好几套模具连续生产而成型.表面处理 1.电镀: 通过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附上一层其他金属,用来增加金属的防腐蚀性能,且能达到一定的美化外观作用,是常用的一种表面处理方式,如:电镀锌,电镀镍等.2.烤漆: 通过喷涂,高温烘烤等方式,在材料表面喷上一层各种颜色的涂料,用来美化外观,且能增加材料的防腐蚀性能.是常用的表面处理方式,一般有液体烤漆和粉体烤漆两种,其中粉体烤漆最常见.如烤华为蓝,华为黑等,烤漆表面是不导电的.有EMC要求的区域不允许烤漆.3.丝印: 在材料表面丝印上各种标识的工艺,一般有平板丝印和移印两种方式,主要原理与照相机菲林成像原理一样,也是一个曝光的过程.平板丝印主要用于一般平面上,但如果遇上有较深的凹坑的地方,就需要用到移印.4.表面拉丝

将材料放在拉丝机的上下绲轮之间,绲轮上附着有砂带,通过电机带动,让材料通过上下砂带,在材料表面拉出一道道痕迹,根据砂带的不同,痕迹粗细也不相同,主要作用是美化外观.一般都是铝材才考虑用拉丝的表面处理方式.5.喷砂: 通过喷砂机的风力将砂粒打到工件表面上,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密布的凹坑,主要作用是去除工件表面的脏污,增加工件表面的附着力,为后续表面处理方式做准备,在我们公司不常用.6.氧化: 将工件表面的金属氧化,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增加工件的防腐蚀性.一般有化学氧化和阳极氧化两种方式,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式,如散热器表面的阳极氧化发黑.钣金连接方式 常见钣金连接方式: 1.铆钉铆合: 这种铆钉常称为拉钉,将两块板材通过拉钉铆合在一起称之为拉铆,.常见铆合形状如图: 2.点焊: 工件组合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接头的接触面及附近区域产生电阻热进行焊接,点焊的总厚度不得超过8mm.3.抽孔铆合: 其中的一零件为抽孔,另一零件为沉孔,通过铆合模使之成为不可拆卸的连接体.优越性:抽孔与其相配合的沉孔的本身具有定位功能.铆合强度高,通过模具铆合效率也比较高.4.TOX铆合: 定义:通过简单的凸模将被连接件压进凹模.在进一步的压力作用下,使凹模内的材料向外”流动”.结果产生一个既无棱角,又无毛刺的圆连接点,而且不会影响其抗腐蚀性,即使对表面 有镀层或喷漆层的板件也同样能保留原有的防锈防腐特性,因为镀层和漆层也是随之一起变形流动.材料被挤向两边,挤进靠凹模侧的板件中, 从而形成TOX连接圆点.如下页图所示: 小结:

钣金加工的好坏,不仅仅是与设备有关系,也与操作人员的经验,工艺顺序的制作有很大的关系.钣金加工的概念与机加工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机加工主要是指: “钻铣刨磨镗”,一般来说,机加工的精度比钣金加工的精度要高很多,所以不能用机加工的标准来要求钣金加工,目前业界的钣金加工的精度的经验值是+/-0.2mm.对特别的加工精度要求,可以用比较特殊的方式来加工,比如模具来加工.钣金的加工精度跟我们的设计紧密相关,如果在设计的时候不考虑加工精度的问题,产品回来后难免会发生干涉,难装配等缺陷。大卫逊工业设计公司一致贯彻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最终实现,与总部的紧密合作,致力于产品的不断创新,为海内外各类制造商提供无数新产品方案。常见加工设备的加工范围

第三篇:电火花成型加工技术

电火花成型加工技术

2.1 电火花加工原理和特点

一、原理

电火花加工时,脉冲电源的一极接工具电极,另一极接工件电极,两极均浸入具有一定绝缘度的液体介质(常用煤油或矿物油或去离子水)中。工具电极由自动进给调节装置控制,以保证工具与工件在正常加工时维持一很小的放电间隙(0.01~0.05mm)。当脉冲电压加到两极之间,便将当时条件下极间最近点的液体介质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由于通道的截面积很小,放电时间极短,致使能量高度集中(10~107W/mm),放电区域产生的瞬时高温足以使材料熔化甚至蒸发,以致形成一个小凹坑。第一次脉冲放电结束之后,经过很短的间隔时间,第二个脉冲又在另一极间最近点击穿放电。如此周而复始高频率地循环下去,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它的形状最终就复制在工件上,形成所需要的加工表面。与此同时,总能量的一小部分也释放到工具电极上,从而造成工具损耗。

从上看出,进行电火花加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必须采用脉冲电源;必须采用自动进给调节装置,以保持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间微小的放电间隙;火花放电必须在具有一定绝缘强度(10~107Ω ·m)的液体介质中进行。

二、电火花常用基本符号

1、放电间隙:放电间隙指加工时工具和工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的一层距离间隙。在加工过程中,则称为加工间隙S,它的大小一般在0.01-0.5mm之间,粗加工时间隙较大,精加工时则较小。加工间隙又可分为端面间隙SF 和侧面间隙SL

2、脉冲宽度ti(μs):脉冲宽度简称脉宽,它是加到工具和工件上放电间隙两端的电压脉冲的持续时间(见图)为了防止电弧烧伤,电火花加工只能用断断续续的脉冲电压波。粗加工可用较大的脉宽ti>100μs,精加工时只能用较少的脉宽ti<50μs。

3、脉冲间隔to(μs):脉冲间隔简称脉间或间隔,也称脉冲停歇时间。它是两个电压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过短,放电间隙来不及消电离和恢复绝缘,容易产生电弧放电,烧伤工具和工件;脉间选得过长,将降低加工生产率。加工面积、加工深度较大时,脉间也应稍大。

4、开路电压或峰值电压:开路电压是间隙开路时电极间的最高电压,等于电源的直流电压。峰值电压高时,放电间隙大,生产率高,但成型复制精度稍差。

5、火花维持电压:火花维持电压是每次火花击穿后,在放电间隙上火花放电时的维持电压,一般在25V左右,但它实际是一个高频振荡的电压。电弧的维持电压比火花的维持电压低5V左右,高频振荡频率很低,一般示波器上观察不到高频成分,观察到的是一水平亮线。过渡电弧的维持电压则介于火花和电弧之间。

6、加工电压或间隙平均电压U(V)

加工电压或间隙平均电压是指加工时电压表上指示的放电间隙两端的平均电压,它是多个开路电压、火花放电维持电压、短路和脉冲间隔等零电压的平均值。在正常加工时,加工电压在30-50V,它与占空比、预置进给量等有关。占空比大、欠进给、欠跟踪、间隙偏开路,则加工电压偏大;占空比小、过跟踪或预置进给量小(间隙偏短路),加工电压即偏小。

7、加工电流I(A)

加工电流是加工时电流表上指示的流过放电间隙的平均电流。精加工时小,粗加工时大;间隙偏开路时小,间隙合理或偏短路时则大。

8、短路电流Is(A)

短路电流是放电间隙短路时(或人为短路时)电流表上指示的平均电流(因为短路时还有停歇时间内无电流)。它比正常加工时的平均电流要大20-40%。

9、峰值电流Ie(A)

峰值电流是间隙火花放电时脉冲电流的最大值(瞬时),日本、英国、美国常用Ie表示,虽然峰值电流不易直接测量,但它是实际影响生产率、表面粗糙度等指标的重要参数。在设计制造脉冲电源时,每一功率放大管串联限流电阻后的峰值电流是预先选择计算好的。为了安全,每个50W的大功率晶体管选定的峰值电流约为2-3A,电源说明书中也有说明,可以按此选定粗、中、精加工时的峰值电流(实际上是选定用几个功率管进行加工)。

10、放电状态

放电状态指电火花加工时放电间隙内每一脉冲放电时的基本状态。一般分为五种放电状态和脉冲类型

第一、开路(空载脉冲)放电间隙没有击穿,间隙上有大于50V的电压,但间隙内没有电流流过,为空载状态(td=ti)。

第二、火花放电(工作脉冲,或称有效脉冲)

间隙内绝缘性能良好,工作液介质击穿后能有效地抛出、蚀除金属。波形特点是:电压上有td,te和Ie波形上有高频振荡的小锯齿波形。

第三、短路(短路脉冲)

放电间隙直接短路相接,这是由于伺服进给系统瞬时进给过多或放电间隙中有电蚀产物搭接所致。间隙短路时电流较大,但间隙两端的电压很小,没有蚀除加工作用。

第四、电弧放电(稳定电弧放电)

由于排屑不良,放电点集中在某一局部而不分散,局部热量积累,温度升高,恶性循环,此时火花放电就成为电弧放电,由于放电点固定在某一点或某局部,因此称为稳定电弧,常使电极表面结炭、烧伤。波形特点是td和高频振荡的小锯齿波基本消失。

