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读后感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16-73836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8 20:41: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读后感

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读后感

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读后感

一直以来,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强烈的好奇与探寻欲望,学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使我感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如:遇到了学生有自卑心理时,我们不能不关心他们,我们要多鼓励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在班里面也是有

用的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他们就会和同学们友好的相处。

二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那么,我们就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如:我是教学二年级的学生,那么我可以教会学生要善于和老师交流自己心理的想法,和同学们友好的相处,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就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在和谐的校园里,拥有健康的心理快乐的成长。

第二篇: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颗心,每颗心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反复咂摸,耐人寻味。的确,每个人的内心就是广阔的天空,是浩瀚的海洋,具有丰富而神秘的内含。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何尝不是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呢?

一直以来,我对心理学都有着一份独特的爱好,学校推荐读《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我便怀着强烈的好奇与探寻欲望读完了它。读完这本书,我的体会有两点:

一、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了解而且必须了解中小学心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呢?靠自己解决?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人生经验还不够丰富。靠父母解决?现在的家长工作压力也很大,每天奔忙导致和孩子沟通不够,况且不懂得教育技巧,致使亲子关系紧张。看来,只能靠老师帮助解决。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懂得学生的心理,就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一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学习问题、情绪问题、性格问题、交往问题、行为问题的咨询与矫治,具体涉及到考试焦虑、自卑、任性、挫折、逆反等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这些知识,再在工作中与真诚、与实际相结合,就能使学生感觉被尊重和理解,从而也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管理、学校管理也就事半功倍。因此,为人师者一定要记住:好的心理是一剂良药,能催人奋进,反之它就是枷锁,使人灭亡。

二、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就能调整好自己的心理。

现在,学生升学的愿望,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统统变成压在教师身上的巨大压力。另外,现在的学生由于身处环境的复杂,个性更加鲜明,这又增加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在这种双重压迫下,教师的心理也很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教师出现焦躁、倦怠等心理问题,常常会影响到对学生的态度,进而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使得工作陷入恶性循环,这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读了《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一书,可以让我们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包容和帮助的对象,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我们老师应该不嫌弃他们,而且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会就觉得有乐趣在其中,就能耐下心来想办法,而不是怨天尤人或大动干戈。如此一来,我们教师的心理问题不是也缓解了吗?另外,本书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都有具体的诊断方法和矫治方法,对我们的具体行动也很有指导性。例如:书中指出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起点要低,目标要明,速度要慢,及时表扬,体验成功”,我班某生物理较差,我就用上述方法帮助她,先要求她每天向优秀生请教一个物理问题,一周后进行检测有了一定的进步,及时表扬肯定后再要求她每天请教一个新问题,复习一个旧问题,一周后再进行检测,成绩优良。面对这样的结果,她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我体验到了教育的乐趣,我真庆幸读了这本书,及时得到了指导。

总之,《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确实值得我们一读,有了它的帮助,我们教师就会时时刻刻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在和谐的校园里,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S02_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学习目标

1、深刻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必然性和价值。

2、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各育之间的关系。

3、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功能、任务、内容。

4、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及应当遵循的原则。

学习重点

1、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功能、任务、内容。

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学习难点

1、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

2、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把握。

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是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当今世界,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健康教育也成了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健康,不仅意味着有健全的身体,而且必须有健全的心理。所以当我们了解了健康的内涵后,便清楚地知道,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健康教育不仅是要使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是“一种涉及到智能、心理和社会层面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学校大约是20世纪上叶的事。20年代初,针对学生在择业求职及职业适应方面存在种种困难,设立了帮助提供职业指导的机构,在学校内成立教育与职业辅导中心,这就是所谓美国的“指导运动”。这些机构除了进行职业指导外,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行为障碍等方面的问题也进行指导。30年代以后,随着心理测量学的发展,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使学校的指导具有鲜明的心理学色彩,现代学校心理咨询便逐渐形成。至60年代,面向在校学生的学校心理咨询以及面向社会的心理卫生咨

第二教室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适应社会激剧变化、飞速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要,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要求,对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必要。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1页

询在世界各国得到普及,我国自80年代以后心理咨询工作也有很大发展。

心理咨询在帮助人们妥善处理学习、交往、适应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但心理咨询只是针对个体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工作需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是学校的根本功能,正确处理全体与个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才能使全体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而把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美国的学校咨询有较完善的体制,大多数州都规定在中小学必须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通常大约每400名学生要求配备一名学校咨询师,其职责已不仅对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的咨询服务,而且包括团体咨询、组织实施在班级进行的心理健康课程、以及作为顾问向教师或家长提供间接咨询、主持必要的心理测评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来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运用有关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多种途径、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与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活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各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份,但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几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并有机地融于各育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最为密切。当我们强调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时,学校德育显然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脱离德育而独立,但它更多地反映了从内部施行的旨在形成人格特征的活动。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学生的某些认识或行为习惯不仅仅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还反映出心理方面的问题,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强调外部的社会化的要求而不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其自我发展形成人格特征的话,往往收效甚微。比如从宏观上说,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实施这些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将这社会化的要求内化为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2页

