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关于高校团课创新工作思考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6-1135195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1 17:31: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高校团课创新工作思考

【摘要】团课是加强团的思想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对团员青年进行团的基本知识、理想前途、组织纪律观念、道德风尚等方面教育的有效形式,大学生中团员比例较大,在团课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必须创新团课教育工作,切实发挥团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 团课 创新

团课是团组织对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提高团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团课教育对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1]高校学生中,95%以上学生为团员,必须通过团课抓好团员教育管理,提高团员素质,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前大学生团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5%以上的学生认为团课学习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安排什么学习内容就学习什么内容,老师不安排就不学习,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同学不专心,存在看报纸、玩手机游戏、聊天、听MP3等现象,甚至有部分团支部书记都认为团课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真正了解“三会一课”的目的和意义,不能自主的安排学习,因此对于所学内容也只不过是“水过地皮湿”,没有掌握所学内容的实质。

1.2 学习内容较为枯燥

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绝大多数团员认为所学内容比较空泛,不能与团员青年的思想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些团员认为上团课就是读读报纸,看看新闻,而与团员密切相关且团员最为关心的专业发展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却很少涉及,48%的团员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枯燥乏味,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相对分离,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对于一些学习内容,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有些团支部书记不能对其精神实质进行有效把握,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将所学内容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读了下来,而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得学生在听完团课内容后不知所云,影响了团课的教育效果。

1.3 学习形式较为单一

调研过程中,有学生反应团课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大多数团课仅仅表现为一人台上讲,众人台下听,讲课者“居高临下”,口干舌燥,听课者“食之无味”,昏昏欲睡,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无形之中使讲课者和听课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互动氛围弱化,在思想、情感上不能形成共鸣。[1]此外教育形式一刀切,忽视了团员青年之间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时候教室面积较大,参加学习人数较多,出现一名同学在上面从头到尾讲理论、念文章,120多人在下面聊天、睡觉、看小说的现象。

1.4 学习效果不明显

由于团课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对团课学习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团课只是一种虚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思考,加之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使团课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学生思想深处,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大学生团课创新工作思考

2.1 创新学习制度,注重实效性

1)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了团员自主学习制度,增强了团员刻苦学习的自觉性。自主学习,是指团员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其基本特征是预期性、参与性与创新性。不断建立健全团员自主学习制度,制定详尽的团员自主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为团员拟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规定团员每月至少写一篇读书心得,每学期召开一次学习总结会,对优秀的读书心得予以表彰,将团员学习情况和效果纳入学年综合考评,作为团员能否推优的依据。

2)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实行党员联系团支部制度,建立团员学习监督考核制度。要求党员定期按照《团员自主学习效果考核制度》对所联系支部的团员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对于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团员要及时地进行教育引导,不断完善团员自学报告制度,将自己的自学情况及时向团支部委员或者党员报告,接受考察,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研究,从而提高团员的学习效果和思想觉悟。

2.2 创新学习内容,注重系统性

1)团课的学习应该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不断丰富团课内容,灵活掌握讲课技巧。传统的团课学习内容主要有:引导和帮助团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团员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地、有计划地讲解团章的基本内容和团的传统,对团员进行团员的权利、义务和团的组织纪律教育;组织团员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启发和提高团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要求每一个团员做党的政策的坚定的拥护者和自觉的实践者。除此之外,团课内容的制定应该结合团员学习、工作、生活实际,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锻炼的相互联系,把握重点、突出时效,实现基础理论系统学、突出主题重点学、联系工作深入学,增强学习针对性,夯实团员的理论根基。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专业发展前景等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引入团课学习当中。在讲授团课时必须有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备课,确保团课内容的针对性、系统性和计划性。

2)在讲授过程中,力求所讲内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齐金豹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要结合形势抓热点问题,刷新团课内容,避免在团课教学中从理论到理论,把团课开成“理论论证会”;要紧密围绕形势、任务、针对团员的思想动态以及团员关注的热点选题,贴近团员实际,有选择地融入先进的时尚元素,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量,积极开展各种专题团课正确解决和回答团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思想困惑和热点问题;要充分利用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好的方面找出差距,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并从反面教材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真正使广大团员在内容丰富的团课教育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创新学习形式,注重多样性