第五、过渡电弧放电(不稳定电弧放电,或称不稳定火花放电)

过渡电弧放电是正常火花放电与稳定电弧放电的过渡状态,是稳定电弧放电的前兆。波形特点是击穿延时td很小或接近于零,仅成为一尖刺,电压电流波上的高频分量变低成为稀疏和锯齿形。早期检测出过渡电弧放电,对防止电弧烧伤有很大意义。

以上各种放电状态在实际加工中是交替、概率性地出现的(与加工规准和进给量、冲油、间隙污染等有关),甚至在一次单脉冲放电过程中,也可能交替出现两种以上的放电状态。

11、加工速度Vw或VW(mm/min),vm或Vm(g/min)

加工速度是单位时间(min)内从工件上蚀除加工下来的金属体积(mm;),以质量(g)计算时用vm或Vm表示,也称加工生产率。大功率电源粗加工时vW>500mm/min,但电火花精加工时,通常vw<20mm/min。

12、相对损耗或损耗比(损耗率)θ(%)

相对损耗或损耗比是工具电极损耗速度和工件加工速度之比值,并以此来综合合衡量工具电极的耐损耗程度和加工性能。

13、面积效应:面积效应指电火花加工时,随加工面积大小变化而加工速度、电极损耗比和加工稳定性等指标随之变化的现象。一般加工面积过大或过小时,工艺指标通常降

333

3低,这是由“电流密度”过小或过大引起的。

14、深度效应:随着加工深度增加而加工速度和稳定性降低的现象称深度效应。主要是电蚀产物积聚、排屑不良所引起的

三、电火花加工特点

1:电火花加工速度与表面质量 模具在电火花机加工一般会采用粗、中、精分档加工方式。粗加工采用大功率、低损耗的实现,而中、精加工电极相对损耗大,但一般情况下中、精加工余量较少,因此电极损耗也极小,可以通过加工尺寸控制进行补偿,或在不影响精度要求时予以忽略。

2:电火花碳渣与排渣 电火花机加工在产生碳渣和排除碳渣平衡的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实际中往往以牺牲加工速度去排除碳渣,例如在中、精加工时采用高电压,大休止脉波等等。另一个影响排除碳渣的原因是加工面形状复杂,使排屑路径不畅通。唯有积极开创良好排除的条件,对症的采取一些方法来积极处理。

3:电火花工件与电极相互损耗 电火花机放电脉波时间长,有利于降低电极损耗。电火花机粗加工一般采用长放电脉波和大电流放电,加工速度快电极损耗小。在精加工时,小电流放电必须减小放电脉波时间,这样不仅加大了电极损耗,也大幅度降低了加工速度。

2.2 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基本规律

一、加工条件

1)、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必须加以60V—300V的脉冲电压,同时还需维持合理的距离——放电间隙。大于放电间隙,介质不能被击穿,无法形成火花放电;小于放电间隙,会导致积炭,甚至发生电弧放电,无法继续加工。

2)、两极间必须充满介质。电火花成形加工一般为火花液或煤油,线切割一般为去离子水或乳化液。

3)、输送到两极间脉冲能量应足够大。即放电通道要有很大的电流密度(一般为10—10A/cm)。492 4 4)、放电必须是短时间的脉冲放电。一般为1μs — 1ms。这样才能使放电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扩散,从而把能量作用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保持火花放电的冷极特性。

5)、脉冲放电需要多次进行,并且多次脉冲放电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散的,避免发生局部烧伤。

6)、脉冲放电后的电蚀产物能及时排放至放电间隙之外,使重复性放电顺利进行。

二、影响加工因素

1、极性效应

2、覆盖效应

3、二次放电

4、加工速度

5、火花放电通道

6、工具电极损耗

7、放电间隙

8、放电产物排除

2.3 电火花加工设备

数控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由于功能的差异,导致在布局和外观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样的,都由脉冲电源、数控装置、工作液循环系统、伺服进给系统、基础部件等组成。

主轴头:主轴头是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的一个关键部件,由伺服进给机构、导向和防扭机构、辅助机构三部分组成,控制工件与工具电极之间的放电间隙。

一、对主轴头的要求

主轴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加工的工艺指标,因此主轴头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一定的轴向和侧向刚度及精度;

2、有足够的进给和回升速度;

3、主轴运动的直线性和防扭转性能好;

4、灵敏度要高,无爬行现象;

5、不同的机床要具备合理的承载电极的能力。

二、主轴头运动控制方式

1、电液伺服进给

2、步进电机伺服进给

3、直(交)流伺服进给

进给装置:火花放电加工是一种无切削力不接触的加工手段,要保证加工继续,就必须始终保持一定的放电间隙S。这个间隙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间隙过大就不能击穿放电介质,过小则容易短路。因此,电极的进给速度 Vd 必须大于电腐蚀的速度 Vw,如图 7-4 所示。同时,电极还要频繁的靠近和离开工件,以便于排渣,而这种运动是无法用手动来控制的,故必须由伺服系统来自动控制电极的的运动。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就是用来改变、调节进给速度,使进给速度接近并等于电腐蚀速度,维持一定的放电间隙,使放电加工稳定进行,获得比较好的加工效果。

工作液循环过滤装置:

如图 7-5 所示,电火花成型加工用的工作液循环过滤系统包括工作液泵、容器、过滤器及管道等,使工作液强迫循环,其中 a)、b)为冲油式,c)、d)为抽油式。冲油是把经过过滤的清洁工作液经液压泵加压,强迫冲入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放电间隙里,将放电蚀除的电蚀产物随同工作液一起从放电间隙中排除,以达到稳定加工。在加工时,冲油的压力可根据不同工件和几何形状及加工的深度随时改变,一般压力选在 0~200KPa 之间。对不通孔加工,)所示,从图中可看出采用冲油的方法循环效果比抽油更简单,特别在型腔加工中大都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加工的稳定性。

下图为工作液循环系统油路图,它既能冲油又能抽油。其工作过程是:储油箱的工作液首先经过粗过滤器

1、单向阀 2 吸入液压泵 3,这时高压油经过不同形式的精过滤器 7 输向机床工作液槽,溢流安全阀 5 控制系统的压力不超过 400KPa,快速进油控制阀 10 供快速进油用,待油注满油箱时,可及时调节冲油选择阀 13,由阀 9 来控制工作液循环方式及压力,当阀 13 在冲油位置时,补油冲油都不通,这时油杯中油的压力由阀 9 控制。当阀 13 在抽油位置时,补油和抽油两路都通,这时压力工作液穿过射流抽吸管 12,利用流体速度产生负压,达到实现抽油的目的。

工作液循环过滤装置的过滤对象主要是金属粉屑和高温分解出来的碳黑,其过滤方式和点

脉冲电源:

一、作用

电火花成型加工用脉冲电源的原理及作用与电火花线切割相同。

二、分类

1、按其作用原理和所用的主要元件、脉冲波形等可分为多种类型,见表 7-3。

2、按功能可分为等电压脉宽(等频率)、等电流脉宽脉冲电源,以及模拟量、数字量、微机控制、适应控制、智能化等脉冲电源。

工作台与工作液箱:工作台主要用来支承和装夹工件。在实际加工中,通过转动纵向丝杠来改变电极和工件的相对位置。工作台上装有工作液箱,用来容纳工作液,使电极和工件浸泡在工作液中,起到冷却和排屑的作用。

2.4 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发展

电火花加工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难加工材料、复杂零件精密加工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借鉴其他加工技术发展的成功经验,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成果,在深入研究电火花放电机理的基础上,指导电火花加工工艺理论和控制理论的研究,改善机床结构和设计方法,实现智能控制技术与电火花加工技术的有机结合,同时高度重视操作安全和环境保护,全面推动电火花加工技术更快发展。

第四篇: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第一章

1.高分子材料的定义

以高分子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材料

2.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定义

高分子材料是通过成型加工工艺得到具有实用性的材料或制品过程的工程技术

3.高分子材料工程特征的含义

高分子材料制品的性能既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有很大程度上受成型加工过程所产生的附加性质的影响

第三章

2.热稳定剂是一类能够防止高分子材料在成型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因受热而发生降解或交联的添加剂

分类: 铅盐类稳定剂,有机锡类稳定剂,有机锑类稳定剂,有机辅助稳定剂,复合稳定剂,稀土类稳定剂

用于食品: 有机锡类稳定剂,复合稳定剂,稀土类稳定剂

3.Pvc塑料

因为PVC是一种极现在高温下的加工成型。

??/、?性高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强,导致加工温度超过其分解温度,只有加入热稳定剂才能实

4.抗氧剂是指可抑制或延缓高分子材料自动氧化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物质。

抗臭氧剂是指可以阻止或延缓高分子材料发生臭氧破坏的化学物质。

不同:抗氧剂是抑制扩散到制品内部的氧,而抗臭氧只是在制品表面上发挥作用。

5.光稳定剂是可有效地抑制光致降解物理和化学过程的一类添加剂。

?/、?/ 8.润滑剂是降低熔体与加工机械或成型模具之间以及熔体内部相互直接按的摩擦和黏附,改善加工流动性,提高生产能力和制品外观质量的一类添加剂。

因为其可以调节PVC树脂熔化速率和降低熔体黏度 9.???