学生的素质,形成完全的人格,就需要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进行引导。因为对学生来说,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如何正确对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是形成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爱自己的母亲能爱国吗?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还谈什么集体主义!所以,对学生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我们再看一些具体的学生行为偏差问题,如对小学生之间的打架现象,在德育工作中通常是运用批评教育的手段,但往往就事论事,事过境迁也许再犯,这就增加了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果我们能对此攻击性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懂得在应激状态下如何自我调适,效果可能会更好。又如对“说谎”这种不良品行,除了教育学生要诚实外,也要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去进行引导。举例来说,“狼来了”的故事是以后果来说明说谎的危害性,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明白,当自己在“寂寞”的时候、在没有同伴和自己一起玩的时候,不能因闲不住而无事生非,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如从事一些积极的活动等),那就可以避免因说谎而产生消极后果;在教育实践中有时我们还会碰到学生为包庇同伴的不良行为而说谎的现象,对此也不能就事论事,应从如何交友、如何正确对待

“义气”方面着手引导。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提前,以及文化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早恋时有出现,对此不要过早下品行不端的结论,而应该对他(她)们加强青春期教育,除了传授一些青春期生理知识外,特别要帮助他们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结交异性朋友方面的道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当然同时也要进行理想教育。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德育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保证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关系也同样密切。智育的主要功能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形成和提高文化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学习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关键要看学生的学。就学生个体而言,学习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其心理素质如何。作为学习目标的目标系统、以智力活动直接参与的操作系统以及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动力(维持)系统的协同运行,是学习运行的基本机制,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三者正是学习心理的构成。如果说目标系统的确定有鲜明的社会化要求外,操作系统与动力(维持)系统却正是个体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内因,谁也不能替代。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若只停留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3页

在一般的社会化要求上,只能使学生达到“要我学”的水平,这种水平对学生主体性与学习潜能的发挥作用甚微,但如果将之提升至“我要学”的水平,这种内因或内驱力将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动力作用。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实际上具体反映在情感与意志的心理品质上,如“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远大的理想;爱科学、爱学习、追求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顽强毅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心理品质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维持学习有效进行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智力系统的操作,因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方面的品质及其它方面的能力等则至关重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是智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实际上就是智育过程中对学生认知心理机能的调节与潜能的开发。

此外,心理素质如何对于人们从事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生产劳动的关系也很密切。在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存在着交互作用,心理健康也是提高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并且还有助于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形成。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几方面素质的水平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对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并达成教育目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1.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心理健康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在基本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心理问题便显示出来;同时由于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类卫生习惯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得以有效控制,心理状况对人的生命质量的影响越显突出;再加上现代社会变化急剧、发展迅速,生活节奏与工作节奏加快,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更沉重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出现频繁、不断增长。显然,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人类心理健康的问题就越突出,因此这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

心理健康,无论是对个人幸福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并促进社会急速发展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2.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内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4页

大量的调查研究说明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当严重的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从以下摘录的部份调查结果和数据可见: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8所小学,运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检测万余名学生,结果表明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于1987 年对上海市中小学生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浙江省在1989年对该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大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6.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1994年广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市四个区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以上数据引自周燕:《关于我国学生研究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一期)上述数据因采用的工具不同或未经修订,有些可能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同时调查对象与内容也各异,故所得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尽管如此仍可以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存在问题。

没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是很难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学校如果只从生理的角度理解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无法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未来社会日益表现高度变化、竞争、创新、合作和冒险的特性,只有富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成功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应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社会激剧变化与飞速发展的。青少年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要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在于完善人格,它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本体价值的具体体现。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自身规律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必须体现在育人上,即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弘扬人的主体性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旋律。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构成,与人的自我意识、自我发展、生活与社会适应等心理素质不可分离。

(一)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看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5页

自我意识等方方面面,具有多种功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任务、结构与功能是决定其价值的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功能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价值。

1、心理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心理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不主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但是,并不是说心理健康教育中丝毫没有心理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会渗透大量的心理知识,如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心理品质、能力、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等等。心理知识是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的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发展能力。

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与功能。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方法开发、提高受教育者的潜能,通过训练受教育者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创造力、适应力、承受力、自制力等等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塑造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与功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训练、咨询、辅导等方式,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塑造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维护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心理教育,受教育者可以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记忆品质、思维品质、注意品质等智力品质;可以形成合理的需要、正确的动机、积极而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积极而乐观的心态等非智力心理品质。

4、心理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

传授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就其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来看,可以说是一种方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心理学方法的使用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可以逐步掌握观察法、记忆法、思维法、创造法、心理平衡法、心理调节法、心理暗示法、心理激励法等科学有效的心理学方法。使受教育者获得心理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是心理教育的基本价值。

(二)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看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特定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其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多边互动的活动,在活动中主客体关系不断发生转化,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个主体。

1、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主体的价值。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6页