3.1 积极探索课堂学习新模式

团课的课堂学习要在传统“灌输式”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文件、书籍,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开办一些专题讲座,邀请党政领导举办形势报告会,请先进模范人物作典

型报告,请一些专家学者咨询答辩等等,使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团支部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主题既可以围绕理论问题确立,也可以针对团员所关心的一些现实问题和团的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确立。在讨论中,团支部要引导团员围绕主题,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畅谈自己的看法,使团员在平等的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这也是团员消化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另外,在团课上,各团支部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以ppt、视频、三句半、相声、短剧、辩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团课活动,使团课形式多变、新颖活泼。

3.2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和开展“网络团课”活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潜力巨大的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正在以其丰富的信息、平等互动的快捷方式而倍受大学生的青睐,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大学校园。高校团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运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和开展“网络团课”活动。通过整合各种团内资源和社会资源,建设包括团员教育视频、团员博客、BBS等在内的团课网络信息平台;在开展网络团课过程中,要认真把好每一个环节,努力建立规范化的运作体系,合理科学的安排网络团课学习计划,让团员青年做到心中有数;在团课内容选择上讲究丰富化,把上级部署的、党政要求的和青年关注的结合起来;而且网络信息平台可以利用视频录像系统,把直播式网络团课录制下来,为团员学习提供了网络团课的素材。

“网络团课”使网络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实现了网络团课综合效应的最大化,而且“网络团课”改变了传统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学习形式,团员可以随时从网上下载学习资料进行学习,也可以在网上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团课学习的灵活性[2]。

3.3 认真做好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团课教育效果

团课学习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此来增强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团员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团员进一步深化理性认识,强化团课教育团员的效果。

团课实践主要分为学习参观和社会调查两种类型,所谓学习参观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走出去”,是团员从现实生活中增加感性认识,加强对问题理解的有效措施,也是团员青年锻炼科学思维、促进个性品质全面发展、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团支部可以组织团员到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学习参观,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形势政策等教育;组织团员走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战斗英雄人物等,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了解他们的思想境界,进行感恩和责任意识教育等等。[3]组织团员外出学习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坚持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做到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回,不能走马观花,看完了事;二是要坚持就地就近取材,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团员。qqqjin@163.com社会调查,是围绕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去企业、农村、部队、商场、社区等地,进行参观、访问,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结果的一种社会活动,调查研究一般应首先确立调查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设计调查提纲,对问题进行分类,对团员调查重点进行分工等,在调查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搜集材料,全面听取情况,力求使调查情况基本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调查结束后,要组织团员对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展开充分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和认识。社会调查一方面可以使团员在调查活动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可以

使团员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团组织如何创新团课,如何发挥团课吸引和凝聚青年的作用,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思考、探索。

第二篇: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推动学院发展再上台阶------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张文华

研究课题: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推动学院发展再上台阶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研究内容: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着力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确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要求的党建工作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

研究方案:

深入基层调研

(一)、本单位调研

(二)、同类院校调研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推动学院发展再上台阶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张文华

新时期高校的党建工作既是个重点,又是个难点。做好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工作,对于加强党对学院的领导,办好适应集团发展和人民满意的学校,促进学院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普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一些高校的党建工作存在缺乏创新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设置不灵活、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单一等主要问题。因此,学院党建工作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抓好学校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三支队伍”建设,为潞安集团的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思路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不断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用以指导解决高等教育改革中高校出现的新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党在高校的领导是具体实在的。高校的各项事业发展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充分认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挥高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作用。其次,要正确处理高校党政关系。在贯彻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方针的基础上,搞好党政的分工和配合,党委不包揽行政事务,支持行政负责人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发挥班子的集体作用,调动集体的积极性。第三,要树立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带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促进培育创新人才的观念。

二、构建党建工作网络架构,推进学院党建工作体系创新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完善党的组织支撑和网络架构,是学院党建工作的基础。一是科学合理地设置学院党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可按专业系别、学术组织党员数量灵活设置,尤其是学生支部的设置应当不固守一种模式。二是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以支部为结点,开展干部联系党员的结对活动。以工会、团委为结点,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以学生处(思政部)为结点,调动班主任、党员及全体教职工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健全党建绩效管理工作责任体系。根据高校工作的特点,强化责任分解,理顺工作关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同时,依托高校机构和院系行政网络,建立党组织负责人联系网点和党员先锋模范示范网点,使党的工作网络延伸到学校的各个方面。