10.硫化促进剂:提高硫化速度,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减少了硫化剂用量,提高或改善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

硫化活性剂:提高胶料中硫化促进剂的活性,减少硫化促进剂的用量,缩短硫化时间 防焦剂:少量加入即可防止或延迟胶料在加工和贮存时产生焦烧 12.着色剂,发泡剂,阻燃剂,抗静电剂,偶联剂,防霉剂

第四章

1.高分子材料制品设计中,成型加工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制品形状,产品尺寸,材料特征,公差精度,加工成本

2.?? 3.?? 4.高分子材料进行配方设计的一般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制品的性能要求:抓住主要矛盾,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必要时可共混或复合改性

成型加工性能的要求:各种成型加工方法的工艺和设备各有其特点,对材料的要求也不同,故需充分考虑。

原材料的要求:材料的主体成分-高分子化合物决定了材料的基本性能,添加剂对材料及其制品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产品的经济成本要求: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选用质量稳定可靠,价格低的原材料,调节配方,尽可能的减少成本

5.配方有哪几种表示方法?各有何作用?相互关系是什么?

以质量份数表示的配方:以高分子化合物为100份,计量容易,应用广泛,适于工业生产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配方:以混合料为100份,计算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标等方便,便于财务的成本核算及定价

以体积百分数表示的配方:以混合体积为100份,便于计算体积成本及原材料仓储体积

生产配方:生产中实际使用的配方表示形式,便于直接计算,符合生产实际

相互关系:?/?、???

第六章

1.物料的混合有哪三种基本运动形式?聚合物成型时熔融物料的混合以哪一种运动形式为主?为什么?

答:混合涉及到三种扩散的基本运动形式,即分子扩散、涡流扩散和体积扩散。

体积扩散,即对流混合。是指流体质点、液滴或固体粒子由系统的一个空间位臵向另一空间位臵的运动,两种或多种组分在相互占有的空间内发生运动,以期达到各组分的均匀分布。在聚合物加工中,这种混合占支配地位。

2.什么是“非分散混合”,什么是“分散混合”,两者各主要通过何种物料运动和混合操作来实现? 答:非分散混合。在混合中仅增加粒子在混合物中分布均匀性而不减小粒子初始尺寸的过程称为非分散混合或简单混合。

这种混合的运动基本形式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可通过包括塞形流动和不需要物料连续变形的简单体积排列和臵换来达到。

分散混合。是指在混合过程中发生粒子尺寸减小到极限值,同时增加相界面和提高混合物组分均匀性的混合过程。分散混合的目的是把少数组分的固体颗粒和液满分散开来,成为最终粒子或允许的更小颗粒或液滴,并均匀地分布到多组分中,这就涉及少组分在变形粘性流体中的破裂问题,这是靠强迫混合物通过窄间隙而形成的高剪切区来完成的。

3.为什么在评定固体物料的混合状态时不仅要比较取样中各组分的比率与总体比率的差异大小,而且还要考察混合料的分散程度? 答:衡量混合效果需从物料的均匀程度和组分的分散程度两方面来考虑。均匀程度指混入物所占物料的比率与理论或总体比率的差异。但就是相同比率的混合情况也是十分复杂的。在取样分析组成时,若一次抽取的试样的量足够多,或者,一次取样量虽不多,但取样的次数足够多,虽然每次抽取的试样分析结果有所出入,但(取多个试样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时,)仍可得出混合情况相同的结论。然而从混合料中各组分的分散程度来看,则可能相差甚远。因此,在判定物料的混合状态时,还必须考虑各组分的分散程度。

4.温度对生胶塑炼有何影响?为什么天然橡胶在110℃时塑炼效果最差? 答:低温下,氧和橡胶大分子的直接引发氧化作用很小,但是低温橡胶的粘度很高,机械剪切作用力大大提高,橡胶大分子链在机械力作用下的断裂破坏是主要的,其断裂生成的大分子游离基立即与周围的空气中的氧相结合,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稳定大分子,自由基活性得到终止。高温时,氧和橡胶大分子的化学活泼性大大提高,氧可以直接引发大分子发生氧化裂解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急剧加大,所以机械塑炼效果也随之加大。当天然橡胶在110摄氏度的时候,它的机械力作用是最小的时候,氧化裂解的作用也是最小的时候。5.天然橡胶的低温机械塑炼的目的及其原理与聚氯乙烯塑料中添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目的及其原理有何异同?

答:天然橡胶的低温机械塑炼的目的是提高天然橡胶的可塑性,便于配合剂在基体中的均匀分布,也有利于后续的成型加工;原理是在主要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大分子链发生断链。

聚氯乙烯塑料中添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大分子链之间的作用下,提高链段的运动能力,使得玻璃化温度降低,最终制品的韧性增强,柔性增大。

6.何谓橡胶的混炼?用开炼机混炼时三阶段及配合剂的加入次序? 答:混炼就是将各种配合剂与可塑度合乎要求的生胶或塑炼胶在机械作用下混合均匀,制成混炼胶的过程。开炼机混炼经历包辊、吃粉、翻捣三个阶段。

配合剂加入顺序是混炼主要的工艺条件,为了能在较短的混炼时间里得到质量良好的混炼胶,应根据配合剂的作用、用量及其混炼特性来合理安排加入顺序。一般原则是;难分散的、量少的先加;易分散的、量多的后加;硫化剂和促进剂分开加,以免混在一起加入时因局部温度过高而使胶料焦烧;硫黄最后加。所以通常配合剂加入顺序为: 生胶一固体软化剂—促进剂、活性剂、防老剂一补强剂、填充剂一液体软化剂—硫黄及超促进剂。

7.何谓胶料混炼过程中产生的结合橡胶?

答:生胶在塑炼时橡胶大分子断链生成自由基,这种情况在混炼时同样会发生。在混炼过程中,橡胶分子断链生成大分子自由基可以与炭黑粒子表面的活性部位结合,也可以与发黑聚集体在混炼时被搓开所产生的具有较高活性的新生面结合,或者已与炭黑结合的橡胶又通过缠结或交联结合更多的橡胶,形成一种不溶于橡胶溶剂的产物--结合橡胶。

8.区分“简单组分高分子材料”和“复杂组分高分子材料”,并请各举2-3例

答:简单组分高分子材料:主要由高聚物组成(含量很高,可达95%以上),加入少量(或不加入)抗氧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如: PE、PP、PTFE。

复杂组分高分子材料:复杂组分塑料则是由合成树脂与多种起不同作用的配合剂组成,如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如:PF、SPVC 9.成型用的塑料形态有哪几种?各种形态的塑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它们的应用情况如何?

答: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分子结构都是线型结构,在受热时发生软化或熔化,可塑制成一定的形状,冷却后又变硬。在受热到一定程度又重新软化,冷却后又变硬,这种过程能够反复进行多次。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性塑料成型过程简单,能够连续化生产,并且具有相当高的机械强度,因此发展很快。

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的分子结构是体型结构,在受热时也发生软化,可以塑制成一定的形态,但是受热到一定程度或加入少量固化剂后,就硬化定型,再加热也不会变软和改变形态了。热固性塑料加工成型后,受热不再软化,因此不能回收再用,如酚醛塑料、氨基塑料、环氧树脂等都是属于此类塑料。热固性塑料成型工艺过程比较复杂,所以连续生产有一定的困难,但其耐热性好、不容易变形,而且价格比较低廉。

工程塑料:工程塑料是可作为工程结构材料和代替金属制造机器零部件等的塑料。例如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ABS树脂、聚四氟乙烯、聚酯、聚砜聚酰亚胺等。工程塑料具有密度小、化学稳定性高、机械性能良好、电绝缘性优越、加工成型容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化工、机械、仪器、仪表等工业,也应用于宇宙航行、火箭、导弹等方面。

通用塑料:是指产量大、价格低、应用范围广的塑料,主要包括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五大品种。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许多制品都是由这些通用塑料制成。10.什么叫塑料的混合和塑化,其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这是物料的初混合,是一种简单混合,是在树脂的流动温度以下和较低剪切作用下进行的,在这一混合过程中,只是增加各组分微粒空间的无规则排列程度,而不减小粒子的尺寸。一般是一个间歇操作过程。

塑化物料在初混合基础上的再混合过程,是在高于树脂流动温度和较强剪切作用下进行的。塑化的目的是使物料在温度和剪切力的作用下熔融,获得剪切混合的作用,驱出其中的水分和挥发物,使各组分的分散更趋均匀,得到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均匀物料。11.哪些机械通常用于塑料的初混合?哪些机械用于塑炼? 答:初混合:在大批量生产时,较多使用高速混合机,其适用于固态混合和固液混合。S型和Z型捏合机主要适用于固态和液态混合,对物料有较强的撕捏作用,另外还有转鼓式混合机和螺带式混合机。塑化常用的设备主要是开放式塑炼机、密炼机和挤出机。12.塑料的塑化与橡胶的塑炼二者的目的和原理有何异同?