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活动;学生具有能动性,他们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所依附的实体。正因为如此,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心理教育对于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2、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师主体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任务,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教育活动能够满足教师施教、育人的需要,这样学生就成为客体,教师就成为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深造,使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和深化;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在传授心理方法的同时,会更加全面地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心理方法,使自己能够永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锻炼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教育的过程也是心理暗示的过程,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同时,自己的心理素质也得到提高,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也会得到巩固与完善。心理教育对于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3、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家长主体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活动中,家长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价值的主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同样可以获得心理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心理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家长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价值。

4、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社会主体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中进行的,社会应当满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需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又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尤其是当今社会需要具备良好心理品质的人才,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具有高水平的心理素质。心理教育不仅在于可以维护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更在于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全面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水平。这样,社会就成为心理教育的价值主体。心理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对于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三)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看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过程,综合性既体现为多途径、多措施,也体现为多方式、多方法、多手段。心理健康教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7页

育的过程价值就体现在这众多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式之中。

1、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学科教学并不只是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学生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任何一种知识的掌握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基础,以一定的心理品质为保证,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效果的好坏都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更取决于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积极性、能力和方法。就是说,学科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依靠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心态、能力和科学的方法等心理因素。所以,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符合本学科的需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2、管理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学校中的党务工作、团队工作、行政工作、班主任工作等都必须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心理素质,更可以提高各项工作的效能。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必须符合参与者的心理特点。在管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教育,会促使管理者自觉地了解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充分体会心理氛围对工作的影响作用,并注意使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适应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3、教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通过游戏、娱乐、主题团队日、野营、拉练、军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各种教育活动中融进心理教育可以提高教育活动的趣味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4、利用环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心理场”之中,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常常受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人际环境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受社会环境、社区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外,更主要的是受学校环境的影响。环境熏陶是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途径之一。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如环境布局、绿化美化、房屋设备、黑板橱窗等物质环境;如各种规定、纪律、公约、行为规范等制度环境;如办学宗旨、发展战略、校训、校歌、学校精神、模范人物等精神环境。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可以极大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心理方法的使用和普及的过程。心理方法是适合人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人们获得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8页

知识有观察法、记忆法、思维方法等认知方法;发展能力有训练方法、练习方法、锻炼方法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心理暗示法、心理激励法、磨练法等;维护心理健康有咨询法、辅导法、宣泄法、移情法等。科学心理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校心理教育的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家庭、社会心理教育的水平,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看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价值体现在多方面,需从个体、群体、组织、社会四个层次上进行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形成价值化的主体。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学生、教师、家长,在积极参与的教育活动中每一个个体都可以获得心理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提高,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会关心、会创造、会适应、会发展,能够承受各种压力、迎接各种挑战、在竞争中获胜、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和学生家长们不仅自身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而且能够懂得教育艺术,善于用科学的心理方法教育学生、教育自己的子女,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效果得到普遍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人幸福生活和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2、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群体的价值。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形成宽容大度、积极乐观、同情关心、友好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在各种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融洽的人际关系。正因为如此,心理教育对于群体而言,其价值表现是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集体建设;可以融洽家庭气氛,增进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家庭生活更加和睦、更加幸福。

3、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组织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组织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确保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体现在它可以为社会组织输送心理健康并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人才。这对于组织建设和组织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4、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社会的价值。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现代化建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9页

设和民族复兴需要每一个劳动者都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更需要大批的具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心理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的需要。另外,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青少年教育问题面临挑战,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心理教育是教育对象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和时代的必然要求。心理教育将会极大地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作出贡献。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表现在多个层次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发展性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必然具有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功能,即促进人的发展。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其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而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发展,又离不开其特定的心理素质。一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学生,能以积极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去面对一切,在学习中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克服各种困难,努力获得成功;在学校各种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又能以积极的心态广泛参与;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能以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去面对各种困惑而保持自己的心态平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促进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

预防性功能。中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他们每时每刻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影响。中小学生绝大多数心理是基本健康的,但也要看到心理健康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认识活动中,他们的主观世界与客观现实有时难免会发生某种错位,由此便会出现一些心理困惑,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对待学生的心理困惑,需要进行辅导,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使他们在遇到矛盾时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又具有预防性功能,即在学生发展过程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治性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10页

自我调适能力,防止新的心理问题产生。

矫治性功能。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个别差异。不同个体心理问题的程度及其表现都不同,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会表现出某种心理疾病的症状或预兆,这就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功能就是通过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的形式,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与辅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说明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治性功能与社会医疗机构的心理治疗不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心理基本健康的学生,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复杂,但不属于精神性疾病,矫治的目的在于矫正他们的不合理认识,排除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强调素

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形成、维护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所谓“形成”,是指塑造学生的心理素质。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乃至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但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完全随着学生的发展自发形成,需要通过教育者的努力才能实现,所以使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维护”,是指利用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在社会生活和学校学习生活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些是消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他们在某些消极影响下产生新的心理问题。“促进”,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具体体现在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和生活适应等方面,中小学各个阶段与各个年级的教育目标也不尽相同,呈螺旋式上升之态势。根据中小学生的需要和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各阶段培养目标的重点是:

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初步懂得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如何学习;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并不断提高他们对学校生活的适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11页

应力。

初中阶段: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并提高他们对自己及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生活,接受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高中阶段:培养高中生更为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意志自觉性、果断性和坚韧性;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能以更加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面对升学或就业具有充分的自我调适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由此可见,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心理辅导与面向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1、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及健康心理的维护,不能完全由学生在自己成长发展过程中自发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宽松的良好的环境,而且需要用教育的手段去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心理健康教育乃至学校全部工作的重要任务。

2、面向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

我们面对的学生应该说绝大多数心理是健康的,但有两点必须明确,第一、学生存在个别差异,个别学生在自我发展、课业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障碍,容易形成严重的心理困扰;第二、心理健康并不是一个最终的静止状态,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个体也会有心理失衡的时候。教育的一个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12页

基本原则是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不少是比较个性化的问题,对于学生个体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如果不加以专门的帮助和指导,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或转化成危险的过激行为。所以学校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学生个体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任务。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内容的确定应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根据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有关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标准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我国有关专家也提出,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正常的心理状态,协调的人际关系和完善的社会适应能力。考虑中小学生的实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是完整的人格特征具体体现,它包括:积极的自我意识;正常的智力与良好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较强的意志品质和生活与社会适应能力。所以目前我们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规定在以下五个方面:

自我意识方面。包括如何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做到自重、自尊、自爱、自信,如何评价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以成熟的自我意识对待自我的发展等。

学习心理方面。包括如何科学用脑,如何运用和开发自己的智力,如何强化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与进取心,如何克服学习中的焦虑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如何运用学习策略创造性地学习等。

人际关系方面。包括如何培养负责守信、友善乐群的健康人格,如何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

生活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包括如何培养顽强的意志努力,如何适应群体,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压力、升学压力及择业压力,如何正确对待挫折等。

心理健康知识。包括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意义,心理健康的标准,怎样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对心理困惑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等。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凡是能改善学生心理状态、改善知情意行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内部及学校外部的教育因素,都可以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其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主要途径之一。但与学科教学不同的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实践和活动为基础,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13页

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与体验,改善现实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可以归纳在三个方面,即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辅导,面向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咨询。

1、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家庭和学校环境直接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的家庭与学校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个人的心理素质、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的人际关系、文化氛围等,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了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是给家长提出的一个严肃的问题。每个家长,首先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其次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的气氛,让孩子在充满亲情和充满爱的家庭生活中生动活泼地成长发展;再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要适度,并掌握一些教育方法和技巧,关心、帮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学校的职责,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或举办家长学校,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协助家庭营造良好环境。此外,社会环境、尤其是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学校要与校外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这样才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对在校学生来说,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环境则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学校环境中,班主任与团队工作、教师的人格特征、学科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是起影响作用的几个主要方面。

班主任与学校团、队工作。班主任与团、队工作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队伍。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教师就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是对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负责,班主任在关心全班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关心着他们的心理健康。事实上,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已经履行着这个职责,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共青团、少先队的活动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青少年在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的团、队活动中,长思想、长知识,同时心理素质也能得到提高。所以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团、队工作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具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14页

有重要作用。

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有完善的人格特征的教师,对工作兢兢业业、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关怀备至、学识渊博、兴趣广泛、举止端庄大方、语言幽默风趣、对生活充满热情。这些品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而这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科课堂教学。学科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科教学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艺术、教学情境及教学组织形式,有意识地施加积极的影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见:

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关专题教育。学科教材中有很多内容能影响学生心理素质,比如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尽管我们强调不要把心理问题和政治、道德问题等同起来,但两者之间毕竟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思想品德课与政治课的某些教学内容与心理素质培养直接有关,因而在思品课和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就有一定的优势。又如语文课,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中学生物课教学中的不少内容就是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

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在学科活动课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除上述以外,结合某些学科内容及社会需要,培养学生兴趣,也能有效地进行职业指导和社会适应心理方面的教育。

