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12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
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
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作为一名从教近20年的地理教师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内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反思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
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再谈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多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以下是针对自己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一是积极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己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针对主干内容和考点内容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判断,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内容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通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习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通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5、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紧张,不能像平时一样很从容的教学,这一点我觉得随着做课次数的增多会慢慢克服。
其次,在培养学生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没有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们如何有效、准确的读图。在地图的应用上没有做好指导,比如在对比日本和英国两个国家跨经纬度多少的问题上,学生们只是看出了两幅图一样大,一样宽,并没有看出其本质特点。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
第三,在教学难点上分析得太少,太粗略,没有带着学生仔细的去探究,突破难点的方法没有掌握的很好,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学生易懂易做的方法来攻破难点。
第四,对学生放手不够,自己讲的太多,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由于学生过于拘谨,主要是学生对于所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及时、准确的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 能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在以后的课堂中应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练习。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不足之处,我觉得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备课上,尤其没有备好学生,自己觉得很简单很通俗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明白,不一定会做。例如,动手让学生画日本版图,我在多媒体上已经显示出来,并且书上也有,就是让学生照着画,结果几乎一半的学生都画不出来,甚至个别学生趴在了桌子上,我在设计这一个环节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最后只能改变方法,让那些不会画的学生拿出纸把图拓下来,接着完成以下的教学步骤。
本节课的亮点
1、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能让学生很清楚看到学习一个国家,都了解哪些方面,为以后的国家学习奠定了基础。
2、把文字转换成图片,比如在讲如果发生地震,在以下四个场景中(教室、家里、户外、商场)同学们该如何自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教师多媒体展示四幅自救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和接受。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长处继续发扬。
2、要始终记得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合理的安排时间,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3、学习地理最离不开的就是地图,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接触地图,根据地图学习、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4、加强对本课知识点的巩固,在课堂上留出时间加强练习。以上就是我对本次课的教学反思。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延安无锡枣园中学
蔡永祥
众所周知,在我省的中考科目中,初中地理不作为考试科目。虽然素质教育推行数年,但中考成绩一直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参考。作为一门副科,又是非中考科目,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受不得学生及学校、社会的重视。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促使学生产生兴趣愿意花费一些时间去学习这门对生活有用对终生有用的学科,是每位初中地理老师需认真反思的事情。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二、反思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
三、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刘占平
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一学年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刘占平
多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强调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下是针对自己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一是积极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刘占平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简称,利用歌诀记忆,学生学起来就很容易了。(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充分地发展自我,不断的成长。
以上是我的一些认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刘占平
新地理课程标准在地理教学理念、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地理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在观念上充分凸现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也是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落脚点。这种改变不仅给地理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位地理教师都要重新审视自己,从中找到自己恰当合理的位置。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系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不是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新课程标准只提出教学要求而没有明确必学的内容,更没有详细的知识点,完善的知识结构。只是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对提高整体素质的作用。教师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读一读的内容多了,正文少了。这就给地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甚于知识的传授
新课程内容已经不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更多的是生活经验和具体地理事物的表现。使学习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课程已经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桥梁。比如新教材中南北方区域差异的比较,让学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比较南北方的差异,不但找出是什么,还要找出为什么?进一步找出怎么办?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是真正的“生活经验”和自己“亲历的情境”。只有这样,课程才真正能够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新课程使学习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生活中走进课堂。充分关注与突出“对社会有用”的地理知识,如:正确使用地图与指南针判断方向,估算距离,理解地形;初步学会看云识天气,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因地制宜安排生活;能够评价社区生活质量,并能对环境采取积极态度与保护行动;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知道地方地理经济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系;运用地理常识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知道休闲活动方式(如娱乐、健身、野营、旅游等)与如何出行;熟悉地域文化特色,并能正确理解与欣赏异域文化,增强人际交往和合作等;通过生活实例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内驱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能力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不是课堂的全部,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让老师出局,老师仍是课堂的主导和灵魂,只是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课堂教学不是老师的独角戏,但教师还是课堂的领导者。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要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注意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迁移,教学中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就是对学生学习的最大的鼓励。如学习钢铁工业基地,课本中只突出介绍了武汉、鞍山、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对其他只提及名称,有不少同学善于钻研,发现问题重庆为什么会形成钢铁工业基地?课堂上耐心引导分析其历史原因,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工厂迁至重庆,包括武汉的汉阳钢铁厂,上海的钢铁厂,组合形成重庆钢铁厂,演化成今天的重庆钢铁工业基地。在引导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知识学生是了解的,但并不知道这些知识还可以和地理知识相互联系,学生掌握了不少的知识,但相互联系的渠道不通畅,一旦疏通知识迁移的渠道,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就这么简单呀,啥学不会,地理还能学不会?
新课程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设计了许多思考题,注意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获取与利用大量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与创新;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思想,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教材中有大量的想一想、议一议内容,提出问题,给出不少建议,但没有一条意见是完全正确的,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目的是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学生学会形成辩证的观点,认识到许多事物是有两面性的,许多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需要学生分析利弊,做出取舍,把不同的意见相互综合得出自己的意见。教学中通过思考分析不同的观点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学生回答的合理就行。刚开始,不少学生学习上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敢回答,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总希望老师给个标准答案,这时我就请个别同学来回答,问题回答的合情合理,就给予肯定,按学生说的讲,刚开始同学们还不信,问我这样行吗?我说行,时间久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强了。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树立自信心,有时短暂的几分钟的表现就能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从而也在教学中体现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当然也就要求老师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探究性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新课程注重学生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程教学改革注重探究性就学,注重学生已有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知识。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引导者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比如,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引出主题——我国的季风气候,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季风问题。夏天我们到河边去玩,白天与夜晚时河水的温度一样吗?白天打开窗户有什么感觉,冬天打开窗户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再通过必要的实验,使学生感觉到季风的成因。再让学生联系生活表现,冬季风-棉衣-滑冰;夏季风-洪涝-游泳。通过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现场实验等多种途径,相互启发生成新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式本身的多样性,进而完成知识、能力在学习中迁移和再生。搞好探究学习,关键在教师是否探究了。教师探究什么。老师要着重探究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设计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需要根据问题自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取得共识。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千万不能让教材束缚住学习者的手脚,而要努力挖掘蕴藏在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让它能被学生所掌握、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内在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处理加工教材时,要重点探究“教”什么,到底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组织这些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织教材,设计思路,将教材变成学生进行探究的素材。探究教学要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一要真正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不少教师总以为自己懂了,讲给你听,你就得会,其实教师是成人,你的理解程度远远高于学生,而学生是未成年者,他需要的是学习兴趣、方法。二要知道怎么做能使学生探究的问题达到“最近发展区”;这里所说的是创设什么方法,使学生更好理解。三要知道学习方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所以创设问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得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新课程并不反对讲授,其实讲授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一些地理知识、地理技能还是需要讲授的,比如如何使用地图,如何读地图、识图,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都需要讲授,学习方法,学习中的难点,也需要教师讲授学生才能会。教学改革我们不能强调一个方面,而掩盖着另一方面。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和要义,与时俱进,不能坚持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主义。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能够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有利,而且学生又认可、满意,那它就是好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借鉴与汲取他人的经验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富有创新精神,努力营造出创新课堂、活力课堂、人文课堂。因为,学生的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