答::塑化:再混合,是高一级的混合。在高于流动温度(Tf或Tm)和较强烈的剪切速率下进行。混合后,塑料各组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变化。其目的是使物料在一定温度和剪切力下熔融,驱出其中的水份和挥发物。使各组份的分散更趋均匀,得到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均匀物料。

塑炼: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转变为柔软的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目的是使生胶获得一定的可塑性,使之适合于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等工艺操作;使生胶的可塑性均匀化,以便得到质量均匀的胶料。(目的是降低弹性,增加可塑性,获得流动性;混炼时配合剂易于分散均匀,便于操作;使生胶分子量分布变窄,胶料质量均匀一致。)

13.什么是“生胶的塑炼”,什么是“塑料的塑炼”,为什么要分别对生胶和塑料进行塑炼?两者分别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塑炼效果? 答:生胶的塑炼: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转变为柔软的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目的是使生胶获得一定的可塑性,使之适合于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等工艺操作;使生胶的可塑性均匀化,以便得到质量均匀的胶料。(目的是降低弹性,增加可塑性,获得流动性;混炼时配合剂易于分散均匀,便于操作;使生胶分子量分布变窄,胶料质量均匀一致。)

塑料的塑炼:再混合,是高一级的混合。在高于流动温度(Tf或Tm)和较强烈的剪切速率下进行。混合后塑料各组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变化。其目的是使物料在一定温度和剪切力下熔融,驱出其中的水份和挥发物。使各组份的分散更趋均匀,得到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均匀物料。

14.聚氯乙烯粒状塑料与酚醛压塑粉在配臵过程中的塑化工序、目的、作用原理有何不同?

答:聚氯乙烯粒状塑料:通过双键聚合而成,经过筛选、配料、混合、塑化成粒状。

酚醛压塑粉:过滤、配料、混合、塑化的粉状塑料。目的:都是为了得到制品成型前的物料。

原理:使用的机械不同,他们的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致使他们得到的物料不同。

15、何谓塑料溶液和溶胶塑料?

答:塑料溶液的主要组成是作为溶质的合成树脂及各种配合剂和作为溶剂的有机溶剂。溶剂的作用是为了分散溶解树脂,使得到的塑料溶液获得流动性。溶剂对制品是没有作用的,只是为了加工而加入的一种助剂,在成型过程中必须予以排出。

溶胶塑料又称糊塑料,是固体树脂稳定地悬浮在非水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悬浮体)。在溶胶塑料中氯乙烯聚合物或共聚物应用最广,通常称聚氯乙烯糊。

溶胶塑料中的非水液体主要是在室温下对树脂溶剂化作用很小而在高温下又很易增塑树脂的增塑剂或溶剂,是分散剂。有时还可加入非溶剂性的稀释剂,甚至有些加入热因性树脂或其单体。除此之外,溶胶塑料还因不同的要求加入胶凝剂、填充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着色剂等各种配合剂,因此,溶液塑料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其在室温下是非牛顿液体,具有一定流动性。16.简述聚合物共混的目的及原则

答:1.利用各聚合物组分的性能,取长补短,消除各单一聚合物组分性能的缺点,保持各自的优点,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聚合物材料。2.少量的某一聚合物作为另一个聚合物的改性剂,获得显著的改性效果。

3.通过共混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

第七章

1.何谓热固性塑料的固化速度?固化速率太慢或太快对制品有何影响?

答:这是热固性塑料成型时特有的也是最重要的工艺性能,它是衡量热固性塑料成型时化学反应的速度。它是以热固性塑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压制标难试样时,使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达到最佳值所需的时间与试件的厚度的比值(s/mm厚度)来表示,此值愈小,固化速率愈大。

固化速率应当适中,过小则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但过大则流动性下降,会发止塑料尚未充满模具型腔就已固化的现象,就不能适于成型薄壁和形状复杂的制品。

2.简述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的工艺步骤。

答: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工艺过程通常由成型物料的准备、成型和制品后处理三个阶段组成。

1、计量;

2、预压;

3、预热;

4、嵌件安放;

5、加料;

6、闭模;

7、排气;8.保压固化;

9、脱模冷却;

10、制品后处理;

3.试分析模压温度的高低对模压成型工艺的影响。

答:模压温度是指成型时所规定的模具温度,对塑料的熔触、流动和树脂的交联反应速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模温升高、物料流动性提高,充模顺利,交联固化速度增加,模压周期缩短,生产效率高。但过高的模压温度会使塑料的交联反应过早开始和固化速度太快而使塑料的熔融粘度增加,流动性下降,造成充模不全。另外一方面,由于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模温高,固化速度快,会造成模腔内物料内外层固化不一,表层先行硬化,内层固化时交联反应产生的低分子物难以向外挥发,会使制品发生肿胀、开裂和翘曲变形,而且内层固化完成时,制品表面可能已过热,引起树脂和有机填料等分解,会降低制品的机械性能。因此模压形状复杂、壁薄、深度大的制品,不宜选用高模温,但经过预热的塑料进行模压时,由于内外层温度较均匀,流动性好,可选用较高模温。

模压温度过低时,不仅物料流动性差,而且固化速度慢,交联反应难以充分进行,会造成制品强度低,无光泽,甚至制品表面出现肿胀,这是由于低温下固化不完全的表层承受不住内部低分子物挥发而产生的压力的缘故。

4.在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提高模温应相应地降低还是升高模压压力才对模压成型工艺有利?为什么?

答:在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提高模温一般应相应地升高模压压力才对模压成型工艺有利。在一定范围内模温提高能增加塑料的流动性,模压压力可降低;但模温提高也会使塑料的交联反应速度加速,从而导致熔融物料的粘度迅速增高,因而需更高的模压压力。综合以 上因素,提高模温一般应相应地提高模压压力。

5.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物料的预热温度对模压压力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进行预热可以使物料熔化速度加快,黏度下降,流动性提高,模压压力降低;但如果预热温度过高会使塑料在预热过程中有部分固化,会抵消预热增大流动性效果,模压时需更高的压力来保证物料充满型腔。在预热时软化倾向>交联倾向,一般经过预热的物料可使用较低的模压压力。

6.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中,哪些地方要求交联?交联能赋予高聚物制品哪些性能?

答:未硫化的橡胶Tg 在室温以下,常温下发黏,强度很低,基本无使用价值。通过硫化(交联),才能使用。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等是具有活性官能团的低分子量的齐聚物,也只有通过交联,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特性。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等泡沫塑料生产中,交联也是极为重要的工艺技术,交联有助于提高泡孔壁的强度。交联后的性能取决于交联密度。交联密度高,相邻交联点之间相对分子质量小,链段活动性受到限制,Tg 随之增高。交联改善了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化学稳定性能和使用性能。

7.试述天然橡胶以硫磺硫化后的制品大分子结构特征。

答:硫化后,橡胶大分子结构中各部位已程度不同地形成了网状结构,大分子链之间有主价键力的作用,使大分子链的相对运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发生较大的位移,变形减小,强度增大,失去可溶性,只能有限溶胀。

8.试述橡胶硫化后的物理性能的变化,并解释之。

答:天然橡胶在硫化过程中,随着线型大分子逐渐变为网状结构,可塑性减小,拉伸强度、定伸强度、硬度、弹性增加,而伸长率、永久变形、疲劳生热等相应减小,但若继续硫化,则出现拉伸强度、弹性逐渐下降,伸长率、永久变形反而会上升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线形大分子转变为网状结构的特征。

9.生胶和硫化胶在分子结构及性能上有何不同?