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学生的发展中,自尊与自信是自我意识中最核心的人格要素,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对学生自尊自信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比如将学生按考试分数高低排队并张榜公布,其消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它可以使低分者失去自尊、失去自信,另一方面又使高分者时刻处于担心名次下降的焦虑与恐惧之中。又如对学生课堂上的随机表现教师如何评价的问题,若动辙批评、训斥,会造成学生的自卑,若能循循善诱,情况将会大大不同。“你捣什么乱”与“你提的问题很有意思”,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对学生自尊自信的形成,其作用不可小视。“成功教育”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自尊自信来源于成功,高自尊高自信又是获得成功的重要的人格因素,因而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是现代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开展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15页的学习心理品质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着力关注的是:①优化教学情境,提供动力能源。学习内驱力是学习成功的必要的心理条件,情感因素是内驱力的核心,所以学习指导要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的激发和培养。②渗透学法指导,开发学生智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智力品质与学习效果的提高,即使对个别有智力障碍(注意障碍、思维障碍等)的学生,通过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指导,也能使他们注意力更加集中,反应更为敏捷,思路更加流畅。③加强实际训练,锻炼学习意志。顽强、刻苦的意志力也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提出合理的然而又是高要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完成,并养成刻苦学习的精神。④抓好每个环节,培养良好习惯。学生的学习由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作业、巩固复习、应试及自我评价等环节构成,在各个环节中都可能有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克服,如听讲时注意力不集中、考试前过度焦虑等。要教会学生从个人实际出发,知道自己每一步应该怎么做,并不断地予以实践和自我调适,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⑤注意个别差异,实施分类指导。在强调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必须特别注意个别“学困生”。“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就是因为在情感意志品质

方面与智力品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障碍,帮助他们克服现实的心理障碍是使他们提高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并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所以,不断给学生提供心理发展的动力能源,教会学生学习,能促进学习心理品质的提高。

突出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教学情境是一种人文情境,是师-生、生-生、群体-群体间互动的情境,这个情境对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及人际交往心理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要突出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并在参与与互动中塑造学生心理素质。由于学生中存在个别差异,人格特征不尽相同,但在参与中能向积极方面发展。如果他是自我中心度高(即过度的高自尊)的学生,他就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尊他”,同时他也将获得“他尊”;低自尊或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他必须学会大胆的阐述及与他人交往;性格孤僻的学生,他必须学会如何融入群体之中;“学困生”在群体学习的氛围中,他要学会如何受他人的启发,从而克服自己的认知方面的障碍,因而学生参与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实现低耗高效的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学生负担过重不仅仅在反映在课业负担方面,由此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负担过重的问题更为突出,焦虑、恐惧、厌学等心态在少数学生身上表现明显,中小学生中所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大多与此有关。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16页

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固然有升学压力及家庭教育不当等因素影响,但毕竟是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反映出来的。现在我们很难对“合理的”负担作出某种量化的规定,但通过改进和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并由此实现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生活的轻松、和谐、生动、活泼,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应该是能实现的。所以确立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观念,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突破口,实现低耗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心理负担的重要保证。学生会学会玩,在学与玩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心理素质也能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个客观存在。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也不管是积极的或消极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对学生心理发展都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施加积极的影响,即所有影响都应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必须变无意行为为有意行为,即有意识的渗透。由上述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班主任、团队工作辅导老师的事,也不仅是心理健康咨询师(辅导教师)的事,在学校里,这项工作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事。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反之,生活在一个恶劣的、充满视觉听觉上污染的环境,必然使人厌恶、焦虑、烦燥、紧张不安,甚至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所以为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2、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是团体咨询在学校教育的扩展,它可以是以讲座的形式面对全校或某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辅导,也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班级授课制为组织形式进行的,有利于列入学校教育工作安排,有利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它面对的是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有计划地安排教育内容,就心理健康的知识及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指导,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维护学生的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具有上述优势,所以它成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其它学科课程,它不是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17页

教学,掌握心理学的有关名词概念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心理学的运用,即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实际,以课堂教学的形式,直接影响和干预他们现实的心理状态。一方面要讲授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惑怎样进行自我调适以及怎样维护自己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已经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困惑与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既要解决学生中的现实问题,又要有效地防止新的问题产生。所以我们强调在教育实践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必须防止学科化的偏向。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人的感受与体验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碰撞的反映,心理状态的变化和改善也只能在实践和活动中实现。所以在教学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要以实践和活动为基础展开,除了一些必要的知识需要讲解外,主要是以群体参与性的活动形式为主。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我们强调心理素质各个方面的水平都要呈螺旋式上升与提高,内容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每堂课的具体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典型的问题或困惑,即贴近学生实际,因为我们并不强调学生应得到什么结论,而是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教学组织上,学生是积极参与的主

体,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真正地调动起来;教师是指导者,以正面引导为原则,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通常以个案导入引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可创设某种模拟情境,让学生实际感受;也可以组织讨论,让学生充分诉说或在辩论中明理。

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必要途径,也很受学生欢迎,但如何提高其实效的问题应认真考虑。活动课上热热闹闹,课后学生一无所得,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作为指导教师,准确地把握活动目的和有效组织活动进程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着眼点必须放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上,感受与体验越深,教育效果越明显。同时要营造一个群体互动的情境,就学生切身关心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地倾诉并展开热烈的讨论,在互动的情境中沟通、分享,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调节与改善。

在学校里,由于最熟悉最了解自己学生的人是班主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组织和教学一般由班主任承担,但也有由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的。一般每周一节,利用班会、思想品德课或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或活动课时间安排,课时可长可短。

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外,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18页

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中的宣传阵地,如在校园广播、黑板报、壁报、校园期刊(学生手写小报)等,开辟心理健康园地,让关心心理健康成为全体学生自己的事。

