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聆听张正茂老师讲座之感想(精选)
聆听张正茂老师讲座之感想
严方海
昨天上午,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我昨晚一夜没有睡好。让我感想很多,思考很多。以前听的讲座也很多,正同邓校所说,都是高深的、前沿的理论,使我们云里雾里。然而听张老师的讲座,感觉如同是富饶而肥沃的土壤里茁壮成长的“理论”。最重要的感想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校推进的教学改革,是几十年来单一的应试教育的必改之处;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是校领导睿智的决策。
其次:把发展学生能力的高效课堂与完善基础知识的传统课堂完美的结合。我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我们的教育改革不应是把以前的全否定掉,而应是在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而张老师就是在进行完善走向完美的人。
第三:非常感谢张老师将自己的成功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与我们共享,讲座突出“实用”,详细具体,易行实用。比喻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应用鼓励和唤醒的激励机制等等。很多的方法都是我要学习、借鉴和思考的。
第四:教师要多走进学生,与学生活动,与学生互动,对学生要进行情感上的培养。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
师,信其道”。
第五:印象最深的三句话:
“老师一定要坚信鼓励的力量”,“教师的作用重点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要平衡 “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
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亮点。要激发孩子的正能量,使孩子越来越优秀;要淡化孩子的负能量,进行教育使之慢慢减小,直到转化为正能量。给孩子一盏“心灯”,照亮孩子的希望(千万不要磨灭孩子的希望)。
正同邓校所说:心动不如行动。昨晚的失眠不仅仅是以上几点感想,而是接下来我这么做?对我来说,这是实验、挑战也是自我的突破。
我决心要做,以下是写给领导的话:
接手八年级快两个月了,在月考一中,成绩有一定的进步,但我并不满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每一位学生能全面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我一直思考突破口,张老师的方法,是我临帖的范本。
在接下来的实施中,一定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实验之初,马上就要期中考试,期中考试的成绩是否有一定的波动;实验过程中学生和家长的理解。还有很多,现在预想不到而在实施时出现的问题。
但是我坚信,问题一定有解决的办法。恳请领导的支持。
写在感想后面的话,如有不当之处,只当没说:
我听了几十场讲座:任何一场关于教学改革的,都是用两考的成绩来证明教学改革的成功。在这个“竞争激烈,一职难求”的社会,“分数、两考、高学历”把学生和家长逼成这样,不是某一个单位或某一个人能改变得。不能改变国家和社会,就从改变自己做起。张老师做到了,把发展学生能力的高效课堂与完善基础知识的传统课堂完美的结合,两者兼得,成功了。一位聪明的老师。
严方海
二0一三年十月二十日
好的教育从不因考试而改变,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学校支持一切形式的教学改革,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办的更好!
邓启真
10.21
第二篇:聆听讲座感想
2016“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培训心得
[文]张丽群
1.通过聆听陈莎老师“微课及实用制作”使我充认识到制作微课的方法其实是很接地气,并不是高不可及,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它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类型,运用这一类型,能做到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2.通过聆听专家袁超伟对“互联网+在教育的智慧运用”的讲解,明白网络学习资源的应用对现在课堂教学的高效作用,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非常的欠缺,需要不断提高。
3.谢文斌老师提出“让智能手机进课堂” 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新思维。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今几乎所有成年人须臾不离的随身之物,其带来的迅捷与实用价值几乎难以被拒绝。越来越强大的功能,越来越低廉的价格,越来越普及的网络连接,越来越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我们的教师将不得不与这个横空插足的“第三者”在课堂上和平共处。查资料、做练习、看视频、搞统计、师生家长间交流信息、授课时便携式掌上电脑等,让手机进课堂,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将是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
当今以计算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这一层面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已迫在眉睫。正如马云所说“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时代;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这是一个你醒来太慢,干脆就不用醒来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一个你根本连对手都不知道的时代。加强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己是刻不容缓。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新型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第三篇:听讲座之感想