答:硫化前:结构:线性大分子,分子与分子之间无价键力;

性能:可塑性大,伸长率高,具可溶性。

硫化后:结构:1)化学键;2)交联键的位臵;3)交联程度;

4)交联

性能:1)力学性能(定伸强度、硬度、拉伸强度、伸

长率、弹性);2)物理性能;3)化学稳定性 10.橡胶的硫化历程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答:橡胶在硫化过程中,其各种性能随硫化时间增加而变化。将与橡胶交联程度成正比的某一些性能(如定伸强度)的变化与对应的硫化时间作曲线图,可得到硫化历程图。橡胶的硫化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焦烧阶段、预硫阶段、正硫化阶段和过硫阶段。

焦烧阶段。又称硫化诱导期,是指橡胶在硫化开始前的延迟作用时间,在此阶段胶料尚未开始交联,胶料在模型内有良好的流动性。对于模型硫化制品,胶料的流动、充模必须在此阶段完成,否则就发生焦烧,出现制品花纹不清,缺胶等缺陷。

预硫阶段。焦烧期以后橡胶开始交联的阶段。在此阶段,随着交联反应的进行,橡胶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并形成网状结构,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逐渐上升,但尚未达到预期的水平,但有些性能如抗撕裂性、耐磨性等却优于正硫化阶段时的胶料。预硫阶段的长短反映了橡胶硫化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胶料的配方。

正硫化阶段。橡胶的交联反应达到一定的程度,此时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或接近最佳值,其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交联键发生重排、裂解等反应,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在这个阶段基本上保持恒定或变化很少.所以该阶段也称为平坦硫化阶段。

过硫阶段。正硫化以后继续硫化便进入过硫阶段。交联反应和氧化及热断链反应贯穿于橡胶硫化过程的始终,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这两种反应所占的地位不同,在过硫阶段中往往氧化及热断链反应占主导地位,因此胶料出现物理机械性能下降的现象。

11.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剩余焦烧时间的长短与橡胶制品的类型有什么关系?

答:不同的硫化方法和制品,对焦烧时间的长短亦有不同要求。在硫化模压制品时,总是希望有较长的焦烧期,使胶料有充分时间在模型内进行流动,而不致使制品出现花纹不清晰或缺胶等缺陷。在非模型硫化中,则应要求硫化起步应尽可能早一些,因为胶料起步快而迅速变硬,有利于防止制品因受热变软而发生变形。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仍希望有较长的焦烧时间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12.何谓返原性胶料和非返原性胶料?

答:在过硫阶段中不同的橡胶出现的情况是不同的。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等主链为线型大分子结构,在过硫阶段断链多于交联而出现硫化返原现象;而对于大部分合成橡胶,如丁苯、丁腈橡胶,在过硫阶段中易产生氧化支化反应和环化结构,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化很小,甚至保持恒定,这种胶料称硫化非返原性胶料。

13.何谓硫化三要素?对硫化三要素控制不当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硫化温度、硫化压力和硫化时间。

硫化温度是促进硫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提高硫化温度可以加快硫化速度,缩短硫化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硫化压力的选取主要根据胶料的性质、产品结构和其他工艺条件等决定的。对流动性较差的,产品形状结构复杂的,或者产品较厚、层数多的宜选用较大的硫化压力。硫化温度提高,硫化压力也应高一些。但过高压力对橡胶的性能也不利,高压会对橡胶分子链的热降解有加速作用;对于含纤维织物的胶料,高压会使织物材料的结构被破坏,导致耐屈挠性能下降。

橡胶在硫化过程中,性能在不断变化,所以选取恰当的硫化时间对保证制品质量十分重要。在一定的硫化温度和压力下,橡胶有一最宜的硫化时间,时间太长则过硫,时间太短则欠硫,对产品性能都不利。14.何谓正硫化和正硫化时间?正硫化时间的测定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正硫化是一个阶段,在正硫化阶段中,胶料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保持最高值,但橡胶的各项性能指标往往不会在同一时间达到最佳值。

橡胶处在正硫化时,其物理机械性能或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值,预硫或过硫阶段胶料性能均不好。达到正硫化所需的时间为正硫化时间。测定正硫化点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物理机械性能法、化学法和专用仪器法。

(1)物理机械性能法。此法的缺点是麻烦,不经济。

(2)化学法。测定橡胶在硫化过程中游离硫的含量,以及用溶胀法测定硫化胶的网状结构的变化来确定正硫化点。此法误差较大,适应性不广,有一定限制。

(3)专用仪器法。这是用专门的测试仪器来测定橡胶硫化特性并确定正硫化点的方法。目前主要有门尼粘度计和各类硫化仪,其中转子旋转振荡式硫化仪用得最为广泛。

15.某一胶料的硫化温度系数为2,当硫化温度为137℃时,测出其硫化时间为80min,若将硫化温度提高到143℃,求该胶料达正硫化所需要的时间?上述胶料的硫化温度时间缩短到60min时,求所选取的硫化温度是多少?

t答:1Kt2802t214313710T2T110

t2=52min 80260T213710

1.249=0.3010(T2-137)

T2=141.2℃

16.某胶料的硫化温度系数为2,在实验室中用试片测定,当硫化温度为143℃时,硫化平坦时间为20---80min,该胶料在140℃下于模型中硫化了70min,问是否达到正硫化?

解:由范特霍夫方程得 t1/t2=KT2-T1/10 得

t1/70=2140-143/10 解得 t1=56.9min ∵t1=56.9min在硫化平坦时间20---80min范围内

∴该胶料已达到正硫化

17.绘出增强热固性塑料层压板成型时热压过程五个时期的温度和压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说明各时期的温度和压力在成型中的作用。答:压制的温度控制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预热阶段:板坯的温度由室温升至树脂开始交联反应的温度,使树脂开始熔化,并进一步渗入增强材料中,同时排出部分挥发物。此时的压力=最高压力的1/3~1/2。

中间保温阶段:树脂在较低的反应速度下进行交联固化反应,直至溢料不能拉成丝,然后开始升温升压。

升温阶段:将温度和压力升至最高,加快交联反应。(此时树脂的流动性已下降,高温高压不会造成胶料流失)

热压保温阶段:在规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一定时间,使树脂充分交联固化。

冷却阶段:树脂在充分交联后,使温度逐渐降低,进行降温冷却。

第八章

1.挤出机螺杆在结构上为何分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答:根据物料在螺杆中的温度、压力、黏度等的变化特征,可将螺杆分为加料段、压缩段、均化段三段。

2.挤出螺杆一般分为哪几段?每段各有什么作用?对于晶态塑料的挤出成型,应选择何种螺杆?其L2 的长度有何特征,为什么? 答:根据物料在螺杆中的温度、压力、粘度等的变化特征,可将螺杆分为加料段、压缩段和均化段三段。

加料段:加料段的作用是对料斗送来的塑料进行加热,同时输送到压缩段。塑料在该段螺槽始终保持固体状态。压缩段:又叫相迁移段,其作用是对加料段送来的料起挤压和剪切作用,同时使物料继续受热,由固体逐渐转变为熔融体,赶走塑料中的空气及其他挥发成分,增大塑料的密度,塑料通过压缩段后,应该成为完全塑化的粘流状态。

均化段:又叫计量段,其作用是将塑化均匀的物料在均化段螺槽和机头回压作用下进一步搅拌塑化均匀,并定量定压地通过机头口模挤出成型。

对于晶态塑料的挤出成型:挤出结晶型热塑性塑料的加料段要求较长,使塑料有足够的停留时间,慢慢软化,该段约占螺杆全长的60% 65%;结晶型塑料,熔融温度范围较窄,压缩段较短,为3 5Ds;为了稳定料流,均化段应有足够的长度,通常是螺杆全长的20% 25%。

其L2 的长度较短,因为其熔融温度范围较窄。

3.什么叫压缩比?挤出机螺杆设计中的压缩比根据什么来确定? 答:螺杆的压缩比A:指螺杆加料段第一个螺槽的容积与均化段最后一个螺槽的容积之它表示塑料通过螺杆的全过程被压缩的程度。A愈大,塑料受到挤压的作用也就愈大,排除物料中所含空气的能力就大。但A太大,螺杆本身的机械强度下降。压缩比一般在2 5之间。

压缩比的大小取决于挤出塑料的种类和形态,粉状塑料的相对密度小,夹带空气多,其压缩比应大于粒状塑料。另外挤出薄壁状制品时,压缩比应比挤出厚壁制品大。压缩比的获得主要采用等距变深螺槽、等深度变距螺槽和变深变距螺槽等方法,其中等距变深螺槽是最常用的方法。

4.什么是挤出机螺杆的长径比?长径比的大小对塑料挤出成型有什么影响?长径比太大又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螺杆的长径比L/Ds:指螺杆工作部分的有效长度L与直径Ds之比,此值通常为15 25,但近年来发展的挤出机有达40的,甚至更大。

L/Ds大,能改善塑料的温度分布,混合更均匀,并可减少挤出时的逆流和漏流,提高挤出机的生产能力。L/Ds过小,对塑料的混合和塑化都不利。因此,对于硬塑料、粉状塑料或结晶型塑料要求塑化时间长,应选较大的L/Ds。L/Ds大的螺杆适应性强,可用于多种塑料的挤出。

但L/Ds大大,对热敏性塑料会因受热时间大长而易分解,同时螺杆的自重增加,制造和安装都困难,也增大了挤出机的功率消耗。目前,L/Ds以25居多。

5.渐变型和突变型螺杆有何区别?它们各适合哪类塑料的挤出?为什么?