3、面向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向全体,照顾差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当个别学生在自我发展、课业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碰到心理障碍,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困扰时,或个别学生因心理障碍困扰而出现行为偏差倾向时,就需要学校专门的咨询人员进行咨询和指导。

心理咨询,一般要求由专业人员担任,他们具有必需的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技巧,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

在心理咨询中,教师必须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心情,体察他们内心的苦恼,协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扰,解开心头的疙瘩,跨过障碍,恢复情绪上的平稳,顺利度过当前的心理危机,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心理咨询和社会医疗机构的心理治疗不同,后者的主要对象是精神性疾病患者和心理疾病患者。而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心理基本健康并关心自己心理健康的,只不过现在遇到了难题,心头的疙瘩解不开,对周围的人

以及对自己又不相信,持有一种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故而前来寻求帮助。所以从观念上讲,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病人”,防止心理辅导医疗化的倾向,要把来访学生看成是心理基本健康的人,满腔热情地关心和接纳。反之,学生可能会心存疑虑而不会来,或者即使来访,他所抱的希望也不会多大。

以同情、理解、体谅的态度倾听学生倾诉自己的苦恼是关心和接纳的第一步。心理咨询的指导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学生是否完全地、完整地向教师吐露心中的困惑与苦恼,如果教师能热情关注,以同情、理解和体谅求得共感后,学生的亲近感更为强烈,从而把教师当作知心人,毫无保留地敞开内心世界。有时学生的诉说不完全、不完整,或者只说了一些表面现象而未触及心灵深处,这不利于教师针对性的指导,因而又需要耐心的启发和引导。一方面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广泛收集有关信息,另一方面也要作出必要的承诺,隐私保密,不向外传(对有可能出现恶性变化倾向的需要向有关方面转达或通报)。要帮助学生解除顾虑,让学生勇敢地坦诚地谈论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

教师在心理咨询中起主导作用。为了保证咨询的方向性、实效性,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有效地把握咨询进程,即在倾听时要迅捷地思考,如采取什么方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成因、如何设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19页

计咨询会谈过程、如何通过会谈帮助学生澄清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际准备安排几次会谈等,并随时调控咨询进程。

心理咨询是一种双向活动,当学生倾诉内心困惑后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困惑或苦恼的成因。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有的比较单

一、明显,有的比较复杂、隐蔽;有的是现实引起的,有的则有历史渊源。对单一的明显的成因,可直接让学生自己说出来;对比较复杂的也不明显甚至有其历史渊源的成因,教师和学生就要共同分析。教师的分析要因势利导,逐层深入。同时要掌握学生的一些背景材料,如学生是否在单亲家庭生活的、以前是否受到过伤害、家长对他的学习压力怎样、社区环境的影响如何、最近有无遇到突发事件等,这样能使成因分析透彻,使学生口服心服,有利于下一步的指导。

指导是以会谈形式进行的。根据学生的问题,在分析成因的同时就可以提出或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澄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在帮助学生作出抉择前,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抉择过程中的内心冲突,因为这个解决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反省,这种反省就是追根溯源,实际上仍然是成因的分析。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各种影响者可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但作为主观方面,心理问题总是由个体的一些不合理的认识引起的,改变认识的过程就是调适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省后才能看清自己心理问

题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认识,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自己的合理的正确的认识,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在会谈中启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想斗争,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抉择,是心理咨询的关键所在。

咨询效果的观察也十分重要。会谈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语言、表情和形体动作的观察来分析指导效果,控制咨询进程;同时在咨询后也要通过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观察来看他的心理状态改善得如何,如果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教育成效,就要继续安排咨询指导。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的方法主要有:

讲授。讲授包括讲述和讲解,这种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也适用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专题报告是由团体咨询演变而来,通常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或教师面对全班或全校的全体学生进行指导。为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为使指导具有针对性,在指导中也常引用一些典型案例,并对个案作出分析,通常采用的就是讲述与讲解的方法;另外在个别辅导中,帮助学生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澄清不合理的认识,同样需要讲解,所以,讲授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活动为基础展开,讲授法的运用必须恰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20页

当,不能以教师的讲授取代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讨论。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常用的方法。传统的注入式的授课方式很难保证教育效果,而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则有利于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讨论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论题要集中,应是学生关心的并且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某种倾向;气氛要热烈,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抒发自己的感受;组织要有序,教师要作积极的正面引导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通过讨论能有所得。

角色活动。创设某种模拟情境,学生扮演一定角色去体验感受,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一种活动方式。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可以创设一个模拟家庭,并设置一些家庭生活的矛盾与冲突,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在矛盾与冲突中去感受与体验,从而获得正确认识。学生参与角色活动的积极性一般都比较高,活动气氛也很热烈,但要防止形式热闹而无效果的现象,因此活动后的总结提高很有必要。总结提高的具体方式可以多样,或由教师通过归纳而作进一步指导,或组织学生讨论叙述自己的感受。