三、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创新

健全党内制度,形成相互配套、紧密衔接、约束有力的制度体系,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健全学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中心组学习教育制度,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为重点,不断提高党委引领和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党政领导班子共同决策、分工负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和考核管理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和目标评估与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学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针对高校党员知识分子密集、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能力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活跃的特点,创新活动内容,灵活组织形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活力。三是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与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联系基层和接待师生、党员联系贫困大学生、党内通报、征求党员意见、党员理论学习等制度,提高党员学习教育效果。四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和学校涉及“人、财、物”管理方面的制度,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四、拓展党建工作新领域,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载体创新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博,不断丰富载体,拓展空间,探索学院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一是要重视网络手段。建立党员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党建网站,实现党员的异地登录,在线教育。设置适合学院师生特点、阅读性强的栏目,对党员进行跨越时空障碍、平等互动的宣传教育和服务。二是大力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不断赋予党建工作新内容。注重文化品位、科技含量和娱乐要素,围绕丰富见识、增长才干、服务社会,既开展面向社会,又组织面向校园的主题实践活动,以此增强高校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提高自身本领的紧迫感。三是注重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集团党建绩效管理与学院工作的结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矛盾。把集团党建绩效管理变为现实,不断探索学院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领域,把学院党的工作延伸到社区、家庭、学生公寓、实习基地等新的领域,使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建工作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适应潞安集团的发展。

五、乘势而上,让创先争优为学院发展提供强大力量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认为: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样一个特征,必须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院已有一个好的开端,下一步创先争优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要求会越来越高,我认为学院要继续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首先要认识到通过创先争优可以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可以使党组织更加坚强、党员更加优秀,无论是推动教育创新、提升教育教学成绩,还是为推动学院大发展、快发展提供动力和人才支持,以及品质的提升、品牌的打造,这是源头。其次是可以丰富学院管理手段,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对党员、对员工提出多方位的要求,这样学院管理的抓手更多了、更丰富了。

(二)、进一步明确目标。一是“组织创先进”。这是个龙头,通过组织创先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建的各项制度,更要坚决落到实处。二是“党员争优秀”。通过党员争优秀,使党员自觉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党员的技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学校有发展”。目前,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人都想争第一,集团在发展,别的学院也在发展,如果我们止步不前,别人就会赶超上来。四是“职工得实惠”。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教职员工,多为职工办好事、实事,进一步凝聚人心,还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使广大教职工和社会都能与学校共享发展的成果。

(三)、进一步结合实际。一是党组织的创先争优就在本单位工作中。形式上是创建先进的党组织,但目的是创建一个先进的单位,使已经先进的学校永葆先进。围绕这个目标,单位的一切工作、开展的一切活动、采取的所有方式方法,都是创先争优。学院在前期完成相应的规定动作以后,下一步与发展的结合要越来越紧密。创先争优的落脚点就是学校有发展、职工得实惠。二是党员的创先争优就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要把学校创先争优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党员和员工争当先进、争当优秀相结合,要注意发现和培树典型。

(四)、进一步广泛动员。要保证群众参与,使此项活动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拥护和支持;要注意发挥好非党同志的作用,要求他们定期对创先争优开展情况进行评议,对党员承诺的事项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议,监督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鼓励他们积极献计献策;要在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建设,把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好,作用发挥好,从而凝聚合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推动职业技术学院更快更好发展。

202_年,学院将以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机制创新、质量创新。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集团两会精神,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企业办学的新途径,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继续探索定向招生、订单培养,变招生为招工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不断探索适用于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新机制,巩固爱院兴院取得的成果,用党委工作绩效综合考评来统领全院的各项工作,为建设与潞安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集各类培训和学历教育为一体的高水平有特色煤炭类职业技术学院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总结与思考

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总结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强调: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此,高校在完成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这三项基本任务的同时,当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科技全创新工作。