答:等距变深螺杆按其螺槽深度变化的快慢(即压缩段的长短)又可分为等距渐变形螺杆和等距突变形螺杆。非晶型塑料宜选用渐变形螺杆,结晶型塑料宜选用突变形螺杆。

6.如欲提高挤出机加料段固体输送能力,应对设备采取什么措施?指出其理论依据。答:固体塞的移动情况是旋转运动还是轴向运动占优势,主要决定于螺杆表面和料筒表面与物料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只有物料与螺杆之间的摩擦力小于物料与料筒之间的摩擦力时,物料才沿轴向前进;否则物料将与螺杆一起转动,因此只要能正确控制物料与螺杆及物料与料筒之间的静摩擦因数,即可提高固体输送能力。

为了提高固体输送速率,应降低物料与螺杆的静摩擦因数,提高物料与料筒的径向静摩擦因数。要求螺杆表面有很高的光洁度,在螺杆中心通入冷却水,适当降低螺杆的表面温度,因为固体物料对金属的静摩擦因数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

7.塑料在挤出机中的熔化长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挤出过程中,在加料段内是充满未熔融的固体粒子,在均化段内则充满着已熔化的物料,而在螺杆中间的压缩段内固体粒子与熔融物共存,物料的熔化过程就是在此区段内进行的,故压缩段又称为熔化区。在熔化区,物料的熔融过程是逐渐进行的,自熔化区始点A开始,固体床的宽度将逐渐减小,熔池的宽度逐渐增加,直到熔化区终点B,固体床的宽度下降到零,进入均化段,固体床消失,螺槽全部充满熔体。从熔化开始到固体床的宽度降到零为止的总长度,称为熔化长度。

8.塑料熔体在挤出机螺槽内有几种流动形式?造成这几种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压缩段送入均化段的物料是具有恒定密度的粘流态物料,在该段物料的流动已成为粘性流体的流动,物料不仅受到旋转螺杆的挤压作用,同时受到由于机头口模的阻力所造成的反压作用,物料的流动情况很复杂。

通常把物料在螺槽中的流动看成由下面四种类型的流动所组成:(1)正流:是物料沿螺槽方向向机头的流动,这是均化段熔体的主流,是由于螺杆旋转时螺棱的推挤作用所引起的,从理论分析上来说,这种流动是由物料在深槽中受机筒摩擦拖曳作用而产生的,故也称为拖曳流动,它起挤出物料的作用。

(2)逆流:沿螺槽与正流方向相反的流动,它是由机头口模、过滤网等对料流的阻碍所引起的反压流动,故又称压力流动,它将引起挤出生产能力的损失。

(3)横流:物料沿x轴和y轴两方向在螺槽内往复流动,也是螺杆旋转时螺棱的推挤作用和阻挡作用所造成的,仅限于在每个螺槽内的环流,对总的挤出生产率影响不大,但对于物料的热交换、混合和进一步的均匀塑化影响很大。

(4)漏流:物料在螺杆和料筒的间隙沿着螺杆的轴向往料斗方向的流动,它也是由于机头和口模等对物料的阻力所产生的反压流功。9.分析挤出成型时,螺杆均化段末端黏流态物料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0.各种挤出成型制品的生产线由各自的主、辅机组成,请归纳它们的工艺过程,用框图表示

11.塑料薄膜挤出生产工艺方法有哪几种?简要分析各种方法的工艺特点。不同成型方法所得的塑料薄膜性能有何不同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如何?

12.管材挤出的工艺过程是什么?挤出管材如何定径?

答:管材挤出的基本工艺是:由挤出机均化段出来的塑化均匀的塑料,经过过滤网、粗滤器而达分流器,并为分流器文架分为若干支流,离开分流器文架后再重新汇合起来,进入管芯口模间的环形通道,最后通过口模到挤出机外而成管子,接着经过定径套定径和初步冷却,再进入冷却水槽或具有喷淋装臵的冷却水箱,进一步冷却成为具有一定口径的管材,最后经由牵引装臵引出并根据规定的长度要求而切割得到所需的制品。

管材挤出装臵由挤出机、机头口模、定型装臵、冷却水槽、牵引及切割装臵等组成,其中挤出机的机头口模和定型装臵是管材挤出的关键部件。

管材挤出后,温度仍然很高,为了得到准确的尺寸和几何形状以及表面光洁的管子,应立即进行定径和冷却,以使其定型。

外径定型是使挤出的管子的外壁与定径套的内壁相接触而起定型作用的,为此,可用向管内通入压缩空气的内压法或在管子外壁抽真空法来实现外径定型。

内压法进行外径定型的定径套如图所示。定型时,可通过分料筋的孔道通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一般为0.05--0.3MPa表压)。并在挤出的管端或管内封塞。定径套的外壁为夹套,内通冷却水以冷却管子,经定径后的管子离开定径套时不再变形。

第九章

1.何谓注射成型,它有何特点?请用框图表示一个完整的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答:塑料的注射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或简称注塑,是塑料制品成型的重要方法。目前注射制品约占塑料制品总量的30%。在工程塑料中有80%是采用注射成型。

注射成型是间歇生产过程,除了很大的管、棒、板等型材不能用此法生产外,其他各种形状、尺寸的塑料制品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生产。它不但常用于树脂的直接注射,也可用于复合材料、增强塑料及泡沫塑料的成型,也可同其他工艺结合起来,如与吹胀相互配合而组成注射—吹塑成型。

塑料的注射成型是将粒状成粉状塑料加入到注射机的料筒,经加热熔化呈流动状态,然后在注射机的柱塞或移动螺杆快速而又连续的压力下,从料简前端的喷嘴中以很高的压力和很快的速度注入到闭合的模具内。充满模腔的熔体在受压的情况下,经冷却(热塑性塑料)或加热(热固性塑料)固化后,开模得到与摸具型腔相应的制品。

2.塑料挤出机的螺杆与移动螺杆式注射机的螺杆在结构特点和各自的成型作用上有何异同?

答:注射螺杆与挤出螺杆在结构上有如下区别: 1)注射螺杆的长径比较小,在10 15之间。2)注射螺杆压缩比较小,在2 2.5之间。

3)注射螺杆均化段长度较短,但螺槽深度较深,以提高生产率。为了提高塑化量,加料段较长,约为螺杆长度的一半。4)注射螺杆的头部呈尖头型,与喷嘴能很好的吻合。

注射螺杆起预塑化和注射作用,是间歇操作过程,它对物料的塑化能力、稳定以及操作连续性等要求没有挤出螺杆那么严格。

注射机的螺杆功能为加料、输送、塑化和注射;而挤出机的螺杆功能则是加料、输送、塑化和挤出。

注射机螺杆的运动方式为:旋转、轴向运动;而挤出机的螺杆运动方式为旋转。

注射机的螺杆头部为尖头;而挤出机的螺杆头部为圆头、平头。3.请从加热效率出发,分析柱塞式注射机上必须使用分流梭的原因。

答:分流梭装在料筒前的中心部分,是两端锥形的金属圆锥体,形如鱼雷,因此也叫鱼雷头。分流梭的作用是将料筒内流经该处的料成为薄层,使塑料流体产生分流和收敛流动,以缩短传热导程。既加快了热传导,也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塑料过热而引起的热分解现象。同时,塑料熔体分流后,在分流梭与料简间隙中流速增加,剪切速度增大,从而产生较大的摩擦热,料温升高,粘度下降,使塑料得到进一步的混合塑化,有效提高柱塞式注射机的生产率及制品质量。

柱塞式注射机必须采用分流梭,移动螺杆式注射机的塑化效果好,不采用分流梭。

4.注射机的喷嘴有哪几种类型?各适合何种聚合物材料的注射成型?

答:在料筒的前部,是连接料筒和塑模的通道,其作用是引导塑化料从料筒进入棋具,并使有一定的射程。喷嘴的内径一般都是自进口逐渐向出口收敛,以便与模具紧密接触,由于喷嘴的内径不大,当塑料通过时,流速增大,剪切速度增加,能使塑料进一步塑化。热塑性塑料的注射喷嘴类型很多,结构各异,使用最普遍的有如下三种形式:

1)通用式喷嘴:是最普遍的形式,制造方便,无加热装臵,注射压力损失小,常用于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及纤维素等的注射成型。2)延伸式喷嘴:是通用式喷嘴的改进型,制造方便,有加热装臵,注射压力降较小,适用于有机玻璃、聚甲醛、聚砜、聚碳酸酯等高粘度树脂。

3)弹簧针阀式喷嘴:是一种自锁式喷嘴,结构较复杂,制造困难,流程较短,注射压力降较大,较适用于尼龙、涤纶等熔体粘度较低的塑料注射。

5.以柱塞式注射机成型聚丙烯制品时,注射机料筒的加热效率为0.8,如果聚丙烯预热温度50℃,注射料温230℃,注射机的料筒最高温度应控制几度? 答:

TTOE,TO50℃,T230,E0.8,代入得TW275℃TwTO

6.试分析注射成型中物料温度和注射压力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成型区域示意图。

答:在同一塑料的摩擦因数和熔融黏度是随料筒温度和模具温度而变动的,故注射压力与料温是相互制约的,料温高时,注射压力减小;反之,所需注射压力加大。

7.保压在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保压应有多少时间?何谓凝封?