谈话。这是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心理咨询是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它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学生向教师倾诉自己内心的困惑,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成因,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

案和办法,通过会谈帮助学生澄清问题、解除障碍,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生活。谈话是一种双向活动,谈话能否取得效果,取决于教师是否能以平等、尊重、热情、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因此运用谈话方式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取信于学生并善于引导,学生才能坦诚吐露;二是要运用教育机智,言必中的,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而改善心态。

档案。心理咨询要有记录,要建立档案。档案中除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外,要详细记录学生主诉(学生所吐露的心理困惑),并摘要记录咨询过程和教育效果。心理问题的解决相当艰巨复杂,有时还有反复,必要的资料对咨询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建立档案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使咨询有序地待续进行,并有利于从中发现典型个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指导。档案材料除了学生基本情况外,其余都在咨询后整理。一般不向学生公开,但可用于研究。用于个案研究或公开研究结果时,学校、班级以及学生的真实姓名等俱应化去。

社会实践。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亲身感受与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比如组织参观访问与社会调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了解社会的同时,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组织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与社会服务中锻炼与提高自己的生活与社会适应能力;组织“耐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21页

挫”夏令营一类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形成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等。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精心组织,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活动中要加强指导,注意安全。此外,为了巩固活动效果,还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如座谈讨论等,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家长工作。绝大多数家长都很关心自己子女的心理健康,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及时联系与交流;同时又由于家长的个人素质、家庭教育方法及家庭文化背景不同,其消极因素很容易引发子女的心理问题,做好家长工作更为重要。就教育效果而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自然比单方面的努力要强,所以,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的实施主要是由班主任进行家庭访问或召开家长会。在家访或家长会上实现交流与沟通,能使学校与家庭双方都能了解自己平时不太清楚的情况,同时也能了解对方的希望与要求,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实施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学校发现个别学生因心理问题有行为偏差激化倾向时,更应及时与家庭联系,共同疏导,防患于未然。进行家访和召开家长会是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应有计划地安排。另外,为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学校还有义务举办“家长学校”,介绍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和教育子女的能

力。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而提出来的,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遵循这些要求,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教育内容的安排、活动形式和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有序的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为了使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呈螺旋式上升态势,系统有序地安排。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生活与社会适应等几个部份的内容,其中每一部份都有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各部份之间也都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体现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方面。中小学各阶段的安排都要涉及上述内容,但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水平上又要体现出由低到高,不断上升的趋势,所以必须强调系统有序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

1.全面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各部份内容,即在各个年龄阶段、小学和中学的各个年级,都要分别安排心理健康知识、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22页

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生活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内容。但在具体安排上,要体现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要求,以及各部份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承接关系,体现学生心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突出重点。即在全面安排教育内容时,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现实的心理状态,突出重点。如在涵盖自我认知、情感、情操、道德、智力、潜能和创造力、处世、交际、个性发展等各方面外,小学阶段可突出学校生活的适应性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初中阶段可突出自我意识培养方面和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内容;高中阶段可突出人际关系(异性交往)和职业选择方面的内容。

3.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中要突出计划性与系统性,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工作、家长学校以及其它教育途径的开发利用等都要列入工作议程,系统有序地展开。

二、联系实际的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空洞说教。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需要在实践中、在与外界的碰撞中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实现。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心理实际展开,才能收到

成效。

这一原则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实的心理状态。除了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外,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安排的活动,都必须是学生所关心和熟悉的,是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能够引起他们注意和重视的,必须找准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实的心理问题以及学生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通过专题报告、座谈讨论以及其它活动形式,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想些什么,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又有哪些等。

2.教育方式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实际,强调以实践和活动为基础展开。小学阶段以游戏与活动为主,让小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获得感受,塑造心理素质;初中阶段以活动与体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心理状况的改善;高中阶段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帮助他们在实际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调适能力,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注意把握心理咨询的心灵切入点,针对个别学生的现实心态启发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生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个案研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心

心理健康教育(S02)

共24页 第23页

第四篇: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教学类文档标题封面.DOCX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页/【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20**—20**学年

第*学期)

——单位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将本学期我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通过设计一系列心理主题黑板报、宣传栏以及与校园广播站合作进行常规宣传工作,继续加大心理咨询室在全校范围内的影响。

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和校报编辑部共同关注《XXX》校报的版面和内容,在设计上下工夫,争取创设更多灵活自主、丰富多彩的栏目,发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关注白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吸引更多学生解除顾虑,大胆走进心理咨询室,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考虑到学生的作息时间与正常上班时间的冲突,本学期,心理咨询室仍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来调整咨询接待时间,以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调整咨询接待时间,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本学期也将会注重为一线教师服务,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尽可能地对他们所提出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惑给予热情的帮助,耐心的解答,为他们排忧解难、出谋划策,真正将心理健康这一观念融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本着家校教育协同合作的理念,与各年级段成立的家长委员会合作,热心真诚地为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提供帮助,成为家长、学生、教师沟通的桥梁,与相关教师配合,对相关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帮助改变家长一些不合理的家教观念,使教育工作得到全面的稳固。