听讲座之感想
听了冯雅静老师的专题《知根 植根 育慧根》的讲座,我的感触很深,受益匪浅。从学习中我知道,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树立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新课程的实施所带来的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我也深刻地对过去教学中习惯了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并对照新课程的要求,查不足、找差距、想对策,从而进一步理清了实施新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对问题要拓宽思维,多想想为什么?怎么办?就像冯老师讲的那样,对有问题的幼儿或要多用问号,少用句号。教师上课前首先要对幼儿的情绪进行调动,这样既可以将幼儿注意力快速转移到当前教学内容,又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课堂上老师要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每个幼儿的眼神和表情,对于投入不够的幼儿及时给予个别提示。老师的目光不时的提醒每一个幼儿,可以制造一种适度紧张的氛围,激励和督导幼儿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快速而有序的完成学习任务,减少了个体学习对合作学习的依赖心理。讲座中《橡皮的故事》这段视频给了我许多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代我国教育存在着摧残儿童自尊的现象,根本达不到教育引导的目的。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上课,而要更多地关注我们的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上课的思路、策略,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在课堂上都能有效的学习,快乐的学习。
第二,教师要关注课堂上“调皮”的幼儿。因为教师提出某一要求时,往往只有一部分幼儿先举起手来,另一部分幼儿则需要继续阅读思考,此时教师要善于耐心等待,给没举手的幼儿留出足够的时间,急于组织讨论,就会把另一部分幼儿的思考机会挤掉。给幼儿及时、恰当、热情的表扬鼓励,鼓励要发自内心充满激情;时时注意及时提醒。可用语言、眼神、手势等给以暗示提醒,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经常提供表现时机,如有意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幼儿发言等。课堂上全体幼儿都应在教师的注意范围之内,不应有任何一位幼儿被冷落,哪怕他一点都不懂,都要会用眼神、手势或微笑给予适当的提示,让他们觉得老师没有冷落他们。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关注全体幼儿的发展。讲座中的一段微课程《我们班上“专家”多》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感悟,让我们知道作为一线的幼教老师更应该关注所谓“调皮”的儿童,而恰恰是这些幼儿很有可能就是将来的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家。
第三,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里”变化。老师是幼儿心目中最尊敬的人,是掌握着幼儿在园命运的人,是幼儿崇拜的人物,老师对幼儿的关注无疑会为幼儿注入学习的动力。当一个人能感觉到自己崇拜的人关注自己时,其隐藏在心底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老师关注幼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个轻轻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无论何种形式,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对幼儿的爱,都会让幼儿从内心体验到一种幸福,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课堂上在关注全体幼儿的前提下,教师要把自己的视角和言
行多在中下等幼儿身上停留一下。因此为了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为了每一节高效率的讲课,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都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中下等幼儿身上。幼儿在每节课的学习中都有相对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预计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补救。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大多数幼儿会迫不及待的举手,有的幼儿甚至离开座位站了起来生怕老师喊不到他(她)的名字,当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时你会怎么做呢?下面两位老师的态度截然不同,A老师:“根本没有注意已经下位子的孩子” B老师:我请举手举得好的小朋友来回答。”很显然前一位老师用的是一个无效策略,离开座位的这位幼儿没被老师点到,表情很沮丧,幼儿根本不知道老师为什么没有选他;而第二位老师表达的很明白,幼儿马上就知道要坐好,举起小手老师才会选他回答,显然这是一个有效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启示中有四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 启示
一、人的潜能具有无限丰富性;
启示二、一位真正的教师首先是一位真正的人; 启示
三、热爱读书是成长的阶梯;
启发
四、任何一位教育家的成长都是他自觉能动性的生成与释放。今后我也将用这四句话来勉励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向上、向上、再向上,加油!