科技创新是指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手段培养人才,为社会做贡献的工作体系和管理体系,包括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以及使这些工作达到最优表达的管理体系。具体到高校的科技创新,其基本理念则是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打破院系之间、学科之间的自我封闭,在学校层次上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臵,实现学校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师队伍素质,为高校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而且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保证。

我院为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着力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营造创新环境。国内外大量的创新实践表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当前我国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创新环境不够完善。加强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营造一个宽松、融洽的创新环境已刻不容缓。事实上,高校科技创新的主体往往期待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空间。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如科技创新面临的人才、资金、信息等一系列问题,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使高校科技创新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当前,在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制度创新的滞后是科技创新种种表象产生的内在根源。

我院解放思想,积极加强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进行体制改革,完善机制,建立固定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科研与创新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人员和科研制度,从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编制、考核评估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充分体现知识与人才应有的价值,建立有利于高校科技人员原始创新的更加开放和鼓励竞争的体制、机制,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允许失败、包含失败和鼓励不怕失败的机制和文化氛围,以及不拘一格选用年轻人才、推陈出新的环境。

二、成立创新领导小组,加大院科研经费的投入。

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科研基础设施落后,直接导致了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进展缓慢,水平较低。为此,学院每年都投入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教科研条件的改善、研究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建立建全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科研创新,以期不断提高院科研综合水平。学院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院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订学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重要方针政策,遴选和推荐学校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项目,协调和解决教科研中的重大问题。

三、重视人才、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

科技要创新、要出新成果,首先要有人才。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的主体决定了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优秀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特别是具有创新潜力的人才,由他们形成一个具有向心力的群体组织,并有一个思维敏捷、科学作风严谨、能团结其他成员协同工作的学术带头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科技创新活动中学术带头人的作用非常关键,而学术带头人并不能一蹴而就,除积极选拔、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赛马”的机制与宽松发展的氛围和空间,使一批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

在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25年中,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在第二25年中,合作研究获奖人数达到了65%;在第三个25年中竟达到79%,由此可见,个人独立研究正让位于合作研究。创新团队是在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和进行重大科研攻关的基础。学科带头人往往是带领团队破冰斩浪的先行者,是学术群体的核心,对学术研究起到向导和指挥的作用。因此,我院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培养,努力探索由学术带头人到研究骨干再到研究群体,提升团队成员的整体科研能力,造就一批优秀科技创新队伍。正是在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带领下,我院先后承揽了以姚国成为课题负责人的《计算机、财会、数控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开发、评价研究与实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结构分析及优化模式》(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王国春为课题负责人的《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与时间》(省教学研究项目)和《高职院校依法治教研究》(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李胜《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省教学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市、校级课题有刘俞负责的《〈数据结构〉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薄赋徭的《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张向红的《会计实践教学研究》,杨根莲的《〈金属工艺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探索与研究》等,大大提升了院整体科研水平。

四、搞好学科建设

纵观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发现及突破,社会每一进步以及任何一项新兴产业的诞生,都和某一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密切相关。为此,我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载体,集中优势,突出特色,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科建设中,我们坚持整体规划,积极推进多学科重组、交叉、融合、渗透,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一流学科,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尽快形成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在学科建设中,我们还坚持整体规划,分层次、分步实 施,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 点。把人、财、物等有限的资源真正用到反映学校水平和地位的学科、学科带头人和创新群体上,在某一些领域、某一些方面,甚至某一点上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和特色。实现“不求全、必求尖”的目标,为学校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的可持续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大力推进与企业的产学研联合

要使高校技术创新真正落到实处,必须面向企业,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江泽民指出:我们必须形成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的国家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把高校在科研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在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配臵方面的长处,通过产学研的最佳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各自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促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产学研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促进科技创新,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同时也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成功之路。