答:保压阶段。是熔体充满模腔时起至柱塞或螺杆撤回时为止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塑料熔体会因受到冷却而发生收缩,柱塞或螺杆需保持对塑料的压力,使模腔中的塑料进一步得到压实,同时料筒内的熔体会向模腔中继续流入以补足因塑料冷却收缩而留出的空隙。随模腔内料温下降,模内压力也因塑料冷却收缩而开始下降。保压时间一般约20-100s,大型和厚制品可达2-5min。塑料注射充模保压时,浇注系统的熔体先行冷却硬化的现象叫“凝封”,凝封可防止模腔内尚未冷却的熔体向喷嘴方向倒流。8.试述晶态聚合物注射成型时温度(包括料温和模温)对其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答:料筒的温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与塑料的性质,必须把塑料加热到黏流温度(Tf)或熔点以上,但必须低于其分解温度。?????不会 模具温度不但影响塑料充模时的流动行为,而且影响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表观质量。实际上冷却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塑料熔体温度(Tm)与冷却介质温度(Tc)的温差;当Tc<Tg为骤冷,Tc≈Tg为中速冷,Tc>Tg为缓冷。结晶型塑料注射入模具后,将发生相转变,冷却速率将影响塑料的结晶速率。缓冷,即模温高,结晶速率大,有利结晶,能提高制品的密度和结品度,制品成型收缩性较大,刚度大,大多数力学性能较高,但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下降;反过来,骤冷所得制品的结晶度下降,韧性较好。但骤冷不利于大分子的松弛过程,分子取向作用和内应力较大。中速冷塑料的结晶和取向较适中,是用得最多的条件。实际生产中用何种冷却速度,还应按具体的塑料性质利制品的使用性能要求来决定。、9.聚丙烯和聚苯乙烯注射成型时,考虑到产品的性能和生产效率,它们的模具温度应分别控制在哪个温度范围最适宜?为什么?(PP:Tg=-10℃左右,PS:Tg=80℃左右)

答:聚丙烯的结晶能力较强,提高模具温度有助于改善熔体在模内的流动性,减小内应力和分子的定向作用,增强制件的密度和结晶度甚至能够提前脱模;但制件的冷却时间、收缩率和脱模后的翘曲变形将增大。制品结晶度的增加,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也会随之减小。综合考虑PP 模具温度Tc>Tg,生产上常用温度为40-90℃

无定形塑料注射充模后无相转变,故模温高低主要影响充模时间长短,较低的模温,冷却快,生产效率提高。PS 熔融黏度较低,采用偏低的模温Tc

11.试分析注射成型过程中快速充模和慢速充模各有什么利弊。

答:充模速度↑,物料受剪切↑,生热↑,T ↑,黏度下降,充模压力↑,充模顺利,能提高制品的熔接缝强度,生产周期缩短;但速度↑↑,料流为湍流,严重时引起喷射用,卷入空气,可引起塑料局部烧伤及分解,使制品不均匀,内应力较大表面常有裂纹。慢速充模时,熔体以层流状态流动,顺利将模腔内的空气排出,制品质量较均匀;但充模过慢,会使熔体在流道中冷却降温,引起黏度提高,流动性下降,引起充模不全,并出现分层和结合不好的熔接痕,影响制品强度和表面质量。

12.简述热固性塑料和橡胶的注射成型原理。答: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原理:其主要组分是线型或带有支链的低分子量聚合物,而且聚合物分子链上存在可反应的活性基团,因此,热固性塑料受热成型过程中不仅发生物理状态的变化,而且还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加进料筒内的热固性塑料受热转变为黏流态,而成为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熔体,但有可能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黏度升高,甚至交联硬化为固体。所以为了便于注射成型能顺利进行,要求成型物料首先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料筒内预塑化到半熔融状态,注入高温模腔后继续加热,物料就通过自身反应基团或反应活性点与加入的固化剂作用,经一定时间的交联固化反应,使线性树脂逐渐变成体型结构。

橡胶的注射成型原理:橡胶注射成型是将胶料通过注射机进行加热,然后在压力作用下从机筒注入密闭的模型中,经热压硫化而成为制品的生产方法,其注射模具是直接装在注射机上,生产时将带状胶料喂入加料口,经预热、塑化后由注射机的螺杆或柱塞直接注入模型就地硫化。

第五篇:热成型技术(定稿)

王辉:热成型技术可以帮助汽车节能减排http://auto.QQ.com

202_年10月20日18:31

腾讯汽车

我要评论(0)主持人:下面进行今天最后一个主题演讲。下面有请本特勒汽车工业亚太区车身技术总监王辉博士。他演讲的题目是汽车安全设计及车身轻量化——本特勒热成型技术的应用。

王辉:我叫王辉,我来自德国本特勒集团。

不管现在的汽车动力是混合型的动力,还是电池的电动力,汽车车身轻量化的问题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汽车越轻,同样的动力他跑得越快,在同样的动力下他跑得远。所以我们今天的题目主要是讲一下怎么样用现代的工业技术以及新材料把车身在满足一些技术条件,比如说碰撞条件、干路条件下能满足轻量化,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一些贡献。节能减排是一个大趋势,本特勒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我们可以说本特勒也在行动以节能减排。

我今天题目主要有几个部分,在技术报告之前,我用几分钟给大家介绍一下本特勒。另外,我再介绍一下关于二氧化碳的减排,这个题目今天我们前面的报告人都已经介绍了,我再简单介绍一下。另外,在车身上面材料的使用,为什么使用这个材料,这个材料有什么好处。我以前在国内做报告的题目就是这样:对于不同的零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满足他的技术要求,根据这个设计来满足轻量化的要求。另外,我给大家介绍我们近一两年在市场上推广的三个技术。最后,我要介绍三个例子,通过这三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出来,作为节能减排,我们车的轻量化怎么能够在车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成本的要求、轻量化的要求、技术的要求。

首先,本特勒。本特勒是一个家族企业,它已经存在了130年的历史。他以前是一个铁匠出身的,在50年代的时候,他曾经生产过五千辆最小车。60年代,本特勒集团分成三个分支,有钢管、钢材、汽车技术、贸易。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汽车贸易,在汽车贸易里面我们有三个产品部门,第一个是底盘部门,我是来自车身部门的。另外一套,我们还有发动机和排气管道部门,另外,我们还有工程技术公司。本特勒全球在汽车行业总共在二十多家,有52个工厂16个研发中心,去年在汽车行业的销售量是46亿欧元,全球18000名员工。它的主要产品提前已经提到了,主要是底盘,底盘部门有底盘零件和底盘模块。我们还有车身件,车身件在车身里面,主要是A铸、B铸、前面保险杠这些系统。这些系统在汽车轻量化里面可以做很多的文章,因为在车身里面,碰撞是一个主要的,现在国内汽车要打开国际的碰撞门,你必须考虑到你这个车的设计,怎么样才能设计出一个车在国外欧洲碰撞的时候能够达到它的五星、四星的要求。我们这里面主要的安全零部件就拆开了热成型技术。我们主要发动机的钢管和排气管道,我们公司还有一个钢管厂,它是高强度的钢管它的抗强度能够到1600兆发左右。

这是我们公司以后要创新发展的未来,现在主要有三个:去年我们在国内搞技术展览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到这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一个是有效合理的利用资源。有效合理的利用资源主要是考虑加工,我们通过不同的创新、改革使我们的先进工艺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使能源消耗降低。这样我们有效的使用资源。另外,我们考虑到安全性。因为汽车的安全性是一个主要的课题,我们生产出来的车必须要安全。另外,就是环境保护,我们主要是考虑到怎样使汽车轻量化以达到减排的效果。所以我们不但在汽车零部件里面使用热成型技术,还有碳纤维材料,我们也可以提供这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接下来简单介绍我们公司的情况,我们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也开展得很好,目前中国有四家工厂,两家在上海,一家在长春,另外一家在福州,而且我们公司是第一家把热成型技术引入中国的公司。前面介绍了我们公司。