三、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

某些心理问题在特定的年级或班级具有普遍性,为了避免单纯个别咨询的重复低效率,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将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出发,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为同学们切实解决一些问题,拟安排计划如下:

X月份——X年级开设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讲座;

X月份——X年级开设人际关系导座:

X月份——X年级开设提高心理抗压性的讲座。

由于当前学生中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有不少是师源性的,而近来经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因此,本学期,心理咨询室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将关注教师这个群体,适时请进心理专家传授经验,帮助教师加强对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完善提升自我,达到良性循环。

四、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生的心理档案,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尤其是要做好“留守儿童”档案建设和心理疏导工作。给“留守学生”更多的爱。为了让“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专心搞好自身学习,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将实行多种方法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一)成立关爱留守学生领子小组,使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常规。

(二)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摸清情况。

(三)召开“留守学生”会议,对其讲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其战胜困难完成学业。

(四)全体心理咨询教师确定帮扶对象,和留守学生建立对应帮扶关系。

(五)充分发挥心理答询室的作用,定期开展活动,既关心他们的生活,使留守学生在学校也能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健康全面地发展。

第五篇:学习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之感受

学习《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之感受

张学厅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半壁山中学)邮编:067301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增加了自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开阔了视野,更加明确了今后自己工作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同时也掌握了许多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技巧,学习的虽然不是很精,但我却学到很多内容,丰富了自己的心理知识底蕴,使我这一名普通教师更有了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因此,人们的心理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健康隐患,要建设一个和谐的健康社会,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得战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我们建设的目标。

只有人们的心理和谐了不再有心理疾病了,我们的社会才会健康和谐的发展,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处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教师的心理必须得到社会的充分重视,教师群体只有健康的身体是不够的,更应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会得到一个健康的身子。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机会,必须接受切实的心理方面的按摩,让我们的老师都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健康的心态,让他们每天都在充满希望,充满快乐,充满无穷的爱的环境中工作,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后代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

教师工作负担沉重是造成心理压力负担的重要因素,教师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课外活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从事教学研究,业余进修等,加上学科竞赛,升学率等压力,几乎使教师难以承受,时时刻刻紧张,任何教师都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与领导、与家长、以及与家庭、社会上所有人的关系,但教师因为工作的关系,竞争的压力及个性的特征,常会使人际关系僵化,这样就影响了教师之间的交往,也影响了与学生的交往。2004年北京晚报报道一名班主任因为心情不好迁怒学生猛抽女学生两耳光,很多老师因为家长的压力、成绩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因无法释放压力,很可能就把自己的压力转到学生头上

当作发泄工具,这些败德行为严重的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读书的时候,我以为老师是个很轻松的职业,有许多学生仰慕,当我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压力就随之而来,繁重的备课任务,人际关系,学生成员,家长的压力有时压的我喘不过气来,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促进学生身体、心理、行为全面地健康发展,所以,我要学会积极乐观的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领导工作,同事间经常沟通,尊重家长与学生,善于按捺自己与别人;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与社会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注意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近日读到一篇一位老师的文集《空地闲草》,他在自序中两段话令我难忘: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我过去的生命过于拥挤。我的日程表上排得很满。我把太多的时光抛洒给了紧张和时间。我终于老了,老了的人更显卑微,老和卑微使我有了一块空地。当我来到空地上的时候,我无事可做,也无人做伴,我只有一个人在空地上徘徊。徘徊久了,我突然感觉脚下有青草长出。空地上的青草,激起了我对自身意义的渴望。”

我不敢说我能全懂这位老师的那种孤独、卑微和满足,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生活给予我们的东西是丰富的,有人说上帝塑造美一个人,都是让人有意义的,怎么话出意义?上帝没有给出答案。我想,拥有快乐,健康生活,应该是一种答案吧!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的心理,严重的影响了教与学工作,故而我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1)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性。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老师,能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而不是一味地严厉,用威严去束缚学生,使学生在一种恐怖气氛里学习,反而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完美出发点;

(2)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如何掌握学生的心理倾向,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各方面都还不太成熟,需要我们耐心的教导,他们虽然人不大,但自尊心却极强,往往我们会因为一句话,一件小事儿而伤害了一颗纯真的自尊心,给学生们日后的发展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因此,我们应该多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应该尊重他们正确的选择。田国秀教授曾说过“语言攻击比行为攻击更可怕”,当我们面对每个个体生命时,就特别要注意他们的心理需求,如关心、关注、鼓励、肯定、友谊、亲情、开导、沟通等。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教育是心与心的同行,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所以,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教师与学生是同路人,只有老师把自己经营的好一些,才能用自己高质量的生命去影响学生,教师应养成良性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通过此次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人生的目标不是要摆脱困难,而是要积极面对,因为把握生活从改变自己开始!”

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我会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肩负起祖国给予的使命,给自己的生命一个全新的诠释。

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读后感
TOP