我院在马鞍山地方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参与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努力把教学、科研和生产三者结合为一体。有黄玉明参与负责的中国银行马鞍山支行《银行接库管理系统》、马鞍山人事局《马鞍山市专业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系统》、马鞍山市环保局《马鞍山环境信息系统》,吴义成参与负责的格力电工(马鞍山)有限公司《“在线检测毛粒技术”转让项目》,张庆丰参与负责的马钢港务原料总厂《在线水份检测系统》,李胜参与负责的蒙牛集团《蒙牛集团火灾坍 塌现场三维动画模拟软件》,薄赋徭参与负责的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江苏省333工程实施评估与十一五高层次人才工程规划思路研究》等,其中黄玉明《马鞍山市环境信息系统》获马鞍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通过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的实践,学院充分发挥人才、科技方面的优势,解决了高校作为科技产业的重要力量所面临的主动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的压力,企业在学院人才、科技优势的支持下,促使科技创新、人才素质提高、管理科学化,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不仅能够激活企业,而且也是高校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所在,共同的利益驱动,为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我院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然而,由于学院本身的基础条件和科技创新工作本身的艰巨性,致使科技创新的潜能不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依然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学院将重在建构包括人才整合、协同合作、资源保障和约束激励在内的科学、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旨在通过创新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机制,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凝聚一批优秀的高素质创新群体,增强我院科技创新的水平和竞争实力。其次,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是我院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20%,高校则更低,诺贝尔得主杨振宁曾说:“中国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技术,如卫星和火箭技 术;中国最失败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学会怎样把科技转变成为有经济效益的生产办法。”高校科技工作者大都具有较浓的学者意识,导致许多科技成果鲜为人知,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化,依然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一方面,在科技立项时,就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做好市场调研,明确成果转化的形式,确定转化途径,使科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做到有的放矢

另一方面,改进学院综合评估体系,营造利于产学研合作、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学院在定编定岗、利益分配、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等方面制订出一系列支持产学研合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产学研联合创新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强和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提高学院的科研优势。不仅要与相关企业建立短期的项目合作关系,还要与企业形成长期的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关系,从而推动学院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进而推进科技创新建设。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衰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历史也一再证明,科技强则国强,科技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高校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加快高校发展的自身需要,也是我国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第四篇:浅谈如何创新高校办公室工作

浅谈如何创新高校办公室工作

高校办公室承担着文稿写作、管理服务、参谋、督查督办、来信来访等众多职能,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执行能力、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能力和形象声誉。尤其对于正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办公室工作就更为重要。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深化,对高校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需要我们正视目前工作中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创新性的开展高校办公室工作。

众所周知,高校办公室的工作任务十分繁杂而辛苦,但是目前,高校办公室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参谋助手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管理观念不够有前瞻性、服务意识不强、执行能力偏弱、制度不够完善等等,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削弱了高校办公室的重要作用。为此,高校办公室要适时求变,改革创新:

一、作为创建一流大学的高校办公室,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强化参谋助手的职能

首先,要抓好信息调研,强化参谋助手职能。高校办公室的参谋助手职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为领导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信息;第二,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组织调查研究; 第三,就重大事件的处理提出对策性建议;第四,根据领导意图做好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第五,协助领导实施管理并处理日常事务。在新形势下,办公室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强化参谋助手职能。办公室要时刻把自己置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高度,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阶段性工作重点和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办公室信息网络健全、信息渠道畅通的优势,主动抓好调查研究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二、要完成领导目标,强化督查督办检查职能

这种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上级的重要文件、纪要和学校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为重点,组织重点的滚动式督查;第二,对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进行专项督办。第三,抓住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主动督办。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的完成,关键在于落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运用督办检查这一手段来有效地推动各部门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督查工作重在深入、及时、有效,督办直接深入到实际工作的主要环节和重点方面,对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决策部门,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作出反馈以利于对原决策做出必要的调整,避免重大问题的发生。及时发现好的经验和作法,及时组织交流、推广。通过督查督办还可以从实际工作中获得大量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三、要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制度创新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确保高校办公室工作高效运行的基本要求。高校办公室人员少、任务重,如果不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要实现办公室工作的规范化运行就是一句空话。为此,高校办公室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抓好建章立制工作。要按照从严、从细、从实的原则,建立健全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办文、办事、办会程序;规范档案、印章、保密、信息、接待工作。努力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其次,要建立岗位目标管理体系。具体来讲,应从工作实际出发确定工作目标,细化分解任务,并逐项落实到各个科室和每个人的岗位上,完善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目标管理体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防止因职责不清而出现的推诿扯皮、工作脱节和撞车现象,但同时,也应该分工不分家,做好及时补位。再次,要抓好制度的检查和落实。要逐步建立一套操作性强、便于监督和检查的考评机制。