——2013.08.09
第四篇:聆听张四宝主任讲座心得体会
聆听张四保主任讲座心得体会
蟒河中学 张兵斌
聆听了太谷教研室张四宝主任的专题讲座,张主任从理论到实践,给我们做了细致生动的解说。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整天忙碌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教育等等,往往忽视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深入思考。张主任讲的几点很值得我们思考:
1、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如何教学生“会学”。所以我们课堂的出发点,就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习惯。这样学生学会学习,不仅学习知识容易又牢固,而且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干扰好学生,制造差等生。讲的越多,差生越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许多东西自学就可以解决。教师三番五次地讲就是在干扰好学生,浪费好学生的时间和生命。而差生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你再讲多少,他也听不进去,而且越发懒得动脑子,肯定越来越差。所以我常异想天开,如果将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学习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学习,既不会因老师着急而挨训,也不会总是挨训而自卑。竞争对手水平相当,学习起来也会有点自信,有点劲头。
3、学习小组考核采取捆绑式评价。这一点让我顿悟,只有捆绑在一起,小组整体评价,好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后进生也才会有集体主义观念,努力学习。捆绑式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张主任的指导思想是非常正确的,他的观点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作为教师,我们还是有很多的疑惑和值得实践思考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有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的强烈意识,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作出不懈的努力,我们就会摸索出适合自己和自己的学生,适合所教学科的好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教无定法,贵在用心!张老师的讲座不仅仅带给我们许多的方法和启示,更带给我们思考和激励:这个时代,要用心去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通过学习,感触极深,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听了张四宝主任的报告,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掩卷沉思,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第五篇:听高金英老师讲座之感想(模版)
感动着 收获着
——听高金英老师讲座之感想
后峪小学王四丑
执教至今十余年,自以为桃李芳菲,殊不料,蓦然回首, 却是黯淡的回忆。十余年杏坛上的默默耕耘,自我感觉如老黄牛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所获业绩却是平淡如水。甚不服气、也气馁过,到最后也就如河底被不停地冲刷过的鹅卵石失去棱角般的无所求了——自己老了,该服输了。而今,聆听高金英老师《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专题讲座。说实在的,一开始就是觉得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赚了钱还在那里自命清高:首先先肯定老师的苦和累,然后用一个个案例把这些苦和累淡化得荡然无存。我们最终得到的也就“乏味’’“无奈”两词。
一路听下来,除了耳熟能详的当好班主任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师德、爱心和责任心外,其次是要具备本体性知识。这些我都知道。高金英老师说自己喜欢看书,我也有这方面的偏好,但往往是过目即忘,比如晚上睡觉前看过一个小故事,第二天跟学生讲时却往往记不起当中的细节,讲到最后只能草草收场,这让我甚是懊恼。直到高金英老师介绍了她积累故事的经验之后我才茅塞顿开,书——— 原来是要这样读的。这一刻,我才听出了兴趣,听出了味道。一个60多岁的中年妇女,坐在台前3个多小时洋洋洒洒的报告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做得到的。她的风趣幽默,她的足智多才,都令我无不心向往之—— 什么时候我也能像高金英老师那样从容不迫,语出惊人?她的执着、不依不饶,她的爱心、包容牵挂,无不折射着个人的魅力。另一个让我感受颇深的话题是高老师讲座当中的一个话题“作为老师要敢于教育”。以往,面对学生原则性的错误,一般我会直截了当的批评教育;但如果是有关尊师方面的教育我却是羞于启齿、含糊其词、姑息迁就,因而往往使得学生思想松散、行为散漫、班风与学风涣散,留给自己的是无尽的烦恼与懊丧。有专家说过:“作为老师,教育是任重道远的,教育是首当其冲的。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小学生正处在混沌期,必须严格要求,把根扶正。在矫正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痛苦,但谁会否认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没有裨益?”所以,借着本次教师节尊师活动,我要改变以往做法,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
明代思想家黄宗羲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马卡连柯也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疪,但不能原
谅他的不学无术。’’的确,要想把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就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传递给学生,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就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社会作用、规律、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时刻注意它的新发展、新成就,对有关的课题的内容尽可能作深入、透彻的了解,达到“专”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把有关学科知识准确、自如地传授给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
听高金英老师的讲座,留给我的是颇多的反思与促进,我想我会对自己的学科知识进行钻研,尽力提高自身的本体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博取众长,努力使自己朝着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方向发展。
2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