下面讲一下我们下一个课题,这个课题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规则。这个规则主要是欧共体定的规则。02年65%的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须不能超过130克,05年,55%的车必须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有一个惩罚,就是惩罚我们汽车厂,如果汽车厂超过一克,罚款五欧元,如果超过四克,每一克要付费95欧元。从202_年以后,所有的车生产,如果超出了这个标准,每一克都要罚款95欧元。这对汽车轻量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里面我们做了一个市场调查,如果车身或者整车的总量减轻一公斤,它的油耗可以节省多少升每公里,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0.06克。这个0.06克是一个很小的数字,我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你从北京开到上海,来回跑一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是很大的数字。而且如果你超过一克,从202_年开始,如果减轻重量一公斤,我就可以节省成本5.7欧元。这5.7欧元人民币就是57块钱。我们通过这个可以看出来,汽车的轻量化是非常关键的。在满足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作为一个汽车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考虑到汽车的轻量化。我们做过一个调查,车身重量占整个车的40%,如果我们把车身减轻,整个车的重量就能够减轻。现在一般的设计都是单一的车型,我可以用全钢板车身结构,豪华车或者是奥迪车,全部是铝合金材料。在将来我们要考虑的肯定是车身的多样化,或者是材料的多样化。你要用不同的材料到不同的零部件上面去。以满足他的技术要求。这些材料比如说我们这里面说的有超高强度钢,一般抗拉强度在800以上的我们叫它是超高强度钢。比如说热成型技术,它的抗拉程度可以到1500、1600。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镁合金,这些技术在我们公司里面都可以进行设计以及进行生产。而且我们有一些产品已经在用这些方面的技术。

这是在德国汽车学会,由大众汽车公司牵头进行的研究。它是超级轻量化的车。这个车身的设计是有180公斤。这个车型是一个高尔夫(图库 论坛)的车型,这个高尔夫车型现在是180公斤,跟高尔夫

3、高尔夫4对比,它的材料减轻30%多。铝合金占了53%,有96公斤左右。钢板、钢材66公斤,镁合金11公斤,还有一些塑料件,这里面可能还有碳纤维复合材料。大家如果看一看的话,这里面的技术用了很多,比如说灰色的是热成型零部件,这里面表示,前面中央通道及以及底盘,底部通道,都是用高强度钢。为了满足侧面碰撞,A如和门底下的踏板,都是用热成型技术。再看这个车,这个车在欧洲碰撞已经拿到五个星,如果我们对它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零部件我们可以改。看看在大的零部件能不能减轻它的重量。通过我们对前后保热成型材料,对顶部、底部,我们整个可以做一下估算。在满足这个技术要求情况下,碰撞要求、钢度要求等等要求情况下,我们可以减轻重量66公斤,这个66公斤是什么概念?成本我们现在不要考虑。因为铝合金和镁合金的材料成本肯定是很高的。我们现在根据技术进一步的创新,我估计成本肯定会降下来。我们考虑到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个排放我们可以考虑它在生产中,比如说复合材料或者是铝合金,它在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提高了。但是,如果在使用期间它就降低了。而且在回收方面,因为复合材料等等的回收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提高了。所以我们把整个考虑一下,如果一个车的使用寿命是20万公里,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减排670公斤。这670公斤我们除20万公里,等于是我们每公里减排4克二氧化碳。你一公斤,或者是一克,如果没有达标,你必须罚款95欧元,4克相当于400欧元左右,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认为有可能根据我们的技术,尤其是热成型技术,我们能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前面谈到了很多的热成型技术,热成型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热成型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技术。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个工艺过程很简单,首先是开点、下料,进行炉子的加温,这个温度一般是在950度左右加温。加温以后,一次冲压成形,然后再进行冷却。这个技术和一般的冲压技术的区别多了一个模子。模具里面有一套冷却系统。它减轻重量,因为它强度提高了,所以重量可以减轻。而且可以减少它里面加强板的数量,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出来,这里面的中央通道是大众车的一个通道,我们可以通过热成型技术可以用到中央通道里面去,加强板等一些零部件就可以省掉了。因为我们是一次成型,所以我们就需要一套模具。同时,它的成型的精度非常高。另外,它的碰撞的能力非常优秀。

这是我们一般用在汽车材料上面的图,我们也称它为香蕉图,因为它的形状像香蕉。一般我们国内在车身的材料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它的强度是200兆帕,它的强度是40%,因为它比较软,比较容易成型。它的原始材料没有加温之前强度已经很高了,延伸率15%。通过加热,它的材料里面,晶体发生变化,然后变到这个程度情况下,我们进行冲压成形,这个材料一加热950度以后,钢板肯定还是软的,在这个情况下加热成型。成型的同时进行冷却。冷却是轧果处理了,它的强度就提高了。热成型技术和我们老祖宗以前造剑的技术是一样的。王麻子菜刀很快,它的刀的成型也是经过炉子里面烧,进行锤打,到炉子里面冷却。这个工艺的好处是它的成型在25秒到30秒这么很短的时间内来完成。这个技术是很关键的。这个材料是1600兆帕,跟200兆帕相比,我们强了8倍。国内的这些厂家经常提这个问题,你这个材料技术好,哪个零部件我是第一优选,比如说要热成型技术。这里面是我们在市场调查,上面这些图形,所有这些零部件标志,在06年以前都可以采用热车型技术进行生产的。现在我们已经拓宽了,比如说这个中央通道,在06年如果这个曲线进行对比,本特勒每年可以生产八百万件,而且BERU是在汽车零部件里面首选的零部件。

热成型我们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我们不光停留在以前的热成型技术上面,我们这几年在热成型技术开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说我们最里面一个技术,这个技术我们通过分析计算,我们发现这些零部件BERU的厚度,到底不部不要那么厚,中间厚一点,根据不同的厚度,我们可以在材料开展的过程中进行汞压,使得板的厚度根据我们的要求来调整轧汞的参数来满足他不同的厚度。冲压以后下料,下料以后进行热成型,最后冲压成形。这里面的好处,我哪个地方厚就可以进行热成型加工,一套模具就可以满足他的要求。这个技术我们已经成功的用到了宝马X5(图库 论坛)上面去。

另外一个,打补丁技术,在碰撞的时候,有机的部位会加强,加强需要加强板和加强金。我们在BERU的技术里面,两个料同时进行下,下完了以后点焊连接起来,一起送到炉子里面加温,一次成形,这个技术解决了:第一,省一套工序费用。第二,如果你单独进行加工,最后技术组装焊接的话,它的强度很高,焊接不在一起。这种技术它解决了撞碰带来的困难。这里面大家要问了,你在加温之前焊在一起了,再加热以后再成型,这两个点会不会脱落?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局部进行加热,尤其在侧面碰撞,它里面的要求特别高,最高的要求你顶部材料强一点,底部弱一点,所以碰撞的时候,底部吸收能量多一点。我们这个技术现在已经成功的运用到了奥迪Q5(图库 论坛)的技术上面去了,奥迪Q5去年在欧洲获得车身展的最优秀奖。一般碰撞的时候顶部变形小一点,底部变形大一点。如果我们以热成型,不同材料局部加热,底部变形很小,顶部变形很大,可以满足碰撞的要求,使得底部能量吸收多一点,因为底部的空间比较大。在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里面有一个轻量化的对比。如果用冷成型,它的重量是8.7公斤,如果我们用这个技术,4.5公斤。整车的重量减轻4.3公斤。我们不断的提高,还可以把重量减轻。

下面讲三个例子。我们经过分析、计算,完全可以做到把外面这个板热成型,如果我们采用热成型技术,连成的三件我们可以连件进行组成,重量可以减轻八公斤,性能可以提高,成本上面少了一个零件,总量减轻了,装配成本减少了。所以我们这个零件在葡萄牙进行量产。另外,我们这里面做了一个例子,这个车已经碰撞无形,但是由于车底很重,我们通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来,这里面有五层板连接起来的,大家看这个照片,这个照片是这个车子的切割照片,这个车子是帕萨车车子的切面,这里面就是用热成型技术,我们可以在保证它的性能的情况下,减轻车底的重量7%,这个7%的数字很小,但是这个车420公斤,7%的概念相当于是30公斤左右。最后一个例子,我们把20年以前的车进行分析,看这个车能不能满足现在的欧洲碰撞要求。大家可以看出来,如果20年前的车与我们在做碰撞,全面的碰和侧面的碰,整个车压缩得很大,我们对它进行分析,以前用的车身材料没有用高强度钢,用600兆帕的钢也是占8%左右。我们进行优化、分析,采用高强度钢,我们可以发现,最里面优化前和优化后,我们可以减少它的变形将近800毫米,800毫米可以把里面的驾驶员的生命进行保护,碰撞以后他没有进行压缩。车内碰撞可以减少500毫米。

这就是我今天要做的报告,谢谢大家!

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DOC)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