四、树立高校办公室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

高校办公室不仅仅具有管理的职能,更重要的是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学习、学校各个部门的高效、正常运转的服务者,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重要保障与支撑。高校办公室作为重要的领导与协调机构之一,需要充分调动,合理配置各种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服务于师生。高校全校教职工是进行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服务的重要主体,高校办公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及时了解其在教学、科研、生活中的需求,及时解决广大教职工面临的住房、待遇、福利等各方面的需求,加强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其体会到学校集体的温暖与归属感,才能安心于教学、科研事业,为自己的工作努力付出,竭力奉献。学生作为高校发展、服务的重要对象,高校办公室应当协调各方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读书环境。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协调相关部门展开有意义的讲座、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明确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出新时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大学生。

高校办公室要树立窗口形象。不论事件大小、任务轻重,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必须做到积极主动,热情服务。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虚心,做到手勤、嘴勤、手勤、腿勤。进行换位思考,站在来校办事人员的角度进行思考,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转变服务方式,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高学校对内对外的窗口形象地位。

五、要运用现代技术

在当今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高校办公室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理念、新事物、新技术的出现,需要其快速做出反应。办公室人员要运用现代化技术,掌握办公自动化技术,全面快速地获取信息,要培养对信息资源的跟踪和分析能力,把信息化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机结合,建立高效运行的办公管理系统,提高管理队伍素质,促进管理理念的转变,实行网络化办公办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办公室工作只有创新发展,才能更加适应新形势要求,围绕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执行能力,不断提高办公效率,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高效办公室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学校政策措施的实施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中占??着重要地位。如何打造一支高效的办公室工作人员队伍成了学校应对未来机遇和挑战,提升高校科研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因此,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高校办公室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应该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和规律,提高专业素养,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更好地辅助学校各项事业的开展工作。此外,办公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利用现代化新型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快捷、高效的办公环境,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郑文堂,高建伟,华玉武.高校办公室要增强“五种意识”做好“八个服务”[J].办公室业务,202_(4):236-237.[2]俞海平.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_(2):97-99.[3]陈华.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我国高等院校办公室管理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2_.[4]呼永进,虞剑英.新时期高校办公室自身建设与发展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_(1):65-68.[5]戴海光.高校办公室管理运行现状及创新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_(4):6

[6]李联明.高校“科层制管理”探析[J].科学决策,202_,(3).[7]张新平.论学校管理的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J].教育评论,202_,(5).

第五篇:高校消防团课总结

团课总结

团课地点:第三实训楼各班教室。团课时间:202_年11月9日。团课主题:关注消防、关爱生命。

团课要求:教室布置得当,严肃团课纪律,同学积极参与。团课目的:普及消防知识,增强防火意识。

内容总结:本次团课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团课结束后,同学们收获颇多,各自抒发了对这次团课的不同感想,通过本次团课,同学们知道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到火灾的无情。通过本次团课学习之后,不仅增加了安全意识的了解,而且也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消防栓。通过消防知识的普及和互动小游戏的组织,消防常识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中。有的同学说“以前从未学习消防知识,以为那些对自己没用,在参与了本次团课以后,知道我们应该了多多了解消防知识。这样不但对别人的生命安全有帮助,也对我们自身的生命安全有保护作用”。正如我们本次团课主题一样“关注消防、关爱生命”,在参与了本次团课以后,我们要把消防安全知识,时时牢记在心。当我们遇到火灾时,不要慌乱一定要按照我们介绍的消防知识去做,才能更好的在第一时间扑灭无情的火,当然,只普及消防常识,那是不够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该做一次消防安全演习。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和解消防知识。本次团课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消防知识,而且还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希望以后多开展此类型的主题团课,同时也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本次团课还以多种形式开展,例如:歌曲、演讲、游戏等方式。让同学们更深刻知道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也达到了本次团课开展目的。

汽车工程系团委组织部

202_年11月10日

关于高校团课创新工作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